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11: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

虽然从1992年起,我们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95%的商品物资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是,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习惯于按计划、按规章和按上级指示办事,不习惯于市场调节;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固定资产投资,舍不得在广告、品牌、商标等方面投资;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生产工艺,轻法律、经济、财务、公共关系;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借钱要钱,轻还钱挣钱。企业的领导和中下层干部,按照规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实际是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一种延伸。有许多企业领导从心底里重官而轻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一个大多数企业近乎由行政人员领导的地区与一个有较多企业家领导企业的地区是无法在投资、成本、营销方面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据笔者的调查,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多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乡镇、“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只担任“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三是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品不能理想地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实际上,这反而使一部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有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产品在国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90年代,因广告投资不力,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体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三、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现代经济中,规模经济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应该大的不大,应该小的不小,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机械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1.97%和1.39%,仅是日本同行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最大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额仅是德国同行曼内斯曼(Mannesmann)的1.79%和0.45%,相当于日本石川岛播磨的2.27%和0.89%。我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对外开放和外资进入的情况下,我国许多企业难以应付,面临生存危机。

四、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相应的政治体制不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从影响企业效率的角度看,与企业有关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这样几个方面。(1)行政和事业的规模相对于经济基础而过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党政社会团体和各种事业单位就业的人员增长最快。国家在吃“皇粮”方面的财政开支越来越大,而能用于企业资本金注入的财力相对越来少。同时对企业摊派和各种变相的收费屡禁不止。(2)管理部门太多太细,条块分割严重。任何一级政府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是全民所有的代表,都有所有者的一部分权力,都可以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获得有关的利益,但是都不对企业的风险、微利和亏损负责;各个部门都想扩大自己对企业的管理和制约权利,这些部门之间相互争权、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相互消耗,出台了许多相互矛盾和前后矛盾的政策和规定,企业按照这些相互矛盾的政策和规定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到各部门办事的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时间太长。(3)国有企业的需要扮演非经营性组织角色。党政社团各个部门都要求企业设立委办处科室,太小的企业也要设专管人员,实际上将企业办成了一级党政社团的基层组织,是一级政府,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企业要花费很大人力、财力、精力去应付开会、应付检查、评奖以及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有的企业没有现代企业应当有的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技术开发、售后服务等等这样的部门。

第二篇: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进行许多探索。比如,如何才能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何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保值增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又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就没有真正规范化的公司。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只有个别特定行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才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改组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却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说明,在国

有制条件下要实现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2、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很多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有些甚至已经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这种状况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了极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3、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很普遍。

多数国有企业都办有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非经营性的公益性事业,有些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也很庞大,将它们从企业分离出去,以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4、富余人员多。

据测算,在我国国有企业里,存在30%左右的富余人员,在一些老企业这一比例更高,而要为这些富余人员寻找出路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法律保证,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健全,立法工作还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制定一系列

法律法规,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法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重组)方面的法律、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的法律、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拍卖法等,它们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必须把建立现代公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进行,并加强公正执法的力度,规范企业行为,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必要的法制环境。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使国有企业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解放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为此,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经过二十多年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这个总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统一认识,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向转换经营机制的转变,从管理体制的变革向制度创新的转变,从单一国有制向国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转变,从单项推进向整体配套推进的转变。

总目标是长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还要研究提出我国现代

企业制度科学的、规范的标准,明确具体目标。只有既有明确的总目标,又有清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才能分阶段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至少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成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要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中型企业可以改组成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大型企业可以改组成股权分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

2、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处理好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

3、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的改革,建立起有效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相关改革配套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涉及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涉及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它不可能单项推进,必须与其他相关改革配套进行。近几年来,我国在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初步改变了这些领域改革长期滞后的状况,国家对企业进行间接调控的宏观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但是,这些改革还是粗线条的,必须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细化和完善。还有一些改革,如社会保障制度、银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刚刚起步,成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制约因素,这些方面改革的最终完成,也需要一段较长时期的努力。

4、全面推行合同制,建立起“双向选择”、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制度和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同时,配合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险费征缴率。

5、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

不仅要强化各项专业管理,抓好以战略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性管理,还要根据公司制的要求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大型的集团公司必须处理好母子公司的关系、集团内部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发挥子公司和各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集团公司还必须建立起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管理制度,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为向跨国公司发展创造条件。

6、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营运。

7、深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加快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总目标及其各项具体目标必须分阶段进行,认真打好每一个阶段的攻坚战。我们利用三年时间,已经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又正在进行三年改革和脱困的新战役。这一战役完成后,我们还会提出今后五年、十年的奋斗目标。

第三篇: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等余个行业、余个种类、余个小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五类工业确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户(包括市直工业企业户不含江铃,这户企业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总数人),其中国有和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户,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户,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以上,也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形式和基本成效

⒈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形式十四大以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力度,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资产营运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抓大”、“放小”、“啃骨头”三条战线整体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企业改革按照“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制度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六化”要求,“一厂一策”、因厂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十种各具特色的改制形式:一是招大靠大,嫁接重组。二是捆绑式改制。三是软着陆式改制。四是对“三无”小企业调剂资金改制。五是依法破产。六是争取政策性破产后收购重组。七是民营化改制。八是股份出让。九是退城进郊。十是整体收购。

⒉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成效

通过认真抓好企业的改制,我市一部分原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培植了新税源;实现了做活做大做强。

一是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招大靠大嫁接重组、捆邦式改制、收购重组、股份出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实现多元化。如市直工口户国有企业中,截止到××年月,有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有户企业正在实施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截止到××年上半年,市商贸口有户大型商贸企业和户中小商贸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改制。

二是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要求,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与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整合了市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资源,在撤销原市机械、轻工、二轻、纺织、化工、电子、建材等个工业局办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理顺了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整合了我市公交、自来水、燃气、出租以及市政工程开发等市政公用企业资产资源,组建了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理顺了市政公用企业管理体制。

三是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采取措施剥离企业办学校、办医院等社会负担,强干主体,分离附体,使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提高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从江铃汽车集团于年成功上市至年,我市市属企业只有户上市公司。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领导力度,到××年月底止,南昌地区现有上市公司共户,其中市属企业猛增到户。它们包括汽车、飞机制造、机械、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共募集社会资本亿元。洪城水业也将在××年年初上市。

五是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先后在江铃、江纺、洪城大厦、百货大楼等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六是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亮点。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是我市管理基础较好,产品有市场的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纺,该公司与上海华源投资发展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在原材料采购、享受技改国债贴息政策、承接日韩高档产品市场订单方面,得到了中国华源集团的有力扶持,企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截止到××年底,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江西电机厂是我市生产电机的国有中型企业,通过采取“靓女先嫁”的方式,与中国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四通(江西)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四通投入货币资金万元,占总股本的。新公司通过新的投资、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注入,将建成以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和环保、高效电机为特色的大中型电机生产基地,建设成泵类产品生产基地和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今年月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江西变压器厂是全国特种变压器的骨干生产企业,通过剥离有效资产,组建了江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江变科技公司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生产经营处在困境之中,现从事电子元件、电力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上市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全部收购其股权(银河高科不仅投入万元收购资金,还为企业国债项目提供了万元的担保)。通过重组,江变科技公司将建成全国特种变压器生产基地,进入全国行业前五名。今年月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总额达到万元。

七是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占的,工业经济拉动增长个百分点,占增长近一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位,增速列第位,在中部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位,增速列第位,是南昌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完成销售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

二、目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一些企业未严格按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总体上是形式上的变化大于实质上的变化,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公司虽然成立了“新三会”,仍然沿用原来企业的老办法运作。少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没有分设,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

二是改制成本过高。一些企业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资产状况差,历史欠账比较多,主要依靠土地变现来安置职工。特别是一些资债相当、资不抵债的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改制费用,目前除靠其他少数企业土地变现的结余资金进行有限的调剂外,还缺乏其它渠道的资金,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改制进程。与新兴的非国有企业比,不少国有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是观念转变难。在一些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主管部门领导怕出乱子、企业职工怕丢岗位、经营者怕丢位子的现象,观念难转变。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保险基金不雄厚。社会保险基金出大于入,缺乏补充渠道,实力不雄厚。

五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难解决。一方面适应下岗职工就业的岗位少,另一方面有些岗位下岗职工又不能胜任。在下岗培训方面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往往不能与所需配套,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

六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如国有企业发展项目由市计委管,经营者由市经贸委管,具体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资产经营则由资产经营公司管,多头管理,没有完全实现管事、管人和管资产相统一。

三、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思路及对策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应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南昌率先做大做强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来抓。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制度现代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继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推进多种形式的改革,着力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机制灵活、协作配套能力强的骨干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⒈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领域集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六化”要求(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市场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按照保持和创造税源、保护和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和创造企业家成长良好环境的总体要求,围绕三年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的目标,采取合资嫁接、强强联合、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破产重组、民营化改制等形式,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步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完善企业内在机制。对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因企制宜,通过上市、合资嫁接、法人参股、经营者持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对经营者持股给予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没有意义,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股份制,引入新的投资者。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一厂一策,通过拍卖、购并、嫁接、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彻底的改制转制。为解决企业改制资金不足问题,除靠其他企业土地、资产变现结余资金进行调剂外,要积极开拓其他资金渠道。在推进企业改制过程中,大的政策要统一(如职工安置标准),以避免职工享受待遇不公平,企业相互攀比等现象发生,确保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⒉着力打造南昌制造业“航空母舰”。以上市公司和优强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有效资源,鼓励和支持我市自身的制造业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加快培植一批具有核心能力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具备产业优势的制造业企业集团,打造南昌制造业的“航空母舰”,使其成为引领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和支持我市制造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与其结成战略联盟,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整合有效资源,通过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力争在三年内,新增家上市公司。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一要针对南昌地区上市资源少、且盘子一般比较小的情况,帮助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做大企业,培植上市资源;二要针对一些企业存在的畏难情绪(如认为上市成本较高,且要求严格、程序繁琐),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加强沟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南昌地区已上市的企业相当一部分再融资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上市后经营思想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二是高科技产业少。因此,已上市企业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再融资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⒊完善企业集团和大型骨干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落实企业决策责任制度,建立产权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支持“三会一层”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继续推进企业内部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力争在经营层持股、经营成果折股,推广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资本人格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⒋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组建新的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市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应继续通过资产运作支持企业加快重组步伐,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新三会”、“老三会”;依据新的法规,建立一套以奖励、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运营、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实现增值,在运作中实现增效,为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企业提供必要条件。原创: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站。

⒌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拉起一道防护网,给国有企业以平等竞争的地位。一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涵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的管理体系,社会化发放率达到,退休人员转由社区管理服务;建立正常运行的法制化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建立正常的法制化的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事务和基金管理、基金监督的完整系统;探索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模式,根据我市经济增长程度,适当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落实降低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比例的政策,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办法,建立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险预缴专户。二是建立具有强有力保障与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失业保险体系,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⒍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本、劳动力、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当前要加强与省有关方面在发展地方金融、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使更多的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落户南昌。大力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目前要重点发挥南昌产权交易经纪公司作用,推进我市国有企业产权进入全省产权交易市场,有序流转,盘活存量,促进资源在更大区域内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交易能够在固定监督的场合进行,这标志着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实行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有效防止腐败,同时市场具备发现价格的功能,国有产权的价格会得到市场的修正,因而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此外,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强化市场功能,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便于获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条件。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体制、管理的深化势在必行,国有企业要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克服国有企业在体制、管理方面存的一些漏洞,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国企在体制、管理方面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要生存就要打破瓶颈,要发展就要走向改革。那么在经济全球大的背景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国有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

现在的许多国有企业下设许多的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等。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等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然而,公司似乎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总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也许是由于缺乏了解和信任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这些机构、公司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不同机构、公司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如总公司的总经理兼子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子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的总助兼代表处主任,代表处主任兼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代表处主任等又兼任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职务。总而言之,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这种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混乱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它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由于总公司和子公司、孙公司之间是委托的关系,这个委托代理链太长,所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在治理结构上有明显的缺陷。公司虽设立了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但却没有划分清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更由于领导相互兼职,使这些机构、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更加混乱,最后往往导致孙公司的责任由子公司承担,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责任由总公司承担,甚至控股公司的责任也由总公司承担的不良后果。由于体制上的混乱,经营人员通过提高工资来侵吞国有利税,而后通过不提或少提折旧吃掉国有资本,继而通过向银行贷款并拖欠本息,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因此国有企业最终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走向破产,那么银行依法拍卖占有更多的国家资产。由于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对经营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国有企业连年亏损,负债累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因此体制混乱是我国国有企业一大弊病。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

1、政企不分,驾驭市场能力薄弱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甚至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过去我们讲的是计划经济,一切听指挥,基本上服从上级的行政干预的执行性管理。其本质是要求企业领导听从上级的指示,是所谓的政绩工程,而在经营效果上由国家承担所有责任。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工作的标准化、定额、定量和班组建制,但是却不够完善,是

一种静态的管理,缺乏动态的管理。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单单靠指令办事,所谓:“兵无常态,水无常势。”市场信息是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如何把握市场动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把握市场信息就进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实践,那么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的、无意义的。这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有很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经验和风格,对于上级的指示如何遵循,又要计划又要市场,而对于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等资源使用如何有效性控制。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企分开还是企业双轨制是一个关键抉择。

2、冗官冗员,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然而人员庞杂,却缺乏人才。我国有企业的特点之一就包括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因为在我国失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因为政策性失业,即在企业改革中要么实行倒闭或关闭、裁员等措施导致的人员失业。对于裁员,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单纯的让大量工人下岗,借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在国有企业中不仅仅存在冗员,还存在冗官现象,虽然抬轿的少,坐轿的多也不行,仍然是尾大不掉。目前,公司一些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负责人,其责权利不明确,因此决策不果断,管理松驰,事业心不强,推脱责任,抱着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另一方面,对职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抱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怕管事,怕得罪人。于是公司的电话有人乱打,交际应酬费有人乱花,车辆有人乱开。而对于工作,有人不负责任,甚至有人从中谋取个人私利;于是该解聘的人员不解聘,该降职的也不降职,该处分的不处分,同时该表彰奖励的也无人表彰奖励,该升职的也得不到升职。这种状况挫伤了有责任心的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真正的人才流失,而一些无能平庸之辈却悠然自得在公司混工资。我们常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人才则是企业负责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也即这个道理。中国现代企业领导,不但要有非凡的才能,更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正义感、是非观,不能损人利已,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的重任,才能赢得职员的尊敬,也才敢直面职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

3、薪酬不公,领导与员工之间差距过大。

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工人工资难发,然而领导的薪酬巨大。首先,在国有企业中,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的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的价位,这种状况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极为不利。其次,工资不能与工人的劳动力成正比。在有些国有企业几个月不发工资,甚至一年不发工资,但是领导照样有钱可发,有车可跑,工人不仅要完成职责之内的工作,每天的工作不止在八小时,甚至没有周六周日节假,工作超出负荷是常有的事,并且不发放加班费。这些现象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再次,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热情的维持与企业激励员工的措施直接相关。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工资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的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分配激励功能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最后,分配方式单一,长期激励不足。从国企现行情况来看,对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员工尤其是经营者和企业的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不足,很难使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

4、资金利用率差,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不高,这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由以下三个问题引起的综合反映,原因包括:第一,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建设尚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一部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从1994年开始进行的《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至今已历时十余年之久,但由于等多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能出台。2003年4月《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378号令)颁布之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规体系主要是由部门规章及以下级次的文件构成,无论是从效力上还是从级次上都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第二,用人制度存在弊端。为国有资产管理埋下了隐患。企业识人、用人机制是否科学、准确,对企业经营成败及能否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企领导干部大多数仍然是由上级部门任命,而不是由企业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这就使国企负责人往往存在对上级负责为主,对职工群众负责为辅的心态,这就容易出现以上级某个领导的意图替代市场法则去引导企业决策的情况,由此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则放到次要的位置而将个人私利摆在了首要位置。第三,对权力制约监督不力,使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加大。企业对权力制约的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现行领导体系过度依赖企业一把手的党性原则和个人品行;二是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在不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中,相关政策还不配套、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相关制约机制的欠缺导致目前我们只能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味地寄托于国企领导者的党性原则和个人品行上,这就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由于这些原因国有资产不断的流失,国有企业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向银行借款,再者问题得不到解决,进入了恶性循环,企业最终无力偿还,不得不破产关门。

三、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建设。

国有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集权决策方式变为一种层次分明,职责分明的分权式决策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建立民主、监督体制,要明确公司领导、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及职员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使部分职员参与决策。其次对各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的选拔、任免、考核、奖惩等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明确国企总公司,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决策的三个层次。

(二)加大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革力度。

1、努力提高国企管理者的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个企业的兴衰,其领导起着关键作用,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说,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性,必须逐步改革国企主要经营者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步骤地进行补充和调配人员,从而确保与整体经营战略相一致。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继续实行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力争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劳动力引进、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特殊人才聘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快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与市价位的接轨进程,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

3.改革企业的人事制度。取消国企终身雇用制,打破传统铁饭碗的观念,加强企业内部竞争,改变原有的按部就班、内部提拔的规则,增强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要保证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提前规划,尽早开发,尽快培养,打破人事管理条块分割,建立统一、全面、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完善合理的分配方式,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首先,要实现合理的分配方式就必须使得员工的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其次,工资要与工人的劳动成正比。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不得强迫工人劳动,节假

日加班加点,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发放加班费。再次,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定位。全面的考核和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自我定位,激发其成就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分配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不仅重视资本要素参与分配,而且也要重视技术要素、劳动要素与的分配,使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

(四)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要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及经营管理者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上的监督。

1.加强企业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制度的要求,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的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可以通过聘任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会中的党员负责人,可以通过党章和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2.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审计监督。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应适时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凡是由于违法违规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不得继续担任或易地担任领导职务。

3.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落实工人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进行评议企业领导,公开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是落实职工群众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督和对企业干部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代表是代表职工群众参政议政,要加强职工代表企业主人翁意识的教育,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4.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各项制度。实行以严格预算为基础的企业财务制度,严格执行预算规定;通过委派稽察特派员、财务总监、督察专员等实施监督;制定设备、原材料采购招标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介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作用。

另外,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构建优良的公司精神,发挥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抗风险、市场适应能力。面对统一、开放、竞争形势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结束语:通过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总结及提出的对策,我们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和企业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

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

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

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

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

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三、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一)证券市场效率问题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加强监督,打造职业经理人,和谐地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化问题。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改革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

(三)垄断行业改革问题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尚未进行实体性体制改革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和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既要加强对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监管,也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他们仍然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规模效益

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有优势。因此,今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参考文献:

1、王风刚.多元结合——国企改革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8(5).2、刘姿含.国企改革之深层次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

下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合集五篇]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30年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成绩有: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

    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曹华)“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

    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来31载春秋,并且一直是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在这期间,作为转折点之一的,2001年党......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

    浅议国企改革的成就及问题问题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不断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权、两权分离、建立现......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精选合集]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国企改革理论认识上不足,改革不彻底,垄断行业坚冰......

    关于国有交通企业改革问题的汇报

    关于国有交通企业改革问题的汇报按照省发展计划委员会87号文件(湘计发[2004]87号)的有关要求,我厅对国有交通企业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进一步推进交通企业改革问题作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