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2:4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估算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估算教学反思》。

第一篇: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第二篇:《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同学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有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每一种算法都是同学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同学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索角度的多元化。制造力作为一种简单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力量、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同学可以捕获到很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敬重同学的思维活动,确定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不同同学由于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熟悉、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同学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同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这种学习共性,有助于开发同学的创新潜能。

二、注意实践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同学的特点,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同学在经受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学问和具有“数学颜色“的生活阅历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觉的

《估算》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许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进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同学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同学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精确     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同学已经把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别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量出也许的结果。同学简单消失的问题是,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消失了偏差。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便利,如78÷4,83÷9,同学还不太清晰。究其缘由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同学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其次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第三个错误同学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便利怎么算。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同学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精确     值,便利和接近精确     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便利,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同学能把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把握估算的技能。

同学把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同学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

(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

(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

(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详细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同学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肯定对不对呢。假如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反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同学而是要同学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3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同学估算大象的质量。消失如下几种状况:1、精算(许多),2、先精算出精确     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一再启发:有没有比较简洁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洁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同学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立刻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同学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缘由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消失这样的状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一般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简单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同学咋了?是老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索,应当是同学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同学把估算的精确     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便利、快捷,我告知同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必需要让同学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估算》教学反思4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进展,让同学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乐观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裕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同学的留意,激发了他们的参加热忱;又如针对低班级的同学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爱好,简单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关心同学从厌倦的心情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加练习的热忱,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觉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现沟通,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同学的思维进展,给他们供应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同学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同学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绚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同学争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觉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放手让同学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究学习,由同学在主题图中发觉问题,通过独立思索与小组沟通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同学同桌争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与力量。使同学在练习中巩固学问;在巩固学问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胜利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同学可以立刻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当充分预设,熟识同学不只是熟悉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同学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量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估算》教学反思5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同学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意同学相互沟通、启发、探究力量的培育。鼓舞同学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同学供应了大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

1、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同学的学习与探究爱好。本课一开头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同学的爱好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当预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留意了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相互争论、启发,共同探究,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同学,使每个同学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了同学开放性、制造性思维的力量。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支配独立计算,在小组争论的.基础上全班沟通,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同学。在争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依据要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精确     值,引导同学在沟通、对比中把握估算的方法。

3、从同学已有的学问力量和阅历动身进行教学,注意创设与同学生活联系亲密的情境,从选取同学最熟识的大事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育了同学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6

今日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班级开头,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同学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同学说什么好。

三班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同学所要达成的学问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分排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留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老师持之以恒常常给同学创设估算的情境和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需要留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老师要引导同学分析推断在什么状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敏捷应用的力量。

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由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育同学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特地支配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现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同学学会估算的方法。特殊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力量需要逐步培育。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有方案地给同学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运用估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力量。

另外,教学中要留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舞同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沟通,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育同学“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力量,从而进展同学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同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同学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需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便利。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详细问题,使同学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便利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支配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洁问题,使同学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便利计算。课上消失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其次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同学间的激烈争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争论渐渐发觉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便利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依据实际状况敏捷应用,才能提高同学估算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7

新人教版三班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同学对计算又有了新的熟悉。

教材支配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同学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精确     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阅历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同学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准备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准备买哪两样?

(4)假如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其次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阅历,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当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同学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同学供应策略。同学乐观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同学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马上评价同学:“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同学反应也特别快,理由充分。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同学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擅长利用自己的数学学问,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估算》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详细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同学已经知道今日学习的内容肯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日第一节课的教学状况看,301班多数同学基本把握“依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同学把握状况却并不抱负。反思其缘由,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消失的问题,其次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其次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同学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精确     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即就沉静下来,同学个个陷入到深思状态。过了一会儿,最终有一个同学发觉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缘由,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同学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纷纷的开头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同学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关心同学巩固接近精确     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估算》教学反思9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这一节的内容是同学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头,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学问力量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当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头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力量的培育与同学生活问题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索问题,常常保持对四周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当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同学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同学把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同学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敏捷性,从而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同学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同学的乐观参加。

同学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共性化的学习力量,课堂上有冲突的产生、与有同学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同学参加了,但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论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肯定的了解,还查阅了许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预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学问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同学一滴水,老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学校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把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学问。

《估算》教学反思10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班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支配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头。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学校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猜测的过程,也是同学计算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学校数学教学中,比较注意同学笔算、口算力量的培育,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量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量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量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详细状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索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消失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消失,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同学“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班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量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消失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消失约等号。这块学问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同学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由于只要同学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消失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遇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同学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其次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接受力量,只能让同学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关心解决其次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假如在复习这部分学问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同学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也许,不需要了解精确     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常计算时推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推断,如43+18=51

对吗?

(2)让同学学会估数,由于在估算中,估数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3)肯定要明确在二班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估算》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把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沟通自己估量的方法,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乐观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预备:

同桌预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量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1、让同学仔细观看体育场座位排列状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索,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沟通,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同学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同学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同学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同学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赐予肯定的鼓舞和表扬,激发同学学习的热忱。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同学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知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状况,估算时是依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同学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沟通,实践应用。

(1)估量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同学每四人一组,各小组预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量有多少粒。

3、先争论估量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想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量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量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量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同学说法合理,都要进行确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老师教学中,始终是同学学习的参加者﹑合﹑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奇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进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同学的情感,使同学心情饱满、精神开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时也使同学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合作沟通,培育他们用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特长,转变自己的缺点。

3、从同学生活实际动身,培育同学对详细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同学进展思维,使同学共性化进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力量,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12

在二班级下册的数学计算教学中,三位数的加法是较大数的计算,列竖式求得结果要花费肯定的时间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肯定要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仔细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育同学的估量意识和初步的估量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知同学,而是在现实情境中激活同学已有的估量阅历,自己探究估算方法。教材第45页例题通过“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个实际问题,向同学提出估算要求,启示估算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同学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通过整百数加法完成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阅历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同学熟识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同学运用该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同学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受“数学化的过程”,较快地把握了本课内容。但此时的估算究竟是同学在低班级接触到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新技能,真实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多指导同学留意详细的状况详细对待,不能一概论之。

《估算》教学反思13

义务训练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量与数的熟悉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同学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的一个连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同学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熟悉的,本课所学的“估量“是进展同学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同学数一数,体验估量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估量较大物品的数量,关心同学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同学各种估量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供应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高校生的估量空间,引导同学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量的问题,同学沟通各自的估量方法,有的同学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量,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进展同学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3、鼓舞同学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量方法必定是多样的。对于同学中消失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准时赐予确定,并鼓舞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独立思索,让同学进行沟通争论,在争论沟通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意估算学问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学问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同学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详细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教学时,首先让不同的同学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意同学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其次突出同学主体,关注同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进展的原动力。

但是,我感觉同学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我在教学221+239时,先让同学估算一下结果,但有很多同学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同学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同学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同学对于估算方法把握不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育,探究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同学充分自主的探究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同学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估算》教学反思15

一:策略多样

每个同学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体现出多样性,所采纳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老师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简洁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同学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把问题解决,都要进行鼓舞。重要的是同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力量,培育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班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茶壶,24元的6只杯子,不用精确计算,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同学所采纳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一)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二)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推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三)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其次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乐观、开放、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常有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同学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同学把100分拆成30+45+25,其中30>28,45>43,25>24,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究竟,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同学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让同学参加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同学的思维,明白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同学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二: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育同学的数学思维,有胜利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力量。但由于同学的实际状况具有差异性,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有的同学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擅长构建同学间合作、互动平台,让每个同学能乐观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方面,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样会把握有用简洁的估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胜利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中,常会消失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使有的同学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同学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关心同学学会敏捷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灵敏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

把34取整拾看作30,把44看作40,所得结果为70,而没有考虑到详细情境,个位上相加为8,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给同学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组合作的才智。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让同学个体提高切身体会,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运算》教学反思

运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十)

第三篇: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本节估算课中,孩子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各个能投身于探索知识宝库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数感,学会了估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估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相关的情境图,为学生呈现了许多信息,使他们从中体会解决生活中估算的乐趣,迸发出了合作的欲望。例如:由科技馆引入,先让生看图后搜集一些信息,我便问:"你认为这样分配才能使每批进去的人数较为合理呢?"从而引发了估算的需要。

2、自主探索,学习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放手让学生探究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尝试估算→小组合作→展示估算→比较估算,这样孩子们经历了估算的过程,还增强了估算意识,提高了估算能力。例如:574÷3该怎样估算呢?生合作后会有许多的估算方法:①574÷3≈190②574÷3≈200……接下来学生对前两种估算过程与方法进行比较,再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的估算思路更加清晰。

3、运用估算体现“生活化”

接下来的各个环节中,我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例如运用雷老师分书、估算捉田鼠的只数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估算教学反思2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这一节的内容是同学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头,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学问力量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当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头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力量的培育与同学生活问题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索问题,常常保持对四周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当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同学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同学把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同学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敏捷性,从而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同学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同学的乐观参加。

同学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共性化的学习力量,课堂上有冲突的产生、与有同学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同学参加了,但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论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肯定的了解,还查阅了许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预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学问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同学一滴水,老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学校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把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学问。

估算教学反思3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估算教学反思4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同学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有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每一种算法都是同学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同学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索角度的多元化。制造力作为一种简单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力量、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同学可以捕获到很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敬重同学的思维活动,确定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不同同学由于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熟悉、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同学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同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这种学习共性,有助于开发同学的创新潜能。

二、注意实践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同学的特点,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同学在经受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学问和具有“数学颜色“的生活阅历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觉的

估算教学反思5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

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

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

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74看成8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6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关于估算的几点思考:《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要靠老师持之以恒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学习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形成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的意识外,在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等。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体会估算的价值。

估算教学反思7

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的口算和估算。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经过今天的课堂实践,对于这节课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对这堂课得反思。

一、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我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以及我们操场的跑道的`情景,因为图片是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班学生的照片,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整个过程主动而热烈。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

在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授过程中,我便让学生先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然后思考840÷40=21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比较,全班交流,找出最简便的方法。紧接着,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推火车的形式营造了活泼的练习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法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同时去掉),对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只要符合“凑整、接近、好算”六字原则都是可以的,所以学生估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学习624÷23的时候,学生可以把624看做600,把23看做20;也可以把624看做620,把23看做20.因为方法多样化,所以学生学的也比较轻松。

四、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虽然讲完了,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没有给学生很好的示范。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估算教学反思8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本章节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时要估大,有时要估小。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二、注重一题多算,突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如:学校运来308个作业本,分给三年级五个班,平均每班大约多少本?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估算方法:有的将308估成300,有的估成306,还有的估成312,并各自说明了自己的估算理由。学生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怎样优化估算方法呢?我采取的是观察比较地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估成300算最快,我也顺水推舟建议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估算,但同时又让学生比较估成300算起来虽然方便,但估成306和312的结果却更接近准确值。这样引导学生在估算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上题中的“分成6个班”改成“分给4个班”。这时,学生发现将308估成300并不能直接口算出来,这时激发矛盾:“那将308估成什么数最好呢?”这时有学生说出估成280,也有学生说估成320,我马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自然的得到了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想除数的乘法口诀,哪句的积最接近被除数的前两位,就将被除数估成几百几十。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这种估算的一般方法。

三、注意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最接近”这一知识难点,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三组被除数相同而除数不同的估算题:

311÷4 435÷7 500÷6

311÷5 435÷8 500÷7

311÷6 435÷9 500÷8

估算完后问:为什么被除数311除以4时要估成320,而除以5时又要估成300呢?435怎么有时估成420,有时估成400,有时又估成450呢?被除数估成多少是由谁来决定的呢?通过这样的比较练习,更加突出了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9

今日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班级开头,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同学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同学说什么好。

三班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同学所要达成的学问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分排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留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老师持之以恒常常给同学创设估算的情境和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需要留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老师要引导同学分析推断在什么状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敏捷应用的力量。

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由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育同学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特地支配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现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同学学会估算的方法。特殊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力量需要逐步培育。

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有方案地给同学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运用估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力量。

另外,教学中要留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舞同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沟通,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育同学“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力量,从而进展同学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同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同学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需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便利。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详细问题,使同学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便利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支配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洁问题,使同学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便利计算。课上消失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其次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同学间的激烈争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争论渐渐发觉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便利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依据实际状况敏捷应用,才能提高同学估算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10

义务训练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量与数的熟悉结合起来。

本课学习是同学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的一个连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同学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熟悉的,本课所学的“估量“是进展同学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同学数一数,体验估量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估量较大物品的数量,关心同学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同学各种估量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供应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高校生的估量空间,引导同学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量的问题,同学沟通各自的'估量方法,有的同学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量,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进展同学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舞同学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量方法必定是多样的。对于同学中消失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准时赐予确定,并鼓舞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独立思索,让同学进行沟通争论,在争论沟通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11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张晓随 教学反思。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四个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估算的方法。

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的特殊性。教学开始,我让学生练习了几道加、减法和乘法估算题,并让学生归纳它们的估算方法。紧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减乘法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除法估算呢?这样通过复习,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估算教学反思12

《估算与精确计算》 这课要求学生用整十数、整百数对三位数加减法进行估算。

一、结合生活,学习并应用估算。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购物经验,而且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两位数的估算能力。根据这些条件,我从“报数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自己搬新家为主线,根据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通过商场和家的图片和场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复习两位数的估算。在中间计算的.环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算的较快,有的算的较慢,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时间,导致整节课的节奏慢了一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非常注意的问题。我设置“我是小小采购员”综合练习,它分为三个层次,层层加深。第一层次,自己随意挑选两样,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第二层次,买哪两样最接近700元?第三层次,买多样,越多越好,你可以买哪些?这个练习,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实际购物比较类似,学生很乐意的去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从中也明白学习估算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口算与笔算的灵活结合。

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这是失败之处。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答,这不仅加快了课堂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以后,不管是研究课,还是家常课,我都要注意灵活的将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

三、不足之处。

同时还有一些课堂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例如,整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简练,需要改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对不同的回答要有不同的评价,评价要有层次性,这点做得不太好,因此整节课的气氛不是很放松,不够活跃,比较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堂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完善,争取进步!

估算教学反思13

二年级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一词不容易理解。在教学加减法估算时,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在理解估算的概念,和了解估算的必要性上下了点功夫。因为前面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始终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现在学习估算,与精确计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在估算时往往由于不理解题意,忙着精确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再想了估算的`结果。这不符合估算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一组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如:妈妈去超市购物,出示物品的价格后,帮妈妈估计一下带的钱够不够?这样为教学估算做好了铺垫,三种关键词“大约”,“接近”等,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现实中有些问题的解决不需要计算精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接近的数值。

在估算教学方法时,体现方法的多样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通过全班交流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反思案例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等腰梯形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4

本节新课开始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到三年级来了x人,四到六年级来了x人,巨幕影院有x个座位。

问题:估一估: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于是我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发言机会和时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交流讨论。然后让每小组推出一位代表说一说他们估算的结果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估算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估算,怎样去估算,无从下手。

2估算数值偏大,找不到比较方向,盲目比较。

3先精确计算出准确数值,再去估算,为了估算而估算。这部分同学计算能力很强,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对估算的理解。认为只要知道精确值根本不需要估算。

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差,这是我们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不重视造成的,我们忽视了估算的能力,而将小学生计算能力偏窄地理解为精确计算能力。

实际上生活中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次数远比精算次数多。

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做好估算的教学,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以后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教学:

1培养估算的意识。首先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感受,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自觉地把这种感受应用到教学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养成对数做判断的习惯。

2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发生的'事情,我在教学中也多举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多感受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估算,

如:去戚城公园距离有多远?骑车需要多长时间?重阳节组织秋游,需要准备多少钱?我们学校的报告厅能容纳多少名师生?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到估算。

3教给学生估算的多种方法,在计算中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性等,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的开展,从教育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从三年级开始注重估算的培养,加强估算练习,我想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估算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既能”,而平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算结果的次数要多得多,有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在运用着估算。昨天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这节课加法估算的知识孩子们平时接触过,都有些已经经验,我认为对他们来说很简单,所以也没多认真钻研教材,这是我本节课失误的重要原因。

课始,我利用生活中逛商场的情境导入到今天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上。出示挂图,在孩子们说出商店里的物品及价格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师现在想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请小朋友们估计一下,大约多少元?” 孩子们站起来后几乎都回答的是“估计大约290元”。我一听,知道他们这不是估算出的结果,而是口算出98+192=290(元)这一结果。课前备课时我预想他们能够答出书上小番茄说的'那些话语,可事与愿违,未能达到我预设的结果,当时我就慌了。但我还是追问了句:“你是怎么想的?”果然,孩子回答说:“8+2=10,满10向十位进一 ……”“哦,你是通过口算得到的,是吗?嗯,口算能力多强的小朋友啊!”我连忙打断了他的回答。接下来几个小朋友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我心凉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不知道。

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里,“想想做做”第3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备课时,我担心这题课堂上孩子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从而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调换了3、4两小题的顺序。可我们不得不相信,编者这样编排教材是有其用意的,而我恰恰忽视了这点。第2题里的3小题估算的结果分别是比准确值多、接近准确值和比准确值少;第3题是先让孩子们估算出结果,然后在用竖式计算出准确值;而第4题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对估算值和准确值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其实,估算是计算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对算式的结果迅速的做出大概的估算,还可以考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估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我忽视了这一层意思。所以解决第3题时,孩子们在口答出各题的估算结果后,我便让他们动手计算了,缺少了用估算值验算准确值是否正确的过程。

以上是我本节课3个失误的地方,在季主任指出后,我犹如醍醐灌顶。感谢季主任的指导,让我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让我对自己的备课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让我感到“钻研教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到实处!

第四篇:估算教学反思重点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二年级加减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估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策略,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的思想,最后提高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

根据这个目标,在第一次教学上,我根据课本的例题步骤进行教学,情景创设直入正题,但是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很较真的,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了。学生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整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那次教学效果可以说很失败。

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我做了些调整,首先把教学目标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其次,入正题之前,课始,安排一个环节,通过猜玩具价格、猜数字(一个数接近30,可能是几?48、29、71又接近几十?),先让学生学会找接近的整十数,提出“近似数”这概念。通过买玩具情境,让学生思考“两个玩具大约多少钱”等等用上大约大概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了关键词“接近”、“大约”,“大概” 从而揭示了估算的意义:不追求准确的结果,而只需一个数值范围。

有了以上铺垫,学生对估算由模糊地认识到乐意地接受。在后续环节中,学生的估算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在这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是投入的,探究是自主的,罗列的情况是全面的,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再通过教材为学生提供的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他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用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又上了一节课,学生很容易的感受接受不同于精确的计算的估算,通过猜数字,知道估算时应用什么方法;通过猜玩具价格,有了估算意识;通过教材例题,使同学们认识到估算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的思想,从而可以很容易的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来,同时也可以用精确计算方法来检验估算是否正确,提高估算准确性。

第五篇:《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估算》教学反思1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实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这种学习个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注重实践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具有“数学色彩”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现的

《估算》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学生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准确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殊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的结果。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出现了偏差。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方便,如78÷4,83÷9,学生还不太清楚。究其原因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第二个错误的产生是因为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第三个错误学生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算。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准确值,方便和接近准确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方便,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掌握估算的技能。

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学生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具体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学生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一定对不对呢。如果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学生而是要学生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3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出现如下几种情况:1、精算(很多),2、先精算出准确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再三启发: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容易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考,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估算》教学反思4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估算》教学反思5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大的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1、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该准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从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6

今天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三年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7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学生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准确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学生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打算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买哪两样?

(4)如果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该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学生提供策略。学生积极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学生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立即评价学生:“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学生反应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估算》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估算》教学反思9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估算》教学反思10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算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43+18=51 对吗?

(2)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估算》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12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计算教学中,三位数的加法是较大数的计算,列竖式求得结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一定要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认真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情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的估计经验,自己探索估算方法。教材第45页例题通过“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个实际问题,向学生提出估算要求,启示估算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通过整百数加法完成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快地掌握了本课内容。但此时的估算毕竟是学生在低年级接触到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新技能,真切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多指导学生注意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论之。

《估算》教学反思13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知识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教学时,首先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但是,我感觉学生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我在教学221+239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但有许多学生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学生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学生对于估算方法掌握不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估算》教学反思15

一:策略多样

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体现出多样性,所采用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简单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把问题解决,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茶壶,24元的6只杯子,不用精确计算,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一)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

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二)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

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三)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

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第二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积极、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常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学生把100分拆成30+45+25,其中30>28,45>43,25>24,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到底,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学生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明了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二: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有的学生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善于构建学生间合作、互动平台,让每个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方面,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样会掌握实用简单的估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使有的学生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敏捷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

把34取整拾看作30,把44看作40,所得结果为70,而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境,个位上相加为8,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组合作的智慧。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让学生个体提高切身体会,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下载估算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估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所以我选取了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课的开始由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写字本,估一估自己大约写了多少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范文1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笔......

    估算教学的反思

    我在估算教学中的困惑估算在生产和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算的一种方法。在小......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5篇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

    估算的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时要估大,有时要估小.但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可以把这点放在下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

    《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城四赵艳 十岁左右的孩子精算长于估算,不愿意也不习惯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会出现精确计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样才合理。而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但愿......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