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传染病防控培训试题
阆中市2014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单位名称:姓名:得分:选择题(1-47题为单选题,46-50为多选题。每题2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
2、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
3、同一病人患有两种法定传染病需要同时填写()张传染病报告卡。
A、2B、1C、不填卡D、N4、传染病分几类:()
A、2B、3C、4D、55、国家卫生计生委从2013年11月起将哪种疾病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A、炭疽中的肺炭疽B、水痘
C、人感染H7N9禽流感D、伤寒和副伤寒
6、经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整,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流行性感冒统计汇总。
A、H5N1禽流感B、甲型H1N1流感
C.不明原因肺炎D、人感染H7N9禽流感系统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
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
9、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B、弧菌C、球菌D、螺旋体
11、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12、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轻型患者B、隐性感染者C、带菌者D、来自流行区的人
13、霍乱流行特征不包括:()
A、突然暴发B、传播快C、可引起全球性大流行D、散发为主
14、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B、脱水期C、恢复期D、循环衰竭期
15、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 倍以上上升者
C、粪培养阳性前5 天有腹泻症状者
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
16、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严格隔离B、预防治疗C、及时补液D、抗菌治疗
17、霍乱的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A、普遍预防服用抗菌药物B、建立腹泻肠道门诊
C、加强引水消毒和食品管理D、疫苗接种
18、典型霍乱患者血常规检查不出现哪种结果:()
A、红细胞计数升高B、淋巴细胞比率上升C、白细胞升高D、血红蛋白升高
19、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B、腹泻为首发症状
C、发热少见D、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20、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21、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B、秋冬季C、春夏季D、冬春季
22、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及早发现病原变异B、及早发现病人C、及早采取预防措施D、确定疫苗接种对象
2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①早发现 ②早治疗 ③早隔离 ④早报告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4、传染病报告卡中职业选择学生的必须填写()
A、无需填写B、家长姓名C、身份证号D、学校、班级
25、传染病报告住址应填到()
A、县区B、最小单位C、城镇D、无要求
26、关于手足口病一般病例的表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侵犯手、足、口、臀部等部位 B.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C.预后较差,会留有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等后遗症
D.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27、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描述是错误的()
A.56℃时30分钟可被迅速灭活。B.75%的酒精能够将其灭活。
C.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D.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28、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B.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C.疱疹处痒、痛有结痂D.可伴有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9.关于流感的表述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B.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C.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D.传染性强
3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C.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D.以上都是
31、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等。这些单位是()
A.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B.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C.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D.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32、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B.流行性感冒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病毒性肝炎
33、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D、以上都是
34、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A.救治B.诊断C.预防D、以上都是
3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条例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行政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
A.开除的行政处分B.追究刑事责任
C.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D、以上都不是
36、对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应()。
A.不消毒B.简单消毒C.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D、废弃不用
37、我国对法定传染病实行疫情报告制度,以下哪个是责任疫情报告人?()
A.执行职务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人员B.个体开业医生
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38、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实行()
A.必要的治疗B.不必特殊管理
C.必要的隔离、医学观察D、无特殊要求
39、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其危害性影响到()
A.家庭B.同事C.除个人外,常常涉及到家庭和社会。D、以上都不是
40、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儿童D、以上都不是
41、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D、以上都不是
42、乙型肝炎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4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哪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A.汉坦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以上都不是
44、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有()
A.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B.细菌性痢疾、伤寒、乙肝、流感
C.霍乱、细菌性痢疾、SARS、艾滋病D、以上都是
45、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有()
A.麻疹、鼠疫、肺结核B.艾滋病、丙肝、乙肝
C.流行性出血热、SARS、艾滋病D、以上都是
46、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当()
A、订正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B、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C、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D、注明原报告病名。
47、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卫计委对部分传染病的报告管理要求,报告时限在2小时内的疾病有()
A、鼠疫B、霍乱C、肺炭疽D、非典E、脊灰
48、下列关于水痘的传播途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空气飞沫B.直接接触皮疹C.间接传播D.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49、哪些条件下可以诊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
A.发病前1周内接触禽类及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
B.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C.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D.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50、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下列正确的是()
A.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B.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C.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D.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第二篇:传染病防控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控培训计划
根据201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③突发传染病处置,④传染病疫情报告,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并由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按标准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登记考核,考核成绩可纳入当年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管理。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考核结果将与考核、在职培训、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各科在全员培训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组织与管理,及时解决培训中发现的问题。
第三篇:传染病防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别学校还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疫情。为切实做好学校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现通知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对学校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防控意识,高度重视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本地疫情和防控工作部署,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
二、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留在家中休息等。
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强化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供应单位,要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得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不得自行宰杀加工,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有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的学校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等管理工作,定期请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四、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依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校医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流感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落实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制度,确保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教育部办公厅 2013年4月6日
第四篇:2016年传染病防控培训计划_
2016年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2016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工作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多样的方式,如视频课件、自学、交流、考试等。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③突发传染病处置,④传染病疫情报告,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5、时间安排:3月15日全体工作人员准时参加
院感科 2016年3月10日
第五篇:学校及幼儿园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学校及幼儿园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学校: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传染源的概念是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A:带狂犬病毒的狗 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体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2、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3、预防性消毒是指()A.在疫源地进行最后一次的彻底消毒 B.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C.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及其所污染特别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已存在的原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4、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措施的消化道传染病是()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阿米巴痢疾 D.细菊性痢疾
5、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A.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 D.母婴垂直
二、填空题
1、门把手、桌椅、儿童玩具、学习用品等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 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和喷洒消毒,作用时间,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2、消毒剂具、、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存放在儿童不应触及的地方。
3、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 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 疾病或者其它 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中要求做到五早:、、、、。
学校及幼儿园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学校: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传染源的概念是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C)A:带狂犬病毒的狗 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体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2、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3、预防性消毒是指(B)A.在疫源地进行最后一次的彻底消毒 B.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C.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及其所污染特别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已存在的原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4、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措施的消化道传染病是(A)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阿米巴痢疾 D.细菊性痢疾
5、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C)A.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 D.母婴垂直
二、填空题
1、门把手、桌椅、儿童玩具、学习用品等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和喷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2、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存放在儿童不应触及的地方。
3、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 3 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 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或者其它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中要求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一
1、C
2、A
3、B
4、A
5、C 二1、500mg/L
2、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 3、3 5
4、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
5、不明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
6、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一
1、C
2、A
3、B
4、A
5、C 二 1、500mg/L
2、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 3、3 5
4、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
5、不明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
6、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一
1、C
2、A
3、B
4、A
5、C 二 1、500mg/L
2、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 3、3 5
4、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
5、不明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
6、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