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规思考题

时间:2019-05-12 12: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法规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法规思考题》。

第一篇:卫生法规思考题

卫生法规思考题:

1、试述医师的执业规则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

答:①医师的执业规则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以下执业规则。(1)医学文书规则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2)急救规则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臵。(3)用药规则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4)告知规则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5)服从调遣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①医师的执业规则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以下执业规

则。(1)医学文书规则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2)急救规则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臵。(3)用药规则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4)告知规则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

意。(5)服从调遣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6)报告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②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1.医疗机构日常管理(1)诊疗范围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断、治疗活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扩大业务范围。需要改变诊疗科目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执业人员管理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应当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3)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4)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医疗质量保证方案。注重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组织学习医德规范和有关教材,督促医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定期检查、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及落实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5)医疗机构标识物管理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不得买卖、出借和转让。不得冒用标有其他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

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6)消毒与隔离制度执行 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7)病历管理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8)社会责任承担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

遣。2.医疗服务管理(1)危重病人的抢救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2)医学证明等文书的出具未经医师亲自诊查,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亡报告书。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只作是否死亡的诊断,不作死亡原因的诊断。如要求进行死亡原因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指派医生对尸体进行解剖和有关死因检查后方能作出死因诊断。(3)知情同意制度的执行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4)特殊疾病的诊治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诊治和处理。(5)药品的规范使用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药品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不得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及违禁药品。

2、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答:(1)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2)应急处理措施①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

准、规范和控制措施。③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⑤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臵措施。交通工具上的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交通工具停靠点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涉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病应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国境卫生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⑥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3)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宣布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

第二篇:《法规》思考题

《了解法律制度,遵守法律规范》思考题

1.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调整主体的特点:平等。调整的法律关系: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客体,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市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财产占有、知识产权专有。商品交换、投资及盈利分配、劳动工资、劳动保险以、遗产继承)

人身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因为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没有财产内容而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著作权、发明权等。

2.简述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认可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和理智是否正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已的行为进行一切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精神健康的成年人和十六至十八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限制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部分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需经监护人同意方可进行或由法定代理人进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依《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13条第1款规定,不满十周岁的人和不能辩认自已行为的人,为完全无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4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3.简述结婚的条件与程序

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条件

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条件: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结婚的法定程序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4.简述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

法律上的继承专指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遗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死者。继承人:接受财产的人。继承权: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继承制度。

遗嘱继承,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他生前所立的遗嘱内容,建起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指定的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遗赠,是指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与其死后赠送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遗赠与遗嘱继承具有同等效力。遗赠抚养协议,是指受扶养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被扶养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受扶养人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遗赠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5.简述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犯罪构成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分为四种情况: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成年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未满14周岁的人;二是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相对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为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由于年龄或生理缺陷的影响而使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在我国刑法上,主要有四种人:①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③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年龄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④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简述交通事故处理

发生事故,停车护场;人身伤亡,抢救报案;未造成人身伤亡,无争议的离场。轻微财产损失,事实清楚的,离场协商。医疗机构应当对交受伤人员及时抢救。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交管部门调解,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7.简述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立劳动关系,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可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

(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3)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简述仲裁法中仲裁范围的规定

仲裁范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不适用仲裁。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允许仲裁。

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

9.简述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

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仲裁协议可采取多种形式: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签订的合同中订立的,将今后可能因该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合同、协议或备忘录等中对仲裁意思表示的修改或补充,也构成合同中仲裁条款的一部分。仲裁协议书;其他有关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的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无效: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10.简述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效力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篇:法规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注:题型:单选5*2=10(举例:教师是专业人员,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简答:4*8=32;论述1*20=20;案例分析1*18(关于教师聘任10-11或者学生处分13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1.市场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影响

1.教育公共性的损害(盈利性)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化(契约关系的产生)3.高等学校职能的异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2.事业单位改革及其对高等学校的影响

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

1.管理自主:从单位到法人;2.经费体制改革:从全额拨款到分类管理3.人事制度改革:从任命制到聘任制4.分配制度改革: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5.养老保障改革:从国家保障到社会保障

事业单位改革的挑战:

1.学校的自主能力问题(学校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学校的道德自律能力;学校的内部治理能力)2.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人力资本的特征:运用的自主性和价值的模糊性,环境依赖性,使用的独立性和效用的整体性,价值的变动性和实现的延期性,边际成本递减性和使用边界的扩展性)3.活动的公益性与生存的市场性之矛盾

市场化改革及其挑战: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1.选择与多元

“选择” 是指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有可能、也有能力与意愿去选择自己满意的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而其前提是教育服务的“多元”。

多元 办学主体多元化:公立、私立、中外合作、公私合营

办学形式多样化 :公立公办、民有民办、民有公助、公立高校整体转制、公立高校部分转制、公民联办、中外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制办学、和国外(境外)团体、个人独资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投资体制多元化:中央投资、省市投资、私人投资、合作投资。

2.竞争“竞争”强调行为表现评估,并据此确定经费分配的多寡,以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从而提高办学的效率和效能。外部竞争:211工程、高校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排行榜、武汉大学排行榜、高等教育观察HRE大学综合排名;)

内部竞争:人才挖掘战、北大人事改革事件

3.用者自付与学校自筹经费,用者自付”意味着,消费者(家长、学生和未来的雇主)花钱购买教育服务,其对教育的需求决定着生产者(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收入,而政府则逐步减少公共教育经费的支出。

4.办学自主,“自主办学” 强调的是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关注学校为本的管理模式。从组织的角度切入,高校自主可区分为实质性自主和程序性自主两个不同的向度。其中“实质性自主”是指大学具有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权力,即大学可以自行确定“做什么”的问题,它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对组织目标的定义、以及根据组织和学术目标和标准去选择教师与学生等。“程序性自主”关注“如何去做”的问题,特别重视手段、组织、资源分配等议题,具体包括大学的财政、管理、人事以及学生政策方面的权力。

3.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名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共20条);

2,《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18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共43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共84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40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共69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共68条)。

4.高等教育法制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原则2.权利平等原则3.公益性原则4.大学自治原则(外部治理)

5.权力平衡原则(内部治理)6.权利救济原则

5.高等学校的法律身份

1,作为行政主体的身份:行政主体的类型:法定主体、授权主体、委托主体学校作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经法律、法规的授权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和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其授权性行政主体的身份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的《学位条》,该条例的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学校9项权利中的招生权、学籍管理权、学业学位证书授予权具有行政权力的特征。

2,学校作为受托人身份:作为附属组织的受托(职称评定);作为第三方组织的受托(资格认证)。

3,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组织的身份:(1)对内: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内部管理规则制定权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命权内部活动的决策和实施权人员和财产经费管理权;(2).对外: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人身权:名称权、名誉权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6.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高等学校权利的内容:

1,教育法28条规定的九项权利:按章程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记管理权、学业和学位证书颁发权、聘任和管理教师权、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拒绝非法干涉权、其他合法权益。

2,高等教育法32至38条规定的七项权利: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权;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权;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权;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权;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权;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

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权。

高等学校义务的内容(教育法29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7.高等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指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与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违反合法性通常有三种情况:(1)主体不合法:在不具备法定权力的情况下擅自剥夺或限制师生合法权利;(2)内容不合法:第一,学校的规定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第二,对法律法规的规定做扩大性解释;第三,在没有获得法律或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可能损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3)程序不合法:第一,规章制度缺乏民主性;第二,规章制度缺乏公示程序。

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

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只有比较原则、笼统的规定时所应坚持的基本标准。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其出发点是为了教育人,而不是为了惩罚人、限制人;第二,学校规则是基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现或学生的完善发展的需要而设定;第三,学校规则适应成员的合理性需求并能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8.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P39)

《教师法》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3.教师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

9.高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P43)

教师权利的内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义务的内容: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教师资格制度(P50)

(一)教师资格的种类:

《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教师资格分为:1.幼儿园教师资格;2.小学教师资格;

3.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5.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6.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7.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二)教师资格条件(教师法第十条):

1.具有中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师资格的认定: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三条: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四)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

《教师法》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五)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定义与意义:(P50)

11.教师聘任制度(P58)

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定义:高校与教师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高校根据教学需求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一项制度。

二,教师职务聘任的形式:1,招聘2,缓聘3,续聘4,解聘5,辞聘6,拒聘

三,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性质:民事契约关系,特征:平等、自愿;书面契约、聘期;权利、义务、责任对等。

四教师资格条件(教师法第十条)1.具有中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12.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P84)

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教育法42条)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教育法42条)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教育法42条)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教育法42条)5.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权(高教法56条)6.组织和参加学生团体权(高教法57条)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42条)高等学校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教育法43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法43条)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育法43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育法43条)5.按国家规定缴纳学费(高教法54条)6.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高教法55条)

13.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权

(一)学生处分的合法性

1.制度合法性:实体合法、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制定民主、公布生效2.行为合法性,权限合法:程序公正:告知原则、申辩原则、申诉原则3比例原则:过罚相当

(二)学生处分的性质:纪律处分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对于内部成员所实施的身份惩戒措施。纪律处分的前提:被处分人与处分人存在法律关系;处分人对处分事项拥有自主管理权;被处分人违反了内部规则;纪律处分的标的是成员的身份以及与身份直接相关的权利与义务。

(三)学生处分的种类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53条: 警告; 严重警告; 记过; 留校察看; 开除学籍。

(四)学生处理程序,学生处分的程序,大致为7个步骤:

1.处分的提起;2.调查取证;3.本人申诉;4.讨论决定;5.批准备案;6.通知本人及存档;7.处分的执行。

(五)处分决定书基本内容1.被处分人基本情况2.违纪事由3.处分依据4.决定机关5.处分种类6.权利救济7.处理机关(盖章)

第四篇:卫生法规 其他

第四单元

药品管理法

一、概念

1、目的: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

2、药品的法律定义: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3、药品是特殊商品

专属性:药品的不可替代作用,针对性强。辨证论治和对症下药反应了专属性。两重性: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害人,危及人身安全。限时性:人们需要用药时,时间就是生命,药品有保质期。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只能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合格品。

二、禁止生产、销售假药和劣药

1、药品生产企业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药品经营企业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3、生产药品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

4、医疗单位配制制剂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配制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5、假药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不符的;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他种药品。

国务院禁止使用的;未经批准生产和进口的;变质的;被污染的;未取得批准文号的;标明适应症或功能超出规定范围的。

6、劣药

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药品的包装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色素、防腐剂、香料的。

三、特殊药品

1、分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2、特点:麻:连续使用后产生依赖性、成瘾性;毒: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的,处方量不得超过2日。

四、规定

1、医疗机构购进药品管理:建立并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

2、处方管理:医疗机构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提供的药品,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调配。

3、处方:注册的执业医师开具的,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文书。

4、处方义务:医师应遵守患者对药物的知情权,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5、处方权的获得: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助理应有执业的签字。

6、麻药和精药处方权的获得:麻药和第一类精药,不得为自己开具,否则给予行政处分。

7、处方规定:

内容:前记、正文、后记;颜色:儿科绿色,麻药和精一淡红色,急诊淡黄色。中药饮片处方:君、臣、佐、使。药品计量和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8、处方开具方: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9、药品剂量:

一般处方不超过7日剂量;急诊不超过3日;为急诊开具的麻药注射剂,每张为1次常用量;为癌症疼痛和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不超过3日;住院患者开具的麻药和精一为处方的1日。

五、价格和广告

1、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不得擅自提高价格。但可以依法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但是价格需合理。

2、广告:毒、麻、精、放不得做广告;处方药可在医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不可广告。

六、禁止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其他利益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业证书。

第五单元

传染病防治法

一、传染病概念: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二、相关概念

1、病原携带者:感染病原体但无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疫点:病原体传播范围小或单个疫源地。

3、疫区:人群中爆发、流行所涉及的地区。

4、自然疫源地: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

5、病媒微生物:蚊子、苍蝇、跳蚤。

6、菌种和毒种:细菌和病毒。

7、医院性感染:在医学服务中引起的感染

8、医院感染:病人在医院内的感染。

三、传染病分类

甲类:鼠疫、霍乱。

对乙类中的非典、肺炭疽、禽流感,采取甲类预防措施。

三、传染病报告

1、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卫生人员

2、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

3、疫情报告:发现疫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报告。

4、时限要求:甲类城镇在2小时,农村6小时;乙类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四、通报和公布

1、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现向同级人民政府通报。

2、公布: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五、医疗救治

1、医疗机构的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疑似病人,确诊前单独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观察。

2、各级政府措施:甲类的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限制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等。

3、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紧急调集人员和物资。

4、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实行传染病预检和分诊制度。

六、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违反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

2、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3、单位和个人违法的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单元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

一、概念和目的

1、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的事件。

2、组织和职责: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局,负责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建立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

3、方针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二、预防与应急

1、内容:国务院卫生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指定应急预案。

2、预防体系和组织实施: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级以上卫生局开展日常监测。,并定期对卫生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三、报告与发布

1、国务院卫生部制定突发事件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2、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局报告。

3、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卫生部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

第八单元

中医药条例

2003年10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管理的行政法规。

一、内容

1、目的:为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2、方针政策: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3、政府职责:县级政府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二、机构和人员

1、开办中医机构,应符合国务院卫生部制定的中医设置标准和当地卫生规划,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后可从业。

2、社区、卫生院应该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3、广告:省级以上负责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并报送材料,并启动中医医疗广告批文号。

三、中医药教育和科研

1、建设: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重视 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设立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临床教学基地。

2、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完善本地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中医药人员培训规划,对城乡卫生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医疗机构应为中医药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3、县级人民政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捐献中医药文献、秘方和验方的,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4、国家鼓励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

5、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6、属于国家科技秘密的中医药,确实需要转让、对外交流的当符合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和法规。

四、保障措施

1、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资、投资等支持中医药发展;非赢利性中医药医疗机构,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获得定点资格的中医医疗机构,应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县级人民政府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

3、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和坚定,应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应该有专门的中医药评审鉴定组织。

4、民族医药参照中医药条例。

第五篇:卫生法规

江苏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社区医学专业卫生法规复习题

1、卫生宣传往往是指卫生知识的(E)

A、立体传播

B、多向传播

C、三向传播

D、双向传播

E、单向传播

2、下列哪一项不是《渥太华宣言》的内容

(D)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D、提高人群健康知识

E、强化社区行动

3、水灾后的自救与他救属于

(B)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基本健康行为

D、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

E、利用卫生服务行为

4、定期体检属于

(C)

A、患者角色行为

B、日常促进健康的行为

C、保健行为

D、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

E、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

5、下列有关知信行理论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A)

A、提供知识一定能导致行为的改变

B、信念、态度反映行为的倾向性

C、行为改变是目标

D、知识、学习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E、正确信念和积极态度是动力

6、下列是五因素传播模式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C)

A、受传者-信息-传播途径-传播者-效果

B、受传者-传播途径-信息-受传者-效果

C、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者-效果

D、传播者-传播途径-信息-效果-受传者

E、传播者-信息-受传者-传播途径-效果

7、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

(D)

A、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C、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E、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8、下列哪一项不是人际传播的特点

(B)

A、不需要非自然的媒介

B、传播速度快

C、信息量小

D、针对性强

E、反馈及时

9、下列哪一项不是大众媒介的特点

(E)

A、公开性强

B、时效性

C、间接性

D、高效

E、针对性强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健康咨询的基本原则

(A)

A、弹性原则

B、理解性原则

C、保密性原则

D、中立性原则

E、建立关系的原则

11、健康教育诊断的方法不包括

(E)

A、社会诊断

B、流行病学诊断

C、行为诊断

D、教育诊断

E、临床诊断

12、流行病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

(A)

A、健康问题

B、生活质量

C、行为危险因素

D、环境因素

E、社会问题

13、社会诊断的重点内容是

(D)

A、社会经济

B、社会文化

C、卫生服务特征

D、人群生活质量、社会环境

E、生态环境

14、要求执行控烟计划一年后,80%的青少年能说出三项以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这是计划的(C)

A、健康目标

B、态度目标

C、教育目标

D、行为目标

E、价值观目标

15、要求执行控烟计划一年后,50%的吸烟青少年戒烟,这是计划的(D)

A、健康目标

B、态度目标

C、价值观目标

D、行为目标

E、教育目标

16、所谓一级目标人群是指

(A)

A、希望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

B、对目标人群有影响的人群

C、对项目有决策权者

D、给项目以经济资助者

E、参与项目实施者

17、下列哪项不是计划实施的常用质量控制方法

(B)

A、记录与报告方法

B、案例分析方法

C、审计方法

D、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

E、调查研究方法

18、卫生知识合格率属于

(A)

A、近期效果评价指标

B、中期效果评价指标

C、中远期效果评价指标

D、远期效果评价指标

E、结局效果评价指标

19、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远期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C)

A、行为改变率

B、卫生知识知晓率

C、疾病死亡率

D、健康态度形成率

E、人员培训率 20、当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周期短,人、财、物力也不充裕时,应选择何种评价方案

(A)

A、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B、简单时间系列设计

C、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D、复合时间系列设计

E、实验研究 21、1994年由国家四部委发起的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是

(A)

A、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

B、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C、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

D、农村环境卫生爱国卫生运动

E、农村改水改厕活动

22、下列哪一条属于“学校健康政策”

(C)

A、请家长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组织团体,参与学校的健康计划

B、改造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

C、制定进行健康筛查的规定与时间表

D、监测学生生长发育,并培训师生预防疾病的技能

E、安排健康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服务活动

23、下列属于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是

(E)

A、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教

B、学生人均病假日数

C、学校教室照度的卫生标准

D、学校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E、学生卫生知识的及格率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农村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应在多少小时内向疾病防治机构报告

(C)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E、3小时

25、日常对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属于

(D)

A、随时消毒

B、终末消毒

C、一般消毒

D、预防性消毒

E、疫源地消毒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1、甲类传染病有:(A)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C)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C)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C)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C)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伤寒和副伤寒

7、传染病分几类:(B)

A、2 B、3 C、4 D、5

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A)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C)种: A、35 B、39 C、37 D、40

1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A)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

D、消毒、隔离

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条例试题

1、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多长时间内补记(C)A 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第二天上级医师查房前

2、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一般应当在患者死亡后几小时内进行尸检(B)

A 24小时 B、48小时 C、1周 D、2周

3、确定医疗事故赔偿数额时,哪一因素不应当考虑(D)A、医疗事故等级

B、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C、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D、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患者经济困难

4、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C)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5、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医疗事故属于(B)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除了(D)A、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C、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D、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

7、医师张某,因嫌弃在医院工作工资太少,从医院辞职后从事医药销售工作已有二年,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作如何处理(B)

A、处以罚款3000元 B、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C、处以罚款1万元以上 D、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回医院工作

8、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的,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B)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暂停期限为(B)

A、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6个月以上1年以下 C、1年以上2年以下 D、半年以上3年以下

10、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不享有的权利是(B)

A、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B、对病人进行无条件临床实验治疗

C、在执业范围内进行疾病诊查和治疗 D、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下载卫生法规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法规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法规

    江苏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社区医学专业卫生法规复习题 1、卫生宣传往往是指卫生知识的(E) A、立体传播B、多向传播C、三向传播D、双向传播E、单向传播 2、下列哪一......

    卫生法规

    第十三篇 卫生法规第一章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 【考纲要求】 1.执业医师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考试和注册 (3)第三章执业规则 (4)第四章考核和培训 (5)第五章法律......

    卫生法规重点

    卫生法规重点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老师主要讲四个法律,医疗机构管理法律,执业医师法律制度,侵权责任法(这个法看老师ppt,第239页开始),药品管理法。这四个......

    卫生法规复习题A

    复习题(A)1.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A.故意B.无过错C.过错D.过......

    卫生法规试题

    卫生法规试题 1 1、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其实行封锁的地区是 【A】 A、甲类传染病疫区B、乙类传染病疫区C、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疫区 D、甲......

    卫生法规习题集

    卫生法规习题集一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经医师资格考试或助理医师......

    卫生法规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 执业医师法 一、医师的概念: 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取得执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医疗、......

    《卫生法规》考试复习

    卫生法规名词解释:1. 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律关系是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与公民之间在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和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