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1: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第一篇: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当今中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当今中国之方向,不在别处,而全在我少年。因今日少年,乃他日国之主宰。梁任公《少年中国说》,言犹在耳。我辈风华正茂者,若不担起民族兴旺之责,是谓老朽,枉为少年。

今日中国,虽可以言“安定”,但内不可谓无忧,外不可谓无患。如今,他国资本充斥中国市场,使我经济依附于外,政治随之疲软,外交言而无力。此次金融风暴中,中国为美国的“救市”提供了“有力援助”。以千亿美元的惨烈代价,换取中国市场不被釜底抽薪。而中国的讨好措施(或者是礼仪之邦的友好援助)并没有让美国主子感动。中国一日拥有辽阔之疆域,美国亡我之心一日不死,美国对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曾真正友好过,何况地大物博、可能形成严重威胁的中国?百年前,列强大肆侵略虽然打击沉重,但还不足以根本打动摇农业的经济基础。而今,欧美采取更加隐蔽的、更加冠冕堂皇的金融战,目标直指我国经济命脉。若经济基础受毁灭性打击,则无异于经脉尽断,生机渺茫。南美前车之鉴尚在,对此焉可不慎?

美国一手遍地撒钱,让我们安心成为附丽于他的小妾,忘记如何劳动;一手利剑悬顶,让我们老实做小妾,不敢兴起挣脱枷锁的念头。他们在中国周边布防10个军事基地对我进行C型包围,等于布置了10座随时可能爆发的活火山。金融战为主导,经济操纵和武力威胁并举,让中国不管是软崛起还是暴力反抗都陷入绝地,美国这一出戏,排演的可谓滴水不漏!外患紧迫,内患尤甚。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若举国上下,戮力同心,纵沧海横流,安足虑哉?然而官员贪腐成风,特权阶层横行霸道,灰色规则愈演愈烈。有本事不如会钻营,官场之上一片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混乱场面。社会之中,道义至上,良心无价的取向愈见式微,金钱至上,名利无价的观点甚嚣尘上。进,绝少铁肩担道义的有志之士;退,绝少恬然能自处的淡泊之士。祸患多起于内,在这样的情势下,即使没有外国觊觎,不也是形式迫人,千钧一发?

临此内忧外患,当权的衮衮诸公似乎顶不上一个诸葛亮,并无锦囊妙计可破解迷局。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那么中国的出路何在?当在有大作为之少年。如何培养少年?乱世兴武以安天下,治世修文以化人心,欲化少年之心,非教育不可为。此教育,非彼皓首穷经,不问民生疾苦的象牙塔式精英教育。教育当以“担当”为纲。天下大事,皆与我有关;国家兴衰,我与之共命。我不担当,谁人担当?今日心有担当,则心有江山。他日见国之种种弊病,自以为是“我国”之种种弊病,视之若己患,不除则如鲠在喉,郁郁不快。如何才能培养敢担当之少年?办学者以“担当”二字告教师,非升学率、年奖金、评职称;为师者以“担当”二字告诸生,非车马簇、千钟粟、颜如玉。如此引导,则今时少年,实能为天下之主,担天下之重,则中国幸甚!

有担当,是否必能有为?否。有大心胸,需大智慧相称,否则只成镜花水月。如何培养大智慧?当遵“通才”二字。“术业有专攻”固然正确,但一味讲求专业分类,分久而不合,只能使所学知识支离破碎。以文学为例,文史哲本一家,其与政经法亦渊源颇深,此间强行分开,学生毕业后只会做文字游戏,不知社会弊病,不知百姓疾苦,如此,如何针砭不正之风,如何承担文人责任?读书人不能于国有用,读来何益?故而,教育当全面,莫用专业框死天才。治学者,当修学以储能,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方可腹有真才学,胸有真见地,终成真伟业。想无数俊伟英豪,如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莫不是博古晓今,学贯中西之士,陈寅恪等才兼文理的大家亦可为证。我少年风流,当指点江山,当大有作为,安能将视野囿于一处?

或有人言,中国教育积重难返,回天乏术。我以为不然。无论何时,总有心忧天下的仁人志士。只要将其聚、团结,形成强大的力量,然后这种力量再向正直、有理想的少年灌输知识和勇气,责任与担当。望他们日后得志,愿以所学投身教育,治世救国。教育之力不可估量,譬如岳麓书院一家学府,即出朱熹、王阳明等诸多硕儒,又影响万千学子,千年学府至今弦歌不绝;中国风骨,三成塑于岳麓;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亦源于岳麓。故而即使健康力量尚且势单力孤,但我辈他日为主人翁,将影响甚重。此时团结一人,可影响诸多少年;此时教育一少年,是教育日后成千上万少年。如此坚持不懈,将有一日,万千少年皆可拨去迷雾,窥得真理之光,到得那是,教育功成。彼时万千少年,俱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饱学之士。有此学士,何功不成?有此人才,何国不兴?

今日中国,正经历古今少有之巨变,处理不当,江河日下,狼烟四起并非梦魇;处理得当,中国将真正重获新生,繁荣鼎盛,天下见太平和乐,国人享顾盼尊荣。中国一上一下的命运抉择,尽在少年。而今,我辈意气正盛,如奇花初胎,如干将发硎,当风华正茂之时,处天遥地阔之所,应致力于教化人心,必使中国摒一切老大之气,成少年中国,矞矞皇皇,使国与天不老,与日同光!

第二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一、一 修学储能

杨昌济:润之,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毛泽东:那以今日之我,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杨: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的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误的。

毛:老师的意思是„„

杨:今世今日之毛润之是什么人?一个师范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已,你喜欢哲学伦理,也关心时事社会,那是兴趣,也是天赋。但我同时担心,你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知识能力的涉猎直面太窄。润之啊!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能力?过早的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与你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在你修学储能的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源。

毛: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二 勤俭(一师校长演讲)

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那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的节俭,何等的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的碗里,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刘俊卿同学,请你出列。有一位老师,我想重新给你介绍一次,也给我们全体同学重新介绍一次,那就是被你们称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老师。是啊!我们这位徐老师看起来还真像一个叫花子,身穿粗布衣服,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就穿一件蓑衣,寒酸呐!在长沙城的教书先生中,就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寒酸的了。可就是这位“徐大叫花”,在省议会,光副议长一职,就有二百块大洋的月薪,更不要说他还担任着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着三所学校的课程,他的收入,全长沙城教书先生当中无人能比。那么他的钱去哪了呢?大家如果有空的话,不妨去一趟徐老师的家乡长沙县五美乡,就会看到一所小学,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的五美小学,那里的学生读书不要钱,一分钱都不要,而我们的徐老师,“徐大叫花”,把自己的家人全都留在了乡下务农,因为在长沙城生活费太高,因为他觉得只要能省下一块钱,就能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读一个月的书,刘俊卿同学,你觉得不可思议吧!请入列吧!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简朴乃修身之本。

三 毛泽东说:有时候,规矩定出来也是给人破的

四 张干校长被开除时杨昌济的演讲

杨昌济:校长没能开除学生,到让学生赶走了校长,的确是一件奇闻,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赶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张校长的教育理念,治校方式,也许我们大家并不十分赞同。但当你们抱怨,功课压力太重的时候,有谁注意到了张校长办公室里每天亮到深夜的灯光呢?当同学们为催缴学费而意见纷纷的时候,有谁想到过张校长在教育司在将军府据理力争却毫无结果是的痛苦?当一项又一项新校规压得同学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你们又有谁知道,为了能让同学们吃个半饱,张校长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怀表。古人云:将心比心。然而真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这一次,我只希望大家今后遇上别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光凭个人的好恶,不要以一时的冲动,不要单从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一个人,因为,那样做出的判断,常常是有失公允,常常是会伤害到别人,最终也令自己后悔莫及的。这,不仅是我们这些老师的希望,我想,当张校长走出一师校门的时候,这,也一定是他心中对大家保留的最后一份期望。

五 杨昌济劝润之向袁老承认错误

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啊!读过这篇文章吗?

毛: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杨:对!《马说》,在这个世上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你比方说„„比方说袁仲谦袁老师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毛: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

杨:他做的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这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吗?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该不该,关他什么事?他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你过不去,这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嘛!你说对不对?

毛:老师,我„„

杨:还有还有,动不动就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那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几百上千年人人都认为他们写的好吗?难道你毛润之非得跟上千年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上千年来所有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袁仲谦怎么就没看到这一层呢?你说,他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那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比不上韩柳欧苏那么有名气,就算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文章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帐,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毛润之偏偏要喜欢,偏偏认为他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毛:老师,别说了。

杨:润之啊!道理,我就不跟你多说了,你自己慢慢去体会。不过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大家都知道,是我敲定你为第一名的,可你不知道的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仲谦先生负责,当时是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在他的眼中,能得到第二名的成绩,足见他有多么的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在你的作文中,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作文的分数,乃至降到四十分,为什么?难道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就真的只值四十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有才华的学生,却又总也看不到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二、《恰同学少年》这部影片非常精彩,看完之后,我的印象很深。之前我对毛泽东主席不是很了解,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他带兵打仗和红军长征时候的电视剧,读书时也有学过这一类的知识,知道毛泽东主席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通过这部影片,知道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人民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的志向。虽然是部影片,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只是现代人把它编成影片给现在的后辈人看,让我们知道毛泽东和湖南一师的其他同志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厉害,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毛泽东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他有智慧、有理想、有胆识,而且他的理想观念都以我们农民百姓利益为主,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

从毛泽东的指导恩师杨昌济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修身”我印象很深“凡修身,必先立志”因为立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志向,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计划,有志向的人必定会成功,因为他会朝着这个志向不断的努力,不顾一切的追求。目标可以激励一个人,也是一个人的动力,在我看来,修身是现在人最缺少的,因为在我身边的人跟修身扯不上一点关系,也包括我自己,在进五齐之前,连修身这个词都没听过,人对人之间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是素质低的,那么你的素质也好不到哪去,如果周围的朋友都是百万富翁那么你肯定也不好是穷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湖南一师出了这么多的英雄豪杰,每个人志在为人民服务,把农民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首先想到的总是农民百姓,个个都那么有胆识,为人民奉献一切,后面那么多的英雄都是为人民壮烈牺牲,而且都是英年早世,为此我深深的悼念他们,为祖国有这么多的英雄豪杰感到自豪,我个人非常崇拜他们,我会永远把他们记在心里。

毛泽东那种爱学习的精神,生活检朴的作风,做事那么有魄力,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的风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那种学习精神,不管走到哪里,带得最多的永远都是书,他所在的地方,看到的也都是书。生活检朴,鞋破得脚趾都露出来了,也不舍得去买,而路过书店时,却又跑到书店里去买书,根本没想过要买鞋一事。所以一个人有理想还得脚踏实地积累能力。想想一师里面那些同学的志向,每个同学的志向都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为了中华人民的利益,他们的志向都是那么伟大,他们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努力,到最后他们都有完成自己的理想,所以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让自己变得更大气。

我最佩服的还是毛泽东,佩服他的聪明智慧,只有他看过的书就没有背不出来的,还有他的判断力,只要他认定的事,该做的事,就会坚持去做,不管别人的反对,他还是会坚持完成,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也是一种执着吧!奇的是只要毛泽东下的决定,就没有错过,这真是少见。还佩服也的智谋,像印逆书一事,他占用天时,地利,人和,把书印成他计划的书,借别人的场,唱他自己的戏,轻而一举就破坏了汤乡茗的计划,他遇到的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他的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对他来说,天下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也很羡慕他们成立的那些活动,比如“哲学读书会”看到他们在一起开心的讨论着,那种气氛是多么的开心,虽然有时候会有争辩,但最终会偏向毛泽东那边,因为他下的定议就从没错过,而且从来不会因为争辩而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可见他们的心胸多么的宽敞,素质也非常好,就如古人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我理佩服他的胆量,当农民百姓听到了要打进长沙城时,一个个都收拾东西准备逃命时,他还有胆量去探听敌人的情况,当人们听到敌人有3000人时,都吓得跑了,而他还想着带领学生去打仗,敌人手上是枪,他还想进攻,而且非常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敌人。他用鞭炮来冒充子弹,这是智慧,用木根当枪使,无论是谁都会认为行不通,但他的坚持,他的影响下,使一师的200名学生愿意相信他,用他的坚持说服了校长和其他老师,校长和老师愿意相信他,让200名学生跟他去冒险,想想当时的情形,是多么的危险,200名学生身上没有一支枪,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他很聪明,选择智取,先把鞭炮放在桶里炸响,让敌人认为我们手上有枪,然后再冒充检军,以检军的势力吓唬他们,敌人只是想发财,并不是真想打起来,所以知道他们有枪时就提出谈判,毛泽东毫无考虑就答应前去,明知道是虎,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个都争着前去,看到他们这种宁可自己冒险也不让身边的人去冒险时,我深受感动,结果是三人一同前去,冒充的是不同身份。谈判时,毛泽东那种气势,坚固的眼神,整个人的精神,就让敌人的锐气减了半,他好像把敌人都看透了,用钱来贿赂敌人,这就是毛泽东厉害的地方。当敌人愿意交枪拿钱走人时,突然冒出一个叛徒时,揭穿了毛泽东他们的身份,但毛泽东依然不变的眼神,不变的气势,让敌人看不出一点破绽,犹豫着该不该相信他是冒充的,这就是一种能力,当枪指在毛泽东头上时,他的表情,气势依然不变,此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但没看到他有一丝的后悔,或是失望的表情,真可谓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猛虎执于后而魂不惊”。不过还好当时有十几个及时警察赶来,挽救了整个局势,此时毛泽东三人只是松了口气,他顺利打败敌人,顺利缴了三千多只枪,当敌人交完枪后,知道他们只是一师的学生时,身上并没有枪,那种上当的表情真是好笑。

从这影片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主要是精神,坚持的精神,我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也缺少这种精神,虽然现在是和平时代,不需要我们再去打仗,但我们还是需要这种精神来为社会做点贡献,我们国家正处理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口众多。在农村,穷人比富人多很多,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发现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非常自私,而且有些人还有“人不为已,天珠地灭”的心态,我以前也有这种自私的心态,但是我来五齐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心态,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五齐学习,因为我们这些农民工的素质都非常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素质低的人也多,我农民工素质不提升,国家就很难强大,如果我们农民工的素质提升了,我相信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绝不会比其他国家弱,我学习了这些知识,那么我就要从自身做起,要爱国,哪怕不乱扔垃圾,从小事做起,这也是爱国啊,我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多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把国家弄成像花园一样美丽,五齐文化不单单属于五齐的,它是全国、全世界人民都要学的文化,把所学的五齐文化落实到时生活中。

第三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

《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范文,为大家推荐。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一: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人钦佩,他们敢作敢为的胆量让人赞叹,他们勇于破旧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反观自身,恐怕许多人有愧于心。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的新社会,我们物质上充裕,却难免精神上的贫乏。衣食不缺的我们无须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却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甚至是中学,虚荣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失去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而沉溺于网络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来的希望于歪门邪道者也大有所在。虽然生活中少有如剧中刘俊卿之辈,但刘俊卿却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写照。在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问题却不得不让人警示。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剧中展现的是民国初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让贫困学生求学,实行“全免学杂费、食、宿费,发放津贴”的优惠政策,招收优秀学生学习师范。如今,国家富裕了,经济也大发展了,然而优惠政策却全没了,学费反而上涨了数十倍。可喜的是,前不久的两会公布六所师范将实行免费入学。这个新举措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使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上大学的孩子多一个光明和轻松的选择,同时也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剧中的招生考试。试题公开——“论小学教育”,既考了文化基础,又贴近专业,还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想到如今北大研究生复试改革更加挑剔,不再是“一卷定状元”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未来北大研究生规模不像现在这样动辄万余人,将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予以培养。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

徐特立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师“教育学”的兼职教师¸徐特立的第一堂课是带一年级学生到乡下一所小学去现场参观,感受“什么是小学教育”?另一堂课是据学生写出的文章,选择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整个课堂热烈而活跃。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却遭受到驻校“督学”的强烈反对。那怕是今天来看,也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不幸的是,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为什么?因为这样教课最省事,无论教师的水平如何,也都能应付过去。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简短三: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活为背景,真实表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易礼容、何叔衡等一批伟大的共产革命先驱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同时再现了毛泽东与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与向警予等在这个时期美丽纯真的爱情故事。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我主要以下有几点感想与看法:

初看此剧,一股青春活泼之风立即扑面而来,有种“民国年代的青春偶像剧”之感。剧中人物个个光鲜亮丽、朝气蓬勃、个性鲜明,实在是赏心悦目。尤其是扮演杨开慧、向警予的两位演员,不仅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温婉气质,更把聪慧、开朗、大胆、不服输的新女性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的形象也值得一提,本剧没有找特性演员,而“重表演不重形似”,。不过这个毛泽东身材高大,英俊潇洒,想必比历史上的毛泽东形象更好,这种做法也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

剧中第八集讲毛泽东偏科的问题。校长孔昭绶由此请各科老师座谈,老师们意见不一。“有的说毛泽东既聪明又勤奋,有的说是他聪明不勤奋,有的说他是勤奋不聪明,还有的干脆说他是既不聪明也不勤奋。”(第八集孔昭绶语)为此,杨昌济老师的解释是“我国之教育,向来就有贪大求全之弊,如此驳杂而主次不分的功课设计,这科学吗?这种恨不得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的教育模式,本来就为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所诟病。”杨先生爱才之心有目共睹,但把偏科的问题归到教育体制的错误上,这种说法有为毛泽东开脱之嫌。我们在正确认识毛泽东他性格中、才知上的不足之处,既无损他的光辉形象,反而可以为他增添一分亲切、真实之感。

毛泽东是个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一个天生的反叛者,他性情中豁达、豪迈、不拘小节的一面,在本剧中也有多处表现。毛泽东一人诵《少年中国说》,后引致全校群诵(第六集);众人大雨登岳麓,在雨中狂欢(第十集),不禁让我们感慨青年豪杰的满怀豪情与欣欣向荣之貌;当年的学生们也真是敢作敢为,新校长上任大动干戈、推行月考,学生们为了反对他,全校三分之二的人都故意考不及格(第十三集)。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学生老师都对他厚爱有加。杨昌济因为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决定在一师任教,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一次次地接济他;袁吉六先生起初不欣赏毛豪放的文风,但毛的作文终于得到了袁的肯定,对文章大加赞赏,后来因为张干执意开除毛泽东,他说“假如张校长要开出毛泽东,袁某现在就辞职。”(第十五集)

再说说全剧中的“大反派”刘俊卿。后来查证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剧本创作者可能为了更加突出伟人的光辉,这也解释了他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命运。刘俊卿从小家境贫寒,靠老父亲卖臭豆腐,妹妹在别人家里当丫鬟做工勉强维持生计,供他读书。他又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可惜利欲熏心,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只看重官位高不高、薪水多不多。这与毛泽东在臭豆腐摊上交刘俊卿的父亲和其他小摊贩识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外在是贫穷的,内在是少爷般的,他好面子,贪慕虚荣。不仅如此,他品质恶劣,嫉妒心强,不择手段。他为了拿第一,偷了萧子升兄弟的入学考试文章。在学校里他只同富家子弟王子鹏作伴,装富摆阔,看不起学校的伙食,嘲笑吃剩饭的蔡和森,自己的家境条件又何尝比他好呢?他与周南女校的赵一贞相恋,却被一贞的父亲反对。他从作弊开始,指控校长,印书案中告发原来的同学,搜查母校,走上为非作歹的不归路。

纪墨鸿督学是剧中的主要反派之一,他宣扬读书功利论,且在刘俊卿的犯错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的形象有血有肉,并不是单一的“扁平人物”。新校长张干就增加学费一事与他交谈时,纪墨鸿说:“枪杆子面前,谁跟你讲法律?”“人在屋檐下,你就得低下这个头!”(第十四集)实则是客观、无奈之言。

第四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在公司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观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刚开始看的时候没什么兴趣,觉得这样讲述伟人故事的电视剧肯定很无聊,无非是向我们传授伟人精神。但慢慢往后看,慢慢的提起了兴趣,并不是被精彩的剧情吸引,而是被一个个鲜明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想到身边似乎也有相似的青年、学生、学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这部电视剧名来自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长沙》,该片亦讲述了毛泽东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学习的故事。其中有这样几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徐特立。身兼议长、校长、教师几职的他,无论是收入或身份,都那么好。却能时时系念穷苦之人,宁愿自己穿草鞋,打补丁,在学生食堂吃饭,也要办学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都有学上,实在是令人敬佩。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就是徐老。想想现在当官的,有几个能言行一致的为老百姓做事?现代社会十分需要这样的人。

一是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她们都是新型女性的代表,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教育。陶斯咏是个富商家的小姐,生活无忧,却不断学习,参与学生活动,主张教育救国,一生致力于女性教育,英年早逝,实为可惜。向警予更为当时的女中豪杰,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她和蔡和森的爱情故事也令人钦佩,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人产生了感情。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杨开慧,则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原配夫人。17岁的杨开慧,不仅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而且有了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对爱,不能一厢情愿刻意去追求,那样很容易而且最终会失去真挚的、神圣的、高尚纯洁的爱情。她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态度:“不完全则宁无。”试问如今又有多少青年有这样宁缺毋滥的思想?

最后当然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经历,本应该跟以前的那些“红色经典”一样的,但是,它又确实不一样,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将毛泽东这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网络上也流行这样一句话:“多年后的我们会感谢如今奋斗的我们。”是啊,如今我们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现在不努力难道要到老了以后才后悔么?即使做不了大事,成不了伟人,也要为未来更加努力才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精神冲击来的更猛烈点。或许我们会觉得和他们距离很远,可是其实我们与他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同为中国人,我不是生长那种动荡年代,我感到庆幸,所以我会更加珍惜我现在的生活,积极生活,热爱生活,用最乐观最热情的态度面对我的生活,将从电视剧中学到的知识与精神转换为生活动力,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也为更好的自己做出努力,加油„„

第五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动化0404班 0901040428 陈寅 《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看过的同学都说很好看,并且极力推荐我去看。我很好奇,在红色题材越来越不被我们这一代喜欢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人如此欣赏这部连续剧。于是我在线打开了第一集,想探个究竟。一开始我就被彻底征服了,以后不管学习有多忙,不管时间有多晚,我都坚持在睡觉前看完两集《恰同学少年》,每当那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总是感觉到一股满是智慧与激情的气息,很彻底地赶走我的困顿和烦恼!夜深人静,很容易就陷入苦思冥想: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群怎样的少年!那是一段怎样的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有人说它是红色青春偶像剧,也有人说它是红色励志经典,青春抑或是偶像,这倒都是形式,我相信编导更加注重它的励志性!这从电视剧里那一段段经典对白就能看出,或深沉,或忧郁,或激情,或睿智,让人禁不住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主人公一起,行走天下,享受苦乐,历练思维,磨砺心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一所优秀的学校,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一师的学习生活给毛泽东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修学储能。毛泽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换句特别俗的话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进步教师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很多无法从书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教育家!

印象很深的是杨昌济(板仓)先生的两句话:有的人如蜡烛,平静地燃烧,给人温暖和祥和;有的人却如闪电,轰轰烈烈,势必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原话记不全了,大意如此。还有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上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通身是胆,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天才。我非常敬仰这两位毛泽东的恩师,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身正义,一身正气,一身坚毅,一身男儿气魄。叹服!而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本剧最精彩的一幕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湖南第一师范的两百多名学生,最后危急关头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面对三千多溃败的北洋军阀余部,机智而勇敢地逼其缴枪称降.其临危不惧,岿然不动之胆识,之智谋,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之思维,之谋略,当真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而毛泽东在数年之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只简单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从事军事活动的开始.在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中,战胜区区三千人固然不是丰功伟绩,但对于当年还是学生的他来说,相比同龄人,他表现的就像一座山,稳而坚,威且严.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中国第一领袖的原因吧.同样出色的还有萧子升,蔡和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该会创造怎样一番伟业啊!

同时,我还从此剧中了解到萧植藩,笔名萧三,即萧子升的弟弟,他就是《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还有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并称中南三杰,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学习了,以前从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七妹勤劳,善良,品德高尚,是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代表。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病是累出来的”毛泽东悲伤的说过。在这部电视剧中,描写毛泽东的母亲情节并不多,但每次都是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她脱离了土地,不劳动就不“舒服”,总是做活,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女性!文老夫人逝世后,毛泽东深情地说:“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又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应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对劳动人民极具同情心,使毛泽东成长为人民的领袖。

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大家对本剧中和毛泽东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刘俊卿肯定是无法忘记的吧!

刘俊卿死了,死得不瞑目,他临死前对其妹的一番表白“„„我也恨我自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让咱家换了门庭。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偏让我差那么一步„„”,让人颇生感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电视剧第二集有这么一个镜头:刘三根挑了一担生活用品送 2 其儿子刘俊卿上湖南一师。在家长止步线被学监方维夏止住,当方学监问刘俊卿挑担的是谁时,刘俊卿冷冷看了他父亲一眼回答说这是他雇的一个挑夫,刘老汉闻听此言脸部抽搐了一下,而后用凄苦复杂的眼神看看他的儿子便也附和了他儿子的回答。唉,可怜天下父母亲!镜头鲜活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怵目惊心的教育悲哀。

勿庸置疑,中国父母亲向来具有牺牲精神,只要子女肯读书他们可以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可以变卖家当卖血卖健康,一切就只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剧情中可以知道刘三根为了刘俊卿读书东挪西借变卖家产,不惜将其妹妹抵押给王议员家当丫环,甚至向马疤子承诺只要能借给他高利贷愿当牛做马偿还。如此拳拳爱子之意到头换来的是刘俊卿耻于生在此家耻于父亲的委琐。象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能企盼他经世致用,为国为民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书学得好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当督学纪墨鸿训话时的一席话让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们极度反感,而刘俊卿却字字入耳,句句下怀,其读书动机不言而喻——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出人头地。至于读书是为了开启国人心智,教育救国等等崇高的理想他才不屑一顾。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刘俊卿可谓现代此类大学生的典型。影片中刘俊卿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寒门出身的他瞧不起自己家人,瞧不起其他寒门学子,一边是其父亲吞着难以下咽烤焦的高粱饼子,在凄风苦雨中用羸弱的身躯挑着重担蹒跚前行,一边是其置其余同学愤慨于不顾把南瓜米饭窝窝头倒掉,把他妹妹辛苦积攒下来给他父亲维持生计的钱拿去买皮鞋。

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还是如同影片中纪墨鸿所谓的就是培养人上人,让务农的从此丢掉锄头,让打工的从此不再做苦力,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光耀门楣;如果父母亲含辛茹苦送子女学习还是纯粹为了一已之私一家之贵而置教育的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那真是历史的悲情。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象刘俊卿这样精神物质双重贫穷的青年,现在瞧不起自己的出身,今后就可能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坯子。剧情无丝毫悬念地展示了后来刘俊卿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辱没斯文出卖师门出卖爱情成了人人恨而诛之的走狗。但愿刘俊卿的悲剧不再在现今的中国青年身上上演。

在《恰同学少年》里,喜欢太多的人,看完后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羡慕毛泽东、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纯纯的爱;被毛泽东年轻时就表现出的伟人气魄所折服;被蔡和森内敛、沉稳的个性所吸引;被萧子升漂亮的书法所折服;被里面伟大的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深深感动。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答案也许是: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 3 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等,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为什么?因为——放不下——私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精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应该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呢?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等那样?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并不富强,还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那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爱国青年。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么谁的个高了,谁长得漂亮了„„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还是不说现实了吧,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4 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真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豪情万丈,似乎有种激情在体内燃烧起来。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都需要一种精气神。虽然目前的生活条件已与毛泽东年轻时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精神上产生惰性.有追求才会有动力,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领袖一样的伟人,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仍要为此不断奋斗。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限于体力的运动,也在于脑力的运动,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加上丰富的知识,聪慧的头脑,这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了,如果再有机智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谋略,那必定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下载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年责任与中国方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大全]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们很多人被深深地打动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从寒假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后,我脑海里便经常想起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遵”这句脍炙人口的话。 这部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 本剧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这......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人钦佩,他......

    恰同学少年 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在中国近代史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恰同学少年》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部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以......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______梁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