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说中毛邓重点 2
以下为传说中的商英出卷老师所划的毛邓重点,仅供参考,内部资料,谨防泄露哦。。
毛邓要点(按书上10版目录标题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与之相关的部分题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化如何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如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建设文化强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如何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政党
新教材可能涉及的内容: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要求如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答题思路:简答题:
1、论点,,解释论述论点,,2、,,3、,,,小结论述题:
1、概念,,要点,,论述要点,,总结 个人观点
2、.....3..........材料分析
1、提取概念,,其余与论述题类似2.......3.........
第二篇:毛邓三考试重点
毛邓三重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以其独特创造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很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重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六.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想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七.事实求实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事实求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他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九.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公产主义思想。
十: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路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十一: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进。
十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
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遵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者: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际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十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四,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时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影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
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于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业的农业国,逐步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文化经济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常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大社会主义文化。
十九,“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定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二十,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二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是在所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 为社会主义服务。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十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地位? 1.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有个正确的理解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4.公有制的主题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十四,“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二十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制4.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成若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际国家统一的基础。
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意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祖国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十六,和平和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题?
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了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几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 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稳定,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十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如今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革,新形式,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情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不适应的地方。
二十八:人民民主专政:民主是国体和整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二十九,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三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三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是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统一中发展的。
三十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主义,建设和谐主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
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民主政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目标任务:(1)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证,(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性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以及十几亿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篇:毛邓三考试重点
第一章单选 5分多选4分 简答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简答)
1.2.3.4.5.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等等
6、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9、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要倒背如流)
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单选3分 多选2分 论述题151、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的文章(选择)
《改造我们的学习》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非常重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他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理想基础
3.他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论述)
5、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看一下)
第三章 单选6分 多选12分 简答5分 辨析10分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多选)
自然经济基本破坏
民族资本的基本发展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非常重要,要背。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到
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多选)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要求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文章(选择)
《战争和战略问题》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依据: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的国情),在城市中,国民党的力量比较强;在农村中,敌人的力量比较弱。另外,在当时,中国农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内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非常重要)《《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四章 单选4分 多选6分 辨析5分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辨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小题)
合作社合作组赎买没收
4、P89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
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P90 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
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标志)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章 单选4分 多选4分 简答5分 辨析5分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辨析)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5、怎么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怎么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另外,老师建议我们认真看一下2009年的那两份试卷(AC),个人觉得应该可信的。
第四篇:毛邓三考试重点
1. 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八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新型性在于:它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性相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业化,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总之,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的科技成果改造、提升、发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第二,将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第三,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从而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益作出贡献,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又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八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是继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第一,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如何正确来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九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九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十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内容。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涵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导和教育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认识社会主义;引导人们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十一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7.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十四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掌握和实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四个尊重”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动态过程。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正确看待各种形式的劳动,承认其相应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8.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十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
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第五篇:毛邓三复习重点
自考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论述题重点
1.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P11.16.20)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基本要求?(P28-31)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配套P47)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P59)
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P61)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P67)
7.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并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96)
8.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2)
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10.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12)
11.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133-145)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59)
1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P184-188)
14.如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P189)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202)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P219-220,P221-222)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3-224)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采取哪些重要的举措?(P225-227)
1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P265-266)
20.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P268-270)
21.如何正确认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P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