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饶县突出党“荐、育、聚”人才功效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模版]
上饶县突出党“荐、育、聚”人才功效深入推进
非公企业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上饶县围绕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目标,以党员队伍带动人才队伍发展,深入实施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工程,增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构筑党荐人才“优化平台”,实施党员分类培训推优选任。一是畅通企业党员推荐使用渠道。依托双重沟通机制,即企业党组织与人保局的联系协调机制和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业主的双向互动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参与企业人才规划的制定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考察推荐,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党员的推荐、把关作用。每年从当选的“优秀职工”、“先进生产者”、“技术尖兵”中遴选一部分优秀党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出现空缺时向企业决策层优先推荐任用。二是加强企业党员分类教育培训。按照“管理层党员加强管理知识培训、技术骨干党员加强专业培训、一线职工党员加强技能培训”的要求,分层次抓好企业党员培训工作。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通过“压担子”、“给位子”和“竖牌子”等方式,大胆把优秀企业党员推到各类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领军人”位置,使各类优秀企业党员在日常工作岗位上更加自觉加强培训、钻研业务,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
二、推动党育人才“梯次升级”,开渠扩源加速后备力量形成。一是多措并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企业名师带徒等活动,将青年人才放在一线岗位挑大梁、受锻炼,促进优秀技能的传承发展;邀请“企业讲师团”以分片授课或专题讲课等形式,进企业开展“菜单式”授课;各类企业还建立了诸如“职工大课堂”等定期培训机制,加快培养一支符合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企业后备人才队伍。二是办班立学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方法和培养机制,成立青年干部培训班。根据每个学员特长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快速强化实习,邀请专业老师、优秀实践工作者进行强化培训、轮岗锻炼、考核监督。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到重要岗位担任中层干部。通过这种梯队式培养模式,既培养了一批过硬的经营管理骨干和青年后备干部,又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使青年党员和职工快速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三、实现党聚人才“虹吸效应”,发挥优势吸收人才用好人才。一是建立企业人才优先发展机制。坚持强党和兴企相结合,把各类企业人才及时发展到党的队伍中来。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一线和关键岗位的优秀员工和经营管理骨干上,对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归库建档,并加强动态管理和思想引导,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思想引导、行为示范,促使优秀人员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开展企业人才人心凝聚工程。引导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管人才要求,发挥熟悉干部人才政策、熟悉企业情况、熟悉企业员工等方面的优势,协助企业决策层积极引进和用好人才,推行“人才拴心”战略,落实人才政策,解决后顾之忧,结合企业实际出台各项奖励措施,注重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真正地营造一个“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党员人才队伍,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篇: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抓好非公人才工作,解放思想是前提,健全机构是基础。我们在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上实现了三转变:即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共同之事,变无所为为大有可为,变一般号召为真抓实干,并积极采取措施,形成抓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非公企业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情况。
2、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局机关设立抓非公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各辖属非公企业也分别建立了人力资源部,设有专职联络员,确保人才工作整体联动,有序运转。
二、优化发展环境,激励非公人才大胆创业
1、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协调平等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支持、服务措施,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发展壮大,为非公企业人才勇创大业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2、完善发展政策。生活待遇方面。规定对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到非公企业工作满五年的,企业为其解决各种保险。制订非公企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优秀企业家和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推荐参选各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使非公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3、引导发挥作用。实施人才关爱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约谈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制度,以民主恳谈会、中秋茶话会、迎春座谈会等为载体,构筑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对话沟通的平台,及时听取人才对各项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三、盯住关键环节,力求人才工作新突破
1、牢筑“人才基础工程”。为全面掌握辖属非公人才的基本状况,增强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及近期需求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下发了各类非公人才摸底统计表,建立了非公企业优秀人才信息库,摸清了全区非公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和周密部署,打牢人才工作基础。
2、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一是指导企业主动出击引才,采取高薪聘请、技术入股等方式到全国各地招募人才。二是政府企业协同引才,利用每年的经贸洽谈会、各类高层次的研讨会,让企业和专家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为企业加脑,为政府助力。同时,多方鼓励机关及事业单位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二线”干部到非公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为非公企业发展补充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3、实施“企业家龙头工程”。一是强化企业家人才工作主体意识。教育、引导,促使企业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和关注人才工作,不断增强做好企业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切实发挥企业家的“龙头”作用。二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了统一的企业家培训计划,对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家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能带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以非公党建促进企业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发展非公企业党员,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先后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三十佳”(十佳促进企业发展先进党组织、十佳爱岗敬业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支持党建工作优秀企业家)、“四争当”(争当生产标兵、技术能手、推销能手、管理行家)创建活动、以及“三培养两推荐”主题活动,即把非公企业优秀人才、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推荐为班组长,把党员中层管理骨干推荐为管理决策人员,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使非公企业党员总数达到1014余人。五年来,128人被提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124名企业管理人才被发展为党员,55名企业优秀人才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
第三篇: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
关于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
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夯实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基础,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增强非公企业人才创新活力,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战略意义。非公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非公企业人才是我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科学发展、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能力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聚英才、促转型、强企业”为目标,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推进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3、基本原则。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作为,增强企业家的人才意识,重视人才、关爱人才,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必须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服务指导,切实提高党委政府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能力。必须发挥市场基础作用,推进人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
二、大力培养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紧缺急需人才
4、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素质培训,市、县、乡分层轮训全市规模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台讲学,不断提高企业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大力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努力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继承与发展能力。积极培育和壮大职业经理人队
伍,加快推进企业家职业化进程。充分发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台州商人研究会和企业家沙龙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提升。
5、深入实施万名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整合,1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紧贴台州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制定非公企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和培养规划,大力实施万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万名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发企业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培养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中级专业技术人才9000名以上;高级技师 200 名以上、技师 3000 名以上、高级工
7000名以上,逐步缓解我市企业中高级人才紧缺状况。
6、深入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训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术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大力推进民营培训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营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的管理,引导和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并确保70%用于一线产业工人培训。引导企业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职工培训体系。
7、深入实施引才引智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行之有效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国内外创新型人才来台从事管理、经营、科研、技术合作等专业工作,鼓励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转型升级的急需、紧缺人才。探索赴外人才招聘新方式,每年根据企业需求分行业组团赴外举办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部分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服务点,为企业引才开辟便捷通道。
三、积极优化非公企业人才服务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新环境
8、加快推进职称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工程系列各专业初、中级技术人才评价办法,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允许不受学历、年限等条件限制,破格晋升评定。鼓励支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高级经济师等职称资格的申报。加大对技能人才考评办法的探索和研究,推行企业考评与政府认定相结合的鉴定办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掌握高超技能、在岗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允许不受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等条件限制,破格或越级参加高级工、高级技师考评。
9、加快推进人才廉租公寓建设。鼓励各地按照“廉租周转、分类解决”的原则,以“零盈利”或“微盈利”的开发运营模式,依托国资公司开发、企业联合出资开发或引进开发商开发等形式,在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区或城郊重点分期建设一批人才廉租公寓,逐步解决各类人才的住宿问题。
10、加快建立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就学解决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企业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设立职工子女教育基金、建立定点联系学校等方式妥善安排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鼓励和支持学校在政策允许条件下,采取“一企一议”、“一人一议”的方式,适当照顾企业优秀引进人才子女入学。
11、加快推进激励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和试行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大力推行各类人才参与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好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工作,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人才生活和劳动保障机制。健全优秀人才的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业主动性。
四、加快创建非公企业人才服务转型升级发挥作用的平台
1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市县联动、分级确定、扶持和培育一批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人才集聚、推进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市本级利用 5 年左右时间,在全市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中打造培育 50 家以上市级非公企业创新团队。各地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中打造培育一批县级创新团队。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和帮助有条件企业积极申报,加大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力争 5 年内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60个以上,快速集聚和培养一批台州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13、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学科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推进本地高校与企业加强人才开发、科技研发等产学研合作;按照台州主导产业实际,向国内外大院名校柔性聘用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组成院校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为企业加强与外地高校产学研合作等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继续以校企合作活动
为载体,探索符合企业实际、体现台州特色、具有综合效能的引才、育才新路子,使校企合作活动成为企业引才、育才的主渠道和主平台。
14、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所属人才市场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公益性人才服务机构。制定出台人才市场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人才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推进非公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为非公企业人才提供信息咨询、档案挂靠等人事公共服务。加强台州人才网络学习城建设,拓展使用功能,为非公企业各类人才开展交流、联谊、培训等活动提供网络平台和专业化服务。建立台州市企业人才经理协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联谊会、博士联谊会、台州商人研究会等作用,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人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五、努力形成为转型升级服务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合力
15、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增强考核工作实效。加强对乡、镇、街道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确保机构、人员、经费等落实到位,切实发挥乡、镇、街道人才工作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提高人才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企业开发人才资源的能力。
16、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各级财政要着力保障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各项政策落实、重大引才活动、重点培养工程和重要载体建设的资金投入。市、县(市、区)两级要逐步增加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保证人才工作经费重点向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智力开发的投入,逐步形成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人才投资回报机制。
17、加强基础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在转型升级中树立一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人才预测预警制度,定期编发人才供需信息,发布紧缺人才目录。推进非公企业人才信息库建设,建成涵盖各领域、分级分类管理的人才信息库。加大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适合非公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