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世纪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新世纪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态度和情感,是人们判断事物价值、决定自己行为的标准
和原则,是在社会交往中规范人们行为与活动的理论体系。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价值观念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价值
观念不同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传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其价值观正处于一种
观察、模仿、形成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开始关注基本价值原则,有意识地建
构个人价值系统,从而为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价值决定提供理论原则上的自信。科技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化已经到来,历史,不会为某个民族而驻足,当代大学生是
中国新生的太阳,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现代社会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
西文化交流非常广泛。这样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挑战。世界本是
多元的,很多青年人追求流行文化和怪异文化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允许出现对我们社会
主义文化的批判行为的出现。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
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
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
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
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
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时期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实践,所以进行价值观教育要特别重视“知行合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大学生应该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认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创
造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
与社会生活接轨。大学生应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
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自我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锻炼思维敏锐性,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能力,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地整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实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我们应该始终对国家保持这一份真挚的情感与深深的热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和谐这一重要理念,小到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相处,达到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点滴之中,我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和谐校园,所以可见我们的生活实际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完全符合的。和谐校园让我们大学生不仅身心得到了净化,而且也有益于我们的文化知识以及学术的培养,还有利于我们的全面的发展。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是一项良好的品质,一个有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不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观念,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要想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责任心,不仅对于目前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还应该要融会贯通,无论是简单的课程,还是较难的课程,都要进行扎实、稳固的锻炼和学习。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我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从某方面来说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对事物的鉴别力是有些欠缺的。要想赢得未来我们就要让自己从根本做起,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对我们个人、对学校,甚至是社会、国家都是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应该学习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我们应该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虽然不能做到无私奉献,但同时也不能太自私,要以大局考虑,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正确地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 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祖国复兴的火炬交到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手上。伟大祖国需要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真正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年轻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把这作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大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第三,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积极贯彻践行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不说对国家的荣誉有损伤的话。比如在出国游玩的时候,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说一定要为国争光,但是一定要努力不给国家和民族丢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我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加速前进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天的强大。我们这一代人也要下定决心,准备着付出比前辈更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去建筑宏伟的新中国。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班会目的: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荣辱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以正确的价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二、班会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做起
三、班会时间、地点:2014年4月24日晚7点整 438教室
四、班会对象: 12服设15班全体学生与班主任
五、班会流程:
1、主持人:文艺委员
2、班长发言:
各位同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到压力巨大。因此,我们对思想上需求日益剧增。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发展使中国发展壮大,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神一”到“神七”从无人到有人,“嫦娥一、二号”、“北斗卫星系统”、中国新兴战机歼20等尖端科技,这些领先世界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物质建设,导致对精神文明方面建设被忽视。以致受到西方腐朽的思想入侵和腐蚀,使人民的价值观取向处于混乱之中,而建设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就显得十分迫切。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根据我国国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意义。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就决定一个民族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套科学的价值观适用于我国国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也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
3、(学生干部)XXX:
同学们,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现在虽仍是在校的学生,但只要我们现在储备广博得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荣辱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以正确的价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党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是党和人民共同追求,应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有之路。坚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根本所在,历史的苦难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促使中华民族振兴。爱国主义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大学生因此该志存高远、立志为国,服务于人民及伟大人民事业。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当发扬优秀的革命传统,用青春谱写华章。以杨善洲为榜样,以他的精神作为动力。把自己变成社会所需之才。
我们同时也要有正确世界观和生命观,生命是人之根本。以三生指导我们的生命观,以高尚的品质指导我们的行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奋斗拼搏的价值人生观。所以,我们应当建功立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以艰苦朴素勇于开拓、百折不饶,奋斗终生!
4、学习委员(XXX):
同学们,结合前面同学的发言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理论素养,使大学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的转型,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情况,必须更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也要对西方各种理论流派进行介绍,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真理,在选择中把握方向。要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科学理论认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并能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要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二)树立科学价值观,使大学生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信念的确立,源于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科学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大学生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有什么样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心理活动,科学的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并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结合起来,并确立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夯实大学生的价值基石,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大学生对生命、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强化大学生在行动选择中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正确理解幸福与追求幸福,树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把个人的目标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统一起来。
(三)培育政治意识,使大学生始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股气的。这股气就是要求人们必须要有一种精神作为生活支柱。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对外交往增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国家观念淡化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又有爱国情怀,正确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使他们发奋成才、务实创新、立志报国,自觉用火热的青春、过硬的本领、创新的素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促进社会和谐、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
(四)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标杆。确立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高尚的道德素质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成长动机的帮助和强化,对成才过程的激励和引导。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也在加速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切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类事件中做到重人格、讲国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种价值标准又是一种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在应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树立的道德价值观。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境遇中,人们的道德取向出现多元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一定冲击,只要大学生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以此为标杆,引领整个社会风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5、班主任做班会总结:
当前我国的价值观的深层结构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其表层结构是大众的价值观念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这一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把握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与对大学生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肯定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避免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在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处理好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科学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它涵盖了人类一致的、共同的最终理想,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时代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是现实理性和走向未来的价值积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没有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一定要与现实相衔接,才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系统化,必将成为青年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当然,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社会的更加开放、文化的逐渐多彩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持续增强,利益意识的不断觉醒,张扬个性需要的日益激发,青年追求生活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于是,在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中,青年大学生必然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从全社会的视角观察,个体层面上个性化必然构成群体层面上多样性的总体图景。在这里,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核心价值观必须
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进入发展机遇、流动机会骤增的时代,青年为自身发展进行抉择的自主程度在提高,个人的发展模式更趋于多样化。青年社会心理中生长出了一系列的新质: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尤其表现出了一种更符合时代理性和更表达价值关怀的人本化价值观取向,如责任心培养、诚信教育、同情心与爱心激励以及重视健康观念和珍爱生命意识的塑造等。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融合了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精神价值,也即真、善、美的统一。最后,祝愿全体同学在人生的道路上灿烂辉煌。
12服设15班
2014年4月21日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
其次,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他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许多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既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树立社会责任感。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
科学思想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要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通过完善知识体系来填充和支撑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所谓知识结构完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因而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关键在于你自己。大学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由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因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完善。这种偏向亟需纠正。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文精神,你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要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结构科学化、合理化,屏弃不良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争取在思想上力求先进。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自由和全面的,应该是身心与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均衡发展。虽然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若干发展阶段,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具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素质。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上,人都应该是完整而均衡地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而畸形的人格,于个人、于社会均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格。”
人格健全是指一种各方面都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人格。众所周知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因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影响人格的发展重要因素,在促进学生人格特点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现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塑造健康人格。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往往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与人交往众要摒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关心他人的需要、给人真诚的赞美。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形成自己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和引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奥古斯特·倍倍尔就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和金钱拜物教 对群众的腐蚀,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正努力实践着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这一宏大目标,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从宏观的社会大环境来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改变了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特别是效率优先原则、物质利益原则、竞争法则,以及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都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他们在输出技术商品的同时,极力兜售他们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整个社会最敏感的部分,其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以回避的渗透与争夺。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变迁和分化现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如今的大学生生于“80后”、“90初”。他们没有过去,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精彩与无奈,有着极强的感受力,随之在思想上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与变化性。这些特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其价值观领域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价值本位向主体倾斜,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成了日益增长的需要。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要求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忽略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在遇到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的情况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物质利益。二是价值观念呈现出分化性与多元性特征,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扩招和大学生队伍日渐庞大,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日益明显。在社会背景、成长道路、经济状况、学习和生活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他们有的能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却只想自己出人头地,拥有财富,很少考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价值主体生活状态的多样性,造成了主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分化。人的价值观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与满足自身需要之间不断思考、提炼、整合与选择的过程。价值观形成的这一机理,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塑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育”在个体价值观塑造过程中起到独特作用提供了可能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就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变化特征,有的放矢,使这一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自觉实践。正如列宁所说过的那样,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凝练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一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三是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
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生命力和价值源泉,没有创新,高校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迸发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勇于创造。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观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价值观理论,实施社会主导价值教育,更要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而培养和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仅靠灌输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它必须落实到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中,落实到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当中。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辨别正误,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