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

时间:2019-05-12 11:4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

第一篇: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

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

一、两种价值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科学的、完整的劳动价值论。(1)价值实体、价值本质和价值决定。价值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不是个别的私人劳动,而是共同的社会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价值构成。马克思把商品价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按其价值来说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C);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剩余价值部分(M)。所以商品的价值(W)=C+V+M。(3)价值规律。即价值运动的规律。价值规律首先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其次还应包括价值交换的关系,即等价交换的原则;最后还应包括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关系。(4)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总的说来,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西方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该理论首先从价值理论开始,然后推进到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进而引发了几乎整个西方经济领域理论的变革。他们认为价值具有主观性,从而把经济财货的价值归结为主观价值,并提出用主观价值(即对人类福利的重要性)和客观交换价值(即购买力)来替换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主观价值决定客观交换价值。奥地利学派在考察价值尺度或主观价值量的测定时,引申出了边际效用量决定财货价值的规律。边际效用学派认为价值不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而是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缺性,取决于消费者主观心理上感觉到的边际效用。

效用价值论包括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套原理和方法。在帕累托之前,整个边际效用学派都是在基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效用理论。后来,帕累托第一次清楚地区分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这两个概念并系统地提出了序数意义上的效用理论,即假设商品效用能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数来计量,从而使边际效用理论“摆脱”了“主观感觉不可计量的批评”。

二.劳动价值论与用价值论的来源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要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同时,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应该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作交换价值。”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

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他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初期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商品的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人决定。他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人和一切可以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等等。斯密的价值概念不够明确,引起后来学者的争论。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只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符合事实,更加严密的分析表明,“一切价值都来自人的劳动加上自然力与资本的作用。”他提出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萨伊所讲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而是物品或财富的效用。他说:“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物品的价值就是由财富所构成的。”萨伊的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后来,边际学派又发展了效用价值论,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他肯定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批评斯密的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等等。马克思还批评萨伊的“生产要

效用价值论体系的最终形成是马歇尔在其供求论基础上对各相关价值论的综合:他将效用价值论当作需求的基础,通过需求价格的引进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化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将生产费用当作供给的基础,把实际生产费用看作是劳动的“反效用”和资本的“等待”的总和,通过货币生产费用的引入在边际生产成本递减的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然后,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来解释价值决定问题。

三、两大价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一)二者的区别

一般认为,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主要有三点区别:

(1).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劳动只是要素之一,不能单独创造价值。争论的焦点是对“创造”的理解问题。

(2).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得出结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财富的效用(使用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生产三要素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争论的焦点是对“价值”和“源泉”的理解问题。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资本、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得出结论:资本带来利润,土地带来地租,都是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削。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并不存在剥削。这里就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理解“剥削”。

(二)二者的联系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间也存有很多联系,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也致力于统一两种理论,吸收它们的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主要联系表现为:

(1).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研究对象都是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是由于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创造,分析侧重于质的方面,认为只有生产商品过程中的抽象劳动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决定上,分折则侧重于量的方面,认为商品的效用也即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需求程度的主观心理评价决定商品的价值。

(2).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认识是相同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是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因此,在商品使用价值源泉的认识上,两大理论有很大的联系。

(3).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的认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动,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

1.石冀平《劳动价值论讨论之管见》 《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2.蒋少龙 《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 《经济学家》2006年第1期

下载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由英法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百年交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