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继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A卷答案
2014继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A卷答案
一、单选
1-5.DDCCA 6-10BDCBC11-15 CADCD
二、多选
1-5ABCD ABD ABD ABCD ABC
6-10ABCD ABCD ABCD AB ABCD ABC
三、判断
1-5√×××√6-10√√√×√ 11-15×√××√
四、简答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些关键词,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又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既有精神层面的指导意义,又有落实在行动上的可行性,为引导民族地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和谐文化的首要内容。是和谐价值的取向,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使命、态度,而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善恶、美丑、利益等的权衡和取舍。价值观反映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 “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任何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是一个人在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和谐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在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既不损人,还能利己,互惠多赢,以和为贵,和谐共存的良好价值观,不断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五、论述
1.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全面准确、简洁凝炼的阐述,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读物。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读本》进一步具体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突出了“精神旗帜”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一样,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读本》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在逻辑上完整统一的“一整块钢板”。《读本》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其他三个方面的目标指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是其他三个方面的精神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问题,是其他三个方面内容的具体落实。
《读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和基本特征的阐述,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体现了理论的完备性和彻底性,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的头脑,使其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读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就精神支柱;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坚持持之以恒,在不断积累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读本》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读本》
深入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采取的思路、方法和举措。《读本》强调,要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要求,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读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人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最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读本》重视榜样示范在人们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党员干部要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读本》借鉴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养成论,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要在学习中升华、在内省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完善自我人格、升化人生境界联系起来,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每一个价值体系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的。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性,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目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增强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意识形态资源,从而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它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
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由传统文化的精华塑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改革的年代必须要有改革的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一个风貌。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荣辱观是不完全相同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及长期奋斗中形成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
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重要的基础。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
第三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心得体会
6月3日,组织召开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的会议。这次会议让我受益匪浅,会后我又进行了系列的学习及思考。下面就是我这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方法论更是为我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确保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会迷失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期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决定行动,共同的理想保证行动协调一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这样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是“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文化熏陶贯穿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这都是要在个人的心中强调一个国家的概念,强调为国负责、为国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公务员干部,人民警察,我们更是要将这样一种爱国情怀落到实处,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实绩。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可以说21世纪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世纪,我们只有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思想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强国富民的理想。
5、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境界的迫切性、重要性,对执政党和全体党员来说,是一种基本道德取向,只有坚持这种取向,才能走向道德理想境界;对全体公民的伦理生活来说,是一种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坚持这种追求,才能获取生活意义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它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让人明白在思想道德领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让正气得到弘扬,邪气无处藏身,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 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四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读本心得体会
(2011年9月1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败思想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几段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导向作用和深远意义。阐述精辟,它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仔细理解,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社会思潮来判别、分析,其内涵非常深刻,包含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爱党、爱国、爱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共同理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精髓,阐述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又符合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延就是每个爱国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境界和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大局观、民族观、国家观。其建设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有行为道德建设方面的,有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有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理想信念方面的等等。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项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它涉及多领域、多层面、多层次,需要全党、全社会、全民族携手,齐抓共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不能丢掉,必须费大力气,花真功夫,从正确的理论、舆论、思维、导向上去多管其下,紧抓不放,才能形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
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它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都同样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如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爱国情感和核心价值;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等历史时期,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势力、打击外来侵略者的爱国情感和核心价值;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为真理和自由而斗争的鲁迅精神;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抗大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 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实事求是的整风精神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愚公移山精神等丰富的原生态、鲜活的精神实质、博大的历史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蕴藏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和民族灵魂,也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在艰苦岁月,不畏艰辛,不怕困难、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核心价值;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也同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文明、富裕新中国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核心价值;在当今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经济转向、人们的思潮转变的关键时期,我认为: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全党全国人们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宣传弘扬延安精神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达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全过程,转 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败思想的影响。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和民族灵魂凝聚在一起,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动力。有了这个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动力,我们还愁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吗?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从思想上精神上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鲜明旗帜.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决不能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些重要论断,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统一意志,共同团结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们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是科学真理;是不能动摇的,因为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会消解的,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和道德操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树起一座精神灯塔,指引全国各族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更好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向导。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
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既肯定主流又正视支流,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的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与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人们增强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认同,同心同德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人们焕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们培育和谐文化,树立和谐理念,发扬和谐精神,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党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方位,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追求。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必须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国家,难以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不可能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文化,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的热情充分焕发,使中华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富有独特魅力,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今天,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同时,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有利于我们的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