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一大至十七大简介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简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全国党员50余人,出席正式代表12人:李达、李汉俊、张国寿、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思铭、王烬美、陈公博、周佛海。还有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自己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23日在上海召开。全国有195名党员,出席二大有12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张太雷、施存统、王烬美、邓思铭、向警予、项英,毛泽东因没有找到会址而没有参加。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等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举行。全国党员数432人,出席代表30人。大会选举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为中央局委员。“国共合作”是三大的中心议题。
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22日在上海召开。全国党员数990余人,出席代表20人。大会主要是总结党领导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大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等9人为中央委员。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代表80人,代表全国党员57900多人。大会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但仍选举他继续担任党中央总书记。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万多名党员。选出中央委员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李立
三、张国焘等23人,向忠发为中央局主席。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召开。正式代表547人,代表121万党员,是我党历史上盛况空前的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大会规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的政治路线。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397名中央委员,73名候补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中共九大: 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多万党员。大会选出170名中央委员,109名候补中央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林彪为副主席。
中共十大: 1973年8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249 1
人,代表全国2800多万党员。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510名,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选出201名中央委员,华国锋为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大会宣告“文革”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根本任务。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总书记,邓小平为中顾委主任。大会提出了新时期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工、农、国防和科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正式代表1936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大会选出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总书记。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大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熔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总书记。十四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正式代表2048名,代表全国5800万党员。大会选举江泽民、李鹏、朱熔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总书记。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15日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2100多名,代表全国6600多万党员。大会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为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为总书记,江泽民为军委主席。大会主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正式2220名,代表全国7300多万党员。大会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为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为总书记、军委主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篇:中共一大至十八大的主旨
党的一大 时间:1921.7
意义: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党的二大 时间:1922.7
意义: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三大 时间:1923.6
意义: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党的四大 时间:1925.1
意义: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党的五大 时间:1927.4
意义: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党的六大 时间:1928.6
意义: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七大 时间:1945.4
意义: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党的八大 时间:1956.9
意义: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
意义:纠正了左倾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
党的十二大 时间:1982.9
意义: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党的十三大 时间:1987.10
意义: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四大 时间:1992.10
意义:提出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 时间:1997.9
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六大 时间:2002.11
意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2007.10
意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 时间:2012.11
意义: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篇:中共一大简介(范文模版)
中共一大简介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参加大会的有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为躲避搜查,大会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
现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47号,新天地附近。1952年9月会址复修,成立纪念馆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1886年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何叔衡(1876-1935),男,汉族,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共党员。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清末秀才。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30年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被撤销全部职务。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水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2月8日,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于纬八路刑场就义。2009年9月,邓恩铭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
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74年著有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1979年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
刘仁静(1902年―1987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字养初,又名亦宇、敬云。湖北应城人。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等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1966年至1978年被关押。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因车祸卒于1987年8月5日。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6月3日),汉族,广东南海人,原籍福建上杭,寄籍南海。1892年10月19日出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治人物。
他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尔后脱党而去,跻身国民党行列,以“左派”自诩,曾任国民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中央执委。后演变为反蒋的改组派的代表人物,但不久又与蒋合流,是蒋的座上客。最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中国的第二号大汉奸。探析陈公博一生变化多端的政治面貌和最终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命运,无不给世人以深刻的沉思和警示。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被陈公博写入他在美国读书的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论文中,在附录里被美国的中国史教授韦慕庭意外发现。
周佛海(1897-1948),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早年留学日本,是旅日代表。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脱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朝秦暮楚,的确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
周佛海于1946年11月被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死刑,1947年经蒋介石签署特赦,改判无期徒刑,1948年2月因心脏病死于狱中。
陈潭秋(1896年1月-1943年9月27),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武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永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中共一大被选为宣传主任。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曾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社会学大纲》、《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
1966年8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李达逝世。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又名晦生,别名鲍一德、包生,号栖梧。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与陈公博代表广州区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一起义后,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1950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研究员、参事。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2日病逝于北京。生前撰写了许多回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史料。1983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惠僧回忆录》。
第四篇:中共一至十七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上海 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决议,制订了党章,选出了党的领导机构。
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 上海 首次明确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 广州 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 上海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 武汉 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 苏联莫斯科近郊 系统地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 延安 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 北京 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北京 通过新党章,确定林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北京 批判林彪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 北京 批判四人帮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 北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 北京 明确我国处在并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即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 北京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 北京 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北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 北京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五篇:一大到十七大简介(范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
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
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国焘、李立
三、李维汉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五大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选举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69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
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应到大会的代表1510人,除刘伯承等8位同志因病因事请假未能出席预备会议外,实际出席会议代表1502名。代表全国党员3500多万。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01名委员和13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委员和13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7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2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69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3名委员和15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8名委员和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实到2237人。吴邦国主持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随后召开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