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春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基本要求
如果还要帮忙加我QQ695665814,希望可以长期合作
论会计目标之纠正(仅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功能;纠正
[论文摘要]会计目标是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之起点,因此对会计目标的调整就是会计研究思路的修正。在归纳会计目标发展的基础上,并通过对目标与功能概念的辨析,认为如今的会计目标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功能概念的错位。进而,通过对实现会计信息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会计目标——反映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并认为现行会计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该目标基础上的。
20世纪美国会计理论研究开始采用的是以会计假设(accounting postulates)为起点的研究模式,但因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而被扬弃。[1]故自20世纪70年代起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了以会计目标(objective of accounting)为起点的范式(paradigm)革命,并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会计研究的起点虽然不同:首先采取的是会计本质(essence of accounting)起点论,但也很快转向了目标起点论。会计目标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接轨,但该目标实际上是需求的目标,会计报表编制人是难以达到的。
一、会计目标之统一
我国学者认为,“第一个将会计目标作为独立范畴加以研究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朵伯斯(Staubus),1953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有如下结论:公开公司财务报表应重视的是包括债权人在内的短期和长期投资人的信息需求,他指出,如果同意将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视为会计首要目的的话,接着应完成的任务是确定为满足这种目的所需的信息种类,及提供这些信息的可能性。”[2]因为,“没有目标的系统,特别是不明确自己的目标的人造系统是不可想象的。”[3]故在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提出“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①的观点[4]之后,理论界就开始重视会计目标的研究;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SOBAT),AAA所列举的会计目标有:(1)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决策,包括辨别重要决策领域并确定目标与方向;(2)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3)记录(保存)与报告资源的受托责任;(4)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随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0年的《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第4号(APB Statement 4)报告中又再论会计目标,并提出其基本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助其经济决策的数量化信息,同时,该目标也包括评估管理当局执行经管责任和其他管理责任。[5]
不过,在以目标为起点进行理论则始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8年《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1辑——“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的颁布。该报告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6](1)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应该有助于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以及来自销售、偿付、到期债券或贷款等收入和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3)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影响;(4)提供关于企业如何获得并花费现金的信息;关于企业的举债和偿还账款的信息;关于资本交易的信息;关于可能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的信息;(5)提供关于管理当局在使用业主委托给的经济资源时是怎样履行责任的信息;(6)提供对企业经理和董事们在按照业主利益进行决策是有用的信息。
随着美国观点的传播,其他研究机构也推出自己的观点。其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其前身于1989年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财务报表还反映管理层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经管成果或受托责任。使用者之所以评估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或经管责任,是为了能够作出经济决策。”[7]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1999年公布的“财务会计原则公告”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主体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以供广泛的投资者用于评估主体的经管责任和经济决策”。[8]经过多次修订,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也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9]
上述各研究机构观点基本相同:会计报表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通常利用这些信息,以便评价受托责任或进行投资决策,实际上认可财务报表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的并存。虽然两种观点对于具体会计目标的看法有所不同,不过,因为评价受托责任之“目的在于作出是否继续维持和终止委托受托关系的决策”,实质上也是一种决策,故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排斥,[3]会计目标可以统一为“提供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目标之错位
如今的会计目标为受托责任之评估或投资方案之决策:会计报表使用者可能将会计信息用于受托人责任的评估——根据实际结果与事前所约定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决定该委托的维持或解除;也可以进行投资评估——由投资人根据特定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再加工,然后输入到特定的决策模型中,从而决定进入、维持、退出该投资领域。但是,因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目标,而不同目标需要不同的信息;单一的、通用的、格式化的会计报表根本无法满足基于不同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不同且具体的需求。因此,可以认为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无法让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过,从“决策有用观”的“有用”二字中,使我们感觉到FASB所界定的不是会计目标而是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会计信息功能的现实表现。按语义学解释,功用则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或“效果”;通常该功用在实践中被称为“作用”,在理论上被称为“功能”或“职能”。而目标是指“想要到达的境地或标准”,[10]通常,“境地”是与一个行为或组织的“目的”相关,而标准则与产品“质量”相联系。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其工作成果表现为一套会计报表或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报告,②这些承载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就是会计人员的工作“产品”,则会计(报表)目标实际上就是其“质量标准”。这里我们可以用物质产品的生产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产品生产而言,生产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制造出合格的产品,而消费者的目标是通过使用产品来满足其具体的需求,该满足来自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的使用,而不是该产品不必使用而自动产生的。因此,基于用户需求而对产品提出的要求应当属于产品之功能,既不是产品生产之目标又不是产品的质量标准。将这样的关系移植到会计产品方面,现行决策有用观下的、基于会计报表使用者需求所提出的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会计报表本应当具有的功能、是会计信息实际使用后作用的体现,而不是会计人员的工作目标——编制报表时的目标。实际上,会计工作或者会计报表的目标应当是会计报表的质量标准,因为只要提供了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合理使用而实现自己的决策目标,实现会计报表之功效。
至此,我们应当发现:现行的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会计功能(functions of accounting)的错位,错误地将会计功能作为会计目标来界定的。究其原因,在于从使用者(消费者、用户)的立场、而不是会计报表编制者的视角来看待、界定会计产品的目标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位,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美国经验的缺乏批判的全面借鉴。美国如今关于会计报表目标的表述看起来是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辑,但我们应当知道该公告是建立在1973年10月由罗伯特·特鲁布罗德委员会(Robert Trueblood committee)所提出的《财务报表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的基础上,该报告是在对用户调查后所撰写,是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建立的会计目标。该报告将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报表编制人的目标混为一谈,从而导致会计功能与会计目标的错位了。即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4年的再次研究,也没有改变该所用模式。[11]
三、会计目标之纠正
基于用户视角来进行会计研究的思路是正确而且必要的,故对于会计目标的重新确立也应当以市场需求分析为契机;否则,即使产品的理论设计再好,一旦不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产品的实际价值来自于用户的积极、肯定的评价,而积极评价的基础是“质量合格”,其实,这正是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会计理论研究思路。从公告的标题上看,其通过对“会计目标”(第1辑)的界定来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2辑)。但因《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辑的实质是“会计功能”,故FASB实际的逻辑关系是:从“会计功能”(基于用户、市场的要求)直接过度到了“质量特征”,因为功能与目标的错位,导致缺乏了“质量标准”(会计目标)的中间环节。因此,正确的技术路线应当是:通过客户需求界定会计信息功能,随后确定对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最后再通过质量标准来构建具体的质量特征体系。而对于FASB的研究思路,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认为“会计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前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目标,后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12]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功能决定目标的另一种表述。在修正会计目标时,有必要对更早提出的“受托责任观”与现行的“决策有用观”进行分析。虽然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可以统一为决策有用,但是两者在会计报表目标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按照受托责任观,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至于委托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者是需要利用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作出投资等决策,因此,财务会计应尽可能地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将影响或迎合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纳入到财务会计中来。受托责任观不考虑委托者如何理解、利用这些信息,去制订什么决策;决策有用学派在选择所提供的信息时,考虑了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13]具体而言,两者间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时的责任评估。因为,对受托责任的评估时,会计信息使用人(委托人)更希望看到受托人的实际努力,而不是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外部环境的、非受托人主观努力的影响,会计中反映为利得与损失(gains and losses)。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委托人权益的变化,但却不是受托人主动作为的结果。那么,如何能够让一套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既能够满足准确反映受托人实际经营成果,又可以让外部投资人用于各种决策呢?
为此,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提出数量不等的质量要求,起具体构成虽多但可归结为两种主要观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可靠相关观(reliability-relevance view)、以英国为代表的真实公允观(truthfulness-faire view)。虽然英国会计理论研究机构从未对真实公允的概念进行具体解释,但其实质涵义与美国的可靠相关的观点十分接近。③目前主流的美国观点强调相关而不在意导致该结果的具体原因;而受托责任观则试图反映出同样结果背后不同的原因,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受托人的真正的经营业绩。那么,如何能够让会计信息同时满足两种观点的共同需求,反映出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对于委托权益变化的具体贡献呢?我们认
为,真实反映是唯一有效的对策。
一方面,是因为“反映真实是会计之基本职能”;[14]另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目的所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通常,在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时往往离不开可靠性,两概念在使用时常常不被区分;但既然是不同的两个术语,其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可靠(reliability)与真实(truthfulness)进行简单辨析。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包含的关系,即可靠性是特定情况下的真实性。就会计信息而言,真实包括三重涵义:其一,起点真实。即对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原始资料而言的真实,这也是会计的“客观性原则”,会计信息不能凭空产生,而应当依据真实的原始资料,通过一定的会计处理办法而产生。其二,过程真实。这是对于会计处理程序而言,这也是面前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真实的观点。其三,结果的真实。这是对于会计报表信息而言,也是会计界以外人事的、会计信息用户的看法。法学界学者对此分析到:“会计界的‘真实性’与法律界的‘虚假性’之间的矛盾, 即过程的真实性与结果的虚假性之间的矛盾”。[15]我们认为,虽然三层真实都是存在的,但从用户立场看会计真实应当是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的真实实质上是可靠性。可靠是会计信息数据结果的不存在差错,即指依据真实的原始信息、公布的具体的会计处理办法,会计信息中数据的计算是无误的,结果是可靠的。因为,真实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应当与其实际状况相一致。因此,会计处理过程是可靠的无法表明其结果的真实性。会计真实应当是第三层次,而且也是可以实现的。虽然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时,因缺乏客观事实的评价主体财务状况,能够描述会计报表质量的仅仅是“可靠”二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事实对会计报表信息的证实后,该可靠性就等同于真实性。而会计信息的用户所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特征的会计信息。
对投资决策观而言,“一般都假定财务报表是为一群带有多种目标的未知使用者编制的。于是,财务陈报的目标就被假定为企业或实体以外的许多人或将关于各种经济业务和资财的信息提供给制定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组织。”[16]面对众多的投资决策,带有主观偏向的信息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用于投资目的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不偏不倚的,是公允的。不过,公允的会计信息不见得能够满足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为特定的投资是与特定的投资决策模型相联系的,而特定投资模型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是特定的。
现行的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职业判断”,面临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而在这些判断之后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仅能够满足一类投资人的需求,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投资人,通用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其投资决策的需求。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呢?任何确定其产品的质量呢?答案依然是真实。只不过要增加“方法公开”作为补充。因为,如果将获得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办法进行公开——实质上是将第二层次的真实性对外提供,从而获得第三层次上的真实性——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能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重新表述来获得基于自己特定需求的新信息。④
至此,从会计信息功能来提出会计信息之目标的研究可以获得统一的结论,那就是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反映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⑤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揭示出受托人责任履行的结果,才能够提供满足各种投资需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其决策之目的。
四、结语
实际上,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正是一个以反映真实为目标的理论文件:首先,确定“真实反映主体财务状况”的会计目标(第1辑);其次,确定实现目标的质量标准(第2辑);再次,界定该标准的要素分类(第3辑);第四,制定要素信息成为报表项目的标准(第5辑);最后,提出价值的计量标准(第7辑)。实际上,后4辑的作用在于确定了会计
目标的具体标准,都是围绕着“反映真实”这样会计目标而存在。实际上IASB多次提及这样的观点,只不过没有直接明确而已。在探讨商誉处理方法时,IASB也多次提及“真实反映”,[7]就是对“反映真实”目标的另外一种阐释,因为真实是会计信息有用之前提,是其生命力之来源。
[参考文献]
[1]周守华,肖正再.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5,(10):7.
[2]阎德玉.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74-75.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76、82、75.[4]AAA.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R].1966,P.64.[5]APB Statement No.4, 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Stat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R].Oct 1970, P.73.[6]FASB: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R].1978, par.32-54.[7]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9、304-308.[8]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R].1999, par.3.[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6:1.[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5、1750、971.[11]AICPA: 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er Focus [R]. 1994, p.52.[12]梁爽.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 [J].会计研究,2005,(1):55.[13]葛家澍,刘峰.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1998: 190.[14]葛家澍,黄世忠.反映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J].会计研究,1999,(12):2.[15]刘燕.验资报告的“虚假”与“真实”:法律界与会计界的 对立[J].法学研究,1998,(4): 101.[16][美]埃尔登o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 [M].上海:立信会计 图书用品社,1987:79-80
第二篇: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一、会计核算部分
1也谈现金折扣
2浅议坏账损失核算
3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4无形资产核算的探讨
5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探讨
6破产财产偿债顺序研究
7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8浅谈借款费用的核算
9浅议往来账的管理与核算
10“存货”核算浅析
11融资租赁研究
12现金流量表研究
13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14浅议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5试论公允价值
16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7物价变动会计探索
18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19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比较
20企业清算会计探讨
21企业破产会计研究
22合并会计理论研究
2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24论成本核算
25试论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26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27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8试论对投资的认识
29浅谈收入的错位与会计规范
3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研究
31债权转股权问题探讨
32企业适度负债经营问题研究
33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34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35试谈规范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36债务重组若干问题的探讨
37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
38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防范
39浅谈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0浅析利润表
41试论资产负债表
42浅议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43试析税务会计
44试析企业债券核算
45试析债券投资
46试析股权投资
47试析专利权的核算
48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49现金折扣核算研究
50企业“开办费”研究
51企业向银行举债研究
52试析集团公司关联交易
53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比较
54租赁会计研究
55回租会计研究
56企业期货核算研究
57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研究
58浅谈外币会计的“两笔业务观”
59浅谈“未确认”现象
60摊销方法研究
61浅谈“实质重于形式”
62固定资产折旧研究
63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核算研究
64票据贴现研究
65企业税收核算研究
66存货成本研究
67股权投资中投资准备研究
68企业吸收资本核算研究
69资本公积研究
70企业资产虚化研究
71企业非经营损失研究
72或有负债研究
73或有资产研究
74利润表中成本项目研究
75短期投资核算研究
76物价变动会计计价模式研究
77浅谈资本保全
78金融期权合同会计研究
79金融互换合同会计研究
80“*******”会计准则研究(有16个会计准则,可选择其中1个)
二、财务管理部分
81如何进行股本结构调整
82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意义
83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
84并购财务方式与资本结构
85试分析企业并购行为的财务意义
86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及其风险防范
87试析预算执行的控制形式
88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风险效应分析
89浅议无形资产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与标准
90浅谈股本结构调整与财务指标
91浅谈筹资风险
92基于产权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9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94浅析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
95浅谈资信评估
96论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债权人地位
97略谈如何在企业战略决策实现财务管理功能。
98浅谈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
99试析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
浅谈企业集团如何架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
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浅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重叠关系
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
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企业投资经营定位研究
出资人与企业财务监控
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债务重组中财务分析的应用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管理
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
试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浅谈财务管理中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期权原理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企业失败的财务理由探索
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24 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浅谈互连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人力培训的成本分析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对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营销财务分析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电子商务冲击企业现金管理
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集团公司的投资控制策略
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浅淡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浅淡企业股利政策
浅议价值评估体系
价值评估体系计算思考
价值评估体系指标评价
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浅析
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151 企业资产潜力分析
15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3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4 应用权变法则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55 建立预算资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心及其模式探索
156 浅论财务管理在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作用
157 浅析上市改组企业的并账与分账
158 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59 论控制的内涵、形式与会计学价值
160 试论年金
161 试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性限制
162 企业投资评价探索
三、审计部分
163 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的弊端
164 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65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166 探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167 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68 论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9 试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70 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71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72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173 浅析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174 浅议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175 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76 谈期后事项审核
177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浅析178 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179 如何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80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181 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82 独立审计责任研究
183 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研究
184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185 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186 审计风险的研究
187 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88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8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90 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9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192 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3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194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196 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197 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9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199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200 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20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
202 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203 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04 会计电算化报表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05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6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07 会计电算化犯罪的防治研究
208 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209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
210 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初探
211 协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关系的研究
212 如何实现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213 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214 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215 企业规模与会计电算化研究
216 ERP与会计电算化
217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218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219 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220 企业会计电算化验收程序研究
221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分析
222 谈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效果的统一
223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之比较225 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促进探索
226 浅谈商业性会计软件
227 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28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29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30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231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2 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233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234 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35 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236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第三篇: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安徽电大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会计部分
1.谨慎性原则本质及运用状况研究
2.试析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
4.从最新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上市公司)的应用
5.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6.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
7.报表合并方法研究
8.计算机网络对电算化会计的影响探讨
9.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0.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11.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2.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3.关于某一具体会计准则的运用与问题探讨(可任选一个准则研究)
14.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5.资本公积补亏浅析
16.浅析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法
17.库藏股票及其会计核算方式浅析
18.浅议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供需矛盾的策略
19.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20.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
21.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的研究
22.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23.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4.财务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问题探讨
25.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估计问题探讨
26.长期股权投资会计问题探讨
27.管理层报酬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28.公允价值计量与相关性和可靠性
29.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问题研究
30.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1.可收回金额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2.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33.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34.信息需求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35.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37.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38.浅议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40.无形资产内容新探
41.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42.透视关联交易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3.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思考
44.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45.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二、财务成本管理部分
1.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
3.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
4.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
5.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分析和运用
6.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与成本决策
7.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8.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
9.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10.财务预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1.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12.企业理财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
1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14.内部转移价格与合理避税
15.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分析
16.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
17.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18.企业ERP实施研究
19.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实现
20.Excel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21.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22.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3.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
24.财务风险研究
2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27.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8.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9.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30.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2.试论企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33.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34.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35.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6.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7.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40.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4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4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43.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4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4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若干问题
46.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7.IT公司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48.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学院创收经费管理
49.浅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强化资本收益权
50.谈如何加强铁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
51.基准收益率测定及使用浅析
52.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利润指标的效用比较分析
5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54.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有关问题研究
55.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56.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57.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
58.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
5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60.财务预算方法创新与应用
61.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探讨
62.某一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63.某一行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64.平衡计分卡应用问题探讨
65.我国公司筹资成本问题探讨
66.我国公司现金预算问题研究
67.职工持股计划问题研究
68.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69.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70.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三、审计部分
1.2.3.4.5.6.7.8.9.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离任审计的主要问题探究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某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探究论审计法律责任的预防与控制论内部审计的地位问题 论审计独立性原则及其保证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探究
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中的问题探讨
11.浅谈风险导向审计
12.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风险
13.网络审计初探
14.数据挖掘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初探
15.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
16.论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
1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8.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19.试论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20.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21.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分析
22.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动态评价的思考
23.试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25.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27.审计专业判断问题研究
28.审计职业风险问题研究
29.审计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30.社会审计收费问题探讨
第四篇: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也可有所改变。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浅析我国增值税的运行问题和解决方法——建立双向运行机制,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企业偷逃增值税现象的思考
长虹四十亿应收账款背后凸显的问题—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浅析商誉会计的若干问题 论企业多元化战略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议CPA诚信危机 中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与启示
从中国家电业的现状谈我国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关于“知识资本化”的人力资源会计思考——解深圳华为技术公司的发展之谜 我国公司治理的缺陷——以银广厦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谈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问题与规范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规避策略
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浅谈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外部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实行家庭课税模式和合理的扣除标准 关于广东省中小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的思考 浅谈佛山零售业发展及竞争对策 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几点探讨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思考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认识与治理 EPR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上市公司重组的财务问题 论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舞弊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论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实证研究 网络会计的实践与思考 “人力资源会计”之我见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法律思考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从安然公司看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并购战略的剖析与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
试论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企业并购、整合理论在青岛啤酒的实践
EVA薪酬激励模式在我国电信行业中的应用探讨 对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思考 浅论我国MBO股权的定价问题与对策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佛山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与发展 对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探讨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利用现金流量表探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 试论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 对作业成本法的再思考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
论内部会计控制及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构建揭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秘密面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以及防范体系的建立 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的影响 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考和探索 浅谈衡量企业价值的方法和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手段及其识别与防范 企业资本经营战略浅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佛山市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税收公平理论分析我国涉外税收的不平等现象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的相关会计处理 关联方交易发展新趋势
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及其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浅议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策的探讨 肯德基的价值链管理
税务代理,路在何方——完善我国税务代理问题的思考 偷税行为的博弈模型与多重博弈模型分析 试论广东省税务代理业的发展 浅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浅议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会计委派制有关问题探讨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赊销政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会计探析
并构与重组——企业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及其管理运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思考 我国法务会计建设及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会计政策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关于兼并重组的问题分析
关于佛山陶瓷行业在反倾销问题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本——透析“万家乐”败局 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析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 经济特区企业避税的方法对策研究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
品牌国际化——中国建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案例分析——以佛山TF公司为例
新时期新方式——浅谈博客营销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改革措施 浅议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
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角度看管理培训生的投资成本
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浅谈在小规模企业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浅谈农村税费改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谈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规划 对我国审计市场现状的研究 试论价值链会计的创新及应用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探讨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基于钢铁行业的分析 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成本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未来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完善及其指标的改进 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及原因 优化控制企业的营销成本
公司控制权市场及法律机制浅析
略析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财务会计的影响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防范措施问题的探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浅谈我国电算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的升值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 对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论无形资产评估
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思考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恒美电热器具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理论与证据
农村土地征用赔偿问题的经济分析——基于顺德的实地调查 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论人力资源会计——同济环境工程公司的案例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二十一世纪会计新领域——法务会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问题探讨 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投资会计制度变迁研究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变迁
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论债务重组准则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处理战略存货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
紧扣企业核心能力,推行企业多元化战略浅析人力资源会计
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外购商誉会计论
我国税务会计有关问题研究我国税务筹划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审计风险刍议
第五篇: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
也可有所改变
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
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浅析我国增值税的运行问题和解决方法--建立双向运行机制
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企业偷逃增值税现象的思考
长虹四十亿应收账款背后凸显的问题-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
浅析商誉会计的若干问题
论企业多元化战略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议CPA诚信危机
中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与启示
从中国家电业的现状谈我国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关于“知识资本化”的人力资源会计思考--解深圳华为技术公司的发展之谜 我国公司治理的缺陷--以银广厦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谈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问题与规范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规避策略
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浅谈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外部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实行家庭课税模式和合理的扣除标准 关于广东省中小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的思考
浅谈佛山零售业发展及竞争对策
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几点探讨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思考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认识与治理
EPR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上市公司重组的财务问题
论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舞弊
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论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实证研究
网络会计的实践与思考
“人力资源会计”之我见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法律思考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从安然公司看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并购战略的剖析与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
试论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企业并购、整合理论在青岛啤酒的实践
EVA薪酬激励模式在我国电信行业中的应用探讨
对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思考
浅论我国MBO股权的定价问题与对策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佛山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与发展
对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探讨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利用现金流量表探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
试论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对作业成本法的再思考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
论内部会计控制及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构建
揭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秘密面纱”--上市公
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以及防范体系的建立
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的影响
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考和探索
浅谈衡量企业价值的方法和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手段及其识别与防范
企业资本经营战略浅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佛山市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税收公平理论分析我国涉外税收的不平等现象
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的相关会计处理
关联方交易发展新趋势
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及其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浅议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策的探讨
肯德基的价值链管理
税务代理
路在何方--完善我国税务代理问题的思考
偷税行为的博弈模型与多重博弈模型分析
试论广东省税务代理业的发展
浅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浅议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会计委派制有关问题探讨
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赊销政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会计探析
并构与重组--企业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及其管理运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的思考
我国法务会计建设及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会计政策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关于兼并重组的问题分析
关于佛山陶瓷行业在反倾销问题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本--透析“万家乐”败局
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析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
经济特区企业避税的方法对策研究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
品牌国际化--中国建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案例分析--以佛山TF公司为例
新时期新方式--浅谈博客营销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改革措施
浅议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
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角度看管理培训生的投资成本
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浅谈在小规模企业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浅谈农村税费改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谈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规划
对我国审计市场现状的研究
试论价值链会计的创新及应用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探讨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基于钢铁行业的分析
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成本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未来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完善及其指标的改进
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及原因
优化控制企业的营销成本
公司控制权市场及法律机制浅析
略析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财务会计的影响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防范措施问题的探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浅谈我国电算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的升值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
对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论无形资产评估
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思考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恒美电热器具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理论与证据
农村土地征用赔偿问题的经济分析--基于顺德的实地调查
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论人力资源会计--同济环境工程公司的案例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二十一世纪会计新领域--法务会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问题探讨
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投资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变迁
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论债务重组准则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处理
战略存货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研究
紧扣企业核心能力
推行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人力资源会计
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外购商誉会计论
我国税务会计有关问题研究我国税务筹划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审计风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