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国有企业改制与债务承担的问题(汪家乾)
论国有企业改制与债务承担的问题
汪家乾
上传时间:2006-10-27
实行改制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努力方向。这几年来企业改制工作正全面有序展开,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向正常化、规范化。随着企业改制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改制中遗漏的债务、逃废的债务如何处理? 因评估报告不实,购买者是否承担超出部分的债务?如何理顺新旧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如何确定债务承担主体资格?这些问题均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企业改制纠纷的案件再度成为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国有企业改制与债务承担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制的简要回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有企业改制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是债权模式阶段,就是“政府放权让利,企业扩权增收”。[i]从1978年到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旨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进行了两次利改税的配套改革,使企业既扩权又增收,对激励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但未改变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忽视市场规律作用的状态。第二是股东模式阶段,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1984年至1992年这期间理论界对两权分离十分推崇,企业界亦进行了积极探索,国家政策及法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引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规定条例》等,提出将国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对国营企业的承包、租赁进行了规范,界定了政府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同时进行了股份制企业试点改革。[ii]第三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阶段。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应体制的配套改革。党的十五大在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目标的同时,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模式和途径。国企股份制改造盛行,企业出售、企业兼并等成为改革的热点。
在国企改制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法律形式有所不同,现在进行的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阶段,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iii]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多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企业公司制改造。其二是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其三是企业分立。其四是债权转股。其五是企业出售。其六是企业兼并。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遗漏、逃债行为的表现方式
因改制的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缺乏公开透明度,改制工作缺乏机制制约等原因,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逃债、漏债现象,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转移优质资产,留下债务。利用企业分立,设立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等企业公司制改造等方法将优质资产转移至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破产企业。破产企业除了债务以外,无其它任何资产,宣告破产后,债权人也得不清偿。
2、利用产权交易,只转让权利,不转让义务,债务由破产企业承担。特别是对原企业的担保债务尚未得到全部落实的情况下被强行注销登记,新企业虽然接收了资产,但又不承担责任,使债权长期得不到偿还,债权实际被悬空,3、控股公司虚设公司逃避债务。控股公司设立子公司时,资本不实,或在设立子公司后抽逃资金,以子公司名义与第三人交易,而子公司并无财产,所有的收益及资产均在控股公司,以子公司破产来应付债权人。
4、公司将财产私分给股东,而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以少量的资产对债权人进行清偿。改制企业职工出资购买企业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是以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等与企业资产相抵消,这种做法表面上公平合理,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债务的方法,意使原企业财产责任灭失。
5、在企业改制重组中低估资产,特别是隐瞒、虚报、不报无形资产,评估中遗漏债务,减少企业的财产,损害债权人的权益。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的企业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原企业的陈年老帐在企业改制中未进行清理,对于到底是否有债权人不认真核实的情况,一味地将企业的债务抵顶,达到脱壳经营,以使改制企业轻装上阵,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6、在非政策性企业债权转股权中,因无须物殊的审批程序,是否将债权人的债权转为对债务人的股权,完全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实践中,债权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债权人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的时有发生,债务人采取欺诈的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债务人故意隐瞒企业资产,二是虚列企业资产,债务人不如实报告企业资产,给债权人造成假象,误导债权人作出错误的决定,骗取债权人与其签条、订债权转股权协议,损害是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债务承担的一般原则
在前面我们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中遗漏、逃债行为的种种表现,但是其核心问题是债务人借企业改制之机,采取种种手段来对付债权人,达到非法减轻或者免除债务人责任的目的。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有企业改制债务,如何确定这些债务的主体和承担,直接关系到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问题,笔者认为处理这些问题应当坚持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尊重当事人约定原则和债务随资产走的三大原则。
1、企业法人财产原则。根据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企业法人财产作为其从事经营活动和对外偿债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法人成立的构成要件,也是衡量企业法人有无财产责任能力的标准。企业法人应当以其所有的财产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企业法人财产原则的核心,也是企业法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企业法人存续期间,其财产不得随意支配、转移和抽逃。借企业改制逃债,是与企业法人财产原则相违背的。
2、尊重当事人约定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
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改制企业的债务承担,当事人有约定,并经债权人认可,且其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的,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理。在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基础上,当事人对债务承担可以自主约定,这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表现。同时,企业改制中,在双方当事人约定债务承担问题上,还存在着双方当事人意志之外的因素,也即客观存在着债权人的意志。当事人关于企业改制后债务承担的约定能否对债权人产生效力,并不取决于当事人自身,而是取决于债权人的认可。因为企业改制给企业资产带来的变化,必然牵涉到债权人利益。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权就企业改制合同当事人作出的债务承担的约定行使异议权,以阻止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发生。假如无视和剥夺债权人的知情权和异议权,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当事人关于债务承担的约定,不仅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还应当受到债权人意志的制约。当事人对企业改制后的债务承担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或者债权人不认可当事人有关债务承担约定的,按照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处理。[iv]
3、债务随资产走原则。1998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当前经济审判工作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话中谈到认真处理好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的承担问题时说:对于仅对被改制企业的财产进行了处理,而未处理企业债务的,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原则上应由改制变更后的企业在所接受财产的等值范围内承担企业改制前的民事责任。[v]2000年10月28日,李国光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到改制后原企业遗留或者遗留债务的承担问题时又强调:要坚持债务随企业资产转移的原则。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又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债务随企业资产转移的原则,确定承担债务的主体。[vi]这是企业法人财产原则派生出来的原则,也是处理国有企业改制债务承担问题应当坚持的原则。
四、国有企业改制债务的认定与承担
1、企业公司制改造中的债务问题。这里包括国有企业整体改造为公司、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国有企业整体改造为公司的,原企业的债务均由改造后的公司承担。国有企业改造为国有独资公司,其全部资产全部投放到国有独资公司,原国有企业的法人资格消灭,改制后的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是国有企业的延续。新设公司与原企业之间是一种承继关系,原企业的债权债务概括转移至改制后的公司中。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的,其债务承担一般按下列原则处理:一是尊重当事人的约定原则。对转移的债务,债权人认可的,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应认为有效。按约定由新公司承担。对债权人不认可的,由原企业承担,与新公司无关。二是债务随资产走的原则。原企业改制后,无能力清偿债务时,适用该原则。新公司应在其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债务人借企业公司制改造逃债,主要反映在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的形式当中。企业部分改造为公司,是在企业分立基础上进行的。当企业将其优质财产转移出去,留下企业债务时,就构成了企业财产与债务的分离。企业财产是企业对外债务的一般担保和物质基础,如果原企业因优质财产被转移,留下一身债务,而从根本上丧失企业法人的财产能力。这种恶意逃债行为与企业法人财产原则相悖。债权人以新设公司和原企业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主张债权的,新设公司应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企业财产不包含企业
债务,企业资产包含企业债务。优质资产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占居重要地位、起决定作用的财产。因此,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将新设公司与原企业列为共同被告承担连带责任。这与尊重当事人约定原则并不矛盾。因为企业改制给企业资产带来的变化,必然牵涉到债权人利益,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对企业改制合同当事人作出的债务承担约定行使异议权,以阻止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发生。
2、企业债权转股权的债务问题。我国并存着两种债权转股形式:一是国有企业政策性债权转股权,二是非政策性企业债权转股权。两种债权转股权形式虽然本质上并无不同,但国有企业政策性债权转股权作为国务院解决企业银行债务问题,而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采取一项特别措施,必须经过特殊审批程序,并在国务院统一的安排下进行。而非政策性企业债权转股权,则无须物殊的审批程序,是否将债权人的债权转为对债务人的股权,完全出于当事人的自愿。一旦债权人发现债权转股协议是债务人采取的欺诈手段骗签的,即可根据合同法的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行使撤销权,企业债权转股协议被撤销后,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企业债权转股权后,债权人对债务人原享有的债权即转为股权,债权人由此成为债务人的新股东,与债务人的利益梆在一起,当其它债权人向债务人行使债权时,作新股东的原债人与其它债权人并处于同一清偿顺序,无权阻止其它债权向债务人追偿。部分债权人进行债权转股权行为,不影响其他债权人主张债权。
3、企业出售中的债务问题。国有企业出售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股权整体转让,二是企业资产整体出售。由于企业股权转让属于权益性转让,不发生企业主体变更,对债权人行使债权没有什么影响。国有企业出售是指国有企业资产整体转让,属于企业产权转让性质,企业产权转让,引起企业资产所有权发生变化,应按以下方法处理:(1)企业出售后,买受人将所购的企业资产纳入本企业或者将所购企业变更为所属分支机构,将原企业法人予以注销的,因买受人承接了所购的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债权债务),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即构成企业资产的承继关系。根据企业法人财产原则,买受人应当承担所购企业的原有债务。被出售的企业的原有债务由买受人承担是企业出售后债务承担的一般原则。(2)企业出售后,买受人将所购企业资产作价入股与他人重新组建新公司,原企业法人予以注销的,是指买受人将所购的企业资产作为自身资产出资入股与他人组建的新公司的情况。因买受人是以所购企业净资产出资入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被出售企业的原有债务既然已被买受人吸纳,企业出售前债务应由买受人承担,买受人应当以其所有财产,包括在新组建的新公司中的股权承担民事责任。
4、企业兼并中的债务问题。“兼并”一词虽然近年来在有关学术论著及新闻报刊中频繁出现,但还不是标准的法律术语。企业兼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有偿合并,企业兼并形式多样,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即企业吸收合并、企业新设合并和企业收购等。企业吸收合并是指一企业整体被吸收纳入另一企业。被兼并企业的财产及债权债务概括性转移,由兼并方整体接收,被兼并企业法人资格丧失,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应当由兼并方承担。企业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企业通过相互兼并共同组建新的企业法人,原企业法人被注销,被兼并各方的债务应由新设合并后的企业法人承担。以收购方式实现对企业的控股,通常是指一个企业出资购买另一企业份额较多的股份,达到对该企业的控股地位,实现企业兼并。这种方式,出资购买他
人企业股权的一方成为被控企业的大股东,可是被控股企业法人资格并未消灭,仍具有财产责任能力,仍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被控股企业的债务应当由被控股企业自行承担。如果被控股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是由于控股企业抽逃资金逃避债务和行为所造成的,被控股企业的债务则应当由控股企业承担。
6、企业改制中内部职工工资、集资转股权中的债务问题。企业内部职工工资、集资转股,使得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但企业的资产总量不会减少。企业为了逃避债务,将职工工资、集资转为在新设企业中股权,然后用部分资产抵顶,投入到新企业去。这种情况原企业存有恶意,借企业改制,剥离资产,逃废债务。因此,新企业应对原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7、企业分立后原企业债务的承担处理。一是尊重当事人约定的原则。对原企业债务有约定,并且经过债权人认可的,依据当事人的约定处理。二是债务随资产走的原则。如果当事人之间对债务的承担没有约定、约定不明或虽有约定但债权人不同意的,由分立后的企业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分立企业之间会出现债务分担或追偿问题,对此应按照约定或分立时的资产比例进行分担。
8、企业股份制改造债务承担的问题。这种情况企业的法人实体资格没有消灭,企业法人的财产仍然继续原有状态,在相对性原则下不发生转移,原企业的债务均由改造后的股份制企业承担。如出现评估不实降低购买股权成本或漏债的,改制后的企业承担之后,其应向原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追偿的权利。在企业股份制实施改造前,在做出改造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至少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如债权人在三个月的公告期内,向企业申报了债权,债权人有权向改制后的企业主张权利,改制后的企业有权向原企业的资产管理人追偿。如未申报的,则其丧失对改制后企业的权利,其只能向原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出资人)主张权利。
参考文献
------------------
[i] 刘贵祥:《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9期.[ii] 刘股东:《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学思考》,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iii] 黄松有主编:《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2003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7页。
[iv] 叶小青:《<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2期.[v]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全集》(1995—1999),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vi]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0年第6期.
第二篇:论村级债务的现状与问题化解[最终版]
论村级债务的现状与问题化解
傅光明
内容提要: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债务问题仍然像是利剑一样悬挂在那里,成为债务风险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村级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分析了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化解村级债务的四条措施。要把村级债务化解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高度对认识和对待,纳入中央、省、县各级政府的视野,采取切实的措施和办法化解村级债务问题,控制和降低村级债务风险的发生。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债务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村级债务的现状如何,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化解,对此,我到位于大别山老区的麻城市进行调研。提出一些看法。
一、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
2003年,湖北村级债务总额达到200.85亿元,村平69.83万元;村级净负债40.84亿元,村平14.2万元。全省负债村达26768个,村组负债面达93.1%,其中资不抵债的村5283个,占18.4%。村级债务具有以下特点:负债面广、债务规模大、有息、高息债务多,高额利息成为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债务刚性强,债权落实难,债务化解难度大。债务逾期情况严重,逾期额占债务总额的75.58%。
麻城市有人口120万,715个村,村级债务达3。65亿元,除去债权1。52亿元,净债务2。13亿元,村均净负债务29。9万元,全市村级负债面达99%,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有70个。表1 麻城市村级债务结构表
金额(万元)比重(%)债权总计 15225 100 债权结构 农户欠款 11036 72.8 其中:(1)村提留尾欠 1550 10.2(2)村属企业欠款 2423 16 村外欠款 2711 11.2
债务总计 36503 100 债务主体结构 银行贷款本金 8326 22.9 利息 1082 3 信用社贷款本金 5415 14.9 利息 1642 4.5
个人借款本金 18889 51.7 利息 2149 5.9 其中:高息借款 9422 25.9 单位借款本金 1575 4.3
其他借款 2262 6.2 债务形成结构 借款垫缴税费 18796 51.5 兴办企业和农业基地负债 8776 24 普九建校负债 6269 17.2 欠教师工资 1219 3.3 其他负债 1443 4 净债务 21278
二、麻城市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级财务收不抵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收入来源;各村兴修公办企业、建学校等英开支逐年增多,导致大部分村级收入不敷出,财务出现经常性赤字。
二是结构调整增支。结构调整是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弱质产业,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市场条件的制约,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由于群众的认识不高,资金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阻力很大,工作难做,村里只好借钱买桑籽、桑苗,帮农户垫付,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以此来承担因市场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当村级集体经济脆弱的时候,这种损失只有靠借债消化。福田河镇大旗山村,是全镇树立的蚕茧生产样板村。据调查,1992—1995年,该村因发展桑园基地购桑苗、桑籽、蚕种,建滑,亏损8万元等共计负债30多万元。龟山乡新屋垸村因调整产业结构补贴,造成负债5万元(主要用于种子、种苗等补贴),占总债务的10%。
三是借贷垫付税费。税费改革前,一些村普遍存在农户欠交合理税费的现象。欠交时间少则1年,多则3~5年。欠交的原因:一是特困户、痴呆、智商差的农户,确实困难无钱上交。龟山乡新屋垸村“特困户”共15户,欠上交税费1.47万元,村组织只好借贷垫付。二是“钉子户”故意抗交、拒交,在农村负面作用大,影响其他的农户上交。为了按时完成财税任务,一些村只好向银行、信用社及民间借贷完成任务。顺河集镇彭家楼村1999年农户欠交税费3.5万元,欠账最多的3个农户3年内欠上交税费5000余元;顺河集镇周家嘴村实行责任制后农户历年累计欠交13.5万元,其中1999年农户欠交4.3万元。三是户口外迁和外出打工户,村、组干部收款找人难。有的农户将户口迁到城镇,有的迁到城郊条件好的农村,有的甚至把户口装在口袋里,人依然住在原地;有的农户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老小,或者整户外出。在重点剖析村了解到,户口迁出的,三河口镇童家河村有94人,金盘地村有71人;整户外出打工的,龟山乡新屋垸村有21户,张家畈镇屈家畈村有30户,三河口镇童家河村有37户。其他村也有类似情况。这些人员只是春节临近时才纷纷回家,春节过后,他们又天各一方,致使村、组干部收费无门。
四是达标升级负债。为了“普九”达标,许多村因新建教学楼而负债。如福田河镇林家垸村,1998年建教学楼总投资26.75万元,集资、补助、捐款共计19.4万元,收支相抵负债7.35万元;龟山乡新屋垸村村小学投资33万元,群众集资、社会捐款15万元,其余18万元由村借贷支付,占总债务的57%;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996年建教学楼总投资60万元,集资、补助、捐款30万元,收支相抵负债30万元。虽然2005年湖北省对全省“普九”债务进行清理核定,但村小学由于借债主体是村委会,故不予核定,村级债务有增无减。
五是兴办企业负债。办企业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但有的村将其作为惟一途径,不以市场为导向,不结合本地实际,不考虑自身实力(如资金、资源,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等必备条件),盲目上马不仅没有给集体增加经济来源,相反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本身脆弱的村级经济雪上加霜。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994年建螺钉厂,投资资金31.5万元,因市场变化和经营管理不善,两年亏损25万元,占总负债的10%。黄土岗镇刘家岩村1993年借款2万元办玉米苞叶编织厂,因资源问题,不到两年倒闭。该村1995年又借款40万元建砖厂,因当地黄泥含砂量过重、土质松散、粘合力不强,制出的红砖不能受压,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造成产品销售不畅,砖厂半开半停。该村因办企业负债45万元,占总负债的31.4%。顺河集镇林家山村1995年建一座石灰窑,投资4万元,当年建成投产,但是因石灰质量达不到要求,石灰无销路,自动倒闭,至1999年本息共计亏损6.85万元。盐田河镇调查的17个村,到1999年底因办企业负债达到106.5万元,占总债务的15.8%;张家畈镇因办企业负债的村20个,占总村数的40.8%。六是高息借贷负债。全市村级债务中约有70 9/6以上是有息借贷,需要支付利息,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债务恶性膨胀。有的利息支出超过借贷本金,有的负债数额大的村集体当年三项提留不足以支付利息。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 991—1998年,仅贷款利息一项支出达37.9万元。黄土岗镇刘家岩村从1990年借款7000元起,到1999年负债143.6万元为止,共支付利息57.65万元,占借款总额的48%。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政策和措施研究
在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的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村级债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风险性大。如何化解和防范村级债务风险,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对此笔者谈点看法:
一是要通过财政增收中拿出一部分、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拿出一部分,从发行债务中挤出一部分,出台优惠政策解决一部分;地方因地制宜消化一部分,用于村级债务的化解资金来源。逐步解决村级债务的问题。
二是各地方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分类处理,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用土方法解决村级债务。明晰债权、债务关系,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处理,逐步消化。
1、资债剥离。对因直接举借兴办企业或以村名义借款企业投资而形成的债务,应划转企业负责偿还,使“村债”变为企业债,对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采取拍卖、联营、保值、租赁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企业经营所得首先用于化债。
2、筹资化债。对村借债用于道路等其他公益性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债务,应在村内“一事一议”筹集中逐年偿还。对税费改革前开展多种达标升级活动形成的债务,应本着“谁主张、谁支援’’的原则,实行剥离挂账,争取主管部门和单位帮助化债。
3、分解化债。对农业灌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群众直接得益的生产项目所形成的债务,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解落实到农户,逐年偿主不.
4、清收化债。对因上交税费和拖欠村、组干部和民办教师工资所形成的债务,主要通过大力清收农户尾欠款偿还。
三是换据降息,停息还本,为村级化债创建良好政策氛围高利息的借款是产生新债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国家仿照支持国有企业化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做法,为村级化债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停息还本。对向金融部门的借款,可将借款利息先挂账,息不转本,优先偿还本金,以减少老债增长,仿照化解国有企业债务的办法,对利息进行豁免。2.换据降息。鉴于过去发生的民间高息借贷,手续不全、难以管理和控制这一现象,建议统一印制农村内部借款凭证,各村凡是向个人借款重新登记换据,把利率降到国家银行同期同档存款利率水平,制止债务因利息增加而导致恶性膨胀。对过去向银行、信用社发生的高息借贷,应坚决降息。3豁免补偿。对因普九达标所欠的农村债务,建议出台政策,酌情补偿;对因公益性事业建设向政府机构借贷形成的债务,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政策性豁免。4划转债务。将公债化为私债。将农户欠村和村向农民个人的借款进行划转,使公债转成民间欠款;把农户欠村和村欠信用社等单位的债权、债务划转,即把农户欠村直接划转成为农户欠信用社贷款,并由个人办理合法贷款手续。
四是招商引资,发展村级经济,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化解村级债务。
1、在县城集中创办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规划,兴办污水处理厂,解决后勤服务。每个乡镇招商引资项目,都集中到集聚区,取得的税收与乡镇分成。最多分成税收的乡镇达到200万元,最少的也有100万元。
2、撤并小村建设大新农村。由市县统一规划,将各个自然村规划建设100个大村,实行通路通水通讯通电一体化建设,可以大大节省耕地。
3、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村的种植和养殖业,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目标,促进农民尽快致富。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每个村办1至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化解债务,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实质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