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

时间:2019-05-12 01: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

第一篇: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

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

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一班2012301390014 冯成起

少年强,则国强。装备制造业强,则工业强。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崛起,是前辈先贤的血汗累积。国之重器-装备制造业!

影片《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每每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

第一集《国家博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振华港机通过不断地钻研,以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占据了全世界的港口;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第二集《国之砝码》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讲述了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讲述了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新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讲述了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讲述的是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六集的电视剧,半个世纪的征程。回顾昨天,我们热泪盈眶;展望明天,我们信心倍增。前辈的心血和汗水,奠定了今天的更高的起点。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之处。目前中国还只是制造大国,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还有漫漫长路。

并且当今时代的竞争不仅仅是科技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必须意识到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人才的流失现象也很严重。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重器兴国的一个前提。

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任务,当代的大学生要意识到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接过前辈的旗帜,为中华之崛起奋斗。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

第二篇:《大国重器》读后感

看推荐影视、记观摩体会

(一)观后感:

2、《大国重器》:我国第一部宣传装备制造业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

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

《大国重器》 观后感

《大国重器》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展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的大型纪录片,该片历时两年多摄制,走访北美、中东、亚太等地,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十余个重点领域,深入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这部记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也是我国近30年来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的缩影。

第一集《国家博弈》讲述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沙特政府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的世界范围招标,湘潭电机厂能够独立自主生产大吨位自卸车后和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后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以及振华港机在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取得大发展后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等一系列专题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而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正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正在飞速发展。

第二集《国之砝码》讲述了西气东输工程中加压站必须的核心设备压缩机组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而我国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打破了核心设备压缩机组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不仅如此,在国家中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样重要的乙烯,它提炼设备的研制生产同样需要压缩机。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所以乙烯压缩机的国产化是中国在重化工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压缩机是能造了,可压缩机的制造却要依赖国外高端的数控机床才行,而数控机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超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就这样我国一路打破了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地位,自此不在这些行业受制于人。在不断追求独立自主,打破外国垄断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也因此崛起,其中具有代表地位的企业就有徐工集团,它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并完成了极限吊装试验。这些先进的机器制造企业已经席卷全球,它们成为国之砝码,肩负大国使命,冲破国际垄断,自主创造模式,让更多来自制造强国昂贵的机器价格,开始归于合理,平衡的砝码向中国制造加力,关乎国家命脉的装备制造能力,让国家的经济安全得到保障,它强硬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

第三集《赶超之路》这一集主要讲述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正在实现赶超。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成功的并购德国科堡公司,掌握了重型龙门数控机床技术,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沪东中华集团在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的制造后,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之路,就是中国人日益追赶美好生活的富足之路。

第四集《智慧转型》这集讲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中国开始研发高端产品,里面具体讲了山推集团对高端推土机的制造,并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陕西鼓风机公司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在金融危机冲击制造业的年代反而利润上升,西门子、GE、爱默生等知名跨国公司加盟其中,共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将高附加值的“机床大脑”———“飞扬”智能操作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取得成功,全球第一台智能数控机床诞生,并独创机床4S店销售网络并全面布局等。国力的竞争就是实体工具制造的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中低端产品生产到高端机械研发的蜕变过程。智慧转型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的一场转型,一次革命,它每分每秒都在改变着中国。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不断突破行业边界,以总包和服务赢得先机,让机器充满智慧,让销售走向极致,突破中国制造“空壳化”,这是迈向高端制造的国际路径。

第五集《创新驱动》讲述济南二机床厂生产的大型智能汽车冲压生产线,创新设计以独有的冲压技术和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让生产线全部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这条生产线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认可,获得了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实现了从分包商到总包商的“蝶变”。上海电气集团不断跨越,世界上最大的12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正在这里研发,其研制的大型船用曲轴,使中国实现了半组合曲轴制造的零的突破。双良集团参与制定溴化锂制冷机、智能化锅炉、立体停车设备等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引领世界产业潮流,运筹帷幄,将要革命性地解决全球能源问题。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三十多年在转型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以后,开始对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方面更加重视。当中国的机器制造能力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的能力也开始大规模出现。创新驱动将助力中国企业一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

第六集《制造强国》主要讲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制造强国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袤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中国装备制造已经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制造总量,令世界瞩目。未来10年,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将会建立,基本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是这部纪录片的主基调,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叙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通过普通人意想不到的装备制造设备:自卸车、重机、风车、化工提取设备、数控机床等,以及遍布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运输、能源、动力、机械、制造等,向我们全景呈现了一个我国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立体坐标系,让国人为我国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倍感振奋与自豪!对工业发展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第三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2014.12.23

特地前去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看完后感慨良久。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对于这些跟机械相关的事物尤其感兴趣。看到片中出现的大型起重机,风力发电机还有钻井平台岸桥等等,我无不感到激动万分。要知道,在30年前的中国,我们是没有能力制造和掌握这些技术的。而今,我们的这些制造企业,却已经能够在国际上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平。这完全体现了我国在大型机械制造方面的巨大发展。

在制造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不能一直依靠进口,这样我们永远受制于人,我们只有做自己的创新。几十年前的中国,无法生产乙烯,而乙烯是衡量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没有大型乙烯压缩机,我们无法自己生产乙烯。沈鼓集团,1998年.为大庆石化48万吨/年乙烯装置研制出单线能力为24万吨/年裂解气压缩机,实现了我国大型乙烯装置用离心压缩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沈鼓相继为上海金山、扬子石化36万吨/年乙烯装置,茂名石化64万吨/年乙烯装置等国家重点工程研制了裂解气压缩机、丙稀压缩机。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沈鼓集团)是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1952年国家投资170万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风机专业制造厂,2003年整体转制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5月,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1]业基地的战略,按照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沈鼓集团凭借品牌和管理优势对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和重大技术改造,组建新的沈鼓集团。新建成的沈鼓集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5700余人,资产总额96亿元。沈鼓集团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8个系列300个规格的风机类产品,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核泵等51个系列579个品种的泵类产品,45个系列400个规格的往复式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空分、天然气输送、制药、制酸、国防、环保等领域。目前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产品质量最佳、竞争力较强、经营效能较高、设计和制造技术始终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沈鼓集团生产的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远销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的离心压缩机占有率为85%,大型鼓风机占40%,锅炉给水泵占30%,冷凝泵占85%,高压注水泵占50%,输油管线泵占80%,加氢、除焦泵占80%,石化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80%左右,化肥往复压缩机占60%,军工行业往复式压缩机占70%。截止到2006年底,沈鼓集团运用自己的专利技术累计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1850台、大型水泵1059台、大型往复式压缩机885台,在多个技术领域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未来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中,有8项需要沈鼓集团的产品配套。

正是有了这样的核心装置制造集团的自主创新,才有了国家飞速发展的化工成就。

在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方面,有很多装备都需要高档的数控机床来进行生产。然而我们国家却没有五轴联动的高端数控机床,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不仅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还要接受各种条款。而数控机床的核心又在于数控系统,我们国家每生产一台机床,有百分之四十的成本是用来购买国外系统的。系统是这台机床的大脑,我们只能一遍一遍的努力加强创新。不负重望,大连一家公司终于开发出了自己的数控系统,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还成功做到了出口海外。

做到让德国制造企业眼红的,著名的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4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行业首位。依托徐工研究院、徐工南京研究院和在建的徐工上海研究院、徐工欧洲研究院,徐工诞生了一批代表中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两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四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型装载机,百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等,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颠覆式影响,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全球垄断。目前徐工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7项,100多项产品为国产首台套产品。“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和ET110型步履式挖掘机分别荣获2011、20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行业一等奖空缺)。徐工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被授予国家首批、江苏省首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徐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全球建立了280多个徐工海外代理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出口突破13.6亿美元,连续24年保持行业出口额首位。目前徐工9类主机、3类关键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全球第1位。

徐工集团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发展与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与世界500强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德国克虏伯公司等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组建了14家中外合资企业。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省级外贸进出口公司,大力实施以产品出口为支撑的国际化战略,将产品销售与收集国外先进技术、用户需求信息相结合,形成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南北美等产品出口主导市场,2004年出口创汇5557万美元。

一个国家的建设,需要多种的工程机械的支持。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城市建设,所有的基础发展,都离不开工程机械,而工程机械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先进的机器制造已经席卷全球,它强硬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从建立装备制造基地,到制造门类齐全的装备,中国,一批实业报国的中坚力量,肩负大国使命,冲破国际垄断,自主创造模式,让更多来自制造强国昂贵的机器价格,开始归于合理,平衡的砝码向中国制造加力,关乎国家命脉的装备制造能力,让国家的经济安全得到保障,一个新的创造时代正在开始。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大部分在外的人员,学生或者是职员,都要踏上回乡路。而我们所乘坐的高速列车,也正在飞速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动车组,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力,又可以载动车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组.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一般情况下,乘坐的普通列车是依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而采用了“动车组”的列车,车厢本身也具有动力,运行的时候,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把动力分散,更能达到高速的效果。作为一种适合铁路中短途旅客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动车组的分类有多种:按照传动类型,可分为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按照动力形式,可分为动力集中型和动力分散型;按照传动方式,又可划分为电传动和液力传动两种类型。由于动车组可以根据某条线路的客流量变化进行灵活编组,可以实现高密度小编组发车以及具有安全性能好、运量大、往返不需掉转车头、污染小、节能、自带动力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宠儿”。

型号CRH2-300做到了全球同类车中重量最轻。

动车新下线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CRH2-300,采用流线型气动外形,外观酷似中国已经运行的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整列车由8节车厢连接而成,全部为座位车,其中7号车为一等车厢。列车采用了大断面中空型材铝合金车体,最薄处只有1.5毫米。每节车厢的重量约为7吨,是世界上同类车型中最轻的动车组,具有优越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国内共有十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和几百家外围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相关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些重点制造企业中,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受让阿尔斯通公司的技术,已经制造生产出了CRH5型动车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制造生产CRH2型动车组;青岛BSP公司受让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技术,制造生产CRH1型动动车车组;唐山机车车辆厂受让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制造生产CRH3型动车组;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受让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EMD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3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与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大同电力机车公司受让阿尔斯通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2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受让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2Z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受让美国GE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永济电机厂、株洲机车车辆研究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等企业,也受让了先进的牵引电机、牵引和辅助变流器、牵引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中国铁路新的机车车辆制造产业群。

动车组方面,正在全力推进大编组动车组、卧铺动车组等自主创新工作,同时在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平台上,自主创新研制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下线,在京津、武广、京沪等客运专线上投用,成为未来中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大功率机车方面,在6轴总功率7200千瓦的技术平台上,正在组织实施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车体、转向架以及整车集成技术的自主创新,机车总功率可提高到9600千瓦,成为未来牵引货物列车的主力机型。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十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实现中国梦!

第四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我们制造,推动繁荣和成长;我们创造,走向自立和强盛;我们前行,让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国内首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每一集的开篇语,它拉开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装备制造业的展示帷幕,引领着我们走入机械制造的核心,一起见证机械制造推动国家走向自立自强的生动历程。

《大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纪录片分为《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一系列六个专题的故事,每一个专题的观看,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集:《国家博弈》 人类进化的长河中,250万年的工具制造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蛮荒时代的生存需求,到战争年代的称雄争霸,再到和平时期的繁荣发展,工具制造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未改变。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200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这一集中主要讲述了中国瓮福集团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湘潭电机厂以电机 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 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的故事„„

第二集:《国之砝码》

先进的机器制造,强硬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从百万吨乙烯工程的自主制造,到高端数控机床实现突破,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中国的机器制造已经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国际垄断逐渐被冲破,国家经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装备制造从来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足的天然气,灯火辉煌的城市,不再遥远的城市旅行,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和方便。这一切,有的来源于造船领域中最亮的那颗明珠;有的得益于水电、火电、核电等国际领先的成套设备;有的来自速度,高速铁路列车让人们实现了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飞驰梦想„„

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之路,就是中国人日益追赶美好生活的富足之路。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的一场转型,一次革命,它每分每秒都在改变着中国。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不断突破行业边界,以总包和服务赢得先机,让机器充满智慧,让销售走向极致,突破中国制造“空壳化”,这是迈向高端制造的国际路径。我们将进入一个个精妙的世界,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供需链条,揭示解决这一切的动机和变革的艰辛。“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真正的世界级自主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取得?它如何驱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超越,让速度更快、让效率更高?全球顶级制造企业大手笔接纳中国机器的时代已经开启。当中国的机器制造能力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的能力也开始大规模出现。这里将展现产业升级带来的创新动力,这里将展示创新驱动如何助力中国企业一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这一集主要讲诉了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

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袤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中国装备制造已经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制造总量,令世界瞩目。未来10年,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将会建立,基本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看完这个纪录片,对我产生了很大震撼,我看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了解到很多机械行业的知识,对我将来的的职业规划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里面有几个细节可以让我深有感触:

一、装备制造业不被国人关注。虽然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

二、机械行业女职工也可以引领高端。片中出现的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女性,例如陕鼓百亿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等。

三、严谨的工作态度比技能更重要,片中讲到铝合金焊接时,焊接教练说,焊品如人品,需要表里如一,车间工人很多都做不到这种工作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来让工人养成严谨的习惯。

四、经验汇集也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将日常工作经验,工作数据等产生的实际解决方案汇集起来,规范化,标准化,可以生成很多教科书上学习不到的技术知识财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就此松懈,还需为实现“强国梦”而继续奋斗,改变大而不强,攻克高端制造难关,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决心,也感受到了迈出的坚定步伐。短短六个小时的视觉知识盛宴,让我更坚定了继续作为机械人奋斗下去的决心。

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追赶,已是实现强国梦的强烈诉求,这一个个敢为人先的故事,理应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立足当下,把创造奇迹的精神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带到工作中,是我们每一个机械人所要坚持的!不断提高技能,持续完善创新,中国在路上,我们在路上!

第五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通过三天晚上观看纪录片《大国重器》,令我感受颇深、回味犹长……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现代化的基石,是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持续改进和升级,形成了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的能力,使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与国际水平及同行业的差距,要以强烈的危机感鞭策自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争取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模式。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的伟大事业。纪录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同等重要,纪录片中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看一下我们的焊接质量,我们焊接工人缺乏的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焊接技能实操培训,切实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并固化落实创新,创造严谨的生产环境,从而使每一个员工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作业习惯。

2、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崔连顺;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殷/

3瓦焊接高手周丽芬;克服了殷瓦焊接变形技术难关的周蔚慈等。这些高技能人才她们都是女职工,可以看出纪录片中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在机械行业里女职工一样能顶半边天,一样可以引领高端技能。我们公司女职工不占少数,应该充分发掘她们的潜能。

3、纪录片中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杨建华师傅,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有40多年的焊接经验,培养出来12个徒弟,他自豪的说:如果我把40多年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人,一定要比我强,将来我中国的企业发展、那还有啥愁的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他以厂为家及传帮带的工作精神。我们要传承杨师傅这种精神。杨师傅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今年,我们单梁车间自主研发制造的22.5m压槽机和斜盖板成型机,以及我们单梁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无不体现着工人的智慧与创新。我们要鼓励大力发扬这种创新精神,争取更大的创新。

4、片中讲到的一位工人名叫苏建,通过长期记录弯管的数据达12000多个,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公司可以说不乏这样的机电专业毕业人才和工人师傅,那些从事多年起重机制造的师傅们,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方案汇总起来,然后有专业人才把它规范化、标准化,并固化落实创新,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创新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这样讲:我们国家有一种偏颇,比较重视高学历,而不那么太重视高技术的培养,但是作为一个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如果只有研发方面的高端人才,那是成不了一个制造强国的,因为你所设计出来的东西,它都需要通过高技能人才把它制造出来。这也应对我们的企业,看一下无论是我们生产或是售后服务,我们缺乏的正是高技能人才,应该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

6、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阳虹这样说过:其实你有很多东西,高科技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层玻璃纸,对吧,你捅破这层玻璃纸,其实他给白菜萝卜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所以就是说你要想办法、或者说你也应该、也是有办法去摸透它的规律。我们应该引用她这段话,充分发动全体员工献计献策去捅破我们的技术、技能难关这层玻璃纸。

7、片中有这样一段解说:在印建安看来,传统的制造已经不再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唯一动力,和主业密切关联的新型服务、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优质服务月正是引用这段解说,全公司上下正在热火朝天的掀起一个创新服务高潮,让每一位员工参与到其中。

8、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讲到企业由大到强的五大战略任务:创新驱动、基础支撑、高端引领、绿色发展、走出去战略。这与我们周总在质量月动员大会上、所讲的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应不偏不离、脚踏实地的落实这五大战略任务。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决定的东风,在公司高层的科学决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投稿:户文军

下载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国大任务 重器兴国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何广凌在公司组织观看《大国重器》我已经是第3次观看,对这部影片的导演我还是比较赞。这影片中能突出现代社会企业的紧迫感,心酸,努力,创新,追赶,领先等情节。......

    大国重器观后感

    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观CCTV纪录片《大国重器》“开天神推”有感崔保运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

    大国重器读后感

    观《大国重器》有感“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

    大国重器报道

    观《大国重器》鼓工作干劲 近日,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全体员工分三批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 气势恢宏的6集纪......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28余个重点领域、行业领军企业,用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