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1: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说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说导学案》。

第一篇:师说导学案

编号:3——09编制人:慕乾财审批人:使用时间:2012 年4月日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师说》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扎实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实词;学习“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用法;梳理归纳本文的通假字“受、不”、古今异义词“学者、所以、众人、小学、从而、不必、古文”等;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②反复诵读,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预习导学,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展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并借助“教材助读”,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诵读和断句。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012级高一学年(慕乾财)

生无所息,学无止境。(浩化学校导学案)

二、了解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 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 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 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 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三、文体知识

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 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 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四、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等),借助课下注释,认真巩固落实。

五、整体感知

1、根据下列步骤理解文章大意。

(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答:。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无所息,学无止境。(浩化学校导学案)。

③今之众人。..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将“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答:。②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是怎样做的? 答:。③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答:。

2、勾画重点语句,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第一段:。第一段:。第一段:。

3、本文的中心论是什么?

答:。

Ⅱ预习自测(组长批,教师阅,学生改错。)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师说.()游说.()句读.()六艺经传.(谄.()媚不拘.()于时或不.焉()贻.()之谀.()郯.()子苌.()弘老聃.()李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及今义。①古之学者..

必有师。古义:今义: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④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韩愈,字,(朝代)散文家、诗人,他与 共同倡导的 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体改革运动。

(2)、《乐》、《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著作,“传”是。5.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1)

也,夫

其年

乎?

故,。(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6.将下面《师说》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文中提出的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

2、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答:。

3、作为一篇论说文,本文是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句子翻译及赏析(请翻译下面句子,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示:这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地位?

翻译:

赏析: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提示:本句论述了什么?

翻译:

赏析: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生无所息,学无止境。(浩化学校导学案)

提示:本句和论点的关系如何?

翻译:

赏析:。

4、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做赏析。精句: 赏析:

探究点二提炼概括

1、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答:。

2、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

关系?文章有没有这样的表示? 答:。

探究点三赏析评价

1.有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答:。

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答:。

Ⅲ拓展提升训练:为课文补充能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素材。Ⅳ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岂 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族:宗族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谕盛:大,高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作《师说》以贻.之贻.

笑大方

3、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不耻相师⑧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生无所息,学无止境。(浩化学校导学案)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教师的职能是什么?

答:。(2)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答:。(3)作者引用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

Ⅴ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小结:本文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择师的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有积极进步意义,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做人也有着非同导常的重要影响。

第二篇:《师说》学案

《师 说》 学 案

编写人:刘 坤 审批人:王 丹 日期:2012.4.8 第14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4、背诵全文。

5、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内容及方法】

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大声朗读课文,做到音准句通,标注重点字词句。

3、自己疏通文章第一、二段大意,积累文言知识。【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①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

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预习效果检测】

1、检查朗读情况。

2、解题

“说”是一种 的文体,一般是,比“论”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3、自我小测验(18分,每空一分)

(1)、找出前两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2)、古今异义,找到后先在下面加点,再解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 今义: ④、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⑤、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找到后先在下面加点,再解释。

吾从而师之: 而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句式,前两段中分别找一个例句,并标出特点。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4、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要自由一些。本文阐述的是

。初中学过

【疑难点拨】

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本段主要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练习与展示】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方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A.吾从而师之 B.孔子师郯子 C.不耻相师 D.稍稍宾客其父

2、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组长检查本组第一、二默写情况。

第二课时

【预习内容及方法】

1、大声朗读第三、四段,做到熟读能诵。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预习效果检测】

1、温故知新:检查第一、二段背诵。

2、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疑难点拨】

1、第3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第四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练习与展示】

小组间比一比,背诵第三、四段。【归纳总结】

(1)在古汉语中,“师”通常作如下解释:学习;以……为师;老师;乐师;军队。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师”的意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④犹且从师而问焉。()

(2)“乎”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一下一些用法:介词相当“于”,可译为“在”等;介词,可译为“比”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反问;用作形容词词尾;与一些词组成固定结构。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乎”字。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在故汉语中,“其”通常有以下一些用法: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它”等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下列句子中的“其” 字的解释分别是: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其可怪也欤!()

第三课时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背诵全文。

2、查找资料,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预习效果检测】

1、检查背诵。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疑难点拨】

1、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

2、分析本文的结构安排,在写法上有哪些借鉴之处?

【练习与展示】

以“谈勤奋”为标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

【归纳总结】

第三篇:《师说》《劝学》导学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学习要求】

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师”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3.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课前复习

1.根据结构图解背诵课文。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方法与态度 注重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结构图解:《劝学》

学法点拨:提纲挈领背课文

抓住文章的脉络诵读,可以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对背诵课文有很大帮助。请结合结构图解,尝试记诵课文。

结构图解:《师说》 师说

论点:学者必有师 破:士大夫耻学于师 立:圣人无常师 写作缘由:赠李蟠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择师教子—其身耻师 巫医等人—士大夫 正确态度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青 虽有gǎo()pù()利 cān()xǐng()乎己

xiâ()六跪而二áo()qì()yú()马者

假舟jí()者 风雨兴yān()步 qí()jì()一跃

nú()马十驾 qiâ()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解释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吾从而师之。7.师不必贤于弟子。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课堂复习

金就lì()则而望矣 闻者zhāng()假kuǐ()而舍之 金石可lîu()②君子生非异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学习要求】

1.夯实基础,梳理文言知识点,完成知识整合。2.学以致用,能力迁移。

一、重点实词:

1.木直中绳 2吾尝跂而望矣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君子不齿 9.官盛则近谀 10.圣人无常师 11.术业有专攻。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重点虚词: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不拘于时,学于余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其皆出于此乎 7.吾未见其明也 8.其可怪也欤

9.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犹且从师而问焉 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輮使之然也 14.古之学者必有师 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常见18个文言虚词——“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完成“而”字的知识梳理 1.蟹六跪而二螯 ①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③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 1.连词 ④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⑤ 6.吾尝终日而思矣 ⑥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 8.某所,而母立于兹 2.代词:

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复音虚词:

三、词类活用:

1.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用心一也。5.吾从而师之。6.吾师道也。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 翻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 翻译: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 翻译: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 翻译:

5.不拘于时,学于余。句式: 翻译:

五、课文练习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君子不齿 不齿:极度鄙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顺风而呼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下列对第二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段主要是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作者先以感叹的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B.第一层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

C.第二层把“为孩子选择老师”跟“自己不愿拜老师”作对比,深入揭露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

D.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来批判当时士大夫们的不能尊师重道,结尾“其可怪也欤”表露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六、拓展练习

阅读线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课后作业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膻味(shān)勘误表 趑趄不前(qi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扺掌(zhǐ)发详地 蒙头转向(mãng)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豇豆(jiāng)号码簿 稂莠不齐(liáng)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D.订正(dìng)庇护权 膘肥体壮(biāo)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4月18日上午,济南和泰安交界地区的森林发生火灾,截至当天16时,火灾尚未得到控制。由于风势较大,火势仍在。

②2011年4月19日,《福布斯》中文版和胡润研究院首度同时 最新中国慈善榜。曹德旺和王健林两位企业家分别入选榜单的前两位。

③ 非强制规定,在2012年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时,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纷纷公开报税记录。

A.漫延 发布 虽然 / 但是 B.蔓延 公布 即使 / 但 C.蔓延 发布 尽管 / 但 D.漫延 公布 因为 / 所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倍受读者敬重的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逝世后,希望地坛公园塑起了史铁生的雕像,让史铁生的骨灰长眠地坛的提议声也一直不绝于耳。B.药家鑫的行为让人惋惜,当理智不在,弹钢琴的手指也变得冰冷而缺乏人性。有才华的大学生和可怕的杀人犯之间仅仅是一念之差。

C.有网友提议:政府在加息的同时,能不能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加息对房奴这个广大群体的损害,尽可能地维持房奴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水平?

D.“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将节俭举办,不花国家一分钱。”清华大学近日启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表示,校庆将厉行节约,所有花销均是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摩根大通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紧缩措施实施后,或导致投资资金逐步流入A股、黄金和海外地产等投资市场,海外置业渐成热点。B.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特殊名词告诫我们:要清除食品市场上的乱象,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强监管工作,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C.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也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D.章丘首届樱桃节时间为4月17日至6月18日,其间将举办樱花观赏、摄影大赛、大樱桃采摘、农家乐餐饮。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于2008年出版后一举拿下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斯特雷加奖,近日被引进中国出版。B.人社部公布工资新政:适时调整最低工资;实现职工工资年增15;三年内解决农民工欠薪,这些消息令人鼓舞,关键要看如何落实。

C.在高房价、高物价的背景下,对于“用500万换你10年,你换不换?”这个问题,有52的受访者表示:“我换,最好拿现金!”

D.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

6.我校将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安全教育周’’活动。作为班委成员的你,请拟写一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7.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活动中写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提示进行修改。(3分)

优美的环境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A)身心自有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放眼现代校园,绿树成行,嫩草如茵。校园里,(B)学生会潜移默化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C)教室外,令人沉醉的绿意,给人以美的陶冶,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1)划直线句子中()句有语病,可修改为:(2分)(2)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有错误,应作如下修改:(1分)

8.仿照下面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6分)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9.右图是一幅宣传画,请你解说。(4分)

(1)该宣传画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画的是:

;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2分)

(2)该宣传画的含义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真让我心中的梁山彻底坍塌掉的,还是这本《闲看水浒》。十年砍柴用一本书的篇幅,把“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解构掉,然后把它放在黑暗的暴力世界里,一块砖一块砖地重建了起来。而这个新梁山比我以前想象出的梁山,要复杂得多,诡谲得多,也残酷得多。

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被火并掉的旧梁山、智取生辰纲的晁盖集团、宋江的江州集团、二龙山集团、桃花山集团、少华山集团„„这个权力格局浮在上面的是“义”,藏在下面的是“利”。多少机谋诡诈,多少樽俎捭阖,最后通向一块石碑——刻着一百零八个名字的石碑。那不是上天的鉴示,而是权力的博弈。

在这个江湖里,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快乐。梁山的开拓者杜迁、宋万在角落里卑微地讨生活;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呼风唤雨的公孙胜随时准备逃离;无法逃离的晁盖,孤单地冲在队伍的前面,被一箭射死在曾头市。

即便梁山的胜利者宋江,又何尝不是过着惨毒的人生?他殚思竭虑,呕心沥血,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带着一支大军和朝廷达成了交易:招安。但等他把手里的牌一张一张打光,直到无牌可打的时候,才知道一切不过是浮梦一场。他喝下御赐的毒酒后,又把最忠心的家奴李逵毒死。李逵对着他大喊一声:“反了吧!”回答李逵的却是无可奈何的一句话:“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的成?”此时宋江的心中,不知该是何等苍凉。

但在梁山之外,又何尝不是一个黑暗江湖?没有外面那个大丛林世界,也就不会有梁山这个小丛林世界。在梁山外,高太尉早准备好了空荡荡的白虎堂,董超、薛霸早准备好了杀人的水火棍。这个世界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义良心——但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权力。最终的结果是暴力的螺旋上升,最终没有人能觉得安全。驰名河北的富户卢俊义,转眼就家破人亡。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一心替政府出谋划策的黄文炳,夜半之间就被土匪拖走,活生生被一块肉一块肉的脔割„„

这样一个野兽世界,又怎能长得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呢?

少年心中的梁山,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武侠江湖。那里的人们千金一诺,正邪分明。它是童话般的英雄世界。而十年砍柴给我们解构的梁山,却是《笑傲江湖》里的血腥王国。主宰这个王国的是暴力与权谋: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

但是《笑傲江湖》里终究有啸歌天涯的令狐冲。同样,《水浒传》中也有人间的坦荡赤诚。在勾勒诡谲江湖的同时,十年砍柴也花了许多篇幅去描写一颗颗挚诚的心灵。林冲和鲁智深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燕青对卢俊义毫无保留的忠诚、顾大嫂博大的母性光辉„„这是暗夜里的一束光,冰雪中的一份热。在漫无尽头的黑暗江湖中,照亮我们、温暖我们的,不正是这样一份从人性中洋溢出来的光与热么?

10.下列对原文首段“而这个新梁山比我以前想象出的梁山,要复杂得多,诡谲得多,也残酷得多”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迁宋万的旧梁山派、晁盖集团、宋江集团等形成了复杂的权力格局。

B.被灭了满门的扈三娘沉默无语,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C.宋江殚思竭虑地和朝廷达成了交易,最终却被迫喝下毒酒,结束了惨毒的一生。

D.享有高级公务员身份的林冲,瞬间就沦为阶下之囚。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梁山的胜利者宋江最终达成了自己和大军被朝廷招安的目的,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

B.现实版的梁山有复杂的权力格局,因为“利”,而暗自进行着权利的博弈。C.少年心中的梁山和“十年砍柴”解构的梁山,是《射雕英雄传》的武侠江湖和《笑傲江湖》的血腥王国的分别。

D.《水浒传》中也有人世间的真善美:人与人的坦荡赤诚,超越世俗的友谊,毫无保留的忠诚等等。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梁山之外的那个大丛林世界,没有什么公义良心,只有什么是权力。

B.宋江喝下了御赐的毒酒后,怕自己死了李逵会造反生事,就让李逵也喝了毒酒。

C.正是因为黄金般纯洁的忠义堂的不复存在,才导致了正与邪模糊不清、君子与小人转瞬移位这样的现象。

D.十年砍柴所描写的一颗颗挚诚的心灵冲淡了梁山江湖漫无尽头的黑暗,给读者带来了一丝温暖。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 吕渭老①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①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1)起句“飞雪过江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4分)

四、作文

1、作文指导 巧用比喻,触类旁通

要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就要善于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物进行独具慧眼的观察、分析、综合,从中发现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其本质,并巧妙地把它与要阐明的事理进行类比论证或比喻论证,触类旁通,进而凝炼为一种隽永的哲理,去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运用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比喻用在议论性的文段中,用来说明事理,使事理深入浅出。运用比喻,行文就有如行云流水,有如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作文就有意蕴而不显得平淡。例1---自信是贵如油的春雨,浇灌着理想那株饱经沧桑的芽儿;自信是直抵沧海的云帆,灌满了沉着与冷静的风;自信是黑夜里的星河,缀满了路途中的浩瀚天空。

例2----理想是前进的航标,实干是扬帆的航船;没有航标,航船就会触礁沉没;有了航标,没有航船也达不到目的。想盖大楼,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想要流长,必须有不竭的源泉;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有把理想变成实干的精神。

例3---2004年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的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煮咖啡》中的片断:

怎样才能煮好一壶上乘的咖啡呢?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就像我们做人,不论你包装得多么花哨,你骨子里首先得称得上是精品;否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枉然。坚持自我的价值吧。然后要用热水使咖啡变成液体,这样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发。这热水就是别人对你的忠告,能点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茅塞顿开。然而并非所有人提供给你的都是热水,当你抱着咖啡壶团团转的时候,有人递过来一壶水,你感激涕零地接过来,冲好,你这才发现水是温的,白白浪费了你上乘的咖啡粉。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有区别地对待他人给我们的建议或忠告。最后还要加点糖,至于是加两块还是加三块,面对旁人的指指点点,你应自信而从容地加两块,因为这最适合你的口味。

这位考生巧妙地以日常生活中习见的“煮咖啡”进行类比--以选取“上好的咖啡粉”比喻“坚持自我的价值”,以“热水”“温水”比喻性质有别、作用迥异的“别人的意见”,最后又以“自信而从容地”加糖,点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应该“相信自己”,从而把命题所包含的关系和相关的道理阐发得生动形象,极富思辨效果。

例4---山东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片断

中国悠久的文化、几千年的文明,人民没有忘记,人民也没有忘记甲午风云和香港回归。但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儒家思想,人们到现在还津津乐道,仍然求助于古代的《论语》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人心似乎是越古越好。帝王将相,封建余孽充斥在电视节目里,好象在暗示人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好,封建皇帝也很好啊!五四运动打开了中国的天窗,迎来了民主和科学。而人们对科学这个宝石镶嵌的盒子爱不释手,却把民主这颗珠子丢在了脑后。青年人也还知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是,给他们说起六零年那时候没有吃的,他们的回答是:“怎么不去买个鸡腿吃呢?”给他们说起文革时期的荒唐事,他们认为是在讲笑话,“可能不会是真的吧?”。

2、高考优秀作文

2011年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间在流逝

时间在流逝,我辈当思量„„

时间,有人怕它,视如漫漫长夜;有人弃它,视如轻灰草芥;有人玩它,醉生梦死、秉烛夜游;有人贵它,寸阴寸金,寸金难买;有人惜它,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在大千世界中,时间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无私而又最无畏、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消失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其实,时间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时间在流逝,我的记忆定格在昨天。一间低矮草房里,烟雾弥漫,居里夫人手握铁棍用尽力气的搅拌着铁锅中灼热的液体。汗水,从她额头上滑落,滴入桶中,„„又失败„„居里夫人疲惫的坐在地上„„她又开始演算起来,又投入到下一次实验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再爬起来,努力修正实验中的误差,即使因长期受放射线照射而患上白血病,她也没有想过放弃。她终于成功了,流逝的时间变成了她的亲爱的镭。

昨天,与时间赛跑的人,时间将永远记住他们。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然而这样的发明是通过与时间赛跑取得的,单是寻找电灯丝材料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他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哪里是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但终于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时间在流逝,我的记忆定格在今天。“创造历史”的“一姐”李娜,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自从2008年她和网球金花郑洁、彭帅等人率先在中国职业体育界充当“叛逆”,主动要求“断奶”,大胆走上“单飞”之路时,她就与时间赛跑,两年多,她一口气拿下温网八强、澳网亚军、法网冠军。当网友强烈要求她上央视晚会时,为了抢时间,她谢绝了。

从“神一”到“神七”,我国的科技工作者9年时间领跑西方大国20年走过的路程。试问,哪一次惊天飞行的背后不凝聚着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探索与努力?世界最新超级计算机排名,我国的“天河一号”傲视群雄,去年“老五”今年第一。这“中国速度”不正是当今华夏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真实写照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昨天留下启迪,今天留下思索,明日,我们不能只留下憧憬。

古往今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铸就我们成长的一部部心灵宝典。

在瞬息万变的时空隧道里,懒惰者漂泊不定,勤奋者将风雨兼程。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我们珍惜每一天,我们的生命定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永恒。【简析】

本文紧扣题旨,内容充实,材料涵盖古今中外,有正面有反面、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尤其是李娜、神七等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这也是有别于大多数考生选材陈旧、千人一面的亮点。

然而这篇作文最靓丽的还是开头三节,她极具“凤头”风采:醒目抓眼,语言精警隽永。接下来的议论也颇为得法,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从科学到文学再到体育,最后结合实际,放得开又收得拢。

1.D.趑趄不前(jū)发祥地 蒙头转向(mēng)良莠不齐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2.C 专程:专为某事而去某地。专诚:专心诚意。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新闻~会。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3.C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厉行节约:严格实行节约。

4.B A.句式杂糅,去掉“根据”。C.语序颠倒。D.成分残缺,加“等活动”。

5.C A.标点缺失,改为“斯特雷加奖”;B.“欠薪”后的“逗号”改为“省略号”或者“句号”。D.句号放到引号里面。

6.树立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1)B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2)将句号放到引号内。

8.阅读陶潜,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告诫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人生。【评分标准】每句3分:句子结构相似或相同(1分),文化人物与其观点引用准确无误(2分)。

9.(1)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手,围着一幅中国版图,图上有一间房屋,屋旁有几棵树。(2)让我们携起手来(1分),共同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美好家园而贡献一份力

10.D(林冲沦为阶下囚是发生在“梁山之外”的这个大丛林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11.A(宋江并非“至死也未想过反叛朝廷”,临死时是因为无军马、兄弟,“无可奈何”。)12.C(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14.(8分)

(1)(4分)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2分);渲染紧张的氛围,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做铺垫(2分)。

(2)(4分)南渡后生活百无聊赖(1分);战乱频仍,不能与朋友互诉衷肠(1分);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分)。

第四篇:师说学案

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阿谀()郯子()六艺经传()....

贻()苌弘()聃()蟠()....

或不焉()谄媚()嗟乎()...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

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

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通,含义:

2、词语的古今义:

①古之学者古 义:今 义:..

②今之众人古 义:今 义: ..

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义:今 义: ..

④吾从而师之古 义:今 义: ..

3、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而耻学于师。()

⑤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翻译: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式:翻译:

③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式:翻译:

④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句式:翻译: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式:翻译:

⑥而耻学于师

句式:翻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通,含义:

通,含义:

2、词语的古今义:

①小学而大遗古 义:今 义: ..

②句读之不知古 义:今 义: ..

3、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①、则耻师焉。()

②、或师焉,或不焉。()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式:翻译: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式:翻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①不耻相师。()

②位卑则足羞()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句式:翻译:

②、问之,则曰

句式:翻译: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词语的古今义: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义:今 义: ..

②圣人无常师古 义:今 义:.

2、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孔子师郯子。()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句式:翻译: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不拘于时

句式:翻译:

2、学于余

句式:翻译:

一词多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2、之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彼童子之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师说之不传也久矣

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

⑦作师说以贻之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⑨郯子之徒

⑩ 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而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②小学而大遗

③惑而不从师

④吾从而师之

⑤人非生而知之者

⑥择师而教之

⑦则群聚而笑之

⑧如是而已

第五篇:师说学案

《师说》学案

教师寄语: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学习要求: 1.通过朗读和文言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2.通过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一、【课前学习】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二、做学习的主人: 1.读准字音:

句读.()阿谀.()郯.子(贻.()苌.弘()聃.(或不.焉()嗟.乎()

2.注意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3.辨析词义

①古之学者.. 古 义: ②今之众人.. 古 义: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义: ④吾从而..师之 古 义:)六艺经传.(蟠.()今 义: 今 义: 今 义: 今 义:))

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 义: 今 义 ..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 义: 今 义 ....4.指出句中活用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①吾从而师之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研读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默读文本,整体把握行文思路.2.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从中学到

哪些人生的智慧呢?

四、背诵默写《师说》

阅读链接

1.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2.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小雨》)

下载师说导学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说导学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说》公开课学案教师稿

    《师说》学案(教师用) 教学设计 一、 自主学习: (一) 课前准备: 1、 早自习齐读课文3—5遍。 2、 各小组组内合作,借用《古代汉语词典》和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3、 翻译过程中尽......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

    导学案 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

    导学案

    赤峰学院附中高二英语校本课程导学案 编号:4 制作时间:2016.5.3. 使用时间: 2016. 5.7. 编制人: 侯思齐 姓名:English Speech and Technique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Nick’......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

    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