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中国Cl策划业的现实选择与未来把握
国有企业:中国Cl策划业的现实选择与未来把握_企业文化论文
CI自八十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在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的大背景下,迅即取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同与十分显著的实绩。从广州太阳神的迅速崛起,到长虹、海尔的如雷贯耳无不展现了成功CI的助益。这些辉煌的案例都是中国CI业者可以为之骄傲、振奋的,然而,但在另-
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中国CI与欧美、日本CI相比仍然显得十分稚嫩,远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对于日益成熟、潜力巨大的我们本国CI市场还没有系统地把握,也没有形成一套建立在深入市场分析、宏观趋势把握之上的行业发展战略,象这样没有明确发展方向、重点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必将制约中国CI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明确中国CI的自身优势与发展方向、重点,并形成自身特色,以与强大的国外CI公司相抗衡就成了摆在中国CI业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具体的讨论:
〈一〉中国Cl对象市场的细分与目标定位
CI策划业是一种为不同企业提供形象服务的行业,既然如此,就有应该对其市场进行细分,并在细分的基础上确定其目标市场;CI策划业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业一一对于中国CI业而言,它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质,而不是仅仅依靠诸如距离、地理、人力成本之类的优势,方能与国外强势CI公司抗衡。这就要求中国CI业必须明确能构成自身特色与竞争优势的基点;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确定中国CI业发展方向,选择目标市场的三条具体标准:①该市场已具备较大的近期和远景的市i场容量。②该市场在目前应具备一定的可进入性--------有一定的市场成熟度;市场进入障碍较我方相对不大,而对于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而言则在短期内难以逾越。③该市场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与较广泛的影响:使我方不但有可能借此形成自身特色,还可以以此为基点获得较普遍的辐射效应。下面我们就以此对我国目前的几种基本类型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一、外资企业:
我国的外资企业从资金来源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类:以港、台为主的海外华人企业与以欧、美、日为主的跨国公司在华企业。
1、一般而言,在大陆投资的海外华人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主要是瞄准大陆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的加工型三来一补企业,多为前店后厂模式,其管理手段、水平均较落后,对于这些主要旨在转移、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的企业而言,要导入CI是不大现实的。
2、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在华企业往往都是其所在**公司的直接延伸,它们往往己通过本国策划公司为其设计了较完备的整套CI系统,且一般在世界上己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它们也是不大可能对中国CI业有较大需求的。
因此,外资企业显然是我国CI业较难涉足的一个领域。
二、我国的乡镇企业:
我国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江浙、京津塘、珠三角一带更是发展惊人,当中也涌现了一批整体实力、素质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明星,如浙江的横店集团,江苏的金腾集团等。但就全体而言,乡镇企业的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尚缺乏构筑企业文化,从内到外提升企业形象的意识与能力,管理混乱、粗暴,内部裙带关系、家族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乡镇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而一般只有大、中型企业才会想做,并且能做CI。所以,乡镇企业中的佼佼者有可能成为CI业的重要客户,若论及这个群体全部,恐怕还很难成为我们CI市场的主体。
三、民营企业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喜人,而且出现了一批无论是规模还是企业整体素质都达到相当水准的企业新星,如三株、红挑K鼎盛时期销售额加起来超过一百亿,现在仍有几十亿人民币,其总裁也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战略家。而且民营企业与其它各种类型的企业相比,“包袱”相对最少,市场意识、竞争观念相对最强,声势日前也相对最盛,而且如从较长一段时期估计的话,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体。不过就目前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从自身规模,技术装备实力,还是从外部制约条件来看,还不太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经济的基石。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我们CI业对之的基本方针:高度重视、积极培育,将其开发成为CI业市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着普遍的、严峻的挑战,但它仍是我国民族经济特别是民族工业的主体,在未来可预见一段时期内也是如此(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国企各方面包袱、弊病太多已不值得国家花这么大力量去支持其渡过难关。对此我只想指出:我国民族工业中的基础工业、战略支柱工业都是国有企业,我国民营企业还远未具备能支撑整个民族工业的规模与实力。所以国企的整体破产实际上意味着民族工业的破产。因此,支持国企对中央政府而言不是一个愿不愿意的问题,
第二篇: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摘要: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朝鲜半岛问题事关中国重大安全利益,中国应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及早准备应对方案。中国应借鉴历史上与朝鲜半岛的安全互动模式,以新型单向安全保证作为未来处理与朝鲜半岛国家安全关系的长期稳定模式。
关键词:朝鲜半岛问题 安全互动模式 外交
中国处理朝鲜半岛问题的现实方案,应在稳定现有格局和为建立长期稳定模式创造条件中进行待机选择。一个国家的外交行动的选择自由度是由地缘 政治 环境和外交权力结构决定的。中国对朝鲜进行支持,并不是要朝鲜知恩图报,在中国解放 台湾 的时候派遣朝鲜人民志愿军参战。中国对朝鲜进行支持,从而对朝鲜外交拥有实质性的否决权,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保持中国的外交行动的自由。不至于在毫不知情和毫无 影响 的情况下被拖进一场不愿意从事的大战当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如果追求一种简单透明,无牵无挂的外交政策的话,可以不需要与朝鲜的联盟关系,因为这种支持改变不了中国在外交权力结构所处的弱势地位。但是朝鲜是绝对不可能丧失中国的支持的,这种支援一旦撤销,朝鲜将走投无路。事实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在三八线上通过朝鲜来抵抗美国人的压力,其意义远远比在鸭绿江边中国独自抵抗美国的压力来得重大。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外交斗争 艺术 的最高境界。为了中华民族的再一次崛起,不能幻想会有一个完美和最终的解决方案。因此时刻监护和守卫中国的国家利益,使任何国家都不得轻视中国的表态和忽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是中国的朝鲜半岛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就是,除了俄国与印度两个地缘政治上的躲不开的冤家以外,任何其他大国势力,不得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保持军事存在。而对朝鲜的全面支持,就是抵消美国在朝鲜和日本驻军的最有效的反击手段。我们应该承认,新中国的开国者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我们最可爱的一代人的英勇牺牲,为中国保住了五十年的和平时光,制止了强敌大规模入侵中国本土的极端危险的格局。一个战略决策已经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发挥作用,而且将在今后的数十年中继续发挥作用,这在外交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
朝鲜目前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外交斗争中可以忽略。根据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不应该对其发表评论,也不应该加以过分的关注。一个大国的外交战略决策不应该被那些表面现象所误导。外交斗争依据的是永恒不变的地缘政治法则而不是那些虚有其表的意识形态空炮。而且一个弱小国家长期在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下生存了下来,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这是值得任何一个强大的对手尊敬的。对于中国这个潜在的领袖国家来说,只有采取以弱抗强和扶弱制强的大战略,才能够最后由弱转强。中国可以以巨大的经济吸纳能力,扶助朝鲜经济,两国间实现资源、市场和利润共用。这对于中国有利有弊,但是即便是弊多利少,甚至有弊无利,中国也是可以承受的。何况只要不打仗,朝鲜又能将中国拖累到什么地步去呢?何况实际上,在联盟关系中助人即助己。帮助盟友强大起来,更有效地抵抗共同的敌人,这并不是毫无裨益的。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输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可以考虑以东北作为一个大特区,一方面作为粮食出口基地向朝鲜、俄国甚至日本出口粮食,一方面在轻重 工业 和军事工业生产方面与朝鲜和俄国合作。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也许中国将损失一部分利益,但是与中国将获得的战略利益以及对霸权国家所作的让步来对比,这种代价是值得的。中国的周边国家蒙古、朝鲜、越南以及缅甸等国都是这种互助模式的有效合作者。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说,中朝全面合作也许不会给中国带来利润。但是从均势外交的角度来说,对弱者让步不会导致外交格局的质变,尤其是这种让步是有限的,仅仅是在某些物资和资金上做出让步,而不是牵涉到国家战略利益。而对强者让步将导致战略回旋余地和反击的手段一步步地丧失,最终使得本国受到霸权国家的任意摆布和绝对控制。
国家利益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是领土面积、人口和财富总量。无形的是国家威望、战略缓冲空间以及战略决策的自由度。一个国家的灭亡很少是在一次大战中一触即溃的,那些国家的灭亡都有前奏。那就是国家威望的逐步丧失,战略缓冲空间的被剥夺,战略决策失去自由选择的余地。虽然时机和力量对比对己极为不利,但是却只能被迫走向全面战争。因此一个国家应该为本国争取较高的国家威望、较大的战略缓冲空间和较多的战略选择余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生存和更好地 发展 下去。
如果发生朝鲜与美国的军事冲突,中国很难置身度外,因为朝鲜半岛是一座通向中国的「桥梁」。要遏止这一地区可能发生的战争,周边国家如果采取威慑行动,则可能包括常规力量与核力量两方面。威慑行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力量;
二、使用力量的决心;
三、自身防护能力。
美国在朝鲜半岛每年都进行大量军事演习,即使没有发生危机,中国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1950年朝鲜战争初期,美国方面在对中国支援朝鲜的决心 问题 上曾经有过严重教训。但是美国汲取了教训,对于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五八」轰炸中国使馆事件,一些舆论认为这是美国方面对中国的一次试探。对于类似的事件,如果中国没有回答,那么美国方面就会对中国保卫自己的决心做出错误的判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从地区军事力量对比看,恢复平衡是打消美国任何入侵的念头的要点。众所周知,朝鲜只同中国接壤,任何外国军队在朝鲜的存在都是对中国的威胁。美国朝鲜战争期间就在朝鲜半岛部署了战术核武器,因此所谓「朝鲜半岛无核化」在美军撤出朝鲜半岛之前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谈论到这个地步,最重要的事情就相当清楚了:不管朝鲜核危机乃至总的朝鲜问题有多复杂,也不管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多么慎重和详密的思考与政策,中国在朝鲜核危机方面的至高战略利益或首要战略目标,在于坚决促使朝鲜同核武器绝缘。从另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这些问题高度复杂,特别是包含种种多少带有“熊掌和鱼难以兼得”意味的利益选择、政策选择、甚或伦理选择矛盾,就更需要及早分辨至高的战略利益,及早坚决确定首要的战略目标。做到了这一点,其他战略目标和战略工具的选择范围和轻重缓急次序就有了得到合理确定的首要保障,并且也会变得远不那么困难。总之,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中国的最高利益(同时也是对中国和东亚来说的最高道义)在于尽最大可能同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政府合作,尽最大余地对朝鲜施加影响,以坚决达到使朝鲜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绝缘之目的。同时,也应该利用此次危机调整中国的外交策略,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和自己的冲击和影响,使外交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更重要的则是积极整顿军备,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应付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如果「朝鲜核问题」引起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多年以后人们只会记得这场战争的结果,而不是起因。正如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理由。人们只会记住战争的结果:或者中国出兵援朝,赶走了入侵者,保卫了自己的安全;或者朝鲜被外敌占领,中国的安全受到长期威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而不倒,正是因为我们的先辈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之策。崛起中的中国更应以一个强者的姿态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以自己的实力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文献:
虞少华:〈朝鲜半岛形式的发展与前景〉──国际问题 研究。1997,4。
程玉洁〈2003的朝鲜半岛形势回顾〉──国际资料资讯。2004,2。
王斌:〈朝鲜核危机与日朝关系正常化〉──东南亚研究。2004,1。
汪洋:〈解读朝核**〉──人民论坛。2003,3。
扬国强,俞静:〈重压之下走钢丝──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侧记〉──中国记者。2003,9。
罗援:〈中国为什么能在六方会谈中起到特殊作用〉──领导之友。2003,6。
许漪:〈朝鲜半岛的格局与未来〉──东北亚论坛。2003,2。
第三篇:2013-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战略策划研究报告
2013-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战略策划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物业管理的相关概述11.1 物业管理的介绍1.1.1 物业管理的定义1.1.2 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1.1.3 物业管理的历史发展分期1.2 国内外物业管理基本特征的比较1.2.1 国外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1.2.2 国内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分析1.3 物业管理产权理论的简析1.3.1 产权理论的简介1.3.2 物业管理产权理论的产生1.3.3 中国物业管理模式发展及产权理论解释 第二章 2013年国际物业管理的发展综述132.1 2013年国外物业管理的发展情况分析2.1.1 国际典型物业管理模式分析2.1.2 发达国家物业管理的鲜明特色简述2.1.3 国外物业管理的先进性评析2.1.4 国外物业管理的征税标准剖析2.1.5 国外传媒业办公大楼的管理技巧2.1.6 国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概况 2.2 美国2.2.1 美国的物业管理概况2.2.2 美国物业管理的主要特征2.2.3 美国物业管理的服务宗旨2.2.4 美国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费运作概况2.2.5 美国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突出 2.3 日本2.3.1 日本的物业管理特点分析2.3.2 日本物业管理现状分析2.3.3 日本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完善2.3.4 日本公寓的物业管理分析2.3.5 日本物业管理费的欠缴与追缴方案探析 2.4 新加坡2.4.1 新加坡物业管理的总体印象2.4.2 浅析新加坡物业管理2.4.3 新加坡共管式物业管理概况2.4.4 新加坡物业管理注重法制规范 2.5 澳大利亚
2.5.2 浅析澳大利亚的物业管理的特色2.5.3 澳大利亚物业管理的主要优点 2.6 中国香港地区2.6.1 香港物业管理发展进程回顾2.6.2 香港物业管理的分类情况浅析2.6.3 公营房屋物业管理的运行模式简述2.6.4 私营房屋物业管理的运作情况分析2.6.5 香港物业管理的法律规范与相关制度介绍 第三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运行局势分析483.1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总体概况分析3.1.1 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状况综述3.1.2 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回顾3.1.3 中国物业管理的市场经济特点3.1.4 中国物业管理的经济浅析 3.2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模式分析3.2.1 传统的房管模式3.2.2 福利模式3.2.3 自营式 3.3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结构简析3.3.1 潜在的进入者3.3.2 替代品3.3.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3.3.4 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3.3.5 行业内部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3.4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3.4.1 中国与世界先进物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差距3.4.2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3.4.3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3.4.4 中国物业管理面临的困难及主要矛盾3.4.5 物业管理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3.5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策略分析3.5.1 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化发展的对策3.5.2 政府部门应改进我国物业管理监管3.5.3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危机应在服务中寻找机遇3.5.4 中国物业管理发展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3.5.5 构建和谐物业管理的策略分析3.5.6 物业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3.6 中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3.6.1 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6.2 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3.6.3 中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 中国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及法律实践分析81
4.1.1 业主依法维权走向现实4.1.2 物业公司从物业管理走向物业服务4.1.3 业主自治任重道远 4.2 《物权法》对中国物业管理的影响分析4.2.1 《物权法》的实施引起物业管理的变化4.2.2 4.2.3 4.2.4 4.2.5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法制作用分析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活动的影响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发展局面的影响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条例》的影响 4.3 《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分析4.3.1 《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4.3.2 物业管理受《劳动合同法》影响的变化趋势4.3.3 物业企业应积极推进管理模式创新4.3.4 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建议 4.4 《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中某些问题的思考4.4.1 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4.4.2 政府在业主大会成立及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问题4.4.3 物业服务合同的性质问题4.4.4 对业主欠缴物业服务费用的处理问题4.4.5 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安全事故中的责任问题 4.5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条例》的影响分析4.5.1 《物权法》的规定为物业服务构建了权利支撑体系4.5.2 《物业管理条例》与《物权法》的协调4.5.3 《物业管理条例》对《物权法》规定的细化与充实4.6 中国物业管理的纠纷与完善4.6.1 物业纠纷类型和法律特征4.6.2 物业纠纷的原因分析4.6.3 物业纠纷的解决办法及国外的经验4.7 中国物业管理费收取权的法律保障4.7.1 物业管理费收取权的运行现状4.7.2 物业管理费收取权保障的实体法机制4.7.3 物业管理费收取权保障的程序法机制 第五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的费用分析1155.1 物业管理费的介绍5.1.1 物业管理费的构成5.1.2 物业管理费的收费标准5.1.3 物业管理费的核算方法5.1.4 物业管理费的主要用途 5.2 物业服务收费方式分析5.2.1 物业服务的两种计费方式5.2.2 两种收费方式的的优缺点分析5.2.3 两种收费方式的比较
5.3 物业管理服务与收费的关系分析5.3.1 物业管理服务与收费相结合的制度基础5.3.2 物业服务与收费的内在联系5.3.3 物业服务与收费相结合的要求和实践 5.4 对物业管理低收费与零收费的理性思考5.4.1 市场经济下低收费和零收费现象分析5.4.2 法律层面的低收费和零收费的审视与考量5.4.3 低收费和零收费的对策建议 5.5 物业管理费用收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5.1 物业管理欠费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建议5.5.2 解决物管费困局的新思路5.5.3 物业管理收费应遵循质价相符的原则5.5.4 物业公司收缴物业管理费的内部控制和核算分析 第六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发展分析1396.1 物业管理招投标机制的综述6.1.1 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的认识6.1.2 物业管理招投标的特征与其要点6.1.3 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必要性和意义6.1.4 物业管理依法实行招投标制度的利处 6.2 物业管理招投标方式的分析6.2.1 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亟需推行招投标6.2.2 对目标物业管理与服务的策划进行招投标法的分析6.2.3 关于确立收费标准测算为重点的招标方法分析6.2.4 关于物业管理无标底二步法招标方法的分析 6.3 物业管理招投标存在的问题6.3.1 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缺陷和现实的困境6.3.2 物业管理招投标中面临的三大误区6.3.3 实施物业管理招投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6.3.4 物业管理招投标待解决的四大难题 6.4 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对策6.4.1 实施物业管理招投标的措施6.4.2 市场化的物业管理科学开展招标投标的对策6.4.3 理顺物业管理招投标关系的思考6.4.4 完善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六点建议6.4.5 物业招投标市场机制培育和完善的基本要素 第七章 2013年中国主要地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分析1617.1 深圳7.1.1 深圳物业管理发展现状7.1.2 深圳物业管理进社区进展情况7.1.3 深圳物业管理业主满意度指数调查7.1.4 深圳物业管理发展的前景7.2 北京
7.2.27.2.37.2.4 7.3 上海7.3.17.3.2 7.3.3 7.3.4 7.3.5 北京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北京物业管理新规分析 浅析北京物业管理的菜单式发展趋向 上海物业管理的发展回顾 上海市别墅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标准解读 上海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上海物业管理价格的市场化提速 上海出现新型物业管理模式7.3.6 上海售后公房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7.3.7 上海民营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分析 7.4 广州7.4.1 广州市物业管理招投标的概况7.4.2 广州老城区推行物业管理进展7.4.3 广州推行菜单式物业管理费模式7.4.4 广州物业管理深入发展的对策 7.5 其他省市7.5.1 7.5.2 7.5.3 7.5.4 天津 烟台 阜阳 沈阳7.5.5 德州7.5.6 盐城 第八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1928.1 201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分析8.1.1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状况8.1.2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特8.1.3 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国内外因素分析8.2 2013年中国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的发展分析8.2.1 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的关系8.2.2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诚信及品牌的伸展8.2.3 物业管理陪伴房地产业发展由陌生成为依赖8.2.4 浅析物业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主导作用8.2.5 优秀的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图腾8.2.6 培育物业管理成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主角的对策 8.3 不同所有权制度下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研究8.3.1 住宅小区的物权关系分析8.3.2 物业管理的委托与被委托联系8.3.3 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权利及义务8.3.4 物业管理企业向业主提供的服务 8.4 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研究8.4.1 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的特点
8.4.3 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要把握的重点 8.5 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浅析8.5.1 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8.5.2 物业公司与业主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角色定位8.5.3 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途径 第九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2179.1 天鸿集团9.1.1 集团简介9.1.2 天鸿集团物业管理品牌的发展概况9.1.3 天鸿集团的物业管理标准9.1.4 天鸿宝地物业公司发展势头良好9.2 中海物业9.2.1 公司简介9.2.2 中海物业经营情况分析9.2.3 中海物业的发展特色与优势 略 第十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的企业分析228 略 第十一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30 略 第十二章 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分析232 略 第十三章 2013-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34 略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略······················
----
【报告价格】[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