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令学生头痛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通过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一是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课后思考练习中经常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材料。二是积累词汇,不论是学过的文章还是课外的书籍,把自己认为用得贴切、形象、生动的词语摘录下来。久而久之,会积少成多,成为一个词语百宝箱。有空时便可以拿出来反复朗读、品味、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能会写并且能够造句。时间长了,自己也可以做到出口成章、一语惊人。三是积累精彩段落,把文章中一切描写外貌、景物、细节、天气变化、人物对话及描写山水等的段落先抄写下来,然后反复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思维顺序,掌握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从而把别人的东西消化吸收,就会使自己的思维敏捷起来,视野得到拓宽,知识也因此而丰富起来。这样写起文章来便会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四是积累好句子,把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座右铭等高度凝练、富有深刻寓意的句子摘录下来,自己在作文时灵活运用它们,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别开生面,感动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五是积累整篇文章,一些文章不
论构思、布局、观察点上,还是运用词汇、写作技巧上都独树一帜,可以说是新、奇、独、特。这样的文章可以全文摘录下来,反复读一篇好文章,不但会悦己还会助己,读到倒背如流、烂熟入心的程度,作者的特点便会记在心中,可使自己明白许多用笔、行文的方法或道理。六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搞完一次卫生大扫除,或组织学生观看节目表演活动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阅读面
要写好作文,不仅要熟悉现在,展望未来,还应了解过去。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沉淀了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领略中外古今优秀作品的魅力。做到古为我用,洋为我用,为此,要从三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借助教材内容来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并且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情,积累更多的素材。
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每天上课前给学生五分钟,让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积累的好词汇佳句子或者自己所见的新鲜事等,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尝到辛勤劳动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习作积极性。
四、加强作文训练
课文中有许多根据文章情景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及时练习,还可通过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来练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了。通过大量练习,形成写作的惯性,开阔思路、并发灵感。
五、加强作文教学的指导和作文的批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先指导,后让学生作文,这样做大有笼框之意,容易千篇一律,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作文,从改革的原则出发,我也做了一点尝试,就是一改作文前的指导变作文中、作文后指导,这样做能抓住要害,扬长避短,即:学生边作教师边指导,便于发现问题,针对性强,恰到好处。我认为作文的批和改应分两步走,所谓批,就是找问题、找毛病、找差距、找不足,究竟谁批,方法不一,自己可以批,同学之间可以批,老师也可以批。可当面批,交换批,大家同批,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然而改的任务就不属于他人了,只有让学生知错,并能主动改错,这样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通过不断地训练,养成他们的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并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个体发展。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优秀篇目,进行写作方法的总结指导,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善于引导,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勤奋积累,灵活应用,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叫河镇东坡小学 2012年11月
王志敏
日
15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叫河镇东坡小学 王志敏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十分厌烦的功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愁眉苦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无话可写了,即使写出来了也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达意,有的甚至是到处抄袭作文书上的,结果东拼西凑成了一纸应付的托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的两大难:恐惧作文和言之无物。针对这两个难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
1、游戏作文,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又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常将游戏融入到课程中,教学生玩中写作。例如,我曾在作文课上和学生玩了一个“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看了老师指定的词语后,用动作表达出来让另一个同学猜词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比赛哪一组猜出的词语多。游戏中,学生都表现得很兴奋,场面很热闹,我在旁尽量用轻松的语言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并写下来。这一次学生们的作文写得自然真实,情绪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2、畅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每次上作文课,我不会告知学生现在要写作文,以免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感到压抑。我先指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也参与其中,并从旁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语言表达,或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在这样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能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我手写我口”,既然能说得流利,自然写能流畅。所以畅谈作文操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为写作做好最为坚实的基础,提升会话兴趣同时也提升写作兴趣。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我觉得要学生愿意并自觉地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以免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我会特别注意发掘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一个好词或好句我都会为他们圈出来,为之叫好。有时候我还会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有能力把作文写好,消除恐惧心理,从“愿写”过渡到“好写”。
二、让学生言之有物。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缺乏体验。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他们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这样学生才能捕捉素材,开发写作的源泉。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引导他们去发现、捕捉平时忽略的美丽。观察时,我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所以他们能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
2、注重词汇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可见词汇的积累对写作非常重要,我们应重视:
(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节课后,我就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如家乡)。
(2)多读课外书或报刊、杂志,摘抄好词、佳句。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勤写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还可以做佳作摘要。这样,学生的的知识丰富起来了,那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文章自然不会空洞,生涩。
总之,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
第三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
王艳芬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写作欲这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常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欲,应当从生活角度考虑,不断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主要方法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充实学生写作素材;请作家、学者讲学,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讲授作家的亲自经历和写作经验,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举办各类征文赛,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勤思勤写等等。
文学社团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写作水平,发现和造就良好写作人才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下,搞文学社团,或多或少地被斥之为“不务正业”,历来遭到社会及家长的怀疑。在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还文学社团以广阔的天地,利用文学凝聚写作人才,推进语文教育还是不少有识之士的吁请,正在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与激发学生写作欲相联系,提倡自作、张扬个性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应告诫学生可以模仿,但坚决不能抄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因此,在写作之初可鼓励学生练习写日记、周记、写身边事。
二、重视读写对应训练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先让学生凭借教材,掌握教材中这 个例子的特点。学完课文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对应训练。
三、培养阅读兴趣,做好读书笔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的阅读,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了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课外阅读,我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内图书角,统一时间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互相传阅自己手中的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同时,我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好的片断、文章就摘抄下来,并每周整理,分类存放。并教育学生这些积累存放的材料要经常翻阅,优美的词汇、语句最好背会。这样,大量的阅读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使写作素材丰富灵活起来,解决了学生没啥写和不会写的难题,大大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写好观察日记学生作文时往往有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的现象,这都是平时不注意观察,心里没有材料造的。这也是学生的一个通病。为了治好这个“病”,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话”,也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纠正了作文就是编故事的错误认识。在平时,我注重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把随时随地看到的人、事和物记录下来,并有选择地取舍,记录在自己的观察卡上,这样日积月累,素材就会日渐增多,写作时也就“有话”可说了。同时,日记,还融洽了师生的情感,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教育学生,观察时可以观察景物,也可观察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是美好的,花鸟鱼虫,山水日月,只要你对它们充满感情,就能发现它们的美之所在。家庭、社会、学校中的许多人和事,只要仔细观察,就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这样就避免了“无米之炊”。同时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既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又在生活中经受了锻炼。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写出来,而且别人的言谈举止和心理状态也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来,极快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重视作文的评与改。评与改的过程从根部来说也是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在作文评改方面,大多数教师还习惯于机械照搬教学大纲,以单一要求衡量学生作文,评改时泛泛而论,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却不得要领,已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养成。笔者认为,评改作文应该注重启发,精改细批又有所例重。新的教学思路正日益重视“改”这一环节,评改、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作文基础,从其文章实际出发,肯定长外,解决问题,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慎重地提出批评,每次评改都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按照评语要求写下一篇文章。讲评时要注意同学生交流,不搞“一言堂”,允许学生提出疑问,发表不同见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认识自己作文的失误。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的作文批语有程式化,概念化之嫌,动不动就是“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缺乏特色,显得空洞无味。事实上,作文批语是很值得研究的,能否写好批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欲和写作水平能否有效地提高。要写好批语,总结起来应把握住一点,尽量摒弃空泛的说教,把自己的想法,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要不拘一格,写出特色。
总之,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练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
第四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发灵感思维
武陟县育才学校
李要红
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存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文就其实质,是有所感,有所悟后再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其实质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写作心理动力。
灵感,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联系,所以开发灵感思维,首先要丰富显意识,细腻潜意识,即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重视观察,为灵感思维构建起一座庞大的信息库。
一、在阅读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对于写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是对小学生生活的一种刺激。小学生语文课文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教师要善于从“导读”向“导写”延伸,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并有感而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读自己喜欢的读物,使文章的立意构思、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精彩场面、美好意境等深深地植于学生潜意识中,遇到刺激,如写作时,马上会联想到读过的同类文章,从而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
二、在观察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作文是认识事物和表
达事物的综合体现,所以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细心观察中获取作文灵感。
1、以教材为示范进行观察,并与思考相结合。比如,在二年级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应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又怎么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再互相讨论,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大胆的提出问题,这些都有助于激发作文灵感。
2、合作观察。我们发现几个学生在合作观察的所得,往往比一个学生观察时的所得多,正好应验了一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交互性的观察,是一种动态、显性的活动,往往会互相启发,从而诱发习作的灵感。
3、定向观察。当教师给学生确定一个方向,再让学生定向观察,我们会觉得比让学生没有目的的观察,结果更加明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同时在持续观察中获取平时忽视的许多材料。
三、在“互议”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作文往往存在内容空泛、表达一般的毛病,这主要是学生作文时生活贮备还没有被激活。所以,除了让学生增强生活体验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激活素材,即激发灵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激活素材,促发展灵感呢?“互议”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互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说”。“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说得越清楚、越有条理,写出来的就越清晰、越明白。在写作文之前,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共同讨论,最后再让大家从讨论中取长补短,分头去写。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实施时既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也可以围绕几个主题,犹如开“研讨会”。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既可以讨论为什么写、写什么,也可以讨论怎样去写。比如我们上作文课,让同学们自拟题目,有的同学写《春天来了》,而有的同学则写《春天的故事》等等。总之,题目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虽然题目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写春,写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不管花草、树木,还是地里的庄稼,都可以反映春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学生在互议后就拟出不同的题目,并构思出不同的故事情节,从而让学生激活生活的贮备,促法写作灵感,让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在生活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书店里成堆的《作文周刊》、《作文指导大全》、《名师教你写作文》、《作文成功秘》,你就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可怕!这些书的内容无不是教你“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把这些刚开始习作的孩子都吓住了,并且扼杀了他们生活实践中的灵感思维。现在的学生直接的生活体验太少,他们平时大都生活在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因为它对激发作文灵感是有很大帮助的。
1、组织活动。教师可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当今社会的形势和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包括动手、动脑的制作发明,观察自然景物,参加公益劳动等。如有关“春”的活动,可以“春游”,观察自然景象,讲有关“春”的故事,收集有关春的诗篇,让学生在春游中当小导游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样也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
2、创设情景。在上作文课时,为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写出一篇作文,教师可创设一些与作文题目有关的情景。比如讲故事让学生表演、做游戏让学生受到启发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动手演示等途径,让学生动脑、动手、用眼、用口,捕获灵感,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
五、在想象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想象是人们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现或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感知绘画、音乐时开展想象,也可以对日常事物进行重新组合、排列时进行想象。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如引导学生根据图案进行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挖掘自己生活中的贮备,激发写作灵感。一次,让学生根据想象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目时,有大部分同学都很好地运用生活中的贮备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写出不错的作文题目,如:《假如我是校长》、《如果我会七十二变》、《假如我是孙悟空》等等。从这些学
生命名的作文题目中可以看出,我们平时一定要给他们提供材料、假设情境,让他们自在地畅游在想象中的海洋里,无拘无束,没有条条框框的制约,才能让学生挖掘出淹没在记忆库中的材料,根据想象将分散的、零星的材料组成一体,使他们从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内在联系,变“寻常风景”为“靓丽风景”。
此外,我们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不拘形式的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写一点见闻、谈一些看法、抒一段情绪、记一次活动,真正开放学生的习作内容。
六、随时记录灵感
唐代诗人李贺常带着“诗袋”,将随时涌出来的灵感记下了。因为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瞬时即逝。因此,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仿效李贺,随时常带笔和本,以便随时记录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长篇大论,只要有新意,都是可贵的。这样既可以避免灵感突然消失后,再也想不起来的遗憾,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随时发现灵感、记录灵感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写出好文章的目的。
总之,内容具体、不写空话才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灵感,真正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第五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精选)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注重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正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校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的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有三点体会: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充分发挥高度的,有意义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
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四年级,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我体会到,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3、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 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表现欲望,何况他们心里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呢?“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是动机的满足。‘自我实现’是人的动机的最高层次。”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写好作文,我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又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很有成效,在这一辅导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4、让网络融入课堂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而把网络融于习作教学,更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尝试的愿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拜读冰心的散文,老舍的小说;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找一个话题,比如《我喜爱的作家》,通过网络大量搜集信息,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认识、观点,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领悟,创意表达的过程。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习作。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家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产生何等重要的意义。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风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语文天地的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另外,应丰富学生的生活,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缺斤少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讲评是作文的加油站。
1、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2、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厚积才能博发,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教师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要写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