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作文:池鱼般思吟,亦动亦静(模版)
高二作文:池鱼般思吟,亦动亦静
高二作文:池鱼般思吟,亦动亦静
周翡木渎高级中学高二(8)班
动,不是战场上的硝烟四起;
静,不是人世间的百年孤寂;尘埃万物,亦动亦静,冥冥之中,各有其所属的灵魂。
而动与静,恍如瑶池里脱尘出世的并蒂莲,纠缠萦绕,盛放出夏日最华丽的文字祭。
属于自己的祭。
六月上,沉鱼初醒,莲角才露。
一直沉寂的池子仿佛这时才得到上天的眷顾,有了些许活力。
这么说,并不代表池子它喜欢动更胜于静。也许它更青睐静的淡定与闲适。然而,沉默良久,终需一些什么来打破这一池春水,刺激它潜游的灵魂。于是,生命开始潜滋暗长。
鱼儿,仿佛浅眠了半个世纪之久,又仿佛梨花乍开般一夜苏醒。一尾,两尾,摆弄着它们娇小而有力的鳍,轻巧地在水草间穿行,细数着流水浮藻的深情。
而那莲叶,好似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争着抢着只为告你明白什么叫“卷舒开合任天真”。有微透出半个脑儿的,有佯装成小牛角的,有仰着头却偏偏向着你侧过半张脸的,还有的干脆懒作一片浮萍,静静躺在水面上。
有风拂过,水面也禁不住荡起涟漪。莲叶们早捱不住风的挑逗,个个笑翻脸去,发出痴痴的笑。
静有静的矜持,动有动的生机,浑然天成的搭配,再现造物主的神奇力量。七月中,游鱼小戏水,芙蓉次第开。
夜,仿佛生来就是静的代表;而日,似乎就是动的游乐场。
夜里,本不甘寂寞的小鱼们也停止了不安的游弋,三三两两聚着头,围在菏叶边缘,轻轻的吐纳。而它们开合的小嘴,又似乎彼此倾诉着衷肠。
那莲,却愈加的安静,仿佛帷帐中沉睡的少女。偶尔有莲花绽放的声响,却是异常的缥缈。
晨曦,当东方刚出现第一抹亮光时,池中的鱼儿们便又开始了不安分的一天。未开的,刚开的,还有早些时便开了的荷花们也早从一夜的安睡中清醒,互相点头问好。
八月下,留得残荷听雨,鱼也逍遥。
将尽夏水,一场关于莲的筵席也将欢散。
莲,那个池中仙子,怕也早已闻到那消殆的气息,早早准备将自己万分妩媚尽现在一朝妖娆之中。哪怕真到了那个花零叶残枝秃的时候,莲也要保持着那个傲然挺立的身影,不屈。
莲,本不是孱弱的化身,单凭它的柔,便否定了它的刚,未免太残忍。它,应是刚柔并济。
这时候,再有一场雨,不消太大,只需掷水有声,便可算是唯美了。
鱼,算是莲最忠实的守护者。无论莲开,还是莲败,它也始终不理,不弃。它依然摇着尾巴,在落尽了花的池子里,轻轻游荡。尾鳍扫过,荡起小小的圈纹,不消片刻,便又消失在平静的湖水中。
一切又归于平静。
静与动,本是天地间互相依存的双生儿,时合时离,最终也将进入同一轮回。
后记:
年年花开,拉开一季的华美与绚丽;
年年花落,飘落一地的留连与依恋。
岁岁雁来,带来了一生的梦想与天堂;
岁岁雁去,逝去了一世的情怀与天真。
指导老师:金挺
第二篇:十大学星演讲稿:亦动亦静,学之境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王景浩,很荣幸作为“十大学星”候选人之一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亦动亦静,学之境也》。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将学习比作三大境界,即学前之展望,学中之努力,学后之收获。在我看来,这是学有所成之必须条件,而非学习境界,真正的学习境界,是一种心境:亦动亦境,学之境也。动乃青春年华之风采,充满了青年人积极向上的活力;静乃孜孜求学之态度,蕴含着求学者忘我沉静的气质,作为一名富有朝气的郧中学子,我们既不能“学而不思,用心浮躁”,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动静相宜,才是最好的心境。静是学之根本。如果把高中三年比作一场长跑,那么决定成败的就是是否持之以恒。如何持之以恒?光说是没有用的,唯有静思,沉下心投入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沉浸其中、乐在其中,久之便会持之以恒。仰观历届学霸、学神,最终在高考创造佳绩的,无一不是如此,他们身上都散发出一种令人安心的沉静,一种静的美感。我向往这种境界,并且践行着它。自习课时,我会沉下心钻入题中,仿佛置身于时空之外;周末时,我会独自持卷夜读,享受静学的滋味„„静心向学,让你的心扎根知识的土壤,点滴汲取,终成茁壮。动是学之纽带。静心学习,难免也会苦涩劳累,这是人之常情,适时的放松在此时,就会显露出它的力量。有人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显然,这太过激进,学习真有这么死板枯燥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博学多才者并非如此。体育课上我会尽情挥洒汗水;每周一歌我会放声高歌;平日课上老师对概念的趣味解读,我会开怀一笑„„适时的动并非是对静学的叛逆,而是让静绽放出更亮的光芒。学习之路并非一马平川,难免起起伏伏,但是只要把握了学习之境界,一定会让你一路上充满力量,向着光明,一无反顾。我希望用“学星”这一称号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在两年后的高考里,铸就辉煌,圆梦清华。希望大家为逐梦的我投上宝贵的一票。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彼此: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
——镇海中学2015级学生阅读日知录
“理性表达·科学表达”议论文训练——关于“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豪华婚礼大家谈”时评七篇
2015年11月21日
农历十月初 星期日
阴有小雨
〖老魏作文题第1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10月6日,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首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两天后演艺明星黄晓明于上海举行盛大婚礼,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半条市中心的延安中路,花了两亿元。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对此有网友通过对比发出疑问:难道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难道不会让人以为“中国梦”的实现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针对以上事件与网友的“发问”,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 题目自拟,理性表达,体裁为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
〖老魏解题〗
1.必须围绕“发问”,选择一问或两问,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立意参考角度:①黄晓明是娱乐圈的生态、屠呦呦是科学家的生态,他们都各有逻辑,各有游戏规则,不能简单地互相PK;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戏子不入流”的思想是陈旧的思想,各行各业都出精英,都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各自的贡献,只不过评价标准不同罢了;③在新媒体时代,吸引眼球可以理解,但也同样需要考虑公共责任和社会价值; ④“网友之友”,传达了一种不乏代表性的社会情绪:对明星奢侈婚礼的不满,对媒体娱乐化的不满,对科学家待遇过低的不满,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对社会趋向庸俗、虚荣、浮华的不满,这些不满和疑问,体现了部分公民对社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
2.必须理性表达,科学表达,以理服人,不感情用事。
3.必须运用例证、引证与对比论语,使文章论论语手法多样,内容充实,材料丰富。例证手法举例:①谁能就美国的好莱坞文化对美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谁能说韩国的影视剧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何以能套个“戏子”二字,对一个群体如此蔑视呢?②事实上,屠呦呦的关注度并不低,媒体的采访铺天盖地,来祝贺的同事、朋友在自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希望不要宣传,屠呦呦的先生也表示,屠呦呦太累了。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被媒体关注,很有可能是旁人的一厢情愿。
对比论证手法举例: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引用论证手法举例(引文加粗部分的文字):如论者所言,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确实存在“受单一价值观支配的道德专断思维”,喜欢摆出一副真理已握在手中的姿态,喜欢对事情发表带有一锤定音意味的观点,殊不知这一做法与民主法治精神相悖。实际上,民主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法治思维自不待言,其要义是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而民主思维的要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礼让和相互尊重,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与另一种自由意志之间的互不干预,就是“让我说话,也让你说话”“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有说话的自由,你也有说话的自由,我的自由不能侵犯您的自由。”从西方先哲直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保障言论自由,就在于言论自由可以拓展公共讨论,让每个普通公民知晓摆在前面的问题和各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便他们充分、自由地作出判断和选择。正因如此,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才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路长全
2015-10-11 搜狐网首发
前一阵子,媒体关注了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因参加黄晓明婚礼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做科研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地回答:“大明星!” 〖新闻链接〗
美媒关注黄晓明过亿婚礼 惊问:谁是Baby
新浪娱乐2015-10-29 黄晓明与Angelababy的“世纪婚礼”引起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惊问:“Who is Angelababy?(谁是Angelababy)”。
据台湾媒体报道,黄晓明10月8日与交往5年的Angelababy在上海举行盛大婚礼。据悉,整场婚礼的费用更高达人民币1.9亿元,这场被外界封为“世纪婚礼”的盛事,不仅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媒体近日也以“Who is Angelababy?(谁是Angelababy)”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来报道这场婚礼。
Angelababy与黄晓明的世纪婚礼奢侈程度惊人,以至于让美国时尚杂志VOGUE都为她写了一篇线上专栏,称该婚礼花费的金额超过当年金·卡戴珊与威斯特的惊世婚礼,甚至只比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皇室婚礼只少一点点而已。
〖黄晓明好搜百科介绍〗
黄晓明,1977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商人。2001年,凭借电视剧《大汉天子》而成名,其代表影视作品有 《神雕侠侣》、《新上海滩》、《叶问2》、《太平轮》等。2005年,参演《夜宴》进军大银幕。2011年,成立个人演艺公司“黄晓明工作室”,同时还投资生意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作为歌手,黄晓明已发行两张个人专辑。2013年,主演中国首部创业电影《中国合伙人》,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13年黄晓明担任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导师。2014年,担任综艺选秀节目《来吧!灰姑娘》的导师。2015年,主演民国爱情传奇剧《锦绣缘华丽冒险》。同年与杨幂领衔主演电影《何以笙箫默》。6月3日,成为首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和Angelababy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世纪婚礼”。2.怎么能拿黄晓明跟屠呦呦乱”PK”
毕诗成
2015年10月12日
《扬子晚报》
最近很多人在转发一篇题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的文章,认为“黄晓明挥金如土搞婚礼,屠呦呦的奖金却不够北京买个客厅”,这是“价值观问题”。
作为一种声音,个人虽不以为然,却并不想反驳。奈何做类似比较、得出类似感慨的文章很多,方才意识到,原来这种逻辑,在当下颇有一些市场,便不得不严肃对待它了。我的观点是:黄晓明、屠呦呦不是不可以被拿来对比着理解一些事情,但这种简单的比较,得出“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结论,是不科学、不严谨、不讲逻辑的,甚至这种煽情的PK本身,便是另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反倒应该被辨别、被警惕。
媒体没有报道屠呦呦女士的功德与贡献吗?有!至于报道数量的多与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试想如果媒体都以娱乐狗仔队的劲头去盯着屠呦呦,老太太能吃得消吗?
其次说贡献,屠呦呦有屠呦呦的贡献方式,黄晓明有黄晓明的贡献方式,孰轻孰重何必一定要量化个三六九等,更有甚者一定要非此即彼、有她无他呢?至于演艺圈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这个说法,谁能说美国的好莱坞对于美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谁能说韩国的影视剧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何以能套个“戏子”二字,对一个群体如此蔑视呢?至于“读书有用无用”,影响因素有很多,简单让黄晓明来背负,恐怕他也是扛不起。屠女士只是调侃了一句“诺贝尔奖金不够在北京买个客厅”,是说屠呦呦女士搞了一辈子科研生活很窘迫,家里连客厅都没有吗?非要通过钱多钱少来PK出“做科研不如演戏的”、“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不知道是否尊重了国内科研人员!
娱乐圈的社会功能,就是娱乐大众,应该允许公共空间有一些八卦精神,什么事情都往“高尚”“梦想”上扯,都拿“人类贡献”的大帽子去套,只会让社会空气更凝重,令人窒息。大家在围观屠呦呦和围观黄晓明的时候,本身就不在完全一样的维度上。
有些话不是不能说,有些情不是不能表,但大家都得学会理性表达、科学表达、有说服力地表达。黄晓明是娱乐圈的生态、屠呦呦是科学家的生态,他们都各有逻辑,各有游戏规则,不能简单地互相PK,煽情点火,以至于更加混淆了视听,输出一种更为消极的情绪。最好不用互抡棒子,横扫一通,把原有一些规则秩序搞乱了,甚至造成无名的阶层分裂——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3.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涂洪长、刘旸
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影星黄晓明那场高调奢华的婚礼备受非议。有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我们当然可以奉劝一些明星在私生活上注意社会观感,也可以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学术的科学家呼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是,即使媒体大可不必无限制炒作明星婚礼,让所有记者都弄明白青蒿素的来龙去脉也不现实。首先两者不矛盾,其次两者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PK,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但是,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屠大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放在市场上,论斤卖能卖多少钱?更进一步思考,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甚至不让网友围观“黄晓明们”的婚礼,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
(魏建宽选自2015-10-13《新华每日电讯》)
4.屠呦呦与黄晓明的收入差距源于人性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刘远举
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在当下中国,这注定会闹出一点批评来。
讨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收入,其实,最根本的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即他们的劳动的价值,与劳动在市场上的价格。
在现在的市场中,黄晓明做广告,演电影,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巨额收入,而大学里面的教授、科学家却要清苦得多。或许屠呦呦可以利用专利赚到钱,在这一点上,袁隆平能做到。但必须指出的是,他是应用科学方面的科学家,其工作成果直接与生产相关。如果是像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研究的都是玄之又玄、离普通人生活十万八千里的时间、黑洞,他们是不可能直接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的。
这是因为,人性是有缺陷的,人们愿意为歌星支付上千元的门票,但是,愿意直接为霍金研究直接捐赠的人却要少很多很多。人性是短视的、贪图眼前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人组成了市场,于是,人类有了有缺陷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大多数科学家注定没有歌星赚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市场的这种缺陷?
市场缺陷背后的问题是,劳动的价值是否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合理的标准?这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纠正这种有缺陷市场的努力一直存在。马克思想方设法给出一个标准,并给出了价值与价格关系的理论,并为价值进行所谓的理性定价,比如,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在这个理论下,工人生产产品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但资本家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这场争论的始作俑者。
在这个理论下,屠呦呦解决的是活着的问题,而黄晓明解决的是活着的人声色犬马的娱乐需求问题。自然,后者的劳动没有价值,应该更低价格,而前者的劳动更有价值,也应该更有价格,所以,屠呦呦的收入应该更高。
这个思路中国人是熟悉的,在这个思路中,一个发明了战斗机、发明了更高效率的核电站的工程师,甚至哪怕是一个老农,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当然应该比一个资本家收入高。这个思路变为具体的经济理念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努力规划好该生产多少双鞋,生产多少电视机,其实是计划经济细枝末节的表象,计划经济最本质的努力是:规划价值的价格。
不幸的是,中国人都知道这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中,整个劳动的价值都大大低于应有的价格,最终,经济濒临崩溃。渡过血海,方知回头是岸。从这个角度,对黄与屠收入差距不理解的最终来源,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而西方古典经济学则绕过了价值,直接用稀缺性来解释价格,信经济规律,认为个人需求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更具体来说,并不需要一个标准去评价黄晓明与屠呦呦的劳动,只需要看他们在市场中的价格即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言,这就足矣。
打个比方,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告诉我们,应该感恩很多人,比如在公司,我们要感谢老板,是他运用自己的企业家才能组织了一个公司,大家才能在里面上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为感恩而不要工资。
在这个思路下,黄晓明与屠呦呦劳动的价值就退到了幕后,变为一个纯抽象的道德意义..........上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购买电影票、演唱会去看明星的演出,然后,在茶后饭余、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以崇敬的语气提到屠呦呦,这是非常正常的,是市场的常态,也是人性的常态。
这种局面未必理想化,但却是由人性本身决定的一个最不坏的局面。
(魏建宽选自2014年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
5.“明星婚礼秀”可以少搞些
201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时评
近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半条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对此,不少市民有抱怨,舆论也提出了一些批评。
换个角度想,明星结婚仪式被追捧围观,其实反映了国人生活的丰富性,不仅物质生活有所提高,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元。一方面,明星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营销自我”;另一方面,一些受众出于个人爱好,加入到追星行列。倘若这些互动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不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负面冲击,那么对于像“明星婚礼秀”,也不必板着面孔指责之。
问题是,这个“倘若”只是假设,事实上并非如此。婚礼媒体造势,引来大量粉丝,造成长时间交通拥堵。对于这样的情况,婚礼主角是否估计到了?婚房就在婚礼场所对面,走路不过百来米,却用一串婚车从这边开到那边。这样的轰动效应,是不是一些明星所追求的呢? 明星结婚是个人的事,但是他们在“办个人的事”时,需要考虑对社会秩序和公众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结婚仪式。从打人、吸毒到嫖娼,一些明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私生活对社会、对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即便在某一件事上没有主观故意,但却折射出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共同病因。文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粉丝的追捧和效仿。虽然对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体现还是主要在道德层面。但作为公众人物,文艺明星的行为有放大作用,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形象不仅关乎个人,而且影响社会,所以更有义务在道德上做出表率,成为为社会指示道德正确方向的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时代,文艺明星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于明星本身的品格与修养,也与公众舆论息息相关。一些媒体热衷于追星捧星,甚至无聊到了派记者到马路上去盯睄女明星。如此次婚礼,也“吸引”了众多媒体到场,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有的还不惜用大幅版面、网页作介绍。媒体吸引眼球也可以理解,但是不是也同样需要考虑一下公共责任和社会价值? 一对新人结婚,值得祝贺。不过这声势浩大的“明星婚礼秀”,后来者却不妨少搞些。或许那样,倒能得到更多真心的祝福。
6.把黄晓明和屠呦呦一锅论,脑洞有多大?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
韩中锋
黄晓明结婚更像是一场商业化运作,追求的就是曝光率,而科研工作者往往为了工作而放弃曝光,将两人对比,只想说“我叶良辰不服”!
近日,有篇文章传播很广:《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的努力不敌一场秀》,讲媒体关于黄晓明和屠呦呦的报道。
该文章简单对比两件事情的关注度,然后连设四问:“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作者得出结论——“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作者的逻辑意在说明国人过度关注黄晓明而冷落屠呦呦,其中折射出国人对科学缺少尊重,国人应当反思等等。
一篇文章引来无数“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之类的骂声。从作者对两人的比较可以看出,将黄晓明结婚、甚至资助527位儿童的举动贬低为“一场秀”,似乎在写评论之前就已经奠定基调,无异于戴着一副有色眼镜。
但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的确,黄晓明结婚占据网络头条,网友都在谈论,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网友都很年轻,年轻人自然喜欢讨论年轻的话题。相反,身边很多四十多岁的师长级人物谈论屠呦呦者显然比黄晓明要多得多,至于后者,他们可能仅仅知道是一个明星,很帅。
事实上,屠呦呦的关注度并不低。媒体的采访铺天盖地,来祝贺的同事、朋友在自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希望不要宣传,屠呦呦的先生也表示,屠呦呦太累了。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被媒体关注,很有可能是旁人的一厢情愿。
另外一个原因,国人对屠呦呦所研究的领域不了解,不可能高谈阔论,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屠老的尊重,也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科学的尊重。但明星结婚这事则不同,这是多好的话题?背后还可以引申出各个家庭成员的终身大事,全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谈资。
再者,从性质上论,黄晓明结婚更像是一场商业化运作,追求的就是曝光率,而科研工作者往往为了工作放弃曝光,由此对比两件性质不同的事件并得出中国必输的结论,我只能说——“我叶良辰不服”!
(魏建宽选自2015年10月13日 《新京报》)7.拿不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都是公民权利
陈东升
2015年10月19日 《法制日报》
黄晓明结婚和屠呦呦获奖是近期热点新闻,因此衍生的一场网络论争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网友路长全将这两件事情拿来相比,认为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一场作秀。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反对,比如知名媒体评论员曹林就发文反驳,诘问“以黄晓明贬低屠呦呦是脑子进了多少水?”
对路长全的一些观点,我也不赞同。把屠呦呦与黄晓明拉在一起比社会知名度,比媒体关注度,比婚礼与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哪个更气派,比他俩的收入多少,比他们家的客厅大小,这种把收入多少、住房大小、受媒体关注程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公开论辩以正视听。如论者所言,“收入不是通吃一切的评判标准。”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贡献,大众明星有大众明星的作用,由于评判价值尺度不同,把这两者拉在一起,简单地比收入、比待遇、比影响、比贡献,确实很难比出个上下高低来。但路长全的观点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也传达了一种不乏代表性的社会情绪:对明星奢侈婚礼的不满,对媒体娱乐化的不满,对科学家待遇过低的不满,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对社会趋向庸俗、虚荣、浮华的不满。这些不满和疑问,体现了部分公民对社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也从不同侧面为公众的思考、判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维度。善于听取各种声音,特别是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既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走向民主法治的标志之一。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拿不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都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一规定,既是对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保障,也是对自由表达的个体利益的保护。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我们的理解是,只要符合宪法、法律规定,每个公民想说什么就可说什么,各种想法、意见和观点,都可以通过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种传播途径大声说出来,因为这是宪法赋予我们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也是宪法、法律所许可支持的。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认为不该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也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你比与不比,黄晓明屠呦呦都在那里。你比与不比,都是你的公民自由表达权利,与什么“脑子进了多少水”毫无关系。
如论者所言,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确实存在“受单一价值观支配的道德专断思维”,喜欢摆出一副真理已握在手中的姿态,喜欢对事情发表带有一锤定音意味的观点,殊不知这一做法与民主法治精神相悖。实际上,民主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法治思维自不待言,其要义是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而民主思维的要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礼让和相互尊重,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与另一种自由意志之间的互不干预,就是“让我说话,也让你说话”“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有说话的自由,你也有说话的自由,我的自由不能侵犯您的自由。”从西方先哲直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保障言论自由,就在于言论自由可以拓展公共讨论,让每个普通公民知晓摆在前面的问题和各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便他们充分、自由地作出判断和选择。正因如此,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才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