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济学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机遇与严重挑战
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率先发起了“低碳革命”。2009年夏,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并发布了国家战略文件《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把低碳经济作为英国后危机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今年初,瑞士达沃斯论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碳关税”、“碳标签”等措施,逐步步入实践阶段,可以说,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使人感到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低碳时代。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低碳陷阱”。
历史事实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文明发展所走的是一条高碳高熵高代价的黑色经济发展道路,它不仅造成当今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所必需的碳排放空间严重不足:而且导致生态资本过度损耗,人类的“自然家底”有被掏空的危机。于是,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也将随之衰退乃至崩溃。使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的经济结构、经济模式与发展方式走上了无法可持续发展的“不归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绝对不能沿袭西方发达国家开辟的这条毁灭地球、毁灭人类的高碳经济发展道路,必须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发展的低碳低熵低代价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做社会主义低碳文明与低熵文明的先行者,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人后工业文明才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文明。而我国则是在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大规模、高速度地建设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高碳高熵高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变的情况下,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继而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并使构建低碳文明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因此,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尤其是今日中国还是一个经济总量大国、人口大国、资源小国、生态弱国、生态经济穷国(即人均生态财富和人均经济财富很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之路方面要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低碳经济的绿色属性与低碳文明的历史定位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新概念,并指出其本质内涵。据此,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研究视角对低碳经济进行解说,文字表述有所不同。有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有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本质上属于碳中性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低碳化;有的还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本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等等。这些解说都要表达一个相同的本质内涵: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其核心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生产和消费活动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是高碳文明发展时代向低碳文明发展时代演化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铸造低碳文明的过程。工业文明的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形态,这是一种高碳黑色经济体系,鲜明地体现了工业文明是一种高碳文明,形成工业文明的一个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全新的最高的文明形态。它的经济形态就是生态经济形态,其实现形态和形象概括,就是绿色经济形态。绿色经济形态鲜明地体现了生态文明是一种低碳文明,形成生态文明的一个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现阶段人类文明发展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文明,不仅要克服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与高碳文明的各种弊端,而且要超越工业文明,铸造现代文明的新形态,即成为生态文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学理层面上说,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这就揭示了低碳文明的生态文明属性及其历史地位。由于工业文明的高碳经济观和高碳文明观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对生态文明与低碳文明的追求与构建,既是意义深远的思想观念的革故鼎新过程,又是艰难曲折的实践发展过程。
三、创新低碳经济发展理论的问题
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的新观点,作为政府文件主要是从实际工作来界定它的内涵,只是一种生态经济现象的描述,并没有作理论诠释。当时,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研究循环经济的热潮,对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后,虽然有的学者把它引入我国,但主要是概念观念引进,国际经验介绍和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很薄弱,使中国“低碳革命”理论准备不足。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之路,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纳入了国家战略决策之中。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力争三至五年内建立起中国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并为创建国际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第一,关于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问题。上面我们论证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属性。因而,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绿色经济发展理论。但是,从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来说,这种理性认知还不够。国内外学者有一个共认,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个发展目标。寻求它的理论基础,我们应当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二,关于重新界定低碳经济概念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作了各种定义和解说,虽然文字表述各有差异,但基本精神是诠释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三低”。我国有些学者,在同一文中“三低”的排序不同,一会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一会则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有些实际工作者就提出质疑,每个“低”都有特定含义,“三低”如何排序总得有个理性认知和理论含义;同时,“三低”作为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其他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即绿色经济发展具体模式,也是以“三低”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区别何在?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低碳经济概念重新界定。
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既然是一种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就应该把它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此,我的学生方时姣按照我的这个思路,对低碳经济重新界定,将其基本内涵和外延表述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第三,关于高碳文明、工业文明,与低碳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关系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时代。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的理论表现。这是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时代特征与理论特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文明,推进低碳发展,就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建设发达工业文明同建设包括低碳文明在内的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这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实质上就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
参考文献
李克强,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0-05-10.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李鑫桀,绿博会:展示绿色产业新成果[N],光明日报,2010.08-12.刘思华,绿色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方时姣,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2009-05-19.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导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
需求
需求函数
需求价格弹性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
供给函数
二、计算题
1.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6,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10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2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2.试求需求曲线P=8-0.5Q在价格P=
4、P=6 时的点弹性?
3.某地牛奶产量为100吨,社会需求量为120吨,牛奶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原价格为每吨500元,当价格上升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供给=需求?
4.已知需求函数Qd=14-3P,供给函数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Ed、Es。
5.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该商品现在的价格为2元,求商品价格上升为多少,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
6.某商品的价格由24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7.求需求函数P = 80.01L3 +L2 +36L(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10美分,小时工资为4.8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每天应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三
简答题
1.要素使用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
2.简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四、论述题
1.概述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理论。谈谈你对该理论有何看法?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解释概念
准租金
经济租金
洛论兹曲线
基尼系数
二、简答题
1.简析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2.简述单个劳动的供给曲线的特征、含义、原因。
3.简述资本供给曲线与均衡利率的形成。
三、论述题.说明土地供给的特征及原因。你认为地租有何变化趋势,对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第十章--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
济学
一、解释概念:
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定律
局部均衡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帕雷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1.简析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三、论述题
1.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试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主要条件。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解释概念
公共物品
科斯定理
外部影响
市场失灵
二、计算题
1.假设有10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等支付2.美元,而不管已提供的路灯数量。若提供X盏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2,试求最优路灯安装只数。
三、简答题
1.如何纠正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
2.外部影响是如何干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
3.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四、论述题
1.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矫正。2.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你对运用“科斯定理”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何看法?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题库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A.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E.APC=1-APS 3.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BCE)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D.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A.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的减少
D.储蓄的减少 E.储蓄增加
6.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7.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A.国民收入
B.投资
C.价格水平
D.利息率E.储蓄
8.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9.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农业的歉收
E.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10.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CD)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 B.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
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E.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零 1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A.税收
B.公债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E.政府投资
1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调节货币供给
13.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付E.以上说法均正确 14.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增加转移支付 15.实行赤字财政(AC)
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B.在长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D.可以使经济持久繁荣 E.对经济没有影响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题
1。作为政治经济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C)A互相独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完全相同的
2.若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B)A大于1
B大于0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
4.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获得的收益叫做(D)A平均成本
B总收益
C经济利润
D边际收益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D)
A厂间与政府
B厂商与外贸
C家庭与政府
D家庭与厂商
6.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为(A)
A研究经济资源配置
B政府如何干支预市场
C消费者如何获得收益
D企业如何管理
7经济学主要研究(A)
A与烯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8.资源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需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9运用数学和现代计算工具确定经济运行中目标最大化的论证方法是(B)A边际分析法
B最优分析法
C规范分析法
D实证分析法
10.以是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判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C)
A边际分析法
B最优分析
C规范分析
D实证分析
1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方向为(A)
A向右下方
B向右上方
C向左下方
D向左上方
12.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是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如何结果(C)A需求上升
B需求下降
C需量上升
D需量下降
13.当汽油价格上涨时在其它条件下不变,对小车的需求量将(A)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难定
14.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上升,到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A下降
B不变
C上升
D难定
15.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曲线,其方向为(B)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16.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
A需求增加
B需求下降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17.哪一种商的价格弹性最大(D)A面粉
B大白菜
C手表
D化妆品
18.若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A大幅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19.什么情况下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A价格弹性小于1 B价格弹性大于1 C收入弹性大于1
D任何时都薄利多销
20.所有商品的收入弹性(D)
A都是负值
B都是正值
C绝对值总大于1 D不一定
21.一般无差异曲线成为(B)
A向右上方倾斜
B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水平线
2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总交落在(C)
A预算线右侧区域
B预算线左侧区域
C预算线之上
D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
23正常利润(A)
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24.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B)
A在开始下降之后上升 B一直下降
C一直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25.收益是指(A)
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2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它们无关
27.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为0
C边际产量为0
D边际产量为负
2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有差别
C有的有,有得无
D以上说法都对
29.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此市场结构称为(D)A垄断竞争
B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0.下列经济变量既是流量又是存量的是(A)
A储蓄和投资
B工资和保险
C注入量和漏出量
D供给量与需求量
二、多项选择题
31.经济学所包括的主要问题有(A B C D E)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生产者选择利润最大化
E消息者选择效用最大化
3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A B C D E)
A市场理论
B效用理论
C供求理论
D分配理论
E福利理论
33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A B C D E)
A边际分析
B规范分析
C均衡分析
D流量分析
E总量分析
3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E)
A
Ed大于1
B Ed等于1
C Ed等于0
D Ed小于1
E Ed小于0
35效用是(ABC)
A商品满足的人欲望和需求的能力和程度
B一种主观感受
C客观存在的D使用价值
E价值
3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
A任二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C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有正斜率 D任二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在坐标力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37.在应用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应变注意(ABCDE)
A经济条件下不同
B国情不同
C微观条件不同
D企业形式不同
E思想观念不同
38.消息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
A风险回避者
B风险爱好者
C风险中之者
D厌恶风风险者
E喜欢风险者
39.厂商在生间过程中投入的生间要素主要有(ABCD)
A劳动
B资本
C土地
D企业家才能
E利润
40.总成本分为(CD)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
E平均变动成本
三计算题
41.清费者小王的收入为270元,它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X/DX=-20/Y的占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小王此时消费X和Y各多少?(答案另抄)
42.论述题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P156)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P32)
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P21)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P2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P74)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声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P125)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P82)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P99)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P196)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P38)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P53)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P80)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P85)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P135)
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P70)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以单位商品的消费锁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又叫派生需求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P137)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最低总陈本的增量。
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问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中资本的内涵是什么,其特点为?P307-308 答: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它有如下特点:
(1)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2)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3)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2、消费者偏好P66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
偏好的假定a,偏好的完全性
b,偏好的可传递性
c,偏好的非饱和性
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P82 答:概念: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
第一,在同一平面上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斜率)为负,因此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P131)
答: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的含义、关系。P129 答: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组合所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每单位可变要素平均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可变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6、简述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P148 答: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3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的条件:a,交换的最优条件
b,生产的最优条件
c,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8.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可以简单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W 或者 MP*P=W
9、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P185)答: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第三,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0.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P134
在第I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常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在第II阶段,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
平均产量达最高点;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第II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在第III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1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条件是:(P92)(P75)
答: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编辑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理解为: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数量MRS12,应该等于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P1/P2)
12、简述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190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看
MR与MC的交点E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我们还应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如果厂商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是最大利润;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异地是最小的亏损。 13.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是什么?P289 答:1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2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3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是间接的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直接边际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带来的效用增量。 14、图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并说明其特征。P296 答:图略。特征:它有一段时“向后弯曲”的,即当工资较低是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量。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工资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继续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个阶段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15.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P214) 答: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第三,政府的特许; 第四,自然垄断。 16完全竞争广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位置、特征是什么?P194 答: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的,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广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17完全竞争广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P266 答: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它可以简单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VMP=W 18.什么是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分为几种情况? 答: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分3种。 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用的市场上(或对不用的消费群)收取不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