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披荆斩棘开新路,乘风破浪展云帆-记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宪伟
披荆斩棘开新路乘风破浪展云帆
——记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宪伟
张宪伟,1953年6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98年8月起担任南京化学试剂厂厂长,2002年,工厂经“三联动”改制成立公司后,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南京市第十一次、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在担任厂长、总经理期间,张宪伟同志团结率领企业团队,披荆斩棘、克艰排难,把一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国有老厂打造成为欣欣向荣、效益可观的知名试剂企业,如今,正驾驭着南试这部“跑车”,把握新机遇,驰向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推手
1998年,国营南京化学试剂厂正处在关停的边缘,当年亏损200万元,银行欠贷2000多万元。厂里没钱买原料,职工工资发不起,企业资不抵债,人心涣散。为了挽救危局,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张宪伟同志出任厂长。面临大笔债务,数百名职工的工资拖欠,张宪伟同志顶着内外压力,肩负起引领企业摆脱困境的千斤重担。上任之初,厂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纪律散漫。由于经常拖欠工资,福利也指望不上,职工积怨深重,上班无准点,干活不上心,生产调度竟在上班时间与工人混在一起喝酒打牌,企业宛如一盘散沙。张厂长分析症结,意识到,只有实施改革,创造效益,让员工得到实惠,才能使这种现状得到改观。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大刀阔斧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先是从管理模式和分配机制着手,打破过去谁也不多拿、谁也不多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重建分配体制,推行包干责任制,按任务接单,按业绩提成。渐渐地,员工积极性高了,效率也上去了。
接下来是解决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张厂长四处张罗借款买原材料,深入到各车间、部门调查了解,把主管和骨干召集起来,将面临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仔细讨论分析,然后一起给出解决办法。生产、技术、质量、仓储、运输等,一个连着一个问题,张厂长调动集体智慧的发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梳理,建立制度、分清责任、规范流程,直到问题解决。激发和增强了员工们的主动性,张厂长让职工们心中燃起了希望明灯,企业凝聚力也得以提升。
1/6
是机制的创新焕发出无穷的力量,2000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3万,10万,20万„„企业利润成倍数逐年增长。2002年,遵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南京化学试剂厂实行“三联动”改制,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经职工代表大会无提名选举,张宪伟同志全票当选为企业主要经营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以张总为核心的经营团队带领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销售和利润也保持较快增长,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企业也逐渐走出困境。
二、追求卓越,持续改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践行者
“坚持做慢功,经久成大业”,张总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企业效益的源泉。十一五期间,企业立足实情,坚持“把主业做好,把品种做多,把市场做大,把管理做精,把企业做久”的巩固战略,扎实规范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随着业绩的增长,企业展露出勃勃生机。但张总仍然保持警惕,用敏锐的眼光时刻观察判断和度势决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部分试剂品牌开始下调价格,对企业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不少人向张总提出降价建议。张总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价格仗我们绝对不能打,现在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本身就薄,如果打价格战,势必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样不仅不能博得市场,更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众败俱伤。
在张总的倡导下,企业大量引进人才,充实到营销、研发、技术、管理队伍。加大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拓力度。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开展“F6有机高纯试剂的研制与化学试剂产业化平台建设”任务攻关,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达14项,公司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超过13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销售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45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2万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77%、92%、65%。
“敬业精益、追求卓越”是南试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早在2002年,公司便通过QEO管理体系认证,并作为工具坚持运行。在张总眼里,管理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花架子,就是要“面对面、人盯人、硬碰硬”,切实解决问题。在一次中层管理会上,张总指出: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其产品是否具有独占性、不易复制性和延展性。张总认为,跻身在数千家化学试剂企业中,南试有的其它企业都有,唯一与众不同的,兴许只剩下“坚持、坚持、再坚持”。公司坚持走“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增强对顾客服务的能力。事实证明张总的判断是正确的,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关注最终大于价格,一度流失的顾客几经比较后又回头来与公司合作。“南试”试剂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和南京市用户满意产品,“南试”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公司多次获得南京市质量奖。
张总还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整合、设备的革新改造、流程的优化完善不断地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十一五期间,公司共投入近两千万元,建成了洗瓶废水处理循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通风降尘系统、低温烘箱节能系统,实施酸类车间生产环保改造、废酸回收利用改造及污水处理站综合改造等。既确保安全、清洁生产,又力争节能降耗,企业于2007年通过南京市清洁生产企业国家二级标准验收。最近5年,水、电、煤吨产品消耗分别下降57%、46%、65%。公司被评为十一五全国石化“优秀民营企业”和“环保先进单位”,张总本人被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
“居安思危”是张总时常挂在嘴边的词儿,一方面注重安全生产,一方面强调危机意识。2010年初,南京市新城规划,对主城区化工企业实行综合整治,公司列入搬迁或关停企业。尽管这已在公司的预料之中,但作为缺资金、少人才、资源相对薄弱的南试公司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在张总的带领下,公司积极筹划,认真实施,在南京化工园置地108亩,经过3年艰苦奋战,已建成年产能3.5万吨的化学试剂、药用辅料、电子化学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并于2012年12月18日全面投产试车。
在搬迁过程中,张总坚持对老厂区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维护,强调越是紧要关头,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否则欲速则不达。2012年12月17日,企业完成整体搬迁,在物资转移过程中,紧张有序,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12月2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及相关部门巡察“退城入园”拆除现场时,看到南试公司整洁有序的现场和保留完整的绿化景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搬迁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道起跑线”,张总如是说。完成搬迁后,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必然给员工带来较大的不适应。为此,张总提前一年便着手员工培训,合格取证后方许上岗。他在新厂区深入推行安全标准化、5S现场管理,持续开展QC小组活动,对ERP系统进行升级,提升物流管理平台,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新优势。
三、以人为本,倡导和谐——员工成长道上的引路人
企业改制时,原有的职工大部分得到留用,机构精减下来的赋闲人员,也尽量调岗安排就业,待岗人员公司给予基本生活费并交纳社会保险。大量的留用人员一方面技术熟练、忠诚度高,另一方面也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对新工具和现代理念掌握不够等问题,企业后备人才溃乏,制约着企业发展。
针对公司的人员现状,张总坚持“用事业吸引人、用文化培育人、用制度激励人、用机会成就人”的观念,着力打造人才“生产线”。从选人环节着手,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认为,做事先做人,一个品德不佳的人,哪怕有一些能力,企业也要谨慎使用。所以,南试公司的人才选录把关颇严,从笔试到面试,从初试到复试,要经过三四道关口,上十位面试官评价确定。
坚持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待遇,在用人方面张总不拘一格,在他的倡导下,企业建立了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绩效薪酬体系,生产人员采取吨位定额工资制,营销人员采用佣金制,科室人员实行岗位点薪制,一方面要保证老员工的基本收入,另一方面还要激发年轻人工作热忱。以营销为例,公司将下辖的独立经营门市部、驻外办事处实行承包经营,对侧重维护的市场区域实行超基数提成考核。这样一下,业务员手中有了政策,操作灵活性得到增强,积极性也大大更高,业绩纷纷上升,既为企业创了收,也让自身受了益,不少业务员换了住房,还开上了小轿车。
人才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来推动。抓员工培训张总历来是亲力亲为,组建企业内部讲师团,开通华企在线商学院,不时邀请行业专家前来传经授学,每个月组织仅内部培训就有两三次,每次培训他都尽量参加,从安全、设备、技术、质量、营销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员工一起学习、考试。他还鼓励员工自学成才,时常组织团体外出参观交流,促进员工视野的开拓和能力的提升。
以人为本在张总心中还体现为“把员工当成企业内部顾客”。在他的倡导下,企业坚持为员工办实事,谋实惠。在企业效益的增长的同时,员工工资收入也得到平稳较快增长。2012年,企业人均收入达5.2万元,较五年前翻了一番,企业40余个岗位(工种)工资收入,超过了南京市工资指导价中位甚至高位。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企业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获得南京市“平安企业”、“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公积金缴存先进单位”、“社会保险缴纳诚信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
在张总的倡导下,企业把“关爱员工”体现在行动中。就拿食堂中午分批就餐来说,由于食堂小,就餐员工多,服务人员有限,公司实行分批就餐。第一批是车间员工11:15就餐,第二批是服务人员11:30就餐,第三批是科室人员11:45就餐,包括张总在内的高管们要到12:30全厂员工就餐完毕后才去就餐。公司每年组织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坚持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发放福利券;员工生日送祝福蛋糕;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员工旅游;坚持每年给退休员工发慰问信和慰问金;为独生子女奖励并办理人生保险;开展帮扶困难员工家庭活动等。2010年,南京市政府出台补发退休员工独生子女费政策,在搬迁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仍然率先安排为200人发放独生子女费72万元,充分体现出责任的担当。正是这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深深地感召着一批批南试人,他们默默地传承和发扬着这些美德,共同营造起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在2011初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中,企业综合评分达88.2,较三年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
四、严细实恒,笃学敏行——永葆激情活力的常青藤
“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平淡生活,志存高远”,这是张总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读书是张总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张总读的书大多围绕企业经营发展,涵盖管理、决策、创新、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正是如此,让这位十多年前的化学试剂门外汉逐步变成为业内管理上的行家。2010年,张总当选为全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江苏化学试剂委员会理事长。
尽管张总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他却时常告诫别人,读书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习惯,没有固定的形式。他提出“快餐式学习法”,在实践中学习,向他学习,随时随地找机会学。比如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处处都是工具。在一次营销年会上,他即兴设立“学习特别奖”,就国际时事
和试剂行业动态向在场人员提问,答对了给予奖励。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和督促员工注重信息掌握,也足见他带学习型员工、创学习型企业的良苦用心。
“严”是他做人的态度,“实”是他处事的风格。张总为人始终坚持严肃、严格、严谨,数十年来,始终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保持作风正派。求实、务实、朴实,他对待科学向来实事求是,毫无半点马虎。一次,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材料中有个数据未予核实,被张总看出后受到严肃批评。他说:数据不比文学,一定要真实准确,切不可似是而非,更不能虚构编造。张总历来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要求别人做的,必定是他自己做到的。所有的规章制度他都带头严格遵守,公司要求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12度,而张总办公室的空调基本上就没有开过,夏季天热,他也只是吹吹电扇。公司每月的安全总值班他总是排在1号,那是因为全年中1号所逢节假日最多。企业搬迁后更新了办公桌椅、沙发,而他却坚持用旧的,说“还结实着,用习惯了”,他总是这样把别人放在前面,用行动垂范他人。
“细”是他工作的标准,“恒”是他对真理的追求。张总抓管理靠的就是一个细致和坚持,他每天致少两遍到车间巡查,一查就是十数年,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全厂一草一木,员工一言一行都了然在他心中。在巡查过程中,他尤为关注细节,谁的工作服没有穿好、谁的安全帽没有戴妥、谁的操作没按流程、哪个环节存在隐患,他总是及时严厉地指出纠正。在南试公司,一线工人都可以直接向张总反映情况,张总接到信息后也向来是雷厉风行、毫不拖延,尽量当场就把问题解决掉。正是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风格,才成就了南试公司令行禁止、上下一心的高效率和高度执行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已六旬的张总,而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那深邃的眼神、严厉的语音、遒劲的肩膀、匆忙的身影,无不透射出他内心的火热与执着。正是他,用睿智的双眼读透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正是他,用善意的批评传递着对员工们的由衷呵护;正是他,用铮铮铁肩扛负起企业的发展重任;正是他,用朴实的风格、独特的手法,在南试公司的发展历程上谱奏出一曲靓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