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汇报:重温那一段经典
敬爱的党组织:
观看《建党伟业》已是第二篇了,真好!有人说,懂的人看门道,不懂的人看热闹。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喜欢那一些大碗明星,一边看一边数一个,两个-----;我们更要看的是从经典中体悟二三十年代的革命热情!
五四运动无疑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但怎样理解呢?仅仅是无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么?我思索着,对于这我是首先从历史教科书上获知的,而今天以影片的形式展示虽说不是第一次,但可以称为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片子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中国这个作为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时,举国寄予了多少希望--------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这个本不过分的希望却最终幻灭在大国的强权中。是啊,顾维钧那句“弱国无外交”牢牢刻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国人的心中。当学生暴动,不,不是的,那不是暴动,是为正义,是那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将学子们凝聚起来。激愤,绝望而又希望充斥着我们的心。
我想啊,要如我当时处在那么一个时代,我会怎么做呢?是甘心忍受屈辱,默默躲在图书馆弄破古文,抑或躲在家中,更或一死了之--------不,都不会,我会自觉加入游行的那一对,是的,尽管它会带来危险。某一天,我在街上,敌人照着我便是一枪,抑或某个叛徒把我给供出来,我惨死在“自己人”得口水中。但不管怎么样,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那我也要做后者,是的,我毫无理由怀疑当初的哪一些五四青年,他们一定与我今日所想是契合的。
在声势浩大的人群中,“外争主权,内出国贼”这一句口号无疑凝聚了四万万中国同胞。于是,学生作为先锋,走在大街上去,为了民族,他们是愿意当革命者的,这点我坚信!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中国!彻底展示他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彻底性!中国在遭受从鸦片战争至今,还没有那一次,如此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帝反封,这次规模之大,群众之广,更是少数。中国在赤裸裸的枪炮中感受到的野蛮和屈辱,终于在此腰杆直了,我欣慰。
而现在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输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强了,跻身世界第二了吗,但我们在引以为豪的时刻,更应该不忘国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我们不需要上战场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要学习那一段经典。很荣幸有这么个机会让我在这里能学习党史!在学习中,深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有那么一段情!-------民族情!
汇报人:xiexiebang
欢迎继续浏览
第二篇: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近代史读书札记3 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墓旁松柏环绕,幽静肃穆。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他在弥留之际说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是什么震撼了斯诺,让一个外国人能如此深情地说“我热爱中国”,那就让我们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共十二篇,约30万字,收集黑白照片70余张,生动介绍了斯诺所认识的共产党人当时在苏区的日常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被西方媒体评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他是当时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对中国红区进行报道的记者。1936年是中国国内形势剧变的一年,当年6月初,陕西驻扎的是与红军关系良好的张学良少帅的军队,斯诺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入“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的红区的机会,于是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进入红区。四个月的红区之行没有让斯诺失望,他得到了当初那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的答案。
斯诺自己是这样说这本书的:“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是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所看到的、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为美国记者,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人之见的报告。”斯诺又在序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上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这本书的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近代史读书札记3 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的进程。
斯诺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他把自己对共产党的看法及其未来局势的预测做了这样的总结“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这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不得不说,斯诺不是一名普通的记者,他对战争与政治的观察分析令人敬佩。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就在这本书出版八年之后,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十二年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埃德加·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第三篇:那一段美好时光作文
那一段美好时光作文
六月的时候我们都还初三。那年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懒的…
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走到教室本该晨读的,却在老师查过人时匆匆忙忙的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子上睡会回笼觉……课上满脑子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睡去,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中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计划着在语文课看会小说、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可以不听那肥猪的课美美的大睡一觉;我们都还初三。
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听几首喜欢的歌再睡去、…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男生,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起哄一番,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叽叽喳喳着;我们都还很初三。
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的走开…心想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我们都还很初三~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初三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变得那么的不习惯。以为自己的青春在初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又常常想起初三的日子,想回到初三的教室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想回到初中的教室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想回去看看我们后墙贴的红心;想回到初三教室听听黑板下的青春誓言是否绕梁不舍离去,想见见一起从黑色六月走过的朋友们,想见见上课不忍心将你从睡梦中吵醒的同桌,想见见那充满我们欢声笑语的校园……
现在在家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回想起初三的日子,总是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逝去的初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回忆。那个谁……记得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再送你一句吧——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初中,想想不免有些苦涩,苦涩的不是经历那几年的生活,而是不再拥有那样的生活。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仅留下那份不太完美的记忆。
有时真的好怀念,真的很想你们,你们还好吗?最亲爱的朋友们、。各自散落天涯,但请别忘了我们的家…我们回家相聚,在家等着…再一起去看我们的曾经,回忆那温暖的感觉……
河北矿业五中初三:葛志伟
第四篇: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共)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
综合办公室
张言
延安,一段光辉历史的发源地,一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指挥着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打败了日寇,战胜了国民党,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奇迹”?
是“延安精神”!
据查,“延安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衍化而来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
滔滔延河水,承载着历史的凝重;巍巍宝塔山,呼唤着民族的崛起。2006年9月14日,我有幸来到这种精神的发源地,找寻那一段红色的记忆,感受那依然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获取指引人生道路的精神所在。
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革命遗址,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留连其间,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如此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尚能取得辉煌成就,我如今身在和平稳定的大好形势下,将做何为呢?
一、精神的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江泽民
一种精神力量,惟有强大才会有吸引力,惟有广泛才会有凝聚力,惟有深刻才会有感召力,而延安精神恰恰如此,这是在最贫乏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明今,我深深感受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何等的重要!
如今,物质文明发达了,有些人开始贪图物质享受,背弃了光荣传统,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道路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并最终为历史所遗弃
初到延安即深切地感受到,延安已经成为精神的化身。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了强大。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实践是不断前进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永恒不变的却是精神。可以说,延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延安历史传承了中华历史,延安精神丰富了中华精神。
通过考察学习,我认识到“延安精神”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原生形态衍化而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地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那么,需要怎样的接班人呢?毛泽东同志曾说:“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狂妄,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批这样的人,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这些论述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要求。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延安时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2002年12月,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号召更是新时期发扬延安精神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延安精神一脉相承,需要代代相传。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
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臶----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臵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孕育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二、关于理想与现实
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确立、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党在延安战斗的13年,已经用伟大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党、一个国家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将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理想变为现实。对党和国家来讲是大道理,对于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一个志在创业的青年人,这个道理非常重要。我都有一个同感,观今鉴古,学史明理,借鉴历史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对于自己的理想,我们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期的目标,要更客观一点、更实际一些;既要有人生的远大抱负,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每一步所能达到的具体设想;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设计理想,更要从社会角度和发展条件考虑规划;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骄傲自满,要多想党的教导、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对于未实现的理想,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在不现实的理想上消耗时间走弯路。而对于现实,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主观迷乱了眼睛,不让情绪模糊了视线;时常把问题和困难看得多些、重些,不忽视前进中随机的、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凡事十分把握也做三分胜算,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成绩一滴一滴地积累,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平平稳稳。
三、关于努力与毅力
在延安,我感悟到,任何一项事业,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般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必须不懈地努力。这就特别需要坚强的毅力。看看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前辈走过的路,当时他们大都是学生出身、热血青年,也未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但他们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同甘共苦,以苦为乐,不屈不挠,战天斗地,成为最坚强的一代,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可见,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和艰苦的锤炼,也要经过几个回合战胜自己,才能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在党的七大会堂旧址,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难忘延安,难忘延安之行,难忘延安精神!
第五篇:那一段情(1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那一段情(1300字)作文
我的老师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个未
娶妻的乡村中学教师。
按理说,教师是不对学生尽抚养责任的。可呆,当我唯 一的亲人-——父亲去世后(我的母亲早已去世),他竟要供养 我这个普通的农村孩子。虽然,这并不是先例,但人们难以 相信这个有时连自己都照颐不好的“怪人’’的行为。
瞧一瞧他.总是那个样了」:驼瘦的身体总是穿一汴整洁 f正的旧白衫,遗憾的是上面有不少烟创造的小洞。这白的 衫把他那黄的脸衬成r一张纸,他张开嘴冲我乐时,那缕缕 隐在皮下的皱纹反而暴露无遗,眼也眯成了-线天。我有些 怕他。
从此,我常常躲着他,沉默寡言,好在他一直带课跟班 走,我就仍称呼他“老师”,其他老师常怪我不懂半.说是我 应该叫他“爸爸“ 而他却无所谓,他说,只要我能读好书,叫什么都样.老师教书很下力.还要照料我的半活,经常是忙钊深夜 还柱桃灯夜战。对此,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老师这样好,换来的是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中考结束不久,一张高中录取通知书竞横在了我的面前。天啦!我傻眼r。我原来报的忐愿可是中专呀!看着老师那 己憔悴的脸?我不禁哭了,“别再浪费钱了吧有人做我的思想t_作了。老师一言 不发,闷闷地倒在圈椅里,燃匕“七里香”(当地两毛五 ”包 的香烟).用发黄的手指敲着圈椅的扶手,好半天才站了起来? 掐灭了烟,对我笑了节:“忐,欲化,跟我冋家过暑假去!” 整个誶假老师没抽一义烟。终于,我要到城里读高中r。那大一大节.老师唤我进屋,递给我■叠东西。透过 顶玻璃蚝射下的光.我分明希到这是一叠崭新的“大团结”(我猜想那定造他这月的工资)和-叠皱皱的毛票外)川几枚钢 蹦儿。“欲儿,火票f揣着,芩钱路匕喝柒什么的花„„” “嗎/’考虑得多周到啊,我心里一阵热潮,仿佛又听到r父 亲的嘱咐。抬起头,老师止满t不希望地看着我。我的嘴巴颇? 动着,想喊他」声“爸爸”,何泣出的却仍然是:“老师一 你„„” “上路吧!”老师微笑着/不容推辞地扛起他为我准 备好的行李包,领着我向村了如头的汽车停靠点走去。
太阳己经升起,我跟在老师的后面,仿彿走在一棵大树 的树荫里-般。一路h,他亲切地和我说着话,泪水顺着他 的脸颊往下淌。堪着这情景,我紧抓着兜里的手帕„„
车停了,人们一浦而上,车门u挤成了-困。老师急忙 把我向上推。可倒霉的是:人上去了,那个大行李包被夹在 人墙外。老师见此情景,一个箭步冲上踏板,“嘿”的‘声,把包推进了车n,那空位马上又被涌上来的人填补了。由于 拥挤,“砰”的一声,老师那不及抽回的手被撞在车门边的缧 钉上,血立刻流了出来,鲜红鲜红的?分外刺眼。“爸i您
„„”我情不自禁地惊叫出来。“哦,没半儿!”依旧是那慈 祥的面容,对我微微?笑,忙抽回孓.跳下车。
车开了,他恋恋不舍地挥着亍,挥着那只没伤着的手■。我 也将手伸出窗外招着,想努力睜汗那嵌满泪花的眼再肴看老 师,不+再看看爸爸。然而,眼前却朦胧着一片眩h的红,逸 散开来,便成了交叠的红晕,而第一个红晕屮却分明有个清 晰的驼影在f停地忙碌着„„
【简评】读完全文,我们鉍道这是写一位助&为乐的乡, 封教师,但作者未落俗套.而是以“我”的真实感受丝丝凝 聚,到丈尾才自然逆发对“爸爸”的深婧呼唤,这样,一位 高尚的教师所做的事齓不是空洞的故事,而是纯仆唯忘的 “一段情" 篇一:一个人,一首歌,念一段情
一个人,一首歌,念一段情
假如没有遇上你,也就没有以后漫长的思念折磨,我也许过着如从前一样的生活,然而,要是没有这样的一份遇见,我不会知道,有一种情感,痛着流泪,笑着想念,却依然令人如痴如醉。或许这种感情本身就是一株罂粟,能让人上瘾。
——题记
窗外,月色朦胧,耳畔,丝丝伤感的歌声。当一种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时,忧伤的花儿开始在心底肆意绽放,或许,今夜,注定是个回忆的夜晚,适合一个人,一首歌,念一段情。一首歌,也许是一段不愿提及的记忆。曾经,一首《发如雪》成了我的独家收藏,喜欢它唯美的句子,喜欢有点幸福到忧伤的旋律,那毕竟是段温柔的时光,在我小小的天空里,仿佛只要稍稍触碰,幸福的音符便触手可及。后来,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的情绪会莫名的拉扯,心底分明是害怕的声音,当一滴泪悄然滑落于眼眶时,我忽然悲哀地发现,原来,那首歌已经成为了一把锁,锁住了一段情,一段幸福的时光,一颗温暖的心。原来,这熟悉的旋律在时光的转角兜兜转转,它成了我的独家禁忌。
一段路,也许是一种不愿抹去的情愫。曾经,那短短的几里路程,是我眼里是最美的风景,高高的蓝空,缓缓游走的浮云,一条望不见头的马路。曾经,那短短的几里路程,是我眼里最美的距离,因为并
肩走在蓝空下,呼吸着自然的气息,我也可以感受你平稳的气息,只要一个侧目,我就可以看清你的面容,真实而又温暖,也可以看清你脸上的表情,并且可以那样丝毫不露痕迹,因为有一次同行,伴着淡淡的喜悦与不露痕迹的满足,我喜欢上了那条路。后来,隔着车窗,看着那一路的风景,我习惯了静静的观望,只是一个人似望穿秋水般观望。那搁浅的心事在季节的风雨里飘摇,在时光里变得消瘦单薄,那条路上,时常会有一个低眉的女子,撑一把小伞,任一蓑烟雨打湿一帘幽梦。
一个季节,也许是一个不愿言说的故事。其实本不喜欢冬季,因为害怕它的严寒,害怕它的死寂,然而,当一个朦胧背影的闯入我的视线时,我已然乱了阵脚,几片清脆的笑声,惊醒了潜藏在冬季的温暖,几片纷飞的落叶,打破了这个季节的寂静。于是,我开始喜欢冬季,这个飘雪的季节,有着栀子花的颜色,那纯真的味道,是我最美的典藏。现在,这个冬季,那些温暖,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是一处清寒,黄昏下,孤寂将影子拉长,夜幕下,月影将悲伤唱响。我所爱的冬季,依然有笑声,只是伴有一份苦涩的味道,也依然有落叶,只是枯萎的难以纷飞,那个背影,离我越来越远,而我,再也赶不上,只有一个影子,留在心头,摇曳着一份往
想做一个开心的女子,却时常与搭边。坐在灯光下,轻轻拉开书柜,翻出那些舍不得丢弃的信件,突然很想找回那种昔日的感觉,然而,当读到心绪翻涌,读到心中酸涩,读到泪眼朦胧,我发现,原来,随着那些信件的发黄,那些故事早已换了模样,我再也认不出当时的幸福,再也寻不回当时的心情。
假如我们没有在人群中多看彼此一眼,便不会有缘,假如我们没有在缘的街角转了一个弯,就不会遇见,假如我们没有在尘世间有这样一份遇见,就不会有下文,但,你我终究还是遇见了,或许,你我之间本就有一场劫难。正如紫霞般我猜中了故事的开头,没有猜中这结局,当你踏着风烟离开时,只觉得周边空气骤然下降,那些悲伤的因子充斥在我的鼻间,一种酸酸涩涩的情感在心底滋生,我竟慌乱的不知如何将它们赶走。某一天,当你悄悄靠近我时,我的世界,就那样毫无征兆的变得明朗起来,而我,如一只飞蛾般扑向了一场花事里。一场遇见就在时光里开了花,处处是芬芳,隔着天涯,我们守在两端,将一种相思寄托于明月,传达于彼此,那样的时光,想起时总能令人不觉间嘴角上扬。然而,时间的荒涯里,一支遇见的歌还未唱到下一个春天便已到了结尾,美艳四季里,一树花未绽放到极致便已凋谢,你转身的刹那,是我苍老的初始模样。最终,你未留下只言片语,甚至于没有留下一句再见,或许,你料定,此后再也不见吧!独自坐在记忆的一角,黯然伤神,愀然落泪。关于爱情,或许正如雪小禅说的那样,“爱情的别离,原来只是一个手势,孤独、苍凉、凄美,散发着烟花开过的味
道,冷冷的,一地相思,两处寂凉。”是的,我依旧在旧时光里,不愿丢弃一段曾经,而你,在离去后,是否有过些许的悲寂呢?
最短的故事莫过于还未开始就已结束,我们的故事未完,你就已匆匆离场,自此,只是我一人,自编自演,任一份无期的思念将自己掩埋,将一个人的故事进行到底。繁华落尽后,在忧伤的时刻,我依然放着熟悉的旋律,用文字堆砌着属于我们的记忆,将一颗红豆,用时光的文火,慢慢熬成缠绵的伤口。站在黄昏下,看远山依旧是曾经的模样,不增不减,听耳旁的风仍然是熟悉的声音,不冷不暖,而只有我,再也找不到细品的心情,斜阳将影子拉长,我已分不清,哪个是我。
你离开了,我才发现,我的思念,早已生成一株青藤,在心间不肯走开,我知道,人生总不能靠着一段记忆做活,生活的主旋律依然是快乐,然而我却不知怎样丢弃这段疼痛的记忆。开始的开始,这份遇见美的让人嘴角上扬,结束的结束,这份遇见妖娆的令人心碎,我想,它是存在于我的骨子里了吧,越是痛的越是难以割舍,然而,我愿意用文字将这份痛慢慢消磨,或许哪一天我能笑着将它们写下,与忧伤无关,只与文字有染。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首歌,一首藏在心底的歌,不忍翻出,只有在某一个忧伤的时刻,倾听,只是为了怀念一个远去的人,一份走失的情。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寒夜里,那唯美的歌词再次在耳旁想起,带我重温一段过去。
篇二:语文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热播,全国吃货集体回神,开始以“才下舌尖,又上心头”为主题,享受美食和纪录片带来的附加感动。
吃,每天都在经历,可吃的背后的学问和感情,说大了,是一个民族“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看一看天”,说小了,则是对每一天生活的记录,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出各种滋味。
请以“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诗歌除外。
【编者按】
关于题目
“吃”虽平常,但有学问。“吃”并不只为保持生命,“吃”中有是非美丑,“吃”中有真假善恶,“吃”中有高尚卑微,“吃”中亦有高下雅俗。“吃”纵古今,贯一生,可以见证社会发展,可以体察世态人情,可以窥见理想追求。“吃”可以从平常中见不平常,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总之这是道贴近生活,开放度大的好题目
关于作文
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写出一篇佳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我们高一年级有一批同学做到了: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这令我们老师高兴不已:我们相信我们遇到了一批喜欢阅读擅长写作的同学。
也许你的作文还没有机会被刊登出来,但要相信,下次会有你;也许你的文字还不够优雅,但要相信大声的朗读、海量的阅读会改变这一切;也许你的思想还不够独特或不够深刻,但要相信每一堂语文课上积极的思考将会引领你走向这一切??你还要相信,当你的书写有质的飞跃时,你的作文分数会更高。
总之,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吃 陈兴宇 班级:高一(16)班
奶奶说:“死人的喉咙眼是小的。”【开篇简洁大气,“喉咙眼”暗合“吃”,设置悬念】
赤红的太阳像一顶巨伞撑在天上,烘烤着大地,四周的蝉声与蛙声混成一段美妙的旋律。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穿着背心短裤,赤脚奔跑在绿色的田野里,前面是一个体壮的老农夫,肩上挂着一条汗津津的白毛巾,手上拎着一个大圆桶。他伏下身子抓青蛙,有时扑到了,扬起来给孙子瞧瞧,有时没扑到,沾了一身泥水憨憨地笑笑。
“孙子,回家叫你奶奶烧田鸡给你吃喽!”【不时点题,是考场作文的规则 】 “好耶!”
爷爷已经身处另一个触摸不到的世界了,但我梦里还老是出现儿时的田野和香喷喷的农家饭。
即使是中考前的清明,我还是跟着奶奶上了山。
我到家时,洒着朦胧的小雨。老房在雨中微微颤抖,“吱吱”的门声像是哀怨的低鸣,奶奶不知是倚在门上,还是门倚在奶奶上。我提着奶奶精心烧制的酒菜和她上山扫墓去。【凄清的环境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
山间有林木摇摆着,如同爷爷入葬时黑色的布,泥泞的山地像是潜伏的深渊,又有谁知这雨是哪个人的眼泪?
奶奶递给我一把斧头,我砍去爷爷坟头的树枝,扫去积聚的雨水。
我回头望去,奶奶已经泣不成声,泪水和雨水滴在酒杯里,有的沿着杯壁滴落在坟头上,每一次奶奶都哭得很凶。
粉皮、切碎的红烧肉、百叶丝、豆腐??奶奶端出仍散着热气的酒菜,我望着那些切得很碎的菜肴有些疑问。
“奶奶,为什么菜都切得这么细啊?”
“死人的??喉咙??眼很小??”夹杂着好几次抽噎声。
霎时,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在湿润的眼镜片下,我仿佛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在世界的尽头,缓缓吃着菜。【读到此处,无法令人不动容】
雨好像在这一刻停止,天地都失去了颜色。
吃的是一段情,念的是一份心。
【点评 】大气之作!考场上能写出如此令人感动的作文,我只能说:后生可畏。
吃
瞿梦圆 班级:高一(12)班
小时候爸爸的车里总是循环播放民族音乐,对此我一直十分不解。长大了我才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开篇点出主题,也表明作者有眼见】
从未记清是左刀右叉还是反之,从来吃不惯带着血丝的牛扒。但若要叫我报报爱吃的食物,我倒可以以烤山芋、棉花糖一路报到河豚刀鱼。
小学时身边有5元10元已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无一例外都花费在了舌尖。
江南地区别的不说,小巷却颇多。一路走过,不觉口水直流。早晨坐在阳伞下,打一碗豆浆,放两勺糖,用刚炸出来的油条沾着吃是极好的。酥脆与嫩滑俱备,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的恰到好处。偶尔吃一次“饭团”,揉进了白糖和芝麻的白米饭卷着油条,让一切平常变得非凡起来,在舌尖上进行着一场盛世之舞。小巷的开端,也是我一天的伊始。
【典型的中国早餐 】
放学后,口袋里还揣着几个钢镚的小丫头们又开始了她们的吃货之旅。
糖葫芦和棉花糖是极少有的,谁能买上一个定能让别人羡慕一阵。糖炒栗子虽常有,却是极贵的,对于一帮子口袋里只有三五硬的孩子们来说,难得吃上一次也是件幸事,常常是几个人凑齐了钱买上一袋,看着栗子在黑色似木碳的小颗料中滚动,偶尔乘老板不注意,拿起铁铲搅合几下,心中便是早已乐开了花,吃到的栗子都会特别香甜。那些年少时光中最开心的莫过于买上些栗子,坐在巷子边的台阶上与同伴一起剥开那坚硬的壳,拾取美味。在夕阳下比赛谁可以剥出最完整的一颗。【令人回味的画面 】
烤山芋无疑是吃得最多的。大概是怀念更小的时候,在乡下还有灶头的房子里,奶奶为了骗我帮她拉“风箱”,在烧饭前都会在火堆中放上一只大的红芯山芋。如此一来,我
更甘于拉着风箱,等待火灭了之后那山芋的美味了。于是,每在小巷中看见有卖烤山芋的定是要买上一个的。【“风箱”,好古老的生火工具呵】 没有大鱼大肉,平凡的小巷,平凡的吃食,却是本土的,民族的。它们记录着我一天的开始尾声,是不可麿灭的记忆。
如今,多么希望再有这样一条纯朴的小巷,在我的舌尖编排出一场华美盛宴,舞动出一场奇迹。
【点评 】豆浆油条、糖炒栗子、烤红薯,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吃。本文写得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而且能上升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使本文就有文化的意义。
吃
高一(15)班 侯明琪
江南之地,东南形胜,富贵风雅;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行尽江南,说不尽雨恨云愁,墟烟孤细。此等风流雅地,于“吃”一字,自是讲究,吴人最喜甜食,又好泡茶,茶之韵,自青石板面绵延,经杏花渗透,渗入糕点;轻轻一嗅,再一啄,这一股雨后清新之意,充溢你唇间;这更像品味一种意境,而非“吃”一字了。【此开篇,让我不觉怀疑作者的身份:如此风雅,怎么会是一个年轻的中学生】
其实于我,这么些年来,倒也走遍小半个中国,各地风味小吃,亦或皇家贡御之品,倒也浅尝不少,然经历愈多,愈觉小时外婆予我的桂花片糕最是香甜。
那时,我尚且年幼,真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时入中秋,却总不停跳上跳下,搅得外婆做不得什么营生;那时外婆发色仍旧青黛,略有银丝,外婆很是温婉的对我说:“我带你去做桂花片糕罢。”我很是疑心,桂花怎么可以吃呢;外婆自是笑而不语。我外公兄弟家是和我外公家连在一道的,我外婆带我去到他家院子里,只觉芳香满鼻,便不自觉陶然起来,那时愚钝,不知是何种香味,但觉整个人从心底快活起来。正是时,外婆已叫小外婆出来,一个人摇树,另一人拿一小镶玉碧窑盆接;摇晃属下,盆便满了,外婆盈着笑意,牵了我的手欲走,小外婆拿着一只桂花支,插到我衣领前的口袋里,禁不住笑了,我回身朝她扮鬼脸,然后得意地和外婆走了。到了晚间,外婆家厨房里一只洋溢着桂花香;傍晚时分,外公回来了,外婆终是端出了桂花片糕;只觉比花糕更为齐整平滑,比年糕更添一种薄脆。
雪白通体,中间不知如何嵌了些淡黄的果冻状的香粉(后来才知此物却是自瑞兰斋上品桃片糕改制而来,比桃片糕稍粘,却是异常香甜)。外公竟一改形象,先抢过一块,抿在嘴里,额上的皱纹旋起来,紧闭的眼眸上眉峰略动,有趣煞!再看时,外公早被外婆笑着捶了一下。月色正明,院子里,亭子外,一丛萱草,数杆修竹,几叶芭蕉似乎都被月光所染,被桂花所熏醉。小外公大笑而来,手上横着他自制的芦笛,还拎着一坛醇酒,外婆脸上笑意更甚,却把眼瞪着外公,外公赔笑着:“就一杯,就一杯!”
实话说吧,这些年来,吃到不少比桂花片糕更香甜之物,却总觉不如儿时的桂花片糕,后来方才醒悟,物虽好,怎及情;“白璧青钱,欲买此情无价。”外婆发髻又添白丝了吧,院内的桂花又已开过一遭了吧,哎!
【点评 】读完此文,拍案叫绝:文笔如此雅致,情怀如此悠远,让我看到一个十足的风雅之士。3
吃 李彦清 班级:高一(16)班
大约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在学校旁边的一条小巷上,每天放学那会儿,总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那儿卖饼。一天看着一大群人围在那儿,也不由心动起来。
那饼也不贵,3元钱,那卖饼的一直都是有人来买时现做的。一张又大又圆的面粉皮铺在那铁板上,敲一个鸡蛋在上面,便有了金黄色,加点葱啊蒜啊的在上面,便有了绿色,滴几滴油,那绿色仿佛就要溢出来,再随便撒点辣粉,便是那绿茵上的几点红花了。
【将蛋饼描写得很有画面感 】
那时的眼睛和嘴真是经不起诱惑,吃了一次,就止不住了,一星期总有那么两三次,排队等吃的,回家晚了,挨个两声批。
以后的日子,和那卖饼的混熟了,有的时候他给我多加一个鸡蛋,或是多加一些粉丝,等他做好,就拎着那热腾腾的饼回家去了,舌头还没碰上那饼,心里却早已甜滋滋的了。
于是就这么吃啊吃啊,岁月毫无痕迹地从舌尖上流走。上了初中后,上学放学不再经过那条小巷,三年里没有再尝过那种味道,虽然不是时时想着那种饼,但想到之时,无不垂涎。
到了高中,周六自己骑车回家,途经那条小巷时,又有人在卖饼了,还是那些东西,一辆三轮车,一个炉台,一个玻璃橱,里面放着各种颜色的调料:葱、蒜、辣粉、姜??,只是换了一个人。
我停下来说买一张饼,那人便开始做了,我满怀期待地望着那双手在一张皮子上任意挥洒,看着看着,心绪便飞回了童年时光,一群小孩,围着那个和蔼的小伙儿?? “好了,5块。”我突然被这一声从幻想拉回到现实。我付了钱骑车走了,回头看见他收了钱,便靠在了一张椅子上,两只手插在口袋里,打着哈欠,凉风吹过枝头,又一片叶子飘飘晃晃地坠了下来。
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吃那饼,还是那种味道,粉丝细腻的甜味里掺着一些葱香与微辣,但我心里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甜了,更似忧伤浸染,而我还是贪焚地大口吃着,不为那种美味,只为寻一份似水流年的记忆,任凭泪光模糊了视线。
窗外呼呼风声,似那匆匆的岁月流逝。
突然,嘴中又添了些咸味。
【点评 】读着读着,就不由随着“我”也平添了一丝忧伤:在流逝的岁月里,总有一些事一些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让我们满怀惆怅。
吃 张雪阳 班级:高一(16)班
“卖烤红薯喽!喷香的红薯!”从校门里出来,那个裹着蓝布大衣的中年男士就靠在烤红薯的铁皮桶上,放开喉咙吆喝起来。我的双脚不由得被牵引着走近,被烤焦的脆皮的焦香,连同熔滴的红心番薯的喷香,就像母亲的硕大无朋的双手,一下将你的双脸捧将起来,我的舌尖上不由泛过一丝甜蜜。
童年的“吃”,是那样一个美好的字眼,美好如舌尖的初恋。
还记得是那样一张小小的木桌,小得就只容得下我与弟弟两个人,还有孩子对美食与生俱来的向往。乳黄色的光晕淡淡地笼罩着,好像在桌面上铺却一层流动的蜜。我们满手抓着的是喜糖、卤蛋,还有诸多开了壳的开心果,两只小手鼓胀得满满的,就好像鼓胀着满怀喜悦。甜的、酸的、咸的??小小的舌尖被神秘的味觉掳获,五味杂陈,却又是那样和谐的统一,就如同生活所带来的杂然快感。偶尔一块糖掉在了地上,也要执着地跳下椅子去捡,非要把它再送入口中,好好去舌头再吮许一遍方才罢休。耳朵里是母亲的训斥,心里却是甜丝丝的,我们童年的味蕾就像是一个放纵的小孩子,恣意享受着生活的娇惯,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美好瞬间。
如缕的丝绪猛然被打断,我惊惶地抬头,发现吆喝声早已戛然而止,男士靠在铁皮桶上,半是茫然半是无奈。几个学生走过,瞅了一眼那个铁皮桶,脚步略有踌躇,手伸进裤袋似乎想摸钱,却被身后的家长猛得推了个踉跄,只得低头又向前走去。男士原本红润的脸庞苍白了些,嗫嚅着嘴唇,不知是叹气还是抱怨。
我怅然,什么时候,我们对“吃”,竟设了这样高的门槛,竟有了这样的挑剔?那些童年曾不断挑动着我们味蕾的烤红薯、雪花糕、山楂片,那些原原本本地从一段悠长的历史中走出来的食物,已经被现代人的苛求挤到了悬崖,挤上了不归路?
我们的食谱中,少了“随性”,少了“自然”,少了“传统”。这样的吃,怎算得上一个完整的吃?
再想到“吃”这个字时,我的舌尖,不由泛起了一丝苦涩。
【点评 】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我们都曾熟悉的场景,这不禁勾起我们丝丝缕缕的回忆。文末对“吃”的思考,又将我们的回忆引向反思,深化文章的主题。
吃 肖天爱 班级:高一(16)班
“你真是个吃货!”这基本上是所有好友对我的统一评价。“没错,民以食为天嘛!”对于这个评价,我总是如此自豪的回答众人。
是的,我是个特别爱吃的人。不管是粤菜的精致还是苏式的清淡,或是西式的浓重,我总是来者不拒。每天回家必家要求妈妈,要有精致新奇的夜宵让我尝鲜,完全不负“吃货”的称号。
有一天,同同学出去玩,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吃下了太多东西。整个人都感觉胀胀的、腻腻的不舒服。伴着月色,便在楼下慢悠悠的走了几圈,才觉得整个人好了些。上楼时,夜已深了,如水的月光轻柔地流动着,给大地披上夜的轻纱,整个城市都静默着,好似母亲注视下,合目安睡的孩子。我轻手轻脚地走上楼梯,生怕我的归来,惊扰到已休息的邻居,上楼时,却发现,有丝丝亮光从楼梯缝中漏下,愈来愈亮,那分明是我家门口的灯!它在夜晚独自发出明亮而温馨的灯光,等待我的归来。
我推开门,嗅到一股淡淡的香,却见母亲迎上来,关切地说:“回来了,有点饿了吧,我做了点东西给你。”我刚想拒绝,肚子却抵不住那浅香的诱惑,咕咕地叫了起来,便说:“好啊!”
妈妈欣然端出一碗白粥,并一小碟榨菜,笑着说:“本来想做点别的,可想到你一定吃了很多东西,会胃胀,还是吃清淡点好。”我有些不好意思,便埋下头开始喝粥。本以
下页篇三:2014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4浙江高考满分作文900字:启门一瞬观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而这世上本也没有门,纵横的阡陌多了,也就出现了门。世间万千道路分分合合,亦有万千门户隔绝两地。人在世间行,行于路,歌于途,入于门。
门是终结,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终点。经过那扇门,便是合上了一段路、一段情,便又是一段往事成空,那是一个或圆或缺的句点,是世界之极的天涯。
门是起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起点。打开那扇门,便是展开了一世生、一世梦,便又是一世浮生若梦。那是一道或明或暗的花火,是世界之巅的极光。
门是关卡,有的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有的人走上了全新的征途。门前是已知的世界,门后是未知的迷途。未知总是让人恐惧的,而已知给人以温暖的怀抱,但于此同时,已知让人丧失进取的锐气,未知却是无尽的可能与希望。是该冒险闯荡还是安于现状?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答案。有的人把门视为起点,有的人把门视为终结,行止自在人心。
门是选择,交错纵横的道路上立着各式各样的门,每扇门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天地。是进入还是退后?是大道还是小径?是青山绿水还是高楼大厦?门后有着不同的诱惑,也有着不同的艰难,万千的门户代表着万千的选择,行左行右,是正是邪,选择一直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看你摊开或是握紧,有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门是因果,当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就注定着另一扇门的关合。门前是一段完结了的果,门后是一段等待开启的因,那是一段必定要踏上的旅程,但结局可以握在自己的手中。缘起缘灭,正如同门的开合,了却一段宿旧缘,重启一段新愿。一段路最后的终点,是因为你踏上了起点而产生的,无始便无终,而无门便无路。
门是轮回。人间循环往复的旅程,在门的开闭间不断的重启,不断的前行。门是终结、亦是起源,像是圣经中记载的那场洪水,终结了一段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世界的起源。万物都是在环形的跑道上赛跑,起跑的的那条白线,同样也是终点的那条红绸,不断的追逐竞争,最后还是回到开始的样子。打开一扇门,就是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开启一段新的轮回。
我不知门为何物,因为它代表太多太多。它是绝路亦是希望,是终结亦是起源。它是关卡,是选择,是冥冥中的因果,是无限循环的轮回。人生弹指间,启门一瞬观。看到的是红尘世间,是若梦浮生。门后的世界是无法想像的,唯有在开启以后才能感受它的精彩。
有路的地方就有门,只因门本就是路。
2014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穷乡村变最美乡村: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是有一个人却干了几年,带大家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201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俗话说得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视野才会变得更加广阔。人生也是如此,只能经历了他人所未曾有过的风雨磨砺,思想才能变得睿智而旷达。这其中体现着一种意志,更彰显着一种智慧。
山顶有山顶的风景,沿途有沿途的美丽,风景不在别处,风景在路上。若只想着山顶的风光,忽略了沿途的风景,那么,换来的是一场辛苦和疲惫。若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收货的是一路的愉悦和轻松。同一个风景,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眼光,看到的画面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也各有千秋。风景无处不在,风景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尽收在会欣赏人的眼里,潜在了会思考人的脑海里,藏在了有心人的心里。旖旎的风光,愉悦着人们的心情,也调节着人们的生活情趣。
风景在路上,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短暂,是一趟没有往复的旅行。从懵懂的童年到暮暮垂老,我们收获的是什么?不是名利的多寡,不是财富的积累,不是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你一生成就了多大的事业,是一路的成长,是一路上思想的锤炼和提升,其中的经历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人生是一场经历,更是一场领悟。人生路上,既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风雨兼程的艰辛,它不可能是笔直的坦途,难免会经历曲折和坎坷。我们就在这坎坷和挫折中历练,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去品味人生。在这曲折磨砺中平淡,在那粗茶淡饭中生香,人生旅途,虽没既定的路线,但有它特定的美丽,最美的不在终点,而在沿途的芬芳,学会欣赏这个世界,学会欣赏这一趟人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岁月的一种馈赠。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不管你是熟悉还是陌生,风景,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动不摇。之所以看不到风景,是因为我们的心远离了这片风景。只要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人生处处都是风景。在这个意义上说,风景既在山顶,也在路上,更在心中,心中的风景,千般妩媚,万千婀娜,旖旎怡人,沁人心扉。
人生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是风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觉与感悟。心存美好,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幸福,时时存在着快乐,在热爱生活的人眼里,生活无处不是美好,无处不是诗意人生。
生命就是这样,它的绽放与凋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幸福也好,不快乐也罢,日子都在继续,只是我们要在这悲欢离合中,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坦然地面对,那些聚与散、来与去,既然挥之不去,不如去分享这一路的风景。
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
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下页篇四:【2014浙江卷满分作文】启门一瞬间 【满分作文】
启门一瞬间
浙江一考生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这世上本也没有门,纵横的阡陌多了,也就出现了门。世间千万道路分分合合,亦有万千门户隔绝两地。人在世间行,行于路,歌于途,入于门。
门是终结,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终点。经过那扇门,便是合上了一段路、一段情,便又是一段往事成空,那是一个或圆或缺的句点,是世界之极的天涯。
门市起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起点。打开那扇门,便是展开了一世生、一世梦,便又是一世浮生若梦。那是一道或明或暗的花火,是世界之巅的极光。
门是关卡,有的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有的人走上了全新的征途。门前时已知的世界,门后是未知的迷途。未知总是让人恐惧的,而已知给人以温暖的怀抱,但于此同时,已知让人丧失进取的锐气,未知却是无尽的可能与希望。是该冒险闯荡还是安于现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把门视为起点,有的人把门视为终结,行止自在人心。
门是选择,交错纵横的道路上立着各式各样的门,每扇门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天地。是进入还是退后?是大道还是小径?是青山绿水还是高楼大厦?门后有着不同的诱惑,也有着不同的艰难,万千的门户代表着万千的选择,行左行右,是正是邪,选择一直紧握在自己的手里,只看你摊开或是紧握,有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
门是因果,当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就注定着另一扇门的关合。门前时一段完结了的果,门后是一段等待开启的因,那是一段必定要踏上的旅程,但结局可以握在自己的手里。缘起缘灭,正如同门的开合,了却一段宿旧缘,重启一段新愿。一段路最后的终点,是因为你踏上了起点而产生的,无始便无终,而无门便五路。
门是轮回。人间循环往复的旅程,在门的开闭间不断的重启,不断的前行。门是终结、亦是起源,像是圣经中记载的那场洪水,终结了一段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世界的起源。万物都是在环形的跑道上赛跑,起跑的那条白线,同样也是终点的那条红绸,不断的追逐竞争,最后还是回到开始的样子。打开一扇门,就是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开启一段新的轮回。
我不知门为何物,因为它代表太多太多。它是绝路亦是希望,是终结亦是起源。它是关卡,是选择,是冥冥中的因果,是无限循环的轮回。人生弹指间,启门一瞬间。看到的是红尘世间,是若梦浮生。门后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唯有在开启以后才能感受它的精彩。
有路的地方就有门,只因门本就是路。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