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文选》读书报告
《邓小平文选》读书报告
——读《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有感(节选自卷三)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2级何亦娴
指导教师程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1993年10月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出版(2009年11月重印)出版的,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二年二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
第三卷文选共有讲话、谈话等一百一十九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月)》等小册子中个报纸上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文选时,又作了文字整理,许多篇根据记录稿增补了重要内容。
这本文选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作为开卷篇,以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至二月二十一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为结束篇。
节选的《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是卷三第174页的一篇采访记录稿。
1986年9月3日,邓小平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记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回答了有关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国的统一(特别是台湾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邓小平作为一名世界知名的新闻人物,成为了许多中外记者采访的对象。而邓小平之所以选择接受华莱士的采访,不仅是因为华莱士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而且还因为他是美国《60分钟》的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在美国的影响是非同一般的,用邓小平的话说,是想借这个机会同美国人见见面,使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了解中国。
最后,这次采访以记录稿的形式收录在了《邓小平文选》的第三卷中。
这次采访最开始主要就苏联挑拨中国和越南的关系的问题上展开了问答,邓小平回答说:“如果苏联能够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就消除了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我再说一次,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是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越南在柬埔寨驻军也是中苏关系实际上处于热点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是这次采访中最精彩,也是后来被新闻界评论最多,是人民最为关注的一段话。这段话中,邓小平以战略家、政治家的机敏和卓识,轻而易举地将中苏关系的要害问题这个皮球毫不客气的踢给了戈尔巴乔夫。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高度评论说:“邓小平巧妙地在没有做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从戈尔巴乔夫手里夺走了舞台中的位置。”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高层关系日趋恶化,进入全民对抗阶段;而到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苏两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这中间经历了从军事冲突、国家对抗到关系正常化的体系与单元政治文化的重塑,是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了中俄关系的恢复与发展。从1949年以来,中俄(苏)关系历经风雨,终于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中俄关系都是各自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需要我们分外珍惜。发展中俄关系需要不断加强互信,以一种平和心态处理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友好合作,同时也承认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强求在所有问题上完全一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俄两国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两国关系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没有过多的在中苏关系上停留,话题很快就转到中美关系上来。就中美问题,邓小平说,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中美建交谈判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台湾同大陆统一,是势在必行的,邓小平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实现中国统一的必要性:一是民族感情上,“凡是炎黄子孙都希望中国统一”;二是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别的国家夺取;三是大陆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人民是没有损失的。
而今,台独分子仍在猖狂地进行着各种分裂活动。现在,我们对台湾的政策的中心思想就是: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4、反对台独的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同时,我们要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争取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开创政党交流新途径,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2、采取措施,为台湾同胞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服务;
3、采取措施,为台湾同胞生活、往来提供更便利条件。
台湾同大陆统一,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邓小平对美国插手中国台湾、干涉中国内政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同时又希望美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采取明智的态度,为促进中国统一旅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之后,华莱士在采访中又向邓小平提问了一些关于中国国内的情况。其中,华莱士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现在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邓小平坦然地回答道:“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致富’不是罪过,所谓‘致富’,是指共同富裕,不会产生两极分化,与资本主义不同。”
建国以来,我们从认知政治经济学开始,最基本的观念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竞争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赢得胜利的国家,无可分辨的享有经济上的话语权、商品的定价权,同时取得超额的利润,这些都是经济战争胜利所取得的红利;没有一个强大完整的经济基础作为国家的平台支撑,我国不可能抗拒国内外的各种袭扰,从而导致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上的危害。长时间,我国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体系,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构架,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甚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进行。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及经营理念,弥补和改进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管理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步于发展,到1993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如今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且正在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的长足进步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如今我们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三个“不利于”,是我们需要着手改进的:
1、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障碍。我们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
度和深度。
2、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消除不利于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
3、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障碍。我们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接着,华莱士又问了邓小平一些其他的问题,邓小平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次采访超过了原定的60分钟的时间,对此,邓小平曾幽默地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违反了只谈一小时的协议。”
9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了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全部过程。当人们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在美国电视屏幕上谈笑风生时,美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
1986年第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推选邓小平作为1985年世界新闻人物。正如1986年《时代》周刊出版者序言里所说的那样:邓小平领导着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经济改革,这场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派的挑战,是对十亿中国人的生产力的一次解放。
而今,虽然邓小平同志已经不再,但是他的精神依然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引领着我们继续向着世界强国之林前进!
第二篇:《邓小平文选》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
观《小平十章有感》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堂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有关邓小平事迹的十集纪录片《小平十章》,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分别欣赏了这部纪录片,从而引发了许多感想。为此我想写写我对邓小平的认识。
小时候我就了解到邓小平的个子十分矮,但是他能力强是人皆共知的,他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十年文革的浩劫,并划时代的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为此他的历史功绩是无可争议的。作为传奇人物,他也有自己的普通的一面,总之,邓小平是一个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伟人。
邓小平出生在中国四川,他是家中的长子,早年在法国留学,在法国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他在当地勤工俭学的经历中,他见证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为此,他在当地积极参加工人运动,从而引起了法国当局警方的注意,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他最终踏上了前往革命圣地莫斯科的道路。
在苏联度过一段时间后,他回到国内,开始了革命运动。他在广西创建了百色革命根据地,并且创建了著名的红七军红八军。后来他来到中英苏区瑞金,在反围剿战役中,邓小平因为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而并打到,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落。后来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邓小平因而又被委以重任,在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战役就是邓小平部队的杰作,终于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政委,因此邓小平开始了与刘伯承长达十几年的征战生涯,129师主要活动在山西省,当时日军的十分嚣张,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华,部队战士普遍有一种惧怕日军的心里,邓小平为此到部队演讲,鼓舞大家的士气,部队的士气因此渐渐恢复,在战争途中,他总是亲临第一线,与战士同甘共苦,因此他在军中有很大的威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小平与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原人民野战军政委与司令,开始了解放战争。他们一起千里转战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在1948冬季,华东人民野战军与中原人民野战军联合发动了淮海战役,邓小平被任命为前委第一书记,掌握百万大军的指挥权,后来邓小平的中原人民野战军转战大西南,并最终把五星红旗插在了雪域高原。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被任命为西南局书记,后又调往北京,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但是邓小平的军事生涯并没有结束,在他后来的经历中,他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直到最后他成为了中央军委主席,并最终在1989年,他离开了这个岗位,但是说邓小平是一个老兵是十分恰当的。
1966年,中国开始了声势浩荡的文化大革命,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有邓小平,他被戴上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所有职务都被撤销,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后来邓小平夫妇并流放到江西参加工作改造,并在普通车间做起了工人的工作,直到1971年,震惊中外的“913”事件发生了,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出逃苏联,并最终在途中机毁人亡,林彪事件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毛泽东担心军队出问题,便萌生了启用老干部的想法,周总理抓住机会,邓小平在向中央写了一封想要为人民干点工作的信后,毛泽东顺水推舟,重新启用邓小平,邓小平担任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他与周恩来一起纠正一些错误,但是在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上,邓小平的表态令毛泽东不满,“四人帮”抓住机会,并利用1976年人民纪念周总理的“天安门事件”,向毛泽东进言,因此邓小平再一次被打倒,知道文革结束后,在叶剑英等老革命家的建议下,华国锋主席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从1977年到1989年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邓小平恢复职务后,首先抓教育工作,他多次与教育部的同志谈话,并最终在1977年恢复高考,这对广大中国青年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邓小平执政时期他一直把教育看的很重,他知道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直到1989年的**运动,邓小平一直受到青年人的非议,殊不知,如果不是邓公恢复教育体制,他们怎么会有时间来说三道四。
在科学领域,邓小平一直关注中国的科学家,尽量满足科学家的需求,帮科学家解决问题,让他们一心一意考科研,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例子,邓小平多次关注陈景润的生活,帮助这个国际数学大家解决问题,让他们一心一意考研究。在后来,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显示了中央对科学的重视。
邓小平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改革开放,在文革结束后,党内有些人主张继续实行“阶级斗争”的策略,后来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事实的唯一真理,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在1981年,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后,中国陆续开始了开放的进程,先是在深圳,厦门,珠海;接着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大家庭,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有巨大比重,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邓小平的伟大决策。
在围绕改革开放问题上,人民对邓小平的看法不一致,有人说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讲,阐述了相关问题,我们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贫穷,我认为一个国家是那种类型的国家,取决于政体,而不是经济的发展方式,现在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单一的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很大部分上是经济体制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有计划经济,关键是如何分配经济比重,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增进综合国力,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30年的经发展高峰期,但是同样带来了许多问题,这是不可改变的,许多事体制问题,现在我们的总书记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缅怀邓公。
在外交领域,邓小平创新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中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谈判,并最终决定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当然中间有很多插曲。
铁娘子对英国人苦心经营的自由繁荣的香港不舍,又挟马岛战争全胜之威,信心百倍,骄横自负,试图阻挠香港按时回归,但在邓的而前,她终于如茄子经霜,蛇遇竹鞭,无计可施,黔驴技穷。邓说:“主权问题不容商量,其它可用谈判方式,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言语铮铮,掷地有声,何等气魄!
邓说:“如果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发生**或变局,我们将不得不考虑收回的时间与方式”
铁娘子听了,头皮发麻,威风不再。而且邓是在一个世界大国女首相的面前,边悠闲地抽着烟边说这番话的,貌似无礼,实是雄视天下,蔑视强权的自信使然。一个以铁娘自诩又带着马岛海战全胜的自豪,并以老牌帝国首相自负的撒切尔夫人在聆听了邓的泰山压顶似的声明后,她气馁了,她只有徒呼奈何了。邓作为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滚打出来的,在险恶的政治风云里洗练出的的坚忍而顽强的老一代革命家、政治家,作风强硬,意志坚定,气度恢宏,其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与凌利气势让中国人民倍感自豪。
但是在1997年初邓公逝世,他并没有亲眼看到香港回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有人说邓小平违反了毛泽东的设想,现在很多人说毛泽东是理想主义者,邓小平是实用主义者,我感觉这确实有道理。在邓小平在80年代复出后,邓没有全盘否定毛,表面看是他恪守马克思及毛本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对客观公正之风的继承与发扬,其实,这是他的职明与睿智,那个采访他的英国女记者可谓一语中的。因为全盘否定毛,全国思想大乱,局面难以掌控,再说毛被全面否定,那么他所建立的国与军呢?他所建立的政权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全盘否定毛,邓等唱戏的平台是谁建构提供的的?是不是也要否定?如不能,则凭此一点,功已在千秋万代;如能否定,则应先否定这个平台再来全面否定毛。如此,邓将很难解释,也很难自立,尤其是自己便失去了赖以立身的平台。所以邓只能将毛拉下神坛,不可彻底击倒,也不能彻底击倒。所以便正如毛在世时所言,“我死之后,会有人打着红旗反红旗”.毛的预言又一次得到印证。我感觉伟人有伟人的苦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用一首诗来概括
神州大地起苍黄,方有邓公志气扬; 众望所归执帅印,一言九鼎正朝纲。韬光养晦新思路,桃李门墙老主张,理论是非实践论,人物功过草民彰。
在最后,我想说邓公千古伟人,非我们只言片语所能评论,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数学科学学院
统计学 2014411791
周昊
第三篇:邓小平文选读书心得
依据篇目: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至今,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一年的时间,它所带来的改变是广大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茅草屋被整齐的红砖洋楼别墅替代,一条条顺畅的公路连通着四面八方,带来滚滚财源。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沿海的经济开发区,高楼耸立,厂房整齐,一派盎然的蓬勃景象。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几番,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种种的变化,都得益于我们国家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以及以后坚定不移的实施,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报告中指出发展当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就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关于解放思想的争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热血青年的行为指南。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发展。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实事求事,踏踏实实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和澳门先后顺利的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一国两制”的政策不但使香港和澳门及时的回归,香港和澳门这几年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没有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受到损害。有了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香港和澳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祖国统一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希望,在对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中指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构想的“一国两制”的体制下更加富饶美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一种新思维,是把港澳台的回归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就是说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个构想,是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于国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又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不是一个暂时的政策,而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坚定不移的支持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两岸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培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我们是否对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根本标准,努力拼搏,学习好科学知识,为祖国更灿烂的明天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走下去的信念,同时不忘加快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使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更加坚定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我们建设国家的行动结合起来,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
《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东星资源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希望对你有帮助。
《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一
《邓小平文选》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有一种较为公认的说法认为邓小平实际上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种观点的具体表露则是他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上!同样在对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上面邓小平也是如此他认为不管什么经济体制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因此我们当然不能说他是真心支持和拥护信仰市场经济的。只是因为实用于发展生产力所以他才会选择这条道路而一旦他认为计划经济对于发展生产力更加具有实用性的话那么他将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市场经济!
在《邓选三》中邓小平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贫穷绝对不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的问题上邓小平一直主张加快步伐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他把他的改革称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绝不愿意承认为“资本主义化改革”虽然其中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是向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靠拢了。他宣称:“如果走资本主义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参见邓选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也许邓小平想通过资本主义的一些手段来刺激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再利用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来避免两极分化。我不知道邓小平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过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也许就是这样。市场经济实用于他关于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的观点他就按着这套方法去做了。而另外一个反映出邓小平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的例子则是他的“一国两制“论邓小平自称是一个共产主义者而他却允许香港等地实行和共产主义完全对立的资本主义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共产主义者完全不可想象的东西在地球上也找不出先例。但是“一国两制”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实用所以他也不会在乎那里实行的制度即使是“奴隶制度”他也不会关心了。
在邓小平的眼里社会主义无论怎么改革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共同富裕的体制可以防止两极分化而一旦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带来严重的贫富分化从而使社会动荡产生新的革命。但是什么才叫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呢?他回答得很简单认为不搞多党制、议会制坚持共产党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他的改革前提必须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的稳定从而防止**。
《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二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髓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不乏有许多创新之处。这些创新思想撕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陈旧思维方式。在我看来,这也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之所以特别伟大之处吧!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得人心,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
读完《邓小平文选》,最使我过目不忘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说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令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作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何等的艰难,是千百年以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宋代起义农民提出了“均平富,等贵贱”,多么美好,多么完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可是,均了吗?等了吗?没有。最伟大的理想社会主义家欧文一手执导了乌托邦式的“新和谐公社”。社员各尽所能,全部社员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并且老有所养。瞬间,五湖四海的人云集而来。结果,人走鸟飞,一片荒芜。最精彩的故事还数中国的大锅饭。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劳作,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似乎达到了自由、平等、无限民主的局面。最后出现了“吃饭打冲锋,做事磨洋工”的怪状。随着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允许一个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见,不管什么样的平均主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平均主义的否认、批判和终结。
种种平均主义的消失,引起了阿德的思考。在阿德个人看来,平均主义的提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
人的自然欲求性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最简单的说,人的自然欲求性表现为我要,要我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活得更好,以至于下一代活得更好等。人的社会性表现为血缘关系、产业关系、地缘关系等。人的自然欲求性就是通过社会性来实现的。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都向社会伸出贪婪的手。我要、我能够要到多少,能够给我多少。所有的个人都在给社会这个“大老板”打工,个人为“大老板”付出劳动、智慧、以及个人所能够付出的所有的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换取自己所需财富。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棒等工具,这样的能力换来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能力一日千里的改变,换取的回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的高低,具体的说是创造财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如果说在信奉至上的年代,学识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财富则主宰一个人的精神。全球一年一度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不知曾经灼伤了多少双求财若渴的眼睛,财富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终极目的,贫富差距也日趋加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每天都是24小时,每天几乎所有在工作的人都在辛勤努力的工作,毋庸忌讳,每天每个人的劳动报酬几乎都不一样。收入的悬殊就逐渐形成了贫富差距,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穷的依然贫穷,富的依旧富裕。在种种现象的背后,好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指挥,不可逾越,早已注定,这就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邓小平文选》个人读书感悟及收获三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更是一个时代的伟人、民族的英雄。他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炎黄子孙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邓小平文选》,它的语言通俗却精辟的实录了在中国改革发展腾飞的一路风风雨雨。完后掩卷遐思,对其中关于改革的篇章感受颇深。
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他说搞现代化就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他为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进行了巨大努力。他首先抓了思想路线问题。他说:“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估量。他还反复论述了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努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他以其远见卓识和革命精神,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全神贯注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注意力的集中点。但同时他又忠告我们: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同志还十分关心我国的教育问题,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时曾这样说过:“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恢复了高考制度,制订了一系列恢复新中国教育制度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想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关键就要看我们是否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只有教育做好了,国家科技水平跟上去了,才能从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的文化好了,劳动者的素质好了,那么其发展后景相当客观。具备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各类人才,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能达到。1985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我想正是考虑到了这点。
在农民和农村问题上,邓小平主张从农村着手。他多次强调: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的革命正因为走了农村路线,才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三农的重要性不可小视。那么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农村道路也是正确的选择。新中国的崛起也验证了这一点!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的魅力还在于他敢于创新,他重新思考了共同富裕这四个大字,并大胆的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对沿海一带的大城市首先进行了改革开放。1992年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多次谈话中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特别强调了“逐步”和“最终”。前者正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策略的中心思想,这是考虑到各个地区经济底子,人民素质和地方自然资源等等的不同。后者则是继续提醒人民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政策再怎么变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共同富裕这一共同目标。而改革开放则是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施,有一种观点说改革会使这个放弃社会主义,实际上它大错特错了,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人民获得了解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和经济建设方针上的失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中国要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事实也已证明了中国的改革正一路蓬勃发展着,农村经济搞活,城市经济复苏,对内搞活经济是搞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吸收外资,这又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即使会有点消极影响,我们也可解决,没什么了不起;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如是原因。
第五篇:读书心得:学习《邓小平文选·严厉
学习《邓小平文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国民经济的发展,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谋求不劳而获的巨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杀人越货、教唆抢劫等刑事案件的出现,给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并且严重威胁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九八三年七月,邓小平同志同公安部负责同志谈话,声明必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安康程度的标尺,考验着中共领导人的政治智慧。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让刑事犯罪分子无处容身。我党有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战争年代,依靠群众,党中央和毛主席顺利撤离红都延安,赢得了对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种反动势力风起云涌,试图颠覆刚诞生的新政权,中共及时决策,依靠群众,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改革开放进入到八十年代初期,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集中在刑事犯罪这一块,怎样看待、如何解决,成为民众关心的重大课题。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去揭发、检举刑事犯罪分子,就成为当务之急。这样做,一方面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大量的机要线索,为着更好更快地攻破难题,勇闯难关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种正义的强大声势,为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
第二,国家机关应该紧密配合,具体来说,立法机关必须完善法律条文,执法机关应做到违法必究。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新时期以来,虽然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立法进程仍然比较滞后,不仅有许多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法律条文大量存在,而且还有很多需要增加弥补的法律条文仍然大量缺乏,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尤其是刑事犯罪分子可趁之机。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自己的法律条文,真正让“法”起到排除不公的作用。其次,从执法的角度来看,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使命感觉悟感,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遇到新难题新状况,还要保持清醒冷静、沉着镇定、果敢智慧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辜众望,圆满完成祖国与人民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培养和训练基本功过硬的公安干警,在执法的过程中,让他们真正起到“威慑敌胆”的作用。同时,政府着力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研制科技产品的支出,这些“投入”与“支出”主要应用于刑侦破案领域,公安干警应该充分利用科技含量高的破案工具,迅速及早地将案情侦破,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博览国际法学的专家,也要拥有一大批真正了解中国实际的法学名家,让他们齐心协力地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让那些猖狂的刑事犯罪分子心服口服地在铁一般的事实与法律面前无话可说、低头伏法。逮捕刑事犯罪分子后,审判机关应该当机立断,判案从严从紧,真正做到“除恶务尽”,“敲山震虎”。
第三,对所有刑事犯罪分子都要实行专政。不要一谈“专政”就变色。我们讲的“专政”不是“暴政”,而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专政”好了,就会有更大更多的“民主”,“民主”好了,便会减少“专政”的出现。我们国家从来都不缺少民主,不过我们的民主带一个“民”字,就必然朝着为民的方向服务,人民永远享有民主,对着敌人,在现阶段指一切触犯人民利益的那些人,特别是刑事犯罪分子,发起最公正的审判与制裁,这也就是我们的“专政”。归结到底,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
着想,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任何肆意扰乱社会秩序、混淆视听的捣乱分子,必将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等待接受正义的裁判。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举得了预期的效果,社会秩序渐入佳境。时至今日,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也在熠熠发光,可见其真。大家所熟悉的重庆市专项打击黑恶势力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我想也是成功借鉴了邓小平同志的方法。重庆“打黑”的过程中,首先倡导的就是要民众大胆检举。黑恶势力胡作非为,离不开对百姓的千般折磨,可以说,群众是黑恶势力的亲密接触者和见证人。政府出面鼓舞大家,为百姓撑腰,做百姓后台,必然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情帮助,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群众没有乱,而是在政府的有力主导下有步骤有层次地投诉那一幕幕耸人听闻的惨剧,揭发那一场场罄竹难书的罪恶,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着按照逐渐完善的法律程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不仅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还创造性地根据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促进法律质的提升。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坏蛋,依照法律当判死刑的人,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这样做就使得“法”为民所助,为民解忧,从而将“打黑”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法理分明,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同时,廉洁和谐的大都市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有着丰富的从政治国的经验,我们从他对刑事犯罪的判断与分析中得以深切感受到,同时其后的历史也必将证明真理必将长存,成为指导人们弘扬正气,消灭丑恶的良药,这也就是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