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上周我教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非常的重要。
本节课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的创设,游戏引入。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兔妈妈分大饼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兔山上的兔子最爱吃兔妈妈做的大饼了。有一天,兔妈妈做了3只大小一样的饼,他把第一只饼平均切成了4块,拿了一块给第一只兔子。第二只兔子看见了说:“妈妈,我要2块,我要2块。”于是,兔妈妈把第2只饼平均切成8块,拿了2块给第二只兔子。第三只兔子更贪,说:“妈妈,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兔妈妈把第3只饼平均切成16块,拿了4块给第二只兔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哪知兔子分得多吗?)通过分大饼这一故事目的是想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了每个兔子分到每个饼的1/4,2/8,4/16。接着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兔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么知道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引导发现、探索规律。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对学生说你可以根据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这样的设计我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同时也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3个大小一样的圆、有的用3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也有的学生用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运用这个关系的时候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三)练习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课中设计了:
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判断。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游戏。老师写一个分数,你能写出和老师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1、2、3、4……的时候,b分别=?a和b为什么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呢?
由于时间紧迫,也没有好好的去利用。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值得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内容是原旧教材没有的,旧教材更偏向于研究度量几何,倾向于培养学生会算,而学生常常在大量的只是运用公式计算中,逐渐产生对几何学习的厌烦,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搭一搭,体会几何学习的乐趣。露在外面的面,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它突破了传统的几何只研究度量几何的局限,应值得重视。
在教学几何部分的数学知识时,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在形成的阶段,抽象思维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教学中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教学中,我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摆,两人或者三人为一小组,每人准备几个纸形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上课时,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在“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时,当我提出要求,并发一张记录表(如下图),提醒小组在摆的过程中要注意合作分工,摆好后,要求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亲自数一数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只有当大家数的都一样没有争议时才可以记录。
小正方体的个数 123456
露在外面的面积
在操作中,学生人人都参与,摆好后,数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时,开始争议很大,但常常,最后都能找出没有异议的结论。
第二节课复习巩固时,还应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区分一下“把几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示其表面积”与“将正方体摆放在地上示其露出的面的面积”的异同,这一点,本人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听懵了,特别是没有实物演示时,几个中下生更是听得雾里云里,这一点,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要在操作中有所发现。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并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摆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是不同的;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但摆法还不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到了预定的目标
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不要遗漏。注意面的特征。
2、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实物直观观察上升到抽象空间想象的过程,其实学生是很好动的,只要教师不偷懒,肯花时间让学生准备材料,并让出讲的'时间让学生做,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大大提高的。
3、教学课时的安排常常是可以灵活的,有时也不必太计较教学的有效性,不必时时追求教学的效率,偶尔也可以当作让学生玩一玩,大不了浪费一些时间。
此节课中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序进行观察,掌握两种观察方法,并为学生发现露在外面的面数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为了二者兼顾,我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而且效果非常理想,为我以后上数学课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师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
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一周前,我就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备好课。把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下来,回去利用卡纸剪好(展开图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当我在上本节课前一天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每个同学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令老师十分满意。有的还做好了正方体,这样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免在上课的时候措手不及。
二、充分相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让学生自己把手中的正方体沿着一条棱剪开得到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到前面老师准备的教具中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展开图把它贴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时,当时真有点提心吊胆,害怕学生做不好。但为了真正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经历即经验,我毅然放手让学生去剪。“奇迹”出现了,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剪出了我想要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时摒弃自己的思维枷锁,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断地释放自己。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面对黑板上杂乱摆着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还真不简单,可如果不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以后就会很迷惘。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试着给它们归类。刚开始,只有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分类也不成熟。随后,我继续组织同学们观察,比较,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同学们把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找的.淋漓尽致。与其千万遍地描述花儿的美丽,还不如让它一瓣一瓣地开放,让我们的学生也每天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吧。
四、渗透迁移的思想
本节课还要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但我没有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已学的方法、知识,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说出什么样的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体,因为我充分相信学生会做的很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今年和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
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次教学我却未作任何铺垫,上课伊始便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饼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由于我没有“先入为主”的牵引,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他们才能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
第一次教学中,由于我指向明确,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表面上看也是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得到的,但实质上整个发现过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尽力为学生除去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无异于“替蝶破茧”,免去了挫折,封杀了学生的灵性。诚然,这样的教学快捷、高效、省时,教学一帆风顺,但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有多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次教学中,本人没有苦心突显玄机,牵引学生就范。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试误、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是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激励着学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丽的数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学习上展现出创造的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关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2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小数乘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法点小数点的方法混淆在一起,或者只看其中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为此,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3、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习要加强。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教师在教学时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今天在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学说话,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和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因为今天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讲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教师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书上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由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当学生认识了倍数之后,教师进行了设问:8是4的倍数,那反过来4和8是什么关系呢?尽管学生无法回答,但却给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数”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8是4的倍数,反过来4就是8的因数,接下来2和8的关系,学生也迎刃而解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要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感悟知识。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答案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感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测一测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面积概念,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我觉得本课设计最精彩之处在新授前“估一估”的环节。因为学生估计的结果都在25米左右,可实际计算出的平均值却与估计值有较大出入。正是因为这“出入”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去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创造”出新的统计量。
本课最灵活之处在于引入计算器。虽然许多教师认为在考试中学生是无法使用计算器的,而计算作为基本技能必须加以强化训练,因此绝大多数教师不愿让学生带计算器进校园。可本课我大胆引入计算器,大大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因为求平均数并非今天的新知,且计算也并非今天的重点,引入计算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在有限时间内更富实效。
本课教学中学生最精彩的生成之处在于他们主动质疑并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当教学完例4,学生初步了解到中位数的`含义及其求法时,立即就有几名学生举手质疑 “当有偶数个数据时如何求中位数”。这反映出学生考虑问题全面,也体现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强烈。在稍后例5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启发研讨,自己寻找到了偶数个数据中位数的求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首先在引入部分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然后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由于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教学设想是: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学生站队(实践活动,活动认知)的直观动作认知到画线段图进行形象的图形认知,最后抽象出数学算式,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图形模式)表示组合方案,最后寻找相同的地方,经历同中求异,再异中求同的探究过程。
1.课伊始,直接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就直接从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站一站、演一演、列举、画线段图、画平面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2.抓住本质,构建数学建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我想重点突出把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对比几种方法,从而发现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是由于本节课组合是一节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探究过的数学领域,所有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放给学生直接去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方向。试想一下: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平面图的方法吗?所以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否则就会造就大批的学困生。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走进教材,以整体的`眼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要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引发学生观察、猜测、实验、合作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使学生自觉产生这种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的、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教师在1节课中教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一些教学智慧,多一些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学会灵活地引领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我认为这节课的关键在于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人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这个信息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时换成了“把28个足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初步感知,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出示男生和女生都是30人,学生立刻就能想到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平均分是按1:1进行分配的,再出示男生40人女生30人的情况,学生就能够理解按人数4:3进行分配。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2、鼓励动手操作,操作于思维相结合
对小学学生来说,加强感知,通过操作,思维和语言的密切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素质。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4:3的,接着让他们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边画边思考。通过画线段图不仅是学生更深入理解4:3的含义,也让他们理解了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3、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4、学会倾听,并质疑问难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取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时,要求学生倾听同学的解题方法,并思考他的思路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任务去倾听,不仅提高了倾听的效率,也能够找到质疑的问题。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的鼓励评价太少。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总结方法时,没有足够的放手。教学语言上也有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次的教训,改正自己的不足。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
1.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行了解题练习。通过抢夺小红花等游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
2、通过本课的作业检测,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3、学生对于方程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很好,这一点很让人欣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通过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总体看,我所教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推进主管教育部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设想结合起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带来不的困惑。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教学思想,进入课堂教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对我这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我曾和本校的教师共同学习和调研过,也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对新课程的实施充满信心。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起来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上级部门“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以同学科教师讨论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用教材进行试讲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确定案例。并在五年级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学科教师的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后,教学效果良好,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级《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作为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就是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于创新评价。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的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学期我在学生的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让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差距缩短,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以常规教学为中心,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我在教法上经常和同行进行切磋,做好学情分析,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导老师走进新课程,进入课堂,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我主要以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几名学生进行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我所教的五年级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总之,新课程走进教师,进入课堂,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对我这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通过与同行的共同讨论和学习,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2.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但有部分学生不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原因是有个别的口决不过关,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如:本课在探究新知中学生很快就用竖式算出了结果,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用加法计算,这可能跟学生曾预习过有关,也可能因是这学期第一堂课,前面复习的时间稍多些,以至没有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有关。当时我很快地进行因势利导,直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交流,理清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之后的十几分钟用于练习。学生说出1.5元就是15角,算出积后再“缩小10倍”就可以了。引号中准确说应该是“缩小到它的1/10”,连我自己也忽略了,因此没有提醒学生纠正过来,今后将特别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足够述说的时间。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
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反思
化皮中心校
刘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今年和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
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次教学我却未作任何铺垫,上课伊始便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饼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由于我没有“先入为主”的牵引,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他们才能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
第一次教学中,由于我指向明确,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表面上看也是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得到的,但实质上整个发现过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尽力为学生除去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无异于“替蝶破茧”,免去了挫折,封杀了学生的灵性。诚然,这样的教学快捷、高效、省时,教学一帆风顺,但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有多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次教学中,本人没有苦心突显玄机,牵引学生就范。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试误、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是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激励着学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丽的数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学习上展现出创造的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关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2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