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梦”的讨论
围绕习主席讲话“中国梦”展开大讨论
6月18日下午,中心办公室围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国梦展开大讨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致认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主席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发挥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第二篇:有关中国梦的讨论报告
有关“中国梦”的讨论报告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中国梦”的发展历程
(1)“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倒影的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对于这段历史、对于为这段历史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
(2)“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一面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华夏大地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三位一体”,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有了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距离我们不再遥远,它是必定实现的美好未来。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中国梦的科学含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相联系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眼睛向着历史,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从今天的现实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连续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诸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代中国人民的“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时代解读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编辑本段时代特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3.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3)
有梦想。在社会和人的生活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或理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这是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国家的梦想就是绝大 多数人的理想,就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国家的理想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简言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每个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梦想,无论事业、职业的、生活的。这种理想或梦想的建立是追求崇高和完美的基础,有了理想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实现理想的奋斗和追求。
“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流淌在岁月。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第三篇:中国梦主题讨论
我的中国梦主题讨论
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被空前激发起来;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来自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这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通往梦想的正确道路;中国梦引起强烈共鸣,来自人民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拥护和信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使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增添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使中国梦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巨大正能量。中国梦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奋斗意志,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着人们为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中国梦形成了推动深化改革的巨大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都聚焦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保障;中国梦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把党的执政活动与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党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交流会开始前,全体干部职工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深入学习思考两会精神,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并结合工作现状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完成了自己的演讲稿。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并进行了交流。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中,中国梦才更美丽、更坚实。随后全体党员就“我的梦”与“中国梦”“三全梦”“青春梦”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心。
第四篇: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
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
于 小李静纳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增强教职工对“中国梦”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12月16日,我校开展了“中国梦教育梦”师德建设活动,弘扬高尚师德,同心共筑中国梦。
此次活动中,大家认真学习了《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文章。对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作了深刻交流,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并就“中国梦.教育梦”展开了大讨论,我校根据中国梦教育梦设立了讨论的几个主题有:“做一有梦的教师”、“如何实现我的教育梦”、“怎样才能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正确处理教师待遇与学生利益关系”、“怎样杜绝教师忌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等等。在这些讨论中的几个主题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做,下面我就“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从教5年的教师,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识,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打动学生,让学生去崇拜你,尊重你。同时,它还要求老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老师要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因为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这是从私塾时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封建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逐渐形成的共识。虽然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却屡见不鲜,作为一种顽症,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呢?是教师素质不高吗?是恨铁不成钢吗?是严师出高徒吗?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吗?是现
行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吗?„„这是大家正在深思的问题。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但要坦言,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那么,如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呢?我从以下四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就成为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遇事要自我克制,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只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基础。从实践的层面要做到:
1、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实现由“严师”到“慈师”的转变,与学生的平等相待,关爱学生。学生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倍加关心。发现困难多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多辅导,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感受到师爱的可贵。从而安心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爱的沟通。从而杜绝学生违纪、教师动怒,最终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
2、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语言上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尊重。语言上尊重学生要规范礼貌性、尊重性教育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可:“请问×××同学„„”或“×××同学,请问„„”等等。批评学生可:“×××同学,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同学。可这一次你却„„,但老师相信你„„”等等。绝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基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就能事半功倍。行为上的尊重,简言之就是教师别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事后教师只能自食其果,而苦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管理无从下手,这不是长远之计。如对这一症状开一良方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治标治本”。
二、提高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为此:
1、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2、提高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3、适时反思,获得经验。
教师要通过对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进行反思,“回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和磨砺自己。
三、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而没有惩罚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面对出错的学生,我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用真诚、善意的批评,用恰如其分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根治他们心中的疤痕,使他们在慈母式的爱的力量和严父式的警告的力量的驱使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追求。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桃花心木》和《“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两篇课文如理解其内涵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例证。
1、要明确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体罚。
各位同仁谈到“体罚”时,想法多多,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甚至累赘一生,导致出现教育的雷区,无法管也不敢管的管理真空。而现行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把惩罚和体罚分开。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据可行,而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行走在惩罚与体罚的边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而探究其本质: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等。这是延续了封建社会严厉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简言之,罚是因为爱,旨在治病救人,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矫治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不是打击报复,它是无毒无害的成长催化剂。
2、对学生过错的惩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盲区等几方面。对其不良行为的纠正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惩罚教育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可用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
四、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
1、现行评价制度形成的“食物链”。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无法掩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学生“苦”,教师也“苦”。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为基准。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分”,“唯分是举”是其灵魂和精髓。忽视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如今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教师的饭碗。分数成了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生考分高,教学质量就好,教学水平就高,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师评优、评职称、晋级嘉奖中,学生的考分成了极端重要的砝码,好像评优晋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于是要求学生能考高分几近不择手段,学生成了老师挣分的机器。而“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要分的食物链就形成了。其中,学生的命运是最惨的。天天为其减负就是不见成效。他们的柔嫩的肩上压着教师、学校和社会“三座大山”。“分”,摧残了学生,也祸害了老师。本来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到半个学期就上完,剩下的时间就搞赚“分”的题海战术。
2、体罚与变相体罚是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
现行评价制度极易步入以评价代替管理的误区。对于教师的评价功能,不是真正的促进其成长、改变其表现、关心其今后的发展,并通过评价找出其发展的最佳途径,而是用过分精细化、数量化、庞杂化、繁琐化的条款和制度,对教师加以限制和束缚;用过分单一化、僵滞华、形式化、教条化的管理手段使教师发挥才能的空间越来越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的对立情绪也会因此越来越强烈。这是成就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体罚与变相体罚便成为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因此,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发挥评价制度正确的导向功能的尝试势在必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根本上杜绝教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急功近利思想下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发生。
总之,体罚与变相体罚,不仅给学生造成身体的伤害,还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成为他们人生中永远的噩梦。而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其责任不仅在于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更在于教育各项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中是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在活动中,教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紧抓机遇,勇敢应对挑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小事中体现“中国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以梦想联系实际,以“小梦想”助推“中国梦”,在幼教工作中再创佳绩。同时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工作。
人们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作为一名老师要起到带头示范的作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在日常教学中,都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去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第五篇:中国梦主题教育大讨论情况汇报
中国梦主题教育大讨论情况汇报
夹金山林业局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林山”主题教育大讨论情况汇报
为把“中国梦”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根据县委主题实践教育办公室的工作部署,按照我局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安排,我局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林山”主题教育大讨论活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及时成立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金山”大讨论活动宣讲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各片区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工程区大讨论活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明确实践教育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开展活动
根据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全局职工深入理解了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及省、市、县委领导的重要讲话,深刻理解了“中国 梦”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实现路径,进一步统一了全局职工的思想认识,激发了全局职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金山的斗志。
三、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采取召开动员大会、主题宣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对“中国梦”相关文章、讲话、会议精神及政策进行学习,认真领会“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教育和引导全局职工争做“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金山”的践行者和宣传员,使之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全局职工对大讨论活动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提高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我局各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活动讨论激烈、反响积极
全局干部职工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大家共同认识到个人梦和国家梦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对于全局来讲“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金山”就是我们的“企业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现阶段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在讨论中领导干部们表示一 定会坚守信念、心系群众,搞好分管工作,做到“上行下效、表里如
一、持之以恒”抓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群众要有耐心、对困难要有决心和恒心,要创新工作方法,千方百计为企业谋发展。听到领导们激情满满的话语,基层职工也毫不示弱,纷纷表示自己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子,更是建设美丽夹金山的先遣军,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立足岗位,坚持巡山护林,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生态恢复工作任务,和林下产业发展的各个细节。
五、大讨论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夹金山”主题的大讨论,让全局干部职工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工作的盲点,对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启发作用,讨论中,不少职工还进言献言,积极为全局各项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自己的看法。通过大讨论活动凝聚了全局干部职工干事业、圆梦想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