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不简单!
他是文学家,同样也是书画家。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可以堪称是全才。他是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他的词曲更是极妙,豪放不羁,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之势,对我们后代很有影响,比起辛弃疾的词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画画造诣也极高,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上面我介绍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猜出几分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我们宋代大文豪——苏轼。
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多次。一次因为写诗而得罪了朝廷被降职,到了湖北黄州,到了黄州后,他自称为“东坡居士”。
“居士”是对那些住在家里的佛教徒的称呼。居士信佛,但可以不受佛教限制,所以自称为居士的苏轼虽然看破了红尘,但是肉还是吃的。
当过大官的他,吃过山珍海味,但仍爱好美食,却没心情去酒楼,便亲自烹饪。
文人出身的苏轼是个手不离书的才子,他既要烹饪美食,又要写诗作画,为了兼顾,他采取了文火炖肉的方法,以便方便。在多次实践后,他总结了一个最佳烹饪方法,还作了首诗:“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穷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因为他这首诗歌的传播,也因为他的炖肉方法颇被人们看好,所以百姓便取名为“东坡肉”,直到今日还被广大食客所喜爱。
有关东坡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个人魅力不光吸引着古人也同时吸引着我们,甚至有现代女大学生扬言说要嫁给他。
所以说啊,苏东坡,他还真不简单!
我眼中的苏轼
内容摘要
作为宋代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苏轼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词人,他与家人、朋友、妻子、政敌之间的故事,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距离我很遥远的人物。
关键词
爱民; 爱家人;爱朋友;高风亮节; 一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二 苏轼的生活
(一)他与苏小妹
为了替小妹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苏家准备以文选婚。豪门公子方若虚对苏小妹的文采倾羡已久,闻讯后连忙上门应选。他的诗文苏小妹一看,觉得平淡无奇,便提笔在上面写了一副对联。联曰: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一见小妹写的联语,担心触怒了方府豪门,惹出是非,便悄悄地在小妹的上下联尾各添一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方公子读后欣喜若狂,急欲求见苏小妹。苏东坡知道小妹生性憨拙,担心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之。他借用小妹长相戏作的诗去诓骗方若虚,说:“我胞妹脸长,额突,其貌不扬,你若不信,有诗为证。”说着,念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还未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信以为真,也就不强求
(二)他与朋友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三)他与妻子
他有三任妻子,第一任王弗16岁嫁给他,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虚心改正妻子对于自己待人接物不周之处的指正,王弗死后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种树30万于墓前。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第三任妻子王朝云,这个最能理解苏轼的女子,陪伴了处于困顿时期的苏轼,我个人认为他对王朝云的爱是特别的,像知己一样,朝云死后,苏轼没有,除年事已高外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悼念。
(四)他与政敌
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狂炮猛轰。面对苏轼长期的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乌台诗案后王安石变法失败,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很难想象曾经权倾一时的丞相此前给他带来的困境有多少,但是面对这样这样一个绝佳的可以报复的机会,他确如此的高风亮节,这样的一个人,你能不敬仰,不爱吗? 三 我喜欢的苏轼
我一向喜欢他的词,特别是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哪里,像一个外国人理解不了中国诗词的意境一样,我又恰巧觉得我很能理解那种意境,以至于只能意会,我觉得很多中国诗词美在那种无法言表之上,是一种感觉。
其实诗词写得好的人很多,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是你觉得是和你有缘的,你会觉得他想表达的你懂,至于是真懂假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为你懂,以至于你会不相信权威,你对他有自己的理解。
我承认我对很多人的喜欢是有局限的,但是我喜欢苏轼,并不只是局限于他的词,我喜欢苏轼的性格,喜欢他的真我。我觉得他有才华,但才华并不是他的亮点。并不是谁受到诽谤时,都有人挺身而出的,特别是那样一个有等级有专治的社会里,并不是谁都有荣幸被太后和皇帝都看好的。不向权威低头,在朝堂之上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不与别人同流合污,被贬谪了,既没有人生在世不称意,也没有明朝散发弄扁舟,永远积极着,懂得享受生活,不争不抢,在趋之若鹜的时代里不依附任何人,永远为百姓着想,勤政爱民,留下了今天的苏堤,造福百姓。
他幽默风趣,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故事让我们捧腹,但是笑过之后,我们不仅能看出他的幽默,更能看出他对妹妹的关心,对朋友的真实,对妻子的责任和爱。
其实苏轼的故事很多很多,他的东坡肘子、东坡鱼让多少人垂涎,他留下的苏堤给了多少人安逸,他的品性值得多少人敬仰、学习。如果说他的词是时代赐予我们的财富,他本人更是上天对人民的眷顾。
参考文献
【1】《最时文》—苏东坡篇
【2】百度http://iask.sina.com.cn/b/1062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