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进一步规范
如何有效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进一步规范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分析、成果鉴定和工作流程的检验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评价机制概念和功能的解析,简浅的阐述了建立企业文化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工作阶段、具体方法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评价思想,以期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水厂企业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在建立的过程中,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却发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自身所期望的目标会逐渐出现“偏差”现象。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缺失。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相一致,必须要建立保障企业文化每一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与企业追求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们水厂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实践活动,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逐渐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制度、行为文化相对滞后,形象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符合水厂实际的评价体系对企业文化进行综合分析,使之成为水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沿着健康
1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文化评价机制的概念与功能
企业文化评价是企业现状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现状评价应当是企业综合评价,而不只是对企业经营指标的评价。其中企业文化状况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应当成为企业现状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情况是企业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1、企业文化评价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改变企业文化现状中不符合企业价值创造、提升的文化因素。开展企业文化评价是认识、分析、查找企业优秀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基本手段。对优秀文化进行继承弘扬,对不良文化进行转变,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2、企业文化评价是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工具。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把企业提倡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其关键就是能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有说服力的考核。令人信服的考核必须建筑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因此,开展企业文化评价能够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生根”,在员工日常行为上“开花结果”。
3、企业文化评价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行PDCA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PDCA循环。开展检查(C环节)的基础就必须具备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制定出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检查的标准尺度。通过开展PDCA循环,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步入有针对性、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二、建立企业文化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由价值观、理念、愿景、行为准则等组成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做出贡献。这些认识和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文化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员工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企业文化”理解定义也各式各样,造成了职工在企业文化认知上的不统一。
建立符合水厂特色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可以起到统一企业文化思想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中,不同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会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既定的目标在贯彻执行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而企业文化评价体系通过对目标实施过程分阶段、分步骤地监督和评估,统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在执行过程中不出现偏差。
三、建立企业文化评价机制的三个阶段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的实践,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才能逐步形成。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建立全面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以达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这类评价,适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尚未建立。此阶段,水厂已通过制定企业文化规划、工作计划,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手册、企业VI手册和企业宣传片、企业文化环境布置等硬件,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行为体系、视觉体系等方面的要素,细化成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和开展,便于直接检查和发现企业文化标准化的体系和要素是否健全。
第二阶段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价。这种评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基本架构建立之后,需要建立企业文化传播和实践体系,在不同时期设计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的一系列宣贯活动。在该阶段,水厂由“做高尚的人,送纯净的水”的企业精神,提炼出水厂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形象体系,编制下发了《企业文化读本》,企业文化策划部门广泛开展了员工培训、企业文化故事征集、演讲比赛、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宣讲等一系列的企业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使企业文化逐步在员工中 “落地开花”,使企业文化逐渐统一激活员工的思想,使员工的日常行为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
第三阶段是以效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现今水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完成第一个三年规划,正处在第二个三年规划的第二阶段,企业文化架构体系和传播体系已基本建立完成,我们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转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上来。通过定期的企业文化监测,促使企业文化发挥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作用。将员工的价值认同度、员工敬业度、客户忠诚度等考核因素,作为水厂企业文化效果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厂内各部门的绩效指标中,使企业文化成为各级管理人员职责,通过企业文化效果检测,使企业文化工作更加系统化,不断凝聚和激发企业竞争力,推动了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下面我着重说明此阶段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
1、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五点要求。
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本人认为应以突出水厂的企业文化的特点为前提,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保障核心价值观具体化过程的实现。“做高尚的人,送纯洁的水”
是水厂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是对水厂企业文化的基本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象性。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把“做高尚的人,送纯洁的水”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理论层面,而要使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和方法,如打造品牌服务窗口、员工岗位技能比武、演讲、征文等活动,有意识地把核心价值观贯穿进去,使其具体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成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信仰。而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全面、细致的考核评价保证企业价值目标的贯彻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深处。通过建立完整具体的价值评价体系,一方面统一员工的思想;另一方面是每一个部门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符合部门特点的价值观指导,便于执行和贯彻。
二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企业文化是由诸多部分组成的,不仅包括制度文化的“硬性”内容,还包括企业理念等“软性”内容。与此相对应,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也应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制度和带有“人性化”的内容组成。不仅包括员工必须遵循的带有义务强制性质的制度规范,还包括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及完成企业文化短期目标要求的带有奖励性质的规定。
三是员工的忠诚度。这是建立企业文化及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评价体系的目的,最终都是以员工的忠诚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对于员工忠诚度的评价,从时间段划分,不仅要对员工八小时工作实践的忠诚度来考核评价,还要对员工八小时之外对企业忠诚度进行评价。从内容上,不仅考核员工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地遵守情况,还要考核员工下班后的言行是否能够维护企业形象。
四是设立完整的目标审核体系。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而且阶段目标是由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组成的。因此,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对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需要进行全过程目标审核,以保证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目标不发生偏差。
五是强化员工的素质培训。为了使企业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一方面使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使新加入企业的员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增强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要注重培训“效果”,在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也应该加强培训效果的监督评价,从而使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和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一种较复杂的逐步推进实施的过程,应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相匹配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和诊断。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的“瓶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用文化引导人,用文化激励人,用文化凝聚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万众和谐,聚人人智慧”,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水厂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常用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也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其之于企业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但由于大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往往就导致其在管理中把握不住重点,顾此失彼,进而无法形成良性促动,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鉴于此,就有必要将过往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以总结与提炼,以期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主体化机制
---培育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做成了企业给员工“洗脑”,给员工灌输企业(家)认定的价值观,员工常常只能是被动地接和执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员工仅是管理的客体和对象,丧失了应有的主体性,更难以培育出积极性和性。而理论和实践表明:人们虽然可以一时接受某种思想,但只有将思想转变成为自己的思想逻辑和思维方法,并由自己主动来进行表达和实践时,这种思想才真正地生根发芽。这就是主体化机制的建立的实践必要性和根本价值所在。可以说,主体化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机制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只有依靠主体化机制,员工才可能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思维逻辑,并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和实践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主体机制操作起来,就是要帮助员工自己制定科学的自我发展计划,对自己和别人做出积极承诺,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表扬、自我批评,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建立主体化机制,首先应建立企业文化目标管理制度,根据员工个人素质和成长情况逐步授予他们更大的自我管理权限;其次应建立过程管理制度,管理者要转变角色,在员工自我管理过程中,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过相应的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制度,对员工自我管理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对员工的工作给予技术和方法上和辅导和指导,为员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技持。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当教练,而不是饰演裁判的角色,唯有如此,才可能使员工趋近为自我管理的主体,从而为构建有效的企业文化提供根本主体。公开化机制
---利于加强监督,扩大影响 实行信息公开化有利于加强监督,增强公平感,扩大影响。在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实行责任公开制度,可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责任约束“硬化”,从而解决企业文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能量衰减问题激励公开制度有利于增强利益诱导效果,公开激励结果有利于扩大激励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先进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建立公开化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信息公开制度,使企业各部门及个人的企业文化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激励制度、执行和考核评价结果等有关信息都公开透明,且有制度保障。此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从企业文化文本的形成,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宣传、表扬、奖励等,都应举行公开的仪式和宣传活动,以形成内部激励和和外部监督共同作用的机制。日常化机制
---潜移默化中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
现实中,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项目进行运作,试图通过集中开展几项活动便达到目的,其结果是活动开展时轰轰烈烈,活动结束后一切工作又恢复原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每时每刻进行的,它与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相联系,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日常化。
建立日常化机制,就是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式,自上而下体现在领导决策、业务流程、工作规范、人际关系、组织氛围等各个方面,使企业文化成为指导企业所有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都能体现出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为此,企业必须建立与员工日常行为相联系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使员工在这套机制的引导下,不断修正日常行为。此外,企业文化理念的沟通与传播也应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式实现日常化,使员工时刻处于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在耳濡目染中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说、做、评、改”机制
---实施中强化理念与行为的结合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心理的累积过程,它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不断给予强化。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的行为只有得到积极的强化才有可能重复,并逐渐形成习惯稳定下来,进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理念内化为行为主体自身献价值理念。“说一做一评一改”正是这样一种将企业文化理念与相应Irl行为联系起来的强化机制。
“说一做一评一改”机制是一个由“说”、“做”、“评”、“改”四个才〔互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的循环。在具体操作中,首先,企业文化的实施要“说”,因为“说”是一种承诺,而承诺是一种约束力,也是行为的动力。但如果企业文化实施只停留于“说”,不能落实到行为层面,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实更需要“做”。在做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有“评”,有评才能发现问题,否则就会低水平重复。“评”的目的是要“改”,只有“改”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应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主要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最后还要有跟踪和反馈,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上述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循环递进的,每完成一个循环将使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得到一次提升。进步累进机制
—推动员工价值理念与行为连续优化
常言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大的进步,都是在小的进步的累进基础上实现的。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在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员工价值理念的提升还是日常行为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渐实现的。
进步累进机制正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对员工价值观念上的任何提升、日常行为方面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总结,通过落实奖励制度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员工价值观念的提升能够不断积累,日常行为的改变能够不断累进,形成一个推动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连续优化的进步机制。领导检讨机制
—利于问题的即时发现与解决
企业文化大师埃德加·沙因教授指出,领导自身的行为是导入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机制,因为,员工不仅注意领导说什么,更重视领导做什么、关注什么、奖励什么、惩罚什么等。因此,在企业文化实践中,领导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有利于形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工作氛围,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建立领导检讨机制,首先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领导定期总结工作与自我主动检讨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其次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由员工监督解决方案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最后要公开问题解决的结果,使领导的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引导和带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参与,使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运行进人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快鸟先飞”机制
—突出少数先进,带动多数参与 任何新事业的启动都是从少数人开始的,通过少数人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对其他大多数人形成引导、示范、启发和带动作用,从而逐渐形成群体势力。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公司文化》一书的作者阿伦·肯尼迪和劳伦斯·迪尔指出,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五个要素之一。企业文化的实施不仅要通过广泛的沟通宣传说服教育员工,而且要通过树立榜样,以企业内部人员的实际行为证明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可行性,使员工亲眼看到企业文化的实施成果和利益,通过利益诱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运行。“快鸟先飞”机制正是通过树立榜样形成的利益诱导机制。
建立“快鸟先飞”机制就是要建立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制度,有意识地培养榜样。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给予先进人物优厚的报酚},并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向企业内外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上述利益诱导机制,使企业文化的实施由企业对员工的外在要求逐渐变为员工自我的内在需要,由制度约束转变为利益诱惑,从而实现以少数先进人物带动多数员工共同进步的目的。“帮红”机制
—消除心理隔阂,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因此,考查企业文化是否得到落实的标准不应仅仅是个别先进人物的个人进步,而应是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否内化于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理念体系,并体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所谓“帮红”就是帮助他人。建立“帮红”机制的目的就在于消除优秀人物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心理隔阂,营造融洽的员工关系,使先进人物的成功经验更易于为普通员工学习和接受,从而真正达到以少数先进人物带动多数员工共同进步的目的。
“帮红”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反映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中,要明确规定助人指标和相应的奖励制凰另一方面反映在企业文化考核、评价和奖励中,既要考评员工自身的进步,也要考评员工对他人和集体进步的贡献,并据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团队竟赛机制
—促进团队与个人进步间的良性互动
企业是一个具有严格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个团队中进行的,因此,员工个人的进步与团队的进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个人进步有利于促进团队的进步,团队的进步则会激发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个人进步的动力,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团队竞赛机制的目的恰恰在于促进建立团队与个人进步之间的良胜互动循环。建立团队竞赛机制就是在企业文化实践中,建立以团队为对象的责任单位,明确团队的责任和目标,通过竞赛、演讲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授予荣誉,形成激励,从而达到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自我反省机制
—利于企业保持内外环境的动态协调
企业的不断成功会造就强大的企业文化,如果内外环境保持稳定,这种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种优势。然而,随着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及时调整或变革企业文化,过去的成功反而会使企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对未来的发展形成阻碍和制约。此外,伴随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和骄傲,往往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时即使感受到了变化,也不愿意轻易挑战自己已有的文化。加之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企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业务中,使企业所有人员都把遵循既有的企业文化,从事日常工作看作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自我反省机制,就会妨碍对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建立自我反省机制,首先应树立对既有企业文化反省的意识和制度,使企业全体人员能够定期检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企业文化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等等。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沟通、激励、培训等制度,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精神,使企业文化在自我否定中不断提升,形成“自我反省一自我否定一发展创新”的良胜循环,保持与企业外环境的动态协调。外部吸纳机制
—利于系统的自我更新与发展再创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与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的保持,是通过不断吸纳外部环境系统中有益的文化要素,对自身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实现的,所以,建立外部吸纳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保持自我更新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外部吸纳机制,首先要建立企业文化信息中心,以保证及时、完备地收集企业内外的企业文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于信息的使用;其次应建立学习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员工的学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保证有效地消化和吸纳企业文化的相关信息。专家支持机制
—有助于诊断与提升工作效果
当今,企业外部环境最基本的特征是变化,与之相适应,创新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驾驭复杂多变的形势,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外部企业文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合作,善于充分利用“外脑”的诊断和监督作用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
建立专家支持机制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由他们协助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进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标准和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制度、各种保障机构和机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协助企业实施企业文化变革与创新等等。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企业外部的咨询诊断应该是持续进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变革与创新的及时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掌握咨询诊断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企业日常工作中,以及适时对相关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证创新取得预期的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完全相同,所具备的
内部条件也有差异,这决定了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和整合。
第三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现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
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三、如何让提高企业文化
在此学期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天津某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和实践,这对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对于自己的实践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点,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物流行业共同价值观。
2、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点,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点,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把树立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物流行业树立共同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和企业与国家、社会、消费者等利益主体的关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3、同时,行业和企业又是一个人际互动的系统,其内部成员的互动关系与交互作用方式,也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行业和企业的价值观就是在这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既不
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不是行业成员个人意识的简单累加。行业价值观是行业内企业与职工的价值观的统一体。企业要使职工认同物流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把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行业的共同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职工为实现“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而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形成统一意志。
4、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是软性管理,它把管理的重心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以人为本,摆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出,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强调人是实践的主体,人的精神因素在实践过程中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职工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因此,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人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把人放在管理的主体地位上。
总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建设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广大职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要把人看成具有多方面需要、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用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
目前,物流行业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都面临着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尤其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人的导向作用,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于行业共同价值观。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正确把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遵循物流行业的共同价值观,坚持“两个至上”的宗旨,同时还要挖掘自身优势,突出个性,发展个性,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另外,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遵循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效率、法制”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的实际与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流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历史,自觉落实行业共同价值观,提炼出反映个性的企业精神。其次,要重视建设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文化,实现文化和制度的有机融合。
根据马克思主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系统性。所谓的系统性是指系统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坚持系统性原则,就是要认识到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是企业行为在意识上的全面反映。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这个角度出发,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做好两个定位:一是“空间定位”;二是“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就是全面策划,具体负责,全盘搞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工作来策划和推进。“时间定位”则是更多地关注和遵循系统的渐变与发展的动向和规律,随时修正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倾向。我们要着眼未来,立足企业,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特色入手,丰富企业的文化积淀。
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创新
马克思主义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
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新的过程。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创新。
首先,要重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和员工时刻保持创新激情,在尊重客观的前提下,敢于发扬个性,敢于创新。
其次,明确各阶段的目标。要根据某一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客观形势,适时提出自己的总体奋斗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激发员工的潜能。
最后,要重视与企业文化建设配套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评价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
一.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提出
1.2005年,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指导意见》对评价工作提出了要求:第七款:“要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第十七款:“要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
2.2006年3月,国资委在昆明召开研讨会。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框架,包括:
1.企业文化体系三个基本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2。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工作机制:组织保障、工作指导与载体支撑、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
3.2006年8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要研究探索并形成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评价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定位与意义
自“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到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再到指导企业的实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至今只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然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兴衰成败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就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义,对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评价主体的基本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有助于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定位
1.企业文化评价
从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评价研究来看,企业文化评价主要是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和适应性进行诊断和评判,评价的对象是企业文化本身。其直接目的是要通过诊断,找出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和如何对企业文化进行改良、进行变革创新,增强企业文化的适应性,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去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企业文化建设评价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与企业文化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定位是工作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状况、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目的是要通过评价,查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完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规范,从而促进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好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意义
对于企业,如何运用企业文化理论去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
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实现;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怎样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如何使企业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始终对企业的发展保持一种正效应等等,这些都需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作出有效的评价。但是,我们认为,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使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找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方法,为面向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1. 衡量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相关性的需要
企业文化如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产生作用?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本质特征及其成因是什么?揭示这种联系的规律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文化以什么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关系极为复杂,各个作用因素的测量极为困难,美国学者约翰·科特与詹姆斯·和斯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进行归纳之后认为,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对于那些重视企业的所有关键管理要素,这些要素包括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要远远好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第二,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对于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负面影响。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采用新的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产生抵触。那些适应性差的一成不变的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许多企业文化对企业丰厚的经营业绩存在负面作用,而且这样的企业文化容易蔓延。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在长时间里缓慢地、不知不觉的发生,而且常常发生在企业处于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就很难改变。
第四,机关企业文化不易改变,但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转变不仅错综复杂,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需要企业领导具有明确的现实洞察能力,这比企业领导具有杰出的经营管理能力更重要,因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清楚那一种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从上述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要衡量一种企业文化是否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增长,怎样才能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要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就需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作出评价。
2. 面向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需要
从中国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看中国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震荡。这场文化震荡是由于经济文化对中国原有政治文化的冲击引发的,是伴随着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开始的。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建设面向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么,中
国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第一,中国的部分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正出现分化和解体。纵观当今中国企业,有的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要么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么是企业整体文化减弱,局部文化(或部门文化)增强,要么是企业文化解体成散沙状态,这些企业原有的企业精神及价值原则大都已经废弃或束之高阁,原来的企业英雄模范多年来已绝少有人提及,在公众传媒中也几乎消失,原有的企业文化要素也已变化或消失。
第二,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正在建设中。如果我们以一种发展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中国的企业文化,已经能够见到一些新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大厦,尽管还不是很多,但却是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希望所在,如海尔文化、华为文化等。中国企业将在这场文化震荡中重新建设自己强大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尽管有些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还在分化、解体,但等待他们的将是建设新的企业文化大业。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建设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清楚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未来发展,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对原有企业文化和正在建设的新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评价。
三、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面十分广泛,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为了使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我们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四条原则,及系统性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时效性原则、比较性原则、客观性与可行性原则。
1.系统性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是由企业内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建设着眼于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他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是一个严密有序的结合体出现,企业内各种因素一旦构成了自身强有力的文化,那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功能和作用。企业将企业目标内化为企业的价值系统,通过价值系统的深化运动来带动具体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文化不是各种孤立因素简单而松散的集合,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他因素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文化系统的变化,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特征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即作为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综合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包含的各个因素,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揭示各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特征还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应遵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很难选择统一的评价因子和参素,因而应更多的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来评价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由于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诸要素之间是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有些是并列关系,有些是从属关系,而“平拉式”的定性分析,甲乙丙丁罗列,使人们很难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特性;同时,定性分析难以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所以要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就应把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提高到量化评价,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时效性原则
企业的运作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可能孤立的进行,它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同时,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包括商品经济意识、灵活经营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战略管理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因此,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企业文化建设可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一般情况下,强力型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当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那些经营策略能够合理变化、适应性较强的企业文化则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企业文化的时代性、适应性,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时应遵循时效性原则,以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评价。同时,评价的结果应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既要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又要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各个因素的潜在优劣势。
3.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比较性原则
企业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一方面,各国企业作为商品德生产者或经营者,有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据此,我们才能区别美国的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同一国家内的不同企业,其企业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即由同一民族文化和统一国际环境而形成的一些共性,但又有由于其所处行业不同、社区环境不同、历史沿革不同、经营方针不同、产品性能不同、时间特点不同等而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个性。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与优劣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以各国(或企业)得横向对比作为参照的。评价某个国家(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好坏,不能脱离与其他国家(或企业)的比较而孤立地进行,否则,也就失去了评判的依据。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衡量一个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应按照比较性原则,以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参照系,才能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状况。
4.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
对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必须从各国家或各企业的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既要看到某个国家(或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又要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性。在对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是还应遵循可行性原则。也就是说,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既要考虑和分析某个评价因素(或指标)的必要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这个评价因素(或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的进行评价。离开了客观实际,评价的结果就显得毫无意义,甚至会导致错的结论。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思想
企业文化结构的解析对于企业应用企业文化理论、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对于企业文化的评价,需要依据其内在结构分层进行,在评价每层时又要对基本构架点进行观测。企业要按照企业文化层和层之间的功能关系,从精神层开始评价,然后到制度层,最后再到物质层。在实际操作中,不同企业由于所处行业以及自身情况的不同,可能在具体指标的权重上有所差别,而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选择上没有不同。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评价思想,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给出其考察的内容,定量指标(即内涵规定)给出其具体的计算方法,以提高评价主体对指标的理解,从而提高评价过程的效率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下摘要:
1、企业精神文化
1.1企业精神
①企业家理念:企业高层领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风格风尚等;
②员工理念:企业员工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风格风尚等;
③企业形象:客户对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实力等)的认同;④企业定位: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的确定;
1.2企业最高目标
①企业最高目标定位:企业树立的理想抱负、追求层次、价值观等的确定;②员工对事业的成就感: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及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③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对内部、外部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1.3企业经营哲学
①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模式、方式、管理手段等;
②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所持有的经营信念、理想、意识形态等价值观;
③企业经营方针:企业经营思想的确定;
④企业信用: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义务责任承诺;
1.4企业风气
①企业家行为:员工对企业家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的认可度;
②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模范人物对其他职工的影响力;
③员工的集体行为:社会对企业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行为的认同度;
④企业的团队精神:客户对企业团队精神的认同度;
⑤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及奉献精神;
1.5企业道德
①企业道德意识:社会对企业道德意识的评价;
②企业道德关系: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确定;
③企业道德行为:人们对企业高层领导和员工在道德实践中处理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评价;
1.6企业宗旨
①企业价值:企业对内、对外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
②员工对企业的依靠度:员工对企业依靠程度及主人翁精神;
2、企业制度文化
2.1一般制度
①企业领导体制的效率:对企业经营过程组织、协调功能的强弱;
②企业组织机构适合度:员工对企业组织机构形式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认同;
③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和执行力:企业依法建制、治理以及企业运行法制化的程度和执行度;
2.2非凡制度
①企业制度的特色:有关民主评议干部、和群众对话、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制度;②员工参和企业制度建设的程度:员工参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2.3企业风俗:企业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
3、企业物质文化
3.1企业标识
①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表现度:企业标志的确定;
②厂服、厂旗、厂徽、厂歌等形象度:企业形象建设程度;
③社会对企业标识的认知度:社会对企业标识的认知程度;
3.2企业产品
①产品形象: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及其产品特色、式样、品质、包装等外在形象和特征的认同度;
②产品售后服务的满足度:客户对产品送货、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的满足度;
3.3企业环境
①企业外貌:企业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厂区规划和布局、绿化、环境治理等;②文化体育生活设施:职工文体娱乐、生活福利等设施建设;
③企业造型:厂区纪念性建筑、雕塑、纪念碑、纪念林和企业纪念品;
④员工对企业环境的满足度:员工对企业环境的认同及自豪感;
3.4生产环境:员工对生产环境的评价;
3.5技术和设备条件先进水平:企业技术和设备所处社会水平程度;
3.6文化传播网络
①文化传播网络建设水平:自办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广告牌等;②文化传播的渗透力: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度。
第五篇:浅议工会组织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浅议工会组织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形成的企业价值观、经营观、企业信誉及企业制度、传统和企业精神等的总和。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良性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在直接和间接参与企业文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企业精神的提炼、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文化与管理的融合等方面,均显现出比其他组织更强的优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工会组织具有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广泛的群众基础
工会章程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以工资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因此,在工会组织健全的企业中,几乎全部职工都是会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二)工会与职工的联系密切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的‚家园‛,最贴近职工群众,最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最清楚职工群众的基本需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可以有成效地把职工凝聚起来。
(三)有利于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价值观的提炼离不开职工群众,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必须反映群众的真实意愿和要求,才能得到职工群众所的同。工会的群众性组织的特点决定,工会在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方面,具有自身独到的优势。
(四)具有广阔的文化传播阵地
工会组织有着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职工建家、文体活动、互联网络等形式构成健全的文化网络,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持续改善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建设有力的文化阵地,寓文化传播于喜闻乐见、职工欢迎的的活动中,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能有效增强职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
二、工会组织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工会组织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职工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实施素质工程,构建员工精神家园
工会组织要把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植根于职工文化建设之中,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把文化娱乐融化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普及、渗透到员工的工作、生活各种活动中去。衡丰公司坚持开展向每年向员工推荐赠送一本好书,近两年以来,以‚创建学习型组织,赠书促学促发展‛为主题,每年为员工购书赠书5000多册,达到人均5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于丹‘论语’心得》、《胜任才是硬道理》、《天下父母----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等书籍的推荐下发,开展‚读书月‛活动、举办读书学习促进会、开展读书座谈讨论、举办读书征文演讲、写书评书介、建立班组‚员工书架‛、与‚心灵对话‛等读书促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和造就了员工们的读书品味,养成了员工们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精神气质,构建了员工与企业共享的精神家园。
衡丰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始终坚持‚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发展是员工最大的权利‛的理念,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参加第二学历的进修学习,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总数达到60%。推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人才库制度,一批批年青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多名员工在上级组织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广大职工工作热情高涨,激情奋发。(二)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丰富文化建设内涵
在群体员工中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把争创活动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加强对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的教育,在企业中大力营造出充满生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衡丰公司三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心,组织引导员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建功立业活动,激发、调动广大员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员工争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一人一策一功‛、‚技术技能运动会‛、‚机组检修竞赛‛、‚国电杯‛、‚安康杯‛、‚五小‛竞赛、班组安全互保等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员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合理化建议、员工‚金点子‛、持续改善(Kaizen)等建言献策活动多措并举、渠道畅通,今年1-8月份就征集合理化建议、持续改善项目1752件,实施1675件,实施率达95.6%。小型多样、富有实效的劳动竞赛和多种形式的员工建言献策渠道,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了员工的劳动技能,实现了公司持续发展与员工自身发展的双赢,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三)实施模范工程,发挥文化示范作用
工会组织要通过选树代表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先进模范典型,发挥好先进人物和集体在培育企业精神方面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把践行企业文化的典范树起来。
衡丰公司工会认真抓好学习典型、培养典型、选树典型工作,开展‚明星员工‛评选活动,两年来,已推出明星员工18人。选树热控分会为创先争优示范分会,热控专业创先争优事迹和经验做法在全公司学习的典范。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多名员工取得优异成绩,孙裔文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马路鹏、郭莉莉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王海宁荣获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衡水市‚十大金牌工人‛、国电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刘忠水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等。通过选树活动,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永无止境,创造一流‛‚诚信尽责、忠诚敬业‛等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了先进人物的文化示范作用。
(四)实施文化管理,构建和谐企业
和谐企业建设离不开文化支撑,企业文化是源自职工群众认同的理念,是职工行动的原动力。衡丰公司提出‚实施文化管理,努力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作新理念,以强化企业‚和谐文化‛为载体,积极探索如何把职工文化建设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机结合。实施制度文化,认真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保障员工的劳动权;实施安全文化,深入推行安健环综合管理体系和全员健康行动计划,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权;实施民主文化,以职代会、厂务公开为载体,全面落实员工的参政议政权;实施员工‚心灵文化‛,为员工提供‚精神福利‛,提升员工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公司积极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给予心灵关怀,努力营造企业关爱氛围,为员工提供‚精神福利‛。在《衡丰通讯》、网络视频上转播央视心理访谈、开辟健康专栏、普及健康与养生知识,普及健康理念,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公司工会通过积极的思想疏导、文化理念灌输和和谐文化建设,疏导和缓解员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通过举办有关和谐文化、生活健康、心理健康和文化修养方面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突出文化熏陶作用,引导员工学会换位思考、与人分享,增强员工自我解脱、自我调节能力,理顺员工情绪,构建和谐企业。
三、工会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的原则 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文化中发挥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和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一名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和精神的支持,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围绕中心任务原则。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中心,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为落脚点,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持之以恒,有序推进的原则。工会组织对文化建设要有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内容、质量、活动方式等方面,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文化建设工作。
三是与时俱进、持续改善原则。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适时为文化理念整合反映职工意见,确保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内容符合时代形势和企业发展方向,不完善进企业文化建设。
工会组织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职工广泛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衡丰公司通过大力发展职工文化建设,营造了‚宽容、宽松、宽厚‛的人文舆论环境,营造了企业‚和气、和睦、和谐‛的‚人和政和‛的科学发展环境。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衡丰公司工会将始终坚持积极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促进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公司和谐、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