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思维修养是新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基于动漫产业及动画电影的视角
现代思维修养是新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
——基于动漫产业及动画电影的视角
田敬辉
我个人平时的爱好就是观摩美国的动画电影,看了这么多美国的三维动画片,再回过头来看看国产的,真的不得不摇摇头叹叹气。中国和国际还是有差距的。而作为迈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如果不在动漫产业这个制高点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这将是令人惋惜的事情。首先,中国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位动漫产业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的源泉,可以说,中国的动漫历史资源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其次,中国的动漫市场前景广阔,动漫产业又是环保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动漫产业,是产业转型的具体做法。最后,动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承载教化功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比应试教育中的说教模式有成效多了。我以为,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做大做强,然后以之为载体,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恰好最近国家出台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而其中,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大发发展动漫产业。对于动漫爱好者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然而,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何不景气?我认为这不是资金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美国1994年的二维动画《狮子王》,我们在科技发展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望尘莫及,深圳环球数码利用现代设计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却惨遭失败。这说明,差距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在于影片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和倡导方式。这主要和导演及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视野有关,而这些,又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在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蓦然回首,发现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被我们远远地丢在了身后。一旦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能够向前走多远?就我们中国而言,现在全民都在谈论经济谈论GDP,却很少有人去关注社会文化道德建设,因为这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官方的倡导似乎更多地止于唱独角戏,没有大众的参与,文化建设是很难搞的。而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太过理性,理性到差不多一切都要以钱来衡量,即使是前不久的国学热,也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GDP来说,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许多人开始欢呼雀跃,似乎是在释放压了抑许久的郁结。中国真的超过日本了吗?事实上,中国的GDP身后是有地大物博作支撑的,我们经济发展的所需能源如煤炭、石油、钢铁,都可以向“地大物博”伸出经济的饥渴的双手,更有长江、黄河,森林资源做补充,……。这样的GDP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全球都面临环境恶化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
变看问题的方式,即不能唯GDP,唯经济,还要看到文化这个强有力的清洁的资源。
中国有一个古老而又普通的故事,那就是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何田忌能在第二轮取得胜利?思维方式的原因,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和采取的行动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这就说明,科学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要。但我发现,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一点,我们从“龙”这一传统形象就可看出了。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都是可以飞的,但中国的“龙”只有几条爪子,但却可以腾云驾雾,这毫无科学依据,不得不叫人怀疑。西方的“dragon”就不一样了,西方的龙是有翅膀的,有翅膀才可以飞,这也才符合现实规律。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思维更倾向于建立在追求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再比如说影视理念是利用的穿越手段,西方往往借助时光机、宇宙飞船,其理论依据是相对论等的有关知识,引起人们对科学奥秘的探索。相比之下,我们的穿越手段就有些愚蠢了,有些是穿越者在画面中转一转就穿越了,毫无根据。
在大量的动画片中,通过中西比较,笔者发现一种现象,东方思维模式多是从人类自身出发,所以塑造的角色多是人,偶尔也会有动物角色出现,但你会发现动物的形象设计很牵强,不是动物身人面就是人身动物面的组合,总之,设计理念回归不到事物本身,人总是倾向于用人类自己的思维去塑造他者的形象,结果创造的角色很不合理,而且中国人的思维总是少不了打斗,很
多国产动画片都有很多暴力场景,居然在黄金时段热播,这太出人意料了。
美国人似乎更倾向于从众生平等角度去思考问题,《玩具总动员》就是在“玩具是有灵魂的”的思想情怀之上产生的。如果悉数十年来美国的3D动画片,我们会发现,人的影子似乎很边缘化,占据绝对数目的是动物、植物、玩具等,《海底总动员》、《美食总动员》的主角是鱼、老鼠,《马达加斯加》系列里的角色是斑马、河马、狮子、企鹅,《冰河世纪》系列里的是长毛象、树癞、剑齿虎,《汽车总动员》里呈现了有血有肉的汽车世界,《玩具总动员》中则是各类玩具;《丛林大反攻》系列中,人被动物捉弄;《天才眼镜狗》里一只狗狗收养人类小孩,等等。
据笔者了解,国内从事动画研究的学者往往用“说教”一词来一笔概括中国动画的文化内涵,其实这种归纳是有失偏颇的。动画可以有“说教”的成分,这不影响动画的娱乐性,正所谓寓教于乐。关键在于“说教”的方式。美国的动画片中的“说教”是一种自主性的。往往是主角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艰险历程,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从而成长。而中国的则是大人代言,是一种灌输式的。
如《极地特快》,小男孩一趟惊险刺激的北极之旅,他最终找到了“believe”这一价值理念。而《冰河世纪》里则将史前动物经历的冰川融化场面呈现出来,反映出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了,于成人而言,又何尝不触目惊心呢!
所以,未来中国的文化若要在世界中立得住脚跟,就必须先
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剔除文化因子中的不合理成分(如暴力、金钱崇拜、权力崇拜),多宣扬普世价值观,如亲情、友情、爱情、独立自强、真诚平等、团结合作等。
作者简介:田敬辉,男,201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