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

时间:2019-05-12 12:1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

第一篇: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

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摘要)2009年03月26日 10:15中华工商时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326/480672.shtml

一、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的增速下降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2007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见表1)。

2000-2005年,由176万户上升到430万户,年均增长率为19.6%。但是,2006年只比上年增长15.8%,2007年只增长10.7%,同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比较,分别减少了3.8个和

8.9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为6238702户,比2007年底的6030505户(含分支机构)增加208197户,增长3.45%。如果扣除610699个分支机构,实际只增长2%。

值得注意的是有7个省、区、市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出现了下降现象。它们是北京(-1.55%)、山西(-1.59%)、上海(-0.39%)、湖南(-1.78%)、贵州(-2.89%)、宁夏(-8.36%)和西藏(-0.73%)。同一时期,个体工商户为27590953户,比2007年底的27415298户,增加175655户,只增长0.64%。其中,农村个体工商户减少441351户,下降4.17%。10个省、区、市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比2007年底下降。它们是:北京(-4.31%)、天津(-2.65%)、河北(-9.50%)、山西(-1.15%)、上海(-0.71%)、安徽(-5.60%)、江西(-7.00%)、河南(-1.15%)、青海(-0.58%)和新疆(-1.54%)。

在企业数量增速下降的同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增速也同步下降,2000-2005年,由13308亿元上升到6133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5.7%。但是,2006年仅比上年增长24.0%,2007年同比增长23.5%,同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比较,分别减少了11.7个和12.2个百分点。

2007年,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70.3万元,同比增长11.6%,但规模大小悬殊,超过100万元的仅133.6万户,占24.2%,75.8%的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以后,私营企业吸纳的从业人数的增速也呈下降趋势。2003年从业人数比2002年增加26.11%,但2004年仅比2003年增加16.7%,2005年比2004年只增加16.1%,2006年比2005年只增加13.1%,2007年比2006年只增加10.12%,2008年上半年同比只增长6.12%。

二、私营企业税负等负担有加重趋势,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亏损面增大

第八次全国抽样数据表明,2007年,各类私企纳税的中位数是26万元,比2003年增加10万元,比2005年增加1万元(见表2)。从行业分布来看,纳税额最多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业、房地产、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水,这些行业纳税额的中位数均在60万元以上。交费额最多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业、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交费金额的中位数均在15万元以上。利润最高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业、房地产、农林牧渔、建筑业、制造业和电煤气水。税后净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业、科研技术、公共设施,年均增长都在100%以上。行业中亏损最为严重的依然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据了亏损样本总数的62.7%,比上次调查还高出3.6个百分点。

2007年私营企业承担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项负担的总体情况是,纳税居于首位,其次是交费,公关招待和捐赠的支出不相上下,摊派支出平均也超过7万元。摊派涉及的企业面达到54.6%;捐赠企业比例达到78.4%。

上述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12%上下;仅考虑纳税、交费和支应摊派三项,则占销售额的比重为9.4%。数据表明,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的各项负担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接近16%,而1亿元以上企业的这一比重平均仅为7%略强,前者是后者的2.3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负担确实较重。

不考虑物价因素,就纳税而言,2003年比2001年增长61.0%,2005年比2003年增长35.3%,2007年比2005年增长35.4%。

最能说明问题的比较是各项负担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2001-2007年,私营企业的纳税占销售额的比重以及交费占销售额的比重总体上都有所上升。

三、私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趋于多元化,但主营行业仍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本次调查设计填报的行业可多达5个,因此我们对企业从事行业的数量进行了加权平均,企业在开业时平均从事1.588个行业,到2007年已扩展到1.827个行业。这表明企业的行业分布趋于多元化。与上次调查相比,私营企业的产业及行业分布没有明显差异,第一产业占7.1%,第二产业占52.7%,第三产业占40.2%;依然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合计比例61.8%,仅下降3.6个百分点(见表3)。

四、发展环境变化对各类私营企业有不同的影响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次调查选择了土地从严审批、能源涨价、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货币政策从紧等

七个方面询问被访企业。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的私营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排在第一位、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原材料涨价,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三是能源涨价,第四是货币政策从紧,第五是人民币升值,第六是土地审批从严,最后是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由于本次截至日期是2007年底,许多出口企业的变化未能全部反映出来。

在不同地区,上述环境变化对私营企业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西部地区私营企业所感受到的土地审批从严、能源涨价、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货币政策从紧所造成的影响都明显严重一些,只有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程度略为轻一点;中部地区私营企业所感受到的七方面变化影响的程度都低于总体的平均水平;而对东部地区私营企业来说,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和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严重一些。比较起来,西部地区私营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一些。

不同行业的私营企业受这些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商业服务业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取代原材料涨价排在第一位;而在房地产和金融业大类的企业中,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取代劳动力成本上升排在了第二位,土地审批从紧取代人民币升值排在第五位;在制造业大类的企业中,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度上升到第四位,取代了货币从紧政策的位置。这些变化大体反映了不同环境因素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从总体看,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五、私营企业税后纯利润用于再投入的积极性下降

比较1996-2007年样本企业,纯利润再投入占其税后净利润的比重的平均值,下降了17.8个百分点。相关系数仅为0.555,回归系数仅为0.205,亦即企业税后净利润增加1万元,纯利润再投入仅增加2050元。而1999年,这个相关系数是0.983,回归系数是0.916(即税后纯利1万元,用于再投入9160元)。这表明,私营企业投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这个现象值得认真研究。

六、私营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改善程度与工会组建率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由于政府强化管理、社会加强监督、企业更加自律,私营企业拖欠工资现象有所减少,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总体水平在提高。

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仍然比国有企业职工低8208元,两者相比为1∶1.45,差距比两年前拉大了。

不同行业私营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很大,房地产业、卫生行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最高,而住宿餐饮业、公共管理、公共设施服务业最低。

工会在维护员工权益方面作用明显。比较已建立和未建立工会的私营企业,我们发现,职工合同签订率、平均工资、社保参保率都有明显不同,建立工会对于维护职工权益十分重要。

在本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企业中,已有工会组织的仅占38.6%,与媒体上报道的私企建会率高达69.6%相去甚远,即便考虑到统计误差和抽样误差,以及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差别也不应这么大。可能的解释是一部分工会组织不健全或基本没有活动,以致老板觉察不出工会组织的存在。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重要的是工会组织的实质性活动而不是纸面上的数字。

七、私营企业主自我评价为中等社会阶层

本次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是,私企业主中的共产党员比重为33.5%,与前次抽样数据持平。从抽样数据可以看出,私营企业主对自身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领域中的地位的评价大致相同。他们对自身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选择为居于中层(第5和第6位)的最为集中,比例达到45.7%、36.7%、44.4%;认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中等以上(即第6位到第1位)的都达到了75.1%,认为自己政治地位在中等以上(即第6位到第1位)的要略少一些,但也有63.3%。可见,私营企业主大都把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确定在中上等水平。

八、私营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加强,管理需要改进

本次调查表明,员工中没有共产党员的私营企业占20.6%,比上一次调查时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在被调查企业中,员工党员人数为1人和2人的企业分别占10.1%和12.0%;党员人数在3人和3人以上的企业占57.2%,有50名以上和100名以上党员员工的企业分别占3.3%和1.3%。成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的企业只有30.6%,约70%的企业没有成立党组织,其中,在有3人和3人以上党员的企业中,有28.2%没有建立党组织;在有50名以上100名以下党员的企业中,还有1.6%没有建立党组织。在有100名以上党员的上规模企业,则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本次调查就私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问题进行了询问。认为私营企业党组织由属地党委、当地工商联党组、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组织管理更为有利的企业主,分别有38.6%、37.0%、23.6%。可见,在私营企业主看来,属地党委管理并不是对私营企业党组织唯一的管理模式,工商联党组几乎和属地党委一样可以承担起管理本地私营企业党组织的职能。我们在实地调研中也了解到,一些大中型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党组织不太愿意由所在街道或社区管理,认为街道或社区党组织难以胜任相应的管理责任。

在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员企业主能否担任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在很长一个时期里,组织部门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意见。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党员企业主中,有66.7%的人担任了所在企业党委或总支、支部的书记。这表明,党员企业主担任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九、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热情高,但亦商亦官现象值得注意

本次调查着重从担任人大、政协、政府和党内职务四个方面考察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明,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最主要方式,回答担任各级这两类职务的总计有2101人,占受访企业主的51.1%。在受访的1372名党员私营企业主中,担任各级党代表的达到28.3%,其中,省级党代表和全国党代表分别有15人和7人,占党员企业主总数的0.016%。

2000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规定私营企业主不得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但是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已有明显的突破。

本次调查表明,有205名中共党员企业主进入了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机构,占受访党员企业主总数的14.9%,其中担任省级党委委员的有4人。有61人担任了县乡两级政府副职领导。这种亦官亦商、官商一体的现象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其结果和影响如何,值得认真研究。

此次调查统计表明,担任人大主任、副主任和常委的分别有9、7、162人,担任人大主任、副主任的全部集中在县乡两级,担任人大常委的不但在县乡两级有,而且地级和省级分别有34人和10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私营企业主进入其领导机构甚至担任主要负责人,尚缺乏法理依据。

十、私营企业主十分关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本次调查表明,有58.6%的企业主知道“优秀建设者”表彰活动,55.4%的企业主知道综合评价工作,比例均超过了一半。这说明,这两项活动开展几年来已经被大多数企业主所了解。但是,仔细分析,作为直接当事人的私营企业主,也还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这两项活动,可想而知,社会上知情的人就更少。与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相比,“优秀建设者”称号的社会影响力还有不小差距。在不同政治面貌的企业主中,属于民主党派的对这两项活动了解最多,其次才是中共党员,这与上一次调查结果完全吻合;在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主中,随着学历的提升,知道这两项活动的人比重明显逐步提高。在不同年龄段的企业主中,40至60岁之间的人知道这两项活动的比例最高。由此可见,受党的教育时间较长的企业主,对党的统战工作更为关注。

被调查企业主中有一半左右对表中所列各项对“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的要求都寄予了希望。其中,提出希望和建议的人数比例最高的项目是“评选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这一结果与此上一次调查结果完全一致,说明企业主普遍希望了解评选表彰活动的过程(见表4)。这表明大多数企业主都希望能够运用综合评价结果增强私营企业主政治安排的公正性,提高政治安排人选的质量。

十一、私营企业主对工商联及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的希望

此次调查显示,企业主十分关注工商联工作,对新时期工商联加强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寄予厚望。他们企盼工商联及其下属的行业商会或同业公会为企业提供服务。82.7%的企业希望工商联及其下属行业组织代表本行业的共同利益,维护合法权益;65.7%的企业希望帮助其与政府沟通;半数以上的企业希望商会和行业商会协调同行业的经营行为,健全行规、行约,加强自律、维护信誉(见表5)。

此次调查发现,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会长试点的支持率比2006年高出34.8个百分点,达到69.7%。支持率高的原因分别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会长能够更好地反映所有企业主的意见的占82.5%,认为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主改进经营管理的占58.6%,认为有利于体现工商联的经济性和民间性的占56.4%,认为有利于调动企业主参与和支持工商联工作积极性的占57.7%。同时,也有30.3%的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会长持不赞成或说不清的态度。他们中认为企业人士担任会长,是一种兼职行为,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工商联事务的占51.8%;认为在企业家群体中威信不高、代表性不够的占25.3%。

此次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对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的改革呼声较高。在问及当前有哪些因素在制约行业组织健康发展和正常发挥作用时,持相同意见最多的是“行业组织官办色彩浓厚、政会不分,难以代表企业的利益”,占48.9%;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不到位,行业组织职能不健全"的占44.1%。

第二篇: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5614万人,占91.4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5万人,占8.54%。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021万人,增长2.4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56万人,增长3.1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人口为2108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为48942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为334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七、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为76750万人,占55.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0599万人,占44.12%。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1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81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20个百分点。

八、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为29247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6]为4650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4597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3108万人,增长11.89%。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根据调查结果的推算数。

[2]调查对象是指调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4]2015年11月1日零时,0-15岁人口为24146万人,16-59岁人口为91021万人。

[5]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6]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7]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0.54%。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第三篇: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7年05月28日

中新网5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今天发布第二号调查公报,公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口数量和全国残疾人口性别、年龄、残疾等级构成及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公报认为,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生存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始于今年4月1日,现场入户调查5月31日结束。其间有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000名各科医生及5万多名陪调员,进入分布于全国城乡的近77.2万户人家,逐户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

2006年12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第一批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

新华网公布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的全文,转载如下——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2007年5月28日

现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计算机汇总的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和主要社会经济数据公布如下:

一、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

据推算,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4月1日零时的残疾人口数及占本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地区 万人 %

北京市 99.9 6.49

天津市 57.0 5.47 河北省 495.9 7.23

山西省 202.9 6.04 内蒙古自治区 152.5 6.39 辽宁省 224.2 5.31

吉林省 190.9 7.03 黑龙江省 218.9 5.72 上海市 94.2 5.29

江苏省 479.3 6.40 浙江省 311.8 6.36 安徽省 358.6 5.85

福建省 221.1 6.25 江西省 276.1 6.39 山东省 569.5 6.15

河南省 676.3 7.20 湖北省 379.4 6.64 湖南省 408.0 6.44

广东省 539.9 5.86 广西壮族自治区 337.5 7.23 海南省 49.4 5.95

重庆市 169.4 6.05 四川省 622.3 7.57 贵州省 239.2 6.40

云南省 288.3 6.46 西藏自治区 19.4 7.00 陕西省 249.0 6.69 甘肃省 187.1 7.20 青海省 30.0 5.54

宁夏回族自治区 40.8 6.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6.9 5.31

二、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口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户规模为3.51人。

三、残疾人口的性别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42。

四、残疾人口的年龄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占4.66%;15-59岁的人口为3493万人,占42.1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55万人,占45.26%)。

五、残疾人口的城乡分布

全国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

六、残疾人口的残疾等级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2457万人,占29.62%;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5839万人,占70.38%。

七、残疾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248万人,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642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八、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

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3万人,听力残疾儿童11万人,言语残疾儿童17万人,肢体残疾儿童48万人,智力残疾儿童76万人,精神残疾儿童6万人,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各类别残疾儿童的相应比例为:视力残疾儿童79.07%,听力残疾儿童85.05%,言语残疾儿童76.92%,肢体残疾儿童80.36%,智力残疾儿童64.86%,精神残疾儿童69.42%,多重残疾儿童40.99%。

九、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人口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

十、残疾人口的就业与有关社会保障情况

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人。

城镇残疾人口中,有275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13.28%。9.75%的城镇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农村残疾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11.68%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十一、残疾人家庭户的收入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

十二、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和需求

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的前四项及比例分别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的有35.61%;曾接受过救助或扶持的有12.53%;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有8.45%;曾接受过辅助器具的配备与服务的有7.31%。

残疾人需求的前四项及比例分别为: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有72.78%;有救助或扶持需求的有67.78%;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有38.56%;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27.69%。

十三、残疾人的生活环境

在此次调查的残疾人所在社区(村、居委会)中,68.13%的社区距离最近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在5公里以内,21.86%的社区距离最近的特殊教育学校(班)在5公里以内,47.35%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站(室),71.95%的社区设有卫生室(所、站)。

注:

1.全国残疾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残疾人口数。

2.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3.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城乡口径为:城镇包括街道和镇的居委会,农村包括乡和镇的村委会。

4.城镇在业和不在业残疾人指男16-59岁、女16-54岁的在业和不在业的城镇残疾人。

5.调查中家庭全部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农村住户的全部收入还包括各种农作物、养殖等实物折算收入。

第四篇:某企业职工收入抽样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实验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某企业职工收入抽样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逐步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并学会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本的数据整理包括录入统计数据、建立数据清单、按照关键字对数据进行排序,以及对排序结果加以分析。学会统计分组的几种方法,尤其要掌握统计分组函数FREQUENCY的使用。掌握常见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数据录入

2、数据排序与数据分组

3、统计表与统计图

三、实验内容

假设你在某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并打算在员工中进行一项调查,以求出他们的年收入状况。调查的主要变量是年收入,被调查者的特征变量有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抽样调查的数据见case02。

问题

(1)要求学生利用本案例的数据,利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汇总和整理;

(2)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类型,选择适当的图形展示数据;(要求至少两种类型的图形)

第五篇: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历年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567753起、2005年的450254起、2006年的278781起、2007年的327209起、2008年的265204起、2009年的238351起、2010年219521起、2011年210812起、……,呈下降趋势。每年的死亡人数也成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9.4万余人、2005年的9.8万余人、2006年的8.9万余人、2007年的8.1万余人、2008年7.3万余人、2009年的6.7万余人、2010年6.5万余人…..,亦成下降趋势。

目前网上还没有官方公布的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具体数据统计,但从过去十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来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望低于20万起,死亡人数应该在6万人以下。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2.4亿余辆,驾驶机动车的人数达到了2.6亿,而且驾驶人数以每年2647万的速度在增长。对于因汽车剧增和驾驶人数骤长带来的交通压力,针对2012年,同比2011年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数下降有3.1和3.8个百分点,造成损失达到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如此比较,2013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至多和2012年持平。

原因分析:2013年交通事故发生的起数和带来的损失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交通事故执法力度的加强

各地交通警察部门不断改进交通执法方法,提高交通执法效率,严查、严打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使各地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三、人们普遍交通安全意识的增强

在酒驾入刑、驾驶员记分制度等严厉的交通违规处罚的压力下,驾驶员在交通法律法规上遵纪守法的积极性增进,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导致事故多发的诱因,从而在整体上很好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害。

下载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