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

时间:2019-05-12 11: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

第一篇: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

成都市高新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天府新区建设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力服务高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创新发展高端示范区的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健全重大产业项目登记落户服务机制。主动介入,超前谋划,加强与招商引资等部门横向联动,抓紧抓实重大产业项目政策服务;突出重点,瞄准有投资意向的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无障碍落户。

二、大力扶持优质企业上市。建立上市企业信息资源库,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已上市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的企业、列入上市计划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跟踪指导,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登记不规范及企业股权确认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向企业宣传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可供企业自主选择的操作办法。

三、积极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天府新区高新片区设立企业总部的,允许其名称中含有“控股”、“总部”、“地区总部”等字样;对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许可的项目,在提交其分支机构的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的情况下,可以核准需前置许可的经营项目,并注明“仅限XXX分支机构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字样。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促进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 1

金融项目落户。

四、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或从事文化个体经营,促进文化主体多元发展;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实现公司化改造,允许在原有名称基础上直接加“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样;扶持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品牌创新,指导文化创意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五、积极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对暂时无法进入园区经营的企业,可凭园区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使用证明,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并纳入园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进入园区的企业,其经营项目未包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但未被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符合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允许开放经营。

六、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核准条件,创新经营范围核准方式。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或者“成都高新区”字样;支持企业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支持新能源、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可根据企业的申请,灵活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服务特点的经营范围;对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按照其合伙协议的约定,其资金可以在企业成立后逐步到位。

七、鼓励企业以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支持企业投资主体以知识产

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该类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可以不受货币出资不低于30%比例的限制。

八、试行企业法人筹建登记制度。需要预先取得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开展相关筹建工作的重大产业项目,可申请企业法人筹建登记,在经营范围内注明“此照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字样,核发经营期限不超过3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申请经营范围中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的,在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后注明“项目筹建,不得从事生产经营”字样,待取得有关前置审批许可后,再依法核准其经营范围(项目)。

九、放宽企业集团组建登记条件。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放宽至2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放宽至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数量可放宽至3家。

十、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深化企业登记“审核合一”、并联审批制度,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逐步完善网上核名、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的“三网”工作,试行全程网上年检,力争在2013年为区内已开通数字证书认证(CA认证)的企业提供全程网上年检的条件。

十一、遴选优质中介机构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衍生服务。对提供验资、审计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突出重点开展专项调研;建立信息库,推荐信用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衍生服务;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中介服务。

十二、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服务园区产业。探索将品牌战略工作融入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建立品牌梯级培育机制,针对不同产业园区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积极指导企业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加大商标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优化商标管理平台软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十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体防控机制。指导企业优化质量管理标准,对企业管理标准高于《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核标准的企业,适用简便流程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鼓励辖区内商场、超市、连锁企业建立健全电子台账,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义务;在社区和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的初期处置机制,当好群众食品安全的“守门神”。

十四、深入推进保护消费者权益社区联动工作机制。依托高新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联动机制,以消费者协会为枢纽、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站,各社区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点,将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能落实到社区及社区内的相关单位。

十五、试行个体工商户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支持创业促就业。公民个人或者家庭从事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小额经营,可以选择在街道所辖社区(村社)统一备案,备案信息由社区同步抄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给予行政指导和政策扶持,并对违法经营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该项工作将在年内选择1-2个社区进行试点。

2012-05-07

第二篇:天府新区高新片区情况简介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位于成都市南中轴天府大道,北起绕城高速,南与双流华阳接壤,包括“大源”、“中和”两大组团,总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4万人。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的总体规划定位是——“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即:以金融和总部为代表的成都中央商务区(CBD),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软件外包、商务会展和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的现代化新城。天府新区高新片区的规划建设理念是——“产城一体、科文并重;业态高端、设施高效;生态优良、形态优美;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将建设成为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产城一体、科文并重”是指:城市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根基,基本做到产业就业岗位与城市居住、服务、娱乐等设施在特定区域单元的平衡,尽量减少通勤及基本服务交通,实现工作生活方式的低碳环保。在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做到科技人文并重,建设具有成都高新特色和现代多元特质的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业态高端、设施高效”是指:新城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软件外包、商务会展、文化旅游、金融、培训等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其中新川创新科技园主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数字新媒体、精密制造、低碳环保等创新研发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同时,将规划建设高效率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现代化城市设施支撑。

根据天府新区的规划定位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天府新区的总体要求,成都高新区将树立世界眼光,立足高新区天府新城建设的良好基础,把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与天府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着力引领天府新区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成为天府新区创新发展的高端示范区。

2011年12月,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已开工9个项目分为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服务业项目三类,总投资363.7亿元。三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即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3平方公里)、成都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建设项目,旨在建设以信息技术、精密机械(研发销售)、服务外包、培训等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园区,总投资达150亿元。成都天河生物医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项目,将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及高端研发区、综合服务区、重点项目定制区、公共功能服务区、综合配套区等孵化载体,总投资50亿元。成都高新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项目,将打造低碳环保总部基地、研发试制中心、科技厂房、科技服务区,总投资40亿元。三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中和组团市政基础设施及农迁房建设项目总投资77.9亿元,大源南片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预计1-2年内建成;生态保育和城市防灾项目一个,即府河防洪总出口建设项目,对6.5公里河道两侧河堤整治,总投资4.1亿元。重大高技术服务业项目有2个,即总投资5.2亿元的金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项目,以及总投资33亿元的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服务中心项目。

2012年,天府新区高新片区计划开工21个项目,总投资约290亿元。

第三篇:成都工商局、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成都市高新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作 者: 舒晓妹

日 期: 2012-05-07 15:36:18 来 源: 综合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天府新区建设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力服务高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创新发展高端示范区的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健全重大产业项目登记落户服务机制。主动介入,超前谋划,加强与招商引资等部门横向联动,抓紧抓实重大产业项目政策服务;突出重点,瞄准有投资意向的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无障碍落户。

二、大力扶持优质企业上市。建立上市企业信息资源库,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已上市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的企业、列入上市计划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跟踪指导,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登记不规范及企业股权确认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向企业宣传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可供企业自主选择的操作办法。

三、积极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天府新区高新片区设立企业总部的,允许其名称中含有“控股”、“总部”、“地区总部”等字样;对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许可的项目,在提交其分支机构的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的情况下,可以核准需前置许可的经营项目,并注明“仅限XXX分支机构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字样。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促进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项目落户。

四、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或从事文化个体经营,促进文化主体多元发展;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实现公司化改造,允许在原有名称基础上直接加“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样;扶持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品牌创新,指导文化创意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五、积极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对暂时无法进入园区经营的企业,可凭园区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使用证明,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并纳入园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进入园区的企业,其经营项目未包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但未被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符合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允许开放经营。

六、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核准条件,创新经营范围核准方式。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或者“成都高新区”字样;支持企业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支持新能源、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可根据企业的申请,灵活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服务特点的经营范围;对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按照其合伙协议的约定,其资金可以在企业成立后逐步到位。

七、鼓励企业以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支持企业投资主体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该类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可以不受货币出资不低于30%比例的限制。

八、试行企业法人筹建登记制度。需要预先取得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开展相关筹建工作的重大产业项目,可申请企业法人筹建登记,在经营范围内注明“此照

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字样,核发经营期限不超过3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申请经营范围中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的,在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后注明“项目筹建,不得从事生产经营”字样,待取得有关前置审批许可后,再依法核准其经营范围(项目)。

九、放宽企业集团组建登记条件。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放宽至2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放宽至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数量可放宽至3家。

十、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深化企业登记“审核合一”、并联审批制度,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逐步完善网上核名、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的“三网”工作,试行全程网上年检,力争在2013年为区内已开通数字证书认证(CA认证)的企业提供全程网上年检的条件。

十一、遴选优质中介机构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衍生服务。对提供验资、审计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突出重点开展专项调研;建立信息库,推荐信用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衍生服务;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中介服务。

十二、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服务园区产业。探索将品牌战略工作融入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建立品牌梯级培育机制,针对不同产业园区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积极指导企业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加大商标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优化商标管理平台软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十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体防控机制。指导企业优化质量管理标准,对企业管理标准高于《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核标准的企业,适用简便流程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鼓励辖区内商场、超市、连锁企业建立健全电子台账,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义务;在社区和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的初期处置机制,当好群众食品安全的“守门神”。

十四、深入推进保护消费者权益社区联动工作机制。依托高新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联动机制,以消费者协会为枢纽、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站,各社区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点,将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能落实到社区及社区内的相关单位。

十五、试行个体工商户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支持创业促就业。公民个人或者家庭从事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小额经营,可以选择在街道所辖社区(村社)统一备案,备案信息由社区同步抄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给予行政指导和政策扶持,并对违法经营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该项工作将在年内选择1-2个社区进行试点。

成都高新区召开媒体见面会深度解读服务天府新区建设15条意见

作 者: 陈勇

日 期: 2012-05-16 16:45:00 来 源: 综合处

2012年5月16日,成都高新区召开媒体见面会,发布《成都市高新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十五条意见”),放宽了企业注册登记核准条件、企业集团组建登记条件等,为高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创新发展高端示范区”提供支持。省市20家主流媒体受邀参加了媒体见面会。

媒体见面会上,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副局长吕治军、孙秀蓬为媒体进行了详细 的政策解读,并就准入政策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一要放宽准入,大力促进高端产业入驻天府新区。“十五条意见”明确,将依托天府新区成都高新片区总体规划“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的定位,加速天府新区高端产业聚集发展进程,进一步放宽了“准入”,提出了多项鼓励措施。积极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天府新区高新片区设立企业总部的,允许其名称中含有“控股”、“总部”、“地区总部”等字样; 加快高端产业入驻天府新区进度,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无障碍落户”。

二要鼓励创新,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五条意见”明确,将促进天府新区高新片区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核准条件,创新经营范围核准方式,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或者“成都高新区”字样。鼓励企业以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支持企业投资主体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该类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可以不受货币出资不低于30%比例的限制等。

三要创新监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和民生服务能力。“十五条意见”明确,高新区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或从事文化个体经营,促进文化主体多元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品牌创新,指导文化创意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体防控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站,各社区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点。并明确要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将在年内选择1-2个社区,试行个体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并力争在2013年为高新区内已开通数字证书认证(CA认证)的企业提供全程网上年检。

成都市工商局局出台12项政策措施支持天府新区成都分区建设发展

作 者: 张文婷 日 期: 2012-05-18 16:53:37 来 源: 宣传教育与基层建设处

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举全市之力抓好“兴川一号工程”天府新区建设。为贯彻落实好省市党代会精神,日前成都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服务天府新区成都分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试行)》,围绕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引入商事登记理念,从放宽准入限制、支持企业升级、服务项目落地和支持社会管理创新等4个方面制定了12条创新性、支持性政策,以实现工商政策资源和天府新区发展优势的无缝对接,形成各类政策的叠加效应,吸引汽车、IT、文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支持“双核共兴”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一、放宽准入限制,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承接的区位优势

(一)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

【主要政策内容】

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字样与行政区划连用,体现天府新区的区位优势和方位特点。

【解读】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企业申请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字样,能够充分体现新区的空间区位优势和时代方位特点,具有一定的无形资产价值和潜在的广泛需求。为满足企业需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企业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四部分构成的规定,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行政区划和天府

新区连用,如“成都天府新区XX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天府新区

【主要政策内容】

以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设立公司的,其最高比例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

【解读】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放宽非专利技术等非货币资产的出资方式及其出资比例限制,提高天府新区对全球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非专利技术出资并不属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五种出资方式之一。为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业化进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内涵式发展,我局在政策层面上提出鼓励非专利技术出资。同时,鼓励以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出资组建公司,以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等非货币出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

(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

登记机关在核定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时,支持企业使用能反映和体现其所从事的产业(行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的新组织管理形式、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特点的行业习惯用语。

【解读】突出对天府新区产业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支持。

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相较于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滞后性,难以囊括实际生活中所有的行业,尤其无法满足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经营管理形式和经营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发展需求。该项政策明确提出了不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规定,根据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参照行业习惯用语,自编“登记字典”核定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支持企业升级,降低企业发展的行政成本

(一)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主要政策内容】

1、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可在明确出资人(合伙人)有关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按变更登记程序办理;

2、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有限公司的,可以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解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跨企业类型变更缺乏登记程序规定,企业只能先注销后新设,影响了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商誉、字号名称、债权债务,甚至一些政府许可的承继和过渡,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为此,我局进一步扩大转型变更登记的范围,允许个工商户转型变更登记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转型变更登记为合伙企业,为企业转型登记解除了后顾之忧。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由于企业对债务承担的责任形式不同,目前只能使用先注销后新设的方式。为此,工商部门可在不影响其它企业名称使用权的情况下,允许转型企业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制定此项政策目的就是重在支持天府新区的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趁势而上,尽快提档升级,加快发展。

(二)支持总部经济和企业集团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

1、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放宽至2000万元,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放宽至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数量可放宽至3家。

2、企业总部项目在办理登记时,可直接提交有效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免予提交房屋产权证复印件。

【解读】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5条的规定,组建企业集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即“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为吸引和支持总部经济落户天府新区,降低天府新区企业集团组建条件,该项政策既降低了企业集团的组建门槛,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又有利于其总部项目方便快捷和低成本落户园区发展。

(三)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

1、连锁经营企业可自主选择登记机关。

2、向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连锁经营企业及其直营门店登记的,可集中登记、集中年检。

【解读】按现有的登记管辖规定,只有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上,且住所在中心城区的企业才可自主选择登记机关。为支持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和连锁企业发展,我局一是允许连锁经营企业突破注册资本的限制,只要是住所(经营场所)在中心城区的连锁经营企业及其门店,既可选择到属地登记机关登记,也可选择到市工商局集体登记、集中年检;二是将政策效力扩大到了新津、龙泉、双流等地,其辖区内的连锁经营企业也可选择由市工商局集中登记、集中年检。

(四)支持高端产业品牌集群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

1、建立产业园区品牌工作站,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保护,开展出口型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培训指导;

2、在天府新区建立跨区域商标保护协作机制。

【解读】强化天府新区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突出打造高端产业品牌集群,大力支持大企业申报驰(著)名商标,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申报成都市著名商标的相关经济指标申报条件,以促进天府新区内的企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发展,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本土制造向自主创造转型,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三、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支持金融创新等现代服务业配套

(一)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主要政策内容】

1、重大产业项目,需要预先取得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开展相关筹建工作的,可申请企业法人筹建登记,登记机关在经营范围内加注“此照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核发经营期限不超过3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对申请经营范围中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的,登记机关在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后加注“项目筹建,不得从事生产经营”,待取得有关前置审批许可后,再依法核准其经营范围(项目)。

【解读】天府新区新设企业多涉及重大招商引资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普遍

较长。为方便企业及时取得主体资格,以企业自身名义尽快开展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在过去筹建登记政策的基础上,我局再次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破冰”,对现有的登记政策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目的是逐步建立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对分离的登记制度。

一是拓展了筹建登记的适用对象,即将“筹建登记”政策明确分类为企业法人筹建登记和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前者适用于仅从事前置许可项目生产经营的新设企业,其目的是为了方便重大项目在未办理前置许可证明的情况下,尽快取得企业法人资格,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并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的筹建工作;后者适用于已经设立的企业法人,在未办理前置许可证明的情况下申请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的筹建登记,其目的在于方便企业在从事一般经营项目的生产经营的同时,开展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的筹建;

二是对重大产业项目在筹建周期上予以了延长,从过去的1-2年延长到不超过3年;

三是将对企业经营资格的限制明确表述在执照中,能起到告知、警示第三人的目的,提醒保护交易安全,同时也方便企业监管,从而有效避免登记风险和监管风险。

(二)支持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私募股权投资人可自主选择公司制或合伙制设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无须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可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企业设立登记(股权投资企业投资领域仅限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名称和经营范围可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用语直接表述。

【解读】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创业投资,成熟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包括并购融资等形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现有金融渠道主要向大中型国有企业敞开。相比之下,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难以得到现有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促进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将有利于为天府新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配套服务和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而放宽并统一规范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的核定,明确可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字样直接表述,也有利于成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政策与国际接轨。

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

【主要政策内容】

1、支持创业促就业。在高新区管委会和辖区政府主导下实施工商登记改革。

2、改革内资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试行简易登记事项审核合一的登记制度。

3、对以自雇劳动为手段,开展创业活动,从事不涉及前置许可经营事项的自然人,可由街道、(乡)镇进行身份确认和经营登记并进行管理,同时将登记信息同步抄告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依据职能做好监管服务工作。

【解读】按照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尽可能下放到乡镇(街道)和村级便民服务机构”的精神,遵循“应简尽简、能优则优”原则,工商部门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试行简易登记事项审核合一登记制度,改“一审一核”制度为“审核合一”,实现了程序性提速和审核性提速的“两个提速”;二是从支持创业就业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出发,引入商事登记理念,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个体工商户登记

新制度,赋予以自雇劳动为手段,开展创业活动,从事不涉及前置许可经营事项的自然人的商事登记选择权,允许其自愿选择:或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或由街道(社区)、乡(镇)对其进行身份确认后,由街道(社区)、乡(镇)根据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自治的原则进行经营登记。街道(社区)、乡(镇)将相关信息同步抄告相关部门,以便工商等部门依据职责跟进管理和服务工作。

此举意味着,在政府的主导下,工商部门正在逐步建立对个体工商户的“审批与监管、监管与自律相统一”的登记制度。这将有效解放商事主体的内在活力,激发社会的创业激情,对活跃地方经济、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成都市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成都分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试行)全文

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服务天府新区成都分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天府新区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现就立足工商职能服务天府新区成都分区建设发展提出以下试行意见:

一、支持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放宽至2000万元,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放宽至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数量可放宽至3家;企业总部项目在办理登记时,可直接提交有效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免予提交房屋产权证复印件。

二、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在名称、经营范围等方面使用能反映和体现其所从事的产业(行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的新组织管理形式、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特点。登记机关不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可参照行业习惯用语核定。对分支机构从事不涉及前置审批许可经营项目的,允许分支机构经营范围超出企业法人主体经营范围。

三、支持高端产业品牌集群发展。建立产业园区品牌工作站,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保护,开展出口型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培训指导;建立品牌梯级培育机制,支持企业申报驰(著)名商标,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企业申报成都市著名商标的,适当放宽申报条

件;在天府新区建立跨区域商标保护协作机制,探索开展商标预警和法律服务,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设立公司的,其最高比例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以上述方式出资增加公司注册资本时,可不受货币出资比例不低于30%的限制;上述出资形式可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技术持有人在完成出资登记后,再按比例将股权转让给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五、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允许农村产权持有人以其所持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法律法规未禁止、可以用货币估价、可以依法转让且有相关政策支持的各类农村产权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拓展经营(业务)范围,从事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六、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以资产整合、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公司以合并、分立方式进行兼并重组的,公司可自主选择重组类型,其存续或新设的公司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数额以及股东出资比例,可由合并协议自行约定。涉及到的相关登记,可以同时提出申请,一并审核办理。

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符合企业设立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可在明确出资人(合伙人)有关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按变更登记程序办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之间,在不影响其它企业名称权的情况下,保

留企业原名称;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有限公司的,可以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八、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可自主选择登记机关。向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连锁经营企业及其直营门店登记的,可集中登记、集中年检。

九、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重大产业项目,需要预先取得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开展相关筹建工作的,可申请企业法人筹建登记,登记机关在经营范围内加注“此照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核发经营期限不超过3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申请经营范围中前置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的,登记机关在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后加注“项目筹建,不得从事生产经营”,待取得有关前置审批许可后,再依法核准其经营范围(项目)。

十、支持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人可自主选择公司制或合伙制设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无须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可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企业设立登记(股权投资企业投资领域仅限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名称和经营范围可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用语直接表述。

十一、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天府新区”字样与行政区划连用,体现天府新区的区位优势和方位特点。对新设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经营范围跨《国民经济行业目录》3个大类以上的,企业名称与已核准或已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不重名的,允许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所从事行业或

经营特点。

十二、支持创业促就业。在高新区管委会和辖区政府主导下实施工商登记改革。改革内资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试行简易登记事项审核合一的登记制度。对以自雇劳动为手段,开展创业活动,从事不涉及前置许可经营事项的自然人,可由街道、(乡)镇进行身份确认和经营登记并进行管理,同时将登记信息同步抄告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依据职能做好监管服务工作。

探索本意见仅适用于天府新区成都分区规划范围。本意见由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作业南沙新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

南沙新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南沙新区的定位

2011年8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在北京联合举行“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及研讨会,提出广州南沙新区的总体战略是,用40年左右时间,将广州南沙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在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化等方面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南沙新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本文将主要讨论南沙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指出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就是要学习借鉴港澳和国际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不断拓展与港澳社会管理合作的领域,积极引入港澳社会管理机构和人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形成法制完善、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高效社会管理体制。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的构建涵盖了创新社会治理结构、优化社区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保障三个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南沙新区的社区服务优化的进展以及不足。

3优化社区服务

3.1 建设现代化幸福社区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现代化幸福社区就是要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大力推进服务供给多元化。推进公共服务无偿与低偿方式相结合,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机构收支平衡的运营模式。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主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形成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及无障碍设施等,营造优质社区生活环境。建设国际高

端健康社区,健全社区卫生保障体系,充分满足社区中外居民的医疗保健需要。促进多元文化融合,鼓励社区内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等社区组织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3.1.1 幸福社区服务建设的成就。⑴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南沙区城乡社区服务逐步向均衡化、一体化、普惠化方向发展,初步构建起南沙区社区服务设施体系。95%的城镇社区已建立星光老年之家,100%的村(居)都建有文化阅览室,90%的村(居)都建有社区小广场、球场等体育休闲设施。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站、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信息网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全覆盖。全区先后建成用于镇(街)和村(居)两级的综合服务中心,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区、镇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用于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购买专业服务和奖励考核。以“一镇(街)一品牌”为目标,以各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按照“统一标准、有所侧重、特色发展”原则,开展社区服务品牌建设系列活动,初步建成东涌镇“新候鸟计划”、珠江街“家长导航”、南沙街 “农村医务社工”、龙穴街“幸福传递工程”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

⑵ 建设港澳社区服务合作平台。南沙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充分利用《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特殊政策,开展与香港、澳门社区管理服务跨境合作,推动社区管理服务与港澳的对接与融合,形成港澳特色鲜明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南沙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由香港、新加坡资深社工介入的合作、管理、督导、评估机制。南沙着眼于城乡居民需求迫切的社区服务,以“青少年、长者、残障人士、新广州人”四个群体为切入点,引进港澳社工机构,共同打造港澳合作创新项目示范点,计划三年完成孵化计划“实践示范与服务标准齐发”的目标。

⑶ 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建设。2011年南沙区获得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金奖,是我国目前获此殊荣的仅有的三个城区之一。近年来,南沙区荣获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个,“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5个,2012年荣获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2012年全区连续12个月“零发案村(居)”15个,“无毒社区”75个。

3.1.2 不足

南沙新区的社会服务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垃圾处理、体育设施的建设为例解读。

⑴垃圾处理。广州南沙区作为 2005 年新成立的区级政府,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

市生活垃圾问题也日益严重,南沙区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然在停留在单一的填埋阶段。

南沙区城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 350 吨,由于区内没有垃圾终处理设施,2012年以前,各镇(街)日产垃圾量全部经南沙水牛天临时垃圾转场中转后,运往广州市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2012 年开始,南沙区推行生活垃圾压缩外运模式,各镇(街)生活垃圾不再送到水牛头垃圾中转站进行中转站,全部运至港区、沙螺湾压缩站,压缩处理后运至白云区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据市城管委预计,广州市兴丰垃圾填埋场将于 2014 年底满容封场。届时,南沙区将面临着垃圾处理出路问题。因此,南沙区迫切需要科学的城市垃圾管理思路、措施。近两年来,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展了“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一场围绕“垃圾分类”为核心的垃圾分类收集行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力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但这一措施的效果还不明显。区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处理设施迫切需要极力推进建设。

⑵ 体育设施。社区体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南沙社区体育组织以业余性和自发性组织为主,缺乏政府的引导和参与,社区体育锻炼人群的职业、年龄、项目、性别、活动时间、运动强度有显著差别,场地器材比较单一,以室外水泥篮球场和健身路径为主,室内器材设施严重不足,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其他渠道非常有限,且缺乏监控。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质量等级不高,技术水平较低,指导项目有限,开展比较集中的体育项目有:广场舞、健身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游泳和骑自行车。社区之间体育发展不均衡严重。

3.2优化人口服务管理

科学编制人口规划,围绕产业发展调整人口结构,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在南沙新区定居生活。构建全覆盖的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探索建立人口评估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人口、产业变动相协调,居住人口规模和就业人口规模相协调。建立健全南沙新区港澳及外籍人士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善出入境、旅客通关、居留等服务措施,实现对户籍和非户籍居民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在南沙新区居住人员积极融入社区,保障在南沙新区居住的人员享受公共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⑴ 就业保障问题

由于存在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南沙新区仍有一些无形的、不成文的"先本地后外地“的做法。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就业权益差距主要体现在就业限制和就业歧视中。

从职业进入来看,目前南沙新区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等相对低端行业,本地劳动力则相对集中在金融业和管理技术岗位。南沙新区流动人口之所以主要分布在低技能岗位,主要在于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低,缺乏一定技能或者是在寻找工作时缺乏就业信息和求职途径。从劳动时间和强度来看,由于南沙新区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等相对低端行业,普遍劳动时间较长且劳动强度较大,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加班或从事粗重的工作来获得更多的收入。从工资待遇来看,流动人口工资普遍低于本地人口,同一岗位,企业招聘一名外地人的成本要比招聘一名本地人的成本低很多,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工次水平较低。从福利保障来看,许多流动人口的就业单位正规化不足,因此他们很可能未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统筹保险。即使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单位,其补贴福利、休假福利、退休福利、培训福利和设施福利等,与本地人口也存在一定落差。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重赔付轻预防等问题。

⑵社会保险问题

当前,虽然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依然突出,备受关注。养老保险方面,尽管国家制定了不少政策来推动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但存在参保率不高、覆盖面较窄、退保现象时有发生等普遍问题。制度上存在的障碍造成了参保率低,而流动性的特质对参保行为影响突出。医疗保险方面,南沙新区流动人口从事脏乱差的工作不在少数,导致疾病侵害和职业病风险性较大,相对而言,更需要医疗保险的保障。但是实际上,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总体水平较低。

⑶子女教育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仅是能不能上学还包括能不能上好学的问题,能不能到教育资源好的正规学校上学的问题。南沙新区流动人口子女普遍存在“入托入学难,限制多,学费、捐助费高,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困扰。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权利缺失。目前我国只实行9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只包括小学和初中,没有包括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国家在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方面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在流动人口子女中普遍缺乏。即使流动人口子女能在南沙新区接受高中教育,高考时也必须回原籍升学,不能参加广州统一高考。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对于在城市生活的流动人口子女来说,理论上他们在义务教育上与城市孩子应该同样享有平等的机会。但现实是南沙新区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仍只能进入民办学校,或者要交大笔的费用才

能进入本地的公办学校,而这往往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流动人口所难以承担的。

⑷住房保障问题

一方面,鉴于南沙新区流动人口在收入方面大部分处于中低水平,难以进入房地产市场购买商品住房;另一方面,从现有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来看,只有拥有本地户籍的中低收户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流动人口是被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政策排除在外的。因此,南沙新区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主要表现为较多集中居住在城中村或边缘地带,以出租屋、工棚和集体宿舍为主,居住条件简陋拥挤,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间的居住差异与隔离现象将不利于流动人口的本地融入。目前,南沙新区虽然已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但这仅仅是在政策层面上的覆盖,实现起来,则是困难重重。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社会责任意识差;有的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流动人口不属强制性缴存对象,用人单位没有强制性义务为流动人口缴存住房公积金。因此,相当部分流动人口享受不到住房公积金低息的优惠贷款。

⑸医疗服务问题

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问题不仅影响流动人口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影响南沙新区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医疗卫生服务是流动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民待遇项目。尽管近年来南沙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经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其中,但在流动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意识”三低和地方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情况仍不尽如人意。一是孕产妇保健服务不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就业方式非正规化、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难以享受到生育保险等待遇;二是儿童保健服务不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家庭收低和家庭保健意识薄弱等,其0~6周岁儿童保健服务时在质和量上都将受到限制;三是健康意识与教育不足。流动人口一般稍感不适或小病不会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而是往往会拖一段时间才治疗,另由于缺乏有效的获取健康手册等宣传资料和健康指导的途径,流动人口对相关的健康知识与服务认知不足;四是经费与医疗救助不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设施和经费投入等大多以本地人口数量为标准,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经费缺乏保障,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政策也难以覆盖至流动人口,因而流动人口普遍医疗服务获得水平和获得率均较低,多局限于疾病预防和计划免疫等几个服务项目。

⑹教育培训问题

当前,流动人口的学习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提高技术技能的职业技能类教育培训;二是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三是用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休闲类教育。南沙新区的流动人口大都以就业为目的,因此他们的社会活动多以寻求工作岗位为主,人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大多数都是以提高技术技能的职业技能类教育培训为主。目前,南沙新区针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的组织主体主要有四种:社区、政府机构、用人单位和专业培训机构。通常社区、政府机构和用人单位组织的教育培训是免费的。但由于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非正规社区,或者其用人单位培训意识薄弱等,他们很难获得相关教育培训的信息,即使有强烈的受训意愿,往往会因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或无法与工作时间协调而错失机会。

“社区”虽然是城市发展中的微观尺度,但是却关系着城市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城市的发展需要“人”的支持,也是为“人”服务。近些年,南沙新区实现了快速,但是仍面临着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兼顾发展的质量,仍是南沙新区面临的挑战。

下载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关于服务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全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