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作者:黄彦莉编辑:studa20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主流价值观念的总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要领、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措施 文化建设途径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合理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各民族都在创造本民族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和理念,企业文化则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中所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作用。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则迅速发展,大量产品和占领美国市场,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反思。经反复研究、比较后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不但注重“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加强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兴衰,由此兴起了全球范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已形成现代管理从单纯物质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而企业文化则具体体现在不同的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因其对职工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便是精神变物质的体现。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1.盲目效仿,流于形式。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不顾客观情况、自身特点、东施效颦,盲目学习。不能与优秀企业的理念真正达成共识。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3.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永久不变的信条。
这些误区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成功经验,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与行为习惯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理念,并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我这样做”转化为“我要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文化蓬勃发展起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诸如海尔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企业文化、铁岭电力企业文化等等,都已形成了独具的强势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立于市场竞争之中。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营养,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霍桂桓.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J].哲学动态,2000,(4).[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3]王云高.文化通自然[J].中外企业文化,2003,(9).
第二篇:关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关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综述
“安全文化”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先提出“安全文化”一词,90年代初期,才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以及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不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定性指标。
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目标,所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实际上,这些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以往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涉及许多方面。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也有人为因素以及国家的体制、管理、经济政策,社会的传统观念,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等。
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文化理念的确立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先进安全文化理念的形成,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反之,安全生产就会大打折扣。
2.安全文化缺失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煤炭生产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导致煤矿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不强。这种状况的存在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首先,长期以来,煤矿企业被认为是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煤矿职工的头脑中,也存在于部分煤矿领导人员心中,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
其次,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一些从业人员对生命存在的价值观发生偏差,部分政府官员“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没有真正确立;地方政府部门、经营者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
虽然事故的发生是“人、机、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事故发生的场合与部位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具有突然性,但不论是责任事故、技术事故还是自然灾害事故,追根寻源,人的因素都起着主要作用。控制人的行为是防止伤亡事故的关键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同样只有减少人因失误,防止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表2-12004-2006年中国10起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即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研究和探讨人因失误及其控制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些煤矿发生的多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相当严重。但从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煤矿企业内长期存在的不良安全文化是事故的发生重要的原因,人的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真正把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落到了实处,才能够最终减少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减少和杜绝灾难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
3.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由于我国煤矿职工安全文化意识过低,煤矿安全文化基础薄弱,所以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安全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可把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被动时期,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将安全简单的认为是技术上面的问题,其他的则是多余的,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关注遵守规则,讲安全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采用的是技术解决安全生产方法。
第二时期是觉悟时期,煤矿企业领导重视安全,通过宣传教育和再培训,使职工安全文化意识不断升高,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自己的意识并凭借技术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当局重视安全绩效,行为问题被忽视,开始考虑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采用的是宣传教育和再培训的方法。
第三时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建立,安全和生产此时是相互依赖的,生产安全是每个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职工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它,组织采用不断改进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采用的是文化和行为解决方法。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体制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体)在安全上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划分,建立安全文化实施模型图:
4.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以下9个系统主要因素(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1)组织承诺系统;(2)管理参与系统;(3)自我完善系统;(4)监督控制系统;
(5)员工授权系统;(6)奖惩系统;(7)教育培训系统:(8)报告系统;(9)员工素质系统。根据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系统模型,煤矿安全文化可以从三大方面来衡量:决策层J,管理层G,执行层Z。
5.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企业文化建设初步设想
关于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企业文化建设的初 步 设 想(讨论稿)
一、前言
随着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要求管理工作上新台阶。而企业的管理工作最终要靠企业的文化建设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企业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园区加大力度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已非常必要。
二、关于企业文化及其建设
简言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是根植与企业内部的精神载体。它可以促进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可以让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并严格遵守组织的章程。它代表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的成分。它具有凝聚、激励、导向以及促使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等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即建立企业内部的文化沟通体系,以文化凝聚企业的内动力,促成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园区企业文化内涵
1、内在思想
园区主打广告词:“承载财富〃成就你我中国〃荷塘物流园 ”‘“承载财富的物流航母中国〃荷塘物流园 ”‘ 园区宗旨:以振兴民族物流产业为己任
或为中国物流产业的崛起而努力
园区产业定位:以工程机械物流、冷链物流及高档消费品物流为主
导产业
园区发展目标:
2011年工作目标:力争全年物流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
资达20亿元;税收实现5000万元
“十二五”规划目标:到“十二五”规划末,开发规模超10万平
方米;物流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实现财政税
收20亿元
长期发展目标:① 打造中国中部地区“规模、精品、特色、宜
居宜商”的综合物流航母
② 创建全国示范性物流园区
园区精神:诚信、敬业、创新、发展
园区核心价值观:推崇“双赢”
工作方针:快节奏、高强度、大力度、高效率
工作作风:严谨、务实、勤奋、快捷
园区管理目标: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
事有据可查
园区理念:
人才理念:以才取人,以德用人,德才并重或适用就是人才人情理念: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人际理念:花花轿儿人抬人
团队理念:团结协作,精干高效
发展理念:竞争性生存,可持续性发展
生存理念:人与人要相互依赖着生存,要互利互惠
历史理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文化理念:海纳百川
学习理念:学贵有恒,学以致用
制度理念:法治透明,有效长效
经营理念:成本最低,资产最优
服务理念:满足客户需求,一次就做好
安全理念: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环境理念: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
园区基本口号:
“大物流、大开放、大发展”
“建一流规模、树一流形象、创一流效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文化口号:
“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生生不息。”
2、外在形象
1)园区导入CI策划,进行品牌战略定位,打造品牌形象
园区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体及辅助色等基础系统设计系列
工作
2)办公软件、硬件等应用系统,包括办公系统、环境系统、交通工具、服饰、礼品、广告、宣传册、招商手册等设计。
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布置:
大厅布置:形象墙设计,标语、口号等POP内容的制作、张贴; 大型宣传展板的设计:位置、样式、风格(色调:红、黑、白)、内容等的确定;
会议室、办公室、走廊等布置,园区简介、规划图、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上墙;
3)媒体、户外广告的对形象的打造。
四、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1、明确确定园区文化的内函;
2、加强宣传,营造文化环境;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4、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园区文化建设的巩固、落实。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们的普遍认知。综观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的最为强大的力量。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等发展目标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涵盖了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传统、管理制度、企业形象以及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与自豪感等内容。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吸收和融合,便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将会产生巨大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增强企业活力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必然会衍生出企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全新的企业精神,而这种体系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并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奋发进取、风雨同舟的浓厚氛围,从而万众一心,投身于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另一重要功能在于改变人们所固有的只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行为意识,从而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潜意识地形成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企业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心企业利益的实现。事实证明,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发展就越快。
三、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增强了,必然会关心企业竞争的成败,“当家做主人”的愿望必然由此产生。因此,他们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作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来抓,就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成效,实现企业的长远、高效、快速和全面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可持续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企业文化同社会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它自己的生命过程。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际活动,扎根于企业,同企业生死攸关。优良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不断提炼、升华和总结才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扬弃过程,即企业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第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企业的道德建设。
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培育,建立共同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主要是抓人本文化一一人本素质的开发。这里,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以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等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精神素质是人的主导素质,起主导性作用,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是精神素质的核心灵魂。可见,道德建设其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内容,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道德是企业的规范文化,它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及其全部活动和工作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从伦理上调整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功能、机制、作用是从企业伦理关系的角度发挥出来的。它是法律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所不能替代的“灵魂法制”。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约束力,但它却具有法律所不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道德伦理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重新定义“德”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从这一层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是“以德治企”,—就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以德治人心,以德统人心,以德聚人心,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
化软约束”下的激励和创新机制,并以此为基本依托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更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创造更多的收益,求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文化也是经营者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起美国,人们就会想到通用、、迪斯尼乐园、微软等企业,而它们正是优秀企业家创造的。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丰田和松下,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而松下幸之助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松下品牌,这与丰田英
二、松下幸之助两位卓越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海尔,从巧年前一个亏损小厂发展到今天的无形资产排名国内第三,创造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海尔品牌,原因就在于有张瑞敏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正是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法,才带来了企业的发展。而当他在进行这种组织和创新的时候,在过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的信念、才能、素养,一旦被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时,形成了大众的意识,那么企业家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企业家的道德取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道德建设。2008 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 温家宝总理对中外媒体表示, 希望中国企业家要有道德, 希望每个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在市场经济种种诱惑面前, 企业家要冷静和自律,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主动承担道德责任。首先,真诚对待员工。只有真诚对待员工, 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一项对1 500 名美国经理的调查表明, 他们通过行为来判断诚实程度、直率程度以及原则性程度, 从而评价上司的可信赖程度。同样的调查表明, 忠诚是上司所有品质中最受员工钦佩的一种。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 如果高层领导拥有很高可信度的一套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 则员工在组织中更能够感到自豪, 更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另外, 企业员工道德是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基础。企业员工从事的工作涉及企业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 他们的道德风貌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遵纪守法, 敬业奉献, 恪守公德, 努力学习, 勇于创新。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组织员工学习企业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二是组织员工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三是组织企业文体活动增加员工的了解和友谊, 四是运用正反道德典型进行教育引导。
第二,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人为本。从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到晋升、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就要大力宣扬企业的文化精神,让应聘人员了解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更要采取多种方式,把企业文化宣传灌输给每位员工心中;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设计更要体现员工的价值,待遇要让员工有优越感和幸福感;要给员工的发展留有相当的空间,力求得到每位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对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能准确把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要反复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问题之外,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他的理想是什么等等。这样,员工就会觉得有了心灵的沟通,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少在现阶段,激励是满足的重要手段。及时鼓励和奖励都非常有效。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果员工感到上级的信任,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主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了解员工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对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例,以人为本,是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以海尔为例,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海尔的体现:
(1)“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和机制。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每个人有相同的竞争机会,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把静态变为动态,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能。
(2)“三心换一心”
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讲究“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热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 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 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
诚心
10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 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在海 尔,考核制度是公开的,人际关系是透明的。
知心
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充分发表意见,参与 企业的民主管理、监督。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 方可实施。员工参加领导干部的考评,每次考评干部,工人在评委中所占比例不 少于1/3.②各种形式的恳谈会制度。集团规定各事业部每月举行两次恳谈会,各公司、分厂和车间的恳谈会随时召开。员工与领导,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③‘自桥工程”。利用《海尔人》开辟“心桥工程”栏目,通过该栏目反映不愿 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1.目标上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谋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企业文化创新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
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出各阶段、各层次的细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2.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要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细化”建设,必须冲破思想的禁锢,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造性思维,实行思路的创新。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将思路创新的视角放在理念创新上,用鲜明的富有特色的经营理念来指导整个企业活动。
3.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章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引企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人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创新就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很难变成现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把他们愿景中的文化转化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它输入企业制度,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逐渐使企业员工
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为何要有这样的追求,以及如何追求。企业文化制度作为一种共同愿景,是发自内心的具有极强的内在冲动与外在感召力。企业的制度文化使员工懂得这种追求与系统的做事原则,是公司获得内在凝聚力和外在适应性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4.形象方面的创新。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造型”,着手于形象创新。突破原来重在视觉形象的狭隘眼界,使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升为企业整体和战略设计的新境界。在形象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企业外在形象与内
在价值的一致性,注意把握企业形象的表现形式和震撼力;要展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本企业中的闪光点,把形象的塑造融于经营实践和营销过程中。在塑造形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计和实践过程,也要重视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内部员工的广泛认同;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要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现代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的精神境界传达到社会中去,使员工产生组织归属感和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内在动力。塑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强化现代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要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当前的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更注重商品的环保性。因此企业要讲企业文化也渗透进“绿色”的概念,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 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 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总之, 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 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就要力争建立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和经营绩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曹俊芝.企业管理的新视角[J].经济师.2010年第十二期
魏文斌, 高伟江.中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 J].道德与文明, 2003(3):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