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邑:“补贴”加“培训”圆了机手致富梦 (36)
临邑:“补贴”加“培训”圆了机手致富梦
“我前两年买了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今年又从农机局买了台补贴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连续三年参加了农机局的技术培训班,又跟着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到河南收小麦,纯收入四万余元,因为参加了培训心里有底,既挣钱,又省心!”今年又来参加跨区培训的德平镇王连周村的王华然高兴的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临邑县实施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91.77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722台,受益农户1200多户。该县农机局针对很多购机户对新机具操作不熟练、信息不灵活、开展作业经验少的现实情况,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服务,让农民科学经营农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协调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农机户进行技术培训,使购机户熟练掌握操作要领。
二是强化信息服务。在三夏农忙时节,通过打电话、发信息、通过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发布信息等方法,为机手提供作业地块、机具需求、天气预报等信息服务。
三是组织开展跨区作业。通过大力宣传动员,引导购机户参加跨区作业,并提供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增加作业收入。
截止目前,该县已举办各种培训8次,对购机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0余次,已有83名补贴农民报名参加今年的跨区作业,补贴户都说:“有了农机局的补贴和培训,圆了我们多年的致富梦。”
第二篇:养羊圆了我的致富梦
养羊圆了我的致富梦
——记泉溪镇致富带头人黄晓豪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在脱贫致富的急切愿望下,家住杨浦大岭的我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怕输的干劲,从一名普通农民发展成为了创业型农民代表,从一名贫困户发展成为了本村树立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站稳了脚跟,真正成了“稳得住、能致富”的典型。
最初我带领一家五口人辛勤耕地,全家仅靠这有限的耕地养家糊口,尽管精耕细作,一年辛劳下来,依靠耕地最终的收获却只能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后来我为了摆脱贫困,跟人外出打过工,但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年龄上的优势,只能干些苦力活,挣些血汗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这样生活下去可不行,仅仅靠几亩地来实现脱贫致富太难了,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得发展生产,哪一样都需要钱啊!但我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不服输的人,在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经过冷静思考,我发现,村里河滩边到处都是芦草,长势旺盛,正好可以用来发展养殖业。于是我和家人商量后开始尝试着养羊,在发展养殖业上做起了文章。但几年下来,也才发展到十几只羊。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主要是自己没有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并且羊的品种不好,繁殖能力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不明显。2010年,正在为不能发家致富、改变生活现状而发愁时,有人告诉我镇农校有这方面的培训学习,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跑到镇农校详细咨询了相关情况,并开始参加养羊技术培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相关技术,然后我回到家开始修建养羊设施,按农校提供的图纸标准建成了一个标准化设施暖棚圈舍,并积极筹借资金调引优质种羊20只。到2010年底,饲养量已达到了70多只,当年仅养殖业一项收入就达到了2.5万。但我不满足于现状,有了可观的收入,使我对自己的养羊事业充满了信心。更加坚定要把养羊这项事业搞好,尽快达到规模化、规范化。
2011年,为了加大设施养殖业发展扶持力度,上面决定在我村建设人畜分离的高标准养殖示范小区,该区建设采取“农户自筹,政府帮建,项目帮扶”的原则建设。整整一个夏天,我上下奔波,积极筹借资金,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殖场的建设上,买木材水泥,拉土运沙,砌墙搭棚,通水通电,动工修羊圈,为了图省钱,亲自到河里淘沙。白天干活,晚上回到家顾不得休息还要自学养殖技术。一个夏天下来,我体重整整掉了20斤。到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800M的人畜分离高标准设施圈舍4座,并配套修建了100M
23饲料青贮窑。圈舍建起后,依托扶持政策调引优质种羊只200只,使羊只存栏量达到 了270 多只,一跃成为了全镇最大的养羊专业户,正式开始了规模化、规范化养羊之路。同时种植了12亩地的紫花苜蓿,解决了羊的饲料来源。我发了“羊财”后,主动现身说法,经常给周围的农民一笔一笔地算“羊帐”,给一些新养羊户介绍“羊经”,鼓励他们也走上了养羊这条致富路。在我的带动下,养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入驻规模养殖户10户,羊只存栏量超过1000只。村里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也明显高涨,90%的农户都念起了“养羊经”,建起了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户均养羊存栏都在30只以上,也为全镇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最初的几年,我由于不懂技术,也吃过多次“哑巴亏”,受过挫折,几乎动摇了我养羊的信心。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养羊经”。
我的养羊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更新观念,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肉羊快速育肥出栏的基础。几年来,为了选购优良种羊,我先后多次到外地考察调引优质种羊,也知道了小尾寒羊、萨克福、波尔山羊等品种。
第二,要想养殖好,防疫是关键。我认为,羊养的好不好防疫非常重要,防疫搞好了羊很少得病,体质好,长的快,效益也高。因此,春秋两季疫病多发季节的防疫我很重视,保证做到经常消毒,定期防疫,定期驱虫,保证羊群健康生长。另外养殖场要远离人群和其他家禽家畜,圈舍要采光好、通风效果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第三,精心管理,注重饲养科学化。合理搭配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并结合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精心饲养;改变以往养羊以放养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而采用圈养方式;及时淘汰、隔离老、残、弱、病羊,抓产羔、抓成活。
第四,勤学好问,更新养殖观念。刚开始由于不懂技术,遇到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不懂的就向农校教师请教学习,虚心地和其它有养殖经验的人探讨。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更新养殖观念。
人比山高,脚比路远。在镇农校指导帮助下,我的养羊场初具规模,基本达到科学饲养的标准,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养羊事业发展上去了,我的努力却未停止,尽管自己的养羊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很不够,与农民想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随着羊肉市场行情不断看涨,市场价格一路飙升,我坚信养羊是个好项目,要再接再厉,将养羊进行到底,在未来的两年内努力使羊存栏量达到500只以上。
下一步,我期望能够继续在适当的时候联合其他养殖户成立养殖业合作社,探索“农户+协会+市场”的路子,将村里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知识,做到科学饲养、科学管理,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第三篇:200万亩农业示范带建设,圆了一位青年农民的致富梦
沈阜200万亩农业示范带建设,圆了一位青年农民的致富梦
王为,出生于苇子沟镇土城子村,今年37岁,初中毕业,在苇子沟镇提起他,干部和群众最了解,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沈阜200万亩农业示范带种粮示范大户。各村都慕名前来取经,引起了土地流转的热潮。
王为从下就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尤其多年的粗壮型耕种,家里的20亩地不种可惜,可是要专心经营,也满足不了家庭的经济需要。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看着许多外出打工的同龄人都富了,他也有心放弃土地外出淘金,可是又难以割舍家乡的这片热土和自己温馨的小家。在2013年末,苇子沟镇大搞沈阜200万亩农业示范带工程建设,了解到有关政策后,他向村里表达了要成立农机合作社,号召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多种地、种好地,不但自己致富,也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意愿。苇子沟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王金武书记多次过问,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成立了瑞鑫农机合作社,并帮助解决农机存放场所一处。合作社拥有大型旋耕种植机械五台,大垄四行收割机三台,现在参加入股群众20多户,百余人,入股土地430亩,另外,对外农机合作600亩。入股土地的群众一分钱不拿,合作社土地成本每亩投入450元,秋后每亩最低保证给农户600元收益。如亩收入在1050元——1300元之间,多出的这250元收益,合作社和农户按四六分成,收入1300元以上,多出的收益按三七分成,粮食秋后统一出售,可比散卖每斤多卖0.1元。
王为改变了原有的种植和生产模式,优化了农作物的品质,把
200多位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近期,苇子沟镇将通过科技培训,把各种有关知识传授给所有土地流转的农民,使他们有 一技之长,并协调有关部门输送到周边城市开展他们的第三产业,使农民朋友得到双向收入,最终走向共同致富。