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社论: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当阳光越过东方的地平线,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六十二个国庆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都满怀期待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突破5000亿公斤„„在共和国62华诞到来之际,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幅斑斓多彩的现代化图景展现在神州大地。中国发展的态势、复兴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间坐标的交汇,历史现实的对比,使我们更能把握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更能明辨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更能看清迈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探寻奋斗的足迹就会发现,一百年来,在这个历经磨难的东方古国,争取独立解放、国强民富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始终不变的社会理想,推动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转变,是百年历史最为激昂的雄浑乐章。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更把自身锻造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13亿人口大国开创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超过了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这些历史性巨变,源于建党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在人类发展史上都十分罕见。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以百年奋斗走过西方现代化几百年历程,此时此刻,我们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越来越近,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和巨大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仍然复杂。面向未来,激荡百年的现代化理想仍在路上,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勇气,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部铺陈百年、至今仍在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一部激荡世纪、至今依然萦绕在所有中华儿女心头的复兴交响曲。让我们把握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二篇:人民日报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 庆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61周年
2010年09月30日
人民网9月30日电明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刊发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以下是全文: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六十一个国庆日。这一天,黄浦江畔,世博园内,也迎来了中国馆日。美丽的“东方之冠”,传统与现代融合,历史与现实辉映,这是向世界的激情展示,也是对伟大祖国61华诞的珍贵献礼。
从战胜玉树严重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到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从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到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走过61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我们让一个落后的东方古国,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人民共和国赢得了光荣。我们让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多民族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十几亿人民福祉不断增进、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华民族赢得光荣。我们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旺盛活力,为社会主义赢得了光荣。在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份光荣,属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属于奋勇向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属于团结奋斗的13亿中国人民。
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也深知,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充分重视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充分重视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勇敢担当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在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勃兴往往由特定的时间坐标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意义。2010年,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十一五”规划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这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本世纪头20年中国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头。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迈过,正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
在这承前启后的阶段,新的历史契机等待我们把握。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寻找并努力焕发新的发展动力。这充分反映了一个执政61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反映了走过一个甲子年轻共和国的变革意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只有科学制定规划、扎实推进工作,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此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2010年到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只有10年,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不到40年,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使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尤其需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铸牢人民共和国的基石,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世界将会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中国,中国也将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伟大祖国续写新的光荣!
第三篇:人民日报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 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
2010年09月30日20:1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9月30日电 明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刊发社论《书写伟大祖国的光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以下是全文: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六十一个国庆日。这一天,黄浦江畔,世博园内,也迎来了中国馆日。美丽的“东方之冠”,传统与现代融合,历史与现实辉映,这是向世界的激情展示,也是对伟大祖国61华诞的珍贵献礼。
从战胜玉树严重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到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从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到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走过61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我们让一个落后的东方古国,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人民共和国赢得了光荣。我们让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多民族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十几亿人民福祉不断增进、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华民族赢得光荣。我们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旺盛活力,为社会主义赢得
了光荣。在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份光荣,属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属于奋勇向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属于团结奋斗的13亿中国人民。
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也深知,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充分重视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充分重视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勇敢担当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在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勃兴往往由特定的时间坐标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意义。2010年,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十一五”规划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这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本世纪头20年中国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头。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迈过,正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
在这承前启后的阶段,新的历史契机等待我们把握。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寻找并努力焕发新的发展动力。这充分反映了一个执政61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反映了走过一个甲子年轻共和国的变革意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只有科学制定规划、扎实推进工作,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此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2010年到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只有10年,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不到40年,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不断推进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事业。
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使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尤其需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铸牢人民共和国的基石,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世界将会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中国,中国也将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伟大祖国续写新的光荣!
(责任编辑:杜博)
第四篇: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巨变前景美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情况及启示
杨 超
摘要: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蓬勃发展,成为新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并昭示着新疆未来的希望。本文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发展情况及前景。
关键词:发展 资源 前景
前言:新中国成立第62个年头,也是新疆和平解放第62个年头,60多年来新疆的变化可谓是流光溢彩,翻天覆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新疆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全国的大力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新疆的未来前景广阔。
一、新疆解放以来的发展功绩卓著 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自治区成立5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解放前,新疆经济是封闭的农牧业自然经济,到1949年新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41761万元,人均产值不足百元,其中农业产值就占80.8%,而且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区的无私援助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况。截止2010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5418.81亿元,城镇人均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2.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成效显著。
自治区依托丰富的水土、光热、矿产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开发成效显著。56年来,自治区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加快水土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实施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经济结构调整有了突破性进展,明显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逐渐优化的格局;加快了由原料输出向商品输出的转变步伐。3.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新疆的对外开放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特区办和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直接指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的。1979年经中央批准,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3个市县率先对外开放。1980年新疆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天山毛纺织有限公司成立,自此揭开了新疆利用外资的新篇章。201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继续大力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提出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有实力的区内外企业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以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不断拓展我区优势与周边国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大流通。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促使将新疆对外开放提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一批对外开放经济区;鼓励新疆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抓住国家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以及批准设立喀什、霍尔果斯2个特殊经济开发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扩大我区对内对外开放。4.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在流通、外贸、价格、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框架,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建立健全就业、失业、养老、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更大程度上使广大城乡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曾经的新疆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通车里程只有381公里,只有各种破旧不堪的汽车317辆,没有一座永久式桥梁,平均每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1公里公路,公路密度在国内、在世界都是稀少的地区之一。解放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新疆各地连成一片,陆、空交织,城乡之间,国内国外连接便利,目前,新疆已建成7条国道,70多条省道,公路里程达14.7万公里。民航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国内62个大中城市,连接中亚、中东、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中运输网,通航里程已达16万多公里,成为我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三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2010年,全区以双语教学和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截止到2011年,全区各类学校有7955所;各类学校在校生449.74万人;招生139.85万人。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270.28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35.6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37万人。全区专任教师中有少数民族16.02万人,占54.5%。比起1949年全疆仅有1所高等学校,各类中等学校11所,小学1355所的情况强了何止数倍。
四是新型合作医疗快速推进。
在新疆,农村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而这些地区通常是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环境加上创收手段的贫乏,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下, “看病难”、“因病返贫”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加上国家层面上医疗保障的缺失,导致许多人在患病之后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从而放弃治疗。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3年,新疆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短短的几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忧虑,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五是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新疆是地震多发区,20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六级以上地震,特别是南天山西段和北天山乌苏——精河段两个区域是中国大陆强震活动区中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农牧民居住条件普遍简陋,住房抗震标准低。为此,从2004年开始,新疆正式推开“抗震安居工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房屋的防震抗震能力。据了解,几年来新疆已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共新建、改造抗震安居房近190多万户,836万民众搬进新居。2009年2月20日新疆柯坪县境内发生5.2级地震后,震区部分房屋倒塌,但近年来新建的抗震安居房却是无一受损。几次地震已证明“抗震安居工程”在新疆地震多发区已发挥出明显的减灾效益。
六是农牧民扶贫开发进程加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新疆各级党政和广大各族人民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新疆贫困范围不断缩小,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程度有所缓解,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新疆扶贫办2011年将实施38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培训贫困农牧民16万人次,使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对南疆三地州将实施连片开发,打破行政壁垒,进行整体规划、集中投入。扶贫资金重点投入在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如和田地区林果和地毯编织业,克州的“戈壁产业”和喀什地区外向型农业和优质畜产品基地。此外,今年全区还将实施17个边境重点县的扶贫规划和推进100个山区贫困村的扶贫试点工程。
二、新疆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边疆省区,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人文条件,使得新疆在经济的发展上一直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疆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使新疆整体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一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二是未来发展的各项举措。
1.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指标 2.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网点
3.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 4.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
5.“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
6.对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另外,中央确定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总投资100亿元。
三是未来发展的资源优势。
在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西域”大地上,集中了充裕的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据测算,新疆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40%。可以说,全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中,新疆“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些都是我国其他省区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而良好的资源优势奠定了新疆未来广阔发展的基础。四是未来发展的地缘优势。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就指出: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特别是具有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有27个对外开放口岸,新疆少数民族与邻国人民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比较接近,有着长期经济交流的历史,随着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建成,亚欧国际光缆的开通,新疆已经成为我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特别是随着近几年乌恰会、喀交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加快新疆的发展脚步。五是未来发展的必胜信心。
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新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疆党委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将成为中国的骄傲,更将成为世界的骄傲!
三、展望
促进新疆发展的各项举措代表了中央解决新疆发展问题、特别是基础问题、民生问题的决心。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与新疆各族热血男儿的奋斗决心,为新疆“十二五”的发展“预热”做好了基本准备;60余年来新疆发展的各项丰硕成果为新疆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明天助跑、增强了发展的后劲,有助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的发展愿望。
十年、二十年之后新疆将呈现给祖国一份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小结
在搜集、了解了新疆建国以来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以及新疆今后的发展前景之后,我发现我更加热爱这片丰富、辽阔的大地了,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男儿,我不仅没有感觉到今后新疆发展带给我的压力,反而深深地为此感到热血沸腾。来吧,新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你明天的翱翔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五、参考文献
第五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昨日在省博开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昨日在省博开展
河南党建网8月2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 陈茁)由省文化厅、省文史研究馆等单位主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8月25日在河南博物院开展,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学者、书画名家济济一堂,共同出席这一诗书画界的盛会。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等出席了开幕仪式。王全书致辞。
王全书说,中国诗书画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奇葩。河南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摇篮。就诗歌而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作品,产生于河南的占六成以上。其中“十五国风”160首,创作于今河南省域的将近七成。河南是先秦至唐宋历代中华诗词的首咏之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中,杜甫、白居易两位是河南人;就书画而言,如果说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商甲骨文是中国的刀笔书法,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早期雏形的话,秦代河南人李斯创造的小篆,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毛笔书写的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河南蔡邕、钟繇、吴道子、王铎等,在中国书画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的诗书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得天独厚的文化富矿。
王全书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两大跨越”,即“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近年来,文化在全省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日益彰显,河洛文化、古都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黄河文化、豫剧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武术文化、文学豫军、中原书风、中原画风等均已创出品牌,初步形成产业。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开封、登封、淮阳等市县设立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期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步伐。王全书希望各界来宾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献计献策,希望河南的诗人、书画家多出精品力作,为河南的跨越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此次大展汇集了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书法、绘画及诗歌作品4053件,充分展示了现代诗书画家对中国传统诗书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经过组委会认真评选,最终254件作品获奖。展览开幕后,主办方还举行了我省著名诗人林从龙诗词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