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名人》课程开发方案
《学名人》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历程。
2、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基于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提高讲述历史名人的兴趣;
2、逐渐加深对历史名人及其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搜集、评述人物的学习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文精神;
2、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1秦始皇嬴政——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2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3汉武帝刘彻——鼎盛时代的伟大帝王
4魏武帝曹操——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
5蜀汉昭烈帝刘备——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
6隋炀帝杨广——毁誉参半的皇帝
7唐太宗李世民——盛世唐朝的创造者
8女皇武则天—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豪
10宋太祖赵匡胤——佑文抑武的仁义皇帝
11元太祖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
12明太祖朱元璋——从历史夹缝中钻出的英雄
13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缔造者
14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
15清太宗皇太极——在战争中成长
16清圣祖康熙——中华帝国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17清世宗雍正——康乾盛世的政治强人
18清高宗乾隆——一艘破烂不堪头等战舰的老船长
四、课程实施
(—)成立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管理
为了保证《学名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学校《学名人》课程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 刘德敬
副组长: 赵月德
组员: 刘源刘海洋 全体历史教师
(二)开设《学名人》课程
本课程在初一、二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每周0.5课,主要历史教师负责实施。通过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的成长历程的把握,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通过创作成果和反思继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人生品位。
(三)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系列教材、保证教学、学习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开展多种《学名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等。不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应注重学生对实践
活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在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对活动有周密的设计,但每一个活动都不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应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的不断生成,要让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火花才不断迸发。
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本课程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板报、手抄报展览、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2.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图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激励嘉奖,每学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素质教育《学名人》标兵奖,发给证书。
3.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第二篇: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历程。
2、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基于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提高讲述历史名人的兴趣;
2、逐渐加深对历史名人及其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搜集、评述人物的学习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文精神;
2、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1秦始皇嬴政——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2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3汉武帝刘彻——鼎盛时代的伟大帝王 4魏武帝曹操——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 5蜀汉昭烈帝刘备——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 6隋炀帝杨广——毁誉参半的皇帝 7唐太宗李世民——盛世唐朝的创造者 8女皇武则天—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豪
10宋太祖赵匡胤——佑文抑武的仁义皇帝 11元太祖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 12明太祖朱元璋——从历史夹缝中钻出的英雄 13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缔造者 14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 15清太宗皇太极——在战争中成长
16清圣祖康熙——中华帝国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17清世宗雍正——康乾盛世的政治强人
18清高宗乾隆——一艘破烂不堪头等战舰的老船长
四、课程实施
(—)成立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管理
为了保证《走进名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学校《走进名人》课程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王喜泳
副组长:刁丽梅
组员:全体语文历史教师
(二)开设《走进名人》课程
本课程在初一、二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0.5课,主要语文历史教师负责实施。通过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的成长历程的把握,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通过创作成果和反思继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人生品位。
(三)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系列教材、保证教学、学习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开展多种《走进名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不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应注重学生对实践
活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在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对活动有周密的设计,但每一个活动都不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应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的不断生成,要让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火花才不断迸发。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本课程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板报、手抄报展览、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2.对学生的评价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图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激励嘉奖,每学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素质教育《走进名人》标兵奖,发给证书。3.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石良中学
第三篇:课程开发方案
【课程开发方案 】
课程名称:阅读
课程类型:阅读拓展
授课教师:各语文教师
授课对象:我校各年级段学生 大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大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大语文”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的今天,课本不是教本,与此相对应的“大阅读”即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疑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周边农村,由于家庭的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动机,综合考虑把大阅读作为本校校本课程,这是我校开发《大阅读》校本课程的背景。
二、大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让学生从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通过广泛阅读,提高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培养健康情感、健全人格及良好的语感,从本学期初我校开设“大阅读”课程,这是在国家语文课 1
程外增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的一种语文校本课程。它有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大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通过开展本课程,达到以下目标:
1、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大阅读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大阅读课程的开发方式主要采用选用,就是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中选择适合阅读的内容。
(一)、本课程为了让学生能系统的读一些好书,各年级教师在一起商讨制定出年级和班级的阅读计划,这其中包括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和每月年级阅读活动设计。必读书目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学年段语文教学要求而指定的书目,多半为名家名篇,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民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推荐书目是
2依据当前读书热潮以及学生的兴趣而定的书目,如《哈利伯特》系列、《谁动了我的奶酪》、《语文报》、《中国少年报》等;为了落实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老师们围绕课文选择了一篇篇课外阅读读物推荐并组织学生阅读,如二年级学完《识字学词学句3》认识8种树木后,老师又选择了《木棉树的种子》、《迎客松》、《圣诞树的来历》等读物组织学生阅读。学生还可以从本校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书来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已的零花钱多买一些有益的书,做为学生阅读所需要书的来源。
(二)、课程形式上,主要是文本阅读。该校本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加大阅读量实现课程目的,教师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学生阅读以及其它环节的组织上一定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愿望,同时,大阅校本课程也不能是一般意义上泛泛的课外阅读。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课内适时引导向课外延伸,从而形成了“课内得法,课外拓展,精读略读并重”的大阅读操作模式。为保证学生阅读课的有效性,从组课形式上,即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还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通过共同欣赏一些精选的文章有目的的实现课程目的。
(三)、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校的大阅读课以每周五节课为一个教学周期,其中学生自读课3节,精品赏析课1节,反思总结课1节。
1、自由选读课——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根据我校的阅读计划进行自由阅读,着重在
3于加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在内容上,学生可自由选择,可以从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中选择书籍来阅读,也可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或文章,在上课形式上,教师除组织学生自读外,还可引入读书方法介绍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的知识。
2、精品赏析课——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教师每周都要精选1或2篇相关文章利用精品赏析课和学生共同欣赏。此课不同与一般的语文课,上课的目的不是非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欣赏,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去自主的去获得文章带来的精类词句和文化内涵。
3、反思总结课——在阅读的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回味、反思和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反思总结课就是利用每大周的最后一节课,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总结,将自己所读的书、文章的题目、内容或是好的词句、段落亦或是通过读书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读书方法亦或是自己基于读书而产生的所思所想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积累下来。这个过程同样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反思总结课不是写作课,教师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氛围,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反思和积累的好习惯。
五、大阅读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一)大阅读晋级
记录阅读书籍量,根据阅读书籍和背诵诗文的数量及质量,可以颁发一个书虫,三个书虫可以换一个书童,三个书童换一个书迷,三个书迷可以换一个读书小硕士,直到小博士。小博士在升旗的时候由校
4长在国旗下亲自颁发证书。这些卡片设计得精美别致,孩子们爱不释手。
(二)每月至少一篇读书笔记,进行交流,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三)定期抽查
学校将学生阅读情况列为语文教学的考查范围,每学期抽查一次,学期末考核一下。
六、大阅读校本课程实施的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加强管理校本课程各项工作。
(二)设施与物质保障:
充实的图书室,开放的阅读空间,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上提供尽可能的物质保障,确保其顺利开发。
(三)时间保障:
1.课堂教学时间,每周5节课。
2.每天早晨30分钟晨读课,学生可自由支配。
3.课外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珍惜阅读时间,抓紧课外每分每秒来阅读。5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开发内容与设想
依据神童山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认识学校、各景区、家乡特产、奇石、清泉、家乡名人来构成本课程。围绕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确定了让学生学习家乡、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学会从现实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对周围食物探索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校本课程《走进神童山》每周安排2课时。安排年轻教师教授此课程,定期对该课程培训、研讨。在评价上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提升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发此课程已有三年,会继续潜心研讨加以完善。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台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科技读书、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我们结合阅读、演讲、办手抄报、诗朗诵、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长。充分开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原有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提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学区应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我学区的办学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学区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学区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经学区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一)珍爱生命,学会锻炼,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二)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分为五大类。
1.社会教育类:升旗仪式,校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文明安全教育。
2.科技活动类:计算机、实验、发明、航模、车模、船模、考察、制作、天文、气象观察、动植物养殖。
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对教材二度开发并努力形成体系。开发课程,还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师生使用的课本中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训练点,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开发的余地特别大,这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新教材实施少走弯路,为了教师在使用讲义时方法手段上向新教材过渡,学校应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二度开发教材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开发材料,为更多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先行参考。
校本教材作为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在地区不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出现了课程上许多的空白点,比如学生的行为能力、习惯的指导培养,对安全自护与自救等意识的养成等,都需要系统的读本对学生做规范的教育。读本的开发既要满足教育的需要,也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通俗易懂避免说教,又要便于操作避免僵化。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成纲要,再统一筛选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