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

时间:2019-05-12 12: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

第一篇: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

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

(二)发布时间:2011-4-2 15:15:45 作者: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

(二)□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读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

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如袁鹤侪先生说:“初学入门,可以选读诸如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金匮浅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及《濒湖脉学》、《本草备要》等书,如此在医理上虽未深通,而在临床应用上,苟能灵活运用,亦颇小道可观。然欲达到精通医理,则相去尚远。仍须溯本求源,从根本做起。要认真研讨《内经》、《难经》、《脉经》等经典。此后,宜进一步学习《伤寒》、《金匮》、《千金》、《外台》、《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参以金元四大家及各种医籍。这样才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此须假以时日,方能得其精髓,明其灵活变通之妙。”由深而浅,即从源到流,其入径与上述相反,主张从经典入手,然后旁及各家。如任应秋先生说:“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如方药中先生回忆恩师陈逊斋的教导时说:“陈老要求很严,又十分耐心。他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立足点要高,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他认为《伤寒》、《金匮》应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上溯《内经》,下及后世,才能对中医学有系统的了解。”

两种途径,看似相反,其实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无论从源至流,还是从流溯源,最终都要源流贯通、源流合一。

至于选择哪条途径,并非一成不变。王文鼎先生弟子回忆先师学医经历:“投拜到当时名医郑先生门下为徒。郑先生第一次讲课,就反复申言:欲为良医,当从《内》、《难》学起,方有根底。否则专恃一二方书,即使为医,亦走方郎中而已。文鼎本当遵师教诲,循序渐进,打下坚实根基。怎奈由于文史水平所限,对秦汉文章难以理解,真是读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新,十分苦恼。何况他学医是为急切谋求生计,便向郑老师请求赐教看病之法。郑老师失望之余,只好把他介绍给颜闻修老师。颜师倒也因材施教,让他读些应用方书,诸如《珍珠囊药性赋》、《汤头歌诀》、《神农本草经》及《医学三字经》等,引其入门。但颜师亦谓:这些浅近之书只可敷于应用,未可深入堂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海鳖,理固然也。”

此外,刘季三先生在论教学实践时谈到读书的先后,论述详细,可法可据,摘转于下:“学生第一年先学《伤寒论》,要求背得烂熟,约用3个月。第二步学《金匮》,同样要求背得烂熟,又约用3个月,共6个月。下半年内除每天念原文一遍外,可以参考各家的注本,全年大约可看《伤寒》注本20种左右,《金匮》注本5种左右。在这一年中,要求‘眼有看’,看《伤寒》、《金匮》;‘耳有听’,听《伤寒》、《金匮》;‘口有道’,道《伤寒》、《金匮》。专心致志地学,随时诱导、随时启发、随时讲解、随时提问,促使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悟机,深入钻研,巩固提高。第二年学习《内经》、《本经》,要求重点熟记,不要求全部背诵。看注解时,要求以《伤寒》、《金匮》来解释《内经》、《本经》,又要求以《内经》、《本经》回过去解释《伤寒》、《金匮》。这样循环往复,《内经》、《本经》读熟了,《伤寒》、《金匮》是更熟了。四部经典熟悉之后,阅读温病学说及各大家的《内

经》注解和《本经逢原》、《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另外,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著作20种左右。第三年是由约及博的阶段,鼓励学生多读书,不仅大家、名家的书要读,即便是《串雅》内、外编也要读,读得越多越好。读书要写笔记,写心得体会,要用《内经》著作为尺度,来分析评价。这一年大约可看医书40种左右。第四年是继续巩固理论知识,从事临床实践的阶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先生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由浅入深,抑或是由深而浅,都可达到登堂入室。至于孰先孰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相应地选择。应注意的是,两种途径虽可融通,但都要把握重点,即经典,即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其本,清其源,方能得其幽微。

第二篇:《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

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

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老总结的方法很实在。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方法也都曾实践过,很有效。今后要重捡这些法宝,有效地运用在后续的学习中。

除了学习方法,老先生们学习中医的精神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迪。最近几个月,工作项目进度很紧,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家里孩子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也很多。后面几次课虽然都按时参加了,但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总结。学习的效果也明显差了许多。自责之余,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这时,看一位位老先生走过的中医之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许多老先生学医之初大多为生活所困,也是一边谋生一边学习。岳美中先生早年也是边教私塾边读书;李聪甫先生则是在艰苦的学徒间隙读书学习…岳美中先生成名之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求自己:“要有恒、要专

一、戒玩嬉、节嗜好”。其中“戒玩嬉”让我深感动容。岳先生的戒玩嬉指:忌看小说;非星期不着棋,不赋诗;非有应酬不看戏。从岳先生的行文看得出先生的诗赋才情很好,把自己平生的爱好都列入所戒之列,这又是怎样的为学精神!虽然今生也不可能成为岳先生那样的名医,但若能够以这样的精神去努力,踏踏实实的一路走下去,也算是一生的大收获了!

第三篇:二请说说你自己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书所采用的方法

二、请说说你自己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书所采用的方法。

首先教师本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读好书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自己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给人的影响,进而喜欢上阅读。同时教师自己书读得多,推荐起阅读书目来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推荐的书。最后,有了充分的思想和素材上的准备,在实际操作中就可以见缝插针,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读书了。

在新学期第一课《生活无处不语文》中,我便向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推荐了陈丹燕所著《上海的金枝玉叶》。“美丽的女子郭婉莹(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照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我自己是一个不喜欢读传记的人,更喜欢看小说。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传记对一个人成长所产生的影响,胜于小说。优秀的传记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具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读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比如林肯的成长,就是受到了《华盛顿传》的巨大影响。其次,我们每个人只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时段,生活圈子都有限,而阅读人物传记,就可以与古今中外的众多历史人物会晤,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中了解历史,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星期学生看了《山本五十六传》,便对这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我启发他以此为契机,了解整个二战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

再比如讲《再别康桥》,我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讲座“风流才子徐志摩”。在这个专题里,我从梁遇春先生的《kissing fire》一文开始讲起,讲到了梁先生对徐志摩的评价:“人世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着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计算怎么样才会不上当里面消逝去了,结果上了个大当。他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这一回在半空中他对于人世的火焰做最后的一吻了。”

正是因为有着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态度,所以徐志摩才是徐志摩,那么才华横溢,那么备受争议。接下来,我开始讲“徐志摩与三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全世界的男人都有理由羡慕徐志摩。且不论他“富二代”的殷实家境和文学上的过人天赋,他短暂的34年的生命里便经历了民国时代最能干贤淑、最聪慧灵动、最性感迷人的三位女子:前妻张幼仪、红颜知己林徽因,伴侣陆小曼。

如果说全中国90%的男人愿意娶张幼仪为妻,那么将有100%的男人愿意有张幼仪这样的前妻。张幼仪的存在堪称“完美前妻”……

讲到林徽因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又讲了“林徽因与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学生听后,为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那种超越凡俗的情感所深深震撼,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情感匮乏的时代,这样的故事所具有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

专题讲完以后,我趁势推荐阅读书目:《徐志摩诗精粹》《莲灯微光里的梦》《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图说陆小曼》《一身诗意林徽因》《雨送黄昏花易落》等,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非常可喜的,后来叶睿杰写了名为《问情徐志摩》的近两千字周记。甚至于那段时间办公室里也在阅读相关书籍,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还有,在开学伊始,我便把自己的摘抄本展示给同学们看。我比较喜欢《意林》,便买来合订本,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内容能为我所用的,就把题目和页码标记在摘抄本上,并适当地归纳主要内容写在上面,以防遗忘。这样做了以后有若干好处:首先,我的课堂生动了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老师就是个故事口袋,各种事例张口就来;其次,我先做了示范,让学生能够模仿我的行动,知道该如何把积累素材的事落实到笔头上;最后,我告诉学生,“以后大考你就不愁了,头天晚上把摘抄本拿出来看看,回忆回忆里面的素材,肚子里揣着那么多的事例、名言警句、智慧哲理上考场,写起作文来,心不慌嘛。”

开家长座谈会的时候,我也要求家长们买点《读者》什么的放在家里,尤其要放在卫生间里,告诉家长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请他们给予配合等等。

再者,周记是语文老师很重要的阵地。借周记这个媒介,有时我会和学生单独谈谈心,有时我会直接留言,我的留言比他的原文还长是时有的事。如果遇到他思考的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便把我写的文章或是别人的文章打出来,粘贴在周记上。学生的阅读面目前还比较狭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创造机会让他阅读好的作品。学生说感觉到孤独,无人理解,我就给他看史怀泽医生写的《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学生写秋叶纷飞,我就给她看《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学生问怎样才能观察生活,我就给他看张爱玲的《道路以目》;学生说喜欢音乐,我就把自己当年写的乐评送给他;学生说喜欢《银魂》我就和他探讨《以解构的手段实现价值重构——论〈银魂〉在KUSO中对武士道的重建》……时间久了,一方面就要求自己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让学生在周记中有话可讲。

同时,网络也可以成为很重要的阵地。大部分学生都使用手机,大部分手机都能上网,加了我的QQ就能进我空间。在空间里最主要的内容有两块,一是教育教学,二是喁喁细语。搜集整理的资料可以挂上去,推荐的美文可以挂上去,自己写的文章也可以挂上去等等,总而言之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读书,不应该只是单向要求,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减少师生间的代沟与差异。9月23日有三位女同学一起过生日,我便把自己中学时代看过的书送给她们,《红秋千》《紫风铃》《阳光女孩》,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对现在的中学生依然极具意义。学生也会把他们喜欢的书推荐给我《花田半亩》《你好,旧时光》《我不是聪明女生》……我书柜里就放着一本苏小懒写的《全世爱》,是当年学生送我的毕业纪念。当我讲起《左耳》谈到黎吧啦,学生惊异极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也会去看饶雪漫的作品!

每次学生希望我推荐书目,我都先要问他喜欢阅读什么类型,基本上先给短文,看了要觉得喜欢,就去找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来看。我自己最最喜欢亦舒,喜欢到什么程度呢?还专门写了一篇《我爱亦舒》和同学们分享。借我自己的读书经验,我想让同学们明白,如果十几岁的时候能遇到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而这个作家又特别好,那么将会对自己的终身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爱亦舒

自初一开始看亦舒,至今已有十余年。还记得第一个故事叫《迷迭香》“余芒走进现场,摄影机准备开动……忽然之间,所有的工作人员转过身子来,面对着她,同心合意齐齐发出庞大嘘声……”就是从余芒的这个梦开始,我不可遏止地一头栽进了亦舒笔下的世界。

那时已看过许多言情小说,两相比较,只觉亦舒的作品,无限精妙,胜过其他作者多多。可惜没什么钱,只能租来看。最大的心愿,便是买齐一套海天出版社的《亦舒作品系列》。为了买齐这套书,我想了个法子,把零花钱都换成钢镚儿,因为不易携带,比较容易积攒下来。等有了几十块,便去买书。有一次买了四本,四十多块钱全是硬币,收银员怪讶的表情至今难忘。那时候过生日,朋友们都不用问,知道我最想要的无非就是一本亦舒的小说。

升入高中,功课日渐繁重,我记性好,看书很少看两遍。但亦舒的作品是个例外,隔段时间便要拿出来温习一遍,总会有新的收获,仿佛又有了动力去对付这“狗一般的生涯”。寒假里,拿到压岁钱,便去新闻路的图书批发市场,看看有没有新出的合集。虽然成套买要付一大笔钱,但打折很多,比单买合算。

那时候,对亦舒的作品真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只要说出书名,我便能说出男女主角的名字,故事梗概,甚至是一些我觉得精彩或是难以忘怀的细节。只要对方愿意听,我就会很开心地讲,基本上听完以后,原作也不用再去看了。现在我终于买齐了亦舒在大陆地区公开发售的所有作品,全都包上统一的封皮,每每望着书柜,都会有种难言的骄傲与喜悦。

上大学的时候,向很多同学眉飞色舞地推荐过阅读她的作品。在我看来,一部亦舒小说也没看过的中文系女生,简直是不完整的。有一晚寝室开卧谈会,不知怎么地话题扯到亦舒。我本来已稍有睡意,这下可好,越说越有精神,一直到她们都睡着了,我还非常清醒地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内心的激动久久难以平复。第二天,寝室一致得出结论:不可与阿玉谈亦舒,她会暴走变话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一谈起亦舒,我就会热血沸腾!

亦舒是我心中的传奇,我多么想一旦经济条件允许,便去温哥华拜访她。我甚至设计好了对白,又心想,如果真见到了,一定会欢喜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吧。不过师太曾引萧伯纳的名言表示过“喜欢一枚鸡蛋,无须知道下蛋的母鸡长什么样。”师太很看重私人空间,她不希望被打搅,那么就让温哥华之旅成为一场甜蜜的梦好了。“爱一个人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愿”,这是师太教我的,我谨记在心。

好想让她知道,早熟的我在整个青春成长期一直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寂寞感。想找个人倾吐心事,想得到高屋建瓴的指导却不得法。我曾经试图推荐老妈一起看亦舒,她看了一本,总结道:“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男欢女爱。”从那时起,我便知道我们不在一个频道,很难交流。也会和朋友谈谈对未来的规划,对人生的思考,甚至是对理想男性的憧憬,但她们不一定会理解,因为很多时候是我在扮演着“精神领路人”的角色。老师也许会明白我,给我指引,然而我却羞于告诉她这些,总担心她会认为我幼稚。而且在老师眼中,言情小说什么的,总归是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看名著经典,才是正道。

就这样,犹犹豫豫,跌跌撞撞,竟也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翻看高中时的获奖作文,大学时的中篇小说……笔下的文字多多少少都打上了明显的“亦舒体”烙印。检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无不是接受亦舒多年滋润的产物。“世界上有很多坏人,但是我相信好人更多”“每朵乌云的后面都镶有金边”“我用我所拥有的,去换取我更需要的”“年轻人没有经验,没有资本,有的只是一身力气。干活要不惜力,力气用完了,睡一觉,还会回来”……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和读亦舒的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每个少年人都必须独自走过一段漫长的摸索历程,是为“成长”。非常庆幸有亦舒相伴,回忆起来,温暖满溢。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读书不能仅停留在推荐阶段,要落实学生看了没有,要和他们分享读后感,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很重视读书这件事,要让学生觉得看完了还会有人与他交流,觉得读书的确能提升自我。这个时代是一个注重感官刺激的时代,好的文学作品也得借助电影、电视剧才被广大观众知晓。比如《让子弹飞》就改编自《夜谭十记之盗官记》。某些不得已的时候,看部好电影,再和学生交流交流,是不是也算拓展阅读的一种形式呢?我就曾就新海诚的电影《秒速五厘米》和同学们做过如下探讨(该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

爱而不得的销魂

当少年时代刻骨铭心,又常常遭遇无常的情感经历,从现实走向回忆,爱而不得的纠结是如此销魂,乃是文学创作的第一大源动力!

要想佐证这一观点,古今中外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在《诗经》那里已见端倪,“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还有那著名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他们的故事,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被吟诵成章。请看《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见早在东汉时期的古人,便已领略到了爱而不得的沉痛。

再往后,到了宋代,有一位才子用曲词把这份销魂推向了极致,所使用的竟然是纯口语白描的表达方式。“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柳永。还有那句在多个场合可以见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纳兰性德。想过没有这些句子为何时隔千百年,依旧如此动人?假使你对贵树的遭遇有认同感,被《秒速五厘米》打动过,你自然也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了。

至于国外的例子,不想举太多,就一个,但丁与比亚翠斯。八岁的但丁第一次遇见九岁的比亚翠斯便为之燃烧。此后再见面,他的梦中情人已嫁做他人妇,但丁依然为她写出了诗作《新生》。第三次邂逅桥头不久后,比亚翠斯便夭亡了。但丁迷恋她一生,直到创作《神曲》,也依然把比亚翠斯写成引导自己进入天堂的永恒女神。但但丁从未表白,他们之间隔着迢迢的距离。

知道《秒速五厘米》为什么轻易地抓住了我们的心了吧,能捕捉到人类最根本最普泛的心理体验,并运用恰当的形式将之包裹,呈现出来的故事痛苦与欣悦同在,这样的作品,很难不成功。

世上有没有最终得以成全的爱情?有。只是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才没空来搭理闲杂人等,闲杂人等也没有兴趣去围观王子与公主的恩爱。更进一步说,有命一辈子做王子与公主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事情最真实最残酷的真相是:公主嫁了人也得面对婆媳关系的处理,也得与小姑子斗智斗勇……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中消耗了青春,最后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黄脸婆。上《项链》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说过,爱慕虚荣是造成马蒂尔德悲剧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来激发学生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鄙视与憎恶。然而,当你走过自己的少女时代,再来读一读这篇小说。历经十年辛酸,“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到办公室里去了,她独自坐在窗前,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那个跳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你会发现,这个不认命的女人是如此天真,却又如此可爱。

在第三话中,明里无名指上的钻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下个月她就要结婚,却并不显得十分喜悦。在那个极具仪式感的铁道口,擦肩而过的熟悉身影明里不可能没有察觉没有触动。而她在瞬间的选择,很明了,等列车驶过,伊人已杳无影踪。与贵树相比,明里要显得理性得多。公主要结婚了,皇后说你必须留三样东西在王宫。公主想了想,她决定留下:

一、公主的头衔,二、羸弱的身体,三、少女时代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个大婶都曾经是位“公主”,马蒂尔德的悲剧就在于,她的公主梦做了太久太久。现实给她上了一课,并向她索要了高昂的学费。

在第三话的开始,导演便抛了个吊诡的问题给我。贵树独白“与交往了三年的女性肯定已经互送超过1000次的邮件,可是我们的心连一厘米也没有接近过。”这种状态很好理解,贵树若即若离的相处方式,很容易让对方觉得贵树心里有人,自己始终是个局外人,能坚持三年已经很不容易,是很爱很爱才能做到的。问题来了,学生时代的明里和贵树,不得不分开的原因是父母工作的调动。小孩子能力有限,对于这种现状除出接受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是在第三话中,大家已经成年,贵树已经工作,按说地域的阻隔已不是不可化解的障碍。既然心里还有明里,为什么不去找她?别告诉我人海茫茫找不到,真要有心想找,哪里有找不到的道理。知道爱而不得有多销魂了吧,贵树绵亘近十年也未能走出这场纠结。

也不要太蹂躏观众,还是给我们留个光明的尾巴吧。吊诡问题之三,在铁道口与疑似明里的女子错身,但凡有一丝希望也不要放弃,贵树为什么没有追过去?别告诉我那是因为列车正好驶过,你也很清楚,这根本就不是理由。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不是惋惜、遗憾或者难过,导演安排的结局是:樱花飘落,贵树45°仰角,阳光撒满一地。

喂喂喂,有没有搞错,这种仿若仪式结束,洗礼完成一般的结局。Soga,这当然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是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人生经验进行的一次华丽总结。在精神上的某个地方一直拒绝成长的贵树,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亲,你也知道,“销魂”这种事,摧心折骨个十年也够了,老男孩也要吃饭穿衣养老婆带孩子。能免俗的,那就不叫红尘中人了。一开始看《one more time》的MV我还很纳闷,明明是讲两个小孩子纯纯初恋的故事,为什么要找个沧桑大叔来唱插曲?看完全作,我恍然大悟,这把声音配这部作品,简直绝配。

(上文仅为节选,原作已经发在空间里)

借一部作品,之后我又和多位同学进行了多角度,广泛的讨论,师生双方互动交流,都很有收获。

另外,现在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多看电子书,不看纸质书籍。教师也要研究研究如何与玄幻小说抢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等问题。

以上就是我引导学生读书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载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