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
关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一)、精神文化:
1企业的基本战略(企业的愿景、企业经营领域、企业的成长方向、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成功保证)
2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总体价值观、对股东的价值观、对顾客的价值观、对员工的价值观、对合作伙伴的价值观)
3企业的行为方针(创新方针、质量方针、服务方针、团队方针、人才方针、资源方针、管理方针、绩效方针)
(二)、制度文化
1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
2组织机构(正式组织机构、非正式组织)
3管理制度(常规管理、例外管理)
(三)、行为文化
1企业家行(领袖型、开拓型、民主型、实干型、智慧型、坚毅型、廉洁型)2模范人物行为(企业模范个体行为)
3员工行为(个人行为、团队行为)
(四)、物质文化
1产品(质量、设计、服务)
2厂容厂貌
(五)、形象文化
1企业的形象(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事的形象)
2企业的文化联想(企业的文化口号、企业故事、企业标识)
二、问题:
1公司目前的企业文现状?
2企业领导信奉什么?员工信奉什么?大家认为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企业现有的文化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配套吗?企业文化能随着战略东西突进吗?
4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配套吗?如:企业声称质量第一时,企业是否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来支持?
5企业领导的言行与企业文化配套吗?
6企业文化结构健全吗?
三、企业理念识别(仅为个人观点,还需高中层会议决议):
就公司目前涉及的行业及未来可能涉及的行业来定位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行业:生产加工、高新技术、农业服务;
所以企业理念应侧重于质量、成本、技术、创新、服务、环保、营销等;
企业理念识别除了应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作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
还应包括:质量方针(理念)、成本方针(理念)、技术方针(理念)、创新方针(理念)、服务方针(理念)、营销方针(理念)、管理方针(理念)、人才方针(理念)等;
完成以上设计后,还需进行理念识别的传达(企业口号、企业之歌、企业标语、企业座右铭、广告等),形成内外宣传,感于内,传于外;
第二篇: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观点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观点
企业的战略与企业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硬支撑,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是企业发展的软支撑。它虽然很软,但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威力,它是企业的组织智慧。而一家企业的组织智慧影响和决定了它能做多大、做多强、走多远。今天借此机会,再次向大家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可掉以轻心,它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和核心。为此,我重申几个观点:
第一、廉洁文化。企业的廉洁文化是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与员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廉洁从业行为准则的总和。优秀的企业廉洁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廉政建设和企业的干部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提高企业在社会行业中的影响力。
这些年来,我们企业一直在强调廉洁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不同的新鲜血液在加入,思想观念上出现多元化,一些关键岗位的部门和个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难免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在业务往来和工作交往中产生了一些利益上的诉求,常常会做出有损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错误决定,给企业带来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企业形象的玷污。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像企业这个巨人身体上存在的一颗颗毒瘤,在慢慢侵蚀企业的身体。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企业存在这样的风气,好似企业身体上存在的疾病。
记得清朝刘鄂在《老残游记》第九回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其大意是如果人人公正廉明,都可以为集体利益或者他人考虑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争端了;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自私自利,那么世界就会乱作一团。
为人处事上,在这里提醒大家几点,一要重视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往往由量变引起质变。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大家要审慎地重视细微小事,并时刻想到它的后果。二要禁绝贪欲。《老子》告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过失、罪过)莫大于欲得”。三要崇尚清正。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光明磊落做事,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操守,一种涵养。
为此,企业要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要加快企业物资采购,投资管理、工程招投标、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改进与配套。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领导、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人员执行各项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制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廉洁自律是高压线,越雷池,必被惩。
第二、简单文化。在我们企业必须强调简单文化,简单文化就是要求企业的每一名成员要把所有的心思,用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严禁杜绝团队与团队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庸俗的人际关系,崇尚一切以“业绩为导向”。我们必须勇于接受并且尊重这种现实——在企业的心目中,最看重的是两个字——业绩。
在我们企业,就是要营造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氛围,谁把工作做好了,谁为企业创造了业绩,谁就是英雄,谁就是好员工。“以业绩为导向”,就要营造这样一种用人局面:凡是那些工作扎实、业绩明显、廉洁高效的干部员工,就多给其创造条件,加强培养和锻炼,提供一个更好更高的发展平台;凡是那些对工作不落实,作风疲沓、混日子、拉关系、找门路的干部员工就要对他进行鞭策和激励,甚至问责,严重者将告诫其离开企业。
“拿业绩来说话”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市场不关心你是否忙碌。如果员工取得的业绩微乎其微,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少之又少,或者再不时地给公司造成内耗和做出有损公司形象的事,那么即使整天在公司里忙得团团转,又有何存在意义?
记得我在晨会上多次强调,我们企业的人际关系是纯洁的伙伴式的人际关系,企业用人公开竞争上岗,人际交往不准迎来送往,一切只求简单。这是一种风气,是一个健康型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因子。否则,企业必会乌烟瘴气。办事看关系,托人找门路,下属经常去上级家串门送礼,试想,一旦企业形成这样的氛围,有多少人会把精力放到企业的全面建设和经营管理上,这样的企业注定会走向落寞。
第三、圆心距离。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非做成三角形、正方形?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只有圆形才能使车轮高速运转!因为车轮边缘上的任何点与圆心的距离都是对等的,这样才能形成圆形,只有圆形才能形成合力,并且因为没有长短不一的距离形成阻力保持它快速前进。否则会寸步难行!
在我们企业,领导对下属应该保持“圆心距离”。也就是领导与每一名下属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产生工作利益最大化,不应该有厚此薄彼,不能有“自己人”的小圈子概念。下属不应该“分线”、“站队”、“跟人”。这个领导我认为好我就跟他干了,那个领导我不佩服,跟着他我也不好好干。这样的企业文化是万万不能要的!
“圆心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之一,也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将企业负责人比作圆心,将员工比作圆周,负责人与每位员工之间是等距离的关系。
现在许多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中谈到了圆心管理理念问题,通过实践的印证,不无道理。因为圆周与圆心的距离是最简单、最艺术的距离;圆心管理效应能凝聚人心;等距离的关系能够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
只有一视同仁,大家才能感受到平等,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尽心,尽智,尽责,尽力。否则,就会使一部分员工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消极怠工,被动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
企业在管理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圆心理论”,与全体员工等距离相处,处理好与每位员工的关系,关心、信任、爱护、尊重每一位员工,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有效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助推发展。
光有目标和模式,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企业不会走多远!而文化软实力则是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保证企业拥有健康的机体。企业如人,也需要健康,这样企业的生命才会活的更长,企业的路才会走得更远!
第三篇: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企业文化建设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企业文化建设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联系与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外部文化的关系。
首先,先进的企业文化从属于社会和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既不能脱离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也不能离开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把立足点和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跟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具有导向价值的文化,对企业具有强化理念、凝聚人心、规范行为、提升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趋势下,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企业的历史使命。只有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凝聚和鼓舞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塑造共同的企业发展愿景,而这一愿景必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
其次,我国的传统企业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底蕴,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的原则,用时代视角来审视企业自身的传统文化,经过科学分析与筛选、审慎过滤与提炼,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熔铸到现代文化发展之中,批判和清除各种阻碍先进文化发展的观念和意识。继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扬弃,既要防止丢掉传统文化精华,也要防止成为传统文化的奴隶。企业广大员工的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不仅是企业物质财富的创造主体,也是企业文化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正是在丰富的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文化课题,产生出各种新型的管理需要,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才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
再次,发展是硬道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在于企业自身,更在企业外部;不仅要懂得中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中,孤立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强大,封闭的企业同样不能强盛。我们必须具有开放的眼光,站在人类共有的文化高度认识和建设企业文化,不仅要背靠历史立足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必须在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更新与改造,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加强与不同企业间的交流与对话,将是一种必然和明智的选择。这种交流,是承认不同的企业文化各有差异,但又能相互吸收和借鉴的平等交流;这种对话,是不同企业文化间不同价值观念间的对话,是能自觉转换视角、理解体验与透视其他企业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应正视自己企业和其他企业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别,学会以不同的价值标准评判不同的企业文化。只有在继承、发展、借鉴与创新中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和社会走向繁荣。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们的普遍认知。综观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的最为强大的力量。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等发展目标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涵盖了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传统、管理制度、企业形象以及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与自豪感等内容。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吸收和融合,便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将会产生巨大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增强企业活力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必然会衍生出企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全新的企业精神,而这种体系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并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奋发进取、风雨同舟的浓厚氛围,从而万众一心,投身于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另一重要功能在于改变人们所固有的只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行为意识,从而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潜意识地形成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企业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心企业利益的实现。事实证明,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发展就越快。
三、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增强了,必然会关心企业竞争的成败,“当家做主人”的愿望必然由此产生。因此,他们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作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来抓,就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成效,实现企业的长远、高效、快速和全面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可持续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企业文化同社会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它自己的生命过程。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际活动,扎根于企业,同企业生死攸关。优良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不断提炼、升华和总结才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扬弃过程,即企业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第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企业的道德建设。
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培育,建立共同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主要是抓人本文化一一人本素质的开发。这里,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以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等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精神素质是人的主导素质,起主导性作用,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是精神素质的核心灵魂。可见,道德建设其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内容,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道德是企业的规范文化,它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及其全部活动和工作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从伦理上调整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功能、机制、作用是从企业伦理关系的角度发挥出来的。它是法律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所不能替代的“灵魂法制”。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约束力,但它却具有法律所不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道德伦理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重新定义“德”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从这一层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是“以德治企”,—就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以德治人心,以德统人心,以德聚人心,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
化软约束”下的激励和创新机制,并以此为基本依托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更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创造更多的收益,求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文化也是经营者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起美国,人们就会想到通用、、迪斯尼乐园、微软等企业,而它们正是优秀企业家创造的。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丰田和松下,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而松下幸之助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松下品牌,这与丰田英
二、松下幸之助两位卓越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海尔,从巧年前一个亏损小厂发展到今天的无形资产排名国内第三,创造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海尔品牌,原因就在于有张瑞敏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正是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法,才带来了企业的发展。而当他在进行这种组织和创新的时候,在过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的信念、才能、素养,一旦被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时,形成了大众的意识,那么企业家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企业家的道德取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道德建设。2008 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 温家宝总理对中外媒体表示, 希望中国企业家要有道德, 希望每个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在市场经济种种诱惑面前, 企业家要冷静和自律,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主动承担道德责任。首先,真诚对待员工。只有真诚对待员工, 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一项对1 500 名美国经理的调查表明, 他们通过行为来判断诚实程度、直率程度以及原则性程度, 从而评价上司的可信赖程度。同样的调查表明, 忠诚是上司所有品质中最受员工钦佩的一种。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 如果高层领导拥有很高可信度的一套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 则员工在组织中更能够感到自豪, 更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另外, 企业员工道德是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基础。企业员工从事的工作涉及企业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 他们的道德风貌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遵纪守法, 敬业奉献, 恪守公德, 努力学习, 勇于创新。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组织员工学习企业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二是组织员工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三是组织企业文体活动增加员工的了解和友谊, 四是运用正反道德典型进行教育引导。
第二,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人为本。从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到晋升、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就要大力宣扬企业的文化精神,让应聘人员了解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更要采取多种方式,把企业文化宣传灌输给每位员工心中;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设计更要体现员工的价值,待遇要让员工有优越感和幸福感;要给员工的发展留有相当的空间,力求得到每位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对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能准确把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要反复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问题之外,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他的理想是什么等等。这样,员工就会觉得有了心灵的沟通,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少在现阶段,激励是满足的重要手段。及时鼓励和奖励都非常有效。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果员工感到上级的信任,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主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了解员工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对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例,以人为本,是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以海尔为例,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海尔的体现:
(1)“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和机制。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每个人有相同的竞争机会,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把静态变为动态,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能。
(2)“三心换一心”
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讲究“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热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 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 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
诚心
10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 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在海 尔,考核制度是公开的,人际关系是透明的。
知心
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充分发表意见,参与 企业的民主管理、监督。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 方可实施。员工参加领导干部的考评,每次考评干部,工人在评委中所占比例不 少于1/3.②各种形式的恳谈会制度。集团规定各事业部每月举行两次恳谈会,各公司、分厂和车间的恳谈会随时召开。员工与领导,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③‘自桥工程”。利用《海尔人》开辟“心桥工程”栏目,通过该栏目反映不愿 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1.目标上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谋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企业文化创新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
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出各阶段、各层次的细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2.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要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细化”建设,必须冲破思想的禁锢,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造性思维,实行思路的创新。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将思路创新的视角放在理念创新上,用鲜明的富有特色的经营理念来指导整个企业活动。
3.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章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引企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人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创新就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很难变成现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把他们愿景中的文化转化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它输入企业制度,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逐渐使企业员工
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为何要有这样的追求,以及如何追求。企业文化制度作为一种共同愿景,是发自内心的具有极强的内在冲动与外在感召力。企业的制度文化使员工懂得这种追求与系统的做事原则,是公司获得内在凝聚力和外在适应性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4.形象方面的创新。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造型”,着手于形象创新。突破原来重在视觉形象的狭隘眼界,使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升为企业整体和战略设计的新境界。在形象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企业外在形象与内
在价值的一致性,注意把握企业形象的表现形式和震撼力;要展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本企业中的闪光点,把形象的塑造融于经营实践和营销过程中。在塑造形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计和实践过程,也要重视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内部员工的广泛认同;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要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现代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的精神境界传达到社会中去,使员工产生组织归属感和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内在动力。塑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强化现代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要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当前的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更注重商品的环保性。因此企业要讲企业文化也渗透进“绿色”的概念,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 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 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总之, 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 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就要力争建立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和经营绩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曹俊芝.企业管理的新视角[J].经济师.2010年第十二期
魏文斌, 高伟江.中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 J].道德与文明, 2003(3):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