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武汉大学新闻专业,专业一专业二
专业一(粗体为考点的切入角度)
【文学部分】
一简答30分
1.分析《宫之奇谏假道》的内容结构,以此文为例,简述《左转》的记事特点。
2.以《有所思》《上山采蘼芜》为例,谈谈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3.苏雪林《山窗读画记》所抒发的作者爱国情怀的情感脉络。
二论述30分
1.以《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为例,试论韩愈古文的成就。
2.比较郭沫若《炉中煤》与闻一多《发现》在爱国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特点。三作文40分
辛亥百年有感
【法律经济部分】50分
一、何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二、什么是通货膨胀?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试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专业一简评:
1.整体平稳,但已经不是孤立考察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内容。
2.将有内在关联的文章结合考察:(两点表现)
①相同大类里如在汉乐府诗歌范围内,跨文章考察联系;
②不同大类,如不同作者,相近主题思想下考察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这一趋势其实在去年的试题中就有初步体现,只是今年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考察,实质上是扩大了试题容量。也告别了过去就一篇文章论一篇文章的特点。
3.基本保持2011试题形式,法律经济部分不再出现名词解释,预计今后将延续这一做法。这是命题的进步,实质上就算不出这样的题,你也要在论述的时候写出相关概念。例如:
一、何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此题你是不是要先写环保法的概念然后再展开?唯一不同的或者说有利的地方是,对大家的要求没那么精确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像名词解释题要求一定的准确性。
4.每年都有你把握不住的10分左右,去年是小令的问题,今年又是苏雪林。
面对这一问题,其实也不比过于担心,因为如果剩下的130——140分的题答好了,就很了不起了,就怕是书上有的写不全,然后出人意料的部分也不会,那就会死很惨。
5.上面说了,比较赏析的题目成为趋势后,题量加大,要求在极为熟练地条件下迅速答题,才有可能完成。
专业二(粗体为考点与切入点)
【新闻学部分】75分
一判断20分
1.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应该是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目标之一。
2.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
二观点讨论30分
1.给出观点是:①公众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原材料而已;②谁不懂藐视公共舆论,就做不出伟大事业。
2.给出观点是:①媒体不应该满足于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还要帮助公众改善公共生
活;②媒体除了让公众知情、监督,还要帮助他们介入自己社群的生活。媒介功能三现象讨论25分
给出网络传播的材料,有温州动车、宜黄拆迁、郭美美等等。分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传播学部分】75分
一辨析10分
人的自我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二问答30分
1.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环境双重性”特征就越突出。就是拟态环境、意见环境
2.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
三论述20分
给出一段与“使用与满足”有关的材料,分析受众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的关系。四15分
给出一段有关微博高速发展的材料,分析微博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
专业二简评:
1.卷面结构保持稳定,2011年武大第一次合卷考试,今年与去年一直,预计2013仍将维持稳定、过度。
2.新闻学、传播学由于只有75分,所以重点突出,即都是学科最重要的内容,比较与之前150的分值。
3.题目灵活。之前看见有人说只把专业的书背会就行,你可以对照专业课的书,看看这份题你能拿多少分?所以指定的书只能是基础、参考,更重要的是论文~!!否则你连什么是社会科学理论都不知道,怎么答题?还有就是参考书都陈旧了,根本不能应对这种灵活题目。
4.热点突出。网络相关的问题,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新闻学、传播学两部分的压轴大题都与网络相关。
第二篇:专业新闻
习近平:向龚老前辈致敬!
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这是习近平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徐京跃、隋笑飞)9月26日下午3时,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结束时,习近平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
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习近平对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介绍,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龚老现在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今天看到她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再次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
这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会见结束后,胸佩全国道德模范奖章的龚全珍老人激动地说,我今年91岁了,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很受鼓舞,总书记对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老一代人非常尊重,对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我们要坚持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三篇:新闻专业
050301-新闻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29-新闻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050302-传播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30-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050320-传媒经济学 00-无 101-政治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621-新闻传播史论 831-传媒经济实务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新闻传播史论④946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 复试:广播电视学、新闻评论与编辑 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复试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闻实务方法论》方延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备 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
看着你信念逐渐坚定下来,作为翔高一名专业课的高级咨询师,倍感欣慰,考研专业课复习,这是有讲究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自己总是走很多弯路错路,会浪费不少宝贵时间,你选择购买翔高的名校超级保录计划还是一本通系列,取决于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强,个人认为,有一个类似于复习指南的专业课一本通足矣,如果自制能力较差,需要互动学习,超保计划还是比较适合,就是要多破费点了,可是考研哪里有不破费的呢?!
第四篇:武汉大学2001级金融学专业
武汉大学2001级金融学专业 双学位班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相关说明
1.按照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要求,所有选修完规定学分的本专业双学位班学生(含校内双学位班和主辅修班、七校联合班学生),均须撰写毕业论文,并在通过论文答辩后才能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
2.根据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相关规定要求,所有希望在2005年毕业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2004年12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指导老师的选定工作。2005年3月5日前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写作提纲,并到武汉大学教务部下属教材中心购买相关表格(含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论文封面等)。2005年4月15日前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2005年5月15日前提交论文最终稿。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在2005年5月底。凡在上述时间段,未与指导教师联系,未提交相关资料者,作自动放弃论文写作和答辩处理。
3.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按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论文除正文外,应有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论文字数为8000至10000。在论文答辩之前,所有学生应按规定与指导老师共同填写好相关表格,在答辩时交论文答辩小组。
4.本论文选题仅为参考选题,金融系将根据学生选定的参考选题,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最终的论文题目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
5.所有学生必须在2004年12月3日前提交论文选题,每名学生可选择1-3个选题(最多不能超过3个)。学生选题以班级为单位提交给商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江钟信老师。提交选题时,应注明学生姓名、学籍号、所在学校、院系、专业及能够及时与本人联系的电话号码。凡在2004年12月3日前未提交论文选题者,作自动放弃处理,2004年12月3日后,商学院及金融系不再办理毕业生论文选题补报工作。6.金融系在收到学生的选题后,将根据学生的选题及各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安排结果将于2004年12月20日前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网和商学院北楼公告栏公布,同时公布各位教师的email,以方便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
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2004年11月18日 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远期结售汇研究 2.售汇制度研究 3.外汇期权研究 4.外汇期货研究
5.商品期货研究(可细化到具体品种)6.国债期货研究 7.股票期货研究 8.股票指数期货研究 9.利率互换研究 10.货币互换研究
11.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12.利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13.在开放条件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研究 14.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 15.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16.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现状和功能有效性研究 17.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研究
18.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效果分析 19.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 20.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研究 21.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兼论中国金融体系和理性分析及调整
22.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分析和重建思路 23.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24.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25.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决定 26.资产组合汇率理论与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 27.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28.现代汇率理论述评
29.均衡汇率理论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30.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实证分析
31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研究 32.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33.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缺陷及其改革方向。34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及其路径研究 35.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
36.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和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37.我国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问题研究。38.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研究。39.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40.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41.利用外资形态选择与比较。
42.FDI新建与并购途径的选择与比较。43.转移价格影响与对策。44.虚拟资本与上市公司。45.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46.非缺口型外资问题探讨。47.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48.人民币汇率政策分析。49.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研究。50.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估计。51.强式美元政策研究。
52.世界各主要货币(美元﹑日元﹑欧元等)汇率走势分析。53.当代汇率理论研究与述评。
54.《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及机遇 55.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研究 5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5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58.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研究 59..股份制企业的MBO与国有资产流失研究 60.企业并购中的金融创新研究
61.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及其策略研究 62.国际银行业并购策略研究 63.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发展述评
64.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研究 65.公司并购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性研究 66.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67.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 68.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研究 69.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研究 70.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研究 71.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
72.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 73.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74.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 75.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述评。
76.货币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77.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78.资本充足率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79.封闭式基金折价因素分析。80.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思考。81.股权溢价之谜研究 82.证券市场的日历效应研究 83.证券市场监管问题与对策 84.认股权证的定价研究
85.上市公司增资配股效应问题分析。86.不良资产定价问题研究 87.国家股流通与证券市场并购 88.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研究 89.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90.企业管理层持股的效用分析。91.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方法。
92.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分析。93.项目投资估算方法的效用分析。94.组合项目投资的风险与效益评价 95.组合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标准研究 96.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研究
9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98.资本市场结构分析 99.资本市场与风险资本退出 100.封闭基金折价问题研究
101.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与长期弱市原因分析 102.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103.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述评
10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105.外资银行(金融机构)的引进与监管 106.外资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策略分析 107.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 108.混业经营监管模式探讨
109.西方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10.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与环境研究 111.企业并购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112.私募基金的发展探讨 113.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114.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 115.投资银行与国企改革
116.中外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 117.我国商业银行工程项目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 118.金融市场卖空机制分析 119.金融市场外在效率分析。120金融市场内在效率分析。121.基金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122.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述评 123.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特征分析 124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推广问题研究 125.中国OTC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 126.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法律障碍 127.商业银行参与证券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 128.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约束瓶颈研究 129.公共卫生基金建立与运作 130.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分析 131.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分析 132.外汇储备管理政策的国际比较 133.外汇储备﹑汇率与对外贸易关系分析 134.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绩效分析 135.我国网络银行营销策略分析 136.我国网络银行产品策略分析
137.电子货币的发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控制问题研究 138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分析 139.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 140.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实施与效应分析 141.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142.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研究 143.民营银行制度设计研究 144.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建设研究
145.银行间债市与交易所债市并存利弊分析 146.信托产品在现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角色 147.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探讨 148.信托与MBO融资规范 149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与过程 150.我国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策略 151.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15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风险监管的演进 153推进我国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
154.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注:可选择房地产开发贷款或个人住房贷款作专门研究)
155.我国教育贷款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案 156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组织模式探讨 157.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与评述
15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注:可选择银行卡、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具体项目)
159.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与风险防范(注:此处表外业务指或有债权/债务)160.商业银行服务定价的外部效应与内部策略分析 161.我国信托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取向 162.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战略 163中国期货市场最佳套期保值研究。164.中国期货市场套利策略分析。165.中国股票市场CAPM实证分析。166.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实证研究。167.大连大豆期货套利的实证分析。168.上海铜期货套利分析。
169.VaR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70.中国证券媒体选股能力分析。171.风险度量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172无套利思想及其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173.无套利思想及其在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4.论衍生证券的一般定价原则。
175.信用衍生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176.基于生命周期(life—cycle)的组合理论及其应用。177.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发展。178.行为金融及其发展。
179.试论最佳套头比的确定(在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如何选择套头比)180.从行为金融的观点看我国的股市价格行为
第五篇:武汉大学各专业介绍
测绘类
(含测绘工程、导航工程)。测绘工程测绘工程主要是利用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属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面非常广的工科专业,主要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空天地海的各种技术,解决与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测绘行业领军人才。学院从2012年起招收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该班是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解决复杂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测绘行业领军人才。“测绘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该专业长期排名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专业分为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海洋测绘等专业方向。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在测绘工程专业实行一、二年级打通培养、三年级开始分方向选课、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的方案,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应用包括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导航与制导、目标跟踪与识别、卫星定轨、大气基本参数获取等,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考察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海洋测绘、高等测量平差、地球内部物理、地震地质学基础、全球地球动力学、天体力学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海洋、航天航空部门、测绘部门、地震地质部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开发应用单位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培养目标:重点围绕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等方面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三创”(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业测量、海洋测绘、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地震地质学基础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测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3.航天航空测绘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满足信息时代数字测绘体系以及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等相关领域对测绘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能够掌握对地观测系统理论与方法、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与技术、数字测图与数字地图学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电子地图原理与应用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数字测绘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应用与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国土资源管理、规划等相关领域中测绘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4.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决策管理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原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图形学、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信息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城市经济学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资源调度、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要求,可从事社会各行业中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5.海洋测绘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声呐图像测量、海洋水文测量、水下导航定位、海洋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国家基础海洋测绘建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调查、海事保障、海洋灾害预警、海洋工程等领域从事与海洋测绘相关的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及数据处理、声呐图像测量及数据处理、海洋水文测量、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海洋物理学、海道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工程、水声学、大地测量学基础、高等测量平差、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应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调查、海事保障及管理、海洋水文调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评估、海洋灾害监测及预警等要求,可从事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海洋管理等海洋事务相关的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导航工程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导航基础理论、导航技术与方法、导航系统设计、导航传感器集成、导航应用与位置服务等内容。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导航与位置服务已进入并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导航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武汉大学导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2人,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该专业是武汉大学的优势特色专业,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学科体系,本科毕业后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50%。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从事导航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能力、创新实践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主要课程: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天文导航,室内定位技术,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等。就业范围: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和通信等领域和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学类
(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财政学专业、保险学专业)本学科大类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含金融学专业中法金融试验班、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试验班)、财政学专业、保险学专业。本学科类有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类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结合经济理论前沿,着重研究国内外经济问题。本学科类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型和行业领军型高级经济管理人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四个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学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本学科大类前两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实验、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等课程。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规则及惯例,具备较强的国际商务经营管理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具有较高的创新、创造和创业素质和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投资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地区国别经济、国际商务等。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外经贸公司、金融部门、证券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中国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工作。
2、金融学专业本专业主要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中个人和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决策、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金融中介机构运营与管理、金融宏观调控等,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较强的业务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并具有自强、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以及能在教学、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保险学、国际投资学、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等。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贸易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操作、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3、财政学专业本专业分为财政学、国家税收两个学习方向。财政学包括财政理论、财政制度、财政政策、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国债;国家税收包括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税收管理、国际税收。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具有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宽广的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并掌握财政税收业务技能、熟悉财政税收制度和政策、外语基础好、工作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税收学、(含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学等。毕业生可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公共管理部门,财税研究部门和大型企业(含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
4、保险学专业本专业主要研究保险经济领域中的保险商品关系和非商品性保险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数学问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保险管理、业务经营、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原理、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会计与财务、财产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社会保险、保险法与案例分析、员工福利计划、保险投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等。毕业生可在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含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 司、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社会保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工作。
金融学类
(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含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直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创新性试验班。该试验班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置,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试验班通过国际化、规范化和开放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数学、金融管理等方面理论基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大二学年,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和职业规划,分别进入两个试验班继续专业课学习。
1、数理经济试验班本试验班的特点是突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系统地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程度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等相关课程。本试验班适应国际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趋势,强调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经济研究,加强对数学研究方法和基本分析工具的教学,全面而系统地开设数学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动态优化等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学生面向世界,本试验班全过程坚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注重计算机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达到规定条件者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主要专业课程有: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金融理论、中级计量经济学、动态优化、市场和均衡理论、生产和消费理论、国际贸易、高级微观经济学(1、2)、高级宏观经济学(1、2)、高级计量经济学、投资学、递归宏观经济学等。毕业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国际或国内经济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
2、数理金融试验班本试验班突出现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学习,系统地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程度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等相关课程。本试验班适应金融学发展的前沿趋势,强调将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引入金融研究,加强对数学研究方法和基本分析工具的教学,全面而系统地开设数学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动态优化等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学生面向世界,本试验班全过程坚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注重计算机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达到规定条件者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主要专业课程有: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动态优化、市场和均衡理论、生产和消费理论、国际贸易、高级微观经济学(1、2)、高级宏观经济学(1、2)、货币金融学、递归宏观经济学、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国际金融、高级金融理论、博弈论、增长理论等。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金融部门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前两年打通培养,两年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金融数学”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研究以信息领域为背景的数学理论、数值方法和数字技术。培养具有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某一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的数字化和数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科学工程计算、最优控制和运筹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代数、数值逼近、计算机图形学、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最优化计算、信息论基础、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据结构、c语言、数学模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经济部门和公司企业从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教学、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专业以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和解决现代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中提出实际问题的学科。培养具有比较深厚的数学理论知识、掌握坚实的应用数学理论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抽象代数、拓扑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小波分析、分形及其应用、运筹学、C语言与数据库技术、线性控制系统、组合数学与编码、应用数学专题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在政府、企业、工商、工程管理部门从事科技开发、决策管理、软件研制以及金融、精算等部门的规划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
金融数学方向主要学习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扎实的基本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分析和解决金融实务问题。
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数值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C语言,金融工程,利息理论,期权期货与衍生证券,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学实验等。
物理学类
(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具有近一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传统。本专业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物理系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物理学及相关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等课程。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化学类专业
(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试验班)化学类各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学生进校后通过对材料化学的了解,可以申请攻读材料化学。学生学习一年后,根据自己对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两个专业方向的了解和兴趣,结合自己的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择优选拔,分别进入化学类不同的专业方向继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参加基地班的多次分流和选拔,转入化学基地班继续学习。应用化学重在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包括材料、能源、石油、化工、环境、资源、人口、医药、农药等。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合成化学、应用电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材料化学、分离科学与技术导论、能源化学、化学信息学、综合化学实验、化工过程开发与工艺设计,应用催化化学、当代化学、化工原理等。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环保、医药、商检等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研制开发、设备制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是一门交叉性的前沿学科,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乃至思路或研究策略,去了解、研究和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并由此推进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利用生物科学的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新发现、新成果来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难题,促进化学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推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前进。该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现代化学生物学讲座等。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在化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药、食品、化工等技术开发企业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化学或生物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应用与研究、技术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材料化学试验班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交叉人才,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研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材料、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地理科学类
(含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基地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测绘遥感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包含空间信息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空间数据库、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测图实习、数字地图制图软件设计、遥感技术实验、数据库技术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地产、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地理科学基地班(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本基地班重点培养地理科学的高级研究人才和具有厚实基础、能够开展资源环境交叉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专业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地理景观模型与模拟、环境科学原理、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等。基地班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方面享受优惠待遇,毕业生可通过推免或考试形式在科研院所、教育部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测绘、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工作。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和规划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技术方法,具备从事全球变化、区域安全、城市环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类环境演化与对策、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等研究及应用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原理、资源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生态学、资源经济学、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分析、资源环境规划、空间数据库、空间信息系统等。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农林、旅游、交通、海洋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学、城市规划、管理科学、经济学、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及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等理论、方法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原理、土地评价与管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城镇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地图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也可在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旅游、房地产、城市管理、交通、园林、测绘等部门或大型企业从事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学基地班)、生态学。生物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本基地班是我国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其任务是依据宽口径、厚基础、谋创新的原则,培养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不断创新的素养与能力,能进入国际一流科研院所继续学习、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成为生命科学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潜力的本科生。2005年起,本院开办了生物学基地国际班,该班学生是从生物学基地的新生中选拔产生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交流能力强,主要专业课全部进行英语教学,教师由专职外教、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组成,选用国际优秀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讲授。2010年参加“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开办了弘毅学堂生物班,该班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国际化培养,主要专业课全部进行英语教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本基地班优秀毕业生可推荐为免试研究生,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亦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生态学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态学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宜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生态学及其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到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态学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
本专业为工科专业中理论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之一。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从事土木、水利、水电、能源、交通、机械、化工等各种工程领域中的力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等。
毕业生大部分将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高层次培养,就业学生可在各种工程设计与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与工程公司、各级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事设计、研究、管理及教学工作。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类专业是一个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机械工程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之一,其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影响。机械类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机械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和材料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研发、应用研究、检测与控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个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第1~2年统一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个专业中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后续的专业学习。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机械工程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的特色是以现代生产过程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为主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突出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机械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控制、运行、维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检测与测试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液压传动与控制、能源动力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本专业口径宽,适应面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事业单位、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和能源、电力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等。该专业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设有“3+1”联合培养项目,学生经考核,第四年可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一年,合格者可获武大和美国匹大双学位。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是材料、机械、电子和控制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主要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材料加工基本原理、计算机控制及信息学科的知识,掌握材料加工成形过程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机械零件及工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成形加工技术与设备、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分析及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材料成型加工、模具、机械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和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能源动力设备、材料成型原理、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特种连接技术、现代表面工程学、模具CAD/CAM、计算机技术、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无损检测等。本专业择业面广,市场需求量大,一次就业率高,可在电力、冶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制造行业、汽车及船舶制造业等领域从事各种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加工工艺与控制、工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商品检验及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科技术和管理工作。
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需的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合金化和强韧化、材料设计、热处理工艺制定、组织性能及使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设计、新材料研发、材料加工、质量检测及控制等行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力学、能源动力设备、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合金材料学、材料断裂与失效分析、无损检测、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改性原理与工艺、纳米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等。本专业就业面广,可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航天航空、交通、机械、核能等行业 部门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特别是,适合在高新技术企业、大 型企业从事新材料、新产品研制工作。
能源动力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现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能源动力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优先支持和发展的热门学科和行业。能源动力类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从事各类能源、动力领域的设备研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运行监督、应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源动力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三个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第1-2年统一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三个专业中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后续的专业学习。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专业研究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设备运行优化与自动控制,主要包括大型先进发电动力设备和流体机械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以及相应的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能源、动力、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及智能化仪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系列课程、机械原理、流体机械和发电动力设备、动力设备控制与优化、发电厂集控运行及自动化、能源利用系统分析与节能、大型动力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维护及故障诊断等。毕业生可在大型能源、电力、动力工程等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研究设计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等从事有关热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抽水蓄能发电、跨流域调水以及制冷空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调试、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
2、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本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要求而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主要研究核能安全利用、核电站运行优化与自动控制,主要包括先进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以及相应的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技术。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核动力工程、核技术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分三大板块:(1)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2)学科平台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能源动力系统、原子核物理;(3)专业核心课程:反应堆物理、核辐射防护、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站系统与设备、核电站仪表与控制、核电站运行等。毕业生可在与能源、核电站、核工程相关的管理机关、研究设计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等从事核能发电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调试、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该专业与巴黎十一大设有“中法核能本硕连读班”,毕业生通过考核赴法国学习2年,合格者获法方硕士学位。
3、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专业主要研究火电、核电、生物质能和氢能等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过程的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主要培养掌握化学化工及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规划设计、技术监督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热工基础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控原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系列课程、水处理工程、核电站水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现代分析监测技术、化学仪表、能源动力系统和化工过程自动化等。本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行业的科学研究院、勘测设计院、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际跨国公司以及国防军工科研院所等。本专业半数以上毕业生将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专业有校友企业特别设立的专业奖学金,凡专业综合排名前50%的学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奖学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设置的工学电气类宽口径专业,体现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装置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旨在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弱电兼顾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生主要掌握电工与电子基础理论、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理论、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技术、电能变换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较为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适量的人文社会和经济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电气信息工程领域技术分析、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专业平台课程:
学科认知平台课程——走进电世界 学科专业平台课程——电气工程基础 学科前沿平台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 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工程、高电压绝缘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信息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设计。毕业生可在电力、能源、国防、IT行业及其他工业部门从事工程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控制、试验、科研、开发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色弱、色盲者不宜报考本专业。学院网址:http://see.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72329 电子信箱:wddqxgb@163.com
电子信息类
(含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通信工程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一包含现代电子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完整知识结构,对工业、农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军事、金融业、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行业领域有广泛影响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以及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集成和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开阔视野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在信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本专业是首批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以现代物理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要手段,研究现代电子与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分析与测试方法和系统实现的现代技术,研究信息的感知、处理、控制和系统应用的理论及技术,培养具有坚实数学物理、电子与信息理论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现代电子工程与信息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前沿技术和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开阔视野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设计实现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本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专业应用现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主要研究电磁场和波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开发新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发展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宽广专业知识面,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科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训练,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本专业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波传播与天线本专业应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主要研究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发展电磁信号的产生、传播、感知、处理及其在通信、雷达、卫星遥感、空间探测、导航定位等领域应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培养具有坚实数学物理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现代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前沿技术、系统开发和实验技能,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无线电系统及信息感知处理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应用,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本专业是国家国防特色专业,是我国电波科学人才培养的发源地之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应用现代物理学、光学与光电子学、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研究光电信息的产生、变换、传输、获取、检测、处理、存储的技术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应用现代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新型光电器件和光电信息系统。培养具有坚实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现代光学、光电子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前沿技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实验技能,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在光电信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本专业应用现代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研究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检测、转换、处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技术,探求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设计新的测量控制仪器与系统,培养具有坚实数学物理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传感与控制、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掌握现代测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开阔视野、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在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类专业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IT行业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纳米电子、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跟踪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的高级人才。学生将受到相应的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光电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设计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能力。
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除了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等。主要专业课有:电子科学导论、Matlab电路系统实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纳米材料与器件、数字信号处理等。主要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课程设计、微电子综合实验(微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微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芯片版图设计与参数提取、微电子器件制造与测试等)等。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微电子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加工企业、微电子封装测试公司、邮电通信企业、微电子系统与光电子系统的研发部门、电子工程相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从事各种微纳电子材料与工艺、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相应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除了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子科学导论、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高频电子线路、Matlab电路系统实践、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光电子综合实验(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光电器件性能分析、纳米电子材料的光、电、磁学特性分析、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电路系统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与微系统设计、DSP与图象处理、网络与通讯协议实践、Matlab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等)等。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邮电通信、电子材料、纳米科学、电力电气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各种光电功能材料、光通讯元器件、光电子系统、传感器技术、电子元器件、电子系统、工业控制、信号处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可医疗、金融、政府机关等部门事从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等相关的技术支持、技术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学院网址:http://physics.whu.edu.cn联系电话:027-68752997电子信箱:whuphy@163.com
自动化专业
控制论、信息论、相对论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自动化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为基础,依据控制理论与技术为背景,学习、研究各行各业进行自动化建设、方法技术、装置设备的专业。本专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前言,主要培养具备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人工智能、电力系统与电力拖动、能源动力系统、系统工程、智能仪器、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本专业的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毕业生广泛投身于能源、电力、通信、导航及机电一体化事业。近年来,更多毕业生致力于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开发及各行各业与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关联的事业。大批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到国际国内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专业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算法理论的研究,并学习和探讨这些领域的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学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相应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其他主干课程:嵌入式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与设计、计算机外部设备、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实现、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计划与管理、软件测试、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毕业生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计算机及相关应用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信息安全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以学习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主,兼学通信技术,同时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金融、电子政务、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及安全、数据库原理及安全、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其他主干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病毒、网络管理、信息隐藏、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嵌入式系统安全、软件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导论、信息内容安全、可信计算技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毕业生可在国防、公安、通信、电子、金融、政府机关、高新技术公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信息安全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物联网工程本专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物联网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工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中物物互联与信息感知交互的基础理论方法、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复杂系统建模、控制理论、异构数据融合与挖掘、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传感院里及应用、数据库原理、无线传感器原理与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软件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其他主干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安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化物流、安防监控与应急处理、云计算与云存储、计算机智能控制、EDA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毕业生具备物联网基础知识,可以直接参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场技术革命,能在物联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是研究大规模程序设计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其特点是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组织和规范软件开发过程,并对其中的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软件工程要求用计算机和数学的方法来构造模型与算法,用工程科学来制定规范、设计模型和评估成本,用管理科学来控制工程的计划实施、资源分配和质量保证。本专业面向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能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应用先进的开发技术、熟悉多种软件开发平台和使用各种开发工具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设计、开发与实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聘用大量的英语外教和专业课程外教,采用国外的优秀教材和双语教学,加强学生实际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之能胜任大型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质量控制、经营和管理等工作。主要专业课程有:信息系统导论、计算机系统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技术及应用、数据库系统、系统及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网络及分布式计算、人机交互、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等。除立足打好专业基础外,重点加强对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设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数据库课程设计、网络工程与编程实践、软件工程综合实践、解释器构造实践等。毕业生适合到外资、中外合资、国内外企事业、党政机关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 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系统 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工作。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蜀山栈道,名寺古刹,天堑云桥……这些无不是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灿烂的千年文化。你是否也想做一名“巨匠”去雕琢历史的符号?你是否想探索钢铁砖石如何成就大厦高楼?很庆幸我们不是杜甫,只能哀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很庆幸我们不仅是读书人还是工程师,不仅能忧其忧也能解其忧。在这里,我们会透过建筑的外表而见其内在结构;在这里,我们还研究真实存在而又遁于无形的力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把艺术的美与结构的刚完美结合。当森冷的墙壁有了手指的温度;当蓝图上的纷繁线条以立体的方式步入眼帘;当看到千万人家幸福的笑容时,我觉得,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者们是值得的。土,厚德方能载物;木,刚毅方能不屈。当梦想遇见自己,也就成就了自己。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以8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第三次评估。主要专业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工程监理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内涝,校园看海,你是否体会过积水过膝的窘迫与无奈?水质污染,河海失清,你是否感受到家园渐毁的忧心与苦痛?供水万家,排水万户,你是否领悟到水对家园的重要与意义?加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你将学会:如何治理积水,还城市以积水尽去的祥和与安泰;如何处理污水,还河海以清澈的美好与平和;如何合理供水,给万民以用水的方便与舒适。本专业已两次通过全国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主要专业课程有:水力学、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泵及水泵站、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水务管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
设置的本科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英文教学试验班均按水利类专业大类招生。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法。专业特点是:重点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兼顾中型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结合。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在全国40余所大学该专业中位居前列。
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工程经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电力、土木建筑等相关行业的部门及科研院校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六十年来,该专业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该专业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特别是水电能源开发利用、水环境工程、水政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专业特点是:信息采集与分析计算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培养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电能源开发、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勘测、规划设计、预报预测、调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在全国30余所大学同专业中位居前列。该专业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水文信息学、数学规划、水利工程经济、水文预报、水文分析及计算、水资源规划及管理、水资源系统调度、水环境规划及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电力、城市水务、交通、环境保护等部门及科研院校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测验、规划、设计、预报、调度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河流工程方向)
该专业在武汉大学已独办50多年,着重研究港口、海岸、航道及河流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专业特点是:结构工程与流体工程并重、治河防洪与港口航道兼顾、数学模拟与物理模拟结合。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河流动力学、河流模拟、治河防洪工程、水工建筑物、河流管理学、港口航道工程学等。
毕业生可在江河治理、防汛指挥、流域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及港口航道工程等部门和科研院校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研究水资源系统分析和优化配置的理论及实践、灌区工程的现代化等。专业特点是:规划与设计并重、建设与管理兼顾、厚基础、强能力、宽适用面。培养具有坚实的水利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经济分析、实验研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在全国30余所大学该专业中位居前列。该专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
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经济、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水泵及水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水利、水电、水务及水环境、水保、土地开发、土木等部门和科研院校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英文教学试验班
该试验班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科学研究,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水利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该试验班自2011年起开设,在二年级学生中报名遴选。试验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行全英文教学,实验报告、作业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均要求用英文完成。
主要专业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文学、河流动力学、水资源规划及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灌溉排水工程、水工建筑学、水利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
毕业生可在各级水利水电、水务及水环境、水保土木、电力交通、江河治理防汛、流域管理等部门和科研院校从事国际交流合作及涉外工作和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测绘类(含测绘工程、导航工程)。测绘工程测绘工程主要是利用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属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面非常广的工科专业,主要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空天地海的各种技术,解决与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测绘行业领军人才。学院从2012年起招收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该班是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解决复杂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测绘行业领军人才。“测绘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该专业长期排名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专业分为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海洋测绘等专业方向。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在测绘工程专业实行一、二年级打通培养、三年级开始分方向选课、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的方案,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应用包括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导航与制导、目标跟踪与识别、卫星定轨、大气基本参数获取等,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考察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物理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海洋测绘、高等测量平差、地球内部物理、地震地质学基础、全球地球动力学、天体力学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海洋、航天航空部门、测绘部门、地震地质部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开发应用单位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培养目标:重点围绕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等方面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三创”(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业测量、海洋测绘、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地震地质学基础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测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3.航天航空测绘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满足信息时代数字测绘体系以及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等相关领域对测绘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能够掌握对地观测系统理论与方法、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与技术、数字测图与数字地图学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等测量平差、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电子地图原理与应用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数字测绘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应用与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农业、环境、交通、军事、国土资源管理、规划等相关领域中测绘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4.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决策管理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原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图形学、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信息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不动产测量与管理、城市经济学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资源调度、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要求,可从事社会各行业中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5.海洋测绘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声呐图像测量、海洋水文测量、水下导航定位、海洋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国家基础海洋测绘建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调查、海事保障、海洋灾害预警、海洋工程等领域从事与海洋测绘相关的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及数据处理、声呐图像测量及数据处理、海洋水文测量、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海洋物理学、海道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工程、水声学、大地测量学基础、高等测量平差、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应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调查、海事保障及管理、海洋水文调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评估、海洋灾害监测及预警等要求,可从事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海洋管理等海洋事务相关的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导航工程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导航基础理论、导航技术与方法、导航系统设计、导航传感器集成、导航应用与位置服务等内容。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导航与位置服务已进入并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导航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武汉大学导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2人,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该专业是武汉大学的优势特色专业,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学科体系,本科毕业后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50%。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从事导航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能力、创新实践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主要课程: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天文导航,室内定位技术,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等。就业范围: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和通信等领域和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由于其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因此它的应用已深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为国家制定重大决策、国防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军事情报服务,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可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工作。毕业生适应性的岗位有遥感、测绘类以及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城市规划、地震监测、石油、电力、物探等能源领域,就业层次广,就业质量高。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遥感原理、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影像信息获取及处理、目标识别及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管理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学生具有应用所学专业解决空间信息分析、表达与应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要从事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摄影测量基础课程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综合实习、数据库设计、微波遥感课程综合实习、遥感应用模型实习、网络GIS程序设计实习等综合实践和实习。遥感科学与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天气预报里风云变化的气象云图,欧美大片中间谍卫星的监控拍摄,工程地质勘测中堤坝选址和道路选线,以及地震灾害中的地质预测,水利工程中的水文地貌识别等等,都包含了遥感科学与技术,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决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重大工程、国防建设等提供着信息和技术保障。我国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众多,其中武汉大学是办学历史较早、学生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奠基人王之卓院士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专家,他为学科发展提出了“着眼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跟踪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的目标。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至今仍保持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最高分记录。他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来处理测量误差,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未解难题”。今天,全世界都在用李德仁的理论去矫正自己的航测平差系统。学术带头人张祖勋院士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国家和部委的奖励。他在澳大利亚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学院还有MODIS遥感卫星接收站、全数字摄影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遥感(RS)数据综合处理实验室、数字流域研究中心等教学设施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业、林业、冶金、电力、石油、医学、机械、矿山、煤炭、国防、军工、城建、环保、文物保护、航空摄影、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应用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和工程管理工作。本科专业有:轻工类(印刷与包装),含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图像传播工程)本专业主要针对数字化信息的可视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开展信息获取、处理、传输、记录与再现相关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主要研究数字成像、数字媒体、颜色科学及印刷电子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涉及光、机、电、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主要学习颜色科学与技术、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复制工艺及材料适性、质量检测与控制、数字媒体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数字化传播的策划、设计、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干专业课程有:颜色科学、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复制原理、印刷原理与工艺、材料与适性、数字媒体技术。双语课程有:印刷概论 Introduction to Printing 数字印刷 DigitalPrinting。特色课程有:色彩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于2013年经教育部审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名单。在印刷工程(图像传播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基础上,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门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学生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学生的课题研究与指导实行导师小组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还聘请企业实践基地导师共同指导。本着“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原则,从本系应届高考本科新生中选拔成绩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并且有志从事工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学生进入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习。“卓越计划”的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内培养和实践基地培养阶段,采用3+1的培养模式,三年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践(累计1年)。大学一年级在学校系统地进行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学生有机会在实践基地学习。第八学期进入实践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学习采用“分小组”和“双导师制”形式,即学生按照课题项目需求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企业和学校各选一名指导教师。印刷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培养人数约25人/年。包装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具备包装系统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制造、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包装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包装防护、包装设计与制造、包装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研发包装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以及制定包装工艺、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包装设备、进行包装生产与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有:包装材料学、包装结构设计、运输包装、包装印刷技术、包装艺术设计、包装工艺学、包装应用力学、包装应用力学、食品包装等。毕业去向印刷与包装系始终贯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鼓励跨学科交流,学生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推动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与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毕业生主要面向数字传媒(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广播电视、大型印刷包装集团、各类大型商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相关领域机械设备制造、新材料、纸业集团、印刷电子制造等行业就业,也可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各类印刷包装系统工程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全校前列。主要签约单位:中国外交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海关或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郑州烟草研究院、上海烟草集团、长江传媒集团、杜邦中国集团、艾利丹尼森、腾讯、华为集团、京东商城、深圳报业集团、北大方正集团、宝洁集团、海尔集团。2015、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类统计年份国内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就业落实率2015届29.41%11.76%58.83%100%2016届35.90%12.82%51.28%100%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建筑学(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是研究为人类活动和审美需求创造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的学科,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等。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设计技能,了解建筑学相关知识,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房地产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可在建筑设计院所、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公司,各级建设行政部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单位,建筑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工作。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建筑结构与选型、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建筑法规、建筑构造、生态智能建筑、建筑防火、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原理及设计、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等。城乡规划(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主要领域涵盖城乡物质环境的空间形态、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服务设施、城市信息系统、住房和社区、生态和环境、遗产保护、地域文化、防灾减灾规划等,并以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工程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等作为综合支撑学科体系。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决策与咨询、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武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已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评估。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区域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环境与生态,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法规与管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药学专业(四年)2014年药学院按药学大类招生,包括药学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入校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后再选择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和宽广的多学科知识面,掌握化学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生物工程制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开发、药物制剂、药品质量控制、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既能在科研院所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能到医药企业、医药经营和管理部门、药品检验和卫生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等相关的实验课程。专业特色: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校后即可自愿选择参加教师课题组和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进行个别指导。国际交流高端活跃,每年与国外知名高校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药物研究与开发机构、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大中型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部门、医药情报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药物研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安全合理用药指导等工作。生物制药专业(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和药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受到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了解生物药学研究领域前沿,掌握现代生物药物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仪器分析、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药理学、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等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专业特色: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校后即可自愿选择参加教师课题组和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进行个别指导。国际交流高端活跃,每年与国外知名高校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药物研究与开发机构、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大中型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部门、医药情报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药物研制开发、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
本学科大类包含工程管理、物业管理专业,有本科、硕士(包括工程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从国内外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前沿领域出发,着重研究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国内、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和物业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取统一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求,分别进入工程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理论融合而成的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因应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需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法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房地产开发与市场营销、工程估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投融资管理、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项目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资产评估机构、金融机构、政策部门从事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资产评估、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物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物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包括物业管理理论和物业管理实务两个方面。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熟悉经济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法规,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由人员、物质、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不动产系统进行设计、维护、改善和创新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国内及国外物业管理知识背景的高级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资产管理学、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与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学、电工学、管理信息系统、资产估价理论、金融工程、公共环境设计与安全管理、财产保险、公共环境设计与安全管理等。
毕业生可在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大型企业、项目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物业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环境设计等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及建筑及环境设计类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得到英国房屋特许协会(CIH:Charted institute of Housing)的支持与合作,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还可进入英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本学科大类包含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并在工商管理专业设有中法工商管理试验班,在会计学专业设有ACCA教改试验班。本学科门类有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类立足中国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结合经济、管理理论的前沿,着重研究企业管理及其经营行为与经营策略,培养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企业综合管理和企业职能管理的专门人才。本学科类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型和行业领军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管理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七个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本学科大类前两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实验、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经济法等课程。
1、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并以涉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具有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数学、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创业管理、项目管理、公司治理、管理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毕业生可在公司企业集团(包括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贸公司等)、国家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外向型管理、经营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
2、物流管理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具备物流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熟悉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发展现状,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产业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生产与动作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等。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营销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营销原理在企业经营实践和其它非赢利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培养具有现代营销意识、强烈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现代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实际工作或理论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新产品营销、分销管理、销售管理、广告管理、服务管理、网络营销、组织营销。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中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管理与咨询、广告管理、市场研究和电子商务等管理工作,也适合在国内外教育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专业研究工商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成员的识别、选拔、使用、培养、激励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务。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灵活运用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等。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府人事与法规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
5、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本专业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出发,开设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网络会计、注册会计师业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计规则和审计准则,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会计和审计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毕业生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公司、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和相关经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6、财务管理专业本专业研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问题。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以及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等。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7、旅游管理专业本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设有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等研究方向。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商务、公关、服务等业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实务等。毕业生可在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宾馆饭店、涉外部门、旅游景区、旅游客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文秘、规划以及其他业务工作。学院网址:http://ems.whu.edu.cn联系电话:027—68753186、6875617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地测量、土地估价、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基本技术,掌握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严格接受土地规划、测量、估价、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具有从事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城镇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估价、土地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土资源、测绘、房地产、城市规划、林业、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等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