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梁县人民医院中医会诊制度
铜梁县人民医院中医会诊制度
(一)院内科间会诊
1、会诊的提出:会诊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须详细填写申请单的申请会诊项目,简要重点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时间具体到日,经主治医师审核并签宇。申请科室负责将申请单送达邀请会诊科室。特殊病人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宇,可以特邀会诊医师。
2、会诊时间要求:一般会诊48小时内完成,如需特殊检查的轻病人,可预约时间到专科检查。院区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院址分散的酌情适当放宽时限)抢救须随请随到,危重病人可以电话邀请,被邀请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会诊,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进行电话会诊。
3、会诊医师的资格认定: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该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对特殊或疑难重症病人需要专家或科主任会诊者,须由申请会诊科室的科室主任(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字。院内急会诊如二线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病人,由三线医师或上级医师及时完成会诊。
4、会诊医师职责:详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病情,亲自诊察病人,会诊后须书写会诊记录。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会诊时须有甲请科室医师陪同、介绍病情。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病人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负贡。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转入科室须确保病人不发生诊疗延误。抢救及危重病人须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须上报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二)院际间会诊制度
1、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需请院际间会诊时,经病房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写好病人的病历摘要和会诊目的,确定请求会诊医院的相关专业(或会诊医师),报医务处,由医务处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时需有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陪同,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诊记录。
2、院内外联合会诊由科室向医务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历摘要。会诊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工作
第二篇:中医护理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病人护理难点的重要措施。病人在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过程中涉及其他专科专病护理及技术,需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组织会诊,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有效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技术操作方面的难题。为规范中医护理会诊工作,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会诊范围
1.需要解决专科护理及中医专病护理问题 2.解决疑难病人的若干护理问题 3.解决中医临床护理技术问题。
二、会诊形式
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间会诊。
三、会诊程序
1.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历,由责任护士提出,经护士长同意,召开本病区或科系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2.科间会诊 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护理有困难,需相关科室协助,可提出科间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科室人员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赶到邀请科室,做好会诊记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认真填写中医护理会诊单,责任护士、护士长签字后,派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管护师或指定护士根据会诊性质、病人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会诊时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护理对策,同时表示对被邀人员的尊重。会诊人员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由工勤送会诊单,交给被邀请会诊科室护士长。然后安排护理专家前往会诊,邀请科室安排人员陪同,说明会诊的目的,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情况,提出会诊问题及要求,护理专家查看后提出会诊意见,将会诊结果记录护理病历中。
2、全院会诊: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安排有关护理专家进行会诊,护理部参加会诊并记录。由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护理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护理部。护理部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一般由护理部主持,邀请科室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病做好会诊记录,以落实会诊确定的护理方案。
3、院间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由于本院无相应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经主管护理的院领导同意,由会诊医院护理部向被请医院护理部提出会诊邀请,会诊程序同全院护理会诊。
中医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中医护理病例讨论制度是适应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共同解决病人护理难点的重要措施。为规范中医护理病例讨论工作,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讨论范围
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危重病人护理,急救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特大、复杂手术病人手术期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特殊、罕见、死亡等病例。
二、讨论形式
科内讨论及全院性讨论
三、讨论程序 1.护士长安排病例讨论时间及内容,全院性护理病例讨论护士长通知护理部及相关科参加。2.责任护士汇报病例情况,已经实施的护理措施。3.病例相关知识回顾,提出需要讨论的护理问题。
4.护士长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殛须改进或提高的护理方案。5.护理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科内存档。
四、讨论要求
1.中医护理病例讨论选择具有中医特色护理及技术操作,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2.每次病例讨论会前,责任护士应做好讨论前病例资料的准备。4.急诊护理病例讨论应在24小时内完成。
5.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可邀请科主任或相关医生参加,或参加医生疑难病例讨论会、术前讨论会。
6.对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参加抢救护士,要汇报抢救的经过,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就抢救配合,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护理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备 注:
1、若需要全院讨论,科室申报护理部。
2、科内讨论根据需要,邀请科主任参加。
中医护理查房制度
一、查房形式
1.行政查房(主管领导、护理部)2.护理三级查房(中高级职称)
3.业务查房(危重、疑难、监护及特殊病人)4.教学查房(个案查房)
二、查房分类
科内查房、全院性查房
三、查房要求
1.行政查房:护理部主任每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行政查房不少于1~2次,重点了解科室护理单元工作运行,制度落实、培训计划实施、中医护理开展及面临的困难等,以便及时协助解决。
2.三级查房(业务教学查房):
1)针对患者病例特点,进行有目的分析与讨论,是护理人员在业务上有所收获。2)护理查房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专业性,通过护理查房对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针对问题及措施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质量。
3)护理查房要围绕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突出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护理查房能够促进临床护理技能及护理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解决临床实际的护理问题。
4)护理查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个案护理、危重疑难病例的护理总结。
5)病房每月进行护理查房一次,科系每季度护理大查房一次,护理部每月度参加一次科室大查房。
6)查房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提前通知参加人员护理查房的内容。
7)护理查房主持人要选择有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护士长及病房教学老师对整个查房过程要给与质量监控,对查房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予以纠正。
三、查房基本程序
1.护理查房前由护士长/或教学老师及查房主持人选择适宜的病例。
2.根据病例学习、总结相关的知识,选择护理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准备报告。3.提前通知参加人员护理查房内容,将有关资料发给参加者。
4.主持者护士长介绍护理查房的目的、内容。后依次为病例介绍、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要点、此病例的护理措施及措施依据、讨论,最后由护士长或教学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在整个查房过程中,主持人应为参加者提供参与的机会及时间,使讨论积极热烈。查房后列出重点学习内容,以备考核。
5.责任护士报告病例情况,已经实施的护理措施,目前患者的病情动态。
3.主查人进行体格检查,规范站位。(右侧主查人,左侧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实
习护士等,床尾是配合护士)。
4.病例相关知识讨论:辨证分型、施护要点、存在护理问题、临证施护及特色康复指导等。5.主查人回顾查房过程,指出查房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护理指导。并介绍该疾病
最新医疗护理信息。
6.致谢全体人员的参与。
注;全院性护理查房:程序同上。查房结尾,各科护理人员提问、探讨护理相关问题,最后护理部评价本次查房。
第三篇:人民医院中医科会诊制度
人民医院中医科会诊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三、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四、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第四篇:15.铜梁区人民医院教师聘任制度
铜梁区人民医院教师聘任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临床教师管理,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参与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根据医学临床教学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聘任制度如下:
一、资格条件
(一)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热爱医疗教学事业,为人师表,能做到教书育人。
(二)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研究生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2年以上;
2.具有本科学历,临床医技教师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工作3年以上或者中级以上职称;护理专业教师工作2年以上且取得护师以上职称。
3.具有护理大专学历,工作5年以上,且取得护师以上职称。4.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学历,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二、学习培训条件
(一)继续教育:聘任教师必须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相关要求,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二)培训学习:聘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医院组织或外派的教学会议、培训、比赛、进修学习等。
三、聘任程序
(一)申报:凡符合聘任条件,愿意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由本人填写《铜梁区人民医院带教老师申报表》(一式两份),并附带个人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交科教科。
(二)资格审核:医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对拟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三)考核:教学水平能力考核主要是教师职责、教学查房、教学讲座、课件制作、授课能力等,技能考核主要是本学科基本操作。
(四)聘任:根据考核结果,按所在学科确定应评教师人数,医院发文公布聘任教师人员名单并颁发教师聘书。
四、聘任时间
原则上每年7至9月进行,聘期两年。
五、管理及奖惩办法
(一)医院建立临床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档案。
(二)聘期内管理按照《铜梁区人民医院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会诊时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单,须将患者的简要病史、初步诊断意见及会诊目的书写清楚。各科室设立会诊单签收本,于送会诊单时一并交应邀医师或科室签收,并注明签收时间。使用物流系统送会诊单时须同时向邀请科室打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单后向邀请科室打电话确认并登记。
3、会诊时由邀请科室医师陪同并介绍病情,应邀医生会诊后,必须认真书写会诊记录,提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或建议。如果会诊医师不能确定诊治是,请上级医师进行会诊。为危重症患者会诊时,会诊医师应为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紧急情况下值班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邀请科室进行会诊抢救同时,通知高级职称医师迅速到达参加抢救。
4、科内会诊:入院3天未确诊的患者,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进行全科会诊讨论。全科讨论仍未确诊的由科主任及时向医务处提出组织全院会诊,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
5、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须在2 4小时内完成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可到持会诊单和病历由邀请科室工作人员问陪同到专科检查,会诊。
6、急诊会诊: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急诊标准。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及时派医师前往。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10分钟内到达),不得延误。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7、院内会诊: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必要时院长参加。
8、外院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手术,由科主任提出,填写书面邀请函,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请医务处或主管院长参加。
9、外出会诊。外院邀请我院医师会诊时,发出邀请函,由邀请医院与我院医务处联系,医务处根据会诊医院的要求,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派相关人员前往会诊。点名会诊时尽可能安排被邀医师前往。往返差旅费一律由邀请单位支付。节假日或夜间须经总值班同意后方能前往,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会诊。
10、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10.2、一般会诊需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危重症患者会诊需
副高以上职称医师。
10.3、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例,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10.4、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