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
[摘 要]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理念和要素以及建设途径探索,使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同时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企业价值观、经营观、企业信誉及企业制度、传统和企业精神等的总和。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良性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笔者从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探讨一些有益的做法,使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同时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
一、界定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而企业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为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虽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构建成社会集合体,其间要有共同目标、共同追求、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制度、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融合、约束导向、激励辐射等几方面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首先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其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信念追求和价值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宗旨,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企业道德和作风建设上,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1.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是视觉和行为上统一。两者统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企业发展中,统一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模式,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其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构模式。其一是物质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部分,它包括厂容厂貌,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审美观,也能反映出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其二是制度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层,主要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部分,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一些特殊制度,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在制订这些制度时,要切实符合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使其科学有效。其三是精神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使命、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包括企业管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方面。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也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
三、营建良性企业文化的几个关键
1.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而管理又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第一,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搞好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创新,修订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第四,提倡团队精神,当价值理念、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而在实际工作中,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寓教于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企业能量的聚合,取决于职工的政治素质,职工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紧扣经营任务和改革新举措的出台,搞好思想发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要找准驱动点,用活动吸引,竞赛激励,典型引路,启发职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形成人人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局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将不战而胜。
第二篇:浅谈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思索(5-15)
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
[摘要]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基层企业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使内外素质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其能从长远的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生产力的提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方 向 特 色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近几年,我们在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上下功夫,通过文艺演出,各种球类比赛,举办青工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不仅使各族干部职工提高了各项文化技能素质,也在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应。这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基本处于摸索前进。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负责全局物资供应,服务单位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领跑作用,然而,事实上,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单位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基层单位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部分干部职工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职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在行动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没有营造出企业文化氛围。
3、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基层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特色、缺乏本行业工作特色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由于企业文化的普遍缺失,导致职工素质有待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降低,专业人才流失。影响了综合竞争力和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敢问建设基层企业文化路在何方?
1、加强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一是要切实摆正位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年终考核评比兑现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单位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五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重要活动做出总体部署,等等。六是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有一个调研、分析、摸索、提高的过程。应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技术能手奉为职工楷模,以此培植职工价值观,先进人物不但应拥有崇高的荣誉,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尊敬,还应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要建立荣誉室,集中展示历年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图片。
2.宣传与传播企业文化。一是利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传播媒介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策划宣传攻势,将总体规划信息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不留死角。二是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以整理,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加工,重新传播执行。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如团体研讨,领导与群众对话等途径,扩大宣传和影响,重点开展认同感活动,团队活动,形象塑造活动。四是成立企业文化执行与协调组织机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并解决执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3.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培养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员工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一是有计划的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把企业的工作重点传达给员工,要注意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每个月都要召开生产会,生产会不能仅仅只是会议的传达。是否也可以先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二是通过员工自我发展计划实施员工自我管理。可以要求每个员工每年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简明扼要的阐述自己在一年中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需要,希望得到什么帮助。自我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员工实行自我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给每个员工的上级提出了要求,即如何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计划。三是通过合理化建议引导员工参与。每个员工应有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并作为管理部门主动了解意见和建议的基础。四是通过把同事当成朋友的方式促进协作。促进协作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工作后的聚餐,郊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精神。在日本的企业界,很多领导几乎每天都要和年轻的员工一起聊天,聚餐,直到深夜,已成为日本各公司的普遍做法。五是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协作。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实现:如以小单位为团队组织球赛,拔河,跑步等。
4.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一是要重视职工的满意度。满意的职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二是各单位要为职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当每一个职工跨入公司的大门时,他都会被告知: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而通过他的努力,在若干年后,他又会达到什么样的前景,这样,才能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三是要重视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方面,可分层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5、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一是鼓励不断学习。鼓励“终身学习”。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鼓励“全员学习”。学习不是某个人的事,每个人都要需要学习,基层员工直接面对最终用户,基层员工的素质代表着整个企业的素质,基层员工的形象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基层员工更需要学习。二是推行快乐工作。让组织成员在工作中鹈鹕到生命的意义。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能够实现快乐工作,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在实现个人的生命意义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只有这样的快乐,才能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企业努力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每个人都深感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员工能够快乐地,自愿地,竭尽所能地工作,让每个人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三是持续创新。企业的学习一定要转化为实际的创造力,只有形之于物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员工的创造能力,使这种能力和学习力,快乐工作完美结合,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有前途的企业。使创新成为主旋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如何突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一、加强战略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着力塑造基层单位的管理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二是要选择有效载体。诸如图书室、联谊会、表彰大会、演讲比赛、技能比武大会,等等,都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三是建设家园文化。总体构想是:建设为职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把基层建成职工的“职业家园”;四是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以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准确表达贴切本单位本岗位有个性的口号和形象标语,制定岗位座右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五是锻造有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应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岗位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培养五种精神: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开创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诚信、稳健、创新、效益的观念。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三篇: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
作者:陈慧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
[摘要]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作为未来若干年的工作重点难点来抓。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意义特别重大。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文成县农村的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提出四点看法。
[关键词]法制建设 完善机制 发挥优势 完善设施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48-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应该一起提高。邓小平同志说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是,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却不明显。主要表现于法制观念淡薄、封建迷信色彩浓厚、赌博之风盛行。这些现象一方面阻碍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人”本身的自由和精神层面的解放成为一纸空文。
笔者所处的文成县地处偏僻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物质生活比较艰苦,领导对文化建设事业不够重视,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一是文化设施落后,活动经费短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二是文化活动方式内容单调贫乏,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建设落后,导致广大农民普遍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价值观念落后、精神愚昧等现象。某些不健康的、腐朽的文化乘虚而入,钝化、愚弄群众。一些村庄迷信盛行,赌博成风,原本淳朴的村风民俗受到严重的侵染,影响了贫困地区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脱贫效果不甚理想,脱贫基础脆弱,很大的原因是受到文化落后因素的制约。
马克思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科学、进步的文化既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法制、道德、价值观念的指导,也为欠发达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作为未来若干年的工作重点难点来抓。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意义特别重大。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并对我县农村的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日常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行为,必须通过各种法律、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从而整个社会生活才会显得井然有序。可是,在文成的农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批人要么进城在政府机关、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要么外
出从事非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继续留在相对落后的当地生活的农民,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当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又很落后,使得对广大农民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增强法制观念显得非常困难。从而导致违法乱纪、蒙昧落后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为了加强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的后续教育真正落实到位,基础文化设施不可或缺。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黑板报、宣传窗、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如《环境保护法》《计划生育条例》《森林法》《土地法》《水法》等等。做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村村设立宣传窗。要有计划地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二)严历打击各种文化垃圾,杜绝不良文化现象的侵蚀。对网吧、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厅以及书店、影碟等经营场所要经常性地组织检查,一经发现问题,严格查处。
二、完善机制,加大管理力度
我县33个乡镇,30余万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二以上散居山区,到目前为止,还有个别乡未设文化站,已建立的基本上只配备1人,机构太小,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我县自1992年乡镇“撤并”后,文化员的管理由“条式”转“块式”,这样以来文化员几乎脱离了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和指导。同时,乡镇文化员普遍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他们成了乡镇、机关随意支配的如计划生育、征粮、征兵等工作的打杂人员,有的乡镇干脆另聘他用,任命为驻村干部,某片片长,办公室主任等。这样,文化员忙于应付其他事务,完全丧失了文化工作者应有的作用。各级党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文化意识,把文化建设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把文化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工作责任制,转变作风,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基层文化机构,完善文化管理机制,加大文化管理力度。
(一)推进体制改革。以“撤扩并”前的区为单位,成立片区中心文化站,实行站长负责制,负责整个片区内群众文化工作的上通下达、文化下乡、文艺调演、创作辅导等活动,把原来分散于各乡镇的文化员集中起来办公、管理,实行“兵团式”的作战,各取所长,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二)专职专用。乡镇党政领导要切实为基层文化建设着想,让文化员专门从事发展先进文化方面工作,把他们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文化工作中去,出色地完成文化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蓬勃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三)加强村级文化组织建设。村级文化工作往往成为村干部“便带”工作,没有专人负责,且文化工作业务性强,应确定业务、政治素质相对强的人员负责本村的文化工作,承担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架起乡村文化的桥梁。乡镇文化员要充分发挥村文化干部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自己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得力助手。
三、发挥当地优势,开拓文化资源
文成,地形分散,但同时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资源。发展当地文化,必须结合实际,发挥当地优势,开拓资源,走特色文化之路。
(一)名人文化。文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刘基就诞生于此,死后安葬于南田镇。在南田镇武阳村有他的故居、房舍、碑志等用物俱存。明天顺三年在南田镇华盖山建造的刘基庙保存完好,里面有明朝正德皇帝、清大学士刘权之,以及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苏渊雷、沙孟海等人书题的楹联匾额。该庙于2001年7月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文成还产生了林学家周桢,是我国出国攻读森林经理学的第一人,曾任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著名报人,今上海《新民晚报》创始人,新闻界泰斗赵超构,以及佛学家叶钧等人。此外,还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吴成七,爱国侨领胡志榜等。名人文化是文成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畲族文化。明末清初,不少畲族人从外县迁入文成境内,现已有近2万人,分布于全县各地。现有1个畲族镇、1个畲族乡,纯畲族行政村9个,自然村114个。畲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男女老少,人人善歌。生产劳动,闲暇休息,以歌为乐;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贺;社会交往,以歌代言;丧葬祭祀,以歌当哭;敬祀祖先,以歌代词。畲族人也善舞。其舞姿刚健奔放,节奏明快,格调风趣。尤其是畲族村寨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赛歌会,气氛热烈感人。畲族文化,成为文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山水文化。文成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尤以林、泉、瀑、峰、洞取胜。现有百丈际省级风景名胜区;石洋森林公园,总面积达57平方公里;铜岭山森林公园壶穴奇观,全国罕见;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巨大的人工湖,形成重大的新的景观。同时古庙、碑亭、文物古迹等,建成具有文成特色的山水文化。
(四)老区文化。文成是革命老区,是刘英战斗过的地方。早在三十年代,文成仁人志士建立了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许多革命古迹,如珊溪刘英纪念馆,岭后红军洞,下庄联欢田。此外,还有各种亭碑墓多处,成为老区人民敬仰纪念的文化。
(五)侨乡文化。文成是一个著名的侨乡,现侨居国外的,至今已有6万多人,仍有人不断出国定居。已经出国的华侨不断地回国旅游和创办企业,每年约有3500多人回乡旅游及创办企业。这种内外互相交流、沟通,使文成虽偏居山地一隅而并不闭塞,由此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侨乡文化。
四、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文化站是全民事业单位,活动经费极其有限。除了发给文化员每月财政拨款“人头费”外,办公活动、业务经费廖廖无几。由于国家对基层文化投入少,农村集体资金又短缺,造成基层文化
经费严重不足。全县33个乡镇,普遍存在一无站舍,二无设备,三无活动经费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文化活动举步艰难。
增加对农村文化的投入,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部门拨一点,文化产业收一点,社会各界助一点,村民群众交一点,千方百计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在这方面,西坑畲族镇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所在地西坑村,原来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原“西坑人民大会堂”现已成危房,由于经费困难至今未能修理,逢年过节看大戏,或重大的庆典活动只能由公益者出面捐款,发动村民临时搭建戏台,既费时又费力。近年来,西坑镇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千方百计向社会各界筹措资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增加活动经费。2001年,运用政府拨款、集体出资、单位捐资的方法,筹集资金5万元,建成水泥球场及露天舞台。社会集资6万元,建成电子信息馆,现有科技光盘1800多个,并配置了电脑、彩电、VCD等电子信息设备。借用财税所房屋,集资一万元添置书柜,购买科技类图书1500多册,供村民学习。向西坑在外各界人士筹资三十七万元,建成老人亭三座,在雕堡山还兴建了两座雕龙绘凤的风景亭,为西坑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逢节日庆典及各类竞赛,都采用各单位(尤其是高
一、高二电)集资和政府拨款的方法,筹集活动经费。这样,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西坑镇的文化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
五、稳定文化员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我县文化干部队伍结构欠优:全县共有文化人员编制53人,在编文化员46人,其中事业干部12人,招聘干部34人。其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上16人,占在编34.8%;30至45岁12名,只占在编26.1%;30岁以下18人,占在编39.1%。其学历结构为大专学历18人,占在编39.1%;中专文化28人,占在编60.9%。总体上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再加上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条件艰苦,文化站干部地位较低,待遇偏差。与乡镇政府其他干部相比,不少地方在生活福利待遇方面对待文化员不是一视同仁,文化员评职称困难,常常连差旅费也无法报销。有的文化员参加函授学习,学费也无处解决。因此,文化员不安心于现职工作,有的跳槽,有的下海,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各级党政部门要切实为基层文化工作着想,稳定文化人员队伍,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一)加强培训。建立培训机制,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方法,千方百计降低或减免培训费用。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经营和管理水平。鼓励文化人员参加学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山区培训班,加强对村级文化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保证基层人才的涌现,优化文艺专业人才,为蓬勃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高福利待遇。党政部门要切实关心文化人员的生活,千方百计提高文化人员的福利待遇,如奖金、劳保、医疗等,增加经费投入,保证文化事业的正常开支需要。
(三)建立激励制度。建章立制,奖优罚劣,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的文化员在评先、评职称、调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结合当地实际,开拓文化资源,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是加强我县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强广大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加快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群众文化(双月刊).第六期,2000年.[2]群众文化(双月刊).第二期,2001年.[3]群众文化(双月刊).第三期、第四期,2002年.[4]群众文化(双月刊).第一期,2003年.[5]文成县文化局.文成县农村文化工作调研汇报材料.2001年.[6]西坑镇府.西坑畲族镇“民俗风情畲族园”招商引资项目分析材料.2002年.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们的普遍认知。综观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的最为强大的力量。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等发展目标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涵盖了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传统、管理制度、企业形象以及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与自豪感等内容。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吸收和融合,便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将会产生巨大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增强企业活力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必然会衍生出企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全新的企业精神,而这种体系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并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奋发进取、风雨同舟的浓厚氛围,从而万众一心,投身于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另一重要功能在于改变人们所固有的只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行为意识,从而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潜意识地形成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企业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心企业利益的实现。事实证明,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发展就越快。
三、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增强了,必然会关心企业竞争的成败,“当家做主人”的愿望必然由此产生。因此,他们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作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来抓,就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成效,实现企业的长远、高效、快速和全面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可持续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企业文化同社会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它自己的生命过程。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际活动,扎根于企业,同企业生死攸关。优良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不断提炼、升华和总结才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扬弃过程,即企业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第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企业的道德建设。
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培育,建立共同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主要是抓人本文化一一人本素质的开发。这里,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以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等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精神素质是人的主导素质,起主导性作用,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是精神素质的核心灵魂。可见,道德建设其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内容,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道德是企业的规范文化,它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及其全部活动和工作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从伦理上调整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功能、机制、作用是从企业伦理关系的角度发挥出来的。它是法律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所不能替代的“灵魂法制”。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约束力,但它却具有法律所不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道德伦理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重新定义“德”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从这一层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是“以德治企”,—就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以德治人心,以德统人心,以德聚人心,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
化软约束”下的激励和创新机制,并以此为基本依托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更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创造更多的收益,求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文化也是经营者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起美国,人们就会想到通用、、迪斯尼乐园、微软等企业,而它们正是优秀企业家创造的。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丰田和松下,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而松下幸之助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松下品牌,这与丰田英
二、松下幸之助两位卓越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海尔,从巧年前一个亏损小厂发展到今天的无形资产排名国内第三,创造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海尔品牌,原因就在于有张瑞敏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正是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法,才带来了企业的发展。而当他在进行这种组织和创新的时候,在过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的信念、才能、素养,一旦被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时,形成了大众的意识,那么企业家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企业家的道德取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道德建设。2008 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 温家宝总理对中外媒体表示, 希望中国企业家要有道德, 希望每个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在市场经济种种诱惑面前, 企业家要冷静和自律,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主动承担道德责任。首先,真诚对待员工。只有真诚对待员工, 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一项对1 500 名美国经理的调查表明, 他们通过行为来判断诚实程度、直率程度以及原则性程度, 从而评价上司的可信赖程度。同样的调查表明, 忠诚是上司所有品质中最受员工钦佩的一种。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 如果高层领导拥有很高可信度的一套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 则员工在组织中更能够感到自豪, 更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另外, 企业员工道德是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基础。企业员工从事的工作涉及企业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 他们的道德风貌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遵纪守法, 敬业奉献, 恪守公德, 努力学习, 勇于创新。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组织员工学习企业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二是组织员工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三是组织企业文体活动增加员工的了解和友谊, 四是运用正反道德典型进行教育引导。
第二,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人为本。从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到晋升、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就要大力宣扬企业的文化精神,让应聘人员了解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更要采取多种方式,把企业文化宣传灌输给每位员工心中;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设计更要体现员工的价值,待遇要让员工有优越感和幸福感;要给员工的发展留有相当的空间,力求得到每位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对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能准确把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要反复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问题之外,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他的理想是什么等等。这样,员工就会觉得有了心灵的沟通,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少在现阶段,激励是满足的重要手段。及时鼓励和奖励都非常有效。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果员工感到上级的信任,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主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了解员工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对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例,以人为本,是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以海尔为例,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海尔的体现:
(1)“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和机制。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每个人有相同的竞争机会,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把静态变为动态,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能。
(2)“三心换一心”
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讲究“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热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 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 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
诚心
10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 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在海 尔,考核制度是公开的,人际关系是透明的。
知心
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充分发表意见,参与 企业的民主管理、监督。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 方可实施。员工参加领导干部的考评,每次考评干部,工人在评委中所占比例不 少于1/3.②各种形式的恳谈会制度。集团规定各事业部每月举行两次恳谈会,各公司、分厂和车间的恳谈会随时召开。员工与领导,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③‘自桥工程”。利用《海尔人》开辟“心桥工程”栏目,通过该栏目反映不愿 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1.目标上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谋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企业文化创新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
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出各阶段、各层次的细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2.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要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细化”建设,必须冲破思想的禁锢,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造性思维,实行思路的创新。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将思路创新的视角放在理念创新上,用鲜明的富有特色的经营理念来指导整个企业活动。
3.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章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引企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人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创新就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很难变成现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把他们愿景中的文化转化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它输入企业制度,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逐渐使企业员工
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为何要有这样的追求,以及如何追求。企业文化制度作为一种共同愿景,是发自内心的具有极强的内在冲动与外在感召力。企业的制度文化使员工懂得这种追求与系统的做事原则,是公司获得内在凝聚力和外在适应性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4.形象方面的创新。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造型”,着手于形象创新。突破原来重在视觉形象的狭隘眼界,使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升为企业整体和战略设计的新境界。在形象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企业外在形象与内
在价值的一致性,注意把握企业形象的表现形式和震撼力;要展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本企业中的闪光点,把形象的塑造融于经营实践和营销过程中。在塑造形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计和实践过程,也要重视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内部员工的广泛认同;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要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现代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的精神境界传达到社会中去,使员工产生组织归属感和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内在动力。塑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强化现代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要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当前的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更注重商品的环保性。因此企业要讲企业文化也渗透进“绿色”的概念,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 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 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总之, 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 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就要力争建立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和经营绩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曹俊芝.企业管理的新视角[J].经济师.2010年第十二期
魏文斌, 高伟江.中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 J].道德与文明, 2003(3):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