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

时间:2019-05-12 01: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

第一篇: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

史建平:把发展民族资信评估业作为国

家战略

http://.cn2010年12月12日 11:28新浪财经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

长史建平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2日,2010'第四届恩必特(新智库)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规划与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发言。

史建平: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时代,中国即将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中国也应该变,我想讲个观点,我希望能够变一下,就是把发展民族资信评估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看待。我分三个层次来说。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个信用经济,是债权债务关系串起来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是一种信用关系,这个信用关系当中,存在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阻碍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怎么来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一个资信评估业。所以我们从这个当中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资信评估业,如果我们把金融看作是金字塔的话,它是金字塔顶端的明珠,它掌握了金融行业的话语权,所以资信评估业是金融业竞争的制高点。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投行,还有会计师、审计师,这些中介机构,实际上都掌握着话语权。

第二个层次,目前国内外资信评估业的现状。现在国际三大著名的评估公司,都是西方美国把持的,话语权基本上把持在他们手里,二十世纪金融行业基本在美国人手里,往前推是英国人。

我们国内改革开放以后,也发展了不少的资信评估企业,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现在看看,还有几家是真正中国人控制的?绝大部分已被外资收购了,那么这个现状是什么后果?我想第一,这个世界是单一标准的,美国人说了算他说你值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他说你的信用级别是三A就是3A,你是3B就是3B。

第二,歧视性政策,我们从西方评级机构的标准当中可以看出,我们这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政治上不是跟他们搞在一起的国家,他带有很大的歧视性。

第三,严重威胁我们国家安全。我们国内的资信评估机构都是被外资控制的,大家想想,我们很多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要进入它的评级,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评级,那么把所有的他所谓的核心数据、核心机密都乖乖送过去,所以我有时候想,我们学校里面,学者经常要做点课题、做点研究,有的做研究需要数据,有的去银行找数据,很难,为什么?这是商业机密。但是如果三大评级公司要工商银行(4.12,0.07,1.73%)、建行什么数据,乖乖的就送过去了,这里面有多少国家机密在里面?如果那些评级公司安插一些经济间谍,我们还有什么国家安全可言?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是现状。

第三,我提出我的观点,就是要把发展中华民族资信评估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首先必要性,第一,中国现在不是以前的中国了,起码我们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须要掌握话语权。

第二,维护国家利益,最起码我们的安全问题,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对世界负有责任的大国,也有义务来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那么从哪儿入手?从话语权入手。

那么可行性怎么样?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首先,金融危机证明了美国这些所谓的权威的评级机构,其实也不过如此,首先它技术上标准上的一些缺陷,有硬伤,再一个,它表现出来的涵养,那种道德沦丧,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评级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所谓的权威的西方评级机构是有问题的。

第二,为什么可行?因为世界将不再是美国一极,以后必然是多元化的、多极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模式,没准儿明天还会产生一个什么模式,这是一个国际大趋势。那么作为一项评级标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元化?这恐怕也是趋势。

第三,更重要的,我们觉得有可能创立一套新的信用评级理论和标准体系,为什么?因为美国这套自由市场经济的规则,那套理论,确实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中国不适用,可以有很多例子来说明,金融危机当中,已经验证了他们的理论在中国并不适用,从银行业来讲,西方银行陷入严重流动性的危机,但是中国的银行非常好,为什么?这跟中国的文化、跟中国的传统有关,中国的文化、老百姓的消费储蓄习惯,决定了中国银行(2.97,0.04,1.37%)业的负债结构非常特殊,而这种负债结构越危机,流动性越充分,我想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也应该改变,谢谢大家!

谢太峰:改革开放30年,我们经济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个很遗憾的问题,就是好象我们的民族自主精神越来越少了,包括民族工业、民族品牌,现在史教授又提出一个问题,在资信评估业如何发展民族资信评估业。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中国银行到美国设机构,受到的限制很多,招商银行(11.57,0.38,3.40%)在美国设分行,经过了好多年的争取,可是外国的资本进入我们的经济领域,包括进入我们的金融领域,我们有多少限制呢?史建平教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第二篇: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

2005-5-20

浙江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转型,正是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流通功能有效发挥的有利时机。浙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流通领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多元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主体基本形成,流通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2003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1亿元,同比增长10.9%,居全国各省市第4位;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159.3亿元,占GDP12.3%,是服务业中最大的产业部门,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协调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流通产业总体竞争力不高,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较低。一是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虽大不强。2003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5591亿元,其中,前十大市场就占了26.4%;大部分市场还处于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组织化程度低,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的冲击下,其功能和作用将受到更大的制约,竞争力逐步衰减。二是传统百货业不大不强。除了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等少数几家百货商场外,省内其它的百货企业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都增长不快。2003年,浙江限额以上百货商店的数量和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法人总数和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7.4%和23.8%,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4%和7.9%。三是连锁经营企业又小又散。全省有超市门店近3000个,分布在1300多个乡镇,但普遍规模较小。2003年浙江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销售总额为16亿元,仅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企业上海百联集团连锁销售额485.2亿元的3.3%。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识流通,发展流通业,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协调,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发展商贸流通业。

一、从全局、战略层面审视浙江商贸流通业的现状

浙江作为经济强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900美元,正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大好时机。随着浙江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浙江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浙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目前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不适应。消费需求量和需求结构通过流通的功能发挥,引导并决定着生产量和生产结构。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流通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浙江正面临着经济结构全面调整优化的重要时期,但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产业构成比例来看,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7%,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低12.9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12.3%。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高达70%左右,商贸流通业已占到整个GDP的16%左右。就发展趋势来看,包括商贸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比率,已从1995年的37.6%下降到2003年的33.6%;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3.4%下降到2003年的12.3%。2003年,商贸流通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1.1%,比1995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极不协调。就“浙商经济”而言,目前浙江在外经商人数达500多万人,总投资达6000多亿元;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达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出口创汇1211亿元,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商占了188席,其中10强,浙商就占据了4席,最具竞争力的50强中,浙商占了28强。与之相比,浙江的现代流通业就相形见拙。2003年,全国连锁企业前10强中,上海占4家,北京2家,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各占1家。浙江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排第53位;其他5家在连锁100强的位置是:温州人本第60位,余姚华联商厦第68位,慈溪慈客隆第71,浙江高邦服装连锁第86位,绍兴供销超市第95位。2003年零售100强中,浙江零售企业仅占4家,分别是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第65位,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第67位,杭州解百集团第77位,百大集团第83,较2002年排名分别下降了9、5、14、13位。由此可见,浙江流通产业发展与浙江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二)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快经济循环不适应。流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加快生产企业的商品向消费过程的转化。加快流通速度,有利于节约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浙江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制约提升浙江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2003年浙江社会物流总成本为1918.6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4%,略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日本1997年,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已降到9.6%,美国200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低于10%,欧洲为10%左右。就商品流转速度来说,浙江流通环节的商品周转慢、库存率高,流通效能较低。2003年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为3.26次,而日本达到15左右次,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甚至可以达到20-30次。从库存率看,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库存率为3.6%,与美、德、日(大约为

1.14%-1.29%)相比高出近3倍。从流通方式来看,浙江商品流通很大程度上依托商品交易市场,由于商品交易市场属于商品流通的初级交易方式,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的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浙江,应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来与之相适应。

(三)与提高消费率、扩大内需的要求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不适应。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作用,据专家估算,目前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我国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而消费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与1991年相比,2003年浙江投资贡献率由31.1%上升到49.4%,消费贡献率由56.7%下降到46.5%,这种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宏观调控,加上浙江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紧迫。这就需要扩大市场,需要采取现代流通方式。而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为主,逐步向追求环保和安全,满足个性化、时尚化、舒适化消费等方向转变;消费行为从单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向追求质量、品牌、服务等商品的延伸价值转变;消费场所从满足基本购物功能,向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变。而浙江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不够,大多数流通企业处于“小、散”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不适应。由于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改制较早,缺乏有效的政策向现代流通业态引导,浙江连锁经营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销售额比重上,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目前,浙江连锁经营的销售比重仅10%左右,而江苏2002年就达到21%,上海达到40%以上。加上浙江商贸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特别是受体制的束缚,缺乏发展开放型零售商业的积极性,企业技术落后,竞争力低下。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加入WTO后,最大的冲击将发生在商业领域。2003年,省外零售连锁企业在浙江开设门店454个,比上年增加了152个,实现销售105.76亿元,已有16家国际著名商业巨鳄抢滩浙江,沃尔玛即将在浙江开业。国际零售巨鳄的进入不仅对浙江流通业带来冲击,对浙江的产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不久前在杭州举行了采购说明会,浙江企业趋之若骛,全省有220多家企业报名,沃尔玛从中只选120家企业参加,充分体现了大型流通企业对市场终端控制力、对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如果浙江流通终端被国外大型零售商全盘控制,浙江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失去主动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就有可能沦为“加工车间”的危险。浙江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步

伐,提高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重构具有开放性、连通性和高效性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以增强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四个不适应”,呈现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与浙江整个经济水平的不一致性,主要是由于过去忽视了把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先导产业来认识,忽视了把流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考虑,忽视了把流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

二、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战略要求,根据流通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浙江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增强商贸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采取联合、兼并、划转、托管等方式,推动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重组。二是要积极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等方式,鼓励小型流通企业以入股、加盟的方式加入集团,形成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浙江流通业的集团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三是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内部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分类,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定位,挖掘具有成长性的优质资源,通过国有资产划拨、股权转让或联合兼并等方式将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起来,形成核心资源。四是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加强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推行供应链管理,同时加强农村流通渠道建设,采取“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出一批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增强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推广新型流通方式和管理技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应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结构,缩短商品流转周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多个领域渗透,加快城镇社区与乡村的传统粮油、副食品等商店向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转型的步伐。(2)加快发展物流配送。重点抓好连锁经营和专业市场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仓储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建设生产资料分销企业配送中心。(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发展服务业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4)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提升传统百货商厦经营品位,改造提升专业批发市场,规范发展会展

经济,加强商业街(特色街)建设,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5)推广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运用。(6)制定流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产业范围、投资决策、经营政策。

(三)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改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快推进“三张网”建设。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是改善浙江流通秩序的治本之策。要从流通渠道、监管责任和完善监督等层面为浙江流通秩序的根本改善提供了有力手段。要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建设为抓手,在此基础上构筑“现代农村流通网”,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群众举报等监督制度。要按照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继续在流通领域广泛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一个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的新环境。进一步培育商贸流通的品牌意识,充分发挥浙江拥有2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80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优势,加快市场拓展,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商贸企业的品牌意识,以优质服务创品牌,以品牌赢得顾客,以品牌拓展市场,全面改善浙江的消费环境。

三、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

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当国民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流通成为先导产业,它引导着消费,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一些发达国家都一直把发展流通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连续推出了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企业兼并政策,实现企业集中化,建立规模经济流通体制,培育出伊藤忠、三井物产等大型综合性商社,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韩国制定了《2010年流通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培育5家企业进入世界流通企业100强的战略,促进流通企业重点拓展中国、印尼、泰国等市场。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历来把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抓。2003年,有47家零售企业进入《财富》500强,全部都是欧美日企业,其中美国就有27家。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流通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领导要求,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确定了20家拟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兄弟省市也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召开了“北京市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市把工业经济和商贸流通作为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一起抓,对13家流通企业落实了兼并政策,涉及核销银行贷款本金5.99亿元,免息1.11亿元,停息7年;对12户企业实施计划外破产,解决了历史负债7.19亿元。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上海

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上海百联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航母”。广东省于2002年以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先后制定出台了11个政策来扶持流通龙头企业的发展,每年安排6000万财政资金用于推进流通现代化,对流通龙头企业征地以及房产土地出让等实行优惠政策;2003年1月起,流通龙头企业用电一律按普通工业电价执行。福建省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拟通过投融资、用地用电、税收、连锁经营以及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等优惠政策,对22家重点示范流通企业予以扶持。

浙江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转型,正是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流通功能有效发挥的有利时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5年的一项工作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这意味着新一轮宏观经济政策趋向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持久性作用。为此,浙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议省政府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第三篇:把安全发展提高到科学的战略高度

把安全发展提高到科学的战略高度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党和政府提出“安全发展”的概念,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建树。它系统地反映了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把安全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考虑治国方略,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决心。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共同构成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这是一条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符合十三亿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安全发展”的内涵十分深刻,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强调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安全生产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深切企盼。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安全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

安全发展观的提出,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使我们感到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安全发展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化。“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的协调发展,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决不能以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要努力降低发展的“生命成本”。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事故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我国事故死亡12.7万人,约占13亿人口的万分之一;事故伤残70多万人;受到职业伤害的从业人员高达70万,这个代价太大了,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我们要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科技不断进步、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步提高来促进发展。只有安全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安全发展是和谐发展的前提

安全是人类向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问题不仅不会自行消失,反而更加突出,它能影响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兴亡。性命安危,国运所系。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种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安全生产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基础,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准入条件,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前提,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稳定祥和的重要标志。从政治改革的角度,安全生产是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反映,是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宗旨的必然结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等诸多角度看待安全生产问题,正确理解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们的安居乐业,就没有家庭的安康幸福,也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和谐。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和谐发展离不开安全发展,事实证明,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

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需要同举并重,共同推进。把“安全发展”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方面,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核心意义在于强调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平衡、协调有序的全面发展。它注重发展的永续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中国古代哲学家倡导“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包含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思想。安全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类社会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如果各种事故和灾害频繁发生,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和伤害,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生命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讲求安全发展的科学态度,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逐步改善人们的安全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一条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安全发展需要加快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安全文化是上层建筑领域。安全发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又会对安全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一方面,安全发展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安全文化不断得到完善和普及。从另一个方面看,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前进动力,又会促进安全发展。

加快发展安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知识,坚持弘扬安全理念,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安全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举办安全生产展览和高层论坛,组织安全文艺汇演,开展“送安全文化到基层”、“安全生产巡回演讲”等大型宣教活动,利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教育、科研、音像、影视等多种形式,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的创新和不断繁荣,为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遵章守法,关爱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文化;大到《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决定》,小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为标志的安全管理文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的安全行为文化;以及安全生产的书报、杂志、宣传画、音像影视作品等安全的物态文化等等,这些安全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对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安全发展,任重而道远。安全发展观的大力宣传和深入实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是我们的责任。相信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安全发展”的和谐社会一定会成为美好的现实。

(作者为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主任)

第四篇:3、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高度看新疆发展新机遇

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高度看新疆发展新机遇

2014年04月17日

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新疆发展新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已然清晰,新疆迎来了对外开放和自身发展的大好机遇。区域协同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国际协同看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破题在新疆。新疆经济体量、资源禀赋、发展速度和地缘特征在西北五省区中具有显著优势,即将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规划出台赋予新疆直接的政策红利。未来,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是必须看到,新疆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大国方略:新疆成为国际协同的桥头堡

区域协同体现习主席的国家战略思路,国内协同与国际协同双管齐下。

国际协同看“一带一路”。2013年9月,习主席在访问中亚各国期间提出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又提出与东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成为我国未来向西开放、向内陆发展的重要战略。

国内协同看京津冀。2014年2月26日,习主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优化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资源分布,调整三地的人口和产业布局。发改委近期表态,首都经济圈规划会尽快出台,京津冀有关自贸区正处于申报过程中,区域协同发展的速度加快,力度超前。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很多共性:

1)都是由习主席直接提出并大力推动的国家战略,非等同于普遍意义的区域发展; 2)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主旨,都是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统筹规划; 3)协同与优化是主要方式。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区域边界,优化社会结构。4)都有一个亟需破题的地区。京津冀看河北,一带一路看新疆。

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政治地位最为重要。除西藏外,全国第二个由国家领导人就地区发展专门召开会议就是新疆。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直接反映当届领导人的治疆思路。首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中旬召开,时任国家领导悉数参加。胡锦涛明确“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发展的战略目标。温家宝表示在经济政策上对新疆给予更多的倾斜与支持,如率先启动资源税改革,对新疆困难地区部分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十二五期间投资翻番等,并部署全国十九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八十多个县的建设。

本届政府即将召开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在新形势下对新疆发展进行重新定位与布局,决定新疆未来几年发展路径,对于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维护社会稳定是治疆的首要任务,关乎国家安全

暴力恐怖事件多发,社会稳定当务之急。近三年来,每年都会发生与新疆有关的暴力恐怖事件,国土安全问题已经引发国内外普遍关注。习主席对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和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国安委将担当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能,新疆将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区域,新疆稳则国家安。当前,要站在国家安全的全局下考虑新疆的发展。

长治久安是当前治疆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2013年12月19日,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新疆工作汇报,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当前新疆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张春贤在新疆自治区主要会议上也多次传达。可以预见,本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将会明确治疆思路,社会稳定最为关键。

表2:当前治疆思路

时间 会议 治疆思路

2014年1月5日 自治区党委传达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举行常委(扩大)党中央确定的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来,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会议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20114年1月16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14新疆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1、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切实履行稳定第一责任、第一政治任务。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2014年1月21日 自治区干部大会

长治久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治疆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重要实践。

1、要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论断,牢牢确立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基础、是前提,经济上不去、民生问题解决不好、民心抓不住,稳定最终也保不住。抓发展,以有利于长治久安为中心;抓改革,以有利于长治久安为目标;抓民生,以有利于增强长治久安社会基础为着眼点。

三、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中优势显著

新疆当前经济体量、资源禀赋、地缘优势以及发展速度均位于西北五省前列。我们重点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五个省区。

图1: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首先,新疆地缘优势突出。新疆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06%,拥有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口岸15个,省级口岸12个,具有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地缘优势。第二,新疆经济体量大。新疆2013年GDP仅次于陕西省,达到8360.24亿元,其对外贸易总额更是占了西北五省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表3:西北五省的经济现状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三,新疆能源优势明显。相比西北其他四省,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新型能源太阳能位居全国第二,风力资源也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能源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生产力,新疆二产占比仅高于甘肃,未来开发潜力巨大。收入增速均大幅下滑,新疆财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四省,跃居首位。

表4:西北五省的产业结构和能源优势

省区 能源优势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陕西 陕西省煤、石油、天然气三种支柱性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位次分别为:煤全国第三;石油全国第七;天然气全国第二。

9.50 55.50 35.00

新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探明资源

疆 量居全国首位。太阳能,居全国第二。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7.40 46.40 36.20

甘肃 风能资源丰富,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

14.00 45.00 41.00

宁夏 煤炭资源量大质优,储量居全国第5位。煤、水(能)、油、气齐全。

8.70 49.30 42.00

青海 水能储量在国内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光能丰富。化石能源丰富。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天然气资源量是全国四大气区之一。

9.90 57.30 32.80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四,经济转型升级期间新疆发展的弹性最强。近年经济走弱背景下,新疆的投资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仍保持在西北五省前列。受益于援疆政策支持,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速,2012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超过其他四省,达到32.96%,近三年投资增速波动性显著小于其他四省区。从财政收入增速角度来看,虽然各省2012年财政

图2:西北五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3:西北五省财政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优势明显决定了新疆的清晰定位。新疆在西北五省中最明确提出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五个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相比来说,其他四省区的定位仍需明晰:甘肃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青海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宁夏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四、资本市场必须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届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建设,但是必须认识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范围广泛且分散、缺乏有效抓手、短期效益回报不显著。尤其要注意到,第一,大国博弈长期存在。从国际范围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应对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为我国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承担大国责任、打造新的国际版图。大国博弈长期存在且动态变化,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也会应时调整。第二,协同发展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主要省区之间如何优化协同,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如何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建立共享机制,非一方所能决定。

资本市场要分阶段客观看待“一带一路”主题。

短期来看,媒体报道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将于6月初召开,我们预计,新一届领导人部署未来新疆发展规划,直接利好新疆区域。“一带一路”规划目前仍处于制定过程中,发展思路,政策方向以及改革措施将惠及西部大部分省区,年内地图效应可以期待。

中长期来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等规划有望逐步落地。国际协同有利于提高我国外贸出口,输出高铁、通信等技术型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但是体现到资本市场上,落地难度大。

五、新疆基础设施大有可为,混合所有制有望破题

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然要求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机场、特高压输电线路、油气管网、通信网络以及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将会拉动地方投资。4月11日,新疆召开会议强调抓住二季度这个施工关键期,抓好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我们预计,新疆稳增长措施利好市政建设、水泥建材、铁路设备、管道等行业机会。

加快新疆国企改革改善利益分配机制,油气改革是突破点。对于新疆来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意义更为重要。第一,优化整合央企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考虑将大型央行利润留在地方,推动地方建设;第二,通过企业之间的资本纽带加强新疆与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地区的互动,成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抓手;第三,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结合新疆能源优势,油气改革是新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突破点,新疆国资委表示,探索实施地方企业自主开发油气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合作模式,与央企共同开发,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天然气下游产品深加工,以及油气管道建设。我们预计,石油天然气开发加工销售产业链、煤化工等能源相关并购重组、交叉持股机会凸显,改革红利显著。

第五篇:发展国防科技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推荐]

发展国防科技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

展的战略问题

推荐到首页

□ 刘国锋 李世源 《社会科学论坛》 2008年第24期

1/4页

[内容摘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也改变国际战略格局,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提出发展国防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一论述不仅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防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出了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所在,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我党完成新时期三大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国防科技;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战略问题。

[作者简介] 刘国锋,长沙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研究。

李世源,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士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防科技是战斗力,它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技术保障。江泽民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发展,指出发展国防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一论述不仅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高屋建瓴把握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是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共同特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既有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又有美苏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为了保卫和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毛泽东集思广益、高瞻远瞩,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决策,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合作战、刻苦攻关,我国在六七十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成为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意义不仅在于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使我国在世界军事先进科技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诚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①

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命题,对国防建设中的科技发展尤为关注。1975年邓小平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指出,国防工业要抓紧科研工作,“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面对加强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态势,邓小平指出,集中人力物力突破尖端技术是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点,“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③。在回答外国科学家提出的中国为什么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仍要搞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④当关于发展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的建议书送到邓小平的案头时,他做出了“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从而启动关系中华民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跨世纪发展的高科技计划——“863计划”,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次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行动。“863计划”的实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航天领域,我国开展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大型运载火箭、空间科学及应用方面的跟踪研究和概念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激光技术、水下机器人等一大批新成果问世。这些成果的运用,为我军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加快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工作多年,参加和领导若干国防科技项目和系统工程的研制,对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意义更有切身的认识。在担任军

委主席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就指出:“我们对国防科技高技术的发展绝不能放松,并注意缩短常规武器装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关系到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和世界和平。”⑤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展示了高技术现代战争的雏形,战争刚结束,江泽民就敏锐指出:“从海湾战争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成为立体战、电子战、导弹战,技术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国家和军队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⑥在关于海湾战争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海湾战争是一场比较典型的高技术战争。”⑦“海湾战争以后,怎样看待军事技术的作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尊重科学,重视武器。”“我们要下大力气发展国防科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⑧“要综合考虑国防科技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地把国防科技搞上去,使我们能够对付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⑨“要尽快形成我们自己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杀手锏‟。不然,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激烈竞争中就没有我国的应有位置……我们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上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遇到极大困难。”⑩在江泽民看来,国防科技的发展不仅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格局中占住有利位置。

二、新军事变革凸显国防科技对拓展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极端重要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还很不安宁。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这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产物。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军队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更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的推进,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极为重要”{11}。“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势力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在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强,一旦发生战争,往往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损害”{12}。“一个国家要应付突发是事变,不受外国的欺凌,必须有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武装力量……军队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一个民族的命运”{13}。“一些西方国家所以能够动辄对一些弱小国家进行武力威胁和发动侵略战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它们在科技上从而在经济上、军事上掌握了很大的优势”{14},国防科技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作用在这些战争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发展国防科技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美国在这几场战争中充分显示了其国家战略能力的实力,凭借其以国防科技为支撑的军事优势对它的所谓敌对国家进行了军事上的打击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造”。对此,江泽民提出要注意研究国家战略能力问题:“所谓战略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需要采取战争行为时所能够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15}其中军事力量是进行战争行动的核心手段。国家战略能力由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构成,军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安全对军队战略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16}。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着军事战略调整,其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住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17}。“军队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化,是当今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18},国防科技的发展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发是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军事变革提供了技术基础,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化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从武器装备、组织体制到军事理论,从军事训练到后勤保障,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网络化直接导致了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空前提高着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数字化部队建设已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点”{19}。

三、保卫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彰显发展我国国防科技的紧迫性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的预言在当今成为现实。按市场原则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是现代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海上航线的控制。因此控制了海洋,也就控制了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同时,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和海洋的深入开发,海洋及其岛屿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世界各国既对海洋及其岛屿展开猛烈争夺,又在海洋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在未来10-20年中,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中最为紧迫、也最有可能失控的将依次是:台湾问题、南沙争端”{20}。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台湾海峡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对确保我国战略资源安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统一台湾是“世界发给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第一张资格认证书”{21}。“如果不把台湾拿过来,中国就可能永远难以向外发展,永远困守在中国大陆”{22}。台湾还是我国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道和实现制海权的关键,更是我军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的要塞。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彻底打破我国海域现存的半封闭状态,打开走向太平洋的大门;如果台湾被国际敌对势力控制,不仅这扇大门被关闭,台湾海峡交通也将受阻。因此,“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久拖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不利,从政治上考虑,总要有个时间表”{2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24}。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然而,尽管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并没有感动“台独”分裂势力,“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25},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置民族统一大业于不顾,不仅一再抛出两岸关系是“两个中国”“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分裂谬论,顽固坚持分裂立场,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且大肆挥霍台湾人民辛勤积累的钱财,到处购买军火,不断强化其军事力量,欲以武力对抗祖国统一。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台湾问题成为外国反华势力插手中国内政、以台制华的最好平台。“台湾问题有很深的国际背景,有特殊的复杂性,解决起来很不容易”{26}。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江泽民认为“能够和平统一,当然最好,但我们绝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7}。面对台湾当局积极扩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统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态势,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制止„台独‟分裂图谋,没有军事手段这一手是不行的。”{28}“我们必须立足于应对复杂局面,切实抓紧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军事实力越强大,„台独‟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就越不敢轻举妄动,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就越大。”{29}军事斗争做好了,“即使发生重大„台独‟事变,我们也可以战而胜之”{30}。然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极其艰巨的任务,我军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军事压力与政治压力是相伴而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增大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美军“在技术装备上,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时代差‟,而且与其他大国的军队也拉大了差距”{31}。因此,江泽民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强军队质量建设。”{32}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科技强军的要义一是加强国防科技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二是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33}。三是着眼于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意识,高度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新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锻造我军信息化作战的„杀手锏‟”{34},增强我军的战略威慑力和实战能力。

注释:

①③④{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279、279、17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⑤⑥{11}{13}{18}{33}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3、32、361、29、361、373~374页,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⑦⑧⑨{12}{25}{26}{27}{28}{30}{31}《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48、144、143、285、420、607、582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⑩{29}{32}《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69~270、473、457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19}江泽民:《论科技技术》第145、18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5}{16}{17}{23}{34}《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56、588、160、153、607、125、363、588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魏光明:“南海海域形成„六国七方‟”,载《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4期。

{21}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第30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吴国光、刘靖华:“„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载《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

下载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建平 发展民族资信业战略高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