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作业布置的反思
数学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为教师,觉得布置作业是理所当然的,通过作业练习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但如今我们的作业布置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厌作业、恨作业;教师绞尽脑汁编作业同时又为大量的批改而焦头烂额。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没有好的作业习惯,学生不会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多数学生觉得可以不做,有的学生完全不做。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完成作业已经习以为常。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有时候作业宽松了,减负了,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毕竟考试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学生减负了,会不会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向四十钟要质量,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有问题。有时候分层次作业给教师的讲解工作带来麻烦,有限的40分钟,根本照顾不到全面。差生往往无意间左右教师的上课情绪,原因多来自于作业没完成或质量不高。数学教师每天找时间,挤时间,要时间,抢时间找学生改错或进行个别辅导,下午不能留,留晚了出了事故,谁负责。而且大家都认为生命与学习相比,还是生命重要,况且下班时间我们也有家务事,所以有时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也只好放弃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有以下思考:
1、可以不布置作业吗?闲暇之余经常听说:×校×老师不留作业,学生在课上全部掌握了所讲的知识,且考试成绩优良。初听此言,实在很向往。同时也深深佩服这些教师,也为自己的笨拙而难受。但是又怀疑,课后不做任何作业,就能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这也许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教师
水平很高,学生基础较好,知识内容较简单)是可能的,但如指望全班学生所学内容全在课内解决,课下不必看书、不做作业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恐怕就近似“天方夜谭”了。因为这有不符合教育原则与规律。但是个人实在有些向往。
2、作业越多越好吗?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作业多带来的是什么呢?是负担!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睡眠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业太多,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侵占了孩子们休息、娱乐及睡眠的时间。这样必然影响白天课堂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大量的作业使教师无暇认真批改,这就失去了检查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一句话,过多的作业有害无益!作业布置半小时以内的。
3、一定要停留于文本的书面作业吗?其实,教科书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将要获得的大量知识和能力来自书外、课外。新课程倡导学生必须参与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这一切靠书本、靠一支笔是怎么也无法实现的。所以,有时作业必须要跳出书本,走向开放。譬如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也许这些作业并不来自课本,也许这些作业也不需要动笔,但可能正是这些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作业,恰恰培养了学生除认知以外的许多能力,也使他们在作业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4、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吗?作业独立完成,这在以前似乎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大凡老师、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能偷看,不能抄袭,甚至也不允许几个人围聚一起相互讨论,否则就有剽窃之嫌。但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将是未来社会的三大主题,掌握知识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学会学习。学习的这种能力就可以来自自我的探索,也可以来自他人,这就是一种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来学会学习,这种方式的结果也也许会使我们的学生品尝到更多作业的乐趣和作业的成功感。
希望我们能让数学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喜欢作业,更喜欢数学!
第二篇:小班化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小班化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朱熹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人弃也”;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中要不断将即将达到的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桃子”。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下传统的作业存在的问题,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使其形式多样化。数学作业采取分层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情绪,轻松参与数学学习。
二、分组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分层的依据是由智力和知识基础共同决定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B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班上大部分学生);C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当然,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滚动式的,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一般两个月一次)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A组学生重在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班级平均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应该及时辅导,补基础,耐心讲解,有时甚至要重复多遍;对于上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课和做作业,学习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鼓励其尝试听课、做作业,并对其成就给予奖励,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智力水平相对滞后的学生,鼓励其课前预习并勾画不懂的地方,上课注意听勾画部分,教师讲新课时开始要慢一些,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为A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境,如适当减少作业的数量降低作业难度,降低评分标准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A组学生主要完成课本上的基础题,常考经典题型中的容易题。要求他们掌握解题通法。
(2)对B组学生着重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往C组方向努力,防止变成A组生,课堂上设计中等题让他们板演或者发言,多提供他们表现的机会,设计难度中等的作业让他们做,如简单的变式,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C组学生着重培养创造能力,侧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加深加宽,尽量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C组学生主要完成变式和练习册上的拓展提高部分。鼓励他们一题多解,通过总结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C组生不做,B组生和A组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C组生和B组生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C组生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同时鼓励A组生去思考和尝试做提高作业,B组生去尝试做超额作业。教师对其成功给予鼓励和表杨,使其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作业批改形式
小班化教学作业批改可以将传统批阅、学生自批、互批和面批相结合。对于分层作业,可以采取人性化的面批。
传统的作业批改只有“√”和“×”,最后写上个等级,冷冰冰的没有感情,没有沟通。其实,每一份作业都可以看成是学生思维劳动创作的作品,教师只有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赏学生的作业,学生才有被珍视的感受,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体会学生跳动的心灵,领略学生多彩的精神世界。
1.对正确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对的打“√”,全队的写上A,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_^)”,也可以借用网络用语写“赞一个”,有一些小瑕疵的写上A,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
2.对问题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出现错误打上一个小小的“×”,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划出出错的句子,“○~”圈出要去掉的部分,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在分步计算时一步一步地批阅,若遇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考方式去想,若单是计算出错的,可以写上“方法对,计算错”此类的提示语„„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与语言,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
把数学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从教的这一学期中,我坚持用作业本和学生交流,根据小组捆绑评价机制,全对的小组可以加一分,每次得A学生会很开心,据学生反应,这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加分,还有作业本上的笑脸。有时,学生在作业本上写“老师,这个题不会写”,“泪奔啊”,“老师,这题是我抄的”,等此类的话,有的甚至会写出一点思路,对答案的质疑;当然也有学生写“老师,这个题我想了一个晚自习,终于想出来了,我好聪明啊”,有次班上小涛同学在解答旁边写上“涛式思想,聪明绝顶”。看着他们稚嫩而真诚的文字,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高兴。
四、作业评价机制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A层生判分适当放松,对C层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生和A层生可放松,对C层生可紧些。例如,对A层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王芳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提倡分层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具体要求。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手导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基础层次、以及思维变迁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要注重知识反馈环节的有机处理.在教学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带来的变化.在数学作业中要分层布置.分层指导。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 吃大锅饭” 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 吃不饱” :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 学困生” .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 逃作业” .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 顺手拈来” 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 一刀切” 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布置要体现层次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厨需要.
1.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设计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去解决更难的、综合性的问题。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A,B,C),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记为A等级: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记为B等级: 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记为C等级。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要求是选择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个等级的作业,认真完成.记为基础作业,可以思考高一级的作业.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学生一听,作业是自己选择的,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去选择,教师不做直接定位.不直接指派哪些学生写哪类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学困生能把A等级的作业完成.他们不会感到数学是负担,是听不懂的天书,是爬不出的数字迷宫。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很重要.只要学生对这个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在课后完成自己可以解决的数学伺题.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教师教学的成败所在。
三、分层评价。分层指导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特别强的年龄.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调动学生去学习.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l O 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虽然完成质量较好,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而 2 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l O 分。以次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
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丧失学习兴趣.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学习贵在坚持、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有提高.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在小组申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
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可以一段时间就改变一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这样学生形成了“ 一人带一组” .“ 优胜组带全班” 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缩短学生的差距.缩小学困生的范围。学困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 3 成功的体验和尝试.渐渐地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 谈数色变” .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指导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在作业分层布置上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加强分层指导的力度.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篇: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推荐小学数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样,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个性化展示,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阶段性认知、理解及应用的水平或程度。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探索与发现数学奥妙或规律、实施知识创新的舞台或土壤,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了解自我课堂教学得失、为后继教学调控进程、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窗口或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续。数学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是一项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与教学资源,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反思,以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一、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存在诸多弊端:
1、要求的“划一性”,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
2、形式的“雷同性”,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写写算算,缺少变化。
3、完成的“强制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因为“不完成作业就不是好学生”,学生有完成作业的义务,却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4、内容的“随意性,”有的老师信奉“熟能生巧”,认为练得越多,学得就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如果不反复操练,学生很难人人达标,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布置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作业。因此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的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对布置作业本身的反思
1、对作业“量”的反思:有的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际上,老师往往忽略了作业量的多少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他的接收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他做作业的时间也是有差距的。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就部应该去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老师必须对作业量进行严格控制,一定要抛弃那些所谓“题海战术”思想。
2、对作业“质”的反思: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应该对自己所布置作业的质量,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一,作业是否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实际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是对当天教学活动的高度概括。因为,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核心的。例如,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那么他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计算。那我们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就是15×14,25×13等等。如果这样做的话,即能对作业量进行控制,又能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巩固。第二,虽然我选择的题,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是,学生往往对一些枯燥的数学题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必须将这些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给他创造一个生活情景,让他感兴趣,从而乐学。
三、对作业评语的反思。
对于数学作业,很少有人会想到用评语,只是习惯性地用等地来评价。其实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段,可以选择不同评价方式。
1.低年级段——“图批”
所谓“图批”就是运用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图形符号,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或指导的一种主要方式,以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认知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事先预设几种不同的图形符号,告诉他们每个图形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让他们通过图形符号来形象地感受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及其它学习方面的要求。例如,用一朵“小红花”传递“你做得好极了”,用一张“笑脸”表示“你真聪明”,用一个“大拇指”表示一种赞许或肯定——“你真棒”,再辅以简短易懂的语言文字或拼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愿。
2.中年级段——从“图批”逐步转向“语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增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也就随之有所发展与提高,所以到了中年级,对他们的作业采用“图批”与“语批”交互运用的方式,并且逐渐由“图批”转向“语批”,结合学生的作业实际及日常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高年级段——“语批”
到了高年级,对他们的作业评价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语批”阶段。对于批语的设计,本着简约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课堂表现,用无声有形的语言文字,向他们传递老师的赞赏、激励、引导、启发、提示、期待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激发他们的数学热情,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总的说来,对小学数学作业评语的设计,我认为,在以鼓励等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二要切合学生实际,三要重视学法指导,四要体现教师风格,五要实现教育功能。另外还要力求简约,同时注意连续性及针对性,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始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学方法,体验数学美感,领会老师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发挥数学批语的多元功能。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巩固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对布置作业的一点反思
作业说起来是我们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天天留作业,天天批作业,是我们教师生涯中的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想就作业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反思。我所说的作业是指家庭作业而言,是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为授课效果的一种反馈和检验,是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发现教学不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并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依据作业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可见作业是一件我们天天使用的标尺,正是由于它太平常了,很多同仁忽视了它的重要性,留作业,批作业成为一种负担,流于形式,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大的失误。
我认为作业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种。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来说,这两点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本学科的作业的多种形式,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加以改造、利用。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其次,不要忽视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作用,实践性作业是“学以致用”是最好的注解,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加于应用,并能对理性的知识加深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形式。就学习的效果而言,实践是最好的办法,由于知识的极大丰富,我们不可能就知识进行一一的实践和验证,但是适时的实践,是对课堂教学一种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一个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一个教师所要掌握基本的素质。作业突然发生了变化的学生,他的身心肯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不用怀疑的事实。同时作业在不同的侧面反应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其实我们把作业理解为“极小的测试”更为合适一些,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在这些学生的作业中映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重视作业的镜子作用。这是一面双面镜,可以照得见学生,也可照得见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利用好这面镜子,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就让家长注意小孩的作业情况,从作业的工整程度及正确程度,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所以,家长也可以在检查小孩作业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