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合作论述题-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高科技部门产业比重上升及制造业等产业比重下降.而发达国家放弃的正是我国企业的优势所在.如纺织品,服装,制鞋业等,我国竞争能力较强,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跨国经营活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实行跨国经营,建立大型跨国公司.又是绕过关税壁垒.对付贸易保护主义常用的有效手段.三,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来看,全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政治稳定,人心思富,跨国经营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加速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1、实行跨国经营,是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主要渠道.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外贸体制的重大改革.以及宏观经营环境的逐步改善,为跨国经营的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行业相对优势和生产价格的相对优势)
4、我国跨国企业的实践.为跨国经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太循环是当代发展的太势所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制定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跨国经营.以下是以广东省为案例说明,全国可雷同
一、跨国经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无论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回避,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逐步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以各种各样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为媒介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动态整合的过程。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各自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角色将重新定位,众多经济主体竞相争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竭力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个相对漫长的裂变和选择过程充满了非确定性。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
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寡与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倘若说20世纪中期以来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的世纪。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逐步摒弃内向型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跨国经营。
二、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进深化,我国的改革重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性,在空间上则表现出从沿海到内地的梯级扩展和延伸。广东省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海外社会资本,在与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的激烈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如何在兼顾国内竞争优势的同时成功实现
跨国经营,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便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任务。
(一)跨国经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竞争优势
利用跨国经营的契机,将一些在国内产能相对过剩但在国外市场仍有发展前景与那些劳动密集度高、原材料消耗大与土地占用量多的企业合理有序地转移出去,将自身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与转入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成本最小化,最终确保竞争优势。同时,一些企业因跨国经营之举转移阵地也为留下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积极稳妥地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跨国经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广东省资源匮乏,市场相对狭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其次,其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加工领域,该行业进入门槛低,复制性强,附加值低,竞争压力大。最后,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首先选择在沿海地区试水,广东省自然成为它们理想的试验场,它们与广东企业在能源、材料、人才、市场等方面展开争夺,本地企业的生存状况日渐恶化。同时,其他省市的经济崛起加剧省际间企业的竞争。可见,广东省企业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审时度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种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配置资源,贯彻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国经营有利于降低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拘泥于国内市场,而应从国际视野来通盘考虑。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拓展业务,通过进出口贸易、FDI、工程承包、产权运营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努力拓宽国际市场。唯有如此,方能继续确保广东省企业的活力与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繁荣
(二)降低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过快上涨的负面影响
广东省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目前主要集中在东盟、非洲和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原材料丰富,能源供给充裕,价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状态较弱,劳动力成本低廉,生产和经营成本较之于国内更有优势。同时,依托跨国经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在时空上相对统一,不但缩短了适应新市场的时间,而且也大大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这些有利条件将使广东企业拓展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规避了低价“倾销”的嫌疑
自“人世”以来,虽然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但层出不穷的所谓“绿色壁垒”已让我国企业应接不暇。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依然固守贸易保护主义的信条,动辄挥动反倾销的大棒,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深受其害。因此,倡导企业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这种“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倾销”嫌疑。
(四)满足了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的需求
我国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的夕阳产业在非洲仍属于朝阳产业。
当然,广东省企业在积极推进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因为要在国外陌生的市场环境下立足乃至逐步拓宽业务范围,必然会挤占企业的部分优质资源,甚至会降低企业的外贸业绩,短期内势必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侵蚀企业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独具慧眼的前瞻陸举措必然为企业的未来竞争夯实更坚固的平台。
四、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就业的影响
(一)带动了海外劳务输出广东省海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既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同时,长期历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又有利于提高其业务素质,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最终推动企业海外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为国內再就业人员留出更多的工作职位
从事跨国经营会带来多种好处:其一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找寻到更广阔的市场,拓展了新的利润来源;其二是为省内留下的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避免了恶性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其三是这两类企业的良性发展均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利润增加和就业增长的双重目的。
不言而喻,广东省企业涉足跨国经营自然会导致一部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暂时陸流失海外,这无疑是国内人力资本的损失。但若从长期的、辨正的角度来看,不妨称之为一种战略性投资。因为这部分人才凭借自身相对厚实的知识积淀、丰富的管理经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敏捷的领悟能力,通过“干中学”的方式,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熟悉国外的市场规则,学习和掌握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有利于提升跨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篇: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说明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有其必要性。
1.国际经济一体化深化了国际分工,使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上升,国家间形成了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的局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以各种各样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为媒介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动态整合的过程。我国企业有必要发展跨国经营,重新定位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角色,争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研究表明各国大部分的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投资贸易活动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的。而我国跨国公司数量与规模与人口大国这一国情很不相称。
2.区域化与集团化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与规模在不断发展,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逐步形成,对非成员国具备完善的排他技术要求我国企业加紧向这些区域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当今国际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达国家逐步转移制造业等产业为我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提供契机。
4.经济危机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跨国经营,建立跨国公司可以有效地绕过关税壁垒,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5.我国当前经济呈现很强的外向型特征,要求我们应从全球开放视角出发,整合国内资源,发挥行业相对优势,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生产价格相对优势和技术相对优势,实现跨国经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培育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6.而对于国内而言,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可以将某些产能相对过剩的产业合理有序地转移出去,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为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行业的发展预留空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
7.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可以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的繁荣。采用“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新型发展模式规避了低价“倾销”的嫌疑。
8.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资,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以灵活的投融资方式弥补企业资金的短缺。
9.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国家面临出口压缩以及国内就业等压力,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拓宽国际市场,为我国转移风险,降低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异常重要。同时,跨国经营有利于拓展国外就业空间,带动海外劳务输出,而且也为国内劳动力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容量。
10.我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出现数量少、规模小、投资决策不够谨慎、缺乏品牌、缺乏经营人才、缺乏技术优势、国家对其宏观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等问题,要求我们提高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水平和层次。
第三篇:请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解读
(*题目自拟,又是联系实际„„字数统计2439*)
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最根本问题,一次,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是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甚至等同于GDP的增长。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长期实行高投入推动和维持的速度型增长路线,使得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极高的增长成本。结果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并逐步积累和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一,侧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发展。其结果是经济发展快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从而出现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局面。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公,使老百姓普遍感觉到上学难和上学贵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得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文化事业不繁荣,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增长需求;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弱化,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社会救助发展不足;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而且水平很低;社会治安状况日趋恶化等等。
第二,侧重发展速度而轻视发展质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是一种粗放型的,走的是一条“三高一低”的发展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
第三,侧重经济总量的扩大而轻视经济结构的优化。虽然我国经济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在稳步增长,但是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使得当前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每年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就业等等,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
第四,侧重财富获取而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发展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侧重物的积累而轻视人的发展。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片面发展观的作用下,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道德素质却逐渐下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抬头,社会成员道德诚信缺失,以及部分党员干部权力寻租、腐化堕落等等。以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层出不穷、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除了上述这些,在我国还存在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问题,集中体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可见,我们党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和焦点问题,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够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最终实现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以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然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GMP在医疗行业中强制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GMP在医疗行业中强制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学期通过细化的学习GMP课程,初步的了解了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药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是企业的生命。GMP 即“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是药品生产过程中, 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药品的管理规范, 是保证药品质量, 并把发生差错事故、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所规定的必要条件和最基本最可靠的办法。近年来的多起药害事件说明在医疗行业中强制推行GMP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已证明G M P 是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对保证药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药品生产供应体系,药品质量状况明显改善,但医药企业不诚实、不守信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果在GMP检查中,发现企业有虚假欺骗行为的,即可判为检查不合格或不通过。为此,GMP强调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明确了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各项具体职责。
GMP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质量保证系统,以防止生产流程中出现的人为疏忽等漏洞。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供应商的审查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章节;明确质量受权人、设计确认等一些关键概念,以强化企业对于相关环节的控制和管理等。GMP强化了药品生产与药品注册以及上市后监管的联系,企业眼光不能仅仅盯着厂区的生产环节,还要严密关注药品安全情况。
由于药品检验的局限性,严格意义上讲,成品抽检合格不能代表整批药品质量合格;但如果制药企业严格实施GMP、药品生产过程各环节全部合格,药品质量一定合格。制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质量保证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检测、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将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和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实力,才有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入门许可证”。
作为即将进入医疗行业的一员,我会自觉 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从内心认识到自已工作的价值, 焕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自己真正做到“ 质量是生命”。
第五篇:请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解读
请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解读
(*题目自拟,又是联系实际„„字数统计2439*)
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最根本问题,一次,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是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甚至等同于GDP的增长。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长期实行高投入推动和维持的速度型增长路线,使得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极高的增长成本。结果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并逐步积累和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一,侧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发展。其结果是经济发展快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从而出现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局面。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公,使老百姓普遍感觉到上学难和上学贵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得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文化事业不繁荣,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增长需求;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弱化,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社会救助发展不足;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而且水平很低;社会治安状况日趋恶化等等。
第二,侧重发展速度而轻视发展质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是一种粗放型的,走的是一条“三高一低”的发展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
第三,侧重经济总量的扩大而轻视经济结构的优化。虽然我国经济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在稳步增长,但是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使得当前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每年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就业等等,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
第四,侧重财富获取而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发展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侧重物的积累而轻视人的发展。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片面发展观的作用下,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道德素质却逐渐下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抬头,社会成员道德诚信缺失,以及部分党员干部权力寻租、腐化堕落等等。以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层出不穷、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除了上述这些,在我国还存在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问题,集中体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可见,我们党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和焦点问题,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够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最终实现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以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然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