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商务礼仪(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2: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朗的商务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朗的商务礼仪》。

第一篇:伊朗的商务礼仪

礼节礼仪

伊朗人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他们对打招呼的礼貌语言很注重,他们素来有敬重长者的美德,并以此感到自豪。在每个家庭中,晚辈都非常尊敬自己的父母,尤为敬重父亲。他们时间观念很强,习惯准时赴约,认为这是外交的礼节问题。玫瑰花是伊朗人最喜爱的鲜花。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圣洁、完美、幸福和纯贞爱情的象征,并喻之为国花。他们对金鱼怀有很深的感情,认为金鱼是一种美丽而又吉祥的观赏物。他们特别喜欢兽中的狮子,认为狮子有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称谓与问候

握手加上欠身弯腰是习惯的见面方式。

来访者对伊朗主人应以姓氏称呼,或用他们的学衔或职衔称呼。

约会与准时

商务上的会面多半是预先约定的。商务会议要求准时到达,而在一般社交活动中准时就不那么重要了。

款待与馈赠

应邀赴宴时,带一份盆景或鲜花或糖果是合乎习惯的。礼貌的做法是经过再三推辞而后接受邀请。

交谈

客人是众所瞩目的中心,人们指望你能就各种不同的话题进行交谈。

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他们等级观念很强,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等级的礼节;身份相同的人以互相吻嘴唇为礼;身份稍差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相差很大的人,则一方应俯拜在另一方面前为祀。男人不与女人握手。

信仰忌讳

伊朗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除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外,还规定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经阿訇、毛拉念经宰杀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之肉。他们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13”数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难。他们忌讳左手递送物品,把左手称为肮脏之手、下贱之手。他们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若有人这样,他们可能会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在饮食上忌吃无鳍无鳞的鱼;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

服饰礼仪

伊朗国内的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样式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宽大,以适应温暖的气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过膝盖的长衫,腰围至脚面以上的围裤,头裹长长的包头巾。土库曼民族的女性穿着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以防风沙进入。在德黑兰库姆一带,妇女普遍穿伊斯兰的标准服饰,用一块大黑布从头遮到脚,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仪态礼仪

在伊朗,人们言谈举止是很有讲究的,在说话或跟对方正面而坐时,应将两手平放而不可双手交叉,双手交叉着说话,就会被认为态度傲慢,甚至被视为有意挑衅。在伊朗微笑和点头实际上只是主人的一种礼貌的表示,并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于他们洁身时多用左手,因而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在接触取物时不能用左手。

相见礼仪

注重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是体现伊朗人良好素养的一个方面。人们相见时一般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相见也是如此。他们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一般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较多,如马哈穆德,拉苏尔,阿里等。妇女的名字多用兹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后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现在称呼某某夫人时,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由于等级观念很强,见面礼节也有区别,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为礼;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则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为礼。

餐饮礼仪

伊朗人的餐饮习俗独具风格。总体而言,他们爱吃面食,也吃米饭。对中国的大饼等比较喜爱。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为主食;农业区的人们主食有面饼、米饭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糖。按当地传统,土库曼人唱歌前必喝红茶,每逢节庆喜事,人们

必定先喝红茶,然后载歌载舞。

喜丧礼仪

根据穆斯林习俗,相亲相爱的男女双方,必须由男方提出求婚,经女方正式同意后,便可举行结婚仪式,他们从定婚到结婚要经过十几道程序。信奉伊斯兰教的土库曼民族,定亲时,男方要用30只羊送给女方作为聘礼。定亲后到结婚的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成婚一周后,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怀孕了,则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兰教徒去世后,人们将其尸体移入清真寺的停尸房。在埋葬过程中,人们又为死者祈祷,埋葬后人们要为死者定期举行各种仪式,以示悼念。

节日来临之际,妇女忙着大扫除。除夕到来,合家欢聚,各家各户用干草点起“祝火”,人们都从上面跳过去,意为免灾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们走访亲友,互祝新年快乐。最后一天,则是全家人外出郊游,这时大小公园里游客如云。

商务礼仪

在伊朗,进行商业性会面,递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实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礼而讲究正式礼节。在商务会谈时直截了当,往往效果不佳,他们不习惯于对事情立刻作出抉择。不要以洋娃娃作为礼物,否则会被误认为瞧不起他们信仰的宗教。

旅游礼仪

在公历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节。德里兰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风光更是迷人,碧波万顷。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较拥护,如赶上穆斯林节日和星期五祈祷日,更是如此。即便这样,也应给老人让座。当地不许妇女与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须带上结婚证书。参观清真寺必须脱鞋,头上必须有一样东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婴儿的眼睛特别第三,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他们忌讳左手递交物品,称左手为下贱的手。禁食猪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的肉,忌吃无鳞的鱼。

第二篇:伊朗门(范文)

美国的“伊朗门”事件

文章原标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伊朗门”

作者:陈伟

来源:《法学家茶座》2008年第4期 本站发布时间:2008-7-31 11:42:18 阅读量:931次

里根政府非法军售伊朗、军援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一案,很可能是美国宪政史上最为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大案要案。此案内幕之复杂,情节之恶劣,手腕之狡诈,辩护之刁钻,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场空前严重的宪法危机中,总统幕僚临危不惧,勇承罪责,对薄公堂,逃脱惩罚;国会和独立检察官耗费巨资,穷追不舍,查无实据,一筹莫展;里根总统安然无恙,稳渡难关,大智若愚,全身而退,堪称美国政治中的头号奇迹。

(一)石破惊天,外交丑闻全球震惊

1986年11月3日,黎巴嫩的《帆船》周刊披露了美国与伊朗之间秘密军火交易和“以人质换武器”的惊人内幕,全球震撼,媒体哗然。伊朗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的大本营,是世界反美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支持者,秘密军售发生在美国与伊朗这种水火不相容的敌对国家之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它不仅与美国公开声明的外交战略南辕北辙,而且严重违反了美国国会制定的《武器出口管制法》。

令人纳闷的是,当时伊朗在“两伊战争”中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并未劫持过任何美国人质。曾经轰动全球的伊朗人质危机,早已是过时旧闻,明日黄花。

1979年初,在宗教领袖霍梅尼的号召和鼓动下,伊朗人民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巴列维国王流亡美国后,伊朗各界义愤填膺,要求美国遣返前国王回国待审。遭到拒绝后,11月4日,伊朗学生闯入并占领美国大使馆,扣留使馆人员为人质,以此要挟美国政府。但是,巴列维国王病逝后,经过秘密外交折冲,1981年1月20日,即里根总统就职典礼之日,伊朗释放了全部美国人质。

既然如此,美国为何与压根儿就没有人质筹码的敌国伊朗瞎搞什么“以武器换人质”的交易?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984至1985年间,亲伊朗的黎巴嫩真主党在贝鲁特劫持了7名美国人质,美国试图借助伊朗的间接影响,达到人质获释的最终目的。为此,美国向伊朗出售了200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235枚“隼”式防空导弹及其零部件。可是,截止武器交易曝光时,仅有3名人质获释。

更令人困惑的是,里根总统和白宫幕僚冒着法律严惩的巨大风险,国会弹劾的灭顶之灾,秘密进行规模如此之大的军火交易,难道只是为了营救区区3名人质吗?乖乖,平均出售700余枚先进导弹才换回一个人质,里根政府的人权记录真的如此大慈大悲吗?这种荒诞不经的“以武器换人质”交易,岂不是等于“盛情邀请”恐怖分子继续劫持更多的美国人质?

屋漏偏遭连阴雨。军售案事发三周后,联邦司法部长米斯(Edwin Meese III)在白宫的内部调查中,赫然发现了另一个爆炸性内幕:军售伊朗的余款竟然被偷梁换柱,擅自挪用,秘密用于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明目张胆地与美国国会制定通过的《博兰修正案》迎头相撞。就“伊朗门” 事件违法乱纪的严重程度而言,水门事件绝对只是小菜一碟。里根总统的白宫宝座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二)战略构思,麦克法兰臆想天开

事过多年,沉埃落定之后,根据美国政府已解密的文献档案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军售伊朗并非“以武器换人质”,而是里根政府第三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Robert McFarlane)提出的一项好大喜功、一厢情愿的外交战略计划,并且得到了里根总统的正式批准。

基辛格的门生弟子麦克法兰上任后,把修复美伊战略关系列入重要议程。从全球战略和兵要地志的角度看,伊朗南临波斯湾,西接伊拉克,北靠苏联,东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扼霍尔木兹海峡战略要冲,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乃兵家必争之地。巴列维王朝倒台覆灭,使美国在一夜之间,痛失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盟友,遏制苏联南下波斯湾的前沿堡垒,霍尔木兹海峡油轮通过的安全战略通道,常驻印度洋第六舰队的军事补给基地,牵制伊拉克战争狂人胡作非为的军事策应,避免全球石油危机的避风港。每念斯此,里根总统和五角大楼痛心疾首,痛不欲生。

在此背景下,麦克法兰认为,如果美国能够利用伊朗深陷损失惨重的“两伊战争”、急需购买美制武器的窘迫处境,以军火交易为筹码,施展纵横捭阖之术,很有可能在中东战略要地打开局面,取得震惊世界的历史性外交突破。至于用军火换回几位人质,那是“搂草打兔子─带捎的”。

在恢复美伊战略关系的前景和促进人质释放的诱惑之下,1985年仲夏,里根总统拍板决策,秘密批准了麦克法兰的军售计划。在此问题上,里根总统打了个法律“擦边球”,把国会给“忽悠”了。根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附加的秘密条款(Section 501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ct),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美国总统有权临机决断,先斩后奏,秘密批准对外军售。但事后,总统应当“适时”(in a timely fashion)向国会通报。可是,什么是“适时”的期限呢?法无明文,语焉不详。这样,直到媒体捅破“伊朗门”的惊人秘密,在长达16个月的时光中,里根总统没向国会透出一丝口风,但事后却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美国知识界总爱讥讽里根不读书不看报,头脑简单智商低,其实未必如此。

从1985年8月到1986年10月,美国与伊朗进行了6次秘密军火交易,麦克法兰和他的副职波因德克斯特(John Poindexter)海军中将、军事助理诺思(Oliver North)中校等人深深地卷入其中。可是,秘密军售没有取得任何意料之中的外交突破,对人质问题的影响也是杯水车薪。1985年12月,麦克法兰被迫辞职,其职务由波因德克斯特将军接替。

由于军售效果不佳,麦克法兰和波因德克斯特怀疑军火中间商财迷心窍,耽误大事,便急于与伊朗高层取得直接联系。1986年6月,经里根总统批准,麦克法兰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由诺思等4名助手陪同,仿效基辛格神话般的冲破中美坚冰之旅,秘密飞往战火纷飞的德黑兰,希望会见伊朗国家领导人,以期打破美伊外交僵局。但是,伊朗方面冷若冰霜,没有任何高级官员出面会晤麦克法兰。美方以军售为突破口的外交努力遭到了彻底失败,不但对释放人质影响甚微,而且还惹出了“尼加拉瓜门”的险恶风暴。

(三)府会相争,外交决策扑朔迷离

“伊朗门”事件实际上牵扯到两个大案,一是非法向伊朗出售军火,二是非法挪用“军售余款”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Contra)。如前所述,军售案打了个法律“擦边球”,而军援案则是与国会制订、里根总统签署生效的《博兰修正案》大唱“对台戏”,属于性质极为恶劣的违法行径。

所谓《博兰修正案》,是指1982至1985年期间,由美国国会制订通过的一系列禁止向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军事援助的法案,因其由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博兰(Edward Boland)牵头,故得其名。这个法案的出台,涉及到美国政府行政部门与国会参众两院之间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涉及到美国政治中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府会相争”现象。

美国国会是世界上权势最大的立法部门,更为厉害的是,其权力并不局限于立法。国会不但掌管联邦政府的“钱袋权”(Power of Purse),而且拥有监管和督察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的权威,其中包括绝密的外交、军事和情报机构。依照美国宪法,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但是,国会认为,由总统和行政部门主管的军事、情报、特工以及对外军售和军援,实际上使美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为数众多的海外军事冲突。因此,尽管法无明文,国会理所当然地拥有监督和管制军事、情报部门以及对外军售军援的巨大权力。

以博兰为代表的部分民主党议员认为,美国不应毫无节制地干涉别国内政,肆无忌惮地插手海外纠纷。尼加拉瓜是人口仅为300万的中美洲小国,不可能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致命威胁;所谓尼加拉瓜反政府军,其实只是一帮乌合之众,与强盗土匪无异。中央情报局在尼加拉瓜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干涉内政,挑动内战,甚至暗中在尼加拉瓜的港口布雷,企图炸沉满载苏联军援的货轮,实际上相当于不宣而战,开始了一场针对主权国家的秘密战争。如此下去,将可能把美国拖入尼加拉瓜内战的泥潭,使其成为“中美洲的越南”。

可是,里根总统的看法与此南辕北辙。1980年代初期,苏联不但在亚洲越南、老挝、柬埔寨,非洲安哥拉、埃赛俄比亚、索马里等战略要地连连得手,咄咄逼人,而且悍然出兵侵占中亚要冲阿富汗,威胁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在拉丁美洲,苏联支持的古巴早已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没想到,一不留神又冒出来个桀骜不训的共产党政权尼加拉瓜,而且它还“输出革命”,暗中支持邻国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伦比亚的共产党游击队造反。长此以往,素有“美国后院”之称的拉丁美洲岂不是闹翻了天?俗话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里根坚信,为了遏制苏联,赢得冷战,美国决不能在尼加拉瓜问题上畏首畏尾,袖手旁观,听任苏联在“美国后院”得寸进尺,为所欲为。

即然如此,为何里根总统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最终仍然签署了《博兰修正案》,在政府行政部门的脑门上勒上了一道法律紧箍咒呢?

在美国的宪政体制中,国会政治扑朔迷离,府会关系错综复杂,治国难题头绪纷繁,凡事都需要有个先来后到,轻重缓急。民主政体并不能保证事事最佳,只能防止出现最差最劣。里根执政之初,最艰巨、最严峻的挑战是巨额减税,重振经济,扩军备战,对抗苏联,可是,当年民主党牢牢地控制了众议院,里根总统每通过一项议案,都需要与“帝王般的国会” 尔虞我诈,讨价还价,协商谈判,妥协让步,其过程无比艰难,其细节难与人言。

结果,待到军援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的议题临头时,里根总统已是强弩之末,既精疲力竭,又耗尽了政治资本,无力兴师动众,大动干戈,无法在国会凑足支持票。在此背景下,为了在中美洲对抗苏联,里根总统和白宫幕僚决定阳奉阴违,暗渡陈仓,最终铤而走险,以身试法,闹出了“尼加拉瓜门”的致命大案。

(四)将军撑腰,诺思中校挪用余款

被迫签署《博兰修正案》后,里根怒不可遏,大发雷霆,痛斥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目光如豆,越俎代庖,出于党争偏见,肆意干涉总统主导的外交政策,背信弃义,半途而废,无情地抛弃了中央情报局鼓动支持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抵抗力量,致使脆弱的反政府军弹尽援绝,饥寒交迫,面对装备苏式现代化武器的强大政府军,浴血奋战,惨遭屠杀。真可谓亲者痛,仇者快!

里根坚信,苏联的全球地缘扩张已达极限,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在专制集权、僵化低效的体制之上。如果美国改弦更张,勇于对抗,全力援助阿富汗、尼加拉瓜和安哥拉的反共抵抗力量,奋起反击苏联的全球地缘战略攻势,争取在几个至关重要的战略热点取得历史性重大胜利,势必彻底逆转长期以来苏攻美守的冷战态势,用纸牌搭起来的苏联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将可能顷刻间土崩瓦解,不战自溃。

在此背景下,里根拍板决策,暗中命令麦克法兰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死活也要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苦撑待变,绝对不能在中美洲战略要地妥协退让,轻易认输。但是,里根是个有名的甩手掌柜,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不问细节,放手让权,极少具体指示如何行事,对请示汇报亦毫不留心。

麦克法兰寻思,既然国会不批准军援,政府援助的方式没戏,那干脆另辟蹊径,采取“民间援助”的损招儿吧。于是,白宫幕僚暗中运作,四处化缘,秘密募捐,凭借里根总统的面子,私下恳求铁杆盟邦“无偿捐赠”。据调查披露,出资捐款的“冤大头”计有沙特王国3200万美元,文莱王国1000万美元,以色列、南韩、台湾等各200万美元。

为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仅仅募捐资金远远不够,抵抗力量急需武器弹药和军需补给。经上司批准,名不见经传、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政治军事处副处长、兼具基层实战经验和统帅机关历练的诺思中校脱颖而出,肩负重任,居中协调,具体主持秘密军援和空运的特殊使命。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飞往尼加拉瓜前线,为反政府军出谋划策,提供武器装备、作战指导和军需后勤支援。

与美国像 “叫花子” 一样“募捐”来的援助相比,苏联和古巴提供给尼加拉瓜桑地诺政府的军援非常充裕,总数高达10亿美元。政府军装备精良,火力强大,配备先进的飞机、导弹、坦克、装甲车、火炮,尤其是苏制米─24“雌鹿”型武装直升机,性能优越,低空突袭,防不胜防,成为反政府军的致命克星。据诺思估算,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若要维持现状,固守待援,至少需要1亿美元左右的军援。

怎样才能弥补资金缺口呢?诺思中校在回忆录中披露,“挪用”军售伊朗的“余款”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的想法,竟然是法籍伊朗裔军火掮客戈伯法尼(Manucher Ghorbanifar)提出来的一个“天才创意”,而幕后撑腰和操纵者,则是诺思的顶头上司波因德克斯特将军。

对伊朗军售系由五角大楼定价,由国际军火掮客穿针引线,并预付了全部款额,国防部财务署记录在案,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余款”,更别提“挪用”了。转折点发生在1986年初。在一次商谈出售导弹的秘密会晤中,戈伯法尼企图借助行贿,与美方建立“私人感情”,以便今后进行更大的交易。他对诺思耳语:“如果这笔交易能够谈成,其中有你100万美元。”

贿赂如此巨大,出手如此大方,若是个心存贪欲的凡夫俗子,很可能经不住一夜暴富的诱惑,干出违法乱纪的罪恶勾当。没想到,诺思中校不仅不为之所动,而且声色俱厉地答复:“不行!别再提此事了,到此为止。”

出乎意料的是,老谋深算的戈伯法尼圆滑地解释:“没关系,我明白。我知道你空闲时都在忙些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为你的尼加拉瓜朋友准备点儿资金。”原来,戈伯法尼神通广大,耳聪目明,曾为以色列情报部门和中央情报局当差。他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对诺思同时卷入军援尼加拉瓜的艰难处境知之甚详。诺思聆听建议后,喜出望外,茅塞顿开。

飞回华盛顿后,诺思立刻来到顶头上司波因德克斯特将军办公室,向他详细汇报了戈伯法尼的“天才创意”。波因德克斯特大喜,推崇此举是把里根总统中东和拉美外交政策圆满结合的最佳办法。当晚,波因德克斯特用保密电话联络诺思,正式授权他将“军售余款”“挪用”于尼加拉瓜。

如此说来,非法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的“军售余款”,其实是军火掮客暗中付给美方的“回扣”。经过6次交易,其累计总额已高达1200万美元。从严格意义上说,军火交易中的“回扣”,仍然属于“国家财产”,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两人胆大包天,擅自挪用,确实触犯了刑律国法。但是,如果换一个国家,“伊朗门”事件不但不是什么“丑闻”,而且堪称廉洁奉公的英雄事迹,令人赞叹的道德楷模!

(五)国会听证,总统幕僚勇承罪责

“伊朗门”事件闹大后,波因德克斯特将军被迫辞职,诺思中校被白宫解除了职务。为了调查事件真相,里根总统任命前联邦法院法官、曾任艾森豪威尔政府司法部副部长的著名律师沃尔什(Lawrence Walsh)出任独立检察官,主持调查“伊朗门”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内幕。与此同时,国会捷足先登,联合组成了参众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举行公开和秘密听证会,传召涉案证人和政府高官,企图把“伊朗门”事件查个水落石出。

千万不要小瞧美国国会的调查听证会。大约三分之一的国会众议员和一半左右的参议员是律师、检察官或法官出身,精通法律,神通广大。由于拥有以严惩伪证为后盾的监督、调查和听证大权,美国国会实际上兼有“最高特别调查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的强大制度功能,其权威在相当程度上超过了美国总统。在水门事件中,正是在国会听证会上,白宫法律顾问迪安被迫“卖主求荣”,原总统高级幕僚巴特菲尔德被迫招出了“白宫录音带”的超级机密,最终导致尼克松丢失了总统宝座。

可是,参与“伊朗门”事件的的两位关键性人物诺思和波因德克斯特是现役将校级军官。为了保护总统兼最高统帅,他们临危不惧,态度死硬,以犯罪嫌疑人自居,异口同声地援引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声称有权保持沉默,拒绝回答任何实质性问题。为了查明真相,顺藤摸瓜,钓到大鱼,国会调查委员会发出传票,强令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以国会证人而非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前来做证,同时给予两人刑事豁免权,令其交待全部内幕,将功折罪,争取宽大处理。

1987年5月,在向全国直播的国会听证会上,诺思对国会议员解释说,一个微不足道的海军陆战队中校,不可能拥有决定对外军售军援的超级权柄,不可能做出影响美国外交的战略决策;从军售伊朗到军援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自始至终,他完全是“奉承上司旨意”。但是,诺思销毁了全部可以证明上级授权的绝密文件,根本无法证明自己清白无辜。换言之,诺思变相地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沦为牺牲品和“替罪羊”。

针对“奉承上司旨意”之说,调查委员会主席井上(Daniel K Inouye)参议员教训诺思:“美国军人法典明确规定,上级军官下达的命令必须是合法的。事实上,它阐明美国军人有义务拒绝执行上级不合法的命令。此项原则如此之重要,以致在纽伦堡审判中,美国政府建议将其作为国际上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诺思自辩说,美国国会见死不救,抛弃了在中央情报局“忽悠”之下揭竿而起的尼加拉瓜抵抗力量,使其弹尽援绝,饥寒交迫。诺思认为,军援抵抗力量对反苏反共和赢得冷战至关重要,他本人对参与其中深感自豪。针对上级命令是否“合法”的问题,诺思认为,恰恰是“博兰修正案”自身的合法性存在争议之处,因为美国宪法并未赋予国会任意立法,肆无忌惮地干涉总统行使外交政策和全球军事战略的超级权力。

诺思认为,“博兰修正案”仅仅明文禁止中央情报局、国防部以及“其它涉及情报工作的政府部门”向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援助,但是,他所在的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不属于“涉及情报工作的政府部门”,其成员只是总统的私人顾问和幕僚,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此法案的约束和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诺思的自辩并非毫无道理,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白宫幕僚班子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实是最少受到国会监控的特殊部门之一。诺思在听证会上坚毅不屈的表现,神态若定的自辩,英武挺拔的军姿,令在电视机前没事儿看热闹的平民百姓高声喝彩,赞口不绝。全美各地100余万封电报和信件如雪片般地涌向国会山,强烈支持和声援“爱国英雄”、“拒腐模范”诺思中校,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已解密的文件,诺思从事的秘密使命,的确是奉承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等高官的旨意,所以很难追究他在“伊朗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相比之下,波因德克斯特将军位高权重,身涉核心机密,堪称“伊朗门”案中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在国会秘密做证时,波因德克斯特态度死硬,引用杜鲁门总统的名言“责任到我这里为止”(The Buck Stops Here),愣是把“尼加拉瓜门”中骇人听闻的罪责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他居然声称:“这是我作出的决定,我认为我有权力如此行事,我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我相信里根总统最终也会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不请示里根总统,这样可以使他与此决定无关,万一将来泄露出去,总统可以矢口否认。”

实话实说,“伊朗门”事件中真正的“硬汉” 并非诺思,而是波因德克斯特将军。但因涉及此公的听证和审判涉及高度机密,皆为暗箱操作,新闻媒体无法炒作,故这位海军中将的“知名度” 远远不如“媒体名人”诺思中校。

(六)立案起诉,涉案嫌犯无罪开释

国会听证结束后,司法机关开始立案审判。1989年3月,独立检察官沃尔什首先对诺思正式提起公诉,指控他犯有篡改、转移、销毁机密文件,妨碍国会调查等12项罪名。法律专家注意到,非法军售和军援之类的“严重罪行”,在起诉书中居然一句没提。

1989年年5月4日,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判决,在12项起诉罪名中,诺思犯有阻挠国会调查、擅自销毁文件等3项罪名,另外9项被判定无罪。法官判处诺思3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狱外监管,罚款15万美元。此外,法庭命令诺思从事1200小时无偿社区服务工作,承担一项使青少年避免吸毒的计划,并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诺思不服判决,当即向联邦上诉法院喊冤叫屈。

1991 年,联邦上诉法院对“美国诉诺思”案做出裁决,以控方证据主要基于享有“豁免权”的国会听证为理由,推翻了联邦地区法院的裁决。在判决书中,上诉法院法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同意在美国进行政治审判。”言外之意,“伊朗门”案的实质是“政治分歧”,而非刑事犯罪,点中了这个宪法大案的要害之处!沃尔什检察官不肯善罢甘休,当即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出乎意料的是,最高法院大法官竟然袖手旁观,不置一词,致使联邦上诉法院的裁决得以维持,诺思最终洗脱了全部罪名,无罪开释。1995年,诺思出马竞选公职,居然差一点当选弗吉尼亚州联邦参议员。

1989年7月,沃尔什检察官对“铁肩担责任”的“硬汉将军”波因德克斯特提起公诉。此时,里根总统任期已满,退休赋闲,遭受弹劾的危险不复存在。面对刑事重罪起诉,老谋深算的波因德克斯特突然改口。将军的律师声称,被告当年曾向里根请示过挪用军售余款一事,并要求法庭请出已退休的里根总统出庭作证,解脱波因德克斯特将军承担的个人责任。

沃尔什检察官决定,采取庭外录像的形式,要求年近八旬的里根宣誓做证。可是,里根当时已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在录像作证时,他迷迷登登,颠三倒四,胡里胡涂,答非所问,整个儿就是一脑门子浆糊。沃尔什是律师和联邦法官出身,与各式各样的证人打了数十年交道。他凭直觉感到,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确实已经痴呆糊涂了,并非演技高超,装模作样,逢场作戏,以假乱真。

面对如此窘境,仅凭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波因德克斯特将军的一面之词,岂能给民望如日中天、如今痴呆糊涂的退休老总统轻易定罪?沃尔什无可奈何,最终决定放弃追究里根总统的法律责任。实际上,在水门事件中,如果没有“白宫录音带”作为“铁证”,尼克松总统很可能有惊无险,闯过难关,功成名就,永垂青史。在“拉链门”案中,如果没有莱温斯基裙子上的“铁证”,克林顿总统肯定撒谎低赖,毫发无损,风流如初,涛声依旧。

1990年6月,联邦地区法院特别法庭陪审团裁定,波因德克斯特将军虽然可能是“代人受过”的“替罪羊”,但是,他渎职越权,出尔反尔,撒谎伪证,阻碍调查,严重触犯了刑律国法,罪不容赦,难逃其究。陪审团裁定被告有罪之后,法官却对将军的处境深表同情,大笔一挥,仅判了6个月有期徒刑。尽管重罪轻判,形同儿戏,但是,联邦上诉法院仍然以控方证据主要根据享有“豁免权”的国会听证为由,推翻了联邦特别法庭对波因德克斯特的有罪裁决。

沃尔什检察官勃然大怒,当即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希望大法官主持正义,出面裁决,赏罚分明,以儆效尤。没想到,联邦最高法院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精明过人,拒绝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棘丛”之中,不但宣布不受理“美国诉波因德克斯特”案,而且根本没有解释任何原因。这个惊天动地的宪法大案,最终竟然就这样“不了了之”。

回顾历史,“伊朗门”事件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它是美国政治中“府会相争”的奇特产物。在外交决策领域,政府行政部门与国会两院争权夺利,相互倾扎,各持己见。当国会积极行使监督权和“钱袋权”时,出于全球战略考虑,里根总统及其亲信幕僚不是俯首听命,遵纪守法,甘拜下风,而是阳奉阴违,暗渡陈仓,铤而走险,致使国会与总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分歧急剧升级,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宪法危机。它既体现了美国宪政法治的成就和精彩,也反映出权力制衡的缺失和无奈。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总统幕僚凌驾于国会立法和权力制衡之上,进行秘密外交,从事违法军售,操纵非法军援,遥控隐秘战争,成为无法无天的“独立王国”,触犯了美国政治的大忌。对于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两人,赞之者誉其为忠臣良将,恨之者斥其为乱臣贼子,各执一词,争执不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针对“伊朗门”事件,鲍威尔将军深刻地指出:“出现这种局面,并不完全是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诺思等人之过。他们为里根总统工作,而总统却不喜欢插足于那些权力很大的阁员之间,做出困难的决策抉择。里根希望人质获释、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继续存在,但是,他却不太操心如何具体达到这些战略目的。其结果,国家安全委员会填补了一个权力真空,成为进行自己小型战争的国防部、成为实行自己秘密外交的国务院、成为从事自己隐秘情报活动的中央情报局。这一切造成的结果,就是伊朗─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事件。” 回首往事,只有在美苏冷战全球对抗、两伊战争如火如荼、美国急于打破对伊外交僵局、里根总统甩手掌柜治国、白宫幕僚特立独行的历史场景中,只有在国会制度、司法独立、新闻监督以及府会相争、政出多门、权力制衡的制度背景下,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伊朗门”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最终结局。

1998年,“伊朗门”事件案发12年之后,在华盛顿水门饭店,因揭露水门事件而名满天下的美国首席政治新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单刀直入,向独立检察官沃尔什提出了一个带有盖棺论定性质的问题:“伊朗─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事件将怎样被载入史册呢?”

沃尔什检察官回答:“我想它将作为一个并非卑鄙的违宪事件被载入历史。”“我认为里根总统犯了错误,他挑衅了法律,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他并不肮脏。”

第三篇: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第四篇:伊朗政治体制专题

资料:伊朗的政治体制

2009-06-12 19:28:00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1979年2月,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当年12月,伊朗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政权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1989年4月,伊朗对宪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权力不容更改,同时对领袖的产生以及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等方面的规定作了修订,使伊朗的行政、司法和立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根据宪法,领袖是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征。领袖的权限包括任免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宗教成员、司法总监、音像组织主席、武装部队参谋长、革命卫队司令以及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的司令;宣战或宣布停战;协调国家三权机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颁发总统委任状,在总统有渎职行为或议会认为总统政治上无能的条件下罢免总统等。

领袖通过专家会议选举产生。专家会议是选举伊朗革命领袖的最高权力机构,共有成员86人,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讨论国家大事及领袖的行为。专家会议可在领袖不称职或失去领袖的必要条件时废黜领袖。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通过专家会议推举,哈梅内伊当选为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专门事务。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届。伊朗内阁部长由总统提名,需要议会审议通过。

为了保证议会决议不违背伊斯兰教义和宪法原则,宪法规定成立宪监会。宪监会有权审查议会通过的一切决议和提案,监督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公民投票。

伊斯兰议会是伊朗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有权批准同外国签订一切条约、协议和合同,随时对总统和部长进行质询和弹劾,批准政府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等。但是,议会通过的任何议案必须得到宪监会的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议长一年一选,可以连选连任。

司法部门是伊朗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司法总监是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五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五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负责协调政府和议会间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第五篇:关于历史--两河,伊朗

综 述

●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过美索不达米亚,并孕育了这个同埃及文明几乎同时开始的苏美尔文明。同埃及不同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地理不封闭,外民族入侵并毁灭了原先的民族是常有的事。

●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为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概述

先概述一下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美索不达米亚首先是苏美尔人的文明,苏美尔城邦在约公元前3000年进入鼎盛时期,如同希腊城邦和意大利城邦时代一样,许多城市小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从而结束了苏美尔城邦时代,在公元前2110年,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这是苏美尔复兴时期,但这不是苏美尔城邦的复兴,乌尔第三王朝也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1758年,汉穆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仑第一王朝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到公元前1595年为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所灭。赫梯经过一次内乱后重新强大,赫梯同埃及展开了长期争霸战争,战争以两国的和平条约结束,不久赫梯帝国就为“海上民族”所摧毁,埃及也逐渐衰落。

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亚述逐渐强大,并形成了亚述帝国,这个帝国不仅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甚至还于公元前671年出兵占领埃及。亚述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持久强大的国家。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为新巴比仑王国和源于伊朗的米底帝国联军所灭,西亚进入新巴比仑时期。

公元前550年,波斯贵族居鲁士夺得米底王位,建立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最后时期。大流士王在位期间,波斯帝国统治了从印度河、中亚细亚至利比亚和希腊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大帝国。波斯对希腊的希波战争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开始衰落,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了波斯帝国。西亚和埃及进入了希腊化时期。

苏美尔人开始文明进程(公元前5000~2004)

公元前5000年以后,苏美尔人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从而开始了文明的进程。苏美尔人同埃及人不同,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许多城邦,就象希腊人一样。

(欧贝德文化,务鲁克文化)

城邦,大洪水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的某时,美索不达米亚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水,苏美尔人在洪水前就建立了许多城邦,著名的有埃利都,相传她是洪水前最大的城邦。洪水淹没了许多城市,毁灭了许多国家。这件事后来演变成为一个神话,说地上的人犯了罪,天上的神便决定毁灭人类,于是发动了大洪水,只有一家人幸免于难。这一神话传说后来又传入印度、波斯、埃及和希腊,而以犹太人的《旧约全书〃创世纪》中挪亚方舟的一则故事最为著名。中国也有一个洪水的传说,不过,中国人不是乘一只方舟幸逃于难的,中国人在一个名叫禹的圣人率领下主动战胜了洪水。

洪水过后的城邦 :洪水过后,苏美尔人的主要城邦有乌尔、拉格什、温马,乌鲁克,基什等。苏美尔人的政治史就是各城邦间和城邦内斗争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这部分历史已不能完全为我们所知,我们今天所知的,只是由考古而得的零碎情况。

● 基什的强大 《吉加美士和阿伽》

神话诗《吉加美士叙事诗》

关于吉加美士的叙事诗更为有名,不过她是神话而非历史,并且是写于一千七百年后的巴比仑第四王朝时期(但距今也有三千年了),这首长诗在近代为考古学家所发现,是用楔形文字写在十二块泥版上的,它反映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学所达到的水平。故事说吉加美士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驯服了天神派来的原始人恩启都,两人结为密友,协力杀死怪物,救出女神伊什塔尔。但他拒绝女神的爱情,并杀死前来复仇的天牛,遭到失去恩启都的惩罚。在极度悲痛之中,他决定探究人类永生的方法。他历尽千辛了解到当年大洪水时乌特纳庇什廷得到长生草的经过,并潜入海底,取得了长生草,可是在归途中长生草被蛇吞食,回到乌鲁克后,在神的帮助下,与亡友之灵相会,终于明白了人类不能永生。整个故事惊险曲折,用词丰富,语言流畅,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文学的上乘之作。

● 乌鲁卡基那改革,拉格什的被征服 ● 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的强大

● 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334~2154)

阿卡德城的具体位臵至今未被考古学家找到。经过三十四次战斗,萨尔贡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自称“大地之王”,“普天下之王”。萨尔贡虽出生微寒,却并不缺乏远见卓识,他在美索不达米亚首先确立了专制制度。他的王国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稳定与昌盛。

● 阿卡德王国的灭亡

● 苏美尔城邦复兴

古提人强悍,凶残,但不善于治国,这给了苏美尔人以复兴的机会。在阿卡德王国灭亡后的一百多年里,昔日的苏美尔城邦相继恢复,并进行了反古提人的斗争。乌鲁克有个渔夫出身的乌图赫加尔率领苏美尔人赶走了古提人,自己当上了乌鲁克之王。

● 乌尔第三王朝兴起,统一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纳姆法典》(公元前2112~2004)

那时,乌尔和拉格什发生了边界纠纷,乌图赫加尔出面干涉,但乌尔人并不服从,结果又引起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乌尔继阿卡德之后再次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称之为乌尔第三王朝。这一时期,也称苏美尔复兴时期。

《苏美尔王表》

把城邦时代想象成中央集权的大统一,把较强大的城邦当成是统一的王朝,这种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传统史学把夏、商都当成统一的王朝。这种思想在西方,在这份《苏美尔王表》中也出现了雏形,但是西方,由于后来没有持久的统一,这种思想没有发展下去就消失了。《苏美尔王表》体现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集权统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根深蒂固。

●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兴盛了一百多年后,逐渐走向衰落。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苏美尔民族,这个最早在地球上开始文明进程的伟大民族,在开始文明二千年之后,就这样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楔形文字及其消亡

不过,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则继续存在着。苏美尔人发明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字是用针刻在软泥版上,再用火烘干的。她最初也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到了公元前2500年,形成拼音文字。阿卡德人、埃兰人、亚述人都用这一文字拼写自己的语言,后来的古巴比仑人、新巴比仑人以及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波斯人也是如此。这样,楔形文字被西亚为数众多的民族使用了二千五百年。波斯帝国灭亡后,这种文字逐渐消亡。楔形文字书写的无数作品埋在地下无人知晓。后来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从古建筑物上看到过这些文字,但并不认识。直到近代,一些欧洲学者经过不懈努力,才破译成功,否则的话,今天的人们不会知道有苏美尔、阿卡德存在过,对巴比仑、亚述也只有如同神话般的概念。

苏美尔人其它的成就

苏美尔人除了发明楔形文字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人们仍然使用的六十进制计数法就是由苏美尔人首先采用的。苏美尔人天文观测的数据,有的比后来希腊人还要精确。虽然在建筑上的规模不及埃及,但苏美尔人仍留下了不少辉煌的遗迹,最著名的有乌尔第三王朝时的神庙(山岳台),高约四十米,由三层巨大的台基构成,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传统建筑。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的中间期,亚述的第一次强大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北方的阿摩列伊人大量涌进美索不达米亚,并建立了伊新和拉尔沙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北方的玛里和亚述也重新独立。这一时期的亚述曾非常强大,向南一直扩张到阿卡德,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自称“天下之王”,亚述第一次表露了要建立霸权的野心。不过,亚述的这种野心,迅速被巴比仑第一王朝所摧毁。巴比仑第一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17~1595)

● 汉穆拉比统一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仑第一王朝是由阿摩列伊人建立的,阿摩列伊人也因此常被称为古巴比仑人。汉穆拉比在位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758年,他自称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后来又毁灭玛里,征服埃兰,使亚述沦为半独立国家。巴比仑成了显赫的大帝国。为了区别于一千年以后由迦勒底人建立的巴比仑强国,史学上常称之为古巴比仑王国,而称后者为新巴比仑王国。

● 巴比仑城成为国际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 汉穆拉比和他的古巴比仑王国之所以非常有名,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就那时而言,汉穆拉比确立了比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更为强大的专制国家,他在他的国土内建立了稳固和持久的秩序。自那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巴比仑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以后的新巴比仑王国对那时的世界的影响使巴比仑几乎成了美索不达米亚的代名词。亚历山大大帝还决定把巴比仑作为帝国的首都。自己也病死在那里。在此以后,作为城市的巴比仑逐渐荒弃,而巴比仑这个名字则被神化而显得虚幻,直到上世纪和本世纪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才使她的情况大白于世。

※ 汉穆拉比的《年代纪》、书信集和《汉穆拉比法典》

● 巴比仑第一王朝的灭亡

巴比仑第一王朝并不长久,一百多年后,内忧外患极为严重。公元前1595年,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消灭了巴比仑第一王朝。

● 巴比仑第一王朝灭亡后中东的情况

赫梯王国在消灭了巴比仑第一王朝后,自己发生了内乱,无力插手美索不达米亚的事务。强大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控制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积极干预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自己则由几个二流国家统治着。她们是埃兰、巴比仑第三王朝以及巴比仑第四王朝、米坦尼王国和亚述。

● 赫梯的新王朝时期,赫梯帝国,赫梯同埃及的战争

可是到了公元前1400年,在国王苏皮利乌斯一世统治时,赫梯重新强大起来。史称赫梯的新王朝时期或称之为赫梯帝国。赫梯利用埃及的国王和僧侣内讧之机,进兵占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不能容忍赫梯的强大,便整顿埃及的军队,进入亚洲,同赫梯展开了一场争霸战争。世界上除了中国和印度以外几乎所有的文明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的结果给赫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各国以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迈锡尼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埃及同赫梯的战争

赫梯同巴比仑第三王朝盟,两面夹击米坦尼王国,亚述的独立使米坦尼遭受严重打击,埃及人正在内哄又无暇帮助她,公元前1370年,赫梯终于消灭了米坦尼,由此长驱直入叙利亚。这时埃及的塞提一世重整埃及的军队,开进亚洲,双方在叙利亚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1310年的卡迭石战役,埃及战败。这次战役确立了赫梯在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地位。但埃及仍一次又一次地进兵亚洲,双方相持不下。

● 战争的恶果

战争给两国和他们之间的许多小国带来了灾难,两大国长期积累的财富损耗殆尽,各国人民则饱受折磨。在政治形势上,亚述和埃兰渐渐强大;“海上民族”,即处于迈锡尼文明的阿开亚人则利用赫梯和埃及忙于战争,对海岸疏于戒备之机,大加掠夺。

● 埃及同赫梯签订和平条约

赫梯帝国的灭亡,赫梯文明也从人类历史上消失,小亚细亚半岛重新回到原始社会,最后都被亚述帝国征服。※ 赫梯的语言和文字

赫梯人用楔形文字拼写他们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语言本身却与美索不达米亚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一样,赫梯语是迄今所找到的最早的有文字的印欧语系的语言。美索不达米亚各语言,除了苏美尔人的语言外,都属于阿非罗-亚细亚语系,埃及人的语言也属于这个语系。但是苏美尔人语言所属语系至今不详。

亚 述(公元前2006~612)

● 亚述是个古老的国家,曾有过兴盛一时的古王朝时期,在前面已讲过了。在巴比仑第一王朝时,亚述沦为巴比仑的附庸,后来又成为米坦尼王国的附庸。但在公元前1365年,亚述王乌巴利特一世的统治时,亚述重新强大起来。赫梯和埃及的争霸战争结束之后,在赫梯帝国崩溃和埃及日趋衰弱之时,亚述一跃成为全美索不达米亚的霸主,这是亚述的第二次强大,史称亚述的中王朝时期。

● 亚述在这时时运亨通,对巴比仑第四王朝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毁灭巴比仑城,统一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又出现了。不过好景不长,中亚述的辉煌为大马士革王国(阿拉米人)所摧毁。

● 古亚述时期,消灭巴比仑第四王朝 ,中亚述时期结束(公元前1157)

※ 亚述历史综述

亚述可以说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2006年至公元前612年的一千五百年间,亚述虽然有时强盛,有时衰落甚至沦为别国的臣属,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着。今天的历史学家们甚至能完整地列出这一千五百年来的每位亚述国王的名字。

※ 阿拉米语和阿拉米文字 阿拉米人一件重要的事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字,阿拉米人定居于叙利亚后,阿拉米语便流行起来,到了波斯帝国时,成了官方语言。阿拉米的文字也是由埃及文字发展而来的,波斯帝国以后,它竟逐渐取代了楔形文字,成了中世纪、近现代东方除了中国、日本等远东国家以外几乎所有文字的始祖。

● 亚述成为大帝国时期

在公元前934年,亚述第三次强大起来,开始了新亚述时期,或称为亚述帝国时期,因为亚述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这一时期,亚述以惊人的力量,席卷了中东原先一切国家,这样,古老文明的亚述给人以残酷无情的形象。在以后的年代里,亚述简直成了残忍的代名词。亚述人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也引起了各地人民激烈地反抗。

●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改革

公元前741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夺取亚述王位,他开始对亚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经过他的改革,亚述重新强大起来。提格拉〃帕拉萨三世还改变过去的屠杀政策,改之以民族迁移,把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往它处,使各民族混杂而居,不再反抗亚述。

● 萨尔贡二世的统治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以后,亚述越发强大。公元前732年,灭大马士革王国。萨尔贡二世在位时,公元前722年,灭以色列王国,迁走以色列人,至使以色列人的十个部落从历史上消失。犹太王国虽幸免于难,但也沦为亚述的附庸。亚述人甚至还远征了塞浦路斯。

占领埃及,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

● 亚述帝国强大的顶峰

亚述帝国在萨尔贡二世、辛那克里布、伊撒哈顿统治时期,达到了她的顶峰。这个帝国统治了从埃及直至埃兰的整个的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

※ 亚述巴尼拨的统治

亚述巴尼拨图书馆,亚述首都尼尼微 亚述虽然在政治上凶残至极,但他们不象四百年之后的秦始皇一样是文化的摧残者,亚述列王很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其中收藏有四万多件泥版文书,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医学、文学、数学和巫术等各种书籍,我们今天得以能对亚述、巴比仑、阿卡德、苏美尔有所了解,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个图书馆。亚述巴尼拨还和以前亚述各王一样,大兴土木,建造宏伟宫殿,这些都在近代为考古学所发掘出来,帝国都城尼尼微已重现了当年的雄姿。

● 亚述帝国的崩溃

公元前631年,亚述巴尼拨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仑王国和米底帝国联军攻占了尼尼微,公元前605年,亚述残军同她的埃及盟友在卡赫美士战役中一起被新巴比仑军队所击败,亚述帝国彻底灭亡,亚述这个名字也从历史中消失了。取代亚述的,就是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仑王国。

新巴比仑时代(公元前625~539)

在亚述帝国灭亡以后的中东历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期,一个可以称为新巴比仑时期,另一个是波斯帝国时期。新巴比仑时期重要的国家有新巴比仑王国、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吕底亚王国、米底帝国等,这时希腊的第三次文明也已开始,斯巴达已成了强国。这些国家除了希腊以外,最后都为波斯帝国所统一,而波斯试图征服希腊时,就爆发了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成了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转折,因为在此以后,人类文明中心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转到了希腊。

● 新巴比仑王国

新巴比仑王国是由迦勒底人建立的。迦勒底人在约公元前900年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成为占据巴比仑的主要民族。他们长期受亚述统治,多次起兵反抗,但都被镇压下去。公元前630年,即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拨死后不久,巴比仑在将领那波帕拉萨领导下独立成功,打败亚述军队,建立了新巴比仑王国,又与米底帝国联盟,不久以后,竟颠履了亚述帝国。

● 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同埃及争霸,新巴比仑王国的强大

公元前609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继承王位,新巴比仑王国进入了最强盛的时代。

● 巴比仑城,伊什塔尔门

尼布甲尼撒二世还使巴比仑城成为一座宏伟的城市,也就是这个原因,在以后几千年直到今天,在人类文明几乎每一处都流传着巴比仑神话。幼发拉底河从这座城市中流过,把全城分为东西两部份,主要部份在东城。全城由两道厚城墙围住,城墙各处都设有高高的塔楼。各个城门都以巴比仑的神名命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什塔尔门。

● 王宫,巴比仑空中花园

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有好几座宫殿:夏宫、北宫和南宫。南宫东北角有闻名世界的“巴比仑空中花园”。尼布甲尼撒二世迎娶来自米底的公主,巴比仑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而这位公主十分怀念米底的山区生活,为了取悦她,尼布甲尼撒二世就命人修建了这座花园。花园共有十四个拱顶房间,房顶覆土,栽以各种花木,以模仿山中景象。

马尔杜克神庙,巴别塔

巴比仑城中心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神庙中有一座由七层台基筑成的高塔,据认为这就是《旧约〃创世纪》中的巴别塔的原型。话说,人们为了见到上帝,就修建一座通天塔,为此,上帝变乱了人类的口音。相传马尔杜克神庙中还有一尊重22吨的黄金神像,但由于技术原因,对巴比仑城的发掘至今仍很不充分。不过,考古学的发展已使几千年来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巴比仑城重见了天日。

● 巴比仑的繁荣与腐化

巴比仑人还以生活腐化闻名,由于国家的强大和昌盛,由于对各被征服民族的剥削和压榨,巴比仑人过着豪华与腐化的生活。在后期,王室和僧侣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征服。

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38~331)

● 当居鲁士统率他的波斯军队夺取米底帝国之后,苏美尔人和埃及人所创造的文明的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来到了。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国,她统治着从印度河一直到利比亚的广大地区,她融合了那些地区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波斯帝国的统治者们,宣称自己按照神的旨意,要把文明和正义带给天下的每一个民族。

● 波斯一词的来源 人们总把伊朗称作波斯,其原因是这样的。伊朗西南部有个地区至今仍叫作法尔斯,法尔斯是波斯一词的来源。伊朗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帝国,一个是现在所述说这个波斯帝国,她的统治者都是阿契美尼德家族的人,另一个是公元224年至651年的新波斯帝国,她的统治者是萨珊家族的人,由于这两个家族都源于法尔斯,而这两个帝国在人类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就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伊朗称作波斯。

● 居鲁士(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和波斯帝国的建立,在公元前550年,创建了波斯帝国。

波斯征服吕底亚,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就征服了吕底亚,同时也征服了那些本来附属于吕底亚的小亚细亚希腊城邦。

波斯征服巴比仑,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庄严地宣称:“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仑的王,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王,世界四方的王。”

居鲁士的政策 居鲁士的政策同以前大帝国的统治者不同,他从不以武力强迫各民族,他悉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他说:“我不许整个苏美尔和阿卡德有敌人,我好意地注意了巴比仑的内政以及它的一切圣地,巴比仑的居民,从其不当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居鲁士还把那些“巴比仑之囚”的犹太人放回巴勒斯坦,重建他们的家园。因此,他受到犹太人的爱戴。

● 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522年在位)征服埃及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进攻居住在中亚细亚的马萨格泰人时,受创而死,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远征埃及,这时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不堪一击,波斯人经过几次战役之后,就征服了全部埃及,又迫使利比亚的许多地方臣服,这样,按当时人的地理观念,波斯帝国已统治了大部分亚洲和东部非洲,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帝国。

※冈比西斯之死,高马达之乱

冈比西斯在埃及时,波斯宫廷却发生了**。导致波斯帝国全境都发生了大规模的**。但最后,这些**都为大流士国王所平定。在公元前521年,大流士夺取了波斯王位。在以后的几年里,大流士四处用兵,终于平定了帝国的内乱。※贝希斯顿铭文

在伊朗贝希斯顿地方的高岩上,刻有许多古怪的文字,几千年来,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都不认识它。后来发现这是波斯语、埃兰语和巴比仑语三种楔形文字对照的铭文,内容就是大流士平定高马达政变,平定帝国全境各处的**的详情。正是从这篇铭文入手,欧洲学者们才破译了那曾经在地球上流行了两千五百年的楔形文字。

● 大流士(公元前522—486年在位)的行政

大流士是位出色的君主,他不仅统一度量衡、币制。税收,还完善了行政区划制度,他把帝国划分成数十个行省进行治理,这一制度在几百年后,在印度和中国都得到的运用。大流士还把琐罗亚斯德教作为国家宗教,这一做法也恰为后来的许多大帝国所采用。

※大流士对中亚细亚、印度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征服

在平定了各处的**之后,大流士还积极地开拓他的帝国。他征服了中亚细亚的许多地区,如果大流士再深一步的话,他就能进入中国人常称为“西域”的地方。大流士还进军欧洲,这我在后面还要详述,我要谈到马其顿、色雷斯和希腊大部分城邦向大流士臣服,而斯巴达和雅典是怎样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大流士还征服了印度河流域,掀开了印度和世界历史上新的一页,因为在此以后,欧洲、西亚、北非和印度各处的文明连成了一片,直到罗马帝国时,印度才又和西方隔绝开。不过在近代以前,中国却和那个世界基本上是隔绝的。

● 珀赛玻里斯宫(Palaus of Persepolis)(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公元前518-前460年,波斯王大流士和泽尔士所造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层,宽6.7米,邻近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再加上气候干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波斯帝国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 在伊斯兰教出现(公元7世纪初)和公元6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最后遗迹消失了。

下载伊朗的商务礼仪(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朗的商务礼仪(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叙利亚及伊朗问题

    伊朗核危机及叙利亚发展趋势 一、伊朗核危机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

    伊朗商标注册介绍

    伊朗商标注册介绍 一、伊朗商标概要 1、商标法律构成:1931年7月7日生效的伊朗商标法;1958年7月15日生效的专利与商标条例;与商标有关的刑法适用条款:刑法第99条、100条、244条和......

    伊朗检验行动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1年第161号关于出口伊朗工业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的公告为进一步提高出口伊朗工业产品质量,2011年7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与伊朗标......

    伊朗营商环境分析

    伊朗营商环境分析 一.自然资源 1.面积:1,648,195平方公里(2012年) 2.人口:75,149,669(2012年) 3.地理: (1)位置与范围:伊朗位于亚洲西南方之中东地区,属西亚,西北与阿塞拜疆(界长432......

    关于伊朗要做CIQ的一些情况

    伊朗都要做CIQ了· 国家质检总局与伊朗标准与工业研究院签署相关协定,决定于2011年12月1日起,所有中国(不包括香港,台湾)出口至伊朗法定检验目录内的工业产品都需要做CIQ,所谓CIQ,......

    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

    商务礼仪(大全)

    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 【摘要】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其公民,更应该了解和掌握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尤其是即将走向社......

    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 一.拜访礼仪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