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19-05-12 01: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篇: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题三: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背景材料】

1.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每个人都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总书记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考点链接】

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九年级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第12课《放飞理想立志成才》

1.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

3.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是有志青年应当确立的远大理想。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承担起振兴中华有历史责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全民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热点例题】

一、关于中国梦

1.我们的“中国梦”具体指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兴中华)。

2.本世纪头2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

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有哪些不同的梦想? 从历史发展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三步走”战略(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不同社会领域来看:“民族独立、解放梦”;“温饱梦”;“小康梦”;“一国两制”

梦(“祖国统一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梦(共同理想);“入世梦”、“奥运梦”、“航天梦”等。

4.“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启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应发扬什么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5.你认为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教

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的信心源自哪里?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强劲的发展势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

⑤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等等

⑥坚持实施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7.青少年应怎样为实现“中国梦”(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青少年要积极宣传中国梦,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自觉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积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中国梦宣传标语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相信中国梦;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共赴中国梦;拥抱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二、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请你描绘全面小康建成时的美好蓝图

答案一(十八大报告内容)::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二: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更加优美……

2.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的修改,彰显出了哪些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据)

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国家角度献计献策。)

①经济方面——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权益、社会公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③文化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德治国方略;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④社会方面——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完善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

⑤生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法保护环境

第二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国梦范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自己近来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2014年,总书记在福建、江苏等省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今天呢,我就自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和大家做个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一 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及其发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小康社会就已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强国梦最实在、最具体的表达,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曾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思考了在国家基础薄弱、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的速度、水平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小康”来描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历代训诂家们认为其意是“百姓们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注意停顿)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的太辛苦。(注意停顿)把“小康”作为理想社会模式见于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一个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但到了近代,自进化论传入中国,“小康”就成了通往“大同”进化历程的中间环节,如根据戊戌变法的思想领袖康有为的说法,小康之世是社会从多灾多难的乱世发展到世界大同的太平世界的一个驿站。为了宣传其历史进化论思想,康有为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式,声称自己从孔子著作《春秋》中发现了“微言大义”,主张通过变法维新,以实现“据乱世”向“升平世(小康)”乃至“太平世”的过渡。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等词语越来越成为“经济较为宽裕、生活不愁温饱”、“略有资产、足以自给”等的代名词,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经是无数普通百姓的最高生活目标,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现实的基础,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才获得了实现这个千年理想的现实基础。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将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二大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000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曾谈到:“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同日本相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中国现在有十亿人口,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此后,他多次阐述了小康社会是中国在20世纪末要达到的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应当看到,“小康”是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的生活向往,被中国共产党人用来定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化价值理念和传统社会发展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也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具体化、现实化。对小康目标的不断充实完善,既反映出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进展和和认识深化,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总体需求的人文关怀和切实尊重。

二 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提出,是要有依据、有底气的。现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时空方位,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只有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机遇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把握住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机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从内部环境看,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部署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国力迅速提高。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0.4%,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跃升全球第一,在载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性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近一半的手机、彩电、显示器、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都在我国生产。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续10年增产,突破了6亿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二是发展潜力巨大。抓住“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的发展空间,用好“新四化”深度融合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新四化”作为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中国有望继续增长20年,从而改变全球经济版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的步伐。如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与改革这一“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了长久持续的动力。未来10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将释放巨大消费能力,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再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如果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60%,按2012年数据测算,平均每年新增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而且,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只有美国的一半,大约为35%,增长空间很大。

三是政治大局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即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折腾,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寻求与时俱进的变革。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致力于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选举制度,推行政务和党务公开,扩大群众和舆论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使得人民的呼声成为决策的基础,人民的利益要求成为决策的依据,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共享感和认同感。因此,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民群众珍惜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希望继续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国力。

四是改革能释放发展红利。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门,把超过13亿人带入科学发展的全面小康时代。近十年,中国经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更是与包括体制机制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国企改革红利、资源红利在内的改革红利密切相关。如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该由市场做的要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把该由政府管的事真正管好。通过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改革组合拳”,对企业创业创新、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再如,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也将惠及亿万人民群众。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红利不断释放,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将规避“硬着陆”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改革红利就是制度红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都得依靠改革去实现。

从外部环境看,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共创美好未来的“世界梦”。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这是思考和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参照体系。

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调整。二十多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宁。然而,近年来世界格局悄然发生重大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向着资本主义而是向着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如美国于2001年和2003年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打了十多年的战争虽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但花掉军费近三万亿美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波及实体经济,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零增长和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国家”受影响较小,出现了转机,这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世界正在从单极走向多极。

二是全球化带来发展新机遇。放眼世界,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可以更好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为加快自身发展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累计培训了超过14万名各类人才,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与其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这些无私的理念和付出,不但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尊重和信任,也使得各国人民对“中国梦“世界梦”更加理解和支持。

三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当前,世界经济稳定、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越来越成为命运相连的地球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治理结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使得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我国长期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与各方利益汇合点进一步集散扩大。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坚持不懈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变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以负责任大国的正确“义利观”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

四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一个国家能不能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前导并由此带动的新能源、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新科技革命已初露端倪。虽然发达国家在综合创新能力方面依然优势明显,但我国可以利用国内国市场空间大和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在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技术前沿的条件,通过大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旧。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我们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大势的判断中,我们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又提出了要抢抓“新机遇”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五年来,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但在国际环境的内涵和条件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性挑战

尽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了机遇,但全面审视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也处于面临诸多风险的矛盾凸显期。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增多。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全球性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给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爬坡之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从总体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低技术、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二是冲破利益藩篱的“改革之痛”。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改革向纵深推进,即迫在眉睫,又步履维艰。一方面,一些系统性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一些曾经的改革受益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沦为改革继续推进的阻力,冲破盘根错节的利益固化藩篱,面临层层重压。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往往由于利益固化的程度更为严重,对利益格局重新“洗牌”的难度也更大。政府改革如此,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资源价格、财税体制等改革同样如此。另一方面,三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时,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基层探索,当年的“单兵突进式”探索性改革如今已经演变成“综合配套式”自主性改革,任何一项改革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过大等引发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倾向不扭转,改革攻坚很难进行。再单纯靠“摸着石头过河”已然无法顺时应势,强化顶层设计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再加上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已然严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期待。这些不利因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必须清除的“绊脚石”。

三是社会矛盾冲突的“燃点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建设相比,我们社会建设仍显滞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存在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快、开放程度高、社会转型快、流动人口多、社会治理压力大,社会矛盾出现易发、多发、群发的态势,而且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甚至出现“不点自燃、一点就着”的复杂情况,群体性事件、非利益相关性社会冲突等明显增多。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当前,可以说,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最广泛、最普遍的共识。

四是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之难”。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交锋更加激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意识形态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建立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中国维护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中国与少数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问题趋于严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尽管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总体稳定,但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西方国家利用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大肆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质疑中国的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话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广播、出版、影视文学、教育等多种途径推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严重威胁,互联网突破了时空边界与意识形态封锁,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各种思潮通过网络传播,冲击着中国民众思想,冲淡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主导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下降,危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而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等等。应当看到,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的国家安全就如同海市蜃楼。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全面化解安全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四 结尾部分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这一系列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成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必然性。信心托起梦想,梦想照映现实。总书记在2013年的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的时代新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始终保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昂扬朝气和良好作风,切实推动党风和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好转,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键词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读十八大精神 备战2013年中考关键词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1)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知识结合1.我国已初步实现小康。到2020年,我国总体上已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目前我国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金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5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青.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命题前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对于该热点,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实现途径、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艰苦奋斗精神以及青少年应怎样做,2013年中考可能会结合上述热点材料及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的同题,以选择题、漫画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共同理想、和谐社会等主干知识的识记、辨别、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

典型题例

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阶段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③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

可能实现的④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平衡协调发展的社会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应该()

① 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③鼓励人们不消费或少消费④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A 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④ ②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谈到“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

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种要求体现了()A可持续发展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强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4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说,我们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同学在谈到“我眼中的小康生活”时.用了这样形象的描述:钱包鼓起来,洋楼住起来,道路宽起来,营养讲起来,学历高起来

(1)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描绘你对小康社会的憧憬。

(2)请你来描绘一下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景象。

5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在看了上述新闻后,决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开展一次探究实践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假如你是你所在县市的主要负责人.你认为本县市在建成小康过程中应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3)为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D 2.D 3A

4(1)权利多起来,环境靓起来,收入多起来,轿车驾起来,犯罪少下来。学费免起来(2)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

5(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

(2)应尊重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

(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耳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

●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五

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9 22: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能否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取决于纪检干部对总体形势的驾驭和对工作任务的把握。要转变思想观念、跟上中央要求,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定位,以啄木鸟精神,严明党的纪律。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制,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有8700万党员,纪律是要针对大多数的,还是只管少数人?毫无疑问,纪律就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多数党员都“脱管”,只有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其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长此以往,党员干部可能心存侥幸,对纪律浑然不觉,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视纪律如无物。“纪”在“法”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要把纪律立起来,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全面”就是管党治党要全方位、全覆盖。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都要冲着纪律去,使党员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依纪监督、从严执纪,听到反映就打个电话问问,找本人谈话核实一下,让他写个材料说明情况,都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执行纪律抓细抓实。这不就是把纪律挺到前面、抓早抓小,不就是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吗?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干的事交出去,把该干的事担当起来,聚焦主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三转”无止境,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真正管住纪律,就是深化的方向。纪委既面对党员干部,又面对广大党员,监督执纪不能只管“极少数”,惩治几个腐败分子,必须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下更大功夫。要立足当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态度要坚决、震慑要足够,重点惩处“三类人”,让腐败分子收敛收手;还要着眼长远,加强纪律建设,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

广大纪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认识、克服惯性,推动纪律检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一

形势决定任务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1 22:00

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任务。认清形势,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掌握规律、赢得胜利的条件。落实好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就必须冷静清醒、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形势,这样才能明确任务,把握正确方向。

重视分析形势,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我们面对的内外挑战中,最根本的还是来自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就是来自党内的挑战之一。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如果我们党不能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任由其横行,就会丧失宝贵战略机遇期,最终将导致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动摇党的执政之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长期积累,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分析当前形势,系统论述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强调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是病根未除,禁而不绝;近年来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高压之下腐败分子有所震慑,但还在窥测。腐败滋生蔓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委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有的被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忏悔中甚至说,自己基本上没有党的观念,从来没感觉到还有党的组织存在。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管党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相当艰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必须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环节。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遏制,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工作重点就是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开宗明义,标题就强调“依规治党”。依规治党首先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形势是严峻的,承诺是有力的。只要全党一起努力,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把中央的要求一项项落实下去,我们就一定能从严峻复杂的形势中走出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二

遏制的目标决不能动摇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9 01:24

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任务尚未完成,这个目标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对此,必须冷静清醒,保持政治定力。

我们对反腐败形势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和斗争中不断深化的,遏制的目标也是逐步明确的。1993年,我们党首次提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要坚决“制止”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基于这一判断,中央决定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中央纪委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目的就是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十六大,把纪委“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写入党章。十八大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依然严峻”基础上,增加了“复杂”二字,这是我们党对形势认识的深化。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巡视和审计发现的问题、严重违纪违法者的自我忏悔,都有力印证了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经过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四风”面上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在,有人仍不把中央的禁令当回事,不知敬畏、依然故我,暗地里搞奢靡享乐,接着玩、接着乐,个别人打高尔夫成瘾。从近期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看,违纪干部没一个是照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去做的,全当了耳旁风。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不严格,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放松甚至放弃对党员干部的管理,造成思想滑坡、自由散漫、不守规矩,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有的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意识严重丧失,甚至变着法子规避组织监督。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往往是从违反纪律开始、进而违法。改进作风、严明纪律,依然任重道远。

与十几年前相比,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连续发案,窝案、串案、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滋生蔓延;权力寻租、设租领域不断扩散,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项目等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也渐渐成为腐败多发区。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带病提拔、带病在岗问题屡禁不绝,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严重拉票贿选;有的领导干部一家两制,国企领导亲属“靠车吃车”、“靠船吃船”,靠什么吃什么,一人当官、全家发财,一人出事、拎出一串。更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有的人既被围猎又搞围猎,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的人交结,拉帮结伙、人身依附;在政治上当“两面人”,搞小圈子、耍阴谋诡计。这些问题严重恶化政治生态,反腐惩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严峻”有目共睹,“复杂”更是现阶段的特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只有进行时,必须踩着不变的步伐,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三

认识决定行动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15 22:00

形势认识不清,任务就难以落实。“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就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具体表现。如果看不清这个形势,就认识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自觉、坚定。

形势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认识形势要能“高得上去”、“低得下来”。“高得上去”是准确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低得下来”就是能紧密联系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剖析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讨论时言辞热烈,讲“中央对形势的判断高屋建瓴、寓意深刻、坚决拥护”朗朗上口,成了套路,但一开完会就忘了联系自身实际,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结果把中央要求悬在空中。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是从无数个案例中抽象出来的,是有的放矢的。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就会讲别人问题成堆,说自己就拍胸脯、打保票,把别人摆进去、把自己摆出来。这是对中央精神和要求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认识上不去,行动就跟不上。什么叫从严治党?就是眼睛里要有事,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决不能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是写文章,不能空论,要见诸行动。分析形势不能照抄照搬中央的提法,搞成千篇一律的“文章”;不能只谈“庸懒散”,不谈“四风”和腐败;不能只谈下面的问题,不谈自身和领导班子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既有定性判断,又有个案剖析;既有一般性、普遍性认识,又要分析到具体的人和事,特别是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发生过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认识决定行动,行动就要具体。“四风”泛滥、腐败蔓延,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落实到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套话,更不是念一念稿子就完事的,而是要硬碰硬地落到实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现在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不去,等待观望。早跟上早主动!要切实增强忧患感、紧迫感,管党治党要管到位、严到份。今年,要在巩固深化省一级落实“两个责任”成果的基础上,把责任压到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书记。

只要各级党委旗帜鲜明,把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纪律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四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2 22:00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我们党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才能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治国理政、兴党兴国的新高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从严治党、严明纪律的要求,他所列举的“七个有之”、“五个比如”等等,都是从当前现象和案例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8700万党员的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怎么能够带领13亿人民应对复杂局面的挑战、实现奋斗目标?

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纪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委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回归本职、回归“原教旨”,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现在存在一种倾向,纪委只重视查办大案要案,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忽视日常监督执纪。这既是错把法律当作了尺子,也是错误的政绩观,放松了对党员的要求,损害了党纪的严肃性,造成我们的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破法”者,无不从“破纪”始。纪委就要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纪委不是党内的公检法,纪检工作也不是抓小偷,我们的职责是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把违纪当回事,也不知纪律为何物。纪委不能不知不觉退到法律的底线上,比如把有的干部档案造假当成是“小错误”,认识不到这就是欺瞒组织;买官卖官也不仅是行贿受贿,这首先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行为;被组织调查后不主动说明情况,反而转匿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的,就是对抗组织调查。纪委就是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对照违纪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点,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点,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也只有这样才叫名正言顺。

纪检干部要转变观念、把握大局。我们要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树木和森林”,就要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森林”,不能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央纪委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案件线索规范称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都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职能定位的深化,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纪律审查也要服务于目标任务,创新方式方法,按照不同的违纪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发现违纪就要及时处理,该处分的予以处分,该降级的予以降级,这应成为纪律检查工作的重头,而立案审查、移交司法则应是少数。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咬咬耳朵,警示谈话、纪律诫勉,都要成为我们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抓早抓小,跟上中央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纪律检查工作就是政治。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从严治党的论述,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创新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担起来。

第五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关系

从党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来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应该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本质要求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的关系,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梦想与行动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强调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梦”是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涵的,更为远大、宏伟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高度概括力、动员力的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要更好地把握两者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党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来理解。对此,我认为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关系。

代的中国人有渴望自由,追求幸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复兴的强烈愿望和执着梦想。同时,中国梦的追求又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过去的苦难,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因此,一是要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珍惜已经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底气和决心;二是面对现实,直面问题,围绕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奋斗拼博;三是要善于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通过全民族的努力拼博,实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所以,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者关系,特别需要我们加深理解总书记强调的三句话:“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而且牢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梦想和自信。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得,失之则难成。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更何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世界信息化发展势不可挡,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高。同时,人类的环境、资源、能源、气候、金融、安全等诸多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去共同面对,需要真诚的沟通、协商和合作,以共解难题。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稳定和繁荣同样离也不开中国。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要强调我们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寻求国家发展振兴、人民富裕幸福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梦想而没有行动,那么梦想只能是空想,光有宏伟的目标,不付出实际努力,再美好的目标也永远不可能实现。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实干兴邦”,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科学、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世界仍然充满着不安定、不确定因素,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创造十三亿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我们要有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充分思想准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是整体和部分,整个过程与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具体的,需要一个一个任务去完成、落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三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最终定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 重大意义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现代化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党课教育 (十八大精神教育) 授课题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看社会” 授课目的:通过学习,使官兵更深入地领会十八大精神, 一、 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历史 (一)......

    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古人对社会的期望;“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这是近代农民对社会的期望;而在......

    简报读书心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得见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得见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读书心得 自召开“十八”大以来,中国梦这三个字就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积极参与“寻梦、织梦、圆梦”活动1. 践行“中国梦”与实现“师大梦”(1)践行“中国梦”必须与个体相连在了解了“中国梦”的提出与科学内涵之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究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