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辰纪念日呢?
党的一大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唯一宗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意义更为重大。必须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使全体党员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勤务员,同时清除那些经不起考验的腐化变质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入党宣誓词
第二篇: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七一”颂歌
自从铁锤与镰刀紧紧交织在一起
九州苍茫风雨中透出金色的晨曦
长征铁流抗日烽烟解放战旗
春秋伟业英雄传奇丰碑耸立
血火的征程踏出一片光明天地
历史的赞歌吟唱一个永恒真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民族屹立在巍峨的天安门城楼
尊严塑造着阳光下的七彩神州
记忆清晰祖国赋予最真的感受
深情化歌力量挽起执著的追求
山河的诗笔书写着创造的风流
时代的凯歌编织起和平的锦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潮涌东方春天故事起锚新航船
风拂八面崭新时代铺展新画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泰民安
不落的太阳正撒下希望的金线
辉煌的颂歌让我们放歌到永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篇:七一建党节建党节的由来
七一建党节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Communist Party),每年公历七月一日(July 1st)。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的由来产党诞生的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于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的报告中提出:“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要求抗日根据地在“七一”采取多种方式举行纪念活动,并编印特刊或专辑。这是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关于纪念“七一”的指示。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确定下来。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没有条件查证“一大”召开的确切时间。因此,中央把7月份的月首,即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这与“一大”召开的日期是有区别的。党的“一大”是7月23日开幕的。
第四篇:七一建党节
七一建党节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以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这篇文章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从延安时期举行纪念党的诞辰20周年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始,“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七一建党节
尊敬的党组织:
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建党八十九年来,这一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就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就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而且身为共产党员,不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员同时还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党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手中权力,人民给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并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的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并且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农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寻找致富门路,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群众有危难的时候,同群众共甘苦,敢于挺身而出,为其排忧解难,坚决作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很多党员都是这样认真去做的,使群众从党员身上感受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把实践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在各自工作岗位作出了贡献。
不同的年代,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本质和出发点都是一致的。从重要的国家干部到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当初入党时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他们或者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新中国的成立,或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坚守岗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常年累月,永不懈怠。他们不仅是党的优秀儿女,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人民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着人民。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永远离去了,但直到现在人民仍然怀念着他们。
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他抚养了很多烈士的后代,却没有留下自己的骨肉;他为新中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给自己留下分文遗产。总理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致哀,北京的十里长街上自发的站满了为总理含泪送行的群众。正因为他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如此倍受人民爱戴,受世人敬仰。
人民的好干部如孔繁森和焦裕禄,他们一生扎根大西北,在条件恶劣的地方,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直到生命的尽头。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用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从医几十年,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凭借高尚医德,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在担任市公安局长期间,除暴安良,为维护一方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在一起车祸中不幸遇难之后,全市人民争先为她送行。正是她为人民办了实事,办了好事人民才会如此感念她。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一干就是三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
太多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只要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他的生命也因此变得伟大,不朽。“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
一辈子好事”。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一生行为的准则。只有加强修养,才能坚持下来,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掌握知识技术,更好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我们举起拳头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刻,入党的誓言震撼着我们的灵魂,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一种神圣和庄严在心里激荡。这种神圣和庄严,源自三个方面:一是辉煌的历史唤醒了共产党员神圣的自豪感。回顾中国共产党短短89年建党历史,这89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89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89年;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89年。89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彻底改变了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9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使全中国人民实现了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逐步富裕。89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我们党历经磨难和挫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迎难而上,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事业不断发展和胜利。作为这样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中的一员,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自豪。二是惨痛的教训警醒共产党员神圣的光荣感。党员的光荣感是党员对自己作为党组织成员的一种非常自豪的归属感,是对党组织发自内心的爱,是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意识。没有光荣感就产生不了责任感,没有责任感就不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就成了一盘散沙。在苏共垮台的时候,全党1900多万党员之所以表现出惊人的冷漠、无动于衷,就是因为他们早就失去了作为一名苏联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一点都不觉得光荣了,对党组织一点都不爱了,甚至连自己的党亡了都无所谓了!惨痛的教训警醒我们,一个政党的党员没有光荣感是很可怕的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具有神圣的光荣感。三是深重的灾难展示了共产党员神圣的使命感。使命感可以激励共产党员产生无穷的动力,可以驱使共产党员产生无畏的勇气,可以鞭策共产党员养成忘我的精神。在深重的灾难面前,在事关生死的第一时间,避险逃生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能,无数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废墟下一位被困人员发出了“党一定会来救我”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挖出后第一句话是“我要入党”,道出了一个普通群众对党朴实真挚的情感。我们欣喜的看到,无论是今年年初的抗击暴风雪一线,还是抗震救灾现场,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是党员;在捐款救灾、奉献爱心的关键时刻,又是党员带头在前、捐献在前。他们用生命和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共产党员神圣的使命感。
信仰是什么?哲学家说,“信仰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是一个必亡的政党,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重温入党誓词,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心田流淌,这句话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们共产党员,信仰的是共产主义,向往的是世界大同,追求的是富裕文明,这是我们党组党的目标、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推力。所以说,作为党的一分子,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
信仰。
(一)信仰是精神支柱,模糊不得。我们评价一个人,精神抖擞是正面的评价,而焉不拉唧是负面的评价。常说精神支柱、精神支撑,就是这个道理。那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毫无疑问,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我党之所以能饱受磨难而不坠青云之志,历经艰险而不失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军人,重信仰胜于命,看追求重如山,视名利淡于水,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振兴,不惜奉献一切。在和平时期,应当说我们多数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坚定的,但也有极少数党员信仰模糊。这种党员信仰不坚定,在思想上左右摇摆,在实践中徘徊犹豫,不能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冲不上去,畏畏缩缩,觉悟还不如党外人士,表现还不如普通群众,工作群众不服气,做人百姓看不起。
(二)信仰是奋斗目标,缺失不得。信仰缺失的党员,常常是满足于混混日子,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工作热情,沉溺于吃喝,沉缅于享乐,沉醉于赌博,沉沦于谋私。这少部分党员,因为丢了信仰,也就丢了人格,丢了灵魂,丢了立场。发展下去,轻则丢了饭碗,重则丢了性命。如因经济犯罪已被处决的北京电子动力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陈铭曾曾言,“在地球爆炸之前,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则私下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大贪官胡长清对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这些党员是信仰缺失的典型代表。从这些党内蛀虫的言行来看,信仰缺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种党员缺失了信仰,堕落的是人格,失落的是人心,坠落的是人性。这种党员在信阳有没有呢?从一些群众来信来分析,我看也许有。这种党员必须悬崖勒马,积极工作,争取人民的宽恕。
(三)信仰是行动纲领,动摇不得。信仰动摇,革命事业必定受损,人民利益必定受损。革命战争年代的动摇分子、叛党分子,带给革命事业的是破坏和毁灭;信仰坚定,工作必定事半功倍,人民必定从中受益。这是经实践无数次检验过的真理。共产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先进分子,对崇高信仰的追求,不仅写在党章里,更要体现在党的优秀分子的行动中。从老一辈革命家以拯救民族为己任,把个人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到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孺倾心为民,以身殉职,都表现了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了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种境界,闪烁着党性的光芒,这种传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才有了98抗洪“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豪言壮语,才有了“非典”时期“我是党员我不怕”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汶川抗震“这里危险让我来”的感人故事。我们7000多万党员中,可以说99%都是这种信仰坚定的党员。正是这些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和率先垂范,我们才先后取得了抗洪抗冰的大胜利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父母有一种责任是抚养子女,子女有一种责任是孝敬父母。教师有一种责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有一种责任是发奋图强,立志成才。决策者有一种责任是把握航向,构划蓝图;实践者有一种责任是要把理想的蓝图变成现实……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江苏泰州的信访局长张云泉,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让群众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政府,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失望。”这就是我们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没有责任感,小学生连扫地、擦黑板这样的小事情都干不好;没有责任感,体育运动员不可能在国际大赛上屡次为国争光;没有责任感,科学家不可能有诸多推动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
没有责任感,党员会把该自己干好的工作当作儿戏,而整天混吃混喝;没有责任感,政府官员就可能忘记自己的公仆角色,而成为社会的蛀虫……
范仲淹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在告诫人们,一个人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时候,有责任念念不忘怎么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怎么样让老百姓的福利更多;如果一个人不受重用、遭受排挤的时候,也要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操守,修养个人品德,心里也要时刻装着老百姓。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由此看来,自古及今,人们都很注重对责任心的培养。今天,人们呼唤责任感,说明我们的社会离不开它。一个人有了责任意识,在家里,他是一个称职的父母或子女;在单位,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或员工;在群众中,他是大家的表率和楷模。党的执政是组织、干部和党员共同作用的统一,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体现党执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作为党的细胞的党员责任意识缺位,不作为或作用一般,就难以想象它的组织及其整体作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是苏联共产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前者74年,后者71年。就是这样两个老党、大党,都没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丧失了执政地位。事实表明,任何一个执政党,不管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过去或现在多么强大,若党员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就会使党的组织成为一盘散沙,危险就会随时降临。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提高忧患意识,认真担责,切实履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采取新举措,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针对党的发展壮大重提出“两个务必”;针对复杂的国内外情况和艰巨任务,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针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认识,提出科学发展观;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所有的一切都突出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观。这就是对眼前负责,对长远负责,对当代负责,对未来负责,归根到底,是对人民负责。这些大政方针的落实靠什么,就靠我们广大党员干好我们的工作,履行好我们的责任。
都江堰市紫东社区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社区,但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社区就在空地上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并把一面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悬挂在临时指挥部中。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所有的干部都坚守在第一线,每个人都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我们固始的好男儿魏青刚,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的涵义。共产党员、四川什邡市蓥华镇仁和小学教师蒋顺建,地震时正在讲课,他组织救出了全班所有学生,最后一个跑出教室,并忍着伤痛,转身冲入废墟,用手一点一点地刨开砖块、瓦砾,救出一个个学生,而自己近在邻班的儿子却遇难了。他说,“抢救我的学生,是我的责任。”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地震夺去了他一家4条鲜活的生命,但他化悲痛为力量,在人民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毅然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在沙坪关村,无论是广大农民群众,还是过往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担负的责任越大,就越需要提高履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党员都要
自觉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求知于书本,问计于群众,创新于实践,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人人皆学、个个尽责的文明之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那么我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带领群众搞发展,建设我们的新农村;就是要开展“六城联创”,建设魅力信阳;就是要狠抓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就是要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里,攥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上。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让我们的党员带起头来,在全社会共同营造这样一种风气和氛围:时刻把负责扛在肩上。
重温入党誓词,当我们宣誓到“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有一种东西在心底燃烧,——她就是激情。
激情的基础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忠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伦理要求,也是我们党对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更是我们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充满激情的前提和基础。忠诚不仅是行为上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上、感情上对党和国家意志、决策的一种尊崇、一种信念。这种尊崇和信念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忠诚的灵魂,更是共产党员干事创业激情的根本来源和内在动力。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何来干事创业的激情。“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忠诚的落脚点是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离开了忠诚谈干事创业的激情,是空洞的和虚伪的。忠诚永远是共产党员燃烧激情所需要的永不枯竭的能源。激情是人类社会更是党的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任何美好的事业要获得成功,都需要人的巨大激情作动力。激情缺失的社会是没有生机的社会,激情消隐的时代是没有希望的时代,激情不在的党员是不合格的党员。激情对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应当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真挚的爱民情、高度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和执著的事业心。她综合表现为始终保持一种对事业发展、对社会进步、对人民尽责的巨大热情;表现为对党的无比热爱,对理想的坚定不移,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她催逼我们在干事创业中进取,激励我们在干事创业中拼搏,引导我们在干事创业中创造。
因为有了激情,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就会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就会始终保持一种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相反,如若领导干部缺乏激情,就会在工作困难面前退缩、懈怠;就会在群众疾苦面前冷漠、躲避;就会在重大际遇面前贻误战机,最终碌碌无为,误事业、误自己。争当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我们一定要防止和克服一切热情不足、激情贫乏的问题;抓好“三大建设”,实现“三大跨越”,我们一定要避免和摈弃一切精神萎靡、颓废的现象,切实培养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真正让建设魅力信阳的征程成为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