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工业强区提供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八条意见
为工业强区提供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八条意见
关于为工业强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八条意见
为更好地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政法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现结合东区实际,区委政法委提出八条意见,以为工业强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请政法及相关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实际,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实效。
一、进一步创新执法观念。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强化依法管理职能,又要坚决纠正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惩罚轻教育的错误倾向,要正确区分违法与违纪、违规的界限,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渎职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防止把代表改革方向的新生事物作为查办对象,防止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简单视为犯罪,摆正位置、把握分寸,尊重、服务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强政法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各政法部门要在区经济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企业开展执法调研,了解区属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认真倾听企业呼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法律、治安方面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区经济部门要及时把企业对政法部门的要求反馈给政法部门,做好政法部门和企业协调沟通的联系人,增强服务企业的合力。
三、慎重准确地办理涉及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对涉及企业经济犯罪案件,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刑事法律,又要以国家的刑事政策指导办案工作,注意把握办案的时机和方式方法,禁止利益驱动办案和执法随意性。办案中,做到“五个不轻易”:不轻易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轻易开警车进企业办案。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认真贯彻宪法关于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把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对外来投资创业者合法利益的保护,严格将法律规定作为惟一标准和依据,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平等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
五、维护企业及周边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及周边秩序整治力度,着力解决针对创业者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群体斗殴、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挠施工,以及偷盗、哄抢企业物资、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创业者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排查不安定因素,依法及时稳妥处理好创业者因征地、拆迁、用工、用电、用水,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引发的矛盾;依法慎重处理好创业者所办企业内部因劳资矛盾和工伤事故等引发的纠纷,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对企业周边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合法理性方式解决各类诉求。
六、积极慎重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既要及时立案、重点执行,又要讲究策略、妥善处理;区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强制执行、分期分批执行、协调达成和解等措施,力争取得最佳的执行效果。对涉及特困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执行案件,要建立向其上级主管机关报告制度。
七、推行政法干警定点联系制度。把保障创业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主动提供治安防范和法律服务。公安机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选派年轻、有能力的民警,建立健全企业的分片、定点联系帮助制度,帮助企业加强自身防范,及时组织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高的干警,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对区属重点企业主动上门实行免费法律服务,加强对企业及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冷、硬、横、推”等现象,坚决查处和制止以服务和管理为名滥用职权的行为,坚决杜绝刁难企业和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
八、建立健全企业维稳工作机制。认真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政策问题,确保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落实企业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经济部门要加强信访工作力量,扎实做好排查摸底、维稳调研等维稳基础工作,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报告。要建立健全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和联合接访等维稳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突预案,果断、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第二篇:关于为全区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
关于为全区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
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转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为全区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服务,根据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法院的有关精神,经院党组研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创新服务举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城市转型重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
(一)建立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工作机制。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高度关注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适时开展调研,积极指导重点项目企业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经济活动,从法律视角帮助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意见。对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完善法律风险防控,制定工作预案,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二)建立完善与企业沟通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他们对法院立案、审判、执行等工作环节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研究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为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同时,在城
— 1 — 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建立司法联络点,主动为其培训司法联络员,帮助其修订、完善合同
(三)用好用活工作建议和司法建议。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领域涉法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工作建议、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等方式,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保障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实行涉及重点项目案件领导把关制度。对于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案件,要在院领导的统一协调下,依法积极稳妥地采取相关措施。对于进入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的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案件,原则上应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做出判决或裁定。
(二)加强诉前纠纷化解工作。依法严格审查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案件,对属于法院管辖的案件,要通过调解和说服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争议双方通过协商、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尽量不进入诉讼程序。
(三)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打击职能。依法从严惩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种侵害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业主、从业人员利益的犯罪活动。对提起公诉的侵害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从业人员的报复伤害、敲诈勒索、抢劫、盗窃、诈骗等各类刑事犯罪案件,要快审、快判。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对
— 2 — 干扰正常生产经营和侵害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业主、从业人员的市霸、村霸、路霸等,要从严、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四)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调节职能。注重加强诉讼调解,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调解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优势,努力实现“定纷止争、胜败皆明、案结事了”的目标,使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以和谐方式得以解决;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特别是因企业改制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坚持依法审慎收案、稳妥处理,加强教育疏导,讲求办案方法,加强利益衡平,促进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五)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保护功能。在处理行政案件中,坚持从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做好疏导和协调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非诉行政执行、尤其是审理房屋拆迁、违章建筑拆除等矛盾较为突出的案件中,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注重加强与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络,保障行政行为的顺利开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对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加重企业负担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依法执行力度。对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申请执行的各类案件,要加大执行力度,用足用活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快速执行,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绝不允许久拖不决、久拖不执,贻误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发展机遇。
(七)审慎采用强制措施。对于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为重点企业融资担保单位作为被告、被执行人的案件,债权人申请保全,被申请企业能够提供相应担保或被查封、扣押后又提供相应担保的,应及时解除保全措施;确需对生产工具、经营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采取保全措施的,一般只扣押有关证照,允许当事人继续使用、营运;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因资金暂时短缺但仍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多做执行和解工作,尽力争取申请执行人同意延缓被执行企业的履行期限,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杜绝出现因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
(八)严格落实各项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对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企业职工的各类案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从立案到执行的“绿色通道”。继续推行远程立案、巡回立案、就地办案、便民诉讼网络、小额债务法庭、简易案件即收即审即结等措施,为群众诉讼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加强诉讼指导工作,通过在立案大厅设立值班法官、电子触摸屏、编写诉讼指南等方式,指导当事人依法参与诉讼。
(九)公正高效审理案件。规范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强化审限监督,杜绝超审限案件;同时,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立案、排期、送达、开庭、裁判、文书制作、宣判等各个环节都要简化内部程序,明确时限要求,严格环节衔接,加快工作节奏,在不违背诉讼程序、— 4 — 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可能缩短办案周期,公正、高效地审判好与全区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民事、商事案件,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城市转型重点建设项目健康发展。
三、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城市转型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建立多层次法制宣传体系。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培育公民、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意识。对普通群众,通过在企业、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法律宣传点、宣传栏及广播电视传媒等方式,宣传基本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对在校青少年学生,通过由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的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对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部门法,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加强法律宣传力度。
(二)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作用。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审慎处理辖区内有重大影响或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件,力争“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对影响城市转型重点项目建设的典型案例,通过印制宣传册、张贴在乡镇、村(居)、街办及法院公告栏以及网上公开等方式,使群众了解各类案件的审判依据和审理结果,指导群众自行解决纠纷,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交易习惯和行为规范。
(三)加大审判公开力度。对劳务、合同侵权等常见以及辖区影响较大、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加大巡回审判、公开审
— 5 — 判力度。通过群众旁听、媒体直播转播庭审等方式,加强以案释法,扩大办案社会效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 6 —
二○一二年三月六日 好氛围。
第三篇:我为榆次区工业强区建设献一策
我为榆次区工业强区建设献一策
榆次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大战略”、“五区”建设、“十强”目标。
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愿意积极投身到这一建设中来,为这一工作献计献策,早日实现工业强区。为实现这一强区建设,一定会上马许多建设项目。我建议政府在建设工程上,对新建的企业:
一、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建设。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重点,大力抓好质量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和指导企业加强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二、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牵头指导,乡镇具体负责,村居属地管理,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以配强监管力量为重点,切实落实乡镇、街道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三、合力促进质量创新。以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在质量创新中的作用,合力推进企业提升质量创新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要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块状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检验检测体系。
四、鼓励倡导质量诚信。以制定完善质量信用制度为重点,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
五、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以改善大气和水质状况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全区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1
好型社会建设。
六、着力保障安居宜居。通过大力加强重点消费品、医疗卫生、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为全区人民群众营造平安、放心的居住环境、消费环境和畅通、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
希望我区早日实现工业强区!
秦鸿芝
晋华街道办事处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