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2-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4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学习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学习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学习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学习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学习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习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3.9-3.13 5 小数的意义(一) 小数的意义(二) 小数的意义(三)

3.16-3.20 5 比大小 买菜 比身高

3.23-3.27 5 歌手大赛 单元复习图形分类

3.30-4.3 5 三角形分类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4.7-4.10 4 四边形分类 图形欣赏 单元复习清明假

4.13-4.17 5 买文具 小数点搬家

4.20-4.24 5 街心广场 包装 蚕丝

4.27-4.30 4 手拉手 单元复习看一看 五一假

5.4-5.8 5 我说你搭 搭一搭 单元复习

5.11-5.15 5 学习方程 字母表示数 等量关系

5.18-5.22 5 方程 解方程(一) 解方程(二)

5.25-5.29 5 猜数游戏 密铺 奥运中的数学

6.1-6.5 5 优化 生日 栽蒜苗(一)

6.8-6.12 5 栽蒜苗(二)平均数

6.15-6.19 5 总复习(一)

6.23-6.26 4 总复习(二) 端午假

6.29-7.3 5 期末测试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度相对较弱,根据中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规范化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要结合知识的复习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学期重要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七、教学检测及评价

每一单元课的题目都要同步在课时或者课外全部完成,此外,每一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测试并对及试卷进行分析。

八、学生辅导

1、课堂练习时可以集体订正

2、课后要对一些成绩差的同学进行错题讲解,并做记录,以便以后对该学生的日后辅导。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本次四年级综合测试数学部分测试表明:学生的整体的学习状况发展与实验小学等城区一类学校有着很大的水平差异,这个差异来自多方面,需要全方位的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现仅针对此次调研情况对四年级数学进行分析:

本次xxx总体情况:全年级应考61人,实考60人,四(1)班因病缺考1人,全年级A3人,B29人,C25人,D3人,年级平均分75分,及格率95%,优秀率5%,仅从分数来看,成绩偏低,现针对各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低分的原因所在。

题型及扣分情况统计:

一、填空题共28分,共扣453分,得分率73%,平均每人扣7.55分

二、选择题共5分,共扣134分,得分率55%,平均每人扣2.23分

三、判断题共5分,共扣115分,得分率61.5%,平均每人扣1.92分

四、操作题共6分,共扣20分,得分率94%,平均每人扣0.3分

五、计算题共30分,共扣342.5分,得分率81%,平均每人扣5.71分

六、解决问题共26分,共扣476分,得分率69%,平均每人扣7.93分

重要失分分析:

一、填空题第2小题是比大小,共扣77分

从题型上分析,主要涉及简便计算和估算,还有一题是单位换算,这题扣分主要原因有三个:1是对简便计算的应用不十分清楚;2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类题目缺乏必要的指导,因为此类题目最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直接计算出来,然后再比较大小;3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真和耐心来做这类题目。从这题的失分折射出平时教学时学生作业习惯不是很好,教师对作业细节的关注度不够。

二、填空题第11题,共扣81分

这题应用知识点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这题的失分看出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点没有很明确的认知,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题型。

三、填空题第16题共扣41分

这题知识点其实是乘法的定律,这种题型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平时加强指导。

四、选择题和判断题扣分严重,共扣249分,这些题型是对本学期所教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从失分上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缺少练习。也说明平时的作业只是完成了书本要求的,而未有深入的要求。

五、计算题共扣343.5分,平均每人5.725分

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说明计算没过关,更不用说简便计算;第二证明这些学生的作业态度和***态度不好,至少不是很认真的去面对***和平时的作业,这涉及到习惯问题,好的习惯才能保证正确率的提高,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非受迫性失误。

六、解决问题共扣476分,除去第一题和第三题相对简单外,其它扣分都很严重。

从这类题型中看得出来,学生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缺乏必要的认识的,至少有着很大一部分同学是有点茫然的,因此在计算时,无法很合理的理顺数据之间的联系,失分就严重了。

试卷难度认识:

这张试卷经过与任课老师沟通,有些题型是没有练习过的,因此学生在做题时思考太久,明显时间不够用。如填空5、12,选择2、4都从来没接触过,还有解决问题第4题是比较难的,学生基本没多少人能做得出来。

努力方向: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回归生活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次***学生的答题也反映出了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问题。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将数学技能回归到生活中,用生活的思维和方式去理清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2、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题型,如图文题综合运用题等。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重视教师管理学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管理学生和管理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管理好了,学生上课的思维专注度就高,学习效率也就高,这是环环相扣的。

本次xxx也反映出了一些教师设计题目时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研透教材,合理的设计出一些相对灵活应用的题型,那么学生在遇到这张卷子时就不会无从入手了。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捅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陪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购行使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陪养学生的罗辑思惟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综和、抽象、概括.会用归钠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题高学习数学的性趣,逐步陪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肽度.顽镪的学习毅力和思考、探嗦的新思想.陪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图形的相仿: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亊件的概率.

三、教学要点、难点

要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合方法,学会推理仑证:

2、探嗦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引导学生探嗦、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蔘透如归钠、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任真备课.任真妍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要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连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要点,芬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题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提及时给学生面临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题高质量的措施;

1、任真学习钻妍新课标,掌握教材.

2、任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任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题高教学水泙.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义.

7、以“两端”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南北极生的训道.

六、教学进度安排

总结;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哪些知识?教材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方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1.方程的特征,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2.等式的性质,解只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两个练习,最后还有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三个特点:

1. 在教学方程的特征前先认识等式。因此,教学方程从再认等式开始是必要的,符合知识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依据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方程知识先初步认识方程,再教学解方程的方法,然后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等量关系贯通全单元,在认识方程时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在应用方程时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的方式抽象成方程。方程的概念随着这条主线逐渐形成。

3.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了便于教学,把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解方程分成两段。这样编排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技能从会到熟,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紧密结合。

(二)教材为什么用天平图创设情境?怎样教学方程的意义?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的两臂平衡或者不平衡,分别表示两端的物体质量相等或者不相等。教材多次以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例1写出的等式表示2个 50克砝码和1个100克砝码的质量相等,例2写出的式子有的是等式,有的不是等式,尽管每个式子里都有字母x,联系天平图能体会各个式子的含义,从经验系统里提取等式的正例与反例。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指出它的主要特征。如果让学生把例1和例2里的五个式子分类,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了方程的特征。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体会它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

(三)为什么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怎样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过去,小学数学习惯于用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中学数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显然,中小学关于解方程的教学长期不衔接。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方程的技能熟练,但只能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进入中学以后,原有的思维定势干扰了继续学习,不能适应较复杂的方程,造成中学阶段教学解方程的难点不在知识本身,而在消除原有的思维习惯。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进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教学,例3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例5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教学等式的性质,仍然用天平平衡的情境,容易体会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由此得到等式的两边进行同样的运算,结果还是等式,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例3从四组天平图得出四组等式,编写很有层次。每组左边的天平与等式是原来的状态,右边的天平两边添上或去掉同样的砝码,相应的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各组天平与等式,都是等式性质的一个具体案例。第一组等式由已知数组成,后三组等式里含有字母,等式从不含有字母到含有字母,体现了性质的包摄性。前两组等式的两边加上相同的数,后两组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四组等式合起来得到一条完整的性质。教材让学生在各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体会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在圆圈里填等号,体会原来等式变化后仍是等式,从而充分感知等式性质的内涵。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条性质,编写思路与例3相同,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第一组天平图的两边添上的物体与原来物体的质量相等,要把这种现象视作原来的质量乘2。第二组天平图把天平两边的物体都平均分成3份,去掉2 份,剩下1份,要理解成原来的质量除以3。二是根据天平上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以及天平保持平衡,先在每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圈里填等号,再把各个等式的两边进行相同的变化,结果仍是等式,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三是让学生体会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把“0不能做除数”的经验迁移过来。至于等式两边都乘0,结果是0 = 0,虽然也是等式,但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因而等式的两边一般不同时乘0。

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

例4先看天平图写出方程,把解方程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现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学生能在天平图上直观地感受求正方体的质量,只要在天平的两边都去掉10克。教材中小卡通的思考是对直观思维的抽象,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为了得到x的值,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二是使方程左边只剩x的方法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例题示范了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其中x+10-10=50-10是关键的一步,在初学解方程时,应要求写出这样的一步。

在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要领之后,为形成解方程的能力,教材做了三点安排:首先是第6题的天平两边都去掉1个梨或都去掉3个橘子,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借助图画直观地为浓缩解方程的思维过程作了铺垫。接着在第7题里让学生在等式右边填写运算符号和数,还要想想左边怎样才能只剩x,右边应该填什么,为什么,“扶”着学生简化书写过程。最后是第9题的找错与改错,防止简化书写时发生类似的错误。

应用第二条等式性质解方程,教材的编排与前面相似,也是编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除数的方程。

(四)本单元列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教学?

由于本单元只解含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因此只能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中较难的问题,以及已知图形的面积求有关长度的问题,如果列算式解答,分析数量关系要进行连续的推理,如果列方程解答,思路比较顺畅。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是由问题的数量关系决定的。在数量关系式里,如果未知数量在等号的一边,已知数量在等号的另一边,沟通了未知与已知的联系,那么列算式解答。如果等号的某一边既有已知数量,也有未知数量,那么列方程解答。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列方程解题,为什么设未知数为x。这些体验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获得这些体验就会自觉遵循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例7与“试一试”,突出寻找等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差数或倍数,从“多几(少几)”“是几倍”等概念得出等量关系。例7的等量关系在讨论中得出,“试一试”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填空写出,凸现等量关系对列方程的支持作用。实际问题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有益于形成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单元结束时的“整理与练习”,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怎样想的”,自我评价“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学习状况,都是引导学生体验等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与以前的教材比,本单元教材还有哪些变化?

本单元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还有两点变化。一是关于得数的检验。过去和现在的教材都重视检验,但是,过去注重对解方程的检验,而且十分强调格式。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列出等号左边的算式并算出得数;要与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写出“左边=右边”;最后还要写出结论:x等于几是原方程的解。由于格式烦琐,用于书写检验的时间比解方程还多,因而学生把检验视作负担,被动地进行。现在的检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检验解方程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检验实际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例4里“把x = 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指出了解方程的检验方法,至于检验的过程则不要求写出来。本册教材里的方程只有一个运算符号,学生会感到用口算进行检验很方便。教师要允许学生用口算进行检验,减少书写麻烦,这样才会自觉检验,形成习惯。例7的检验不是代入原方程,因为代入原方程只能检验解方程,不能检验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这道题要检验算得的小军跳高成绩是不是比小刚多0.06米,可以利用1.45 - 1.39、1.39 + 0.06或者1.45 - 0.06中的任何一个算式进行检验。只要结果符合题意,列方程和解方程就都是正确的。

二是本单元例4的最后只指出“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没有讲“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学生必须懂得“解方程”的意思,否则看到冠于数学习题的“解方程”还不明白要求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至于“方程的解”完全可以用“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代替,后者容易懂。因此,不提“方程的解”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1、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意见: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时,利用天平图和其他图画直观形象地显示等量关系,渗透寻找和利用等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2)暂时不要鼓励对数量关系的发散性思考,也不要提倡列出的方程多样,确保把握和应用事件里的最基本的等量关系。这对以后的教学十分重要。

四、学情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只是,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五、对重要教学情(景)境的安排说明

1.教材第2页的试一试的第2题与练一练的第第3题在列方程时不能列成“20-12=x、16.8÷4=x”,它们虽然是方程,但仍是算术思路,不易让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今后的教学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教材第8页的例7,结合情境图教学时,主要是能找出等量关系,当然关键还是要会解方程。且应让学生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找等量关系;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

六、对课内外练习的选用意见

1.教材中第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中的第3题要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意思,然后再列方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等量关系。

2.教材第4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6页的第7题相类似;第8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10页的第2题相类似。目的都是让学生正确运用等式性质,体会解方程的策略和思路,理解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3.教材第13页的“探索与实践”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共8课时教学,另可增加1课时进行综合检测与讲评等。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时:教学1-2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3题。

第2课时:教学3-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4-6题。

第3课时:完成练习一的第7-12题。

第4课时:教学第7-8页的例5、例6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4题。

第5课时:教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5-7题。

第6课时:完成练习二的第8-12题。

第7课时:指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第8课时: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和“探索与实践”部分的两道题。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及图形的运动(二),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球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一)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二)后进生辅导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

2、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3、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4、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共同促进后进生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数时间

一、四则运算(6课时)3.4--------3.13

二、观察物体(二)(2课时)3.16-------3.18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19-------3.24

2、乘法运算定律3.25-------3.3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4.1---------4.7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4.8---------4.14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15--------4.21

4、小数与单位换算4.22--------4.27

5、小数的近似数4.28--------4.30

整理与复习5.4---------5.7

五、三角形(6课时)5.8---------5.18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5.18--------5.24

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5.25--------5.31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6.1---------6.4

2、复式条形统计图6.5---------6.10

营养午餐6.11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6.12--------6.17

十、总复习(4课时)6.18--------6.30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乙班共有学生64人,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口算、计算、文字叙述题算理清楚;对应用题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个班级形成了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班风。

从学习习惯方面看: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学习风气。但也有个别情况。如:个别学生学习不够积极,粗心马虎;缺乏信心、懒惰而导致对学习产生厌恶等情况。

从班级常规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在40分钟内,能够认真听讲并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但也有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回答问题不积极等。

本学年要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第五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重点: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或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全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处理

1、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精选,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体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3、设计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五、教学进度安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二班有学生43人,男21人,女22人。学生中自身素质比较强的占20%,一般占50%,较差的占20%。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新学期开始,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用直尺打等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达到消灭低分率,发展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统计。

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四、五、六、七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统计。

三、本册总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第二、四、五、六、单元。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题。

三、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5、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6、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四、教学进度

一单元用字母表示数:2周

二单元乘法运算率:2周

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2周

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周

五单元小数的加减法:3周

六单元小数的乘法:2周

七单元小数的除法:2周

八单元统计:1周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够牢固,而且一部分学生过于浮躁,分析能力不足,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必须要进行改正,而且希望班级部分家长能够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及图形的运动(二),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球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重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一)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二)后进生辅导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

2、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3、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4、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共同促进后进生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四则运算

6 3.4--------3.13

二、观察物体(二) 2 3.16-------3.18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 3.19-------3.24

2、乘法运算定律 4 3.25-------3.3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4.1---------4.7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4.8---------4.14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 4.15--------4.21

4、小数与单位换算 2 4.22--------4.27

5、小数的近似数 2 4.28--------4.30

整理与复习2 5.4---------5.7

五、三角形 6 5.8---------5.18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 5.18--------5.24

七、图形的运动(二) 4 5.25--------5.31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 2 6.1---------6.4

2、复式条形统计图 2 6.5---------6.10

营养午餐 1 6.11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2 6.12--------6.17

十、总复习4 6.18--------6.30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三、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教学安排:

(一)《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6+机动1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尝试计算

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5+机动1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 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

(三)《三角形》

5+机动1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四)《混合运算》

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6+机动1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机动1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六)《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2+机动1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七)《运算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5+机动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恰当的练习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4+机动1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九)《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7+机动1

1、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机动1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理解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3+机动1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十二)《统计》

教学折线统计图

5+机动1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4+机动2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十四)整理与复习

5+机动3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班45名学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9、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高田收、高洁如、高琼依,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

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优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五、本册内容的课时及课时划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六、统计(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3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地、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野餐情景图。

师:聪聪和明明在野餐活动中遇到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瞧,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吗?

4个苹果怎么分?

两瓶水怎么分?

师:同学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生:能)

师:会分吗?如果让你来分,你打算怎么分?(生:从中间切开,每人一半)

课件演示切开蛋糕。

师:是这样吗?(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生:一半)可是一半该用怎样的数表示呢?有谁知道?

师:听说过吗?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蛋糕的1/2

(1)(课件演示)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一半正是这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师:(指着蛋糕)这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1/2)课件演示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3)1/2怎么写呢?请孩子们认真观察。

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

2、折出1/2

(1)师:认识了蛋糕的1/2。现在你的桌面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你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它的1/2吗?

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

学生选择喜欢的图形折一折。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图形的1/2?谁来介绍。

A。长方形的三种折法。

师:看来,同样一个长方形,可以这么折?可以这么折?还可以这么折?(课件展示三种折法)

师: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谁还能说得更好)

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B。正方形和圆形的折法

师:刚才这些同学涂出了长方形的1/2,有谁表示出了正方形和圆形的1/2,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2吗?然后依次贴出)

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2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

3.判断1/2。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提问:2号和4号同样分的2份,涂色的也是2份中的1份,为什么涂色部分不是它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还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认识几分之一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

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①展示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②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③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④提问:还有表示别的分数的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看: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课件出示)

2、生活中的分数

师:下面我们到生活中去,好吗?

师: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谁能说一说哪一部分是法国国旗的1/3?(每一部分都是这面国旗的1/3)

五角星: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巧克力:同学们喜欢巧克力吗?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3、人体中的分数

师:其实人体中也能找到分数,你们相信吗?同学们瞧一瞧!

一周岁的婴儿:这是一周岁婴儿的照片,这是婴儿的头部高度,发现了吗?头部高度大约是整个身高的几分之一?

成人:长大以后还会是1/4吗?成年人头的高度是身高的几分之一?

4.出示和分数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读一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咱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的编排: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下图形的拼组;二.上观察物体;二下图形与变换;三.上四边形;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

二、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

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6课时)

垂直与平行 1课时

画垂线 1课时

画平行线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1课时

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垂直与平行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名,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和从前任任课老师的了解,这班学生的班底不是十分的理想,学习主动性不强,理解能力也较差。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水平,中优等的生占1/2,不及格学生和盘桓在60分左右的学生也占了一半。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力较弱,本学期我的教学重点的抓基础,练口算,重理解。以求每个学生在原先的成绩上有长远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4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时间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3.9-3.13 5 小数的意义(一) 小数的意义(二) 小数的意义(三)

3.16-3.20 5 比大小 买菜 比身高

3.23-3.27 5 歌手大赛 单元复习图形分类

3.30-4.3 5 三角形分类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4.7-4.10 4 四边形分类 图形欣赏 单元复习清明假

4.13-4.17 5 买文具 小数点搬家

4.20-4.24 5 街心广场 包装 蚕丝

4.27-4.30 4 手拉手 单元复习看一看 五一假

5.4-5.8 5 我说你搭 搭一搭 单元复习

5.11-5.15 5 认识方程 字母表示数 等量关系

5.18-5.22 5 方程 解方程(一) 解方程(二)

5.25-5.29 5 猜数游戏 密铺 奥运中的数学

6.1-6.5 5 优化 生日 栽蒜苗(一)

6.8-6.12 5 栽蒜苗(二)平均数

6.15-6.19 5 总复习(一)

6.23-6.26 4 总复习(二) 端午假

6.29-7.3 5 期末测试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本年级学生家长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导致家庭学习环境一般,家长很少辅导学生,或者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多数学生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比较少学生能进行预先学习。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当然课堂习惯上仍需要继续培养与加强。一部分同学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二班,班级学生水平比较平均,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的不及格1人,一班的中下生较多,主要是对题目的阅读能力比较低,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够好。本学期,需规范和训练学生读题、解题的方式方法,做到多动口,多思考。

知识分析:

已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掌握了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分数及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懂得了基本的位置与方向。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4、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7、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努力做好培优工作,注重关爱学困生。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大学生感恩节活动计划及安排范本),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和三角形。

2、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复习是战胜遗忘,发展认知不可或缺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梳理,查缺补漏、深化生成的过程。我的体会,理想的复习应是拧住双基串全程,点线交织求延伸,融会贯通成一体,温故知新促生成。给予以上理解,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班学情和教学实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一)

2、空间与图形:多边形的面积;对称、平移与旋转

3、统计与概率:统计、可能性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是在改学青版教材后的第二学期,由于已经历了一学期该版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基本熟悉了教材的结构与模式,也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适应了这种从情境入手,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探究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提升和发展。

由于青岛版教材自身的特点,虽有丰富的情境,但结论呈现较少,可以说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加之教师初次使用本教材,把握教学时难免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疏漏与欠缺,这也是为接下来的复习留下的需待填补的空间。

由于上个学期的学习中为了实现版本的转换和知识的衔接,补学了较多内容,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学生有些知识学的不太扎实,本学期在学习这部分与补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时给学生的学习明显带来了阻力,没有学透,这部分知识需待复习中来升温。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了解到我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大致呈现出三个知识水平:第一个水平,这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体验,基础知识技能掌握都很扎实,即所谓的优等生,在班内约占到五分之二(约23、24人);第二个水平,与优等生相比各方面有所欠缺,但基本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基本理想,这部分学生也大约占到五分之二;第三个水平,就是约占五分之一(约8、9人)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与前两者相比有很大差异,各方面都亟待加强。

结合班级现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的复习着重点也找到了方向,知识疏漏、薄弱处,班内第二、第三水平的“后劲”生。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一)、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概念、性质、法则、计算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1、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系统化,并会融会贯通。

2、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3、准确的进行计算

五、复习方法、措施与步骤

1、总体方法

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

2、具体措施

(1)系统整理、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经过梳理串联起来。贯通起来,做到复习一点,连成一片,在滚动中建构生成认知网络结构。缺则补之、散则串之

(2)活化题材,激发兴趣

开发生活化题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充实教材复习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复习的内容,有感而发,有趣而学、有为而做,就能增添复习的情趣。学生主动参与回忆、讨论、沟通、归纳、整理、应用的全过程,进而积极建构起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复习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化解难点。合理整合知识点、注重层次、找准基点、以点带面、化繁为简从而化难为易。多重的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自我有效的构建起不断扩展的认知结构。

(4)编织网络、多层发展

对复习教学,在课堂中积极践行我区倡导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通过分析比较,抓准“探究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收集整理,编织知识网络,深刻的感受知识脉络的走向。教师还要巡回指导,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应尽可能参与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问题的不同认识,指导学生收集与问题有关的生发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关节点加以整理,仔细揣摩每个知识点的意义,通过表达交流,明确各有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线索,在知识系统化过程中自主、自然的生成知识体系。

(5)题组迁移,创生新意

课堂中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练习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意、高效益组织练习,将知识的巩固、运用、理解、创新贯穿起来。通过练习,让学生实践、反思、领悟,又通过反思让学生重新归纳、总结、升华,举一反三,螺旋上升,促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顺利拓展、高速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成为推动学习迁移,激活认知建构的良性学习循环的有效途径,达到理想化的复习效果。

六、课时安排(20课时左右)

(一)数与代数(5课时)

1、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

2、因数与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编者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编者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

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本次四年级综合测试数学部分测试表明:学生的整体的学习状况发展与实验小学等城区一类学校有着很大的水平差异,这个差异来自多方面,需要全方位的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现仅针对此次调研情况对四年级数学进行分析:

本次xxx总体情况:全年级应考61人,实考60人,四(1)班因病缺考1人,全年级A3人,B29人,C25人,D3人,年级平均分75分,及格率95%,优秀率5%,仅从分数来看,成绩偏低,现针对各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低分的原因所在。

题型及扣分情况统计:

一、填空题共28分,共扣453分,得分率73%,平均每人扣7.55分

二、选择题共5分,共扣134分,得分率55%,平均每人扣2.23分

三、判断题共5分,共扣115分,得分率61.5%,平均每人扣1.92分

四、操作题共6分,共扣20分,得分率94%,平均每人扣0.3分

五、计算题共30分,共扣342.5分,得分率81%,平均每人扣5.71分

六、解决问题共26分,共扣476分,得分率69%,平均每人扣7.93分

重要失分分析:

一、填空题第2小题是比大小,共扣77分

从题型上分析,主要涉及简便计算和估算,还有一题是单位换算,这题扣分主要原因有三个:1是对简便计算的应用不十分清楚;2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类题目缺乏必要的指导,因为此类题目最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直接计算出来,然后再比较大小;3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真和耐心来做这类题目。从这题的失分折射出平时教学时学生作业习惯不是很好,教师对作业细节的关注度不够。

二、填空题第11题,共扣81分

这题应用知识点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这题的失分看出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点没有很明确的认知,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题型。

三、填空题第16题共扣41分

这题知识点其实是乘法的定律,这种题型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平时加强指导。

四、选择题和判断题扣分严重,共扣249分,这些题型是对本学期所教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从失分上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缺少练习。也说明平时的作业只是完成了书本要求的,而未有深入的要求。

五、计算题共扣343.5分,平均每人5.725分

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说明计算没过关,更不用说简便计算;第二证明这些学生的作业态度和***态度不好,至少不是很认真的去面对***和平时的作业,这涉及到习惯问题,好的习惯才能保证正确率的提高,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非受迫性失误。

六、解决问题共扣476分,除去第一题和第三题相对简单外,其它扣分都很严重。

从这类题型中看得出来,学生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缺乏必要的认识的,至少有着很大一部分同学是有点茫然的,因此在计算时,无法很合理的理顺数据之间的联系,失分就严重了。

试卷难度认识:

这张试卷经过与任课老师沟通,有些题型是没有练习过的,因此学生在做题时思考太久,明显时间不够用。如填空5、12,选择2、4都从来没接触过,还有解决问题第4题是比较难的,学生基本没多少人能做得出来。

努力方向: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回归生活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次***学生的答题也反映出了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问题。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将数学技能回归到生活中,用生活的思维和方式去理清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2、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题型,如图文题综合运用题等。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重视教师管理学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管理学生和管理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管理好了,学生上课的思维专注度就高,学习效率也就高,这是环环相扣的。

本次xxx也反映出了一些教师设计题目时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研透教材,合理的设计出一些相对灵活应用的题型,那么学生在遇到这张卷子时就不会无从入手了。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不大,但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其中“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从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移至本册的,安排在大数的认识单元后,以便学生结合大数的认识,充分感知、体会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条形统计图”原来分散在实验教材第一学段的不同年级,现移至第二学段本册,将原来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面积将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措施:

1、大数的认识要突出数的概念教学,重视数感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特点:

(1)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加强数概念教学,突出我国的计数规律。

(3)配个学习内容,介绍数学的背景知识。

2、适当改进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笔算教学。

(2)结合笔算教学,渗透口算、估算、简算等计算方式。

(3)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总结和计算规律的提炼。

3、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注重对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3)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统计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教学进度:略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过完春节,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帮助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制定了这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特点,与老师共同学习、进步。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

因为二年级新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面对重新分班的新情况,新学生、新班级还没有建立新集体.只好就原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概述;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里特征及思惟发展不一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面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购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量同鞋学习肽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肽度的同时,应加强陪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题高成绩.

二、教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 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 里面的”运算顺续, 能根剧这些运算顺续计算相关问题, 并能解决少许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嗦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养成对计算最后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题出问题,能行使学到的知识解决少许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连系,探嗦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题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陪养用乘除法的 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 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题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 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陪养时间观 念.能解决少许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般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行使小数表示平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陪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嗦并掌握长方 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连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 “校园中的测量” “组合中的学问” “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惟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题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掩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变成过程,感受成功的 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连系,探嗦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注重陪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 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陪养学生的思惟令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搭配作学习,陪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厉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课时安排

一、混合运算……………6 课时

二、观察物体……………3 课时

三、加与减………………8 课时

四、乘与除………………6 课时

整理与复习………………2 课时

五、周长…………………5 课时

六、乘法…………………13 课时

七、年、月、日…………5 课时

数学好玩…………………3 课时

八、认识小数……………8 课时

总复习……………………4 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新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潜能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时、分、秒;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三、倍的认识;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七、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

八、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2.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帮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预计)教学时间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吨和千克的进率及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

研讨的问题(教学中的困惑)

1、如何体验1千米的长度?

2、如何更好的认识及感受1吨的重量?

修订意见

1、教师要组织学生真正到操场上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体验1千米有多长,加深对1千米长度观念的理解。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

2、应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例如,可以抬一抬25千克的大米,然后推算多少袋有1吨,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吨货物的多少,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名学生的体重,然后在算一算、估一估多少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1吨。

解决措施

1、教师要组织学生真正到操场上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应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例如,可以抬一抬25千克的大米,然后推算多少袋有1吨,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吨货物的多少,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名学生的体重,然后在算一算、估一估多少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

反思总结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讨的问题(教学中的困惑)

1、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的时间观念)?

2、在解决时间的应用题中,如何写计算过程?

3、对于“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30,每节课40分钟,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下课?”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4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修订意见

1、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体验活动,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

2、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解决措施

1、把一分钟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数数、倒计时、一分钟能做的事等去亲自体验时间的长短,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2、不强调必须写计算过程,只要学生能写出结果就可以,灵活处理。

3、要区分时间与时刻,借助动态的转动钟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当60分时,时针走了一小时。

4、首先要弄清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进制,然后和100进制的米与厘米的题进行混合练习。

反思总结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学生36人 ,通过在校三年半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

意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追求学生各项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3、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4、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共60课时左右)

(一), 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6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总体说来,本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作业书写进步比较大,大部分同学都能有较强的上进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根据学校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勤预习、爱动脑的好习惯。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 。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按时上好思维训练课,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学进度与安排

简易方程: 8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6课时

因数与倍数:4课时

认识正、负数:4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对称、平移与旋转:4课时

分数加减法:8课时

统计:3课时

可能性:3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二)、(三))(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与角(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栽蒜苗一、二、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改进提高措施:

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五、本学期进度安排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第一周 (9.1---9.4)

认识更大的数

第二周 (9.5----9.11)

认识更大的数及巩固练习

第三周 (9.12---9.18)

线与角(一)

第四周 (9.19---9.25)

线与角(二)

第五周 (9.26—10.2)

乘 法(一)

第六周 (10.3—10.9)

乘 法(二)

第七周 (10.10-10.16)

乘 法(三)

第八周(10.17—10.23)

巩固练习及单元检测

第九周(10.24---10.30)

整 理 与 复习

第十周(10.31—11.6)

期 中 考 试

第十一周(11.7---11.13)

图 形 的 变 换

第十二周(11.14—11.20)

除 法(一)

第十三周(11.21—11.27)

除 法(二)

第十四周(11.28—12.4)

巩固练习及单元检测

第十五周(12.5---12.11)

方向与位置

第十六周(12.12--12.18)

生活中的负数

第十七周(12.19—12.25)

整理与复习(二)

第十八周(12.26-06.1.1)

统计、走进网络

第十九周 (1.2------1.8)

总 复习

第二十周 (1.9-----1.15)

期 末 考 试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少数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单元: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的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开端,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意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教材仍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你知道吗”和一些思考题,主要让学生接触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联系的一些简单知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简单的周期”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相互间出现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理、判断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册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和三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列综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册教学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及调商的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点到直线知识的实际运用,根据三视图想象和摆放物体,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形成升和毫升的容量观念。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计

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三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探索并发现简单的规律。

2.经历研究有关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有关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数感、演绎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

2.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

情感态度方面:

1.有学好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克服困难,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全学期共22周110课时,其中新课 课时,单元检测20课时,期终复习10课时,机动 课时。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3)班,共有学生43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程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时间

一、四则运算

6 3.4--------3.13

二、观察物体(二) 2 3.16-------3.18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 3.19-------3.24

2、乘法运算定律 4 3.25-------3.3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4.1---------4.7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4.8---------4.14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 4.15--------4.21

4、小数与单位换算 2 4.22--------4.27

5、小数的近似数 2 4.28--------4.30

整理与复习2 5.4---------5.7

五、三角形 6 5.8---------5.18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 5.18--------5.24

七、图形的运动(二) 4 5.25--------5.31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 2 6.1---------6.4

2、复式条形统计图 2 6.5---------6.10

营养午餐 1 6.11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2 6.12--------6.17

十、总复习4 6.18--------6.30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本事是小学生应当掌握和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包含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资料。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一样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经过从不一样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构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资料,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本事;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本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一样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一样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资料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贴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善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资料,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可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资料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资料,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所以,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料。

3.供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关研究证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构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构成空间想像力有进取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供给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供给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教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

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理解本事,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本事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给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进取,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本事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本事和创新本事。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一样层面的学生完成不一样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作业资料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资料。各部分教学资料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能够根据本班具体情景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的编排: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下图形的拼组;二.上观察物体;二下图形与变换;三.上四边形;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

二、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

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6课时)

垂直与平行 1课时

画垂线 1课时

画平行线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1课时

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垂直与平行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关于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年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2年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2年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交流、观察,体会并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利用该关系进行合理的判断。2、体会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初......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情景分析(一)班级情景分析:本学期情景比较特殊,我接了全新的班级。对于我来说是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的具体情景我并不是很了解,只能在班主任那里侧面......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1、知识掌握情况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弄不清。在计算方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鄌郚镇中心小学 刘春荣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二班共有学生46人。从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认真程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