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五个月的研究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们研究了近五个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做一个调查报告,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调查的学校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比方这个组去这几个学校,那几人去那个学校,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缺乏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与,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根底,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而上次研究课后,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在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终于走到一个尽头,在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虽然奉献不大,但在我们这个小组组员的努力下,我们还是完成了这次学习。在这期间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学习了许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这次学习让我增添了政治的课外知识,激发了我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对我影响很大。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我经常要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经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结果,我几次想要放弃查阅,经常认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少我一个的资料也不要紧。但我想一想,应以大局为重,所以坚持查阅了下来,最终查到自己想要查的东西,心里很冲动,时常大舒一口气,一阵莫名的书爽回荡在心中。从中我得到了磨练,得到了“坚持就是胜利”“苦近甘来”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我就敢于迎难而上,并最终战胜困难。 当然,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我也得到了一些珍贵的教训,我也做得有些缺乏,如我经常不做事,经常把重的、难的工作交给别人做,而自己经常坐享其成,而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把每件事做好。虽然研究性学习结束了,但我还会应用研究性学习当中的经验,把它有用的局部应有与我的学习当中,助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谢谢我的团队。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自2001年秋天全国的高中正式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必修课的范围,各地各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这一年多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几多付出,几多收获。在此,仅把我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第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指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一个正确的恰当的评价体系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确顺利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经常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许多老师趋向于将评价结果量化。为某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量化的评价表,让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对照量化表指导和纠正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确有非常明显地效果。我在进行价格战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两个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由于正确使用评价量化表而获益菲浅。
但是,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事实上我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的评价和社会评价。在这些评价中,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它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我的肯定程度,而这些正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所期望达到的一个效果之一。因此,在最后的总评成绩中,我让自评成绩占到了40%,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各占30%,至于社会评价有不可预见的因素,我们仅仅把它做为一个附加参考成绩。
第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管理。
研究性学习小组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按照研究性学习自身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来进行分组较好,即不硬性规定小组的成员组成,只是为学生提供几个组队建议:①必须是有共同的研究兴趣;②小组成员能够特长和资源互补(如要有人擅长电脑技术、有人擅长文字等);③在选择小组成员是尽量挑选那些平时认真、负责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④小组长必须是负责而且擅长组织分工的同学;⑤由于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所有在结集组员时务必先下手为强;⑥小组成员不局限在本班或本校(事实上大多数的学生会从班和本年级的范围内来选择成员)。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环境的,学生反而会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研究课题。
在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基本组建完成后,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我把它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名单的建立。也就是按照报上来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为单位,记录他们的小组成员、小组负责人和联系电话、电子邮件、QQ码。这个工作首先由各班的科代表完成统计工作,并且录入电脑。
第二层次,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档案的建立。根据报上来的研究性小组的名单,我按照各小组长所在班级为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建立他们的档案。这个档案的管理我把它分?quot;文件夹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两部分。前者对于许多还未建立研究性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学校来说是一件方便而又实效的方法。也就是每个小组分一个文件夹,以及若干由学校统一印制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活动记录、阶段总结、结题报告之类的文档。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进度按时交纳研究性学习作业,并且把他们集结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档案。而后者则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管理平台,可以自己学校开发也可以采用专业网站的现成网络平台(目前国内较有名的是优异研究院和清华同方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数据库的管理,基本结构作业上传和作业查询。
第三层次,与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长或组员建立密切的QQ和电子邮件联系。这主要是利用了学生喜欢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网络上与他们做朋友,随时接受他们传过来的信息,并且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反馈,更加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同时监控和指导更多的研究小组。第三,具体的实施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新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不可预知、综合开放。往往会增加教师的指导压力,影响教师指导的质量。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需要更多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与互助,形成合力。但是,从基本面来说,一个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1.基础知识指导
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即使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出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
2.研究方法指导
在众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我就结合我的实践谈几个比较有用的研究方法。第一,写研究日记。每个研究小组至少指定一个成员把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写研究体会积累原始资料。第二,所有的日记、采访记录、调查表/调查分析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原始记录都转化为电脑记录,保留原始记录。第三,不管是采访还是问卷调查还是实验都需要有原始的资料/数据记录,查找到的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习惯。第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倡资源的共享、互补和拓展。在这里我不得不提网络交流(BBS、留言版、QQ、E-MAIL等一切网络工具)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一直从事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研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开展研究性学习忽视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3.思维方法的指导
通过研究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在实施指导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4.心理素质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耐挫力和意志力;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③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④通过主动深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