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作为初次接收一年级教学的我来说,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动力。课堂上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乐意读书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趣读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观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和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读中感悟,加强个性色彩。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此时,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三、联系生活,重视积累运用。新课标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第一节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动植物,想像一下谁会对谁说些什么呢?”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四季各季节的景物图、单个的季节景物图片、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从图导入。
1、情景激趣。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面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
2、出示图画。
⑴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
⑵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
⑶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天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
3、出示课题:四季
二、读课文。
1、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
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
⑴师:时间老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
⑵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
⑶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
三、演课文。
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
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
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老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
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
四、编课文。
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名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同景物粘贴于黑板上。
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可以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
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
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老师及时肯定表扬。
五、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
教学反思
在课文《四季》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师,小草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曾经准备了许多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的预案,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当场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草芽是不是只对小鸟说话?”这时学生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这种意见的学生被书上的图画所局限,认为只能说书上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能,因为春天还有别的动物。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的红通通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再次提问:“那还可以怎么说呢?”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和在上课开始所了解及在课前学生了解的,马上想到:“桃花对小鸟说……”“油菜花对小鸟说……”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样,则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述说。我在此时进行适当提示:桃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怎么说?学生马上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这时设置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3
上周五参加了在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举行的“杭嘉甬三地教学联谊”活动,聆听了来自宁波、嘉兴、杭州的三位教师倾情演绎的三节精彩的低段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现就省教研室附小的李敏霞老师的一堂《四季》谈些粗浅的感受。
《四季》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建立起情感基础。
二、趣味识字,注重巩固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课的识字教学时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圈一圈、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赛一赛等多种方法,并在课中安排了带有本课生字的小儿歌配动作作为课间操,使本堂课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学生的喜欢。不孤立地识记生字,通过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多样朗读,感悟文本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李老师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关注习惯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李老师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李老师还注重写字指导,通过笔画、笔顺、书写位置的教学,通过一次次的评价和比较,通过较长时间的练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书写技巧。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4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在情境中学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开课伊始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生字躲到动物的后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法,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5
上完《四季》一课,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点还是忧多一点。课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读四季诗,找四季景,编四季诗,画四季景等四个环节,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始提问,激发读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学生的回答引出了课题—四季。“春夏秋冬”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板书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找四季,学生都踊跃地要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检查了本诗的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再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效果很好。
二、在片断二“读四季诗”中,主要是以读为主;我设计了自由读、指明读、体会读、师生接龙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让学生示范“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样子,从而让其体会到谷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顽皮。在重点教学“弯弯”的时候,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弯弯的物品说一说并体会弯弯的感觉,其次再读课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让学生先体会谷穗的心情,再结合心情来读一读。由于读的方法多样,所以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课堂十分活跃,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在片断三“找四季景,编四季诗”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自己找四季来进行学生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编四季诗,扩展训练:
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获取的知识向课外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四、在片断四“绘四季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设计难度较大。中途学生没有休息的时间。
2、调控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还需大大地提高和改进。课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名老师,若是缺乏了课堂调控能力,就好比一个军队失去了将领,会变得一盘散沙。由于内容较多,前半节课中,我采用了拍手开火车,师生接龙、夸夸自己等形式来调控课堂纪律,但后半节课我为了完成任务,对于一些学生的差错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画四季就没有时间了。
3、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教学冬天的片段时,未能通过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显得比较单调。
4、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磨练。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6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7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本学期的第十一周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教学研讨周,在这个活动中我担任了上教研课的任务,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课《四季》。经过之前的自己钻研教材执教老师的试讲一年级教师的集体背课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师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课堂教学,下午又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一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更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
《四季》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读中识字、朗读指导,体味文本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
二 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一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二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三是把课文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三 朗读指导、体味文本 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具体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 弯弯 鞠躬 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 、重音提示读 、学生个人练读、 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 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较好。
下课后进行反思,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预设中课的第二个高潮: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带头饰表演读之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中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景物特征,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红叶飘飘,它对大树说我是秋天……”在课堂上让他们那颗聪慧灵动的心得以放飞。由于学生对带头饰表演特感兴趣,让他们多表演了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后面的几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戏演多遍无人看”,以至于预设的第二个高潮没有到来,不禁有点惋惜。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环节中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都是我自己没觉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宝贵的意见 ,正如前面所说 :它们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建议如下:
1 不要设计对达到目标没有作用的环节,不要提了问又没让学生回答而进入下以环节;
2 最好不要重复学生的答问,对学生没说完整的话指导说完整,让他们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
3 老师在课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给人“晃”的感觉;
4 戴头饰表演适可而止,戏演多遍无人看,节省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课堂会更充实。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8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因课本贴近生活,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时时闪现学生的智慧,精彩百出。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生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训练时,我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学生说出了许多另人意想不到的句子。孩子们先回忆了第一课时课堂上的换词说句子,然后进行仿说。学生马上想到了:桃花对小鸟说话;油菜花对风儿说话等等。接着我又进行引导:“花儿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可以仿照草芽尖尖”说一说。学生马上说:“春天桃花红红;油菜花黄黄”等等。夏天“西瓜圆圈,青蛙呱呱”。秋天“苹果红红;黄叶飘飘”。冬天“雪花飞飞,北风呼呼”等等。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互问互答,相互启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结果,学生参与率极高,兴趣也空前高涨。以致后来汇报时说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句子。如“夏天裙子飘飘,冬天棉衣厚厚。”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不同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体会不同,对语句的感悟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对学生多鼓励肯定,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发现与体会。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课堂上会收获许多意外的精彩!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9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学生做作业能描述四季的特征,我很是高兴。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一)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二)要体现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内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据这文章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这样教是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脱离了课文整体, 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理论,把 “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权”“积极性”及相关的内容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应该说《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是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小学生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我们不坚定的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就有违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保护学生脆弱的喜欢,为了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喜欢,即使牺牲了对文章的机构的美的认识和体味也是值得的。当然,师者要努力,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
(2)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上《四季》一课教学反思
宜昌市杨岔路小学 蔡 雯
《四季》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是围绕识字和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重点来设计的。由课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导入课文,引出课题。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然后通过同桌互学、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反复学习生字,再通过游戏,开火车读、摘生字花检查巩固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生字认熟。
第一个重点完成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重点朗读课文的学习中,生字认读的掌握也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课文通读、重点读的基础上分段来学习整篇课文,并且学习的顺序并不是按课文章节的顺序,而是紧接上一个环节,选择喜欢的季节来学习,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的理解是不留痕迹的,比如“荷叶圆圆”的“圆圆”是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知道荷叶的形状,理解“圆圆”,非常直观。“弯弯”、“鞠着躬”、“一挺”这些词都是让学生亲自通过动作的演示来体会,生动形象,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课文的朗读也是通过师范读、比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两个教学重点都完成之后,最后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完全消化吸收。由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指导学生以其中一幅为例编一首儿歌。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识字环节的层次不够清楚,识字环节应从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到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其次,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的语言以及过渡的语言还需锤炼。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多鼓励,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再次,需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这也需要通过老师语言的魅力、课堂的节奏等多方面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师,共同学习。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0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导入课题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另外,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三、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1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学习《四季》一课的“我会认”的生字的时候,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字,再运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识记字形,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如编儿歌(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尖、地、就、弯),换一换(说-悦,蛙-娃),生活识字(青、夏学生的姓和名中的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生字,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人人都参与了课堂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
2.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2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总之,上一次课就是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不断地进步。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3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一起走进春夏秋冬四季之美,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读为本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说诗句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在教学《四季》时,我注重安排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柳树绿了,它对蓝天说:‘我是春天’。”“爬山虎叶子红了,它对小鸟说:‘我是秋天’。”……在学生表述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三、不足之处
第一、当我提出“小草会对小鸟说什么?”这个问题时,由于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没人能回答。假如我能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来说会比较好。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交给他们简单的方法,扶放结合,初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学能力会更好。第三、缺少朗读情境的创设,这么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却没有投入情感去读,可采用表演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尽情地读,有滋有味地读。第五,比较后悔没有把背诵课文穿插在教学当中。第六、
最后如果能把孩子说的“四季”串起来,成为完整的诗歌,我想效果更理想。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1篇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因课本贴近生活,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时时闪现学生的智慧,精彩百出。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生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训练时,我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学生说出了许多另人意想不到的句子。孩子们先回忆了第一课时课堂上的换词说句子,然后进行仿说。学生马上想到了:桃花对小鸟说话;油菜花对风儿说话等等。接着我又进行引导:“花儿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可以仿照草芽尖尖”说一说。学生马上说:“春天桃花红红;油菜花黄黄”等等。夏天“西瓜圆圈,青蛙呱呱”。秋天“苹果红红;黄叶飘飘”。冬天“雪花飞飞,北风呼呼”等等。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互问互答,相互启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结果,学生参与率极高,兴趣也空前高涨。以致后来汇报时说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句子。如“夏天裙子飘飘,冬天棉衣厚厚。”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不同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体会不同,对语句的感悟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对学生多鼓励肯定,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发现与体会。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课堂上会收获许多意外的精彩!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2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学生做作业能描述四季的特征,我很是高兴。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一)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二)要体现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内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据这文章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这样教是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脱离了课文整体, 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理论,把 “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权”“积极性”及相关的内容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应该说《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是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小学生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我们不坚定的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就有违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保护学生脆弱的喜欢,为了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喜欢,即使牺牲了对文章的机构的美的认识和体味也是值得的。当然,师者要努力,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
(2)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上《四季》一课教学反思
宜昌市杨岔路小学 蔡 雯
《四季》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是围绕识字和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重点来设计的。由课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导入课文,引出课题。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然后通过同桌互学、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反复学习生字,再通过游戏,开火车读、摘生字花检查巩固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生字认熟。
第一个重点完成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重点朗读课文的学习中,生字认读的掌握也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课文通读、重点读的基础上分段来学习整篇课文,并且学习的顺序并不是按课文章节的顺序,而是紧接上一个环节,选择喜欢的季节来学习,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的理解是不留痕迹的,比如“荷叶圆圆”的“圆圆”是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知道荷叶的形状,理解“圆圆”,非常直观。“弯弯”、“鞠着躬”、“一挺”这些词都是让学生亲自通过动作的演示来体会,生动形象,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课文的朗读也是通过师范读、比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两个教学重点都完成之后,最后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完全消化吸收。由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指导学生以其中一幅为例编一首儿歌。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识字环节的层次不够清楚,识字环节应从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到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其次,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的语言以及过渡的语言还需锤炼。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多鼓励,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再次,需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这也需要通过老师语言的魅力、课堂的节奏等多方面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师,共同学习。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3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学习《四季》一课的“我会认”的生字的时候,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字,再运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识记字形,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如编儿歌(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尖、地、就、弯),换一换(说-悦,蛙-娃),生活识字(青、夏学生的姓和名中的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生字,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人人都参与了课堂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
2.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4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一起走进春夏秋冬四季之美,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读为本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说诗句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在教学《四季》时,我注重安排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柳树绿了,它对蓝天说:‘我是春天’。”“爬山虎叶子红了,它对小鸟说:‘我是秋天’。”……在学生表述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三、不足之处
第一、当我提出“小草会对小鸟说什么?”这个问题时,由于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没人能回答。假如我能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来说会比较好。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交给他们简单的方法,扶放结合,初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学能力会更好。第三、缺少朗读情境的创设,这么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却没有投入情感去读,可采用表演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尽情地读,有滋有味地读。第五,比较后悔没有把背诵课文穿插在教学当中。第六、
最后如果能把孩子说的“四季”串起来,成为完整的诗歌,我想效果更理想。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5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本学期的第十一周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教学研讨周,在这个活动中我担任了上教研课的任务,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课《四季》。经过之前的自己钻研教材执教老师的试讲一年级教师的集体背课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师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课堂教学,下午又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一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更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
《四季》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读中识字、朗读指导,体味文本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
二 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一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二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三是把课文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三 朗读指导、体味文本 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具体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 弯弯 鞠躬 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 、重音提示读 、学生个人练读、 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 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较好。
下课后进行反思,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预设中课的第二个高潮: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带头饰表演读之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中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景物特征,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红叶飘飘,它对大树说我是秋天……”在课堂上让他们那颗聪慧灵动的心得以放飞。由于学生对带头饰表演特感兴趣,让他们多表演了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后面的几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戏演多遍无人看”,以至于预设的第二个高潮没有到来,不禁有点惋惜。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环节中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都是我自己没觉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宝贵的意见 ,正如前面所说 :它们是我教学上新的起点。建议如下:
1 不要设计对达到目标没有作用的环节,不要提了问又没让学生回答而进入下以环节;
2 最好不要重复学生的答问,对学生没说完整的话指导说完整,让他们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
3 老师在课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给人“晃”的感觉;
4 戴头饰表演适可而止,戏演多遍无人看,节省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课堂会更充实。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6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导入课题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另外,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三、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7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在情境中学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开课伊始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生字躲到动物的后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法,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8
上完《四季》一课,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点还是忧多一点。课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读四季诗,找四季景,编四季诗,画四季景等四个环节,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始提问,激发读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学生的回答引出了课题—四季。“春夏秋冬”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板书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找四季,学生都踊跃地要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检查了本诗的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再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效果很好。
二、在片断二“读四季诗”中,主要是以读为主;我设计了自由读、指明读、体会读、师生接龙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让学生示范“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样子,从而让其体会到谷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顽皮。在重点教学“弯弯”的时候,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弯弯的物品说一说并体会弯弯的感觉,其次再读课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让学生先体会谷穗的心情,再结合心情来读一读。由于读的方法多样,所以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课堂十分活跃,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在片断三“找四季景,编四季诗”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自己找四季来进行学生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编四季诗,扩展训练:
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获取的知识向课外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四、在片断四“绘四季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堂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设计难度较大。中途学生没有休息的时间。
2、调控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还需大大地提高和改进。课堂调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名老师,若是缺乏了课堂调控能力,就好比一个军队失去了将领,会变得一盘散沙。由于内容较多,前半节课中,我采用了拍手开火车,师生接龙、夸夸自己等形式来调控课堂纪律,但后半节课我为了完成任务,对于一些学生的差错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画四季就没有时间了。
3、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读感悟这一环节中,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教学冬天的片段时,未能通过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显得比较单调。
4、缺少对个人表扬。在低年级阶段,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到位的、及时的表扬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整节课中,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磨练。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9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作为初次接收一年级教学的我来说,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动力。
课堂上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积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乐意读书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趣读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观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和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读中感悟,加强个性色彩。
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此时,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三、联系生活,重视积累运用。
新课标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第一节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接着,我又问:“这么多动植物,想像一下谁会对谁说些什么呢?”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0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总之,上一次课就是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不断地进步。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1
上周五参加了在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举行的“杭嘉甬三地教学联谊”活动,聆听了来自宁波、嘉兴、杭州的三位教师倾情演绎的三节精彩的低段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现就省教研室附小的李敏霞老师的一堂《四季》谈些粗浅的感受。
《四季》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时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建立起情感基础。
二、趣味识字,注重巩固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课的识字教学时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圈一圈、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赛一赛等多种方法,并在课中安排了带有本课生字的小儿歌配动作作为课间操,使本堂课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学生的喜欢。不孤立地识记生字,通过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多样朗读,感悟文本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李老师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关注习惯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李老师关注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李老师还注重写字指导,通过笔画、笔顺、书写位置的教学,通过一次次的评价和比较,通过较长时间的练写,使学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书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