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定稿]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开始,讲诉中国的逐步变革。在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战争的爆发表面上是由于鸦片和茶叶的输出不平衡,事实上是因为当时许多国家已经觊觎中国的土地与财物良久,英国借机发动这次战争以牟取暴利。
英国的军事实力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清政府却长期滞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并且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层次、已然合理的贪腐系统,更加导致各处军力都不堪一击,清政府自然而然以失败告终。虽然当时林则徐意识到危机,但皇帝却阻塞忠谏路,固执己见。无奈林则徐将自己整理的国外资料交给他的好朋友,并编制出《海国图志》,以图振兴。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告诫我们: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只有睁眼看世界,跟上世界潮流,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才是富强王道。
经过15年的平静,1860年英格兰、法兰西两个国家烧掉皇宫的心脏圆明园。自此,在皇宫中出现了自强的声音“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为时已晚。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严复《天演论》给人的解放思想起到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西方的制度打败了中国,中国不能再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后来康有为提出了戊戌变法。再后来,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并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最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再一次说明了固步自封的守旧只能走向灭亡,唯有图变才能走向富强之路。
这样的局势下,孙中山先生提出革命,“振兴中华”,并提出了“三民主义”。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了,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这次的巨变并不彻底。但只要改变总是好的。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就好像所有母亲的生产,经历剧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才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们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追忆这段历史。我们没有生在最落后的年代,没有成长在最混乱的战时,没有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我们活在最美好的21世纪,享受着这尘埃落定后弥足珍贵的和平。这时刻如同一个蓬松睡眼下的清晨,历史冰冷的黑夜已经远去,未来温暖的正午即将到来,我们该珍惜当下,把握当下。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总书记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观点。也恰恰表明了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要接受历史的教训,用卓有成效的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我们都在讨论一个很火热的名词,那便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而且改革开放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二篇:《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每一段祖国的历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当我们再次观看时,它或多或少的会使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沉重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时代意义的思考。当我看完《复兴之路》的第一集千年局变时,作为一位大学生我深有感触。我们的中国从古到今历经了无数风雨沧桑、时事变故,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屈辱,三百年未有之巨变”,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的落后,而是西方国家的先进。其他种种,包括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包括国人在传统文化当中熏陶下形成的迷信、愚昧,都是浮云而已。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复兴之路》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也让我们谨记过去,吸取教训。
《复兴之路》是一部大型的电视政论片,全片分为6集,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复兴之路》重现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危机。茶叶与鸦片的交易,是表面的导火索,英国在经济上的渴求,才是主因。回想1840年,正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这个时候,政治利益、国土面积、掠夺而来的物质财富都不是英国的梦想,商业的繁荣,才是它唯一的热衷。在这个时候,昔日的欧洲大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都被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后工业时代先进的坚船利炮、君主立宪大框架下井然有序的组织制度,是之所以由英国,而不是由其他欧洲大国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的必要解释。第一集《千年局变》一开篇,先是从福建马尾造船厂建厂140年讲起,很自然地带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都是“从海上而来的危机”。当我们的国门被迫打开后,才真正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经济和思想的落后。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晚晴政府最大的罪恶,是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层次、已然合理的贪腐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卖官鬻爵,上贿下赂,一种败坏的风气早已根固。就好像淤泥一片,已容不得半点洁白。偶有荷花一两朵鹤立鸡群于其中,最终结果也只是要么近墨者黑,要么半路夭折,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长期以来,一部分人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也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早期的探索,比如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等等。《千年局变》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农民起义试图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些探索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历数世界各国,英国的从君主集权到君主立宪,法国从邦国分裂到大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由沙皇过渡到苏联,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数百年的光阴。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才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像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百日维新运动中的“戊戌六君子”,黄花岗起义中的“七十二烈士”等,我们应该牢牢地谨记他们。
所以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担负起复兴伟大民族的责任,我们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追忆这段历史。我们没有生在最落后的年代,没有成长在最混乱的战时,没有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我们活在最美好的21世纪,享受着这尘埃落定后弥足珍贵的和平。这时刻如同一个蓬松睡眼下的清晨,历史冰冷的黑夜已经远去,未来温暖的正午即将到来,我们该珍惜当下,把握当下。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却不知道路在哪里。看了《复兴之路》,怏怏大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才懂得压垮我们的不是敌人的洋枪大炮,而是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的落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只是维护封建制度的自我救赎,辛亥革命以后各种思想冲击着封建体系,所以辛亥革命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他们不知道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直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才确定了以马列的共产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方向。迅速的随着这股浪潮发展壮大,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的积极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对于我们个人的人生也是一样。当我们遭遇最痛苦的命运巨变,悲伤和萎靡都无济于事,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因为只有时间,才能解决所有我们无力解决的难题
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教育人民,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的确,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所以我们要了解祖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牢记历史,努力发展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担当起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第三篇: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
观后感
食工1003班
聂素萍2010309200319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1840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屈辱的岁月,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从历史教科书到政治教科书,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第一集),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感受,从最初单纯的对李鸿章等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人的单纯的愤怒,到意识到社会制度才是根本问题,到开始思考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联系,一步步的深入,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历史,不单单是书本里的,也不单单是电视里的,而是一面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镜子,让我们学会自省,学会自知。历史,赋予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候,才愈发迷人。《百年中国》,看了三遍,由看了一些关于小悦悦的视频报道。让我深感:危机一直存在,只是由“国难”变成了“危机”。
记录片带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及其愚昧。汪仲洋说:“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连林则徐都认为:只要断绝了对英国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而英国呢,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提前准备,调查,认为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沿海的炮台,防范措施很糟糕。这里就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自知”,中国古代有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多么好啊,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天才。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与否。找到自己喜欢的,并去做,就这么简单。晚清的中国,也是一个喜欢做天朝大国梦的中国。封闭自己,将自己隔离于世界体系之外终于被碾压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之下,实为可悲。想想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自知”的结果,认清现实,面对这个即将倒塌的房屋,只能革命,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当然,不是说“自知”就够了,自知之上,需要常常自省。《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里提到,“咸丰皇帝发出向西方学习的上谕的时候,距鸦片战争发生已经有20年了,相比于同样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中国错过了搭上世界工业革命列车最宝贵的20”。多么可惜啊,不反省,凡事喜欢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似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通病。其实,晚清王朝也不是没有反省过自己,只是,每一次都那么肤浅,那么荒唐,那么治标不治本,那么令人失望。从戊戌变法,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发出向西方学习的上谕,到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么多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反省的不彻底,也是很难得到真正的进步的。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中肯简单却难以做到。子路并不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贰过”,“不贰过”,多么优秀的品质啊。近代的中国,签订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受尽欺凌,不要说“不贰过”,就是做到“不一百过”,也不至于悲惨到如此境地。忽略人性反思,是对个体责任的遮蔽。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
再谈一下中国人健忘的事。中国人真的很健忘。鸦片战争结束,英国一撤军,皇帝的第一反应也是撤军,文武百官也弹冠相庆,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张艺谋提到他刚拍的《温故一九四二》时这样说:“我看了《温故一九四二》的小说后,觉得对于我们的民族,我的世界观,包括我对自己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最近微博上传的那个两岁小女孩悦悦在马路上被车子碾轧两次的视频,我在问:现在的人怎么这样了?其实呢,只不过是因为过去通讯不发达,传递不了。事实上,这种冷漠在我们的民族性里,是源远流长的。还有一个东西,让我觉得有必要拍这个电影,就是中国人的善忘。小说里,有人问那些经历饥荒的人,说:“1942年咱们这里饿死了多少人?”他回答:“1942是哪年啊?记不清了。饿死人年景太多了。”但是你慢慢慢慢问,勾起他回忆,他能想起,大概饿死了有一半。我看到这儿就想,这些人也太容易遗忘了吧!三百万人饿死是个什么概念?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全世界都知道都谴责。但是在中国河南,饿死了三百万没人知道,甚至连灾民自己都忘了我觉得这是特拧巴的一个事儿。电影不能让这三百万人复活,但是也许能让他们的死变得有价值。善忘和逃避这是我们民族的特点。”
中国人真的很健忘,忘了曾经的伤痛,忘了那些古老的信仰,忘记了人性的尊严与耻辱,就连对生命的恻隐之心,似乎也在被我们一点点淡忘,取之而代的麻木与冷漠,对坏消息的免疫力正在增强。新闻媒体似乎天然地更偏爱“坏消息”,甚至以“坏消息就是好消息”为职业信条。现在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曾经可以拿来做头条的“坏消息”,在今天却很难再引起读者关注。我们似乎从来都不缺这样的新闻,但“坏消息”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让公众产生了钝感,我们的同情心就会变得稀薄。汶川地震时,我很震惊,也很难过;后来的玉树地震,我仍感到震惊,感到难过,只是没有那么痛了。简而言之,每一次极端事件被报道后,都抬高了同类事件报道的门槛。公众对“坏消息”的免疫力越强,整个社会累积的崩溃风险也就越大。晚清时候,一次次的压迫中,人们对国难逐渐习惯,终于,封建王朝的房屋倒塌了。较之今日,国难变成了道德危机。
以孔孟为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在于不断提示人的内在价值,并促使每个人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人的真性。趋利避害固然是人的本性,但人并不只是一个各种感觉附体的虚壳,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受各种外在的利害关系摆布。相反,“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生来都有上天赋予的良善本性和内在尊严,人的行为必须和自己的真性相称,否则就等于自暴自弃,自己贬损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既然人人都有尊严,则人不仅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更有尊重他人尊严的义务。事实上,两者没有任何矛盾:如果一个人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意损害他人的尊严,自己怎么可能有尊严呢?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爱护别人,也是爱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保全了善的真性。因此,救人固然是对别人好,首先也是对自己好;见死不救看上去自己毫发无损,实际上是在贬损和侮辱自己。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小人则看不到自己的尊贵与尊严,因而做事无所顾忌;只要不受法律惩罚,偷了便宜就是好,高兴还来不及,有什么耻不耻的?儒家教诲的根本在于,人没有必要如此对不起自己;其实只要敢于诚实反思、面对自我,人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内在尊贵,人人都能以符合自己真性的方式有尊严地活着。在经过几十年“运动”、“斗争”、“批判”之后,儒家道德传统被清剿殆尽,留下所谓的当代“信仰危机”,其实就是道德人格空壳化的结果。每个人都成了纯粹受物欲驱使的小人,为了趋利无所不为,为了避害自甘堕落。对于那18个置若罔闻的路人,孟子的诠释只能是当代中国小人太多了吧。小悦悦之死之所以是中国社会的耻辱,正是因为太多国人似乎已彻底忘记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尊严,把自己降格到只知道趋利避害的一般动物的份上。
忘记了古代美好的信仰之后,取之而代的是什么呢?冷漠吧。关于中国人的冷漠这一症候群,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分析了该病灶产生的原因,做了如此诊断:“中国人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莫谈国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阴暗心理的形成,盖因缺乏人权之保障也。蝼蚁尚且偷生避死,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哉”。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道德的冷漠,仿佛让人置身于寒冷的冰窖;良知的蒙昧,让人性的光辉失却光芒。1916年,梁启超在《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中写道:“盖四年以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什人而七八”。人的眼睛是很传神的,纪录片里一个中国老百姓麻木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氛:愚昧,麻木,冷漠。林觉民的《与妻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良知,中国人的正义感。社会学家孙立平在《国人的冷漠是如何铸就的》一文中,将审丑麻木视作一种“轻度罪恶”。正是冷漠、歧视等庸常之恶,衍生出信任割裂。消解沉疴,需要人性规约的拾级而上:道德令,被人们视作底线性的信仰。“人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饥荒,不是火灾,也不止是那些作恶者,而在于他们各自为生”。
忽略人性反思,是对个体责任的遮蔽。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人性复苏了,道德才能走进“春天里”。
晚清的中国,呈现的是一种国难危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信仰,道德,良知的危机。历史,是个好东西。屈辱岁月带给我们的关于“自知,自省,健忘,信仰,冷漠”反思,我只是想,以史为鉴,做一个有良知的的大学生,做一个有信仰的中国人。
第四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般公认是 1840 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起始。但我认为,这一开端在 15 —— 17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就埋下了伏笔。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屈辱,三百年未有之巨变”,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的落后,而是西方国家的先进。其他种种,包括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包括国人在>传统文化当中熏陶出下形成的迷信、愚昧,都是浮云而已。这些明朝早已有之,唯独 1840 年才爆发这样的事件,正是英国经济发展到达的这一阶段所致。
茶叶与鸦片的交易,是表面的导火索,英国在经济上的渴求,才是主因。回想 1840 年,正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这个时候,政治利益、国土面积、掠夺而来的物质财富都不是英国的梦想,商业的繁荣,才是它唯一的热衷。在这个时候,昔日的欧洲大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都被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后工业时代先进的坚船利炮、君主立宪大框架下井然有序的组织制度,是之所以由英国,而不是由其他欧洲大国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的必要解释。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晚晴政府最大的罪恶,是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层次、已然合理的贪腐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卖官鬻爵,上贿下赂,一种败坏的风气早已根固。就好像淤泥一片,已容不得半点洁白。偶有荷花一两朵鹤立鸡群于其中,最终结果也只是要么近墨者黑,要么半路夭折,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就好像所有母亲的生产,经历剧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历数世界各国,英国的从君主集权到君主立宪,法国从邦国分裂到大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由沙皇过渡到苏联,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数百年的光阴。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才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们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追忆这段历史。我们没有生在最落后的年代,没有成长在最混乱的战时,没有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我们活在最美好的 21 世纪,享受着这尘埃落定后弥足珍贵的和平。这时刻如同一个蓬松睡眼下的清晨,历史冰冷的黑夜已经远去,未来>温暖的正午即将到来,我们该珍惜当下,把握当下。
对于我们个人的人生也是一样。当我们遭遇最痛苦的命运巨变,悲伤和萎靡都无济于事,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因为只有时间,才能解决所有我们无力解决的难题。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二)《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开始,讲诉中国的逐步变革。在 1840 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战争的爆发表面上是由于鸦片和茶叶的输出不平衡,事实上是因为当时许多国家已经觊觎中国的土地与财物良久,英国借机发动这次战争以牟取暴利。
英国的军事实力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清政府却长期滞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并且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层次、已然合理的贪腐系统,更加导致各处军力都不堪一击,清政府自然而然以失败告终。虽然当时林则徐意识到危机,但皇帝却阻塞忠谏路,固执己见。无奈林则徐将自己整理的国外资料交给他的好朋友,并编制出《海国图志》,以图振兴。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告诫我们: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只有睁眼看世界,跟上世界潮流,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才是富强王道。
经过 15 年的平静,1860 年英格兰、法兰西两个国家烧掉皇宫的心脏圆明园。自此,在皇宫中出现了自强的声音“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为时已晚。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严复《天演论》给人的解放思想起到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西方的制度打败了中国,中国不能再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后来康有为提出了戊戌变法。再后来,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并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最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再一次说明了固步自封的守旧只能走向灭亡,唯有图变才能走向富强之路。
这样的局势下,孙中山先生提出革命,“振兴中华”,并提出了“三民主义”。1912 年,中华民国诞生了,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这次的巨变并不彻底。但只要改变总是好的。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就好像所有母亲的生产,经历剧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才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们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追忆这段历史。我们没有生在最落后的年代,没有成长在最混乱的战时,没有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我们活在最美好的 21 世纪,享受着这尘埃落定后弥足珍贵的和平。这时刻如同一个蓬松睡眼下的清晨,历史冰冷的黑夜已经远去,未来温暖的正午即将到来,我们该珍惜当下,把握当下。
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总书记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观点。也恰恰表明了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要接受历史的教训,用卓有成效的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我们都在讨论一个很火热的名词,那便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而且改革开放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三)千年局变,当腐朽的清王朝开始衰败时,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危机,意识到这种局面需要改变。在这期间有许多人都在探索救国图强的方法,从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这些最终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种种苦难,在探索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透过那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让我们感受到那时候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屈服、在黑暗中寻找出路、在危难中图强的历史性画面。
峥嵘岁月,从1912到1949年中国不知又经历了多少坎坷失败,得到多少惨痛的教训,做过多少次努力的斗争,才最终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赢得了民心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面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也为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
中国新生,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虽然在这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使发展大打折扣甚至后退,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员用巨大的热情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也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共同建设祖国,使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尖端科技某些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也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在抗击非典时期中,领袖和群众共赴危难,并最终赢得了胜利。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所以尽管现在我们还不能为祖国续写光辉篇章,只能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准备。但我相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现代化并且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
第五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沧桑中的奋起,震世之呐喊
————观《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正如梁公所言,我中国当真为老大帝国吗?1840年的国人正是如此看待自己,清政府的一味闭关锁国导致我泱泱华夏文明从世界之巅峰跌落。在我国人还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时,在欧洲早已掀起工业化之狂潮,而我华夏民族从君至民依旧自封天朝上国,认为中国于世界地位之稳固无从动摇。在工业革命中得到急速发展的英国早就开启了一段大航海时代,他们通过开辟的一条条航线将整个世界连在一起,将自己的殖民铁蹄踏遍了非洲、美洲、亚洲。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就沦为了英国欲与欲求掠夺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殖民地。在这种全世界都谋求发展之时,中国的固步自封直接导致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脱轨,亦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悲剧。
1840年以前的中国,刚刚度过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巅峰,依然靠着茶叶等外贸持续着对外贸易的丰盈。于是英国找到了一把利刃:鸦片。英国持续的对中国贩卖鸦片,不断地从中国土地上搜刮走大笔大笔浸满了我国人鲜血的纹银。于是时任钦差的林则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当通过不正当的贸易手段无法获得利益,英国人便开始使用了他们最为擅长也最为习惯的手段——通过暴力来打开中国的国门。此时整个中国都还沉浸在天朝尽善尽美之美梦中,即使是“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林则徐也认为,只要断掉对西方茶叶和大黄的贸易,洋人便会消化不良而死;反观英国,则很早就抓住了两国之间的差距。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可中国却连自己准确的定为都没有,何谈知彼?如此之仗,如何能不败!终于,中国吃到了自己闭关锁国愚昧政策的大亏,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可是,当英国人撤退的时候,清政府文恬武嬉的状况再度暴露,朝中众臣弹冠相庆,却毫不反思,为何中国会败得如此彻底。而此时的林则徐,由于坚持抗英,也被发配边疆。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策略,却无法惊醒国人,最终也无可奈何,斩断三千青丝,遁入空门,郁郁而终。近代中国第一批与世界接轨的声音就这样袅袅而散。
此后的五十年中,国人兴起了救国、自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自我摸索的工业化过程。但可惜的是,洋务运动之改,未改动中国腐败、落后之根本,这也注定了洋务运动最终的失败。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一败涂地,从此之后,各国列强一用而上,正式敲定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坎坷,如此多的挫折,国人们终于才意识到,我中国并非败在洋枪洋炮,而是败在制度上。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国度,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道路。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文人上书光绪帝,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但是封建制度的黑暗再一次暴露,只经过了短短103天,戊戌变法就在慈禧太后的干扰下不得不结束。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在午门外慷慨就义,他们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豪迈的声音惊醒了一批又一批我中华的仁人志士。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举起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大旗,勇敢的站出来反抗清政府及各国列强的残暴统治。最终,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爆发中轰然倒塌,而中国,也慢慢的走向了由我们自己摸索的,富国自强的道路。
中国近代这一段历史,无疑将我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沉淀造就的尊严彻彻底底的踩在脚下。秦皇汉武,何若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然而就因为晚清政府百年之闭关,使吾等与世界脱轨,使吾等落后于鞑虏,使吾等在列强之铁蹄下哀嚎!由此一点,足见:落后便要挨打!这一言于今日,亦为真理。时下之世界,群强林立,我中国近年来虽进步如飞,在某些领域或许超越了某些国家,但若要论综合之国力,依旧不比欧美,如是看来,我中国依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为新一代新中国之脊梁,我等当代学生需谨记近代中国之屈辱,以史为鉴,与时代接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素养,全面发展,不辜负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为我们换来之新中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不背弃我浩荡中华之悠久而又优良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为我中国能够雄踞东方、雄踞世界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帮助中国在崛起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稳、更好。
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中华之崛起,我当代青少年肩负着不可遗忘之使命!强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坚信,汉唐盛世,必将在未来几代人之时,再度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