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初一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听说读写是语言类科目的四大要求,作文也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考试的很大模块,可见作文的重要性。短时间提高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实非易事,因而略作方法的讨论,写作文是离不开四个大的方面。
首先,勤于积累能反映新时代特征的新材料(包括新人物、新事件和新观点)。如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每天会发生不少能反映社会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本质的新闻事件。那么,学生是不是能有意识地注意并认真地学习吸收呢?这个问题是值得语文老师探讨!从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来看其中之一就是“有创新”,就是提出作文出彩的一点:材料要新鲜;从高中学生必须有“社会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没有了它就意味着学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再优秀,还是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大语文观意识淡薄,缺乏对自然、人类、民族、国家、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分析和评价。目前社会,新闻媒体很多,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都与我们生活接触很密切。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要提供条件,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的写作服务,自己剪贴报纸新闻、收集新鲜文章,也可组织学生阅读报纸、收听广播和观看省级和中央电视台一些人生与社会方面的节目。这样一来,老师以主动制被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积累新时代的材料。日积月累,月积年累,学生的社会大语文观就开阔了。值得一提地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放任其流,一般要求学生写做一本“阅读札记”,包括标题、出处、体裁、篇幅、作者、摘要、感想和评价。特别值得一提地是,札记中的感想和评价必需学生个人写,要写得大胆,要写得有个性,要写得有见解,要写得有感情色彩。
其次,积累写作文的常见方法与技法,并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本)共6本书,每本书都有现当代散文,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文章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常常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中外作家的文章为什么写得好,与学生一起深入地探讨文章中有没有更多的写作“闪光点”,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看学生能否接受,让他们大胆地运用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比如说,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的第一单元,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祝福》有一大写作技法,倒叙记事法;《边城》有一大写作技法,人物心理描写法(通过幻想来写或通过梦境来写);《荷花淀》有两大写作技法,①环境描写法,②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综合描写法;《装在套子的人》有一大写作技法,写人漫画法(运用讽刺性漫画法)。教师必须强调:做好写作笔记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求学生在茶余饭后自觉地体会并感悟,并督促他们能学以致用。
再次,积累常见的或少见的有文采的句子和段落。近年来,高考在第六大题命题时,注重考察学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语句和变换句式等这几个考点。这从另一角度可以充分地反映写作语言文采郁郁的必要性。当然,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中其中之一是“有文采”,意思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句有意蕴。那么,学生平时就必须加强积累这方面的句子和段落。语文老师要强调:不能整篇文章都摘抄下来,那样,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徒劳无益,甚至适得其反;只有把一些有文采的句子、段落搜集起来,反复咀嚼、反复研究和反复运用才有显著效果、不同凡响。
最后,加强自己“动手术”修改作文的练习能力。现在一般常规写作教学是学生先花费一个小时独立写大作文,然后是老师精心批改,最后是老师耐心地评讲。这固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效果是事倍功半。为什么呢?因为一系列写作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如果让学生来当老师——评改老师,不一定比老师本人差!让他们自己从找错别字开始,找错误的标点符号,找用得不恰当的字词,找病句,找开篇点题句或段,找过渡句或段,找有文采的句子,找有意蕴、有哲理的句子,找有新鲜气息的好材料,找扣住话题的全文中心,找结尾呼应开头的句子,找“凤头、猪肚、豹尾”等等。坚持不懈,作文差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全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小编小结:这些“不是技巧的技巧”是由四个方面组成,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关键是老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做到以学生为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基础年级抓起,持之以恒。此外,语文老师要大胆地写下水作文,并以下水作文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晒课网,伴您一生的课堂。
第二篇: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审题2012-1-17
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是从总体来看,命题作文也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在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1)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
(2)而要做到“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超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1、命题作文的题目万不可改动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陈式,一是材料引述式,第二种形式考生在考试中出错的最多,把“为题”理解成了“为话题”。“为题”、“为话题”,一字之差,要求相去甚远:前者为题目固定。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范围,题目需要另拟。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立意的角度也分两种形式:一是立意型命题。如“一个平凡的人”、“我为此而自豪”、“母亲的爱”、“榜样”等,此类题目一般范围清楚、立意明确:一是非立意型命题,如“雨中”、“老师,我想对你说”、“校园的早晨”等,这一类题目需作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暗示等信息认真分析,发挥想象,自己立意。虽可自己立意,但仍不可改题目,如真有需要,可在命题题目下起个副标题,这在考试中是允许的。
2、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
(3)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4)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5)笔下夺分——虎头豹尾
练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好的开头和结尾会让你从评卷老师那里笔下夺分。
①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②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③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或虚拟名称替代。
父母是伴着我走过十四年的人。父母总是无私的关爱着我,也许因为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渐渐长大,觉得父母的爱不象以前那样无微不至,小时候我总在烟雨中能找到来送伞一脸焦急的母亲,可现在我有时只能望着从天飘下来的雨滴发呆。以前不管父母去哪,我都能如影随形,但现在的我只能与家中的书本做伴。每当这时总是自我安慰,自己已经张大,不再是需要照顾的小孩字,可心中却同时涌出一阵阵失落。
已经记不起来是哪一天,初春的天空吹起了寒冷的北风,下起了冰冷的雪,原来已经感冒的我想着母亲会不会出现。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我带着失望的心走在初春的风雨中,安慰自己,父母也许不在家。
当我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打开家门时,却发现父母坐在一起看电视,狼狈的我忍不住心中的怒起,朝着惊讶的父母叫着:“你们这么狠心,外面下雨了!你们为什么不给我送伞呢?”我非常想大声的叫出来,可感冒的身体加上刚淋雨后的愤怒,我的声音怎么都大不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头痛,我顾不上说话的父母,扔下书包便躺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轻轻叫醒了我,端来一碗姜汤,我喝的时候,妈妈注视着我,眼里全是痛苦和自责,我装着没看见,喝完后便沉沉的睡去,只是心和身体都象注入了温暖,不再冰冷。
第二天醒来,窗外已是阳光灿烂,我的头疼也被那碗姜汤带走了。我走到客厅发现那桌子放着感冒药和热气腾腾的早餐,旁边有一张字条妈妈的字迹跌入眼帘:“对不起,儿子!爸妈没想到你会因此而病倒,本来是想让你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但我和你爸有点心急,才……不管怎样,你要相信爸爸妈妈都是永远爱你的……”眼泪涌出,心中的歉意像海水般澎湃起来:“爸,妈,我错怪你们了……”
打开一扇窗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穿过许多房间,它们并非只是门和墙的集成体,大门紧闭也未必是一条死路,我们还能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获取新的空气与阳光。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对困境绝望的人。惟有打开奋斗之窗,才能够微笑面对生活,迎来明天的日出。
曾被喻为美国传媒界“金矿”的莎莉〃拉斐尔女士也有过失落的生活经历,她尝试投身于各个行业,却屡次碰壁。经统计,她平均每1。5年便会被辞退一次。这意味着一扇又一扇大门在她面前无情地关上,但从未被击倒的她却打开了一扇属于自己的人生之窗,并且阳光明媚。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上帝,那么他能帮助我们的时候也只有在我们改变自己之时。”是的,只要我们走出失败的阴影,上帝关起一扇门的同时也必将打开一扇窗,不要放弃,不要把今天的阴云带上明天的路。
我国第一位获得欧洲体育学博士学位的专家田麦久,曾是国家800米纪录的保持者,但是在一次车祸之后他却再也没能站起来。坐在轮椅上的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终日将自己关在屋里思索后半生应该如何度过。幸而他终于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将对体育的热情投入理论领域,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最后,他成功了,并成为了国家田径队的主教练。正是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主教练,率领国家队在亚运会上两次夺冠。
奇迹往往始于打开一扇窗后透进来的第一缕阳光,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往往始于走出大门被关闭的黑暗。恰如德国精神学家林德曼的理论所陈述的那样:一个人只要保持精神上的乐观,便能维持肌体上的健康。生活所形成的往往是一种镜面反射,我们的面庞经生活之镜的反射之后也预示了前方的道路。
君不见李白“放白鹿于青崖间”的旷达,君不见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高,君不见屈原“纫秋兰以为佩”的自尊,君不见竹林七贤士“邺下放歌”的执着,当功利仕途的大门关起的时候,他们为自己开启了精神独立的窗,人生价值就这样灿烂起来。
请记住,打开一扇窗,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前方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在守侯。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时光的河流过春天,流过夏秋,穿越寒冬,消失在远方,似乎不再回还。
然而,当春天如约而至的时候,那遥远的一幕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往事轻轻叩开我的心灵之门,引心泉汩汩而出……
小时候的我有点与众不同,胆小敏感,不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天生喜欢和虫鸟花鱼打交道,老是在村里的小树林里与各种各样的昆虫玩耍。忽然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我还是喜欢那些各种各样的虫子,常年的独自玩耍虽说找到了自我的快乐,可是缺少了与同龄人的交流竟变得有些自闭了。于是,在教室里,我感到一种恐慌,我不知如何是好,最终还是一个人走到教室外面去寻找熟悉的“朋友”去了。我逐渐地孤单了自己,而同学们看到我经常和虫子说话,除了感到怪异,还多了几分冷落。我感到无比的孤独。
美丽的刘老师就是在这时候注意到了我,一天课间操的时候,刘老师找到了我,把我叫到办公室,她告诉我,有一个着名的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非常喜欢昆虫,每天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记录昆虫的生活,后来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科学着作。听了老师的话,我十分兴奋,大声地向老师说“老师,我对虫子可熟悉了,我知道很多事呢!”刘老师说“是啊,我早看出来了,你是一个小昆虫学家呢!你的肚子里一定有许多昆虫的故事呢!”我一听刘老师这样说,立刻骄傲地说“那当然!”刘老师说“既然这样,可不可以把这些故事告诉同学们呢?”听了老师的话,我心头的喜悦与骄傲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吞吞吐吐起来,“这……这……”刘老师又说“你不知道,好多同学都跟我说想听你讲昆虫的故事呢,怎么,你不愿意讲给同学们听吗?”听到老师这样说,我的心头涌起了一阵热意,“老师,同学们真的愿意听我说吗?”“那当然,同学们都盼着呢。”刘老师说。不明就里的我最终犹豫着答应了刘老师。
就这样,在刘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班会,由我给大家讲一些昆虫的故事,说实话,那次班会我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也许是太紧张了,也许是很少和大家交流,也许是……总之,我感觉讲得一点儿也不精彩,不过刘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还是打开了我自闭的心门,逐渐地,我不再孤单,而我的昆虫故事也讲得越来越好,我终于融入了大家庭。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可我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几点释然在心头
早上起来,两只成茧再次闪亮登场,一只金黄色,一只米黄色。女儿满心欢喜而又小小翼翼地把它们从纸盒的角落剥下来。和昨天那两个白色蚕茧摆在一起,它们俨然就像四个亲兄弟,只是肤色有很大差异。
其实,在我看来,什么颜色不重要,重要的是茧给我带来的收获。这收获有意料之中的:目睹了春蚕结茧的全过程,了解了很多蚕的知识……也有许多收获是意料之外的:蚕带给我的生命的启迪,蚕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心情,蚕给我和我的朋友们带来的惊喜和谈资,蚕让我摆脱了多年来对这种条状虫子的恐惧心理……
真没想到,小小的蚕,能带给我这么多的震撼和感动。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生命都是美好的,都是尊贵甚至是至高无上的,生命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深深敬畏。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校园里那唯一的桑树依旧繁茂,上午我一个人来到操场上,面对桑树,站了好久好久。昨夜的一场大雨令眼前这棵沐浴在朝阳下的桑树更加翠绿清新、悦目赏心。一阵风过,桑叶哗哗作响,如梵婀玲上的名曲,流淌着动人的乐章。
生命是多样的,“我非蚕,安知蚕之悲喜?”万物皆有其生命的本色和规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切皆由心造。网友巧黛留言:“如果人生能像春蚕那样,以吐出如此美丽的丝、做出如此惊艳的茧作为终结,那不是很圆满吗?”是啊,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分外美丽;而再长的寿命,如果没有质量,那意义又何在呢?相对于最初两个蚕宝宝的离去,我现在不再难过,我开始正视“蚕生”。守着四个蚕茧,我心底更多的是祝福。我明白了,蚕的快乐就是有朝一日能破茧而出,从而孕育它们的下一代。而我的悲戚纯属多余,庸人自扰罢了。“爱它,就要尊重它;爱它,就要祝福它!”想到这儿,心中郁结的伤感蓦地释然了。
只要能尊贵而高傲地活着,生命,不在其长短。
动力来自心中的偶像
当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时间的大海时,有些偶像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心中的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你站在那汨罗江畔观看江流涌动的时候,是否记得那天地含悲的历史画面,是否还记得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英勇投江的场面。屈原,你是我们智慧与情感动力的源泉。当你站在那乌江边上观看波浪翻腾的时候,是否记得那楚汉争霸的纷飞战火,是否还记得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自刎乌江的场面。项羽,你是我们英勇气概的源泉与动力。
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我心里,每一位偶像,都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激情与动力。也许洪战辉可以扔下小不点,可他选择了坚守责任;也许李春燕可以不下乡来,前往富裕之地就医,可他心里放不下乡亲;也许陈健可以违背诺言,到大陆去发展,但他铭记着他人的恩情;也许丛飞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心系着贫困山村的孩子。每一位不平凡的偶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鼓励着我、推动着我。偶像,它是你前进的动力,当你迷茫时,读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会看清自己的目标;当你失落时,读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看到一丝光明。即使你现在只是一只柔弱的雏鹰,但你有蓝天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心存高远,终可以直击蓝天,俯视大地。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你有大海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株稚嫩的树苗,但你有大树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坚忍不拔,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偶像,我们生命动力的不竭源泉!让我们用知识为船,用行动为帆,用偶像为舵,满怀激情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三篇:初一作文的写作技巧_2
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我归纳如下几种常用的,供同学们参考。
一、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四、借物联想 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五、巧设悬念 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六、名人作答 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七、场景描写 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八、交代要素 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九、介绍背景 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十、概括内容 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
“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十一、巧用倒叙 暗渡陈仓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十二、抒发感情 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让我们来看看作文如何收尾:
1、自然收束式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结尾的方法例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画龙点睛式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如: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吐出自足成虹霓》)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加强材料储备
从哪些方面选材备料呢?主要是四个方面:
(1)自己的生活。一要真实(切勿瞎编);二要有内涵,有特点,有味道,有新意,确保不会与别人雷同、撞车;三要自己对这个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较深刻。
(2)学识与见识。从科学、文学、哲学、美学四个方面多备点料,不求多,但求精。
(3)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国内外信息。视点高,眼界宽,材料新,意义又重大,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一要保证真实,道听途说不行;二要把握好选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名、数据,使之更有说服力。
(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篇:初一作文的写作技巧1
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查阅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两本工具书。
认真学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学生,认为现在高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仔细解剖透彻了,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
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许多高
一、高二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字你确实认识,而字词里面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一问自己,今天读书有一个小时吗?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材料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周读一本,一学期就是十几本,一年就是30本,高中三年就是百来本了。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走入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一辈子。
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坚持写日记练随笔
日记和随笔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不但形式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坚持练笔,一练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二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语文的作文能力就需要“笔不离手”。
主动向人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还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闪现。
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真是得不偿失。
以上8种方法,既是学习语文的技巧,也是学好语文的习惯,更是打开语文这把锁的钥匙。真可谓“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
怎样提高初一语文成绩?
勤做笔记 注意积累
初一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笔记的积累。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一些东西,做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遗忘,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有的同学说,我常常是记了笔记忘了听讲,注意听讲又忘记笔记,这又怎么办?这里要注意,老师讲课时,不要轻易做笔记,要高度集中你的注意力全部用到听课上去,用心领会所学内容。然后,利用业余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或自习时间来整理笔记,这样可达到一石三鸟之效,既整理记录好了笔记、又复习了当天所上的内容、又加强巩固了所学知识。另外,所做的笔记要随时翻阅,切不可一做了之,丢弃一边、不管不问。
勤学好问 力求明白
勤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同时多问,把不明白的问题一直弄到明白为止。初一语文是知识积累的开始,千万不要把不清楚、不明白的东西丢在一边或者放弃。否则,不会的东西就会积少成多,隐患积聚必酿大祸,一旦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时,就有可能使我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解决,要养成好问的习惯,经常提问,不耻下问,经常这样做,成绩自然就会稳步上升。
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
语文课堂上你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有体验,有感受。因此,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你要积极回答,不要怕错。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做实验时,要积极动手,规范、认真操作。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给我们提供了练习机会,我们怎能轻易放过呢?又有哪个初一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不是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即时总结反思的呢?
重点背诵 先要理解
学习离不开背诵,背诵前要注意努力去理解,只有理解的知识才容易记忆、才能记得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如:数、理、化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初一语文中的词语、精彩段落、重要语句,英语中的单词、习语、句式、时态的构成、对话、重要的课文,政治中的概念、问答题等,都要作为重点来背诵,知识记住了,掌握牢固了,才能谈得上灵活应用。
经常复习避免遗忘
经常复习可以加深印象,减少甚至避免遗忘。初一语文学习要经常进行单元复习、阶段复习、重点章节复习、难点复习等。因为人对知识的认识、记忆,需要有个“时而常习之”的过程,这犹如你与知识交朋友,你不认识他,他当然也不认识你,只有你经常亲近他、喜欢他,他才会理睬你、喜欢你,这时我们才能掌握他,才能学好初一语文知识!
初一语文学习指导:
http:///course/chuzhong/200908/07-3482.html
初一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哪几方面?
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不适应初一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中学老师埋怨初一新生小学没打好基础,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小学老师说在小学孩子们的成绩都是合格的;家长也说“我们小学的时候语文挺拔尖的啊”,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到底出在谁身上呢?
首先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学生因为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了初一语文成绩的滑坡。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能力弱,知识的死记硬背能力强,而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弱,不注重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其次,初一新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小学生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初中学习自主时间少,学习课程太多,本来就难适应,再加上学校对新生一开学就实行严格而高要求管理,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压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另外,由于取消了小学升学考试,但不表示学生全合格,所以初中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合格,这一部分学生入学后正常分化也给新生对初中学生思想认识上蒙上淡淡的阴影和挫折感。
第四,初一学生入学的时候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进了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会不一样,因此,升入初中必须有一套新的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初一语文阅读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初一语文阅读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初一语文阅读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初一语文阅读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在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大家会经常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如果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有误会导致对整篇文章产生疑问,好好掌握牢记一下成语的涵义,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 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初一语文阅读讲解——天上的星星
作者:贾平凹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儿万想儿,也不曾明白。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蹑蹑(写出孩子们的胆怯、小心、憨态可掬)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大人的骂和呵斥并无恶意,为下文孩子们把月亮与星星当作大人与小孩的矛盾埋下伏笔。)
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星星也不见,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儿(“垂”、“痴呆呆”具体表现无奈)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极力写闲散无奈,为下文看星星、数星星作铺垫。)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巧妙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这么出现,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迹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比喻、拟人手法,加上一连串的问句,形象而又充满情趣,引人遐想)(通过孩子的眼光,写出了星星在夜幕中出现的情形,想像奇特,真切动人。)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的跑„„(用童话般的语言,写出天空中的星座形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极富动感与情味)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星星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孩子们的天真浪漫与星星的可爱相映成趣)(孩子们的欢乐与前面的闲极无聊形成鲜明对照。)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拟人手法写月亮,别具一格)。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白极白极的,夜空里就笼(“笼”字写出夜空雾气的多,升腾之快)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气。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写月亮升起时颜色的逐渐变化,很真实,同时把月亮化作醉汉,因此就有了它的“蹒跚”的步履,由红到黄的脸色,这是孩子的想像。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突出天真之态)
“月亮出来了么。”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着它们哩。(通过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突出了文章的形象性,读来有真实之感)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做大人们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这些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认为月亮是大人,星星是孩子,凭想像认为是月亮吓唬星星使星星隐没了。充满艺术的想像,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由仰头看星到低头到小溪边洗手脸,仰俯之间,内容拓展,层次深入,天上星与水中星转换自然,天衣无缝)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掏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再写妹妹的天真、单纯)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孩子的理解,可笑又可爱)(水中捞星星,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之态,令人忍俊不禁。)
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害怕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那无数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它们虽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鼾声,我们赶快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碟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爬”、“溜”、“拿”、“盛”一连串的动词,极写孩子们行动的快速、心情的急切,感情之真挚)(如此结尾,新颖别致。)
——选自《美文》
〖赏析〗
贾平凹的这篇美文,回忆儿时看星星、数星星的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充满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语气,生动描摹出了童年生活的情形,再现了童真的可贵和可爱。“天上的星星”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真切动人。文章从孩子的眼光看天空,看事物,既符合事实,又充满艺术的想像,让人叹为观止。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对儿童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文章结尾新颖,内涵丰厚,似在昭示着:童年时代的自然、纯真,洒脱无羁,对陌生世界的新奇之感,是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成人后的困顿里,极力寻找的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天真无邪的心灵,只能是童年的回忆。
初一语文阅读讲解——只有岁月才能读懂?(台湾)方绮
“阿嬷(编者注:奶奶)走了。”深夜里,阿爸来电,声音哽咽。
连夜搭车南下,车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竟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才逐渐模糊„„(虚写阿嬷的面容,点示“我”的悲情,导入回忆)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的僻远乡村,痛苦必定与贫穷紧紧缠结在一起,像一张蛛网,盘踞住一个家庭,从这个角落扩延到那个角落。(运用比喻,写一家子被贫穷缠绕、备受煎熬的情状)
身染痨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阴暗的小屋,不时发出阵阵剧咳声。受不了贫病拖累的阿母,终于狠心丢下病弱老小,远离家门。一家的重担,全落在瘦小的阿嬷肩上。(阿母离家、阿嬷持家,多么强烈的对比!)每天,天色微亮,阿嬷就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出门,巡街扫巷捡拾一些可以卖钱的破铜烂铁。(“一”点婴儿车)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蕴藏着童年时期对贫穷的自卑与憎恶。(揭示“我”的独特心理)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如人。一个不能赚钱的阿爸,一个捡拾破烂赖以持家的阿嬷,这样的家庭组合让我感到卑微,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初中时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强烈的时期。我几乎得了自闭症,从不与同学往来,怕同学了解我的状况,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嬷,她的谋生方式简直令我羞耻。(为下文正面写“我”对阿嬷的态度巧伏一笔)
平时,最怕与捡破烂的阿嬷在街头巷尾不期而遇,她那蓬松的乱发、满脸的尘垢,乍看之下像是疯妇一般。(从外形上写阿嬷,“我”不友好的情感蕴含其中)有一次,我与阿嬷在街上偶遇,她亲切的召唤,引起路人对我行注目礼。当下,我觉得难堪极了,红热的脸,像被一块烧红的铁烙印上,灼痛不堪。从此,老远见到阿嬷的身影,我便闪到了另一条巷道(“闪”字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慌乱、紧张、自卑的心理),生怕面对阿嬷温暖的眼神。(“温暖”修饰阿嬷的眼神,从细微处写她的善良与仁爱,藉以反衬“我”内心的不健康)大庭广众之下,阿嬷的脸,成了我的梦魔,仿佛是恶魔的狰狞面貌,令我厌恶、害怕。
一次,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我心中紧张极了,怕长期以来建构的帷幕(隐瞒了阿嬷拾破烂持家的情况)一下子被揭露了。当天,我约好老师来访的时间,刻意支开阿嬷。偏偏,就在老师访谈结束准备离去之际,阿嬷突然推着婴儿车出现在门口,车上一大堆废纸、铁罐。(“二”点婴儿车)
“你是?„„喔!老师喔,我是她阿嬷啦,进来屋内坐啦!”阿嬷热情地招呼老师,一旁的同学却露出诧异的表情:“原来她就是你阿嬷呀!”仿佛沉积已久的谜底,终于揭晓。那眼神,是惊讶,是嘲弄,是„„顿时,我觉得受到极大的羞辱和伤害。(点示“我”内心的激怒)
送走老师后,我冲进小院,将阿嬷的婴儿车翻倒在地(“三”点婴儿车),愤怒地将滚落地面的铁罐踢得铿锵乱响,疯狂咆哮着:“为什么你是拾破烂的?为什么你要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你要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借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无知、粗鲁、荒唐)
当下,阿嬷愣住了,眼睛眨了眨,随即蹲下身去捡拾散落一地的废纸、瓶罐。阿嬷的泪,一滴一滴落在尘土上。(难言的委屈、伤心,借助细节得以凸显)
初中毕业后,我离家住校,靠着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大学学业。那段日子,我亲身体会到经济窘迫时的难耐,终于理解阿嬷对金钱的迫切与拾荒的无奈心情。(朴字生色)
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获得改善,我总是将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嬷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不止一次劝阿嬷不要再去捡破烂。阿嬷却说:“有什么不好?当成运动,老人需要活动筋骨,才不会生病。(阿嬷深悟劳动的意义,多么可贵)
起初,我实在不能理解阿嬷的固执。直到有一次,我与阿嬷上街,阿嬷看见一个铝罐,本能地弯下腰去,却被我用力拉住。我看到阿嬷的眼神从原先乍喜的光彩转为黯淡(逼真地写出了阿嬷心理的微妙变化),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捡拾”已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即使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也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议论精辟有力)理解了阿嬷的心境,我不再坚持要求阿嬷改变什么。
去年,我带着男友回南部老家,在车站巧遇阿嬷。
“阿嬷!”我高声喊她。阿嬷回头,沧桑的脸庞露出欣喜,她佝偻的身子依附着那辆婴儿车(“四”点婴儿车),两者之间,仿佛是难以分割的宿命。(人与车,在苦难的年月相依相伴,似乎有与生俱来、难以割舍的情缘)
当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时,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她阿嬷啦!”(让人心酸的表情,让人垂泪的对话)
望着阿嬷慌张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泪水(真情的自然流露)。童年的记忆像一把利刃,同时戳向阿嬷和我的心房(比喻生动。童年生活对一老一少的伤害,似乎刻骨铭心)。我上前搂住她的肩(“搂”字写出了“我”对阿嬷的亲昵),亲热地对她说:“你不是我阿嬷,是谁的阿嬷?”阿嬷看着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闪烁着泪光。(祖孙亲情的交融)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阿嬷银灰的乱发和布满皱纹的脸,黑黝的脸庞映出油亮的光彩(以景衬人)。阿嬷笑咧了嘴,露出没有门牙的牙龈,那灿烂的笑容真美,恰如绚丽的晚霞。
那是一张动人的脸;一张坚持、固执,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脸;一张刻着艰辛岁月,却无怨无悔的脸。(点示蕴意)
——摘自《中学生阅读》
初一语文阅读〖赏析〗
《只有岁月才能读懂》是一篇亲情荡漾的美文。
瘦小的阿嬷,面对阿爸患病、阿母离家的苦难家境,咬牙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在艰难的岁月里,阿嬷要挣钱养家糊口,婴儿车便派上了用场;婴儿车也见证了阿嬷经历的人生苦难以及她付出的爱。而少年时代不谙世事的“我”全然不理解阿嬷,反而嫌弃她,甚至粗暴地伤害她。经过岁月的淘洗,“我”才理解了阿嬷的良苦用心,感情上才与她渐渐亲近。经受严寒考验的树木更结实,经过碰撞的祖孙亲情更厚重。而孱弱不堪、形单影只的阿嬷在历经风雨后形象更加高大、可敬。
行文刻画阿嬷的形象,倾诉祖孙之爱,通过矛盾冲突,借助细节描写,收到了情真意切、拨动心弦的效果,值得细细品味。
初一语文阅读解答现代文阅读题首先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在做初一语文阅读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初一语文阅读一定要牢记:欲速则不达。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初一语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初一语文阅读一定要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初一语文阅读一定要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考试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初一语文阅读之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深刻感人的初一语文作文是怎样练成的?
首先,初一语文作文选材要能深刻表现时代特点的生活片段。
如反映环保问题“乱砍滥伐、肆意破坏、硝烟战火”,最终必将导致“毁灭”的科幻小说《毁灭》,其最后一句“那儿,只是一片荒凉,一片有着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的荒凉”,震人肺腑,促人深思。又如揭露打牌赌博的习作《不该发生的事》,在父母间一场因为麻将而引起的暴风雨之后,小作者“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事偏偏要发生在生在我家里?为什么?”反复三问,似乎一个孤苦无助的受害者就在眼前呐喊,不能不令人心痛,让人沉思。这样的初一语文作文才能做到深刻!
其次,可以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初一语文作文要学会以景写情并借景抒情,将平凡的故事融入特定的环境,借助议论使之情景交融,让故事在读者大脑中凿下深刻的印痕。如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一文,文中阴沉的天、连绵的雨和班主任来接“我”这件事融为一体,物人合一景浓情深,这样的初一语文作文也就有了感人肺腑的深沉力量。
第三,不妨运用反复穿插的手段点示文章的主题。
初一语文作文不妨运用反复穿插的手段点示文章的主题。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首“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及“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又看见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四次“背影”的反复,以及作者“我”的四次流泪,细腻而真切的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文章也因此有了永垂不朽的生命力。
第四,还要学会托物寓意以表现深刻的含义。
初一语文作文运用联想的方法托物寓意,给平凡的故事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使之动情感人。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的故事,文尾作家由蚁联想到人: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深刻立意,使初一语文作文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第五,初一语文作文应在议论抒情中深刻的表现自己的观点。
如习作《中学生应该比什么》,作者由一幅漫画引入论题,接着联系中学生中爱慕虚荣、比吃比穿等实际情况展开正反论证,指明其危害性,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要说比,比的也应该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应该是吃喝穿戴的好坏。”这样就旗帜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观点,作文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一作文,基本延续小学的路子,在记叙文的初步基础上的提高。所谓初步基础,就是讲故事,讲自己的小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差距很大,这个差距,分开了学生记叙文的水平。
一个小破事,在会讲故事的孩子笔下,趣味横生;在不会讲故事的孩子笔下,只能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还是看一片例文:
1、干巴巴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想看自己爱看的电视剧《满城尽戴黄金甲》,可是妈妈让我去理发,我心里很不高兴;但老妈太厉害,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去了。
一路上,我都是气鼓鼓的;但老妈却一点也没察觉,自己高兴的走着。
走进理发店,老板和妈妈商量,理一个碎发,今年很流行。妈妈同意了,老板拿起剪子和吹风机,开始给我理发;妈妈在一边嗑瓜子。不一会,就理完了,妈妈交完钱,我和妈妈走出了理发店。
回来的路上,妈妈很高兴;我却一点也不舒服。
可是,第二天早上,走在路上,大家都说不错,我也就不喝老妈生气了,觉得还不错。分析:这个故事有时间,由地点,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但绝对称不上合格作文。如果是小学三年级,也许是优秀作文,但如果是初一年级,就很糟糕了。为什么呢?如果同样的材料,让你从信写一遍,能否写出一篇初一考试的满分作文呢?
这就是我开始说的,要在能把故事讲完整的基础上提高。关键是提高在什么地方,这个弄明白了,会感觉到恍然大悟,作文不过如此;但如果搞不懂,即使写到初三,也不过多写几篇而已,只是数量多了,能力却没有提高。我们看下面这篇,来自同样的材料——理发。
2、趣味盎然的故事
理发**
“马上播出《满城尽戴黄金甲》,请大家准时收看!”电视里传出这样一阵声音。”耶!”我条件反射的大叫起来,这可是我期待以久到电视节目。”涵涵,快点准备一下,妈妈带你去理发!”不要曹操到,曹操非要到,老妈又在使用河东狮吼了。”不去不去,周杰伦要出来了!”我摆摆手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追星,你知不知道,追星”老妈的”啰里啰唆功”我可招架不住,只好极不情愿的陪老妈出了门。一路上,我歪着头,正眼不瞧妈,老妈更是满不在乎,边走还边哼起了小曲,可把我给气的。于是乎,我便故意和老妈保持一段距离,气势汹汹的瞪(左思右想,终于决定用个瞪)着她,在她的背后一阵拳打脚踢,路过的大人都捧腹大笑(真是的,有啥好笑滴),不知情的老人还以为我们有什么深仇大恨。可老妈却毫不知情,边走还边说:”涵涵,头发长(zhang)长(chang)了很难洗的,剪了多好呀!”我努努嘴,小声嘀咕:”哼,老妖婆。”只是可怜了我美丽的”黑瀑布”,你快要去天堂喏!
走进了理发店,老板笑盈盈的迎上来:”妹儿,理发吗?”我斜着眼睛,心想:”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不理发来理发店干什么呀!吃饱了撑着啊!”“理个什么发型呢?今年最流行的是碎发,乱发。”她稀里哗啦说了一大通,我一句也没听进去,”随便!”我慢慢的说。”怎么能随便呢?就理个碎发吧!”老妈迎上前说。我瞥了老妈一眼,此时,她正津津有味的磕瓜子那!看来,她早以把刚刚的大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我却不给他好脸色,对刚才的事耿耿于怀:“顶着个碎头发到学校去像什么嘛!”不==我抱怨完,只见理发师手拿”屠龙刀”(剪刀),按住”倚天剑”(吹风机),向我袭来
走出了理发店,老妈笑成了一朵花,我的心里像乱麻!我始终还是和老妈保持着一段距离,心里越想越不舒服:”老妖婆,看掌!”随即又对老妈的背影一阵拳打脚踢。回到家,打开电视,《满城尽戴黄金甲》早以不知去向,我心中对老妈的憎恨又变本加厉。
第二天,上学路上,一路的赞美,一路的笑容,我对老妈的憎恨早已烟消云散,西西,其实了,那个这个头发还是非常漂亮的嘛!
人大附中初一语文作文题目:叶落金秋
于林中,闲庭信步,耳听飒飒,身感风拂,忽见一片深黄飘飘落下,便知秋来了。
秋日里阳光明媚的上午,和姥姥一起散步到了离家不远的小山上。此山虽小,却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冬雪白,春草绿,夏叶深,秋则天地金黄。果然在这个秋季,没有使我失望金色在我眼中熠熠生辉。
脚下软和和的土地让我疑惑,低头一望,土地被盖上一床暖被。落叶细细密密均匀地铺散在地上。由于都已经失去养分,叶子显得粗糙、单薄,却依旧有深沉的黄存留于上,让人可以幻想它曾经的炫绿与生机,给人无穷留恋与安慰。几棵树下仍有几株不知名的野草在努力地握住夏的尾巴,长出翠绿的叶儿,似与这沉默的秋做着最后的抗争。
初秋的树干却已经显出憔悴了,是受不了秋的凉爽,还是抵不住秋的任性?我拍了拍它,树皮硬硬的、凉凉的。凹凸不平的缺口却隐隐的让人心安,可能它也秉承了秋的特点吧:一种不拘小格的温柔。几只小蚂蚁沿着树皮的裂纹悄悄地爬上来,一阵凉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几片落叶又飘落于地。蚂蚁仍在向上爬,脚步快快,却没有一丝声音,婉转于树顶,不见了„„
这时才让我见到一个绝美的景象呵:三四朵深紫、艳粉的牵牛花在树顶悬挂着,仔细看才看得到一条条纤细而又嫩绿的茎牵引着花。她们那么静谧,犹如贵族的少女,优雅而高贵,不言不语,却不失灵巧。秋之美,在于细节,在于精致。
“秋高气爽”可是让我感觉到了,仿佛被清洗过的蓝天,更加纯净、明朗,不含一丝杂质。不知是被秋风扫尽,抑或是被太阳光洗濯。秋日的蓝天,云儿都被她的美惊呆,不再出头。
我缓缓闭上了眼睛,静静感受秋日之美。冥冥中,仿佛又一片落叶落了„„
第五篇:语文作文结尾写作技巧
语文作文结尾写作技巧
1.点睛式
用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或议论收束,突出主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放在远处品味》结尾——因此,当你正为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时,不妨将其放远了品味,这时你会蓦然发现,距离并不重要,亲疏并非是牵绊,绊,放远了的事物原来也别有一番天地!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结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说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我们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2005年高考某考生优秀作文《在细微中体味博大》结尾——书法、绘画、音乐这些细微的元素,构成了气势恢宏的中华五千年的博大文化。这种博大不是我们把细微的元素一一罗列出来所能涵盖的,我们需要进行文化的苦旅,在一枝一叶中品味文化的精彩,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使自身在人格上得到充实、磨炼和升华!这些作文的结尾都用非常简洁或者是深含哲理意味的语言来点明题旨,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了论证力度,也增加了论证结构的完整性。
2.升华式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
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者将张弛之道的效果,由个人而延及国家、人民,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升华了主旨。)
3.照应式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照应式又可按具体表达方式分为两种。1.照应文题。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尾点题,文题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2.照应开头。2001年高考佳作《根》开头:“参天古树源于遒劲的根,挺拔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那么我们生存的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诚信。”此文结尾——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什么事,不管你在哪里,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我们的哪怕是唯一的拥有——诚信。文章前后照应,文气通畅,浑然一体。又如2005年高考佳作《别人的风景你的梦》开头引用了卞之琳的《断章》一诗,文章的结尾——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此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4.引用式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和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2003年高考某考生优秀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结尾——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结尾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既是对前文的归纳总结,又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不仅同开头紧密照应,而且还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名言、警句、俗语等结尾,不仅是对文章整体上的一种提升,而且使得文章的哲理性加强,耐人寻味。
5.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如: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三种结尾形式常常互相兼容,使结尾的形式更为丰富。显然,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着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着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6.设问式
设问结尾,发人深思。2005年高考佳作《米卢与孔明》结尾——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功利与目光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该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某考生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结尾——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你会如何作答呢?2005年高考佳作《走不倦的人生》结尾——繁忙的人生中,快乐不少,痛苦不多。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虽然《潇洒走一回》早已退出了流行歌曲排行榜,但生活中,又何妨潇洒走一回呢?以上佳作都在文章的结尾采用设问的方式,不仅引起人们的深思,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达到了较好的结尾效果。
7.抒情式
结尾抒情,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005年高考佳作《永远的苏武》结尾——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
以“壮哉”“伟哉”“奇哉”“雄哉”表达对苏武的敬仰赞美之情,有感染力。
2005年高考佳作《平凡成就伟大》结尾——
大地无语,那青松、鲜花、小草和浪花都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应时刻铭记:平凡也可成就伟大。
2005年高考佳作《该忘记的与该铭记的》结尾——
让我们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2005年某考生高考优秀作文《菊花.烈酒》结尾——
忘记痛苦与仇恨,忘记一切不值得记忆的。铭记快乐与温馨的感情,铭记一切助你成功的基石与动力。擦亮你的双眼,摘一朵淡泊却幽香的菊花,喝一口浓烈却香醇的美酒,携一腔激情与感恩,你将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
8.对比式
对比式结尾能在鲜明的对比中彰显文章主题。
2002年高考佳作《与永恒拔河》结尾——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后面这些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
9.反复式
相同语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2005年高考佳作《一路同行》结尾——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予的阅历和经验;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10.后记式
结尾以后记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倾诉情感,既文采飞扬,又显得含蓄而富有哲理。
如《那鱼那鹰那人》后记——
鱼,终究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用爱心编织而成的幸福网„„
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比喻式结尾,语言优美,意蕴隽永含蓄;逆转式结尾,结尾突然逆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